寄生虫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重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Ⅰ、总论:

1、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病原寄生虫和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也称医学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吸虫、绦虫、线虫)和医学节肢动物三部分。

2、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要求重点防治的主要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锥虫病、麻风、结核和登革热。

3、失能调整生命年/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指在伤残状态下生存的时间和因疾病早逝而丧失的时间。表示一种疾病的负担。值越大,对健康的损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越大。

4、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类型:

①自由生活

②共生生活(▲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共栖是指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彼此受益。寄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益者称为寄生物,被害者称为宿主。)

★★5、寄生关系的演化:⑴寄生虫的形态改变:眼消失了、消化道退化了、形体改变、固着器官产生、生殖器官发达。⑵寄生虫的生理改变:环境适应能力增强、能量代谢适应性改变、繁殖能力加强、繁殖个体数量多、繁殖方式多样性。⑶侵袭力变化⑷免疫逃避⑸基因变异

★★6、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及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7、宿主及其类型:宿主——能够为寄生物提供居留场所,满足寄生物营养需求使之发育繁殖的一类生物。

⑴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⑵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⑶保虫宿主:①一定是动物;②跟人有相同生物学地位的宿主(这些动物保证了传染源的存在和寄生虫的物种延续)。

⑷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8、寄生虫分类:

⑴按寄生性质分类:

①专性寄生虫: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不就能生存;

②兼性寄生虫:自由、寄生生活均可;

③偶然寄生虫:主要自营生活,有寄生能力但不完善,对人体伤害很大。

④长期寄生虫:主要指体内寄生虫;

⑤暂时寄生虫:主要指体外寄生虫;

▲⑥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

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显性感染时非死即伤。

⑵按寄生部位分类:①体外寄生虫;②体内寄生虫

▲9、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⑴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或寄生虫的致病作用):

①掠夺营养:主要指消化系统寄生的寄生虫,它们不仅直接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还妨碍宿主吸收营养,致使宿主较易出现营养不良。不在消化道寄生的寄生虫无明显的宿主营养丢失。

②机械性损伤(入侵—移行—定居—繁殖)

③化学性损伤(毒性作用)

④致敏原作用(免疫病理参与致病)

⑵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一、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并具有抵御再感染的能力(消除性免疫,罕见);二、宿主能清除部分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部分抵御能力(非消除性免疫,平衡的致病状态,最多见);

三、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引起寄生虫病,严重者可致死(多见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10、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

⑴无临床症状的带虫者较多: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成为带虫者。

⑵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既无明显临床表现又不易检获病原体)

⑶多寄生现象(混合感染):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的现象。相互促进或制约

△⑷幼虫移行与异位寄生:幼虫移行广义——所有寄生虫在适宜宿主体内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幼虫移行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异位寄生——正常宿主不适宜环境

△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尤为蠕虫)与IgE水平升高

△⑹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感染

▲(干条)11、寄生虫免疫逃避;⑴解剖位置的隔离;⑵表面抗原的改变;⑶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12、寄生虫病传播及感染途径:

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某些传播因素,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土源性(水、食物、土壤、空气)和生物源性(中间宿主、昆虫媒介)

感染方式:经口、皮肤、节肢动物叮刺、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或其他途径:经输血、呼吸、乳汁及自身感染等

★★13、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自然疫源地: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这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寄生虫病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这种地区称为…

1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Ⅱ、医学原虫:

▲生活史类型:

①人际传播型:完成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滋养体—滋养体、包囊—滋养体—包囊)

②循环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作为终末宿主或中间宿主(脊椎动物之间传播)

③虫媒传播型:由节肢动物传播

▲医学原虫的致病:与寄生部位和原虫的侵袭力有关。致病特点:▲在宿主体内的个体增殖;原虫的侵袭力——组织向性、虫株毒力;宿主机体的抵抗力;▲宿主的免疫反应性损害——免疫病理;▲机会致病性原虫。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生活史:包囊→滋养体→包囊

四核包囊→经口感染,在小肠下段脱囊→肠腔型小滋养体→包囊(结肠下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二分裂增值)

肠腔型小滋养体→随稀水样便排出体外(死亡)

‖(侵入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