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__音韵学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漢比較 he her 黑、喝
發音部位
根據輔音發音時形成阻礙的部位,可分為: 雙脣音:[ 、、、 ] 脣齒音:[ 、 ] 齒間音:[ 、 ] 舌尖前:[、、 、] 舌尖中:[、 、、 ] 舌尖后:[ 、、、 ] 舌葉音:[ 、、 ] 舌面前:[ 、、 ] 舌根音:[ 、、、 ] 喉 音:[ ]
近代語音學:研究以《中原音韻》(成書于公元1324年) 為代表的近代漢語語音系統。 近代:晚唐五代宋元明清
宋代三十六字母
相關概念: 清音、濁音 五音、七音 全清、次清、全濁、次濁

七音 重脣(雙脣) 全清 幫 非 端 知 見 次清 滂 敷 透 徹 溪 全濁 並 奉 定 澄 群
語音的生理性質
發音器官 肺:發音的動力站 喉頭、聲帶:發音體 口腔和鼻腔:主要的共鳴器
音節、音素
音節:語流裏最自然的語音單位,對漢語 來說,一般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 音素:對音節的構成成分進行分析,从音 色(質)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
例字 光 他 衣 聲母 韻頭 g t u 韻母 主元音 a a i 韻尾 ng
第二講 音韻學知識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現代語音學基本概念 傳統音韻學基本知識 上古漢語語音系統 雙聲曡韻和古音通假 古今語音發展的主要規律
第一節 現代語音學基本概念
課前問題
漢語“包bāo”的聲母b與英語中的 “boy”的b是否同一個音素? 如果不是,它們的區別是什么?
盍:何不
諸:之乎 之:zhi+乎:hu→→→諸:zhu 盍:何不的合音詞。 盍:hab←←←何:he+不:bu
語音的物理性質
語音四要素: 音高:決定于頻率(漢語聲調) 音強:與振幅有關(輕聲—蓮子:簾子) 音長:時間(普通話中一般不區別意義) 音色(音質):聲音的個性特色,取決于 共鳴器的形狀。不同的音色其音波顫動的 形式不同。
七音的分類依據
從所列字母看,有的是純表發音部位,如脣音。 有的以表發音部位為主,涉及到發音方法。如牙 音即現代所謂的舌根音,喉音中的曉、匣兩母也 是舌根音,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是塞音與擦音的 區別,這是發音方法的不同。 又如舌音和齒音,兩類的主要區別也是發音方法。 所以,七音是以發音部位為主,兼及發
音方法的分類。
清音與濁音
建、健(見、群) 鬥、豆(端、定) 廢、吠(非、奉) 箭、賤(精、從) 鎮、陣(知、澄) 貝、被(幫、並) 壯、狀(照、牀) 聖、盛(審、禪) 漢、翰(曉、匣)
區分精組和見組
箭進姐、堅經家(精、見) 千秋侵、敲欺區(清、溪) 錢就酒、窮奇渠(從、群) 小星昔、希休馨(心、曉) 徐祥旋、賢學效(邪、匣)
CP. it [ ] is [ ] 衣[]
輔音
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受到某些阻礙,聲 帶可以振動,也可以不振動。 不同的輔音主要是由于發音方法或者發音 部位造成的。
發音方法
從构成阻碍的方式來看,可分為:
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
從聲帶的作用來看,可分為:
韻書的編撰目的
韻書最初出現之時,字母(即聲母)的概念還沒 有獨立提出,但這並非意味着當時人們沒有認識 到聲母的存在(反切的發明說明人們已經把漢語 音節二分),究其原因,是由韻書的編撰目的決 定的。 韻書的編撰是為文學創作服務的,其目的是為方 便人們作詩押韻選字。押韻選字只需考慮韻(主 元音+韻尾+聲調),而不必考慮聲母和韻頭。 以實用為目的幾乎是所有中國傳統學問之特色。
舌ຫໍສະໝຸດ Baidu中
n[ ] l [ ]
舌尖后
zh []
ch [
sh[ ] r [ ]
]
一生何求(陳百强)
冷暖好可休 回头多少个秋 寻遍了却偏失去 未盼却在手 我得到没有 没法解释得失错漏 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 不知哪里追究
一生何求 常判决放弃与拥有 耗尽我这一生 触不到已跑开 一生何求 迷惘里永远看不透 没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次濁 明 微 泥 娘 疑
脣音
輕脣(脣齒) 舌頭(舌尖中)
舌音 舌上(舌面前) 牙音 齒音 正齒(舌面前) 喉音 半舌
(舌根)
齒頭(舌尖前)
精 心
照 審 影

穿 曉
從 邪
牀 禪 匣 喻 來
半齒

傳統音韻學中聲母的相關概念
全清:發音時聲帶不振動,不送氣。 次清:發音時聲帶不振動,送氣。 全濁:發音時聲帶振動的塞音、塞擦音、擦音。 次濁:除全濁外的濁聲母,如鼻音、邊音。 五音:傳統音韻學對36字母分類的名稱,按從外 到內的排列是:唇、舌、齒、牙、喉。 七音:從舌音分出半舌音,齒音中分出半齒音, 合稱為“七音”。

現代語音學常識
語音的物理性質:語音四要素 語音的生理性質:發音器官 音節、音素 元音、舌位 輔音 發音方法 發音部位 現代漢語元音、輔音系統
第二節 傳統音韻學基本知識
音韻學:研究漢語歷史語音系統的學問。 音韻學發展主要階段 音韻學四大分支 宋代三十六字母 《廣韻》206韻
認識漢語語音的過程
懵懂:直音法、讀若 反切:音節二分 聲調:三分 (韻書) 字母 等韻圖(聲韻調配合表;語音系統)
音韻學四大分支
今音學:研究以《切韻》為代表的中古漢語語音系統。 中古:魏晉南北朝隋唐
古音學:研究以《詩經》用韻、《說文》諧聲為代表的上 古漢語語音系統。 上古:周秦兩漢 等韻學:“等”最初的意義是圖表中的“格子”,採用表 格形式表現語音系統,形成的圖表叫“等韻圖”或者“韻 圖”。等韻學就是以韻圖為主要形式研究漢語歷史語音的 學問。
音韻學發展階段
語音系統三大要素:聲、韻、調 古人如何逐漸認識漢語語音中的各個要素?
反切産生之前的注音方法
讀若:瓇,讀若柔;莠,讀若酉。 直音:拾,音十;囗,音韋。 利用同音不同調的字注音:刀,到去聲。
缺陷: 讀若只是一種描摹性的注音,不準確; 若沒有同音字則無法用直音法注音; 同音字是生僻字的話,注音等于不注; 同音不同調需要改變聲調。
元音、舌位
元音:發音時聲帶振動、氣流通過口腔時 不受任何阻礙。 舌位:發元音時,舌面隆起的最高點所在 的位置叫做舌位。 不同的元音是由口腔的不同形狀決定的, 口腔的形狀又跟舌位高低、舌位前後、雙 唇的圓展相關。
元音舌位圖1
元音舌位圖2
Is it interesting to have Ancient Chinese class?
清音:聲帶不顫動(不帶音),如[ p ]、[ t ]、[ f ] 濁音:聲帶顫動(帶音),如[ b ]、[ d ]、[ v ]
從除阻時氣流的強弱看,可分為(限于塞、塞擦 音):
不送氣音:除阻時氣流弱,如[ p ]、[ t ]、[ ts ] 送氣音:除阻時氣流很強,如[ p ]、[ t ]、[ ts ]
陽聲韻和入聲韻整齊相配: 雙脣 舌尖 陽聲韻: [-m] [-n] 入聲韻: [-p] [-t]
舌根 [-] [-k]
David Beckham
貝克漢姆——普通話翻譯 碧 咸——粤 語翻譯 Beck:碧 Ham:咸
音譯詞
Sidney:悉尼 Sid:悉 SAMSUNG:三星 Sam:三 Sung:星
音素舌位綜合示意圖
現代漢語元音系統
元音 a[] o[] e[] i[] u[] ü[ ]
現代漢語輔音與國際音標對照表
塞音 不送氣 雙脣音 送氣 塞擦音 不送氣 送氣 清 擦音 濁 鼻音 邊音
b[] p [ ]
m []
脣齒音
舌尖前
f[]
z c [ ] [ ] d [ ] t [ ] s[]
韻書
韻書是“按照字音分韻編排文字的一種 書”,韻書可視為反切的總滙。 隋朝陸法言編成《切韻》一書,原本已亡 佚。現存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最完整的 韻書是宋代在《切韻》基礎上官修的《大 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成書于宋 大中祥符元年(1008),距今已逾千年。
《廣韻》的編排體例
總體特點:以調統韻 編排分三個層次: 1.以調分卷:分為五卷(平聲字多,分為兩卷); 2.卷下分韻:上平28、下平29、上聲55、 去聲60、入聲34,共206韻; 3.韻下再列同音字組,稱為小韻,每個小 韻都注反切。
使漢字注音變得精確、科學; 還意味着古人已經意識到漢語音節可 以分為聲與韻兩部分。

韻(含調)
聲調的發現
先秦時期的上古漢語已出現聲調,《詩經》 中同調押韻約80%,絕非偶然。 但發現聲調這種語音特徴並創立一套術語 來指稱則是南北朝時的事情。 南朝時的瀋約等人發現漢語聲調,名之曰: 平、上(shǎng)、去、入。 文學上“永明體”的産生正是因為發現了 聲調,在駢體文中強調聲律的抑揚頓挫: 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 同,不可增減。
薛 日語:せつ[sets]
粵語
[ ] [ t ] [ ] [ ] [ ji ]
粵語數詞
[ jt ] [ ] [ ji ] [ ] [ ]
[ ] [ t ] [ ] [ ]
[ ]
發現聲調的意義
《梁書· 瀋約傳》:約撰《四聲》,以為在昔詞人 纍載而不悟,而獨得胸衿,窮其妙旨,自謂入神 之作。 聲調發現之初,一般人都不容易理解,當時的皇 帝問“何為四聲”,答曰:“天子聖哲是也。” 天子聖哲:平上去入
聲調的發現使得漢語音韻研究大大推進一步,為 韻書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區分韻和韻母
聲母 韻頭 韻母 主元音 調 韻尾

韻的分類:隂聲、入聲、陽聲
入聲韻: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韻。 所以這兒的“入聲”不是聲調概念,而是 韻尾概念。 陽聲韻: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韻。 陰聲韻:指以元音為韻尾(包含零韻尾) 的韻,即沒有入聲韻尾、鼻韻尾的韻。
《廣韻》206韻舉例
《廣韻》共206韻,陽聲韻與入聲韻相配。 東董送屋——收-/-尾 江講絳覺——同上
脂旨至 咍海代
——隂聲韻;無韻尾 ——隂聲韻;收-尾
真軫震質——收-/-尾 桓緩換末——同上
侵寢沁緝——收-/-尾 談敢闞盍——同上
陽聲韻與入聲韻相配
昆曲:小姐——曉風
粵語歌曲
一生何求·陈百强 天才白痴夢·許冠傑 最爱·周慧敏
疑、微母字舉例
疑母:宜危魚五銀我顔傲岸 微母:無文問物亡網尾襪 上海、蘇州話: 五 襪子、蚊子
三十六字母的作用
一,追溯上古的聲母系統; 二,由此研究現代漢語方言語音; 三,說明語音發展規律。
反切原理
東漢末年,産生了反切注音法:用兩個漢 字給一個漢字注音,上字取聲,下字取韻 和調,拼合兩音為一音。 當孤切 [ ā ]+[ ū ] →[ ] +[ ū ] →[ ū ] 徒紅切 [ ú ]+[ ú ] →[ ]+[ ú ] →[ ú ]
反切産生的意義
字母(即聲母)的提出
反切注音法——東漢末 最早的韻書——三國時期 字母——唐代末年的沙門(和尚)守溫提出的。 守溫提出三十字母,到宋代産生三十六字母。 至此,漢語語音三大要素聲、韻、調都有了專門 的術語,使進一步細緻分析漢語語音成為可能。 唐末宋初即産生了相當于聲韻調配合表的等韻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