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名方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旋覆代赭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旋覆代赭汤一、古方简介【来源】《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9g,人参6g,生姜10g,代赭石9g,炙甘草6g,半夏9g,大枣12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咳喘【案例】某男,48岁,干部。
患者咳喘10余年,近3年未发,前日因劳累,当晚突发哮喘,经输氧后气喘已缓。
主诉胸脘痞闷,自咽至膈每感嘈热,或若气满填膺,大便难,多矢气。
舌红润,苔微黄,脉沉细弦右弱。
久喘伤肾,中兼痰热,聚于胃,熏于膈,逆于肺,肺失治节,故每嚏则易喘也。
治宜旋覆代赭汤加减,化膈间痰热,降肺肾逆气,冀中宫得以奠安,喘逆自平矣。
处方;旋覆花(包)5g,代赭石(先煎)30g,当归、橘红、白茯苓、炙苏子、川贝母、杏仁各10g,法半夏、橘络各6g,沉香(后下)3g。
二诊:3剂药后喘逆大定,随后以药调养[殷克鑫,等.旋覆代赭汤的应用体会.中医临床与保健,,1992,(2):45]。
5【按语】旋覆代赭汤中有旋覆降膈上之逆气,半夏消肺胃之痰浊,代赭石质·重善降,用之降气坠痰最为合拍。
加苏子、沉香,取温润下气之功;而苏子、当归,一走气,一走血,合用可收气血双调之效。
若肾虚摄纳无权,气喘不休者,可用紫石英配人参,收纳气入肾之功矣。
2.肺结核咯血【案例】某男,42岁。
肺病咯血多年,反复发作,近又大咯血,几乎盈碗。
诊见:面赤颧红,烦躁胸闷,舌尖红,脉弦兼数。
肺阴亏虚,肝经气火伤络,盖成木火刑金之候。
欲清其火,必先降气,气顺血宁,咯血乃安。
处方:旋覆花(包)5g,代赭石(先煎)30g,北沙参、白及、藕节炭、茜草炭各15g,炒丹皮、槐花炭各10g,大黄炭6g,沉香(后下)、川黄连各2g。
二诊:3剂后咯血大减,血尚鲜。
原方去沉香,加桑白皮10g,5剂后。
再续投清化痰热药5剂,咯血遂止,诸症消失[殷克鑫,等.旋覆代赭汤的应用体会.中医临床与保健,1992,(2):45]。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旋复代赭汤(《伤寒论》)一、组成旋复花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姜五两(10克)、代赭石一两(9克)、甘草炙,三两(6克)。
半夏洗,半升(9克)、大枣十二枚,(4枚)。
二、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旋复代赭汤仲景旋复代赭汤,半夏参草大枣姜;噫气不降心下痞,健脾祛痰治相当。
2.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人参加半夏,妊娠恶阻服之康。
四、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五、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六、方解本方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此乃外邪虽经汗、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中气已伤,痰内涎生,胃失和降,虚气上逆之故。
《灵枢·口问篇》亦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
”所以治当用性温之品,降气以平上逆,益气以补正虚。
方中旋复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涎,降逆以除噫,故为君药。
代赭石体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小量为臣药。
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佐药,助君臣药以平噫气而消痞硬。
人参益气补虚,炙草温益中气,扶助已伤之中气,亦为佐药。
大枣养胃补脾,为佐使药。
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噫气自止。
后世用治胃气虚寒之反胃,呕吐涎沫,以及中焦虚痞而善嗳气者,亦取本方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七、附方及方论干姜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干姜一两(6克)、人参一两(6克)、半夏二两(9克),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现代用法:为末,用姜汁和水做丸,每服3~6克;或按原方比例,酌定用量,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妊娠及脾胃虚寒之呕吐。
旋复代赭汤与本方均能降逆,补虚,用治胃虚呕逆。
但本方原书用于“妊娠呕吐不止”,乃温补为主,少佐降逆之品,服量亦小,是恐伤胎元之意,而旋复代赭汤则降逆甚于补虚,重在除噫气,止呕吐,是二方不同之处,用时须注意区别。
旋覆代赭汤疗效好,这味药不能少
旋覆代赭汤疗效好,这味药不能少《伤寒论》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本条所指伤寒,系广义的伤寒,即外感热性病的通称。
经过发汗或者催吐或者攻下等治法,原有的证候已经解除,唯觉心下痞硬,虽噫气而痞不为之稍减。
此不同于一般的胃部症状,乃伤寒解后,胃气虚弱,浊气不降,夹痰饮逆冲于上的证候,用旋覆代赭汤来治疗,正是取其补虚降逆,消痰涤饮的治疗方法。
《灵枢·口问》篇云:“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
”《伤寒论》的噫气,其义相近。
旋覆代赭汤,以旋覆花宣气涤饮,消痰软痞而治噫气;代赭石止反胃,除五脏血脉中热以健脾;佐生姜以开结,半夏以逐饮,人参以扶正气,甘草、大枣以益胃。
俾扶正以驱邪,升清而降浊。
治病求本,则噫气可除而痞硬可消,各种症状得以次第消失。
01笔者曾治一女性患者,年38岁,工人。
胸痞气滞,食入不化,时而欲呕,噫气不除。
脉濡弦,舌苔薄黄滞,此胃气不和,中虚气逆,以旋覆代赭汤法扶胃降逆。
处方:太子参,旋覆花,代赭石先煎,法半夏,鲜生姜,肥大枣,炙甘草,炒白术,云茯苓,姜竹茹,广陈皮。
服3剂后,胸痞气滞、泛恶气逆、食入不化均较好转,胃气有下降之趋,痰浊渐化,气机渐和,均属佳兆,脉弦,舌苔淡黄,前法既效,毋庸更张。
随即于上方加吴萸,炒川连,再5剂而病愈。
又治翟女士,怀孕4个月,低热3个月,有神经衰弱史,近来头痛呕吐,眼胀怕亮光,易急躁,失眠多梦,口干思饮,纳少易吐,少腹痛,腰痛白带多,脉弦细按之滑,舌苔淡黄。
此中虚胃逆,复有孕而虚热烦扰之候,以加味旋覆代赭汤法治之。
处方:太子参,旋覆花,代赭石先煎,法半夏,淡子芩,炒白术,云茯苓,姜汁制竹茹,广陈皮,粉萆薢,大生地。
服5剂后,呕吐即止,失眠多梦,带下亦好。
02笔者体会:凡遇旋覆代赭汤证用本方时,必用人参(或以太子参、潞党参代之),藉以扶胃降逆,疗效较好。
否则胃弱者多嘈杂不堪,胃气健者虽无大碍,然疗效则较差,此得之于先师湖南浏阳刘仲迈先生之传授,通过临床实践,信而有征者。
理气方之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方源】:《伤寒论》【组成】:旋覆花9克,人参6克,生姜10克,代赭石5克,甘草6克,半夏9克,大枣4枚。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在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按原方比例酌定用量,水煎服。
【功效】:温胃化痰,降逆止噫。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以及气逆不降,反胃,呕吐,或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
【方解】:噫气不降,心下痞硬,反胃呕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为本方主症,属胃虚痰阻,气逆不降,脉虚为兼胃气虚弱之症。
胃气以降为顺,中气虚弱,水湿不运,聚湿成痰,痰浊阻滞,升降失调,气机不畅,故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反胃呕吐,或口吐涎沫。
据本症中虚廯阻,胃气上逆,本虚标实之病机,治宜降逆化痰为主,兼以益气和中。
本方中旋覆花降逆止噫,消痰除痞,为君药。
辅以代赭石质重沉降,坠痰止呕;善镇冲逆,但因本症兼胃虚,故其用量应为主药的1/3,生姜散寒止呕,和胃化痰,半夏散结除痞,燥湿化痰。
生姜与半夏相配而成止呕要药。
人参补脾益胃,固护中焦;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和中,共为佐药。
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之。
诸药配伍,标本兼治,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使胃气复,气逆降,痰浊消,则痞满、噫气、呕呃诸症自愈。
本方降逆消痰和益气补虚之品同用,标本兼治,镇降逆气不伤胃,益气补中不助痰,值得注意的是,症属胃虚气逆,虽用性寒质重之代赭石,但小用其量,是恐其犯“虚虚之误”。
【按语】:临症气逆较著,胃虚不甚者,可重用代赭石以增强其重镇降逆之功;痰多苔腻者,可加陈皮、茯苓等以化痰和胃;腹胀较重者,可加枳实、厚朴以行气除满,脾寒见腹痛喜温者,可加吴茱萸、干姜易温中散寒;内有蕴热见舌红苔黄者,可加竹茹、黄莲以清泄胃热。
代赭石性寒沉降,有碍胃气,中焦虚寒者,不可重用。
胃虚有热之呕吐、嗳气、呃逆者不宜使用本方。
孕妇忌用。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旋覆代赭汤
仲景旋覆代赭汤,半夏参草大枣姜;
噫气不降心下痞,健脾祛痰治相当。
组成: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症见心下痞鞭,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临床运用:本方现代研究可用于治疗妊娠恶阻、呃逆、呕吐、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粘连性肠梗阻、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内耳眩晕、消化道肿瘤、咽神经官能症等属上述证机者。
有报道用本方加砂仁、沉香、柿蒂等治疗化疗性呃逆;加麦冬、牛膝、丹参、石菖蒲、郁金等治疗脑血管合并呃逆;加柴胡、白术、黄连等治疗浅表性胃炎;加陈皮、白术、茯苓、郁金、焦三仙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加川楝子、玄胡等治疗胃脘痛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提示: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促进胃排空、促进小肠的推进、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的药理作用。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痞硬噫气
旋覆代赭用人参
半夏甘姜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力能禁
药物组成:旋覆花10g代赭石30g人参10g半夏15g甘草10g 生姜10g大枣10枚。
趣味速记方歌歌诀:旋覆代赭汤,参夏三草方。
注:三草指甘草、生姜、大枣。
用法:代赭石打碎先煎20分钟,再放入余6味药,旋覆花布包煎,用水煎服,分3次温服。
功效:温胃化痰,降逆止噫。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证见心下痞鞭,噫气不除,气逆不降,反胃,呕吐,或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
方解:君——旋覆花下气化痰,降逆止噫;代赭石质重降逆,下气止呕。
臣——半夏燥湿化痰,降气和胃;生姜降逆止呕。
佐——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中以疗胃虚,且可防金石之品重镇伤胃。
使——甘草甘温,调和诸药。
诸药相合,共奏温胃化痰,降逆止噫之功。
运用要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鞭,噫气不除,气逆不降,呕恶,舌苔白滑,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临床案例:编者曾治赵某,男,60岁。
1987年1月27日首诊:呃逆频作,心下痞满,纳少,气短,心悸,病已3天,缘由生气而发,舌紫暗,苔白润,脉弦,双寸略弱。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伤寒论》有明示,处方:旋覆花10g,代赭石40g,太子参30g,半夏15g,干姜10g,莱菔
子20g,三仙45g,香附10g,枳壳10g,桔梗10g,甘草10g。
3剂。
服药即愈。
猜你喜欢
四磨汤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_速记口诀与运用要
中草药。
经方“旋覆代赭汤”治各种“气”不顺!
经方“旋覆代赭汤”治各种“气”不顺!经常嗳气,打嗝,呃逆,胸闷,咳嗽,胃灼热怎么办?旋覆代赭汤来帮您!现在医药市场上尚未有“旋覆代赭丸(颗粒)”这味中成药,不用担心,张仲景国医馆河医馆有“旋覆代赭汤”免煎剂,还有膏剂解您忧!旋覆代赭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方,主治汗、吐、下后表已解而中气受伤,痰湿不化,胃气因虚而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
方中以旋覆花之下气涤痰,代赭石之重镇降逆为主药,佐以党参、甘草益气养胃,半夏、生姜化痰降逆,大枣调脾胃益中气。
此方不仅应用外感热病后痰浊中阻,虚气上逆咳嗽之症,内伤杂病中如反胃呕吐、呃逆、脘痛、痞胀、噫气、痰饮、哮喘、梅核气等症,由于中气虚弱,痰湿偏胜,肝气上逆者,随证加减使用,亦多有效。
此外,如肝气肝阳并亢的高血压、眩晕、胸胁痛、心悸怔惊等症;肝气入络而致腰痛不能俯仰;吐血、衄血而见肝经气火上逆者,以及妊娠呕吐,余常选用旋覆花、代赭石二味为主,辨证施治,每获良效。
具体加减运用简述于下。
(一)肠胃道疾病如溃疡病、神经性胃痛、胃神经官能症、胃扩张、幽门痉挛等症,其病机如由脾胃中气虚衰,痰湿内阻,肝气上逆者,每多有噫气、腹胀、脘痛、呕恶等症候。
如见畏寒便溏纳减、苔白腻、脉濡软、气短、乏力者,可在本方中加入白术、桂枝,如见水饮上逆、泛吐清水痰涎者,再加吴茱萸、茯苓、泽泻;如见苔黄舌质红,口苦脉弦等偏热证候者,加左金丸、瓜蒌、竹茹,就是旋覆代赭汤合小陷胸汤之意。
如辨证系胃阴不足,肝气有余者,脉多弦细,舌质多红而少苔,可于本方中除去姜,加石斛、麦冬、白芍等养胃阴柔肝降逆;若兼见大便干结成粒状,2、3日或4、5日才得一行,此乃血虚肠燥,可加入生当归、生赤芍、火麻仁、瓜蒌仁等养血润肠,不宜用苦寒攻下之剂,以图一时之快,而使阴液更耗。
(二)老年慢性痰饮,哮喘之症,每多脾胃中气素虚,痰湿内胜,如辨证兼见肝气偏亢,肺失清肃,余常以苏子降气汤与本方同用,以臻益气平喘降逆化痰之功。
旋复代赭石汤的标准配方
旋复代赭石汤的标准配方《伤寒论》中有一首名为《旋复代赭石汤》的方剂,是通过旋复与代赭两味药物的配合制成的。
这个方剂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烦失眠等病症。
它是一种温热的中药方剂,通过温通心肝经脉、益气清热、生津止渴等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身体排出病菌、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各种不同病症的效果。
旋复10g,代赭石25g,甘草6g,人参6g,黄芪6g,生姜3g,大枣6枚,川贝母3g。
旋复,又称为旋复花,是一种中药材,性味辛、温,归肺、脾、肾经,具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益气和中等功效。
旋复能够扶正祛邪,为脾胃提供足够的能量,消除身体疲劳,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同时,它对于治疗血虚大汗、肺胃之突热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代赭石,也称为生赭石或天然山茱萸粉,常常被用于泻火、清热、止血等治疗。
它有温性,可以通过温中化湿、散寒化痰等作用,改善肾虚水液不足、气虚泄泻、眩晕头痛等病症。
代赭石和旋复组合使用,能够既治疗心烦失眠、益气生津,又能够改善气虚肾虚等症状。
甘草是一种甘、平、化、补、缓,具有补益气血、解毒、润肺等多种功能的中草药。
它可以加强旋复代赭石汤的功效,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
人参和黄芪都是常用的补气中药,有益气、生津、益肾等功效,可以帮助身体抵御疾病的侵袭,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生姜是一种温性草药,有着中和胃气、驱寒暖身、解毒祛湿等多种作用。
它能够促进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使身体的阴阳得以调和,从而达到治疗旋复代赭石汤所需的效果。
大枣是一种甘温的中药材,具有益气、调中、生津、止泻等功效。
加入旋复代赭石汤中,可以调理胃气、生津止渴,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
川贝母是中药名贵药材之一,有润肺、生津、清热、化痰等功效。
它可以缓解咳嗽、喉痛等症状,减轻身体疲劳,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以上就是旋复代赭石汤的标准配方,其中每味药的功效不同,对病症有不同的辅助治疗作用。
如果您觉得自己有上述症状或疾病,请勿自行使用以上配方,建议您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方剂】旋覆代赭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暖肝煎,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越鞠丸
方剂】旋覆代赭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暖肝煎,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越鞠丸旋覆代赭汤《伤寒论》[组成] 1、旋覆花三两(9g) 2、人参二两(6g) 3、生姜五两(15g) 4、代赭石一两(6g) 5、甘草炙,三两 (9g) 6、半夏洗,半升(9g) 7、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虚痰阻气逆证。
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方解] 旋覆代赭汤证因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胃脘痞闷胀满、频频嗳气,甚或呕吐、呃逆等证。
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此乃外邪虽经汗、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中气已伤,痰涎内生,胃失和降,痰气上逆之故。
而胃虚当补、痰浊当化、气逆当降,所以拟化痰降逆,益气补虚之法。
君药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
臣药代赭石、生姜、半夏,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
佐使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己伤之中气。
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可止。
后世用治胃气虚寒之反胃、呕吐涎沫,以及中焦虚痞而善嗳气者,亦取本方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运用]1.辨证要点旋覆代赭汤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证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心下痞硬,嗳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苔白腻,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胃气不虚,去人参、大枣,加重代赭石用量,增重镇降逆之力;痰多,加茯苓、陈皮助化痰和胃。
3.现代运用旋覆代赭汤常用于胃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完全性梗阻、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虚痰阻者。
胃虚痰阻气逆之频频嗳气、呃逆、呕吐——旋覆代赭汤
胃虚痰阻气逆之频频嗳气、呃逆、呕吐——旋覆代赭汤《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组成】旋覆花、半夏、甘草、人参、代赭石、生姜、大枣。
【用法】水煎服。
服药时以少量频服为佳,可预防服后吐出。
若顽固性呕吐,服药入口即吐者,可用灶心黄土或芦根先煎取汁,以药汁煎其他药。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临床常用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者。
胃虚有热之呕吐、呃逆、嗳气者不宜使用本方。
因方中代赭石、半夏有降逆作用,妊娠呕吐者不宜用之。
【方解】本方证因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胃脘痞闷胀满、频频嗳气,甚或呕吐、呃逆等证。
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此乃外邪虽经汗、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中气已伤,痰涎内生,胃失和降,痰气上逆之故。
而胃虚当补、痰浊当化、气逆当降,所以拟化痰降逆,益气补虚之法。
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
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
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己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
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可止。
【临证加减】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加重代赭石用量,以增重镇降逆之效;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助化痰和胃之力。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方药】旋覆花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姜五两(15克)代赭石一两(3克)甘草三两(炙)(9克)半夏半升(洗)(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解说】本证为胃虚痰阻,虚气上逆。
以“噫气不除’’为临证特点。
“噫气不除,其义有二:一则噫气持续不断,频频发作;二则心下痞硬,不因噫气而减。
本方既能补虚和胃化饮,又能降逆平肝。
方中代赭石、旋覆花、生姜之剂量比例为1:3:5,临床运用时不可妄加改动。
本方被广泛用于治疗杂病之呃逆、呕眩、反胃之证。
【运用】一、噎膈反胃喻嘉言医案:治一人膈气,粒食不入,始吐清水,次吐绿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呼吸将绝。
一昼夜,先服理中汤六剂,不令其绝,来早转方,一剂而安。
《金匮要略》云: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吾于此病分别用之者有二道:一者以黑水为胃底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久已不存,不敢于半夏以燥其胃也。
一者以将绝之气,止存一丝,以代赭石坠之,恐其立断,必先以理中分理阴阳,使气易于降下,然后以代赭得以建奇奏绩,乃用旋覆花一味煎汤调代赭末二匙与之,才入口即觉气转入丹田矣。
困倦之极,服补药二十剂,将息.二月而愈。
(《寓意草》)按语:治病之道,须明标本缓急。
本案因胃虚之极而见呕吐反胃,故先予理中汤固其中气,待中气建立,再予旋覆代赭汤以降胃逆。
前后两方,次第井然,丝丝入扣,终令危笃之疾得奏奇验。
据报导,用本方加减治疗食道癌、胃癌而见上述诸症者有良效。
二、呃逆.刘景祺医案:陈某某,男,30岁,1983年4月14日初诊。
呃逆频频发作已三个多月,每于饭后即呃逆,声短而频,有时呕吐。
苔薄白,脉弦。
辨证:胃虚肝乘,胃失和降。
治则:镇肝降逆。
处方:旋覆代赭汤6剂,呃逆消失。
(《经方验))1987:59)按语:呃逆声频而短,胃气虚也;脉来见弦,肝气乘也。
伤寒奇正书·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痞)
伤寒奇正书·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痞)张仲景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这是胃气虚又加上痰浊阻滞,结果导致了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出现了心下痞硬这样一个主证。
肚子胀的时候,有时候排点气,肚子胀就缓解一些,这是无形气机的壅滞。
现在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揭示了它不是单纯的气机的壅滞。
单纯的气机壅滞,心下痞硬这个症状可以通过噫气来暂时缓解,可是现在噫气不除,说明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无形气机的壅滞,而且已经有了有形的痰浊邪气的阻滞,所以光打个嗝,排点气不管用。
这就是噫气不除的两个意思,一个是噫气频繁发作,一个是心下痞硬不因噫气而缓解。
既然是胃虚痰阻造成的心下痞,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它没有脾寒气陷的下利。
这是和我们前面讲的三个泻心汤适应证不一样的地方,半夏泻心、生姜泻心、甘草泻心的适应证都有下利,旋覆代赭汤的适应证没有下利。
治疗的方法:和胃降逆,化痰下气。
方子用了旋覆花、代赭石,这两个药化痰镇逆,配合起来用化痰镇逆消痞,对噫气不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半夏和生姜更是化痰燥湿降逆和胃的。
当然它既然有胃虚的话,人参,甘草,大枣这三个药仍然是必须要用的。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旋覆代赭汤我们今天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呃逆不止,也就是指的膈肌痉挛不止。
膈肌痉挛它不单纯是一个胃气的上逆,有的病人涉及到了肝气的上逆,有的病人涉及到的是膈气的上逆。
我们用旋覆代赭汤来治疗这种肝气上逆、膈气上逆、胃气上逆导致的呃逆不止,也有很好的疗效。
这是旋覆代赭汤在临床上的扩大应用。
治疗呃逆不止的时候,正因为常常兼有肝气和膈气的上逆,所以我们代赭石可以多用,比方说,旋覆花用10克的话,代赭石可以用20克,可以用30克。
旋覆花用15克的话,代赭石可以用30克,40克等等。
就看这个人的体质。
所以我们今天在临床上,经常看到大夫们开方,代赭石用的量是30克,旋覆花用10克。
它治疗的是什么呢?不是噫气不除,而是呃逆不止。
第一讲:旋覆代赭汤(四)
第一讲:旋覆代赭汤(四)◎旋覆代赭汤【8.40】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要讲这个旋覆花代赭石汤了啦。
他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
他说这个人伤寒之后呢,被对待的方式啊是或者是发汗,或者是吐法,或者是下法,而用了这些方法之后呢,他的病是解掉了。
那这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个人受的损伤啊并没有很大,对不对?因为又发汗又吐又下乱整一通,这个人会比较虚。
可是呢他是这个地方他在讲的是无论你用的是汗法,还是吐法,还是下法,都把这个人医好了,因此这不叫做误治。
旋覆花代赭石汤啊,它基本上面的一个用途也可以说是,这个病人你其他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只剩下一个地方那个气还转不通,所以就只要帮你破那一关就好了。
因此它是一个治标的药,不是一个治病的药,就只是治这一件事而已。
那我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说,我们临床上面啊,用旋覆花代赭石汤的时候呢,通常还需要再开别的治本的药。
这个人呢,可能体质上面,他的这个症状来讲就是嗳气了,以嗳气为主。
但是他的体质说不定是泻心汤证,说不定是理中汤证,不一定的,有类旋覆花代赭石汤他的病根是八味丸证。
所以,我们最常跟旋覆花代赭石汤搭配用的其实通常是四逆汤跟理中汤,也就是他的这个脾胃之虚寒啊,另外要治,你只是治了这个东西之后呢,他还是有个地方转不动,才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啊,这个地方要知道。
那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在临床上面使用这个方的时候呢,这个方不是给你慢慢吃,不是给你吃很久来断病根的。
我们一开始就要认为,这个方子是不久服的啊。
病根你另外用别的方子医,只有这个证用这个方子医。
为什么要讲这件事啊?因为代赭石这个药是蛮容易被滥用的药,效果是蛮好也蛮强的,可是呢,代赭石里头的成分啊是有含砷的,因此,代赭石如果真的长期服用的话还是会有积蓄中毒的问题。
虽然我们中医本草说这东西是没有毒的,因为太微量了,所以也不能说有毒。
但是,长期来讲的话,这不是一个可用的药物,因此,大家就记得说是这个方子就是某一个时候用一下这样子就好了。
旋覆代赭汤的组成,功效,旋复代赭汤加减运用医案
旋覆代赭汤的组成,功效,旋复代赭汤加减运用医案【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161)【组成】旋覆花10g 代赭石3g 半夏15g 炙草10g 人参6g 生姜15g 红枣12枚【煎服】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服。
【功效主治】心下痞满,噫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脉象虚弱者。
【加减】1.口苦,思冷,脉数者,加龙胆草。
2. 痰多者,加茯苓。
3.口干舌红,脉细数者,加天花粉、石斛。
4.寒证明显者,加吴茱萸、公丁香。
【禁忌】1. 口苦,思冷者,忌之。
2. 大便硬,脐周拒压者,忌之。
【类方】1.生姜泻心汤:同可治心下痞满,噫气,呕吐。
不同者,生姜泻心汤证为中虚而上热下寒,症见干噫食臭,肠鸣下利。
旋复代赭汤证属中虚肝旺而水饮上逆,虽噫气而无食臭,更无下利。
2.橘皮竹茹汤:同可治中虚气逆之呃逆、呕吐。
不同者,橘皮竹茹汤证兼有虚热证象,且上逆程度较之为轻。
【临床运用】1. 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神效。
(《伤寒论三注》)2. 治呕吐之证,大便秘结者。
(《医学纲目》)3. 呃逆。
呈饭后即作,时呕吐,苔薄白,脉弦。
(《经方验》)【浅议】此补中调肝,降逆化饮之方,临床使用以心下痞硬,噫气频频,脉滑无力为目标。
本证病机,为脾胃虚弱,肝木乘克,致生痰饮,痰气交阻心下,令气机痞塞,胃气上逆。
症见心下痞,噫气频,虽噫气而痞不减,呕吐清水稀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现代医学认为噫气上逆,为食道、膈肌痉挛,胃逆蠕动所致。
临床所见,其因种种,若体倦神疲,纳谷不香,消化迟钝,脉细无力,为单纯脾胃虚弱,可用健脾和胃法治疗,方如六君子汤;若噫气则舒,且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者,为肝郁化火,宜清泄肝火以治,方如小柴胡汤;若兼呕吐清水,头眩身重,小便不利者,为水饮停蓄,治宜温化水饮,方如苓桂术甘汤。
本证中虚肝旺、水饮上逆,虽三因并倶,然证之临床,各有所盛,故应根据不同症状,辨识孰主孰次,予以加减。
旋覆代赭汤和五苓散的应用
旋覆代赭汤和五苓散的应用1、《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原医汗、吐、下病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现常调理上焦痰湿胶阻,用于胃肠,如胸闷、脘满、胁胀、呕恶、打嗝、频吐涎涎沫、逆气上冲、大便下行不畅;对胃炎、妊娠早期恶阻、幽门不完全梗塞、轻度习惯性便秘均有作用。
代赭石、旋覆花皆为君药,能降气、开结,将痰、食、气、热之郁从下部排出,伤寒家命名“半个小承气汤”。
旋覆花纤毛较多,应蜜炙或布包,投量要大,宜和代赭石同等,少剂难见其优。
有的以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加代赭石、旋覆花施治肝气不舒,胁痛、背胀、嗳气、易怒、暴躁,收效甚佳;疗力若差,添大黄1~3克。
此方临床运用很广,由于开量小,成绩打了折扣。
一中年妇女,胸闷、背胀、烦躁、口臭、打嗝、吐血,大便色黑、二三日更衣一次,曾诊为胃炎急性发作。
计代赭石30克、旋覆花30克(布包)、半夏10克、党参10克、甘草3克、生姜6片、大枣10枚(劈开),水煎,每日一剂。
吃了八天,症状缓解,因代赭石尚可止血,追踪观察,病消,吐血也未复发。
2、吴某,男,41岁。
主诉:后背发凉2年余。
病史:后背发凉已2年余,伴自汗,稍有乏力,过去大便溏薄,艾灸治疗后已正常。
有脚气,口干与喝水情况正常。
纳可,眠安。
舌胖有齿印,脉弱。
处方:猪苓15g,茯苓15g,白术12g,泽泻18g,肉桂6g(后下)。
7剂。
5月9日,患者告知服药2剂后背发凉即消失。
讲解:这个案例,患者后背发冷已经有两年了,像4月份这个天气他也是背凉的,夏天也是背凉的。
五苓散原方,吃了2帖药,他就好了。
这是温阳化饮的效果。
讨论,吴某后背发凉2年余,舌胖,有齿印,脉弱。
这是一个典型的寒症,湿症,脾气气血两虚症。
五苓散主之,将桂枝换成肉桂。
肉桂,补火散寒,温经通络。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肉桂温里散寒药,桂枝辛温解表药。
理论上来讲,肉桂优于桂枝。
此方主要是利水渗湿,通阳化气。
但是上方剂量小,力量单薄,而且作用是利水强,湿从下焦走。
旋复代赭石汤临床运用
旋复代赭石汤临床运用旋复代赭石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篇,本方是为心下痞,噫气不除而设。
其病机由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表,邪虽解但汗吐下皆伤内气,所谓邪到之处,正气必虚,所以微邪从虚内陷,浊阴上逆冲心,则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故设此方补虚益气,涤饮镇逆。
方药:旋复花、代赭石、人参、法夏、甘草、大枣、生姜方义:方中以人参、甘草扶正补虚,生姜、大枣和脾养胃,更中州可安。
更以代赭石之重坠,使之饮浮镇逆。
旋复花之辛用宣气涤饮。
佐人参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饮于上,浊降则痞硬自消,清升浊降则噫气可除,此胃虚气机升降失调,此方则补虚益气涤饮镇逆,调和气机之法理也。
临床中凡遇脾胃虚损,邪气上逆之症,变症各异之症候,均投以此方加减治之。
举案如下:曲某,女,44,藏族,红光电机厂1980年11月24日,内科二病室加1床,因美尼尔氏综合症入院四天。
目前眩晕欲吐,寒热往来,右臂牵引颈项强痛,汗多,口中浊痰多,大便昨日三、四次,有风泡泡,溲可。
脉弦滑,苔白。
辨症:少阳阳明风热。
治宜: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风热。
方药:柴胡25g,葛根25g,黄芩10g,法夏10g,党参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二付。
1980年11月26日,眩晕呕吐好转,胃脘舒服好些,睡眠好转,足肿好转,溲增多,臂强痛项背痛好转,仍呃逆,原方二付。
1980年11月29日,臂、项、颈背强痛愈,眩晕好转,看窗子后即眼胀欲呕,噫气多,口酸。
脉弦微滑,苔白。
方药:旋复花10g,代赭石30g,党参12g,法夏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三付。
1980年12月1日,诸症大减,今日出院,左耳鸣仍多,原方加菖蒲6g,三付回家服。
[分析]病员因美尼尔氏综合症入院,其病情,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欲呕,俱属少阳所属之主症。
右臂牵引颈项亦属少阳兼阳明表症。
汗多属阳明,口中浊痰多,大便三四次有风泡泡,阳明协热利,胃不和故痰多,因此以少阳为主。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组成] 旋覆花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姜五两(10克)代赭石一两(9克)甘草炙,三两(6克)半夏洗半升(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方解] 本方原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
表证经汗、吐、下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伤,伏饮内动,胃失和降,故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呕吐、呃逆。
胃虚宜补,痰浊宣化,气逆宜降,治当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方中旋覆花苦辛性温,下气化痰,降逆止噫,为君药。
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呕噫,为臣药。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生姜辛温,祛痰散结,降逆止呕,两药合用,协助君、臣药,增强其降逆止呕之功;胃气虚弱,以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中以疗胃虚,且可防金石之品伤胃,均为佐药。
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诸药相合,标本兼顾,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使胃气复,痰浊消,气逆平,则痞满、噫气`呕呃自除。
[运用]1.本方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
以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呕呃,苔白滑,脉弦虚为证治要点。
2.原方代赭石用量较轻,恐其苦寒质重伐胃。
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且加重代赭石用量,增其重镇降逆之功;若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化痰和胃。
3.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者,均可用之。
[文献摘要]《金镜内台方议》:“汗吐下后,大邪虽解,胃气已弱而未和,虚气上逆,故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者。
与旋覆花下气除痰为君;以代赭石为臣,而镇其虚气;以生姜、半夏之辛,而散逆气,除痞散硬以为佐;人参、大枣、甘草之甘,而调缓其中,以补胃气而除噫也。
”临床报道:用旋覆代赭汤治疗眩晕呕吐50例,其中急慢性胃炎和胃溃疡6例,神经官能症11例,高血压、美尼尔综合征及脑膜炎后遗症各1例,临床以头晕目眩,胸痞呕恶,口淡,吐白沫或泛清水,舌苔薄白或滑腻,脉弦缓或弦滑为主要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覆代赭汤
(参甘枣+夏姜+旋覆花代赭石)
【方剂组成】旋覆花10 克(包),人参 6 克,生姜15 克,代赭石 3 克,炙甘草10 克,半夏15 克,大枣 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覆花温中健胃而下结气,代赭镇虚逆,半夏、生姜降饮逆,人参、甘草、大枣安中养正,故此治胃虚有饮而有诸呕逆证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61 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注解:伤寒经过发汗或攻下等法治疗,伤寒证虽解,但胃气大虚,故心下痞硬。
噫气不除者,谓服其他药而噫气还不除也,宜以旋覆代赭汤主之。
按:胃虚极,客气结于心下,大便不通,气逆不降者,不限于噫气一证,呕哕噎膈诸证本方亦有良效。
但心下不痞硬者,用之则不验。
常以本方加乌贼骨,治十二指肠溃疡心下痞硬、疼痛、噫气而大便秘者亦验,读者试之。
【辨证要点】心下痞、噫气呕逆者。
【验案】白某,男性,48 岁,病历号17044,1965 年1 月17 日初诊。
胃脘痛胀、心下堵闷已三年,经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经多治不效。
据现症有噫气呕吐、口干不思饮、苔白腻,脉沉弦细。
知为胃虚有饮,故以益胃化饮治之,与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10 克(包),生赭石10 克,党参10 克,生姜15 克,炙甘草6 克,半夏15 克,大枣4 枚,乌贼骨15 克,川贝母10 克。
结果:服三剂知,六剂诸症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