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光的吸收、散射.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_图文
§6.2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分光)现象
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率n是随波长分布的:n(λ) 色散率:单位波长差所产生折射率差,是介质色散程度的度量
(6-21)
或
(6-22)
一、正常色散 折射率随波长增加而减小的色散 ---正常色散
电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若单位体积内有N个原子,则单位体积内的平均电偶极矩
(6-2)
2、第二牛顿定律F=ma:受迫振动的电子的运动方程为
受迫力
阻尼力 准弹性力
光波电场强度
将电子振动的运动方程改写为
(6-5)
解方程得
---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经典理论的基本方程
代入(6-2)式得
由 电极化率 是复数,可写为 并将(6-6)与(6-7)式对照可得
吸收带内为反常色散区 吸收带之间均为正常色散区
钠蒸气由底部向顶部扩散 管内蒸气密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增加 这相当于一蒸气棱镜其厚度由上向下增加
分两部分:1)S1,L1,L2,S2 准直聚焦, S1在S2上成像 2)S2,L3,P,L4 分光系统
当管子未加热时,气体均匀 S1的白光成像于S2后, 在分光仪焦面上得一窄的水平光谱带
1、按电磁理论:每个次波的振幅与它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光强与振幅成正比 所以散射光强度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
∝∝
∴短波长的光比长波长的光散射更多
解释大气现象: ①为什么天空呈光亮
③中午太阳呈白色
②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④旭日和夕阳呈红色
2、散射光强分布
∝
3、散射光是偏振光
二、米散射 理论尚不成熟,仅适用于导电粒子
第六章_光的吸收、散射与色散
是散射光方向与入射光方向之间的夹角。
可见,散射光 强的分布是对 于光的传播方 向及垂直于光 的传播方向是 对称的。
散射光方向
入射光方向
虽然从光源发出的光是自然光,但从正侧方用检偏器检 查发现,散射光是线偏振的,沿着斜侧面观察发现是部 分偏振光,只有正对着入射方向观察时,透射光才是自 然光。
数,其数值由实验数据来确定,当波长变化范围不大
时,科希公式可只取前两项,即
n
A
B
2
则介质的色散率为:
dn
d
2B
3
A、B均为正值,上式表明,折射率和色散率的数值 都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当发生正常色散时,介质的 色散率小于零。
二. 反常色散
对介质有强烈吸收的波段称为吸收带。实验表明,在强 烈吸收的波段,色散曲线的形状与正常色散曲线大不相 同。
当光通过介质时,不仅介质的吸收使透射光强减弱,由于 光的散射也使使射入介质的光强按指数形式衰减,因此, 穿过厚度为l 的介质透射光强为:
I I0e( )
为吸收系数,为散射系数,+就称为衰减系数。在 很多情况下,和中一个往往比另一个小很多,因而可 以忽略。
三. 散射光强的角分布和偏振态
实验表明,散射光的强度随光的方向而变化,自然 光入射时,散射光强满足下式:
假设入射光是线偏振的,传播方向沿着Z轴,如图。设
在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有一粒子P。
当光与粒子相遇时,使P作
x
受迫振动,所形成的电矢量
也平行于X轴。由此产生的
次波为球面波。光波又是横
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
直。在各个方向的振幅应等 y
于最大振幅在相应方向的投
影。
第六章光的色散吸收散射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光偏振性
米氏散射和瑞利散射的规律不同,它产生的散射与波长的 关系不大,几乎所有波长的光都含有,所以看起来是白色光。 也是是否看到蓝天白云的根本原因。也是人工降雨的理论基础。
8
黄山风景山中的雾气实际上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 一种很理想的散射源。由于液滴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大得多,主 要是米氏散射,散射光呈白色。
10
一幢大楼晚上楼顶上的几束强光刺破夜空,能看到这几 道光束,就是散射的作用。如果城市上空的空气不干净,悬 浮尘埃越多,散射就越强,光束就会显得很亮。反之,光束 就会显得很淡。如果晚上基本上看不到这几道光束了,也许 白天城市就会有蓝色的天空了。 思考:如果没有空气,天空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11
4 散射光的偏振性
4
3 瑞利散射
把线度小于光的波长的微粒对入射光的散射, 称为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 瑞利散射不改变原入射光的频率。 1 I散 4
瑞利散射时,由于蓝光波长较短,其散射强度就比波长 较长的红光强,因此散射光中蓝光的成份较多。
5
注意画面上的香火形成的烟雾呈现出一种浅蓝色这是由于 组成烟雾的碳粒子线度非常小,由这些烟雾产生的散射光符合 瑞利散射的条件,因此散射光中的蓝光成份比红光成份强得多。 我们平时所说的“袅袅青烟。”说是就是这种瑞利散射所产生 的现象。
§6.3 光的散射 问: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旭日和夕阳为什么是红 的,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又是白的?云为什么是 白的?如果没有空气,天空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1 光的散射现象
当光束通过均匀的透明介质时,从侧面是难以看到光 的。但当光束通过不均匀的透明介质时,则从各个方向都 可以看到光,这是介质中的不均匀性使光线朝四面八方散 射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例如,当一束太阳光从窗外射进室内时,我们从侧面 可以看到光线的径迹,就是因为太阳光被空气中的灰尘散 射的缘故。
第六章光的散射教材
开始涉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严格的理论解释需要利用量子理论,但通常情况下, 用经典的电偶极辐射模型也可以给出较为直观而简明 的定性解释及相应的物理图像。
洛仑兹(Lorentz)的电子论
光波进入介质时,其电矢量使介质中的带电粒子 极化而作受迫振动
A classical forced oscillator Resonant frequency
例 强度为I0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有色玻璃片上,玻璃
片的厚度为l,吸收系数为,折射率n=1.5。1. 试求透 射光强和入射光强之比(不计多重反射)。2. 试求由于 不计光强的反射损失而引起的相对误差是多少? 假设能 量反射率R很小。3. 试问在测量玻璃片的吸收系数的实 验中,怎样消除由于反射引起的误差?
作受迫振动的电子的运动方程:
d 2r dt 2
dr dt
02r
eE m
固有振动频率: 0
E E~(z)exp(it)
n~ 2
r
1
Ne 2
n~ 2 n i
光的吸收 Absorption
吸收 —— 真吸收和散射。
差不多与此同时,前苏联物理学家曼杰利斯塔姆等 人,在研究光在晶体上发生的散射光光谱时,也独立地 发现了这种散射现象,他们把它称为联合散射。意思是 说,这是光波和分子内的原子联合行动所造成的散射。
拉曼散射实验装置 氢的拉曼光谱
反射镜
装满水的 玻璃管
汞弧灯
液体,晶体,入射光 0 ,
散射光 ,除了有 0 的以外,还有
石英的色散曲线
反常色散总是与光的吸收有密切联系,一种物 质在某一波长区域内有反常色散时,则在该区 域内也有强烈的吸收。
《光学教程》(姚启钧)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2 朗伯定律
如图6-1所示,光强为I0的单色平行光束沿x轴 方向通过均匀物质,在经过一段距离x后光强 已减弱到I,再通过一无限薄层dx后光强变为 I +dI (dI<0)。实验表明,在相当宽的光 强度范围内,-dI相当精确地正比于I和dx, 即
光的吸收
I dx I+dI
x
x+d lx
dI a Idx
从广阔的电磁波谱来考虑,一般吸收的媒质是不 存在的,在可见光范围内一般吸收的物质,往往在 红外和紫外波段内进行选择吸收,故而选择吸收是 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以空气为例,地球 大气对可见光和波长在3000埃以上的紫外是透明的, 波长短于3000埃紫外线将被空气中的臭氧强烈吸收, 对于红外辐射,大气只在某些狭窄的波段内是透明 的。这些透明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这里的主要吸收气体是水蒸汽,所以大气的红外窗 口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 制作分光仪器中棱镜、透镜的材料必须对所研 究的波长范围的透明的,由于选择吸收,任何光学 材料在此外和红外端都有一定的透光极限。紫外光 谱仪中的棱镜需用石英制作,红外光仪中的棱镜则 常岩盐或CaF2、LiF等晶体制成。
6.4 光的色散
1 色散的特点
在真空中,光以恒定的速度传播,与光的频率无 关。然而,在通过任何物质时,光的传播速度要发 生变化,而且不同频率的光在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也不同,这一事实在折射现象中最明显地反映了了 出来,即物质的折射率与光的频率有关,折射率n取 决于真空中光速c和物质中光速u之比,即 n=c/u 这种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或介质的折射率) 随其频率(或波长)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现象。1672年牛顿首先利用棱镜的色散现象,把日 光分解成了彩色光带。
n a b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 Absorption、Scattering and Dispersion of Light)
教学目标:掌握朗伯定律、瑞利定律;理解光的吸 收、散射和色散的特点及相互联系;了解有关现象 的经典理论解释。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6.2):光的吸收及规律 第二单元(§6.3):光的散射及规律 第三单元(§6.4):光的色散及规律
第6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6.3 光的散射
6.3.4 散射光的强度 1.正常传播方向上的光强: 因为散射分散了正常传 播方向上的光能量,表现为正常传播方向上光强的 减弱,故可用朗伯定律描述:
I I 0e
a s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0e
l
s 称散射系数
2.散射光的光强:设观察方向与正常传播方向之间的 夹角为 ,散射光强为:
第6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6.2 光的吸收
6.2.3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 产生连续光谱的光源在通过选择吸收的介质后,所形 成的光谱为吸收光谱。吸收系数大的位置出现谱线消 失。
发射光谱(emission spectrum):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 光谱。
同一物质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 系,物质自身发射哪些波长的光,它就强烈吸收这些 波长的光。 用途:物质的定量分析;气象、天文研究。
6.4.2 色散的特点
物质的色散特性可用角色散率D描述:
D d d
dn d
对棱镜 :
D
A 2 sin 2 A 1 n sin 2
2 2
dn d
表征 n f 关系的存在,即表征物质的色散特性。
光的吸收解析
三. 复数折射率
~ n 吸收可归并到一个 复折射率 中。在介质中沿z方向
~ E( z) A0 exp( iknz)
(2)
n c /
传播的的平面电磁波中电场强度可写作如下复数形式:
这里n是实数,k是光在真空中的波数, 电磁波不随距 离衰减。
若形式地将其看作复数,并记做
~ n n i
I1 I 0 e
1l 2l
e
I 4 I 0e
1l 3l
e
以上是四个联立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未知的吸 收系数1到4 ,用不同灰度表示值,即得到一个二维 像。 上述这类问题在物理上称为逆问题,是从结果反 求原因的问题。对一个实际物体,要求成像的单元很 小、数目很大(即要求分辨率高),而用X射线照射 所得数据又相当多,则这种逆问题就并不是那么好解 的,需用许多技术上和计算方法上的高度技巧。
上式称为布格尔定律或朗伯定律,它是布格尔 ( P. Bouguer, 1698 – 1758 ) 在1729年发现的,朗伯 ( J.H. Lambert, 1728 –1777 )在1760年重新作了表述。
( 极强光, 不再是常数,以上的布格尔定律不成立。) 自变透明现象,自变吸收现象: 非线性效应 比尔定律 比尔(A. Beer)于1852年从实验上证明,稀释溶液 的吸收系数a 正比于溶液的浓度C
准单色波包及其群速 只有在弱色散介质内,对准单色波,一个波包才 能传播较长距离而不发生显著的形状变化。
光的散射 Scattering
概念:光波通过透明介质时,在入射光的作用下, 原子、分子或散射介质的电子作受迫振动并辐射 次波,由于介质随机的微小不均匀性导致部分光 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向不同方向散开的现象。 在光学均匀介质中不产生光散射现象。 当介质密度的随机不均匀性或杂质微粒的线度和光 波长相当或比光波长更大的情况下,各个微粒中正 动偶极子发射的光波位相随机变化,散射光不因干 涉而相消。光强度 两类:(1)散射光波长不变,(2)散射后光波波长改变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失去
米氏散射定律
根据颜色变化而监测受污染的程度
拉曼光谱的重要用途
1、拉曼散射光谱在生物医学上的用途 基本原理:基于拉曼光谱的非破坏性与分辨的精确性 水是生物主要成分,但它的拉曼光谱信号非常微弱
主要优势
许多生物样品中含有产生共振拉曼光谱信号的色素
适应用于激发和信号收集的各种光导纤维
蛋白质
核酸
对应于不同 的拉曼光谱
光的吸收
知识结构图
一般吸收
光的吸收
选择吸收
朗伯定律
I I 0 e a d
比尔定律
朗伯定律
dI a Idx
I I 0e
a d
推导:朗伯用单色平行光通过均匀物质 发现光强 改变量与其穿透距离改变量存在上数关系 —— 吸收系数,与I无关。
在非线性光学领域里,吸收系数依赖于光的强度, 朗伯定律不在成立。
光束通过不均匀的透明介质时,从各个方
向都可以看到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这也是光的散射区别于漫反射之处,从侧 面看,漫反射有些地方看不见光;
从微观角度来看:原子中的电子在光波的作用下会振动,振动的 电子向周围发射电磁波,如果介质不均匀性的线度大于或与光波 长相当时,这些电磁波位相随机变化,散射光不会干涉相消,反 之在均匀介质中,发生干涉相消导致,只剩下原来的光束,从侧 面难以看到光。
线 共性:相邻的两个吸收带之间n单调下降,每 经过一次吸收带,n急剧加大,柯西公式中A 的 加大 由图中可以看出对于极短波(X射线),任何 物质的折射率均小于1,那么X射线空气射向 该物质(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发生 全反射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公式归纳及习题分析
朗伯定律加散射衰 减系数的公式
第六章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ii. 分子作受迫振动ω,发出电磁波(偶极振子模型)
iii. 可证明.只要分子的密度是均匀的,次波相干迭加 的结果只剩下遵从几何光学规律的光线. 沿其余 的振动干涉相消 用半波带概念.
iv. 用惠更斯 — 菲涅耳原理可解释. 但此处的“次波” 有真实的振源.
当光波在媒质中传播时,由于光波和物 质的相互作用,一般呈现两种效应,一种是 速度减慢引起的折射和双折射现象;另一种 是光能减弱的消光 (extinction)现象。消光现 象中,将光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是吸 收 (absorption)现象;而有部分光波沿其它方 向传播,是散射 (scattering)现象。对于沿原 方向传播的光波来说,这两种现象都使光能 减弱,起消光作用。
不稳定非均匀介质 a 变, 非弹性散射 ( 拉曼、布里渊散射)
二. 散射、反射、漫射、衍射的区别
光的散射现象之所以区别于直射心的排列:
散射时无规则 一定有序 完全有序
散射. d <λ. 衍射. d≥λ 漫射. d >λ.
反射. d >>λ.
R表示观察者离偶极子的距离
光在半径为R的球面上各点的相位都 相等,且相位较原点处落后了R/c
但是振幅随θ角而变,这就引起波的 强度I(能流密度)在同一波面上的不 均匀分布。如图
二.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初步解释
解释1: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定律. i. 分子线度很小(d ~10-8cm, λ~10-5cm) . 在一个分子
解: 根据公式:
I0-II0(1-e-aad)
I 为光通过厚度为d的吸收层以后的光强,αa为吸收系数.
同样强度的光通过不同吸收物质的不同厚度,而产生相等的吸
第六章---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大多数天然物质如颜料、花等的颜色都是在光入 射物体内部相当深处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波长的光被 选择吸收后,使得物体呈现未被吸收的色光的颜色.
体色:即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内部成分不同而形成 的,所以叫作体色,呈现体色物体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的 颜色是一样的.
表面色: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表面的选择反射形成 的,所以叫作表面色
例1. 南北极探险用: “太阳罗盘”(利用阳光散射的偏振性) 辨别方向(因磁罗盘在南北极无用).
例2. 蜜蜂靠天空光的偏振性辨别方向(蜜蜂的眼睛中有对偏振 敏感的器官)
2) 纯净气体或液体的散射(分子散射)
分子热运动,引起密度起伏,形成非均匀的小 “区域” , 发出次波,造成非相干迭加。
米— 德拜,廷德尔散射 ( d >λ/20 ). 散射光强与λ无关 白光散射,也可以为是衍射的结果. 例: 白云、雾、白烟.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偶极子模型及其对反射和折射现象、布 儒斯特定律的解释;
2.理解光的吸收的原因,朗伯定律,吸收光谱; 3.理解光的散射的原因,散射的分类及其特性; 4.理解色散的特点,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的原因; 5.了解电偶极子振子模型及其经典电子理论对光
的吸收、散射和色散的解释.
除真空外,任何介质对电磁波都不是绝 对透明。这是由于光通过介质时光通过物质时 其传播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延迁德 德尔尔散射系:散 胶体射、乳:胶液胶、体 含有,烟雾乳灰胶 尘的液大气,等含有 分分子 子散散射:射由: 于分由子热于运动分成子 局部热涨落运引动 起的造成局部
四、散射光的偏振性
各向同性介质: 入射光是自然光,正侧方
向——线偏振, 斜方c ——部分偏振,正对
x ——自然光. 各向异性介质: 入射光是线偏振光,侧向 ——部分偏振.
光的吸收
光谱中的每一种颜色都是纯色( 光谱中的每一种颜色都是纯色(pure color),实际中, 纯色 ) 实际中, 有许多颜色在光谱中并不存在。例如, 有许多颜色在光谱中并不存在。例如,在光谱里找不 出和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一样的颜色。 出和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一样的颜色。令白色光透 射高锰酸钾溶液后,再用分光仪检查之, 射高锰酸钾溶液后,再用分光仪检查之,可发现这种 溶液能完全吸收光谱中的各色光, 溶液能完全吸收光谱中的各色光,而能透射光谱两端 的红色光和紫色光。事实上,纯色是很少看到的, 的红色光和紫色光。事实上,纯色是很少看到的,绝 大多数物体的颜色通常是混合色(secondary color)。 大多数物体的颜色通常是混合色(secondary color)。 混合色
α = βC
代入上式, 代入上式,吸收定律可写成
I = I 0e
− β Cl
A.Beer定律 A.Beer定律
也是一个系数, 式中 β 也是一个系数,它的数值仅仅取决于吸收媒质分 子的特征,而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子的特征,而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但需指出, 但需指出,只有当溶液里的分子特性不因它的邻近分子的存在 而发生变化时,Beer定律才能适用,并可用以测量溶液的浓度。 而发生变化时,Beer定律才能适用,并可用以测量溶液的浓度。 定律才能适用 在很浓的溶液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颇强,Beer定律不再 在很浓的溶液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颇强,Beer定律不再 适用, Bouguer--Lambert吸收定律仍然适用。 适用,但Bouguer--Lambert吸收定律仍然适用。 --Lambert吸收定律仍然适用
从媒质的吸收光谱中, 从媒质的吸收光谱中,可以得知媒质对哪些波长的光具 有选择吸收性。一般地讲, 有选择吸收性。一般地讲,固体和液体选择吸收的波长 范围较宽,称之为吸收带; 范围较宽,称之为吸收带;而稀薄气体选择吸收的波长 吸收带 范围很窄,表现为吸收线。 范围很窄,表现为吸收线。 吸收线 选择吸收性是物体呈现颜色的主要原因。例如,绿色 选择吸收性是物体呈现颜色的主要原因。例如, 玻璃是把入射的白色光中其它颜色的光吸收掉, 玻璃是把入射的白色光中其它颜色的光吸收掉,只剩 下绿色光能够透过去。带色物体一般有体色 体色( 下绿色光能够透过去。带色物体一般有体色(body color)和表面色(surface color)区分。 ) 表面色( )区分。
精品课件-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_第三版(石顺祥)-第6章
6.1 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6.2 光的吸收 6.3 光的色散
6.4 光的散射 例题
1
第 6 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6.1 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1.
洛仑兹的电子论假定:组成介质的原子或分子内的带电粒子 (电子、 离子)被准弹性力保持在它们的平衡位置附近,并且具有 一定的固有振动频率。在入射光的作用下,介质发生极化, 带电 粒子依入射光频率作强迫振动。由于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质量比电 子大许多倍,可视正电荷中心不动,而负电荷相对于正电荷作振 动,正、负电荷电量的绝对值相同,构成了一个电偶极子, 其电 偶极矩为
I=I0e-Kl
(6.2-2)
其中,I0是l=0处的光强。这个关系式就是著名的朗伯定律或吸收 定律。实验证明,这个定律是相当精确的,并且也符合金属介质
的吸收规律。
13
第 6 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图 6 - 2 介质对光的吸收
14
第 6 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由(6.2-2)式可见,吸收系数K愈大,光波被吸收得愈强烈,当 l=1/K时,光强减少为原来的1/e。若引入消光系数η描述光强 的衰减,则吸收系数K与消光系数η有如下关系:
21Biblioteka 第 6 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图 6-3 钠蒸气的几个二重吸收光谱
22
第 6 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图 6-4 室温下YAG晶体的吸收光谱
23
第 6 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对一种材料吸收光谱的测量,是了解该材料特性的重要手段。 例如,地球大气对可见光、紫外光是透明的,但对红外光的某些 波段有吸收,而对另外一些波段比较透明。透明的波段称为“大 气窗口”,如图 6-5 所示, 波段从1μm到15 μm有七个“窗 口”。充分地研究大气的光学性质与“窗口”的关系,有助于红 外导航、跟踪等工作的进行。又如,太阳内部发射连续光谱, 由于太阳四周大气中的不同元素吸收不同波长的辐射,因而在连 续光谱的背景上呈现出一条条黑的吸收线, 如图 6-6 所示。夫 朗和费首先发现,并以字母标志了这些主要的吸收线,它们的波 长及太阳大气中存在的相应吸收元素, 如表 6-2 所示。
6 第六次课、光的色散_吸收和散射
内容
一、色散的定义和观察 二、色散率 三、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 四、光的吸收 五、光的散射
1
一、色散的定义和观察
1、色散的定义
介质中的折射率 ( 或光速 ) 随光波波长 ( 或频率 ) 变化的现
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由理论分析,光的色散可以通过介质折射率的频率特性 描述:n=n(ω)
25
米氏(Mie)散射的主要特点
④、当散射粒子的线度与光波长相近时,散射光强度对于
光矢量振动平面的对称性被破坏,随着悬浮微粒线度的增
大,沿入射光方向的散射光强将大于逆入射光方向的散射 光强。 当微粒线度约为1/4波长时,散射光强角分布如图 (a)所示,此 时I(θ)在θ=0和θ=π处的差别尚不很明显。
26
当微粒线度继续增大时,如图 (b) 所示,在 θ=0 方向的 散射光强明显占优势,并产生一系列次极大值
27
10
1、朗伯(Lambert)光吸收定律
dI Kdl I
K为吸收系数,负号表示光强减少。
I=I0e-Kl
I0是l=0处的光强
朗伯定律或吸收定律。 实验证明,朗伯定律是相当精确的,并且也符合金属介质的 吸收规律。
11
吸收系数K愈大,光波吸收得愈强烈;
当l=1/K=le时,光强减少为原来的 1/e,称le为该介质对光的透
21
2、光散射的分类
亭达尔-瑞利散射
微粒线度 < λ/10
弹性散射:
米氏(Mie)散射
散射光波矢 k 变化, 微粒线度 ≥ λ 而波长不变。
光散射
分子散射
由微粒的密度起伏、取 向起伏、浓度起伏引起 非弹性散射: 散射光波矢 k 与波 长均发生变化。
第六章 散射和吸收
第六章散射和吸收(Scatter and Absorption)§6.1描述衰减的术语(Terms Describing Attenuation)§6.2辐射传输方程Ⅰ(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Ⅰ)§6.3大气层和大气窗(Aerosphere & AtmosphericWindows)§6.4辐射传输方程Ⅱ(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Ⅱ)§6.1.1复折射率和穿透深度(Complex Index ofRefraction & transmittance depth )复折射率(complex index of refraction )的表达式如下它的实部n ′是折射率(refraction index ),它表明电磁波在两介质的界面处传播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n n ′′−′=i n图6-1:折射和反射如图图6-1所示,在海-气界面,反映这种变化的是斯奈尔折射定律(Snell’s Refraction Law )(6-2)式中n ′是电磁波从空气向海水传播时在海水的折射率,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c 和v 分别是电磁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相速度(phase speed ),这里v 指复相速度的实部。
斯奈尔折射定律(Snell’s Refraction Law )•使用测量折射的仪器可测得在可见光范围介质的折射率n ′。
如果已知海水的相对电容率εεr ,则可使用(6-3)来计算复折射率n = n ′−i n 〞•在微波波段里,相对电容率εεr 可从德拜方程获得。
复折射率的虚部表示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程度。
把(,6-1)和(6-2)代入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可得到(6-4)式中E x (ω, z )代表电场强度(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ω= 2πf 代表电磁波的角频率(angular frequency ),z 是沿电磁波传播方向的坐标,E x0是电场强度(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在传播过程开始点(z = 0)的振幅,脚标x 代表电场强度沿x 轴方向振动,它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z垂直。
第六章 散射和吸收
第六章散射和吸收(Scatter and Absorption)§6.1描述衰减的术语(Terms Describing Attenuation)§6.2辐射传输方程Ⅰ(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Ⅰ)§6.3大气层和大气窗(Aerosphere & AtmosphericWindows)§6.4辐射传输方程Ⅱ(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Ⅱ)§6.1.1复折射率和穿透深度(Complex Index ofRefraction & transmittance depth )复折射率(complex index of refraction )的表达式如下它的实部n ′是折射率(refraction index ),它表明电磁波在两介质的界面处传播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n n ′′−′=i n图6-1:折射和反射如图图6-1所示,在海-气界面,反映这种变化的是斯奈尔折射定律(Snell’s Refraction Law )(6-2)式中n ′是电磁波从空气向海水传播时在海水的折射率,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c 和v 分别是电磁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相速度(phase speed ),这里v 指复相速度的实部。
斯奈尔折射定律(Snell’s Refraction Law )•使用测量折射的仪器可测得在可见光范围介质的折射率n ′。
如果已知海水的相对电容率εεr ,则可使用(6-3)来计算复折射率n = n ′−i n 〞•在微波波段里,相对电容率εεr 可从德拜方程获得。
复折射率的虚部表示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程度。
把(,6-1)和(6-2)代入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可得到(6-4)式中E x (ω, z )代表电场强度(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ω= 2πf 代表电磁波的角频率(angular frequency ),z 是沿电磁波传播方向的坐标,E x0是电场强度(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在传播过程开始点(z = 0)的振幅,脚标x 代表电场强度沿x 轴方向振动,它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z垂直。
第六章光的吸收和散射
第六章 光的吸收和散射1 一固体有两个吸收带,宽度都是30nm 。
一带处在蓝光(450nm 附近)区,另一带处在黄光(580nm 附近)区。
设第一带吸收系数为50cm -1,设第二带的吸收系数为250cm -1,试绘出白光分别透过0.1mm 及5mm 的该物质后在吸收带附近光强分布的概况。
解:白光中的蓝光和黄光通过0.1毫米厚的介质后的光强为:05.000)(607.010I e I e I I l ===--α蓝光 05.200)(082.010I e I e I I l ===--α黄光白光中的蓝光和黄光通过5毫米厚的介质后的光强为: 010389.10112500)(20≈⨯===---I e I e I I l α蓝光 010166.505512500)(20≈⨯===---I e I e I I l α黄光 吸收曲线如图所示.2 某种介质的吸收系数αa 为0.32cm -1,求透射光强为入射光强的0.1、0.2、0.5及0.8倍时,该介质的厚度各为多少?解:根据朗伯定律,100l e I I α-=两边取对数,将公式变形:00/)ln(αII l = 带入数据:1032.0-=cm α =0I I0.1、0.2、0.5、0.8解出不同透射光强对应介质的厚度:=l 7.1956 cm 、5.0295cm 、2.1661cm 、3 如果同时考虑到吸收和散射都将使透射光强度减弱,则透射光表达式中的α可看作是由两部分合成,一部分αa 是由于真正的吸收(变为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另一部分αs (称为散射系数)是由于散射,于是该式可写作:I=I 0e -(αa+αs )l。
如果光通过一定厚度的某种物质后,只有20%的光强通过。
已知该物质的散射系数等于吸收系数的1/2,假定不考虑散射,则透射光强可增加多少?解:因:2/a s αα= 根据公式l s e I I )(0ααα+-=0230)(02.0I eI eI I l ls ===-+-ααααα得到:2.023=-l eαα 即:5ln 32l=αα 若消除了散射,则:%3434.0/5ln 32)0(0=====--+-eeeI I llαααα说明透射光强比以前了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I 0e
a s l
I 0e
l
原传播方向上的光强:
a——吸收系数,
微粒散射
s——散射系数
分子散射
物质分子不规则聚集
折射率不同,无规则排列, 尺度小于波长,彼此间距离 大于波长。
二、散射和反射、漫射和衍射现象的区别
反射——理想界面,物体线度远大于波长。 漫射——非理想界面,可看成许多无规小镜面, 向各方向反射。
自然界的物质都具有选择吸收,理想的一般吸收不存在, 只能在一小段范围内。 一般吸收区域 I 选择吸收区域
二、朗伯定律
强度为I0 的平行光束进入厚度为l的均匀物质后, 强度变为:
—吸收系数,单位cm-1
1.与媒质有关
I I 0e l ——朗伯定律
I0
I
2.与波长有关——一般吸收区域小,基本不变 选择吸收区域大,随波长急剧变化 化学上: I I e A C l 0 C—溶液浓度 A —与溶质性质有关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都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真空中无这些现象。
吸收——光能在媒质中转化为热量 散射——光向侧向传播 色散——在媒质中传播速度随频率变化
6.2 光的吸收
一、一般吸收和选择吸收
一般吸收——吸收比较弱,基本不随波长而变化。 选择吸收——吸收比较强,随波长发生急剧变化。
6.4 光的色散
一、科希色散公式
色散 ——n()随光频率变化。
n A
BLeabharlann 2C
4
——经验公式
A, B, C 为正的常量,它们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二、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
dn 0 (一般吸收区域) 正常色散区域—遵循科希色散公式, d dn 反常色散区域—不遵循科希色散公式, 0 (选择吸收区域) d
n
I
反常 区
三、散射光的强度分布
I I 0 1 cos2
(入射光强2I0)
入射光方向
散射光方向
衍射——个别不均匀区域造成的,线度可与光的 波长相比拟。
散射——大量,无规则排列,不均匀小区域集合造成的, 线度可比光的波长小,且小区域间发生不相干 叠加。
三、瑞利散射
瑞利散射——线度小于光的波长的微粒对入射光 的散射现象。
散射光强度:
I
1
4
——瑞利定律
现象:晴朗天空呈兰色 太阳早晚红、中午白 为什么用红色信号灯 云由小水滴组成,颗粒较大,散射与波长关系不大,则呈白色
l
三、吸收光谱
朗伯定律是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入射的有连续波长分布 的光,透过物质后,在选择吸收区域,在有些波长范围被 强烈吸收,形成吸收光谱 反映原子、分子结构特征——原子光谱、红外光谱 大气窗口——空间遥感探测、气象等研究
6.3 光的散射
一、非均匀介质中的散射
光的散射——光束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物质时, 向侧向传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