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工匠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企业“工匠精神”
作者:朱华松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7年第5期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工匠精神”迅速流行为社会热词。所谓工匠,一要从事一技,二要技艺精湛,譬如解牛之庖丁、挥斤之郢匠,皆工匠之魁首;央视曾以《大国工匠》为题,讲述了高凤林等8位“国宝级”技工,乃是当今工匠之典范。
一、“工匠精神”阐释
两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及“工匠精神”,侧重于提升消费品品质、提升质量水平,所谓:“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有专家又对“工匠精神”的作进一步诠释:“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进而言之,“工匠精神”应当包含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向道精神、不韦修书“一字千金”的精益精神、愚公移山“叩石垦壤”的坚韧精神、干将铸剑“断发揃爪”的奉献精神以及鲁班造锯“以草为师”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工匠精神”是做人求实、办事求精、为学求是、创业求新的综合体现。
二、“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的异同
(一)“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的共性。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对普通大众有着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彰显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的发展方向。都具有一定的激励性,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对个人成才都有着促进作用。都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其内涵会随着社会发展变革而与时俱进。
(二)“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的差别。从内涵看,“工匠精神”立足于产品质量,侧重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希望人们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劳模精神”立足于工作职责,侧重追求的是敬业奉献,希望人们能够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从受众范围看,“工匠精神”主要影响的是各类企业职工和企业家;“劳模精神”则覆盖了整个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劳模精神”本身包含着“工匠精神”。从实践看,“劳模精神”的宣传贯彻已经深入人心,并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同时,我国已经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甚至到行业的非常完善的劳模评选体系,评选的各层级劳模是践行和弘扬劳模精神的生动载体。而“工匠精神”的宣贯还方兴未艾,“工匠”的界定还缺乏系统的标准;冠以各种“工匠”头衔的评选也不成体系,大众对其认知度尚显不足。
三、“工匠精神”对职工的促进作用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应当对其制造的产品品质有着近乎偏执的完美追求。在产品的制作工艺上,通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产品的质量上,坚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始终保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心态,不断主动寻求企业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改进机会;在工作进程中,勇于坚守岗位,努力做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把每一件产品都当作宝贝一般打理。甚至还要勇于自我革命,不断解放思想、推陈出新,以创新驱动发展。
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有效摒弃职工的浮躁情绪,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使职工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
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有效减少职工的粗糙作业,做到严慎细实,执着专一。使职工养
成严谨、重视技能、形成专注的习惯,以此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有效降低职工的惰性思维,做到创新创效、追求卓越。使职工积
极培育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持续拥抱和探索新技术,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工匠精神”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企业对于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态度,又略有不同,毕竟精神人人可以秉持,工匠却只有
一部分人可以做到。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既需要那些能够挑大梁、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的工匠,同时又担心这些工匠“大拿”变成“拿大”,恃才傲物影响企业管理;更担心这些工
匠被挖角跳槽而导致某个业务领域的突然“塌方”……因此,许多企业会通过技术革新和提升
设备加工能力来减少工匠“大拿”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同时,他们又会积极营造以“工匠精神”为支撑的企业文化,来培育既能真正忠诚于企业又能实现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盈利,而宣贯“工匠精神”既可以培育一批工匠来实现生产制造能力的
提升,直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又可以通过这批工匠自身的改革创新,为企业间接创造效益。
因此,企业培育“工匠精神”有百利无一害。
五、“工匠精神”的孵化培育
对于企业而言,“工匠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但是,实际上培育“工匠精神”的前提是
培育工匠,进而发挥工匠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要通过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自身培养相
结合的方式,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夯实产生工匠精神的人力基础。
进而,提供生长“工匠精神”的制度设计,加强对工匠榜样的激励,构建完善崇尚实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机制。
弘扬“工匠精神”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厚植“工匠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需要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和文化孕育过程中不断沉淀、积累,从而最终使“工匠精神”成为
带动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动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有让无数人都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培
育众多“中国工匠”,才能够实现“中国智造”“中国品质”,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
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