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刑法学考试题无忧 模拟 真题 练习 资料全整下载
刑法练习题集
![刑法练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135e7db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0.png)
刑法练习题集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犯罪?A. 甲误将他人的自行车当作自己的骑走B. 乙在自家地里种植罂粟C. 丙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D. 丁为救朋友,将犯罪分子打伤2. 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是:A. 12周岁B. 14周岁C. 16周岁D. 18周岁3. 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夜间遭遇抢劫,用随身携带的刀具将抢劫犯刺伤B. 乙发现邻居家中失火,冲进火场救出被困老人C. 丙在公共场所被他人侮辱,当场反击D. 丁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将小偷打伤4. 下列哪个罪名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A. 盗窃罪B. 诈骗罪C.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D.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二、简答题1.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2. 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3. 简述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4. 简述累犯的成立条件。
三、案例分析题1. 甲某晚潜入乙家,意图盗窃。
在翻找财物过程中,甲被乙发现。
甲为逃避抓捕,将乙打伤后逃离现场。
请根据案情,分析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 丙因与丁有矛盾,遂起意报复。
某日,丙在丁家中放火,导致丁家财产损失严重。
请根据案情,分析丙的行为构成何罪。
3. 戊为筹措赌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
请根据案情,分析戊的行为构成何罪。
四、论述题1. 论述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区别。
2. 论述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及其意义。
3. 论述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规定及其意义。
五、法条分析题1. 请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2. 请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
3. 请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
六、填空题1.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______周岁不满______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______,其中主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刑法学模拟题和答案
![刑法学模拟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4308484868762caaed51f.png)
《刑法学》补修课复习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犯罪故意2.追诉时效3.法定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刑法于________年修订。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对于犯罪时不满________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________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4.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________相适应。
5.已经________,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6.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________。
7.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________类。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________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9.走私、________、________制造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10.对销售伪劣商品定罪量刑的主要标准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1.犯罪构成四要件2.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3.刑罚权的内容4.死缓制度的基本内容5.附加刑的种类6.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方式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1.一日影院放映进口大片,观者如潮,售票窗口排起长长的队伍。
周某携女友前往观看。
因担心买不到票扫兴而归,就插队站在万某的前面,引起万某的不满,两人发生口角。
万某顺手打了周某一拳,把周某的嘴巴打出了血,幸好没有造成其他后果。
后来万某赔偿了100元的医疗费。
问:结合犯罪的基本特征,看看万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姜某的妻子发现家中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东西,经追问姜某承认是自己偷来的。
妻子劝姜某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开始姜某不同意,经苦劝后仍犹豫不决。
最后姜妻说“你不投案,我要去告发,还要和你离婚。
”这时姜才勉强同意,刚出门不远,又返回,不想投案。
后在妻子劝说下,又同意投案。
刑法相关模拟试题
![刑法相关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a8c02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b.png)
刑法相关模拟试题
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国家制定的规定犯罪行为和规范处罚力度的法律,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 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A. 未经持有人同意拿走他人手机
B. 未经允许进入他人住宅并拿走贵重物品
C. 肆意破坏他人财产
D. 误拿他人物品后立即归还
答案:D
3. 在中国刑法中,以下哪一种情况可以从轻处罚?
A. 主动投案自首
B. 犯罪时未满18周岁
C. 同案犯有重大立功表现
D. 犯罪后拒不认罪悔改
答案:A
4. 下列哪一个情况构成过失杀人罪?
A. 酒后驾车导致他人死亡
B. 驾车时玩手机导致事故死亡
C. 对他人实施殴打致其死亡
D. 在工作中疏忽导致他人丧生
答案:B
5. 以下哪一种情况构成故意伤害罪?
A. 无意中碰伤他人
B. 因纠纷殴打他人致其受伤
C. 行驶车辆时不慎撞伤行人
D. 未经他人同意进行手术导致其伤残
答案:B
6. 在刑法中,如何界定幼年犯罪?
幼年犯罪指的是未满18周岁的人在刑事法律上所犯的罪行。
7. 什么是累犯?
累犯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犯罪人连续两次以上犯有同一类犯罪的情况。
8.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故意实施某一犯罪行为,明知该行为违法但仍然坚决实施的行为。
以上为刑法相关模拟试题,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答案。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刑法学模拟试题
![刑法学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19d41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6.png)
刑法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____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A,预见和辨认B,认识和控制C,预见和控制D,辨认和控制2,甲与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日,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朝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难忍,便返回家中;甲的行为属于____;A,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让丙向乙瞄准吓唬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丙____;A,构成共同犯罪B, 不属于共同犯罪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D,分别构成不同的犯罪4,甲把乙腿打断后流血不止,甲及时将乙送到医院救治,医生若及时止血,乙无生命危险,医生却故意不采取任何措施,一直拖延至乙失血过多死亡;甲的行为构成____;A,过失致人死亡罪B,过失致人重伤罪C,故意伤害罪,且犯罪中止D,故意伤害罪,但不属于犯罪中止5,甲盗窃2000元被捕后为减轻罪责,谎称某乙教唆他盗窃并平分赃款,致使乙被捕,经查乙无教唆和分赃行为;甲的行为构成____;A,一罪B,数罪C,连续犯D,牵连犯6,郑某盗窃提包一个,回家后发现内有2000元人民币,还有一支手枪,于是将钱挥霍,将手枪藏于家中拒不交出;郑某的行为属于____;A,牵连犯B, 连续犯C, 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7,张某犯赌博罪,该罪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张某的追诉期限为:____;A, 三年B, 五年C,十年D,十五年8,某乙犯抢劫、强奸、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10年、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____有期徒刑,符合数罪并罚的原则A, 25年B,15年C, 10年D,5年9,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____;A, 有认识B,有意志C,无认识也无意志D,无意志10,不属于刑事责任实现方式的是____;A,刑罚处罚B,免于刑事处罚C,非刑法处罚D,追缴赃物11,某甲欲杀死张氏母子,但因张氏的哀求和婴儿的哭泣而生怜悯之心,下不了手,恨恨而去;某甲的行为属于____;A, 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12,孙某错把张二当张三杀死,孙某应定为____;A, 故意杀人既遂B,过失致人死亡C, 故意杀人未遂D,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13,江某举枪射杀站在悬崖边的高某,枪响后,高某应声坠落悬崖;经法医鉴定,高某只有坠落伤而无枪伤;推断:高某被江某枪声惊吓落崖身亡;江某的行为应定为____;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C, 过失致人死亡D,意外事件14,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____;A,可以免除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5,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假释的法定条件之一是实际执行____年;A, 20B,15 C,10 D,516,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____;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减轻处罚17,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的____;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8,非法拘禁罪属于____;A,牵连犯B,结合犯C,连续犯D,继续犯19,吴某在村边的山上打猎,发现距其100米左右的山坡上离房舍不远的草丛中有一物体时隐时现,认为是野兔,乃开枪射击,结果击中一个小孩的肩部,造成重伤;吴某的行为属于____;A,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意外事件D,不构成犯罪20,某日完8时许,甲与其妻乙闲谈之后出外串门,乙呆在家里做针线活;约一刻钟候,同村的丙男,32岁到甲家来借铁锹,见甲不在家,只有乙独自在家,顿起淫念;先是动手动脚进行调戏,后竟撕扯乙的衣裤,乙惊慌之中从炕沿上火盆里抓起一把碳灰扬在丙的脸上,丙的眼睛被灰迷住,不能视物;这时,乙大呼救命,丙害怕,便向外逃窜;在门口遇见赶到的甲,乙对甲说:“丙要强奸我”甲大怒,顺手操起一根木棍向丙头颅猛打数下,丙当即死亡;对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____;A,防卫过当,属于间接故意杀人B,符合无限防卫条件,不负刑事责任C,事后防卫,属于间接故意杀人D,防卫过当,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凡多选或者少选者,均不得分1,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包括:____;A, 危害结果B,行为时间C, 因果关系D,行为地点2,不作为成立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有:____;A,行为人赋有基于特定的事实和条件而产生的B,行为人没有履行该义务C,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该义务D,行为人未履行义务的行为引起了危害结果3,下例属于犯罪未遂的有:____;A,甲欲开枪杀乙,扣动扳机数次,枪都未响,悻悻而归,经查验该枪无撞针;B,甲欲毒杀乙,在乙常用的水杯内下了毒,乙欲端杯喝水,失手打碎水杯;C,甲从某银行盗出一个装满了的钱袋,回家打开一看,全部都是练功钞;D,甲朝乙胸腹部连捅数刀,乙倒地,甲认为乙无救,于是到派出所投案自首;派出所赶到现场见乙还有气息,速送医院,乙得救;4,丁某拦路强奸一女青年,拦住后发现是小学同学,不好意思,转身逃走;丁某的行为属于____;A, 不构成犯罪B,强奸中止C,强奸未遂D,构成犯罪5,魏某多次提出离婚,但其妻许某拒不同意;一日晚,魏某把事先准备好的40多片苯巴比妥碾成粉末,与麦乳精、白糖混在一起,冲开水给患感冒的许喝,许喝后中毒处于极度昏迷状态,魏某趁机用匕首刺入许的胸口,致许当场死亡;魏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____;A,故意杀认罪B,故意杀人既遂C, 投放危险物质D, 故意杀认罪与投放危险物质6,杨某因宅基地问题与李某发生矛盾,便当着李某的面说:“你当心点,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你;”李某为了防备杨某,准备了一把猎枪;一日晚十时许,李某听见外面有声响,遂提枪出门,发现自家园子的栅栏后面有一人影,李某认为是杨某,欲置杨某于死地,便对距其25米远处的人影开了一枪,结果将在此捉迷藏的赵某打成重伤;对李某的行为应定认定为____;A,故意杀人未遂B,过失致人重伤C,对象认识上的错误D,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重伤7,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有:____;A, 从重情节B,从轻情节C,加重情节D,减轻情节8,张某,男,39岁,农民;一天,农民马某挖菜窖,占了张某家的地,张某便找马某讲理;马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力壮,打了张某;张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想伺机报复;第二天,张见马的15岁女儿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女孩而犯法,便找来自己13岁的小儿子替他报酬,叫儿子去打马某的女儿;小儿子受到父亲的怂恿下,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对准马某的女儿的小腿就是一铁锹,顿时将其大动脉血管砍断,流血不止;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对于本案的下列表述,那些是正确的A,张某与其儿子构成共同犯罪B,张某独立承担刑事责任C,张某属于间接正犯D,张某属于教唆犯9,存在未遂形态的犯罪类型有:____;A, 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10,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有:____;A,主观目的的合法性B,行为的限制性C,主体种类的限制性D,行为的限度性1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____;A,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自负原则C,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12,缓刑适用的条件有:____;A,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C,不是累犯D,不是惯犯13,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____;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14,甲和乙是某机械厂的工人,二人经常迟到早退,因而多次遭到车间主任丙的批评;二人遂怀恨在心;一天,甲对乙说:“丙真不是东西,揍他一顿,给他点颜色看看;”乙同意;当晚,甲和乙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截住丙,对其拳打脚踢,甲向丙的臀部和大腿踢打数下,乙拾起路边一块砖头向丙的头部狠击数下,丙当场死亡;对本案的认定,下列哪些是不正确的A,甲和乙共同犯罪B,甲和乙均构成故意杀认罪C,甲构成故意伤害罪D,乙构成故意杀认罪15,刘某是某运输公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东郊来货;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东郊;刘某叫赵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刘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刘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这时如果刹车止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但刘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方向盘;由于车速较快,打方向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刘某的行为是否是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下列表述,那些是正确的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避险过当C, 属于假象避险D,应当负刑事责任三、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均属于有权解释;2,对想象竞合犯依照从一重的原则处罚;3,凡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X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一律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4,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不能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X5,凡为共同犯罪提供帮助而未具体实行犯罪的,是次要的从犯; X6,凡必要的共同犯罪只能是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7,被胁迫参加犯罪且起次要作用的是胁从犯;8,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发现犯罪人还有漏罪,应当把原判刑罚与漏罪所判刑罚,按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9,郑某到田家盗窃一稀世珍宝,进入藏宝室,正开藏宝室保险柜,忽然听到屋外有许多人脚步声,只好仓惶逃走;郑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10,一70岁老人挤公共汽车,两手扒车门,双脚蹬在脚踏板上向上挤,其前面的青年人甲被挤,怒火中烧,抬腿将老人蹬下车,老人被蹬下车后平摔在水泥地上,当场死亡;甲对此在主观上属于间接故意;11,郭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服刑4年后趁机潜逃,后又犯盗窃罪,被抓获后,法院对郭某一脱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对郭某决定执行的刑罚应是在10年以上19年以下;12,犯罪行为或者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境内,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13,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实足年龄,即周岁;满周岁是指从周岁的第二天起算;14,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X15,刑罚的目的就是惩罚和预防犯罪; X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我国刑法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132,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有何异同123,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和刑法分则对伪证罪的罪状表述,说明伪证罪的构成特征;附: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4,死缓适用的条件是什么死缓执行以后应当如何处理答:死缓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处罚方式,全称是死刑缓期执行,指的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根据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适用死缓的条件是:罪犯应当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死缓期间或者期满之后,有三种处理结果: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犯罪未遂有何特征犯罪未遂与犯罪的预备、中止和既遂相区别的关键是什么对犯罪未遂应当如何处罚2,论述教唆犯的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六、案例分析题:共18分1,红星村有许多村民的庄稼都被附近山里的一只黑熊吃掉不少,于是大家决定处掉这只黑熊;甲、乙、丙三人会打枪,因此,被委派去执行打熊任务;晚上10点,三人各带一杆猎枪上山;三人由丙统一安排在“点”上,并约定:上了“点”以后,不得乱走动,以免误伤自己;收“点”时以口哨声为号;甲进入第一个“点”守侯,乙和丙前往自己的位置途中,听见熊向林中跑的声音;乙说明晚再来吧,丙则要求再等一会儿,说万一熊又回来了;十分钟后,树林当中有响动,丙就对乙说,你别动,我去看看;乙对丙说,你别乱走,否则容易被误伤;丙不听劝阻,径自超树林中爬去;这是甲在自己所站的“点”上观察到百米远处有个黑影在晃动,以为是黑熊在啃庄稼,连忙举枪击发,不料听到一声惊叫,丙被击中身亡;甲随即投案自首;请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3分为什么3分答: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意外事件;2,王某因被害人李某与其争夺瓷砖生意不满,产生杀死李某的意图;某晚8时许,王某把马某招回起住处,米某、付某也一同前往;王某对马某等人说,有人和他争夺瓷砖生意,要求他们教训该人一顿,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他们一定的好处;次日晚8时许,王某探明李某的行踪,即打电话告知马某,马某随即通知米某和付某,分别携带长刀、菜刀、匕首来到王某住处,王某告诉他们李某的住处,并要求马某等人不仅要教训李,而且还有把李整死;并说,李某随身携带了4000元,手上戴有一枚大金戒指和一块金表,要求马某等人拿走,然后再把李某杀死;当晚9时许,马某等人携带凶器窜至李某住处伺机下手;马某以谈生意为名进入李某的房间,得知李某当晚要回福建;马某从李某住处出来以后,便与米某、付某商量在李某去火车站的路上将其杀害;当晚10时许,马某等人尾随李某乘坐的一辆中巴汽车,途中,马某等人叫司机停车,强行将李某拖下车,挟持到公路左侧的金沙江边的沙滩上;付某对李某进行殴打;马某从李某身上抢走1080元,金戒指一枚价值1869元,劳力士金表一块价值250元;强迫李某打开密码箱,将箱中的工作证、身份证、证明、名片、电动剃须刀、玉佩等抢走;李某再次求饶,马某叫米某持刀看住李某,并与付某商量将李某杀死;马某假称答应放立,叫米某、付某用李的衣服将其眼捂住,嘴堵上,手脚捆住,并将李某推倒仰卧;马某用菜刀向李某的脖子猛砍一刀,又用长刀刺李某腹部两下;李某再次哀求,马某又手持木工锯猛锯李某的颈部;随后,马某等人用沙土将李某掩埋,并搬了七块石头在上面,将李的密码箱埋在沙滩里;三人逃离现场;请问:1在这起杀人抢劫案中,有无主犯从犯之分若有请指明并说明理由;4分2各犯罪人有何分工;4分答:1有主犯从犯之分,王某、马某是主犯,米某、付某是从犯;2王某属于组织犯和教唆犯,马某、米某、付某某属于实行犯;3,孙某系农民,某日去本村磨房加工苞米渣子,因嫌磨的质量不好而与陈某发生口角,继而两人撕打起来;这时,在旁边等候磨米的邱某上前拉架,但没有拉开,便生气地蹲在一旁;孙、陈二人继续撕打;孙用力将陈一推,陈向后退时,恰好将邱撞倒,并拌倒在邱身上,其臀部坐在邱肚子上,当时邱只是感到有些疼痛,也没有在意;到晚上疼痛加剧,经送医院抢救,诊断为小肠穿孔,粪便泄于腹腔,造成腹膜炎并发症,虽然抢救了半个月,终不治死亡;请问:1孙某、陈某的行为与邱某的死亡有无因果关系2分2孙某、陈某应否负刑事责任为什么2分答:1有因果关系;2孙某、陈某不应负刑事责任,属于意外事件;刑法学模拟试题二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一般要求偷逃关税数额在万元以上;A、一B、三C、五D、十2、刑事责任能力就是行为人自己行为的能力;A、预见和辨认能力B、理解和控制能力C、辨认和控制能力D、识别和控制能力3、叛逃罪的主体要件是;A、中国公民B、国家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任何人4、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劣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犯罪成立的意义不同;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方面D、危害结果5、想象竞和犯是指;A、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B、一个行为触犯数个法律条文C、数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D、数个行为触犯数个法律条文6、有期徒刑的期限是;A、6个月以上20年以下B、3个月以上20年以下C、6个月以上15年以下D、3个月以上15年以下7、下列属于法定量刑情节的是;A、犯罪动机B、犯罪目的C、自首D、退赃8、爆炸罪与采用爆炸手段实施的杀人罪之间的区别是;A、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B、行为是否有致人死亡的结果C、行为人的主观目的D、行为是否造成财产损失9、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A、行为犯B、结果犯C、危险犯D、实害犯10、甲自制假药并予以销售,销售额达6万元,经有关部门检验,该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C、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11、偷税罪的构成要求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A、10%并5万元B、10%并1万元C、5%并5万元D、5%并1万元12、我国刑法中的惯犯是A 、盗窃成性或者以盗窃为业的B、一贯诈骗的C、以赌博为业的D、一贯走私的13、甲系有妇之夫,与本村现役军人乙的妻子通奸,致丙怀孕,丙怕众人知道难堪,遂自缢而死;甲的行为;A、构成重婚罪B、构成破坏军婚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不构成犯罪14、甲自制假毒品200克卖给乙,得款2万元;甲的行为;A、构成诈骗罪B、构成贩卖毒品罪C、构成贩卖毒品未遂罪D、不构成犯罪15、盗窃并使用信用卡的,构成;A、盗窃罪B、盗窃信用卡罪C、诈骗罪D、信用卡诈骗罪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凡多选或者少选者,均不得分1、只能由中国公民构成的犯罪有;A、背叛国家罪B、分裂国家罪C、投敌叛变罪D、叛逃罪2、洗钱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明知是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A、毒品犯罪B、走私犯罪C、淫秽物品犯罪集团D、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3、犯下列的,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A、诈骗罪B、侵占罪C、敲诈勒索罪D、盗窃罪4、既可以由首要分子构成,也可以由积极参加者构成的犯罪是;A、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B、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C、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D、聚众斗殴罪5、下列哪些情况可以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B、教他人如何卖淫B、教他人如何吸毒C、教他人如何偷东西D、教他人如何制造假酒6、下列哪些犯罪是由故意构成的A、医疗事故罪B、非法行医罪C、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D、传播性病罪7、主犯包括: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人B、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C、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D、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8、下列各罪中属于不作为的犯罪有:;A、危险物品肇事罪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C、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D、消防责任事故罪9、我国死刑的限制性规定主要有;A、适用范围限制B、适用对象限制C、死刑复核程序限制D、死缓制度的存在的限制10、下列的构成要求行为人对犯罪对象必须是明知;A、运输假币罪;B、非法持有假币罪;C、非法持有毒品罪;D、非法持有枪支罪;11、下列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有;A、又聋又哑的人犯罪B、间歇性精神病在正常时犯罪C、盲人犯罪D、醉酒的人犯罪12、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13、甲、乙有宿怨,一天,甲偷开丙的汽车,径直向被困在墙角的乙撞击,见乙倒下不动后,甲开车逃窜,撞伤行人丁,后乙被救起,重伤瘫痪;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故意杀人未遂罪C、故意伤害罪D、交通肇事罪14、下列属于一般主体的犯罪有;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渎职罪D、刑讯逼供罪15、下列属于从一重论处的情况有;A、牵连犯B、继续犯C、连续犯D、想象竞合犯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犯罪的故意是行为人应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停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结果的发生. ×3、某机关花费16万元买回一辆小轿车,停在一间空房内;两天后发现车被毁坏,经查为本单位的钟某故意所为;钟某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4、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方面×;5、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6、绑架犯罪过程中故意杀死被绑架者的,也只按绑架罪定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7、交通肇事后故意不抢救被害人而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应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论处;×8、甲乙丙三人系某公安局刑事侦察科的干警,为侦破一起毒品犯罪集团案件,传唤一名案件知情人,并对其使用肉刑逼取证言,但未造成重伤;三人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9、甲乙二人共谋抢钱,一日,二人见一女子独行,甲乘该女不备,从其背后用双手将该女拦腰抱住,乙乘机抢走女子的钱包;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10、甲将乙打伤,第二天乙和其朋友丙在路上遇见甲,乙丙二人威胁甲交出500元赔偿,甲说身上没带这么多钱,乙便说:“明天给我拿来;如不答应,现在就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乙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11、对想象竞合犯依照从一重的原则处罚;12、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确知道是赃物;×13、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不予追究;×14、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15、聋或者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简述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答: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2、简述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异同;3、简述自首的成立条件;4、受贿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里;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2、试述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之间的异同;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6,共18分1、宋某有房三间,位于一排砖木结构房屋的东端,依此向西有七户人家;1988年7月8日宋及其因家事与其母、兄发生争执,遭其兄殴打;宋怒从心起,感到此屈辱无法忍受,决心自焚房屋移居他处;宋用火柴点燃屋内麦草堆后携妻带子出走;火势很快蔓延将房屋烧着;当时风向东南,西邻七户为避免殃及,纷纷将财物向外转移;由于众村民奋力扑火,才避免七家的房与物化为灰烬;请问:对宋某的行为如何认定说明理由;本题7分答:构成放火罪;2、袁甲23因与一女青年恋爱遭到女方哥哥丁某的反对,袁甲便与其大弟袁乙商量教训丁某;袁乙同意后,第二天就了解到丁某的活动规律,并把丁某骗到袁甲埋伏的地点,袁甲突然窜出用铁棍把丁某的右腿打折,造成截肢;在此事发生5天前,袁甲的小弟弟袁丙18因该女青年与袁甲中断关系而心怀不满,先后两次打匿名电话给该女青年,对其辱骂;袁甲知道此事后,责怪袁丙说:“乱弹琴,不怪她,是他哥哥不好;”请问:1袁甲、袁乙、袁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谁不构成犯罪为什么2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3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是,谁是主犯本题8分答:1袁甲、袁乙构成犯罪,袁丙不构成犯罪;2袁甲、袁乙构成故意伤害罪;3袁甲、袁乙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袁甲是主犯;3、刘某与某公司张某在宾馆住在同一房间;刘看到张的文件包中有支票,当张离开房间去用餐时,趁机从张某的文件包中窃取盖好印签的空白支票一张;窃后刘发现是一张填好日期但已过期的空白转帐支票,遂将日期往后改了一下,便到一家商店购买了24寸日立彩电8台、电冰箱、洗衣机各4台等物品;总价值人民币14万元;请问:刘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罚本题8分答:构成盗窃罪;刑法学模拟试题三。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5e29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1.png)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人人平等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D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故意杀人答案:C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犯罪行为可以适用缓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C. 贪污数额较大D. 盗窃数额较小且初犯答案:D4.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5.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直接正犯、教唆犯或帮助犯C.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必须都是直接正犯D.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法律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什么是“犯罪的主观方面”?请举例说明。
答案: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例如,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仍然实施该行为。
3.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8601e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7.png)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轻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D3. 下列行为中,哪一个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据为己有D. 因紧急避险而造成损害答案:D4.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C5.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6.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共同犯罪?A. 教唆犯B. 帮助犯C. 从犯D. 单独犯罪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减刑B. 假释C. 缓刑D. 罚金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形态?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警告答案:ABC13.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D14.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BD15.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学: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模拟考试.doc
![法学: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模拟考试.doc](https://img.taocdn.com/s3/m/26b28223856a561253d36f5a.png)
法学: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名词解释 放火罪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单位犯罪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诽谤罪 本题答案: 4、名词解释 故意杀人罪 本题答案: 5、填空题 虐待罪侵犯的对象只能是( )。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简述侵占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本题答案: 7、填空题 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以( )为目的。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名词解释一般客体本题答案:9、名词解释犯罪未遂本题答案:10、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说法正确的是( )A.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是统一的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前提或基础C.刑事违法性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D.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实质E.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实质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驱逐出境本题答案:12、判断题“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句但书规定,是指该行为不构成犯罪。
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罪刑相适应原则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侮辱罪本题答案:15、名词解释空白罪状本题答案:16、问答题刑事责任与刑罚有何联系、有何区别? 本题答案:17、名词解释法律拟制(或法定拟制)本题答案:18、名词解释注意规定本题答案:19、名词解释战时临阵脱逃罪本题答案:20、名词解释背叛国家罪本题答案:21、名词解释同类客体本题答案:22、名词解释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本题答案:23、名词解释犯罪主观方面本题答案:lC.非法拘禁罪D.拐卖儿童罪本题答案:31、名词解释主刑(基本刑)本题答案:32、名词解释反对解释本题答案:33、名词解释叙明罪状本题答案:34、名词解释保护原则(保护管辖原则)本题答案:35、名词解释拘役本题答案:36、名词解释犯罪客观要件本题答案:37、判断题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
刑法学模拟试题
![刑法学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37695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b.png)
刑法学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甲、乙、丙在一起闲谈。
乙说:“偷东西,哪个都会干,要不信,咱们都可以去搞点东西来给他看看”。
丙听了就信认为真,晚上潜入某商店盗窃了几件衣服。
乙行为构成()。
A. 不构成犯罪B. 从犯C. 教唆犯D. 主犯2. 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
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去。
途中遇联防人员巡查,某甲深感胆怯,折返家中。
某甲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断C. 犯罪未遂D. 不构成犯罪3. 监管人员贾某因与罪犯徐某曾是朋友,就私自把徐某暂放出监,嘱托其过些天再回来。
徐某出去从事非法经营犯罪活动后又回到监内。
贾某行为构成()。
A. 私放罪犯罪B. 非法经营罪共犯C. 私放罪犯罪和非法经营罪D. 不构成犯罪,可按政纪处理4. 王某1986年5月1日潜入某服装厂仓库,窃取布料价值三千余元,次日被捕,在公安机关预审时,还查明王某曾因犯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1982年6月3日才刑满释放,王某行为()。
A. 构成惯犯B. 构成累犯C. 构成一般盗窃罪D. 应当加重惩罚5. 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为()。
A. 原判刑期以上3年如下,不得少于1年B. 原判刑期以上5年如下,不得少于6个月C. 原判刑期以上3年如下,不得少于6个月D. 原判刑期以上5年如下,不得少于1年6. 吕某系军内在编职工,运用在军服仓库值班之机,监守自盗,窃得军服数十套,价值800元,其行为构成()。
A. 盗窃罪B. 贪污罪C. 盗窃军用物资罪D. 破坏生产经营罪7. 以明知、故意作为构成犯罪条件犯罪是指()。
A. 窝赃销赃罪B. 交通肇事罪C. 玩忽职守罪D. 泄露国家秘密罪8. 李某骑摩托车违章撞伤田某,导致田某腿部表皮破裂。
李某送田某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田某注射破伤风针剂,田某因药物过敏死亡。
李某行为属于()。
A. 过错伤人罪B. 过错杀人罪C. 交通肇事罪D. 不构成犯罪9. 被告人王某对其妻张某常常毒打、辱骂,曾将其妻骗至外地欲将其丢掉,被其妻识破而未得逞。
刑法学模拟试卷
![刑法学模拟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35f95f6aa00b52acfc7cac4.png)
综合练习题一、解释名词:1. 犯罪2。
犯罪构成3。
.犯罪客体 3.同类客体 4.直接客体 5.一般客体6.犯罪对象7.犯罪客观方面8.危害行为9.犯罪的作为10.犯罪的不作为11 犯罪主体12.刑事责任年龄13.刑事责任能力14.犯罪特殊主体15.犯罪主观方面16 .故意17 .直接故意18 .间接故意18 .过失19.疏忽大意的过失20 .过于自信的过失21 .意外事件二、单项选择题1 .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很多,其中,只有( A )才是一切犯罪构成必须的必要要件。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C. 犯罪时间、地点 D.犯罪的方法2.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是( A )。
A.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B.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C.已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D.不满十八岁3.我国刑法规定,( B )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 B.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C.已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D.不满十八岁4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 D )。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行为人( A )认识的错误不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法律上B.事实上 C.犯罪客体上 D.行为方式上6.( B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A.16岁以下的人 B.不满14岁的人 C.不满16岁的人D.不满18岁人7.按照对结果的预见程度,犯罪故意可分为( B )。
A.突然故意和预谋故意 B.确定故意和不确定故意C.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D.必然故意和可能故意8.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由于工友邀请打牌,将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随手放在炉子旁边,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A )。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C.间接故意D.意外事件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行为(C )才能构成过失犯罪,否则不能构成过失犯罪。
A.只有造成后果的B.只有造成一般后果的 C.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D.只有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10.甲与乙有仇,甲欲杀死乙,而误把丙当作乙杀死。
刑事考试模拟试题题库及答案
![刑事考试模拟试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4521a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9.png)
刑事考试模拟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的主观方面D. 犯罪的客观方面答案:B2. 以下哪种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未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C. 为了保护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D. 所有上述情况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犯罪预备?A. 购买犯罪工具B. 制定犯罪计划C. 到达犯罪现场D. 实际实施犯罪行为答案:ABC2.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的犯罪行为?A. 诈骗B. 敲诈勒索C. 非法集资D. 贪污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对)2. 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3. 正当防卫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对)四、简答题1. 简述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社会危害性,即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造成的危害;刑事违法性,即犯罪行为违反了刑法的规定;应受刑罚处罚性,即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园散步时,发现乙正在盗窃公园内的公共设施。
甲立即上前制止,乙反抗,甲在制止过程中不慎将乙打伤。
请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为什么?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甲在发现乙正在进行盗窃公共设施的不法侵害行为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采取了制止行为。
最新刑法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刑法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5cce6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2.png)
最新刑法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答案:D2.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B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不构成故意杀人罪?A. 预谋杀人B. 激情杀人C. 过失致人死亡D. 教唆他人杀人答案:C4. 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不履行职责答案:C5.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B. 犯罪分子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 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D.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被抓获答案:B6.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C.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D. 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进行的防卫答案:D7.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属于累犯?A.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B. 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C. 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D. 犯罪分子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再犯新罪答案:A8.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A. 犯罪后逃跑,后被抓获B. 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犯罪后被他人揭发,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被他人揭发,但拒不供述自己的罪行答案:B9.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属于立功?A. 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 犯罪分子检举他人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C. 犯罪分子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D. 犯罪分子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答案:A10.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属于缓刑?A.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可以判处缓刑B. 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可以判处缓刑C.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可以判处缓刑D. 对于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可以判处缓刑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D. 两人以上共同策划犯罪答案:A, C12.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预备?A.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B. 为了犯罪,制造条件C. 为了犯罪,进行策划D. 为了犯罪,组织人员答案:A, B, C, D1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未遂?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B.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而未得逞C.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得逞D.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内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A14.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B. 犯罪分子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 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D.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被抓获答案:A, B15.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立功?A. 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 犯罪分子检举他人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C. 犯罪分子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D. 犯罪分子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答案:A,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都是犯罪行为,但犯罪中止不是犯罪行为。
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50afa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5.png)
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刑法学是一门研究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学科,它涉及对犯罪行为的界定、分类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A. 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意图B. 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C. 行为人年龄在14岁以下D.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疏忽大意导致他人死亡B.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C. 因正当防卫致人死亡D. 因紧急避险致人死亡答案:B3.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免除刑事责任?A. 行为人患有精神疾病B. 行为人是未成年人C. 行为人是盲人D. 行为人是聋哑人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及其条件。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1)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侵害;(3)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性质、程度相适应;(4)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2. 什么是犯罪未遂?请举例说明。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行为。
例如,甲计划盗窃乙的财物,已经潜入乙的家中,但在实施盗窃过程中被乙发现并制止,甲未能得逞,这就是犯罪未遂。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决定报复李某。
张某在李某的饮料中投放了毒药,但李某因外出未饮用该饮料,毒药被李某的家人误食,导致李某的家人死亡。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张某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投放毒药的行为,虽然其目标是李某,但毒药被李某家人误食并导致死亡,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2. 王某在驾驶汽车时,因超速行驶导致撞伤行人赵某。
刑法学考试试题
![刑法学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21197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2.png)
刑法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2.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A. 罚金B. 拘役C. 有期徒刑D. 鞭刑3.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的处理原则是: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必须减轻处罚D. 不得减轻处罚4. 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5.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A.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 从重处罚C. 不得减轻处罚D. 免除处罚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累犯?A. 在前一次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内再次故意犯罪B. 在缓刑考验期内再次故意犯罪C. 在假释考验期内再次故意犯罪D. 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再次故意犯罪7.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8. 我国刑法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A. 从重处罚B. 从轻处罚C. 减轻处罚D. 免除处罚9. 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行为?A. 准备工具B. 制造条件C. 纠集他人D. 实施犯罪10. 根据我国刑法,对于中止犯的处理原则是:A. 应当减轻处罚B. 可以减轻处罚C. 不得减轻处罚D. 免除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A. 犯罪分子有自首情节B. 犯罪分子是未成年人C. 犯罪分子是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D. 犯罪分子犯罪后有重大立功表现1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构成犯罪?A. 贪污公共财物B.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C.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D. 非法持有国家机密13. 以下哪些情形下,犯罪分子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抢劫B.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强奸C.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入住宅D.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诽谤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罪?A. 盗窃B. 诈骗C. 抢夺D. 敲诈勒索15. 以下哪些情形下,犯罪分子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A.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B.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C. 在犯罪过程中,由于外界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犯罪未能完成D. 在犯罪过程中,由于犯罪分子自身疾病导致犯罪未能完成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刑法学练习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刑法学练习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3055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f.png)
刑法学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犯罪,但应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为了区分犯罪与一般的违法行为,我国刑法在规定犯罪概念的时候特别强调犯罪“量”的因素,没有达到一定“量”,就不能认定为犯罪。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是没有达到需要动用刑罚来制裁的程度,所以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故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故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典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广义刑法除刑法典外,还包括其他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是针对某种或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如《产品质量法》、《海关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刑事方面的规定。
知识模块:刑法学4.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正确答案:A解析:各国刑法对犯罪的分类标准不同,有的是以犯罪对象为标准进行分类,有的以侵害的法益为标准进行分类,我国刑法是依照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如把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作为一类,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作为一类,把侵犯财产权的犯罪作为一类,等等。
刑法学考试试题
![刑法学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643a3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1.png)
刑法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是指:A. 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B.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C. 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D. 违反国家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A. 故意B. 过失C. 故意和过失D. 故意、过失和无过错3.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的是: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行为和结果D. 犯罪行为或结果4.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客体是:A. 社会B. 国家C. 社会公共利益D. 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5.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是: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2.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3.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
()4.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因意外原因未能完成。
()5. 犯罪的主观方面只包括故意,不包括过失。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的法律规定。
2. 阐述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及其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案例一: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计划在李某回家必经之路上设伏。
张某准备了刀具,并在李某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等待。
但张某在实施过程中,因害怕被抓获而放弃。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属于哪种犯罪形态?案例二:王某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汽车撞伤了行人,造成行人重伤。
王某事后表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请分析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属于哪种犯罪形态?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请结合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论述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统一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意义。
六、附加题(每题5分,不计入总分)1. 请列举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几种特殊类型的犯罪。
最新刑事诉讼法学考试题无忧 模拟 真题 练习 资料全整下载
![最新刑事诉讼法学考试题无忧 模拟 真题 练习 资料全整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e202e78f6529647d2728520b.png)
最新刑事诉讼法学考试题无忧模拟真题练习资料全整下载11、多选1、下列有关刑事诉讼法的根据的说法正确的是【】(#an#A.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和法律渊源是刑法B.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C.刑事诉讼法从立法目的、任务、基本原则、诉讼制度以至各项诉讼程序,都是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有关规定制定的D.我国刑事诉讼法典的全部内容都是宪法有关原则和规定的具体化E.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是宪法实施的一种保障2、下列有关保障刑法的正确实施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n#A.二者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B.要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就必须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C.要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等目的的实现,则应当是保证刑法正确实施的必然结果D.刑法的正确实施需要刑事诉讼法的保证E.刑事诉讼法是一种实体法3、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各种表述正确的有【】(#an#A.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刑事诉讼法的出发点和追求的结果B.刑法的正确实施需要刑事诉讼法的保证C.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D.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E.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是两部不同的法律,所以它们没有任何关系4、以下关于刑事诉讼法的任务的说法正确的是【】(#an#A.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由国家性质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决定的B.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深刻地体现着刑事诉讼法的阶级本质和特点C.一切剥削阶级的刑事诉讼法的根本目的与任务,都是为少数剥削者的利益而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维护剥削阶级意志和统治秩序D.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性质E.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决定了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与目的5、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具体任务有【】(#an#A.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B.维护社会主义法制C.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D.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E.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6、准确地查明犯罪事实,就必须【】(#an#A.做到客观、全面和细致,避免主观、片面和粗枝大叶B.有正确、先进理论的指导C.抓住主要矛盾,着重查清基本事实和基本证据,但也不能忽视貌似次要与枝节实为重要或关键的事实D.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E.做到实事求是,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忠于事实真相2、单选1、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是【】(#an#A.母法与子法的关系B.子法与母法的关系C.公法与私法的关系D.公法与部门法的关系2、惩罚犯罪分子、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和前提是【】(#an#A.相关法律的存在B.执法机构的存在C.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D.执法机构严格执法3、正确适用法律是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an#A.必然结果B.正常的结果C.或然结果D.非正常的结果4、(2009.4,单选)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定的根据是【】(#an#A.刑法B.宪法C.我国参加和缔结的国际条约D.党中央的政策5、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和前提是【】(#an#A.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B.有关法律的存在C.犯罪活动的发生D.执法机构的存在6、判决认定的事实与证据是否准确首先决定于【】(#an#A.事实的变动情况B.判决事实准确与否的方法C.审判人员的素质D.审判人员对案件事实的认识是否反映了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7、法律的法律是【】(#an#A.法典B.宪法C.律法D.法理8、不使无罪的公民受到刑事追究,就能使人民民主专政的矛头准确无误地指向严重刑事犯罪分子,这是对人民的一种【】(#an#A.消极保护B.积极保护C.随意保护D.恶性保护9、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和法律渊源是【】(#an#A.刑法B.民法C.诉讼法D.宪法10、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总任务是【】(#an#A.惩罚犯罪分子B.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C.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实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D.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作为作斗争11、如果需要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加以某种限制,前提是【】(#an#A.得到公民的允许B.有一定的法律依据C.制定出相关的法律D.必须有正当理由和根据有关法律3、案例分析1、试述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之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刑事考试模拟试题
![刑事考试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28ccf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6.png)
刑事考试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B. 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C. 行为人年满18周岁D. 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 下列哪一项不是故意犯罪的表现形式?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失犯罪D. 既遂犯罪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因紧急避险而造成他人损害D. 非法占用农用地4.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行为人在被他人殴打时,使用刀具反击B. 行为人在发现他人盗窃时,使用暴力制止C. 行为人在被他人威胁时,使用枪支自卫D. 行为人在发现他人非法侵入住宅时,使用适当力量制止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果严重C. 犯罪人有悔改表现D. 犯罪人再次犯罪6.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正在进行C.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主动放弃而未能完成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造成国家利益损失D. 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8.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认定为犯罪预备?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实施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造成国家利益损失D. 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10.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认定为犯罪未遂?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行为?A. 购买犯罪工具B. 制定犯罪计划C. 选择犯罪目标D. 实施犯罪行为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13.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行为人在被他人殴打时,使用刀具反击B. 行为人在发现他人盗窃时,使用暴力制止C. 行为人在被他人威胁时,使用枪支自卫D. 行为人在发现他人非法侵入住宅时,使用适当力量制止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造成国家利益损失D. 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15.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正在进行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主动放弃而未能完成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学总论 模拟试题与答案汇编
![刑法学总论 模拟试题与答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fc005d2f67ec102de2bd8973.png)
刑法学总论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
孙某应对()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B、抢劫和绑架行为C、盗窃和绑架行为D、绑架行为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
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
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A、犯罪预备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7、()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B、侦查的时候C、起诉的时候D、审判的时候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15年以下B、5年以上15年以下C、5年以上 11年以下D、6年以上11年以下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
A、累犯B、未成年人犯罪C、立功D、犯罪动机10、防卫过当是指()。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刑法学考试题无忧模拟真题练习资料全整下载1 1、判断1、刑法具有不完整性。
(#an#2、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自1979年7月1日起实施。
(#an#3、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刑法仅适用于当地,不具有普遍性。
(#an#4、在对刑法某一条款进行解释时,只能采用一种解释方法。
(#an#5、刑法就是对违反法律的行为直接给予刑罚制裁。
(#an#2、多选1、刑法的分类包括(#an#A.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B.一般刑法与特别刑法C.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D.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E.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2、根据《刑法》第2条的规定,刑法的任务可概括为(#an#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E.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3、我国现行刑法典的组成包括(#an#A.总则B.犯罪C.刑罚D.附则E.分则4、下列属于论理解释的是(#an#A.当然解释B.反对解释C.补正解释D.比较解释E.文理解释5、刑法的机能包括(#an#A.行为规制机能B.维护社会秩序C.法益保护机能D.保护国家的国防、军事利益E.自由保障机能6、刑法保护的法益有(#an#A.有关人身的法益B.有关经济的法益C.有关财产的法益D.有关婚姻家庭的法益E.有关社会秩序的法益7、下列哪些机关对刑法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an#A.全国人大常委会B.中国法学会C.司法部D.最高人民法院E.最高人民检察院3、案例分析1、比较解释2、反对解释3、论述刑法解释的必要性及意义。
4、简述刑法的任务。
5、论述刑法的性质。
6、试论述刑法“但书”的作用。
7、简述论理解释的主要种类8、扩大解释9、刑法10、刑法解释的效力(P9)11、试述刑法的机能。
12、立法解释13、文理解释14、论理解释15、体系解释16、司法解释4、单选1、狭义刑法是指(#an#A.治安处罚条例B.刑法典C.研究犯罪和刑罚的科学D.研究刑法的科学2、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以外,还具有(#an#A.强制性B.处罚方法的严厉性C.处罚手段的强制性D.阶级性3、正式的刑法解释包括(#an#A.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C.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D.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B.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靠刑法的宣誓与适用来实现C.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D.刑法的机能包括法益保护机能和自由保障机能两个机能5、附属刑法是指(#an#A.附带规定于单行刑法的罪行规定B.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违法规定C.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罪行规范D.刑法典的附则6、刑法的任务可以概括为(#an#A.禁止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B.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C.宣示对犯罪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D.保护法益7、刑法解释的方法分为(#an#A.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B.体系解释和历史解释C.文理解释和体系解释D.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2 1、案例分析1、国事犯罪2、简述对犯罪的分类。
3、简述对社会危害性的理解。
4、隔隙犯与非隔隙犯5、亲告罪6、简述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7、试论述犯罪的特征。
8、基本犯9、减轻犯10、社会危害性11、自然犯与法定犯12、加重犯13、身份犯2、单选1、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an#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予刑罚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对犯罪质的规定2、重罪的一般标准为法定刑(#an#A.5年以上B.3年以上C.7年以上D.10年以上3、犯罪的本质是(#an#A.危害社会秩序B.违反法律规定C.侵犯法益D.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4、在对犯罪的理论分类中,将犯罪分为重罪、轻罪与违警罪的标准是(#an#A.法定刑B.犯罪情节C.行为危害性D.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5、下列哪一项不是对犯罪的理论分类? (#an#A.重罪、轻罪与违警罪B.自然犯与法定犯C.隔隙犯与非隔隙犯D.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3、多选1、下列对社会危害性理解正确的是(#an#A.当某种行为对法益造成了侵害时,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B.当某种行为对法益仅造成了危险时,该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C.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D.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E.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具有的特征有(#an#A.社会危害性B.行为具有可罚性C.刑事违法性D.行为的残酷性E.犯罪手段的多样性3、刑事违法性的表现有(#an#A.违反了刑法典的规范B.违反了单行刑法的规范C.违反了附属刑法的规范D.违反了其他法律规范E.违反了其他法律规范但因情节严重进而违反了刑法规范4、下列关于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说法正确的是(#an#A.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是统一的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前提或基础C.刑事违法性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D.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实质E.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实质5、下列属于对犯罪的法定分类的有(#an#A.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B.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C.身份犯与非身份犯D.自然犯与法定犯E.亲告罪与非亲告罪4、判断1、刑讯逼供罪与诬告陷害罪的主体都是真正的身份犯。
(#an#2、自然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小,而法定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大。
(#an#3、刑法明文禁止的行为即为犯罪。
(#an#31、单选1、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药,见乙神态痛苦而反悔,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
其实,甲投放的毒品量不足以致乙死亡。
对于甲,应认定为(#an#A.犯罪中止B.犯罪未遂C.犯罪既遂D.不是犯罪2、犯罪未得逞是指(#an#A.未发生任何危害结果B.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D.为满足某一具体犯罪构成所需要的全部要件3、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
张某的行为属于(#an#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意表示D.犯罪中止4、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an#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an#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B.犯罪分子是否已接近作案目标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6、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an#A.可以免除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处罚D.应当减轻处罚7、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静脉注射大量空气,后甲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乙仍然死亡。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an#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C.故意杀人中止D.过失杀人8、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
甲的行为是(#an#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不构成犯罪9、某甲深夜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
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
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便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就跑。
甲的行为属于(#an#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10、犯罪未遂形态只能发生在(#an#A.犯罪的预备过程中B.间接故意犯罪的过程中C.犯罪实行过程中D.过失犯罪过程中11、有关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n#A.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形态。
在犯罪实行阶段,只能出现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形态B.犯罪形态是静止的行为状态,犯罪阶段是动态的发展过程C.犯罪形态没有先后连续性,犯罪阶段则具有连续性D.一个故意犯罪行为可能经过几种犯罪阶段,也可以出现几种犯罪形态12、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原则是(#an#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3、行为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其行为构成(#an#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2、判断1、区分中止与未遂时,“能达目的不欲”与“欲达目的不能”中的“能”与“不能”应当以客观方面为标准。
(#an#2、犯罪行为引起了危害后果则为犯罪既遂。
(#an#3、犯罪行为一旦实行终了,则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状态。
(#an#4、某甲因与某乙有仇,而产生了杀害某乙的犯意,但经过反复考虑后打消了杀害某乙的念头,某甲属于犯罪中止。
(#an#5、对于过失犯罪而言,存在成立与否的问题,但不存在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an#6、未遂犯都是危险犯。
(#an#7、犯意表示也是一种犯罪预备行为。
(#an#3、案例分析1、简述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
2、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3、故意犯罪形态4、犯罪预备5、犯罪未遂6、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7、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8、犯罪中止4、多选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是(#an#A.过失致人重伤后马上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抢救B.去盗窃的途中发现屋里有灯光而返回C.将挪用的用于营利的资金悄悄还上D.毒害他人之后良心发现,乘毒性未发作将被害者送往医院抢救,但被害者仍然死亡E.甲与邻居乙吵架,盛怒之下甲持枪来到乙家中欲枪杀乙,第一枪未击中,此时甲复又心中不忍,念及邻居感情,遂放弃回家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an#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连续E.犯罪实行终了3、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an#A.甲提刀尾随乙欲抢劫,因有车经过,使甲未得逞B.乙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C.丙守候在乙并经之路意图杀害乙D.丁扬言要杀害戊E.甲欲杀乙,在日记中详细地描述了准备作案的计划4、犯罪预备的特征是(#an#A.主观上有犯罪故意B.客观上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C.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D.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E.为进行犯罪准备工具5、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an#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
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B.是否着手不同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6、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an#A.时间性B.自动性C.客观性D.有效性E.及时性7、甲仇恨乙,某日甲误将碱面当毒药投入乙的水杯中,乙喝后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