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期末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07~08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最小伤害原则

2.生态价值评估

3.生态恢复

4.POPs

5.等效连续A声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单选或多选)

1.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是指污染物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在的含量逐级增加的过程。

(1)环境中(2)生物体内(3)水中(4)不同营养级生物

2.流域具有如下特点:

(1)调控功能(2)开放性(3)不平衡性(4)周期性

3.聚落环境指

(1)人类创造出来的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环境(2)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环境(3)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环境(4)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以自然环境为主的环境

4.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有三种方式,其中不包括

(1)层流扩散(2)弥散(3)湍流扩散(4)分子扩散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环境的特性是、、、、。

2.环境科学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如以环保名著为代表,分化阶段以为标志;分化与整体化发展阶段以为标志。

3.和是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存在形式。

4.声波的衰减通常包括五个方面:①声能随距离的发散传播引起的衰减②

③地面吸收引起的衰减④⑤气象条件引起的衰减。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流域环境管理的特点

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3.城市热岛效应及成因

4.环境安全概念与内涵

5.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区别

五、论述题(任选一题,14分)

1、请根据生态学实地考察,论述污染型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型环境问题及生态失衡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2、传统农村城市化模式是以农村工业化和城市数量型扩张为代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城市病”的产生,从而不得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根据我国农村环境特点,论述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

对策。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最小伤害原则:从保护生态价值与生态资源出发(1分),要求人们在人类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谨慎行事(1分),尽量将对自然生态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2分)。

2.生态价值评估:对生态系统的“增量”价值或“边际”价值进行评估(2分)。根据生态服务功能和状况,可以将服务功能价值分为四类: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内在价值)(1分)。评估的方法有直接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价格法,权变估值法,生产成本法,实际影响的市场估值法(1分)。

3.生态恢复: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子及生态过程,调整优化系统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恢复到一定的或者原有的水平甚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3分)。一般是生态系统层级或者以上的层次上进行的,是针对退化生态系统而言的。(1分)

4.POPs:持久性有机物(1分),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2分),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1分)。

5.等效连续A声级:将一定时间内不连续噪声的能量,用总工作时间进行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效连续A声级(3分),它是一个在相同时间T内与起伏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态的A声级(1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单选或多选)

1.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是指污染物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在(2)的含量逐级增加的过程。

(1)环境中(2)生物体内(3)水中(4)不同营养级生物

2.流域具有如下特点:(2)(3)(4)

(1)调控功能(2)开放性(3)不平衡性(4)周期性

3.聚落环境指(3)

(1)人类创造出来的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环境(2)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环境(3)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环境(4)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创造出来的以自然环境为主的环境

4.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有三种方式,其中不包括(1)

(1)层流扩散(2)弥散(3)湍流扩散(4)分子扩散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环境的特性是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的脆弱性。

2.环境科学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如以环保名著为代表,分化阶段以《寂静的春天》为标志;分化与整体化发展阶段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存在形式。

4.声波的衰减通常包括五个方面:①声能随距离的发散传播引起的衰减②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③地面吸收引起的衰减④屏障引起的衰减⑤气象条件引起的衰减。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流域环境管理的特点

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网络性,开放性和耗散性(每个性质2分,综合2分)

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大原则:减量、再用和循环,简称3R原则,(每个原则3分,综合1分)3.城市热岛效应及成因

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2分)

产生原因:1、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物屋顶及墙壁等,其导热性比松土或湿土高出数倍,并且热容量很高,大量接受太阳辐射,并积蓄能量,吸收和反射、辐射的热量被大量积聚、截留在不太流通的城市街道空间,产生城市热岛效应(4分)

2、城市人口稠密,衣食住行,汽车尾气,工业化生产等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石油、煤、电等能源,产生直接加热大气的人为热,同时也向周围环境释放大量热量。空气污染、粉尘增加、CO2浓度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导致产生城市热岛。(4分)

4.环境安全概念与内涵

环境安全概念: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2分)

内涵:1、生产、生活、技术层面的环境安全,指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国际和平、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影响(4分)

5.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区别

1、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协调发展

2、由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

3、有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变为非物质资源推动型发展

4、由注重眼前、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变为注重长远和全局的发展。

五、论述题(任选一题,14分)

1、请根据生态学实地考察,论述污染型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型环境问题及生态失衡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污染型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到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程,是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资源短缺型环境问题: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使得人类向环境索取自然资源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

生态失衡问题: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即超过生态平衡阈值时,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功能受阻、生态功能紊乱以及反馈自控能力下降,这种情况称为生态平衡失调,即生态失衡。

相互关系

1.三者都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2.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同一个环境问题可能既是污染型环境问题,又是资源短缺型环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