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反思、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6d1d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2.png)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2. 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
3. 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短文。
4. 能正确书写学过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研究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教材和教具。
- 教师复课文内容,理清教学重点。
- 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简要介绍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3. 讲解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 教师逐句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 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正确书写方法。
4. 听写练-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 教师逐句停顿,让学生完成相应句子的听写。
5. 课堂练- 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 教师通过游戏或小组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6. 课堂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教师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复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读准确性、理解能力和书写规范性等方面。
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题或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教师可以进行口头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们在朗读和理解课文上表现良好。
但在书写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练。
教师下节课可以增加一些书写训练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积极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d78e8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1.png)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认读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拼音知识和发音技巧。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1.2 教学内容学习汉语拼音的基本字母和声母。
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学习常用的词语和简单的句子。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汉字。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使用教学挂图和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
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第二步:教授拼音知识,让学生正确发音。
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练习读写汉字。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汉字卡片,找出相同的笔画。
活动二:分组进行拼音比赛,看哪组发音更准确。
活动三:小组合作,用学到的汉字组成简单的句子。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通过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汉字卡片和挂图:用于展示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拼音教材和录音:用于教授拼音知识和发音技巧。
学习小组合作的材料:用于学生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
5.2 教学参考资料《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提供教学内容和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法》:提供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评价》:提供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深化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学生亲身体验阅读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e553a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7.png)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情感。
2. 生字词: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阅读。
3. 语法知识: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情感。
2. 生字词的掌握: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阅读本单元的生字词。
二、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对于一些难写的生字词,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2. 语法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语文。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1.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三、学习生字词:1. 让学生自读生字词,尝试拼读和书写。
2. 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难写的字词。
四、课堂练习: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一年级教学反思
![一年级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40177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6.png)
一年级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学方法对孩子们的重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我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
孩子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应该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游戏、音乐、动画等,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我在教学方法上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我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课堂氛围的反思我的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孩子们的思维受到限制。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性,提高学习效果。
我应该以更加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们,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评价方式的反思我在评价方式上过于单一,只注重孩子们的考试成绩。
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焦虑和压力。
我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口头表达等,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教师自我成长的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我应该多阅读教育专业书籍,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我也应该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提高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七、改进方案针对以上反思的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方案: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趣味性;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互动和参与环节;。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26296a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f.png)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六单元课文《小鹿的画》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2. 备课资料:课文《小鹿的画》的复印件、课堂活动设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画画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是否喜欢画画,为什么喜欢。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小鹿的画》,引导学生跟读。
-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画面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画面中的内容和感受。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朗读与表演(15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表演。
-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5. 创作练习(1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创作一幅画面。
-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画面。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第六单元语文上册集体备课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第六单元语文上册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ab2733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b.png)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第六单元语文上册集
体备课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 掌握第六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 理解并朗读课文,并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子;
- 能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朗读课文;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 掌握第六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 理解并朗读课文,并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子。
3. 教学准备
- 教材: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 教具:PPT、黑板、教学卡片、录音机等。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5分钟)
-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4.2 研究新词汇(10分钟)
- 呈现第六单元的重点词汇,引导学生认读并掌握词汇的发音和意义。
4.3 研究课文(25分钟)
- 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 分组进行课文对话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4 拓展练(10分钟)
- 利用教材中的题或编写相关练,巩固学生对第六单元内容的掌握。
4.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5. 课后作业
- 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第六单元内容的掌握。
6. 教学反思
-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进行教学反思。
以上是《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第六单元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11af5ebd64783e08122b2f.png)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和《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其中《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
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2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如:①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并帮助理解。
②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记。
③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复现和识记。
④字理识字。
(2)采用分类的策略指导写字。
如:①“首、无”都是独体字,“首”的第三笔最长,“无”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②“采、尖、角”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要上下对齐,写得上窄下宽。
③“爱”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上中下各个部件的宽窄来把握字的书写位置。
范写时可以边书写边念顺口溜——张开手拥抱朋友。
④“树”是第一个要求写的左中右结构的字。
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左中右各部件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再观察部件间的穿插避让。
最后要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后,笔画要有变化。
2.朗读指导古诗的朗读要体现层次性:初读环节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确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再读时要结合插图,寻找诗中描绘的景物,图文对照,感受画面,大致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最后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积累古诗。
3.理解运用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对照课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中“偷、藏、惜、爱”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69983d10975f46527d3e14f.png)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个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3篇课文。
其中前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
这些课文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加以展现,引导学生明白要珍惜伙伴之间的情谊,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才会真正感到快乐和幸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小公鸡和小鸭子21.认识33个生字、4个偏旁和4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不、一”的变调。
3.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快乐、独自、有劲”等词语的意思;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表示游戏活动的词语。
4.读好对话,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朗读儿童诗,初步体会诗歌的情趣,读出自己的感受。
树和喜鹊 2 怎么都快乐 2口语交际 1 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懂得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能大致讲清楚自己的要求。
语文园地三 2 1.学习正确使用字典的方法,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赠汪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古5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目标1.认识“块、捉”等12个生字和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会写“他、地”等7个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短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4.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3.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要认识12个生字。
字音方面,“信、跟、喊、身”的前鼻音和“捉、身、直”的翘舌音要重点指导。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3a8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0.png)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兔子乖乖》2. 生字词:兔、小、白、黑、红、跑、跳、唱歌3. 重点句子: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朗读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 教具:PPT、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3. 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兔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词。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5. 句子朗读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并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
6.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写和朗读练习。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
8.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朗读、互动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朗读与表达: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通过亲子共读或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07573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b.png)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掌握生字词“船、河、桥、满、又”。
2.能够读通故事《小船和小河》。
3.能够通过故事理解“诺言”这个概念。
4.能够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船和小河”。
2.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朗读故事、理解故事中的词语意义、词语拼音和注音、分析故事情节和情感、合作游戏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前导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小船和小河的背景。
2.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识的关于船、河和桥的图片和物品。
3.教师利用小游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
2. 教学主体活动第一部分:故事朗读1.教师先自己快速地读一遍小船和小河的故事,带着学生朗读一遍故事。
2.教师让学生自己朗读故事。
第二部分:故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情感。
2.教师随机抽学生讲述故事。
第三部分:词语拼音和注音1.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拼音和注音。
2.教师让学生跟随朗读,加深学生对生字词拼音和注音的记忆。
第四部分:合作游戏1.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团队合作。
2.教师让学生在教室中组装“木头桥”,并通过“小船运输”游戏,增强学生对船、河、桥等词语的理解。
3. 教学后续活动1.教师给学生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练习作业。
2.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小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四、课堂效果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情感的理解。
2.学生对生字词拼音和注音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在合作游戏中表现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深刻地认识到:1.在朗读时,应注意语调和语速的控制,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个字词的读音。
2.教师在讲解拼音和注音时,应给予更多的例子和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在合作游戏环节,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部编
![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部编](https://img.taocdn.com/s3/m/3924e02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6.png)
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部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部编”中的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预测、推理、归纳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喜欢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2. 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课文《小兔子乖乖》2. 课文《拔萝卜》3. 课文《雪孩子》生字词1. 小、兔、乖、乖、拔、萝、卜、雪、孩、子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措施1.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2.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4. 教师要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执行,共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0a0350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2.png)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含反
思集体备课)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 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 研究并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和技巧;
- 培养运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 第一节课:跑步比赛
- 教学内容:介绍跑步的基本动作和注意事项,进行简单的跑步比赛;
-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小组配合,集体竞赛。
2. 第二节课:足球训练
- 教学内容:研究踢球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进行基本传球练;
- 教学方法:示范演示,个别指导,小组合作。
3. 第三节课:篮球投篮
- 教学内容:研究篮球投篮的技巧和姿势,进行篮球投篮练;
- 教学方法:示范演示,个别指导,整体训练。
4. 第四节课:游泳训练
- 教学内容:介绍游泳的基本动作和注意事项,进行简单的水
中移动练;
-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小组合作,实践演练。
5. 第五节课:体育游戏
- 教学内容:进行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如接力赛、抓饭绳等;
- 教学方法:小组竞争,集体合作,游戏参与。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能够
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乐于接受指导,并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完成
任务。
然而,一些学生在某些体育技巧上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练
习和指导。
因此,在将来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个别学生的指导,
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以帮助他们提高相关技能。
此外,我还计
划引入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以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1《四季》集体备课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1《四季》集体备课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997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c.png)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1《四季》集体备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2.掌握描述四季的词汇和句子。
3.培养观察和描写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1《四季》课文。
2.教具:图片、大屏幕、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相关四季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四季的认知和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呈现(15分钟)呈现《四季》课文,通过朗读和大屏幕展示,让学生对四季有更深入的了解。
3.讲解(15分钟)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练(20分钟)让学生自由练描述四季的词汇和句子,可以配合图片展示或小组合作。
5.展示(10分钟)选择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成果,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6.巩固(15分钟)分小组对四季的特点进行讨论,然后选取代表发言。
7.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讨论季节性的活动和注意事项。
8.总结(5分钟)概括今天学到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对四季的进一步探索和观察。
四、板书设计标题:部编版一年级语文1《四季》集体备课优质教案重点词汇和句子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四季的特点和变化,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在练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表现出良好的研究状态。
在巩固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宽,对季节性活动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总体上,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148e3ac59eef8c75fbfb3d9.png)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
同时,本单元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科书相对集中地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数“10”是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它相对要难一些。
同时,10是两位数的起点,它将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教科书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一知识点。
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都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体会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同时,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境,以此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数的概念的学习已经不陌生了,通过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但是对数与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其中蕴含的数学推理和良好思维习惯还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环节进行渗透和培养。
由于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连加、连减这部分内容仍是学习的难点。
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计算时,更容易因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产生计算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因此要利用连续的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看清运算符号,顺利完成计算。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145fd4d0d233d4b14e69d9.png)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科书将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将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教科书加强了数概念教学,帮助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进行认识。
在1~5的认识中,教科书完整地呈现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数数——抽象出数——摆相应数量的实物(从3开始摆几何图形,增加兴趣,为学习几何知识打基础)。
在分别认识了1~5的基础上,通过计数器感知相邻两个数的关系,运用点子图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
同时,适当地渗透了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教科书通过多种方式将数与形、式与图适当联系起来。
在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中,教科书借助情境图、过程图等直观演示,强调加减法的含义。
在计算时,教科书借助对话框,突出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学生已经会认、读1~5各数,对于1~5的加减法,大多数学生也会计算。
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有两个难点。
一是写数字,初入学的小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比如: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写得不整齐、不匀称。
二是对加减法的含义的理解,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很快说出1~5的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但更多的是一种记忆,对于加减法的含义并不清楚,算理也并不明白,教学中要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教学写数字时,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书写范例,弄懂写数字的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分与合既是数概念的重要方面,也是计算的重要基础。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17568fd2b160b4e767fcfde.png)
6 11~20各数的认识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基础。
其教学内容可分为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运算以及综合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建立数的概念,共3个例题。
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第二部分通过运算深化对11~20的认识,安排了2个例题。
例4教学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棒并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打基础。
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
例6教学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教科书提供了很多情境图,一方面是便于学生直接观察,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种思路。
特别是情境图提供了多种数量不等的学具,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出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素材,同时可供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使用。
本单元教学重点为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认识十位与个位,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为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各数,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的建立既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教师应注重动手操作和直观经验的积累。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数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a16a7992cc58bd63186bdd9.png)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学习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计算分为三个部分,即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
前两部分的编排,大体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第三,让学生在不借助实物的情况下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而5、4、3、2加几不再呈现“凑十”的方法,直接转化成已学过的内容。
在解决问题部分,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两道例题都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问题——计划与解决——回顾与反思。
其中例5主要体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6主要是利用画图的策略更好地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
教科书编排时体现了以下几点:第一,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的认识与掌握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教科书在编排时由开始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再逐步过渡到点子图、分解图,体现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将“凑十法”深深扎根学生的头脑中。
第三,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反思,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20以内各数,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但是本单元的计算跟前面的计算内容有一个较大的飞跃——“进位”“凑十”,对于学生来说,用数的分解与组成计算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问题中,本单元出现了“求原数”(逆向加法)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
一是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弄清楚条件和问题;二是学生可能受错误思维定势的影响,见到“剩下”就用减法,所以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1.建立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为正确应用“凑十法”奠定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研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研](https://img.taocdn.com/s3/m/40b4605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9.png)
一、教研背景为了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一年级数学组于本学期开展了教研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探索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期,我们围绕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材,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确保每位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2. 课堂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组织了课堂观摩活动。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观察、记录,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们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以下是几位教师的教学反思:(1)张老师: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弱。
针对这一问题,我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
(2)李老师:在“加减法”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针对这一问题,我加强了学生的练习,并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王老师: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利用教具、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研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通过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教师们对一年级数学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课堂上,教师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3. 教学方法创新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不断探索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这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四、教研总结本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反思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b918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3.png)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反思一年级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语文备课组的成员们应该做些什么反思呢?店铺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反思1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们又跨入了新的一年。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倍感欣慰。
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以友善用脑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现将有关工作简要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1、集体备课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一年级语文组的开展并不是一时热火朝天,一时悄无声息的;备课组每月都保证有两次备课活动,同时集体备课内容丰富多样:如学期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备课组学期工作计划、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统一教学进度、关于写字教学、课堂中朗读教学的探讨等等。
一个学期下来,7位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都展示在这些集体备课记录的字里行间中。
这些文字见证了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团结向上。
2、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备课组成员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并贯彻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
落实常规教学,抓好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测试等五个环节。
作业不但有常规作业,还有本组的特色作业。
因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而识字不应只放在课堂上,我们特别设计了跟一年级孩子水平相适应的综合实践作业--“剪贴本“培养孩子从身边识字,有意识识字的良好习惯。
3、大力开展教研活动,抓住研究课契机,努力提高组内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期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组员以探讨“如何提高低年级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精心设计一堂好课,在组内开课,听课后要针对这堂课展开评价,大家认真探讨,找出这节课的闪光点与不足,取长补短,并且讨论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组梁腾芳、苏小莉老师先后讲了《菜园里》一课,李迎春、罗艳云老师上了《雪地里的小画家》,孙敬婕、周晓军老师上了《比尾巴》,还有王崴老师上了《比一比》,《认识s》每一位老师风格各异,但效果明显,其中,罗艳云老师在老师帮扶的前提下以小组学习为主,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柳树醒了
第一单元第6-8 课时
课型:新
授
教学目标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前置自学1.读课文,将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尽量做到把课文读通顺。
(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问家长。
)
2.把我会认的字在文中圈出来,注音,并能口头组词。
3.我会写的字自己找出偏旁,能知道字的结构。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4.课文中谁唤醒了柳树?
5.搜集一下关于春天的图片和词语。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品味感悟课后拓展
1、课件出示柳树图片(落叶、发芽、茂盛三种不同季节的形态图片)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柳树
2、出示“醒了”
3.问题:是谁叫醒了柳树?
“醒了”说明柳树怎么样了呢?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图片齐读课题《柳树醒了》
1.小组内学习生字。
2.是谁叫醒了柳树?“醒了”说明柳树怎么样了呢?
汇报:
1.生字学习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雨+田—雷车+欠—软酉+星—醒同桌检查识字
比较形近字操——澡流——梳哨——梢——消
2.逐小节和学生一起分享春天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思考:
(1)“醒了”这个词让你感受到柳树在春天里发生了什么变化?(2)“软了”这个词语又让你感受到了柳树是是什么模样?
教师可出示柳条在风中起舞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软了”这个词语?
3、理解词语“柳絮”教师先提问学生,后出示图片
(想一想:这首诗歌中的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你感受到他们像不像一个小孩子?这样写诗歌有什么好处?从中学生了解拟人的写作手法.)
1、学生自己小组内讨论“绿了”、“飞了”这两个词语的意义?
2、学生小组内比赛背诵
3、集体比赛背诵
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2、仿编诗歌
3、小组内展示自己创编的诗歌
4、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创编的诗歌
板书设计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第三课时巩固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uō huà pénɡ you chūn tiān zhǎnɡɡāo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春雷和柳树__________了。
2、我和______________一起玩耍。
3、我种下一棵小树,我要和它一起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填空。
1、春风孩子们春雷长高春燕春雨
春天到了,( )和柳树说话了,( )给柳树洗澡了,( )给柳树梳头了,( )跟柳树捉迷藏了,柳树跟( )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 )了。
教学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齐兆美
《柳树醒了》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
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
下面是我对《柳树醒了》的教学反思:理清课文内容。
这是一首儿歌,讲述了在春雷、春雨、春风、春燕的作用下,柳树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在整体感知环节,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柳树是在谁的帮助下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
这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春雷轰隆隆,好像在跟小柳树说话,他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有的说:“小柳树,小柳树,快醒来吧,春天已经到了。
”有的说:“小柳树,快睁开眼睛看看,春天来到了。
”这一说话训练的设计即深入引导学生感悟春天到了,万物在春雷的催促下发生着变化,又训练学生依据创设的情境说合理的话。
这篇儿歌句式相似,用词准确丰富生动,是训练学生准确表达的好例子。
学完课文后,在课堂拓展环节“春天来了还有什么醒着呢?”同学们根据课前的观察,回答的非常踊跃。
然后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说话:__________跟____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____。
如:有的同学说:“春雨给小花洗澡了。
洗着洗着,小花哟,红了。
”有的同学说:“春风给小草梳头了。
梳着梳着,小草啊,绿了。
”从他们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诗的语言源源流淌。
诵读与背诵结合。
课文优美生动,篇幅短小,段式相似,于是我将读诵和背诵结合起来,提高效率。
先感情朗读,引导注意用词的丰富多样,如“呀、哟、啊”等语气词的变化,然后看着板书,和老师一起背,最后激发比赛欲望,看谁背得又快又美。
这堂课我将教学环节删繁就简,整合提炼,缩短教学时间,突出重点,提高实效。
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孩子刚刚开学,还处于收心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积极性不够高,朗读放不开,感情不到位。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课堂,参与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李红芳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是关于春天的主题,《柳树醒了》是一篇童话,让我们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
《柳树醒了》节与节之间结构相似,让学生多读,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
接着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再请你展示。
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了。
有了读的任务,学生对读就兴趣黯然了,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在自由读之后,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赛读,师与生之间的接读等,在多种形式的读之后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背课文了,达到了课后“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部分,我给学生设计了“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也试着学写诗歌。
学生的思路很宽阔,如:陈柳欣说的:“春天跟花儿说话了,说着说着,花儿红了。
”张彦鹏说的:“春天跟青蛙说话了,说着说着,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
”周梦婷说的:“春天跟小草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草发芽了。
”多么有诗意啊,学生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之后,感到无比的自豪。
是啊,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给学生一个天空,学生可以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不要束缚孩子,孩子会在学中自由地成长。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董群群
《柳树醒了》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
课文通过对柳树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这些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让学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里事物的变化,从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
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
接着我让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于是学生兴趣十足的读起课文来了。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春雷是怎么跟柳树说话的,春雨是怎么给柳树洗澡的,春风是怎么给柳树梳头的,春燕是怎么跟柳树捉迷藏的,整堂课,孩子们各抒己见,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听——
“春雷跟柳树说话时轻轻的,柔柔的,就像妈妈在我们耳边叫;”“不对,柳树睡熟了,春雷的声音很响;”
“春雨给柳树洗澡时很轻很轻,生怕弄疼了柳树;”
“春风给柳树梳头就像妈妈给我们梳头,好舒服好舒服!”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最好玩了!柳絮飞起来好漂亮!”
课的结尾,我还让小朋友展开想象的翅膀: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课后安排对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