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精讲班课件16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精讲班课件16讲
要求:教材例题要会做
【例2Z102044】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为443040元,实际成本为473697元,比目标成本增加30657元,资料如表2Z102044-1所示。
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表2Z102044-1 项目单位目标实际差额
产量m3600 630 +30
单价元710 730 +20
损耗率% 4 3 -1
成本元443040 473697 +30657
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1)分析对象是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30657元,该指标是由产量、单价、损耗率三个因素组成的,排序见表2Z102044-1。
(2)以目标数443040元(=600×710×1.04)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630替代600,
630×710×1.04=465192元;
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730替代710,并保留上次替代后的值,
630×730×1.04=478296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4,并保留上两次替代后的值,
630×730×1.03=473697元。
(3)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465192-443040=22152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478296-465192=13104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替代的差额=473697-478296=-4599元。
(4)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2152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13104元,而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4599元。
(5)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22152+13104-459=30657元,与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总差额相等。
为了使用方便,企业也可以通过运用因素分析表来求出各因素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其具体形式见2Z102044-2。
解析:
项目单位目标实际
产量立方米 800 850
单价元 600 640
损耗率 % 5 3
成本元504000 560320
1.目标成本=800*600*1。05=504000元
实际成本=850*640*1。03=560320元
两者差额=560320-504000=56320元
该指标由产量,单价和损耗率三者组成。
2.以目标数504000元为分析替代基础
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850替代800:
850*600*1。05=535500元
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640替代600:
850*640*1。05=571200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5:
850*640*1。03=560320元
3.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535500-504000=31500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的差额=571200-535500=35700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的差额=560320-571200=-10880元
4.说明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31500元,单价增加使成本增加了35700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降低了10880元。各因素影响程度之和31500+35700-10880=56320元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1)相关比率法
(2)构成比率法
(3)动态比率法
练习:
1:常用的比率法包括()
A.相关比率法
B.构成比率法
C.动态比率法
D.因素比率法
E.差额比率法
答案:ABC
2.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A.比较法
B.因素分析法
C.差额计算法
D.比率法
E.曲线法
答案:ABCD
(二)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
所谓综合成本,是指涉及多种生产要素,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成本费用,如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月(季)度成本、年度成本等。由于这些成本都是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而逐步形成的,与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做好上述成本的分析工作,无疑将促进项目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2.月(季)度成本分析
3.年度成本分析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
练习:
1.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包括的内容有( ) A.目标利润分析
B.目标成本分析
C.预算成本分析
D.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E.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其经济效果分析
答案: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