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4.2 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4.1 自然灾害的成因教学设计(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1 自然灾害的成因教学设计(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1节自然灾害的成因本章内容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自然灾害的成因。

详细地阐述了影响我国的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的成因。

2.自然灾害的防避。

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介绍地震、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防避措施。

区域认知:辨识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归纳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综合思维:分析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理解自然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人地协调观:从灾害成因的角度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常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2、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

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524.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9.7万间房屋倒塌,23.1万间严重损坏,120.8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0814.3千公顷,其中绝收258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44.6亿元。

同学们了解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吗?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自然灾害: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泥石流灾害损失大小的影响因素:自然异变的强度、自然异变的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产业分布我国政府采用的自然灾害分类方案: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地震概念: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地震灾害: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按成因机制划分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前三种属于天然地震。

构造地震由岩层断裂或错位而引发,约占全球地震数90%以上,破坏力最大。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1(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自然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四大圈层)、致灾因子(各种自然灾害)、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心理和精神伤害。

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或个人经济损失与社会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防抗灾害能力越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越。

三、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四、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受灾体中人口最脆弱,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日本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A政府高度重视;B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C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城市用地加重,农业用地减少。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五、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2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多发火山地震(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多发生滑坡泥石流(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之黄土高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之黄土高原

Ⅱ后果:
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14
Ⅲ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 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 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9
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
10
(4)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①控制人口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11
(5)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
(1)位置和范围 秦岭和长城之间,乌鞘岭和太行山脉之间
过渡地带特征: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15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 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是黄土高原泥沙产生 和输水输沙的源头。
16


黄土塬
塬 边

打 坝 建 库



坡 田 梯
17
再见
18
④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
⑤亲近自然,有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
4
2、气候特征气候:Fra bibliotek带季风气候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 内部差异: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湿润、半湿润)
年降水量400 ~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W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W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因素.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

培养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学生用书P96])一、认识洪水和洪灾及洪灾的形成原因1.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常见灾种错误!(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2)洪灾①概念: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②危害错误!3.洪灾的形成原因(1)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2)洪水的成因①错误!错误!②人为原因错误!(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发达程度。

人类活动影响洪水的发生。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洪水调蓄场所、泄洪渠道而影响洪水的发生,既可以加剧洪水的发生,也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

二、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监测、预报工作2.采取防灾减灾措施(1)工程措施(2)错误!错误!一、判断题1.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洪水、崩塌、泥石流等是自然灾害。

()2.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3.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危害范围较大。

( )4.我国不论是在南方和北方,还是在沿海和内陆都曾因暴雨而酿成过洪涝灾害。

( ) 5.自然灾害危害的区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

( )答案:1。

× 2.√3。

√4。

√5。

√二、选择题6.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活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7.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答案:C据民政部统计,2016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近1。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共54张PPT)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共54张PPT)

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
、森林枯竭、
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排放大量的氟利昂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处阴山山脉北坡,内蒙古高原南缘。
物种灭绝:人类活动对 、

的大规模破坏和对
致的损害还是区域性的,而
、 气候变化和生物臭多氧样层性耗减竭少所带来的损
害则是全球性的。
2.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温室的气增体加。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 是森林破坏和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2)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海平上面升,“厄尔尼诺”现象一再发生,给各国
探究导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 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区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 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 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 000多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 690平方千米。
解析 答案
2.牲畜头数的变化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牲畜头数的不断增长意味着过度放牧,易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解析 答案
探究点二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探究导引
读“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气__候__变_化___、___国__际__水__域 臭和氧_的__消___耗_____等。 2.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生_物__多___样__性___,原因是 生物多__样__性__构__成_了__人__类__生__存_和__发__展__所__依__赖_的__生__命__保__障_系_____ 统;当__前__地__球__上__生__物_多__样__性__损__失__的__速__度_比__历__史__上__任__何__时___ 候都快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四章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又称自然灾害性灾难,是指由天文、地质、大气、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等方面的损失的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
(1)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
(2)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3)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泥石流等。

3.我国的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方面:我国是地震、喀斯特、泉奥等灾害分布最集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气象灾害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雪灾、寒潮、旱灾等。

(3)水文灾害方面:我国也是世界上水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较为严重。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经济方面: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2)社会方面:影响社会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3)生态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1)预测方法:重点是对天气、地震等方面进行预测。

(2)防范措施: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自然灾害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成因和影响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教案。

一、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两个方面。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地球自身的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风暴等。

这些自然因素与地球的内部构造、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等密切相关。

(1)地震:地震是因地球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两种类型。

构造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造成的,而火山地震则是由火山岩石的运动引起的。

(2)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喷出地表而引起的,其喷发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火山喷发。

(3)洪水:洪水是由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等原因引起的,可以分为河道洪水和河口洪水两种类型。

河道洪水是由于河流水位上涨而引发的,而河口洪水则是由海潮和风暴引起的。

(4)风暴:风暴是由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引起的,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2. 人类因素人类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引发的灾害,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发、环境污染等。

这些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

(1)森林砍伐:大量的森林砍伐会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地表土壤暴露,土壤侵蚀加剧,从而增加了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2)土地开发: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会破坏土壤结构,引起土地沉降和地面塌陷,增加洪水和地震等灾害的发生。

(3)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增加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广泛的影响,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1. 经济影响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冲击。

灾害引发的破坏和损失会导致重建和修复的巨大经济负担,同时也会破坏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减少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

2. 社会影响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
洪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七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

定义 单位
震级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的等级

烈度 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不 同 点
影响 因素
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 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 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 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分类 依据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 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上指出世界主要地震带,并总结世界地震带的分布 规律。
图(略)。 地震带分布规律: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地震后,新西兰政府为什么督促沿海居民搬迁到高处?
预防地震引发海啸。
(3)为什么这次地震图二中城市震感都很强烈?
震级高、震源浅。
(4)图二中新西兰城市受此次地震影响最小的是哪一个?为什 么?
③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地面上的位置。
④⑤震震中级距::人根们据所释在放的能地量点大到小震中将的地距震离划分。的不同等级。
(4)危害: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 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5)分布 ①主要发生地带:板块边界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板块 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 ②世界主要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 可以起到调蓄作用,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5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 的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故B项符 合题目要求。
结果
导致洪水
低洼 通常洪水发生后在地势加相剧对
的地方会产生涝灾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自然灾害与人类》教案(优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自然灾害与人类》教案(优质)

《自然灾害与人类》教案一、教材分析《自然灾害与人类》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洪灾为例掌握洪水与洪灾的联系,洪水形成的原因。

并且以此为基础学会分析其他相关的灾害。

本节内容是选修自然灾害与保护的基础,内容也比较简单一些。

学生易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2)认识、区别洪水和洪灾,并结合我国发生洪水和洪灾的实际事例,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种种因素,寻求洪灾防治措施。

(3)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学、读图,提高学生的地理语言准确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

(2)让学生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洪灾形成原因(2)洪灾的防治措施(3)我国洪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校的高一属于分层次教学,学生基础有差异。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老师多引导学生,深挖学生的思维。

对于其他层次一方面要有一定量的提示和补充,另外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地理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五、教学方法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布置作业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收集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备课(设计多种可能性)。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现教学目标导入新课:如果说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与能量我们把它称为自然资源,那么什么又是自然灾害呢?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吗?学生举例:(出现问题:有的同学在这时就混销了自然现象与自然灾害.待在后面解决。

2020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讲解

2020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讲解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讲解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信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冰雹、干热风、龙卷风、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等)。

高考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两大类上。

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防灾减灾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和群发性1.各种自然灾害具备关联性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表现为三方面:(1)成因关联: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

例如:地壳运动导致一个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图解地质灾害成因的关联性(2)主灾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火灾→疫病;台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干旱→蝗灾。

(3)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开矿导致的滑坡等。

2.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群发性特点(1)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发生多种气象灾害:江淮地区梅雨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夏季容易发生伏旱灾害;冬季容易受寒潮影响。

(2)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多种气象灾害:我国幅员辽阔,夏季,当长江流域面临洪涝灾害时,华北和华南地区面临干旱的影响。

(3)同一时间同种灾害在不同地区发生:2008年春季,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同时遭遇严重旱灾;1998年夏季,松花江和长江同时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暴雨;其他原因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

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害严重。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5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5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1.2 自然灾难的类型与分布[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明白了:自然灾难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专门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难。

每一种自然灾难都有各自的形成缘故与地域分布规律。

而气象灾难是全球各类自然灾难中最严峻的灾难,那么什么是气象灾难?气象灾难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伙儿看课本第一小节。

一、气象灾难[引入]: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操纵范畴的大小、连续时刻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频繁波动,产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截了当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难。

要紧的气象灾难有台风、暴雨、洪涝、洪涝、寒潮等。

下面我们第一来了解一下洪涝这种气象灾难。

(一)洪涝1.洪涝的概念投影[点拨]:从以上材料中能够看出洪涝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洪涝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洪涝的危害[点拨]:洪涝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阻碍经济进展和社会安定。

3.洪涝的分布读“受旱灾和缺粮威逼的非洲”图[点拨]: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固的洪涝、半洪涝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峻的地区。

(二)洪涝1.洪水灾难[点拨]:洪水灾难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解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缘故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难。

2.雨涝灾难[点拨]:指因大雨、暴雨或连续降雨使低洼地区埋住、渍水的现象。

雨涝要紧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进展。

[引申]:洪水灾难和雨涝灾难的区别雨涝要紧由大雨、暴雨引起,因此常和洪水灾难有紧密关系。

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难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难;雨涝是指因渍水、埋住造成的灾难。

雨涝要紧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自然灾害PPT电子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自然灾害PPT电子课件

地理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定位
获取
查询 空间 应用
科技点亮灾情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舟曲特大泥石流
2010年泥石流发生前后舟曲县城的遥感影像对比 (1)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2)人们通过对该遥感图片的分析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此次地震后灾情进行监测设计方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进行实时定位和 导航的技术,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现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标志
中国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标志
全世界现在有四个卫星导航系统:GPS、BDS、GLONASS和 GALILEO。它们分别是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研发的卫 星导航系统。
• 提高救灾效率,提高精确度。 • 实时测控,准确预报(受灾点)
全球导航系统应用案例—汶川大地震
失事的同型号 米171直升机
2008年5月31日,某陆航团直升机在运 送伤员和物资途中,突遇大雾不幸失事, 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汶川地区高山峡谷众多,地形和气象 条件复杂,地面雷达难以对直升机进行 全程监控,一旦遭遇恶劣天气,飞行员 和指挥员都无法判断直升机位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 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
D 系 统 。 B D S 在 抗 震 救 灾 中 发 挥 的 主 要 作 用 有 (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l 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监测
遥感技术
提示
l 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 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但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含答案)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气象灾害分析2023湖南,T11—132022浙江6月,T272022全国甲,T37【人地协调观】认识避灾、防灾的措施,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认识地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从区域空间联系的角度,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

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区域认知】认识典型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023福建,T15—162021山东,T18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23广东,T11—122022浙江6月,T1—2命题分析预测各区域突发的自然灾害增多,成为命题的热点情境备考策略复习自然灾害部分要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以及相互联系。

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不同的问题,梳理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思维考点1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灾害成因时空分布危害防治措施洪涝长时间、高强我国东部季风区,夏淹没农田、村镇,造兴修水利,度的降水,[1]排水不畅秋季节多发;易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成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植树造林干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大气和土壤中严重缺水我国华北地区的春季(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2]伏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台风热带、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的[3]热带气旋夏秋季节的西北太平洋等海域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易造成洪涝灾害;影响海上作业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准备寒潮[4]强冷空气入侵冬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北美洲中部等农作物受冻害,影响交通、通信等及时预报、作物覆盖、烟熏等2.典型自然灾害分析(1)寒潮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天气较少外,其他地区均有明显寒潮天气,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影响较大。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知识点地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知识点地总结

⾼中地理⾃然灾害的知识点地总结各种⾃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地质灾害】地震⼀、与其他灾害相⽐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

⼆、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般呈带状分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的作⽤下发⽣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发⽣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坝开裂、铁轨变形、⼭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灾、⽔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灾害。

五、防治措施: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震后救灾应急能⼒等滑坡、泥⽯流⼀、滑坡1.成因(1).⾃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植被覆盖较差、暴⾬集中。

(2).⼈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程建设(如修⽔库、⼭脚下采⽯等)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低、体积⼤⼩、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泥⽯流的成因1.地形:坡陡⾕深的⼭区,岩⽯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2.植被:植被缺乏,⼭坡表层缺少保护3.⽓候:暴⾬或连续性降⾬或冰雪融⽔汇集4.⼈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三、滑坡和泥⽯流的危害1. 破坏森林、农⽥、道路;2.摧毁城镇、村庄;3.造成⼈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4.泥⽯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流的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2.提⾼⼈们的防灾意识3、建⽴健全法律体系 4.建⽴应急预案5、加固稳定变形⼟体6、建⽴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挡物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植被覆盖率8、暴⾬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9.掌握⼀些⾃救互救知识,发⽣泥⽯流时,沿与泥⽯流垂直的⾼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流1.我国滑坡、泥⽯流多发、危害⼤的原因(1)我国⼭地⾯积⼴、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2)降⽔集中、多暴⾬,(3)植被破坏严重,(4)⼭区⼈⼝较多、耕地⾯积较⼤,铁路运营⾥程长,⼈⼝财产相对集中2.我国滑坡、泥⽯流的空间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不均(2)分布⼴泛⼜相对集中(3)主要发⽣在⼭区,云贵⾼原、盆地、黄⼟⾼原较集中(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斜坡多,易发⽣滑坡;③降⽔多,尤其是⼭区多暴⾬、久⾬天⽓,极易发⽣泥⽯流;④⼈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 洪灾 为例
2012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却更大一些 2011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却更大一些
火山喷发
唐山大地震
滑坡
海啸
洪灾
旱灾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 洪灾 为例
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春 暴雨 连续性暴雨或短时 季多发生在珠江流域,夏秋多发 洪涝 间的大暴雨 生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 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 干旱 水异常偏少 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纵向续表)
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寒潮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 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变弱 雨雪、冻害等现象
灾害
危害
防御措施
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 寒潮 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 警报,及早防护 物受到很大影响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 地震 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 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 损失 全减灾工作的政策
D
)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2--3题。
2.图示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C.泥石流 B.洪涝 D.台风
(
)
B
3.为减轻洪涝灾害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
较快的是 (
C
)
A.营造海防林
C.建设水利工程
B.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
4.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玉树大地震 ②2009年初特大干旱
(
C
)
③俄、美卫
星相撞
④央视新址火灾
⑤2009年3月纳米比亚、
安哥拉暴雨洪水灾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5.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D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是 不是 是 不是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财产损失 人畜伤亡
河 水 溢 流
洪 水
河 滩
冲 垮 堤 岸
溢 出
冲垮房屋 道路和桥梁
直接损失
瘟疫传染 病的爆发
电力交通能 源供应中断
淹没农田 村镇和工厂
商业停止 秩序紊乱
间 接 损 失
洪水的形成
对人类造成损害
洪灾
三、洪水的形成原因
探究活动 1、2011年韩国,泰国发生特大洪灾 ;以及我国都是洪 灾多发区思考:和气候有怎样的关系? 2、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洪灾发生在哪个游段和地形地势 有何关系?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 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 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 发育、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地震 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 地区 围内的地面震动
(横向续表)
灾害 危害 防御措施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台风 雨和风暴潮造成 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 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 暴雨 厂,造成财产损失和人畜 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洪涝 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 结合防洪 传染病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 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 干旱 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 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和社会的安定 等
一、自然灾害含义与属性 1、自然灾害含义: 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 人类生命和 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在自然界发生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探究】
荒无人烟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害吗?
不会
这 些 事 件 属 于 自 然 灾 害 的 是 ?
1、今年东欧国家的雪灾 2、铁路列车相撞 3、云贵地区的泥石流灾害 4、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
6.下面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
①建筑物占据河道 ②流域内植被破坏
(
D
)
③大规模
围湖造田
A.①②③
④上游山区大量陡坡开荒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补充一:影响洪水的几个因素:
1、汇水速度
流域大小、 地面坡度、 植被覆盖率、土壤含水率
2、排水速度
• 河谷顺直程度、通畅程度、 纵向坡度。
修筑堤坝
措施
1、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 固体物质 ◆数量大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汇聚的水 ◆有坡度较大的沟谷工程等。
课堂小结
自 然 灾 害 与 人 类
一、自然灾害的含义
二、洪水与洪灾 危害 三、洪灾 成因
自然 人为
措施
达标练习
1.关于洪水和洪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暴雨和大暴雨就不会造成洪灾 B.无论什么地区,只要发生洪水就会形成洪灾 C.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小 D.经济越发达,洪水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
补充二:洪水危害大小的因素: 洪水大小 灾区人口 经济状况
补充三. 洪灾的防治措施 蓄洪
工程措施:
泄洪 分洪
非工程措施:
意识、林、体制、 系统、投入
我国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
我国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
附:我国自然灾害成因和分布表
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形成于热带或副热 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 台风 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 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 热带气旋 江等省区受影响最大
韩国
泰国
三、洪水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1)、气候: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2)、地势: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流域状况: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冰凌阻 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
2、人为原因
(1)、河流上游流域内植被的破坏,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蓄水能力减弱 (2)、围湖造田,调蓄功能减弱
规律技巧总结
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思路:
规律技巧总结——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
续表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成因
过度砍伐 陡坡开荒 水土流失
上游洪水 量大沙多
河道弯曲 围湖造田分 九曲回肠 洪功能减弱 河床淤高
1、制止砍伐 2、退耕还林 3、长江中上游 水土保持林
修建水库 拦沙蓄水
裁弯取直
退耕还湖 分洪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