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几何小实践”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沪教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沪教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沪教版 (2)三角形的分类(2)教学内容: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56-5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学具搭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2、根据搭建的三角形,会按边的长短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折叠,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究和应用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弯头、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猜谜揭题:1、出示谜语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三个头尖尖角,我们学习离不了。

打一个图形。

”(生回答:三角形)2、回顾旧知师:什么是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3、揭示课题师:小朋友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

三角形按角来分类,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2))二、自主学习:(一)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师:每位小朋友的学具袋里都有一些小棒,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不通颜色的小棒长度不同)2、师:你能用这些小棒搭一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操作搭三角形)3、师:你能把搭的三角形分一分类吗?(1)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你是怎么分的?生①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生② 按边分类:a.有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b.三条边都一样长的三角形c.三条边都不一样长的三角形4、课件演示:我们的三位好朋友也搭了许多三角形,你们愿意帮他们选一选吗?小巧喜欢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

小亚喜欢三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活实例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找出隐藏在身边的几何图形,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习惯;借助七巧板等教具,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拼凑出各种几何图形,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创意几何画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个三角形物体,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2.作业要求:以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
4.作业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1.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在几何图形王国里,有一个神奇的三角形王子,它拥有独特的魅力和魔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神奇的三角形王子,探索它的特点和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探究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总结几何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方法方面: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年级第一学期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三年级第一学期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面积单元设计漕泾小学孙娟单元来源: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第六单元整理与提高第一部分单元规划第二部分单元教材分析(一)研读课标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依据《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明晰单元学习内容属于哪个模块,明确单元学习的基本要求,确定认知学习水平。

(二)分析教材1.理清知识编排体系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面积”概念,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抽象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顺势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初步学会运用“割”、“补”、“移”的方法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效渗透“转化”的思想。

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类推、空间想象能力。

3. 单元学习中彰显的数学育人价值。

介绍古代劳动人民计算土地的单位“亩”,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三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1. 分析学情从知识和能力储备来看,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是否对称等特征也有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因此,课堂中尽可能采用学生动手实践,发现探究的方式,设计操作、想象、验证、解决问题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2.掌握通过归类比对等方式,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和异同;3.进一步体验、感受几何图形所具有的美感,增强几何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掌握:1.对不同几何图形进行分类;2.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异同;3.理解几何图形的美感。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所具有的美感;2.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一、导入新知1.老师出示不同图形的图片,如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并让学生就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

2.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几何图形结构上的异同,并引发学生对不同几何图形所具有的美感的思考。

二、探究新知1.让学生用卡片剪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使用比对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异同。

2.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观察、比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练习巩固1.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几何图形,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比对。

2.通过学生的绘图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图形美感的认识,并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感。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2.提醒学生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并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和欣赏几何图形所带来的美感。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基本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同时,通过交流和实践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让学生的几何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导入新知、探究新知、练习巩固、作业布置四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其中探究新知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通过让学生用卡片自己剪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通过比对等方式去理解这些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异同,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从而达到了学习目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2.教师强调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出几何图形在建筑、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几何图形,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完成课本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如识别和绘制几何图形,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维火花,共同解决问题。
3.情境应用:将所学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创设创意设计任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作;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绘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工具的清洁、整齐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你最喜欢的几何图形是什么?为什么?
-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你能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吗?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教师鼓励学生相互提问、解答,促进思维碰撞;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基础题,如识别和绘制几何图形;
-设计提高题,如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创新设计;
-设计应用题,如利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较为浓厚,喜欢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图形,但可能对图形的分类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

轴对称图形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找出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并画出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1、在动手折叠和观察的过程中,感知对称现象。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3、通过实际的折叠活动,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认识、欣赏、制作轴对称图形,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找轴对称、画对称轴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图片、彩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小游戏:根据图形的一半,猜猜整个图形(出示下列图案的一半,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整个图形)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对称的、)2、请你用桌上的那张白纸试着剪一个对称图形。

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剪的。

3、揭示课题: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1、认识对称轴(1)欣赏轴对称图形A、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媒体展示老师收集的轴对称图形)建筑方面(天安门、天坛、埃菲尔铁塔)标志:(奥运五环、大众、中国银行交通)在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京剧脸谱、师:像这样在折的时候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能使它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我们把这条折痕称为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2)判断:P55下列图中的哪条红线是对称轴?(3)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那么多轴对称图形。

现在桌上有一些我们熟悉的图形,小组合作找一找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它们究竟有几条对称轴呢?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并说一说。

3、画对称轴(1)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2)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中任选一张画出对称轴。

4、画出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出示书上P55上第一幅图(1)学生独立尝试(2)交流画的方法(3)媒体演示:正确的画法(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P55上另一幅不完整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另一半。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9)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9)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教学目标】1、能根据三角形的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学会判断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会根据三角形边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学难点】区别和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包含关系,形成初步的集合思想。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是小学几何知识学习,尤其是三角形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切实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角形的分类”这个内容的编排上,教材分别安排在沪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和第五册的几何知识单元中,第四册是三角形按角分,是学生在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第五册(即本节内容)三角形按边分,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材中没有强调要学生掌握分成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在上学期三角形分类1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对三角形有了一个的认识,并且知道三角形按角可以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探究,寻找图形的共性特征。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过程】游戏引入,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1、拼图猜一猜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喜欢玩吗?睁大你们的眼睛,猜猜王老师拼的是什么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用什么图形拼的?师出示:(设计意图:通过七巧板的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2、复习三角形按照角分类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三角形按照角的特点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你们能把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吗?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结果?并说说这些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征呢?小结: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我们把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千米的认识)▏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千米的认识)▏沪教版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49-50千米的认识。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2、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难点:千米、米之间的换算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复习单位师:这个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图册,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同学们观察一下,想一想这张地图册的厚度是多少呢?生:3毫米师:那它的宽度有多长?生:7厘米师:现在我把这张地图册展开,现在它的宽度变成了多少呢?生:1米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三个长度单位,你能给这三个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生:毫米、厘米、米(老师板书)它们用字母如何表示?生:mm、cm、m(板书)(2)生活中的mm、cm、m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生:蚂蚁,硬币的厚度你觉得1毫米是长还是短?生:很短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指甲盖的宽度、回形针你觉得1厘米是长还是短?生:短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红领巾你觉得1米是长还是短?生:有点长1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 10米1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 100米10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 1000米(板书:1000米)(3)引入这是哪里?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今年开园了。

立体化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

立体化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

立体化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立体化教学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着重介绍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立体化教学的应用。

我们将以5.1几何小实践为例,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立体化教学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一、5.1几何小实践在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5.1几何小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涉及到平面图形的认知和立体图形的认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让学生手工制作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好和神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掌握形状的特征。

二、立体化教学的应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而在立体化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且学生会更加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和规律。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 让学生制作二维图形教师可以准备多种不同形状的卡纸和颜色彩笔,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制作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

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每种图形的特征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让学生制作立体图形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透明胶带、剪刀等材料制作出不同的立体图形,例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等。

制作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为学生讲解每种图形的特征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让学生整合二维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过程整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可以旋转的立方体模型,或者让学生在图片上画出一个三维图形等等。

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二维图形和立体图形知识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内容。

三、效果评估立体化教学的效果评估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1. 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了解通过询问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规律的了解程度,来评估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程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分类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形卡片、直尺、圆规、量角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几个常见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有不同类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分类。

2.探索三角形分类的方法(1)教师展示几个三角形,让学生尝试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边长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得出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3.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三角形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角形分类。

(2)学生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3)教师选取几名学生展示分类结果,并进行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后的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判断方法。

(3)教师选取几名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分类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2.请学生找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例,拍摄照片,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分类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实践中,仍有个别学生对于三角形分类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千米的认识)▏沪教版(1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千米的认识)▏沪教版(16)

学习内容:三年级第一学期P49、50《千米的认识例1、2》学情分析:1、学习材料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第一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千米”以及“公里”这两个单位,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远,也通过各种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培养学生的量感。

2、知识基础:学生在两年级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知道“1米”和“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认识了“米”的基础上,再学习“千米”的单位,让学生初步体会1千米=1000个1米大约有多长。

3、经验基础:“千米”和“公里”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单位,在公路上、出租车等等都能看到这个单位,学生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结合日常生活,大约可以体会到“1千米”有多长。

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有多长”,形成对“千米”的量感;3、能进行千米、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重点:千米、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难点: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学习设计:一、引入师:双休日,小胖一家架车去郊外游玩,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能看到许多这样的指示牌,你知道这些指示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交流看到的标示牌所表示的含义。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新授探究一: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知道1千米=1000米1、出示:49页上的数射线师:这条数射线每一段表示多少米?你能在数射线上找到刚才在指示牌上的这些数量相应的位置吗?下一个 B A 上海化学1千米2.师:观察这几个长度在数射线上的位置,你发现它们与1千米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到:1千米=1000米1千米=10个100米1千米=2个500米1千米=5个200米师:对呀!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就是1千米=1000米。

[设计意图说明:利用数射线,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出口与1000米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认识1千米。

几何小实践单元教学设计

几何小实践单元教学设计

几何小实践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几何基础知识的概念和性质,如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性质;2.角的概念及性质,包括锐角、直角、钝角等;3.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及性质;4.几何的图形划分与组合。

三、教学方法1.案例引导法:通过案例展示不同几何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几何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3.游戏竞赛法:设计几何相关的游戏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图形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总结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概念引入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引入几何知识的概念及性质,通过图形展示和简单示例让学生了解几何学的基础知识。

2.组织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共同解决几何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游戏竞赛设计几何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4.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五、教学评价1.德育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补能力;2.智育评价:考察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体育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4.美育评价:关注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设计能力。

六、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参加几何竞赛、设计几何作品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以上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千米认识:三年级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

探究千米认识:三年级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

尊敬的各位教育工作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千米认识:三年级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的文章。

这篇文章将从以下方面展开:教案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

一、教案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通过几何图形的制作和测量,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数学中距离的测量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2、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千米的认识和距离的测量两个方面展开。

教师将会介绍千米的定义、表示和比较等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距离测量单位,同时通过制作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实践。

3、教学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次教学采用了简单易懂的讲解和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等多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二、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千米的定义和表示,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例如卷尺、尺子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米的概念。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千米的定义、表示和比较等基本概念。

同时,介绍距离测量单位的常用方法,例如步长、卷尺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小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小实践操作,例如制作简单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测量这些几何图形的边长,帮助学生了解千米与其他距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总结复习在小实践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复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效果分析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用性强、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距离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3、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次教学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亲身实践操作,学生将会更好地掌握千米的概念和距离的测量方法,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 (1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 (14)

三角形的分类(2)【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分类(2)》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图形概念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按角分类、轴对称图形等基础上对三角形又一深入的学习和认识,完善学生学习结构。

本内容的教学分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为三角形按边分类,第二课时为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部分特征的探索。

本部分的教材设计是通过让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类似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感知中发展,努力实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思想。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比如搭一搭、分一分、折一折等等。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能正确地根据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理解三角形的某些性质。

因此,本课最主要的设计思路是: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1、通过搭建各种三角形,认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能按三角形边的关系将三角形分类,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增强操作、探究和应用等能力。

4、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重点】1、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分类。

2、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准备】不同长短的小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生活中的三角形复习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揭示课题师:老师发现大家对二年级时学习的三角形的分类(1)掌握得非常好,为你们点赞,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的分类(2)-按边分(板书:三角形的分类(2)-按边分)二、探究新知1、独自搭三角形每位小朋友任选三根小s棒搭三角形2、个人汇报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搭的三角形?生1:(三条边都不一样的) (板书:三条边都不一样长的三角形)生2:(三条边一样的) (板书:三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生3:(两条边一样的) (板书: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3、三角形按边分类师:(指着黑板上的三种) 是不是三角形按边分就分成这三种呢?师:小亚、小巧、小胖他们也搭了很多的三角形,就藏在你们的学具信封中,小组合作,先讨论,再分一分.(6人小组合作分类)请先分好的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分一分.4、汇报分类的结果(上黑板的同学)师: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生:这一类是三条边一样长的、这一类是三条边都不一样长的、这一类是两条边一样长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2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21)

教学设计关系,学生也知之甚少,所以引导学生突破这些知识点应该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1、我们对三角形的分类已有了一些了解,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2))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使学生在操作中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感知三角形三边长短的特点,为三角形按边分类作好铺垫。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给予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图表的方式更加直观地表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二、动动手探究1、首先,请大家在学习前先动手试一试搭几个三角形。

注意:在拼搭时请大家留意,小棒的颜色与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2、老师挑选了一些三角形,大家来观察一下,回答刚才的问题。

3、再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你能根据这些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吗?同桌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怎么分呢?4、反馈5、挑选一种,说说它们边的特点。

师:谁能将等腰三角形介绍的详细些吗?教师补充:顶角腰腰底角底角底边6、师:那么等边三角形中也有两条边相等的呀,我认为也可以算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认为?7、师:真棒,那么这种三角形较普通,今天就不着重研究。

若用图来表示三角形按边来分的情况该怎么表示呢?8、小结:根据三角形边的特征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三类:一类是两条边相等叫等腰三角形,一类是三条边相等叫等边三角形,另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相等。

其中等边三角形是4人小组,合作完成生:每种相同颜色的小棒,他们的长短也相等。

同桌讨论,交流生:有的2条边长度相等,有的3条长度相等,有的3条边长度都不相等。

生1:我选的是两条边一样长的,像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生2:我选的是三条边一样长的,像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生3:我选的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生: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几何小实践”单元教学计划

“几何小实践”单元教学计划

五、“几何小实践”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几何小实践(二)本单元内容分析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三)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1、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相关学习中,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

因此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与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通过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知道正方体与长方体的顶点、棱、面及其数量,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搭建,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

2、本单元的知识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相关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非常关键。

(四)本单元教学知识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判别角与直角。

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通过搭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的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边长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过程与方法1、经历自己动手操作折出直角,并用所折出的直角去判别给出的是否直角的过程,加深对直角的感性认识。

2、经过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切实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并通过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比较,进一步加深认识。

3、经历从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上剪下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的过程,初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进一步体会到“面”在“体”上,并经过折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际操作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探究的欲望。

3、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沪教版 (3)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沪教版 (3)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沪教版 (3)x《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编排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三角形按角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来体现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教学完分类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相应的练习,其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集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三角形按角分类的过程,体验整体分类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遵从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学习。

(4)利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把三角形按角的不同进行分类。

难点是理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不同特征。

二、教法、学法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按三角形不同的特点分类时,为学生搭设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分一分,猜一猜、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学生1提供更多“对话”的机会。

借助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的演示等手段,使学生获得对三角形角特征的进一步认识,进而学会三角形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视频导入,确定分类标准。

(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分类。

(三)探究特征,理解三者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应用分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1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13)

教学设计方案
注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阶段(一)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
片。

1、屏幕上有哪些物体?请同学仔
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的共
同的特征吗?
(二)验证对称
1、把这些图形折一折、比一比,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
同学听?
(三)小结
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叫做轴对称图形。

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轴对
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吗?
(四)剪轴对称图形,认识对称

(1)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小组合作交

操作
交流
对轴对称图形概念
形成的最大干扰因素
是“两边完全一样”
让学生通过思辨、交
流,折纸验证等活动,
明辨“两边完全一样”
与“对折后重合”的
区别,深入理解“对
折后重合”这一轴对
称的本质因素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

三、巩固阶段1:你能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
图形吗?
2、找一找课件出示C H I N A
你能找出轴对称的字母吗?
3、猜一猜。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老师把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盖住了,你
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
本环节设计说、找、
剪、画等充满趣味的
学习活动,旨在让学
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
识,丰富对轴对称图
形的认知,并提高应
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3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31)

三角形的分类【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学过了《分一分》,已经具备了分类的初步思维,又在二年级第一学期中认识了《角和直角》,在本学期中的这一单元中学习了《角》,知道了如何识别钝角、直角、锐角,还通过学习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道了图形按照边分的分类思想,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三角形过渡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把老师拿来的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根据角的特征进行分类。

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对三角形按角分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找到不同三角形的三个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和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能将三角形按角分类,并知道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辨别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教具】多媒体、三角形若干。

【学具】三角尺、三角形、学习单【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这里都隐藏着一个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2)三角形的特征(板书:边,角)(3)揭题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特点给三角形的分类(补充课题:的分类,板书:按角分大括号)二、探究新知`1.老师这里有一些三角形(1)辩一辩:三角形的中的角是什么角?(2)分一分:请你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类(同桌讨论)2.拿出你们的三角形(学生动手分)3.汇报:你是怎么分的,分几类?为什么?板书:(取1,6,标上钝角的符号)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取2,3,标上直角角的符号)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取4,5,7,标上三个角的符号)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命名:现在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板书:是钝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4.你们真聪明,能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进行分类,并给他们起了名字①认一认:图片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②读一读:把书翻到56页,我们来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小实践”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所属模块/主题】
数与代数/图形
【单元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米与厘米;分米的认识;轴对称图形;三角形的分类(2);面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平方米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研读课标
(二)分析教材
1.理清知识编排体系
(1)了解单元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2)梳理单元在不同学段的联系与发展
在一年级《几何小实践(一)》中学生学习数射线和测量。

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几何小实践(二)》中,认识了角的种类,并学会了按角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本单元《几何小实践(三)》,主要学习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轴对称图形;三角形的分类(2);面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平方米
(三)分析教法
1.发现法:通过观察轴对称图形,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尝试法:通过自己用方格纸来获得测量面积的方法。

3.情境法: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