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生物循环与地理环境-CMX2018

合集下载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6.00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6.00分)系统找不到该试题3.(6.00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6.00分)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

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6.00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6.00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2018年中考地理生物试题-2018地理生物中考答案

2018年中考地理生物试题-2018地理生物中考答案

2018年丰南区八年级统一考试生物学、地理试卷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

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Ⅰ 选择题(共20分)注意事项:1.答卷I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40题,每题0.5分,共20分。

1. 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B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 .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2. 下列有关图1中四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 .不同形态的细胞适应不同的功能C .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D .都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3. 图2是菜豆幼苗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菜豆幼苗是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的B .菜豆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营养物质来自胚乳C .由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多D .根茎叶内的导管是相通的,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4. 下列生物体结构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的是①菠菜叶肉 ②桃树的芽 ③玉米根尖分生区 ④青蛙的卵细胞 ⑤柿树茎的形成层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5. 图3表示果实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④分别代表A. 受精卵、胚B. 胚珠、果皮C. 子房、果皮D. 子房、种子图2图1精子 神经细胞 筛管细胞 叶肉细胞 子房壁 ②③图3①包括④发育为 发育为 形成果实6. 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B .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7. 在呼吸过程中,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 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A. ①③⑤B. ①③⑥C. ②③⑥D. ②④⑤ 8. 图4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细胞数量最多,能够吞噬病菌B .B 细胞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C .C 细胞的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 .ABC 三种细胞中只有C 没有细胞核9. 图5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流速度由快至慢比较依次是:①、②、③B. ①管壁比③要薄,管腔要小些C. 显微镜下观察到②中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D. 若为人体血管,那么①内存在瓣膜,血液暗红 10. 图6中甲、乙表示两种异常眼的成像路径,丙、丁表示矫正视力需配戴的镜片。

2018版高考(全国)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2018版高考(全国)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前景a.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b.目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一连]1.(必修3 P118资料分析改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更为重要,我国自16世纪以来,人口增长情况如表所示:时间157817641849194919821995200人(亿)0.62。

0 4.1 5.410。

312.312。

95A.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类似于“J”型增长B.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C.我国人口增长将一直呈“J"型增长D.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答案:C2.(深入追问)根据教材P119图6—2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关系,说明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压力?提示: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对资源开发利用加大,废弃物排放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1.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独有的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①若由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②若由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由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Word文档)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含解析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Word文档)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含解析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类型:(将a~j按类型入座)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e.农田生态系统f.果园生态系统g.冻原生态系统h.淡水生态系统i.荒漠生态系统j.人工林生态系统类型错误!2.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成分范畴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消费者主要指动物等异养型生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易错提醒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误区1: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误区2: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误区3: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误区4: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都是消费者,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③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

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2018届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18届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考点二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②定量定时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 自身 呼吸消耗 ;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 分解利用 ;d.未 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 ”。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d 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考点二
依据。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 种类 而非生物数量。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 4 个易错点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 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 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和丁分别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 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乙),A 项错误;种群数量达到 环境容纳量后在 K 值上下波动,保持相对稳定,B 项错误;群落是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 项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 形成与无机环境密切相关,D 项正确。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 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试题
解析
►角度一 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判断
1.(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
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②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 CO2 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 CO2 量,则生态系统处于相对 稳定阶段 ;
③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 CO2 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 CO2 量,则生态系统往往处于 衰退阶段 。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板块四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板块四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构网络·核心知识串联———————————————————————————————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叙述的正误(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提示: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越高,则食物网的结构会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4)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提示:南方热带雨林气温高、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分解者代谢活动强,土壤中有机物不易积累,故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

(5)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6)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7)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提示:防治稻田害虫,可以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提示:捕食者的信息也会被被捕食者发现。

2.判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误(1)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52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52

()() (1)组成成分: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 最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物质循环中关键成分是分解者。
(2)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误区与特例分析
误区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鹫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 属于分解者
【解析】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 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
D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
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 物再利用,C正确;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 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高考考法突破
➢ 考法2 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
(2)关系图中四种成分的判断方法
如图:先找出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 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 者。
例[海南生物2014·16,2分]关于 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 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 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 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食物链(网) () (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主要 组成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 菌

2018年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课件: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共29张PPT)

2018年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课件: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共29张PPT)

精要扫描 高考必背 易混易错 网络梳理
-4-
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是有利的。( × ) 7.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 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 8.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 9.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算昆虫种群密度时,要统计昆虫中所有个体的数量,而不是只统计成虫数
量,取样时要遵循随机取样原则,B项错误。食物链中,生物个体大小不同,
不同生物个体中各类有机物的比例不同,所以各营养级的数量比值不能代 表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昆虫的数量先
A. 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上升 乙昆虫的数量后上升,所以乙昆虫捕食甲昆虫,因此乙数量的增加会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关闭 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D项正确。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 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解析 答案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高频考点 考点1 考点2 高考真题回访 必清错混辨析
-14-
必做题组集结
题组2 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相关计算 2.(2015海南,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关闭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2018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Word文档)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含解析

2018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Word文档)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含解析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生物体的C、H、O、N、P、Ca 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4)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5)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提示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2018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专题三:生物与环境(解析卷)

2018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专题三:生物与环境(解析卷)

2018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课标》十大一级主题)专题三:生物与环境1.(2018•滨州22)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已的生存。

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答案:C解析:【解答】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C错误;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B正确;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D正确。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2.(2018•菏泽1)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不相符的是()A.鲨鱼--淡水湖泊 B.灰喜鹊--松林果园C.企鹅--南极冰原 D.大熊猫--高山竹林答案:A解析:【解答】鲨鱼有鳃,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在海洋中,A比相符;灰喜鹊,栖息于开阔的松林及阔叶林,公园和城镇居民区。

杂食性,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吃半翅目的蝽象,鞘翅目的昆虫及幼虫,兼食一些植物果实及种子。

灰喜鹊生活在松林果园,B相符;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南极冰原,C相符;大熊猫喜欢吃竹子,生活在高山竹林里,D相符。

【分析】栖息地是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环境,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一定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2018•德州12)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答案:C解析:【解答】植被密布的山中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A错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正确;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 错误。

2018生物地理中考知识点整理

2018生物地理中考知识点整理

2018中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绕什么转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运动(公转)绕什么转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2018版高考生物浙江课件 专题8 生物与环境 第27讲 生态系统

2018版高考生物浙江课件 专题8 生物与环境 第27讲 生态系统

减的特性
高而逐级递减
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每一级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
含义 含能量的多少
体的数目
有机物总量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a)
[选考题组]
1.(2015·宁波期末)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 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解析 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 同化过程,即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 质的过程,A 正确;凡是异养生物都是次级生产者,B 正确; 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虽是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2,但次级生产 量却相当于陆地的 3 倍多,C 正确;次级生产量=同化量﹣ 呼吸量,故次级生产量即为净次级生产量,D 错误。
解析 由图可知,t1~t2期间生物量的差值为2N,故积累量为 2N,A正确;净生产量是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的差值,无法计 算呼吸量和出生率,B、C错误;4N是指生物量最大值,与环 境容纳量的含义不同,D错误。 答案 A
3.(2015·浙江学军中学期中)如图表示某湖泊夏季的净初级生 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考题组]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 消费者 B.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C.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D.能量金字塔可以倒置
解析 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或消费者(如寄生细菌),但腐生细菌只能是分解者。分解者 不都是微生物(如蚯蚓),微生物也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 菌)。自养型生物能将外界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都是生产 者,生产者也都是自养型生物。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 营养级时是逐级减少的,故能量金字塔是不会倒置的。 答案 C

2018版高中地理主题3自然环境...

2018版高中地理主题3自然环境...

2018版⾼中地理主题3⾃然环境...第⼗⼀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然地理环境的组成1. 组成圈层:圈、⽔圈、⽣物圈、圈。

2. 组成要素:、⽔⽂、地貌、、⼟壤等。

⼆、某⾃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以⽣物为例)1. ⽣物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1) 改造圈:原始⼤⽓主要成分是⼆氧化碳、⼀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今⼤⽓的组成是⽣物参与的结果,氧主要来源于植物作⽤。

(2) 改造圈:绿⾊植物参与⽔循环,改善陆地状况。

(3) 改造圈:有些沉积岩是⽣物参与形成的,如煤、⽯油等;⽣物出现加快岩⽯风化,促成⼟壤形成。

2. ⽣物对⾃然地理环境的作⽤,归根到底是由于绿⾊植物进⾏作⽤。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概念:⾃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相互,进⾏着和,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表现(1)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

(2) 某⼀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整个地理环境改变即“”。

(3)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他区域。

3.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产⽣新功能(1) 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

(2) 功能:使⾃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

考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然带的形成突破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四⼤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1.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存在和发展的,⽽是作为整体的⼀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致的。

如南⽅低⼭丘陵区,见下图。

2. 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发⽽动全⾝”。

如⼤量使⽤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可能引起整个⽣态环境失调,见下图。

3. 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例如黄⼟⾼原的⽔⼟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突破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世界陆地⾃然带与⽓候类型的对应(北半球)⼆、⼭地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 ⼭地垂直带是在⽔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麓的⾃然带与当地⾃然带⽔平带是⼀致的。

2018高考生物专题精讲课件:20.生物与环境共59张

2018高考生物专题精讲课件:20.生物与环境共59张

据图2回答: (5)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6)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 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 (9)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若 植 食 性 昆 虫 减 少 , 在 短 期 内 哪 种 生 物 数 量 将 锐 减 ?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理解
太阳能
生产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有机物中化学能 热能
(2)过程图解
热能 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
①从上述图解可以得到:摄入量=同化量+ 粪便量 。
②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 呼吸作用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3)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 、 逐级递减 。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四个常见误区与特例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 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
分解者 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 秃鹫、蚯蚓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绿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
色植物 植物都是
生产者
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湖泊面广阔, 为体型大的尼罗 湖泊 河鲈鱼提供了广 河流 阔的生存空间; 瀑布 ②湖中鱼类为鲈 鱼提供充足的饵 时令河 料;③水质好; ④缺少鲈鱼生存 天敌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典型真题2】36. (2014·全国2)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 (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 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 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 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 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 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 因。(8分)
(2)分析图示额尔 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 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 条件。(8分)
答: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 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流下 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典型真题5】37. (2017·全国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 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 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 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 是我们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 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 营养物质缺乏,不利于浮 游生物生长; 2.纬度高,水温低,浮游 生物生长慢; 3.气候恶劣,冰期长,鱼 类生长繁殖慢且存活率低
【典型真题3】36、(2015全国1)卤虫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 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属内陆盐湖 ,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 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 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 盐水域,适合卤虫生存; 2.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 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 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典型真题4】37.(2016·全国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 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 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 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 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一、生物与地理环境
生物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发展的产物,反过来生物又会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形成和发展,结果生物和地理环境就会结合成 一个整体,这也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生物
气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1:生物(动物)生存的理想环境
2:生物与气候
3:生物与土壤
生物
气候
地形
4:生物与地形
5:生物与水文
分析室内植物叶子变黄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室内植物叶子变黄原因较多,室内养的花叶子变黄,主 要因光线不足,浇水过湿,盆土板硬,空气不流通,盆中养 分不足等多种原因引起出现黄叶的现象。 措施:1.一般室内花不象地栽植物要长日照,可放在室内向 阳的位置,有利光合作用减少黄叶的症状。一个星期移出 室外晒二天,每天晒1-2个小时的早晚太阳较好些。 2.平时放在室内向阳通风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风良好 不易引起病虫害,没了病虫害叶片就能长好。 3.平时浇水不易过湿,过湿后容易引起根系腐烂,产生黄叶 枯死,最好做到干后浇水才不易引起烂根的症状。 4. 3个月左右松下松土,使盆土疏松透气利排水,有利根系 的生长才不易出现黄叶的现象。 5. 一年最少要施两次肥,4-5月,8-9月各施一次复合肥, 施肥要适量,以防过量产生肥害。 6.一年换一次盆,可入冬后或明年春换盆也行,换盆主要是 增加盆中的养分,换盆时可往底部埋些长效基肥较好些。
2013 全 非 洲 维 多 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 国1 利亚湖 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 条件。(6分) 2014 俄 罗 斯 鄂 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 全国2 毕河河口 源较少的原因。(8分) 2014· 新 东 太 平 洋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 课标Ⅱ 科隆群岛 比例较大的原因 ,和存 有企鹅(选择题) 2015 全 美 国 大 盐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 根据区域地图像和文字的信息加 6 国1 湖 工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分析。 原因(6分) 2016 全 东 北 堪 察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 区域地图像和文字的信息加工能 10 国1 加半岛 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 力;运用气候原理分析地形对区 域环境差异的特点的能力; 数量较少的原因( 1 0分) 2017 全 新 疆 额 尔 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 能够从材料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8 国3 齐斯河流 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 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白斑狗鱼的自 殖的自然条件。(8分) 然条件
②水分决定植物的分布、习性与进化 内陆 耐旱 叶小根深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沿海 喜湿 叶大根浅
水分
②水分决定植物的分布、习性与进化 分析树的年轮存在疏密变化的原因?
例1【2018广州调研】树木年轮(简称树轮,如下左图所示)是树木在生长过程 中受季节影响而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春夏季节,树木材质疏松,颜色较浅, 称为早材;秋冬季节,树木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 材合称为一个年轮。 我国学者利用采自黄河源区冰川雪线高度以下的祁连圆柏树轮资料,重建了 该地区河流过去近400年的径流变化。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该地区气候 资料如右下图所示。研究表明,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显性信息 隐性信息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冬季寒冷漫 长,生存条件恶劣,动植物难以存活;北部多苔原, 位置 气候 南部森林面积少且多山,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纬度高 冬季漫 •东北亚 长寒冷 植被 生长缓慢 地形 •崎岖 •高差大 空间 狭小
【典型真题5】37. (2017·全国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 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 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 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 是我们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典型真题1】37.(2013全国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 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 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 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由赤道到两极的热量
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落叶的原因? 冬季降水少,减少植物蒸腾,保持水份 冬季气温低,减少热量散发,防止冻害 落叶的意义:是植物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度过寒冷和干旱 季节的一种适应,这一习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生物与地理环境
二:生物与气候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 原因。(6分)
答: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 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小结:动物与其地理环境
绿色植物(初级生产者) 草食动物(初级消费者) 饵料藻类(浮游生物)
食物
栖息地
生存空间(陆地、水 域) 气候水文(水热+水源) 地形(空间、多样性) 天敌(人类干扰)
1.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 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5分)冬季寒冷,太阳高度 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5分)
二:生物与气候 ④风决定植物的分布、习性与进化 分析该旗状树冠 的成因?
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 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 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 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 现象(垂直结构)。
例2、【2016海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 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
生物循环与地理环境
知识铺垫——生物循环
站在元素的角度看:生物物质循环就是组成生物体的C、 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 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所以生物 的出现和活动改造了大气的成分,改善了气候。同时改 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在土 壤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足够的光照、适合的温 度、湿度、足够的水、有大气(二氧化碳或氧气 等)、丰富的矿质元素等。即要保证植物正常的光 合作用、呼吸作用。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植物 的生长、繁殖以及分布。
为什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
植物的生长有两种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并且都受气温的影响——温度越高, 作用越明显。白昼,以光合作用为主:消耗 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释放出氧气; 葡萄糖再转化成多糖、纤维素等植物的实体。 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夜晚,光线极少,光 合作用极弱,以呼吸作用为主:消耗能量和 氧气,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 当昼夜温差大即白昼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时, 白昼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能量,到了夜 晚由于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的能 量少,这样积累的养分更多,产量更大。如 南疆地区的长绒棉,青藏地区的小麦产量都 很高。 对于瓜果类而言,其糖分含量更高,口感 更甜,品质更好。如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
二:生物与气候 气候是影响植物最重要的条件,因为气候决定了植物所需热量、 光照和水分的数量,进而影响植物的分布、习性与进化. ③光照决定植物的分布、习性与进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