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边塞征战诗(精练版)
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总1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边塞征战诗
《关山月》【参考答案】 1.AC (选A给2分,选C给3分。A.“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错, 应为从“征人”的角度观察。B.对三、四句诗意思的解释,正确无误。 C.“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 志”错,曲解诗意。D.对诗歌意境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相符。E.对诗歌主 旨的理解,正确无误。) 2.(6分)(1)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清冷苍茫的景象。漫天遍野的大 漠朔风,吹遍玉门关内外。(2)诗人巧借长风把关山月三个相互独立的意 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出雄伟壮阔而又 苍凉悲壮的意境,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3)景因情而怨,情 因景更伤,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 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 残,心未死。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 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 “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 断 漏”“ 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的相似。请问两首词都主要运用 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3、请把全诗翻译成白话文。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答案: 14.C E(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 E.“漏声断”是 漏声滴断的意思。C3分 E2分) 15.(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 (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 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边塞诗
考 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马策与刀环是战事用品,写
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通过描写边塞战事频繁、戍边生活的荒凉苦寒,表现 了征人对单调艰苦的边塞生活的厌倦及对统治者穷兵黩武 的谴责。
对
战城南
塞下曲•其二
比
杨炯
王昌龄
阅 塞北途辽远,课城堂南练战习苦:辛。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读 幡旗如鸟翼,甲战城胄南 似鱼鳞。 平沙塞下日曲•未其二没,黯黯见临洮。
下快进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全国 将有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嫦娥四号在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 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 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
李颀、李益等
凉州词(其一) 王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边 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
醉卧沙场君莫笑,
黄沙百战穿金甲,
常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
见
单车欲问边,
的
属国过居延。
意 象
萧关逢侯骑, 都护在燕然。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扎实推进,人民军队展现出
新时代强军风貌。我们进行国庆大阅兵,举行海军、空军 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首艘 国产航母正式列装。人民子弟兵永远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 城,让我们向守护家园的忠诚卫士们致敬!
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为共和国 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阅兵方阵威武 雄壮,群众游行激情飞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大江南北 披上红色盛装,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和我的祖国》在 大街小巷传唱。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 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 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 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 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 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 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 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 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 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 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其一》)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其二)
委婉清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答案 (昨1)夜夜秋晚、风秋入风汉、关汉关,、朔寒云云、边冷月月满、西西山山,。诗的 前两句更描绘催的飞是将一幅追初骄秋虏边,关阴莫沉遣浓沙重的场夜匹景马,还营造。了紧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2成6了-都7作6尹5者)、作:剑为字南镇季节守鹰度边,使关华,的阴广将(德领今二,属年斗陕志 昂志扬;的第(豪四7迈句64情 写)怀 全秋。 歼率第敌兵三军西句的征写决,部心击署,败显奋吐示力蕃必出军胜击队的,七信显万心示多。昂人扬。的斗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做简 要分析。
• 两诗都表达了行军将士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精 神。岑诗还蕴含淡淡的思乡之情。
• (2)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作简 要分析。
• 岑诗融情于景,以事显情。“欲到天”写出了天 高路远、不畏艰险的气概。“两回圆”暗含月圆人 未归的思乡之情。三、四句写夜宿广袤无垠、沉 寂荒凉的大 托和借代手法。一、二句描写恶劣 环境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横笛”“红旗” 指代行军队伍,“直上”溢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塞下曲六首(其三) • 李白
•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 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 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 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 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 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 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 (2)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 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 有感于其中欤”。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 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原诗分析。
• ①心中不平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上“麒麟阁”的 “只有”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
高三复习——边塞征战诗
3.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的残 酷艰辛,表现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卢纶·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 形象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4.描绘了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一、主要特点:
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 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 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鲜明的边地风貌。见意象
二、常见意象
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等景观; 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器物; 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瀚海、轮台 等地点; 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人物;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 《关山月》等音乐。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
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 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 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 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 其它的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比 喻、夸张、渲染、烘托等等,如:
• (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2)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 军。
一、对诗歌创作的 时代背景要有所了 解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意象的特点:雄奇、壮丽、旷远、荒凉、单调
三、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高中语文复习诗歌——边塞征战诗
比喻3.视听结合
4、直接抒情
三、整体建模 积累知识
(一)边塞诗征战内涵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边塞诗征战标志
1.标题中常含有“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
2.常见意象
①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课题
复习诗歌——边塞征战诗
主备人
使用人
语文组
时间
教学
目标
1.明确边塞征战诗的特征、情感、技法。
2.掌握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技巧。
重难点
翻译诗歌、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
自主复习,师生共同梳理,练习巩固
课时
1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3.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沉痛悲愤的反战思考。
4.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5.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
(四)常用的表现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2.对比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译文
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6 边塞战争诗四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6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
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河西走廊是一个诗意的名称。
走廊本是院落、公园、府第、皇宫中具有廊柱、廊檐、配以小憩坐具、能避风挡雨的精致走道。
把背靠大漠、南依祁连山,绵延上千公里的河西称作走廊,就带有一点诗意。
在这个走廊中,祁连山是廊檐,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是廊柱,汉长城是栏杆,点缀其间的县城是小憩的亭台楼阁。
每个廊柱和亭台年代前后,古城墙被农民当肥料运进了庄稼地,东西南北城门上的三叠的漂亮的古高适题诗改字留佳句唐代的大诗人高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作”,虽然学诗起步晚,但由于他作诗时观察细致入微,总是能写出生动真切的好诗,而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有一次,高适到台州巡察,路过杭州清风岭时,触景生情,想出四句诗。
正好旁边是一座寺庙。
过去的文人都有题诗的嗜好,无论在道旁、石壁上、墙上,都爱随处留下墨宝。
因此高适让随从拿来笔墨,在寺庙的墙上写下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写完,便领着随从告辞。
路上,高适反复吟咏着刚才的诗句,又细细地观察钱塘江水,发现月落时,江水随潮而退,只剩下半江水,并不像自己诗中写的“前村月落一江水”。
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应该把诗中的“一”字改为“半”字。
巡察完以后,高适特地回到寺院,把墙上的诗改了,于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前村月落半江水。
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上的纸棺上。
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01专项一:边塞征战诗-高考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早读材料
早读材料—边塞征战诗一、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贝反映了将军有功不赏的不平。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总体归纳如下: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关于征战的边塞诗句大全u
关于征战的边塞诗句大全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小编在此整理了关于征战的边塞诗句,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关于征战的边塞诗句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高考语文边塞征战诗和送别诗详解
高考边塞征战诗和送别诗详解【边塞诗】边塞诗派指以反映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边塞诗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边塞诗常见情感】(1)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2)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3)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4)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5)诉说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7)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辟鸟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辟鸟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解题思路】:(1)此题要求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的类别,“破讷沙”是沙漠,“满碛”也指沙漠,可知写的是边塞,再根据“战初归”更可以确定此诗是边塞诗。
(2)此题要求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
首先明确意境的构成:诗歌由意象构成画面,这些画面表达出情感,画面和情感交融为一体就是意境。
当然还要明确意境营造的技巧,如此诗有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
【参考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之感,也有征人的乡思之情;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蓄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发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送别诗、羁旅诗】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行旅之人的旅途寂寞、艰辛,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
[古诗文阅读]《边塞征战诗·实战集训》参考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边塞征战诗·实战集训》参考答案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边塞征战诗·实战集训》参考答案《营州歌》1.营州地处边塞,此地的少年心向原野,“狐裘蒙茸”说其着装粗放便于驰猎,又可见其可爱之态;“虏酒千钟不醉”则见其豪放之性;“十岁能骑马”则见其勇敢崇武之风尚。
这些都是营州少年典型的边塞生活。
2.①这首绝句在构思上即兴寄情,抒发对营州少年劲健的边地生活由衷的赞美。
②在表现手法上属于白描,以简笔勾勒出营州少年鲜明的形象。
③全诗充满着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
《塞下曲》3.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而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里看不到春天,只能在凄凉的《折杨柳》中去领受、去回味。
诗中充溢着苍凉寒苦的情调。
4.诗人想象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
白天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
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亦尽情流露出来。
《陇头吟》5.这首诗写到了“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三种典型的边塞生活场景。
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悲怆的将士,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
6.苏武功劳甚大,却仅任典属国的官职,这让很多建立功勋的人感到悲怆郁愤。
这也与“关西老将”的遭遇形成类比。
这也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从而赋予了它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
《破阵子》7.上阕写年少从军,杀敌报国,为立功封侯。
但战场无情,并不能保证每次征战都能归来。
抒发对少年杀敌酬壮志的赞美之情,又表达了对少年命运的担忧之情。
下阕从思妇入笔,写其一年又一年等待征人归来的怨苦,充满着同情8.“老”字用得最为精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 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 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 终军传 》,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 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③双关。 “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 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 飘摇的晚唐。④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 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 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3、04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 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 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参考答案: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 “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 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 恶劣环境。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 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 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 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5、2011浙江卷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及诗歌内容 的理解。上片首句以议论开篇,“今古河 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开篇即言江山多 更迭的兴亡之感,其悲慨已见,可谓奠定 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 奠定感情基调。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 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四、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有的豪壮悲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审美特点 ;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一、边塞诗的产生
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 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 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 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 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 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常见意象
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 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 云、雨雪、风沙;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 刀铩、刁斗、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 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 阳关、凉州、楼兰。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2.对比: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 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三、思想主旨
景
内 容 主 旨
边塞风光
(雄奇、壮丽、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人 将士
友人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惜别感伤壮别感奋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3、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4、送别友人时或惜别感伤, 或壮别感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高适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 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 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五、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 赞美之情)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 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 两种并作赏析。(4分)
(1)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 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 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 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 实现形成巨大反差。(3分。每点1分。)
(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 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 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 紧张。 (2)(5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 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 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 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3、A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天山雪后海风寒, 军中遍吹行路难。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边塞环境恶劣、 生活艰苦。以此 反衬将士们英勇 无畏的爱国主义 精神。
3、B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 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 军 行》 王昌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 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 到边关的路。 2. (6分)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 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 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 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 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 之情。
长河落日圆
边塞征战诗鉴赏
真题回放2015课标卷1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 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4.用典: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鉴赏要点
1.关注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 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宋)陆游《书愤》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宋)范仲淹《渔家傲》
(10年陕西卷)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河南兰考 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 肃东部。
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 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何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 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