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速度教案 苏科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5.2速度初二物理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3、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的理解;速度单位换算;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速度的单位换算;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实验器材:纸锥、刻度尺、秒表教学过程:放学后住校的同学要回家,如何回家?问:为什么不走回去?一、运动的物体有快有慢。
实验:把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纸锥的下落情况。
要求:观察并思考哪个纸锥下落快?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说出判断情况后,引导得出:相同路程比时间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判断方法?引导:在纸锥没有落地前,能否判断纸锥运动快慢呢?结论:相同时间比路程其实这两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已不自觉地运用了:比如观看刘翔夺冠视频时,观众采用什么方法判断运动员的快慢?而裁判员是采用什么方法?实验:把两个纸锥从不同高度不同时释放,还能直观判断它们的运动快慢吗?例:甲、乙两物体运动情况如下表:请你判断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并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比较:一、算出每秒物体通过的路程;二、算出物体通过1米所用的时间,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为什么?二、速度看课本自学,完成填空。
1、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大小是.2、计算公式:.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符号.常用单位还有:.例:两物体甲速度是6m/s,而乙是18km/h,哪个物体运动快?引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知道1m/s=3.6km/h学生观看一些物体的速度图感受速度大小。
三、速度的测量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a、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b、用哪些仪器测量?c、如何测量?d、实验只做一次好吗?e、设计记录表格。
2.进行实验:分别算出纸片下落的速度并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强调:明确分工;每次要从同一高度释放;锥尖要与零刻度线相平)3.实验分析(各组汇报测量出的速度,进一步理解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4、介绍速度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5.2 速度
《速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
(6)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实验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一、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通过播放多媒体(猎豹追捕羚羊、不紧不慢的蜗牛)和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出物体运动是有快慢之分的,从而引出要研究的课题—速度 再出示另一个图片情景:一个纸团和一张纸片, 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来猜测物体下落的快慢?通过这些形象的图片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二、对比中加深理解的方法考考你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动物跑得快的?2006/12/6有一张纸片和一只纸团,如果同时通过对比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先落地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和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当它们都在空中时,离地较近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相同时间比路程)得出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再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对比,比如刘运动会比赛时,观众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否不同?游泳比赛中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通过这些图片和场景的对比很好地帮助学生得出判断快慢的两种方法。
三、 分析数据,建立速度概念,理解概念,规范应用落实概念的教学内容尽量取材于生活实际,这样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生活问题,强化理论的运用意识。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数据,通过比例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学案
教学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5. 速度的变换:速度的变换公式为 v = v0 + at,其中 v0 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变换公式的应用,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2.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速度的变换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如何区分的。
2. 知识讲解:(1) 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并解释位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介绍速度的单位,讲解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等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不同路程的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通过相同路程的速度。
苏教版初二物理速度教案
苏教版初二物理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速度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
(2)理解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能够解决简单的速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2)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速度计算的应用。
(2)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实例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受速度的变化对位移的影响。
2. 概念讲解(1)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其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速度的单位为米/秒(m/s)。
(2)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当速度不变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当速度变化时,位移与时间不成正比。
3. 计算练习让学生进行速度的计算练习,包括已知速度求位移、已知位移求速度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巩固速度计算的方法。
4.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探究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汽车行驶的速度、飞机飞行的速度等。
5. 练习与总结让学生进行速度计算的练习,并总结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探究速度变化对位移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概念讲解、计算练习、拓展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同时,通过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的讲解,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速度概念及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探究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教学设计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主要涉及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速度公式的应用:通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路程,或者在不同路程下的速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在不同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
2. 概念讲解: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公式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并说明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4.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讲解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自行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速度单位换算:讲解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m/s=3.6km/h,让学生掌握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速度2. 板书内容: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速度公式应用: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辆汽车行驶了200km,用了3小时,求该汽车的速度。
第二节《速度》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2)
第二节《速度》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2)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一.教学目的:1.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2.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定方法;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二.教学重点、难点:1.速度的明白得及其运算;2.明白得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判定;3.平均速度的运算;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概念检查,作业讲解.2.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3)运算公式:v=t s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刻),单位为m/s(SI),常用单位还有cm/s 、km/h. (4)速度的测量:a.直截了当测量:利用外表直截了当测量,如汽车速度表、雷达测速仪等;b.间接测量:原理是v=ts ,实验器材是刻度尺、秒表,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时刻. (5)速度的运算a.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b.应该统一单位;c.将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6)速度的单位换算: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时,应明确变换前后所用路程、时刻的单位之间关系 例:1m/s=s m 11=h km 360011013-⨯=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任一时刻速度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3)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为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其公式是v=t s .它虽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一样,但其物理意义不一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能够表示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刻内,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刻多少来决定,即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那么只能表示物体所通过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形,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形,选取的时刻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样不同.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刻的平均速度.4.课堂练习(1)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不为63m/min 、1m/s 、3.5km/h,其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2)一列长200m 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 长的大桥所用时刻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3)如何样测量一盘蚊香的燃烧速度?(4)某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平均速度是5m/s,假如运动过程中最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前2/3路程的平均速度的1/3,那么物体在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不是多少?(5)某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前一半时刻内的平均速度是v 1,后一半时刻内的平均速度是v 2,那么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6)上题中的〝一半时刻〞改为〝一半路程〞,那么结果又是多少?四.布置作业一份练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_教学设计
5.2 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理解它的形成过程)(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速度的概念建立速度的测量2、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计算的解题规范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既是前面长度、时间的测量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安排了两次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实测,进一步加强他们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能。
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使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比较运动快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讨论引出速度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探究。
六、教具准备大小纸锥,秒表,刻度尺,多媒体。
七、教学程序(一)情景引入,体会比较运动快慢的重要性观察两段视频:奔跑的猎豹和爬行的蜗牛,体验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案
5.2 速度的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物理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大小不同的纸锥。
2)、通过百度搜索让学生乌龟与兔子赛跑的视频。
二、教学课题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教学设计三、教材分析本节首先展示了飞奔的猎豹与缓慢爬行的蜗牛,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物世界的场景,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块有慢。
本节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测量。
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首先对结果提出预测,进而为自己的预测寻找证据,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用物理公式测量、计算速度提出了要求,以此说明数学与实验是研究物理现象的重要方法。
本节的“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用自己的速度为国争光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设计思路1、创新情境,引入新课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精彩视频的场景,引出物体的运动,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欲望。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活动: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况能力,让学生针对如何比较不同锥角的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采取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3、理解感念,规范应用速度感念的建立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领会速度概念的建立方法,并能记住公式,既要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又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在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并介绍汽车速度表,让学生既了解了速度常用单位又学会了汽车速度表的读数方法。
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公式,师范解题格式并进行反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
2. 详细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2. 学生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速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速度单位换算;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公式的记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高速运动,如汽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快慢的表示方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2)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如m/s、km/h等;(3)讲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4)举例说明速度公式的应用,如已知路程和时间,如何计算速度。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理解并掌握速度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速度2. 板书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v=s/t;(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辆汽车行驶了200km,用了3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2)已知一名运动员跑了100m,用了10秒,求这名运动员的速度;(3)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5km/h,行驶了30分钟,求它行驶的路程。
2. 作业答案:(1)这辆汽车的速度为66.7m/s;(2)这名运动员的速度为10m/s;(3)这辆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为25km。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速度教案 苏科版
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速度的测量,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情感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资料,感受我国运动健儿在冬季、夏季奥运会上用自己的速度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二、教学重点: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
2.常见的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三、教学难点: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2.引导学生比较精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四、教学思路:活动→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交流→结论→新问题五、教学资源:米尺、秒表、纸锥六、教学流程:(一)导入观看影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否一致?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活动一: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通过动手实验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速度通过学习掌握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读法、物理意义及单位换算3.速度的测量活动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4.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解题步骤通过读图明白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掌握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5.走近生活、物理、社会通过阅读,激发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6.反馈练习(三)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 学案:1---7题课后作业: 1.学案:1---6题2.实践活动:观察路程、速度、红绿灯、禁鸣、停、行、拐弯、高速公路出入口等标志.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 速度》word教案 (2篇)
课题二、速度(一)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重点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以此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本教时的教学重点。
实验准备两张16K纸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学生看图说话:教材P108 图5-17 猎豹追捕鹿,用语言描述图中情景。
思考:比较图5-17和图5-18 不紧不慢的蜗牛,有何异同点?师生小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新课学习]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讲故事:龟兔赛跑——乌龟赢得比赛提问:若真让兔子和乌龟来场比赛,你认为谁跑得快?——兔子设疑:也就是说跑得快的兔子反而会输给跑得慢的乌龟,是不是这个道理呢?——与现实经验常理相悖,从而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两个不同结果——比较方法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差异。
问题提出:在我们生活、生产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在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
(请一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活动并提出比较方法)点拨:纸片从同高度下落相当于两个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你怎么评定运动员的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观众的方法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裁判员的方法提问:如果有两位运动员,甲参加100米短跑用时10秒,乙参加200米比赛用了18秒,谁跑得快?你是如何比较的?点评:两种判定方法都可用,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判定方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
请学生通过计算,利用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来判定哪位运动员快。
甲:1秒内通过10米;乙:1秒内通过11.11米——乙运动的快,因为乙在相同时间(1秒)内通过的路程比甲长。
二、速度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来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1、定义速度就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取用相同的时间为“单位时间”。
请学生给速度下定义: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位时间的理解:时间单位是为了测量师健儿规定的标准量,时间的单位有哪些?——秒、分、小时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苏科版
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定义和单位;了解测量速度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方式,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和测量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扩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速度的探究过程和对“生活-物理-社会”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掁兴中华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设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案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纸两张(16开),米尺一把,手表(或秒表)一只。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活动5.5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生:四人一组实验生:讨论并回答(1)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先落地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2)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当它们都在空中时,离地较近的纸片运动得较快【结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通过的路程;(2)运动的相同路程比所用的时间生:讨论后回答(只要分别测出各纸片的下落高度s和落地时间t,求出比值s/t,s/t 大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生:学生认真阅读课本P.109课文内容,并回答各问题。
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υ=s/t千米/时(符号)km/h生:声音在1s内通过的路程为340m生:王军霞跑得比我们骑车速度快.要比较两个物理量,不仅要比较它们的数值,还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单位,单位统一了,才能比较两者数值的大小。
生:动笔进行单位换算活动5.6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三、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每次从同样高度落下)【思考】要测定纸片的下落速度,应测量哪些量?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测量?设计怎样的表格?1.所测物理量:高度h、时间t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节课,旨在通过此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什么是速度,并能根据速度的定义,理解和计算物体的速度。
二、教学重点1.了解速度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2.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公式推导。
3.能够掌握速度计算的应用技能,特别是算出符号速度和平均速度。
三、教学难点1.反映符号速度的概念的特殊性。
2.理解符号速度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充分、丰富的实际物体速度数据,使得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感受到速度的实质。
2.教师还需准备计算速度的相关物理公式,并掌握速度计算的要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对于8年级的学生,大多数以前没有正式学过物理学。
因此,在教学导入阶段,需要为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例如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等。
切勿急于开始快速传授课程基本知识,必须在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 重点讲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物体的速度。
教学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展开:1.介绍速度的基本概念。
在开头的课程中,需要介绍速度的基本概念,例如:速度是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常用来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划过的路程长度,以及标量速度和矢量速度等。
2.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速度的实质,必须介绍速度计算的基本公式和相关知识。
此处,需要明确物体位移的概念,并阐述其与速度的直接关联。
3.应用速度计算技能。
在教学的最后,需要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可以根据所给的样例数据,教授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运用速度计算技能的技巧。
3. 课堂练习在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深度了解速度的定义和相关的计算步骤。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计划的提供丰富的实践数据,并引导学生动手计算和理解相关的步骤,更需要多次进行课堂练习并点评,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盐都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盐都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盐都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速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教学用具】: 刻度尺、秒表、纸锥【教学过程】【要点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观察游泳比赛时,观众和裁判员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总结】:方法一(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裁判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想】:哪一张纸下落得较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采用哪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总结】: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即计算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教案1 苏科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
能利用公式v=s/t进行计算
2.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过活动和交流建立“速度”的概念,并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在
探究活动中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和选择器材,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最终
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乐于动手操作、观察、培养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利用公式v=s/t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的单位m/s,cm/s、km/h之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归纳推演、类比
教学用具刻度尺、秒表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蜗牛爬行、汽车开动、飞机飞行,它们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比较明显的差别呢?
A.两人同时在同一地方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看过了一段时间后,哪一个在前面,那一个就是较快)
B.百米赛跑时,怎样比较运动员的快慢?(路程相等时,所用时间越少的运动速度越快)
C.百米运动员成绩12秒,万米运动员成绩27分21秒,哪一个较快呢?(当时间、路程都不相等时,可以统一其中的一个,比较另一个,通常我们统一时间,即取相等的时间,如1秒) 新课教学
学生活动:比较两纸片下落的快慢 速度及其测量
⑴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 大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公式:
变形公式:
(3) 单位:米/秒 m/s ; 千米/小时 km/h
(4) 换算:s m s m h km /6.31360010001/1=⨯
=; h km h km s m /6.31/13600
110001
=⨯= (5)
物理意义:5m/s 指每秒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5m 。
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1.测量的物理量:下落高度h ;下落时间t
2.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3.表格:
阅读图5—19:找到人步行的速度
V
人
m/s
(信息快
递:V 自=3V 人)
例题1:一架飞机在2h 内飞行了1440km ,它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已知:s=1440km =1.4×106m t=2h=7.2×103s
求:v
解:v=s/t=1.4×106m/7.2×103s=200m/s 答:这架飞机的速度是200m/s 。
2. 小结:
物理学中求解“计算题”应注意:
①分析题意,用相应的物理符号在“已知”项中写出已经知道的条件,在“求”项中写出要求的量。
②在求解的过程中,必须写出求解的根据,即物理公式。
③将物理量代入公式时,要带上数字和单位。
④计算结果必须带上单位。
⑤单位不统一或题目所给条件中的单位和要求结果中的单位不一致时,要在“已知”中进行换算,统一单位,以免出错。
作业3w习题1、2
板书设计
教后记20184 4ED8 付TC lHH32.2 速度和平均速度
v=s/t
s:路程 m t:时间 s
v:速度 m/s
例题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如在前①分析题意,用相应的物理符号写出
“已知”“求”②在求解的过程中,必须写出物理公式。
③将物理量代入公式时,要带上数字和单位。
④
922863 594F 奏20099 4E83 亃35727 8B8F 讏-34302 85FE 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