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优秀PPT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优秀PPT

C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4.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
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
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
响是( )
新经济政策
①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内容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 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③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那些中小 企业;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
1925年,谷物的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 工业产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周转量为战前的 80%。国内商品流转额大约是战前的70%。
占世界工电力业生1产5 的1比0 重,7 由沙4 皇3时代2的2.6%上
升到193煤钢7年的165 3.7%65 。
4 5
3 4
4 3
3 3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 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 -41 冲锋枪, 共生产六 百万枝
◘ 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 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社 会
追随“理想”
主 义
面对现实

路 回归“理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苏联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进程,伴随着众多的成就和挑战。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领域做出了巨大努力,塑造了全新的国家形象。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探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在20世纪初,俄国的经济处于严重的落后状态,1917年革命后,苏联开始进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行国家有计划的经济。

这一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五年计划,通过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控制和调度,大力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五年计划使得苏联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苏联从一个农业国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然而,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五年计划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均衡、效率低下和环境破坏等。

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障。

列宁、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通过建立强大的政党和国家机构,确保了政权的巩固。

布尔什维克党成为唯一的合法政党,通过集权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资源和人力,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然而,苏联政治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党和政府官僚主义、腐败以及意识形态的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也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通过普及教育、鼓励科学技术进步和强调劳动者的价值等方式,试图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苏联的文化建设注重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的弘扬,强调个人对国家的奉献和社会的利益至上。

苏联创造了许多艺术和文学作品,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壮丽的社会主义雕塑和建筑等,展现了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理想面貌。

然而,由于政治环境的限制,苏联文化建设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它过于政治化,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除了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涵盖了贫困问题、社会保障和公平正义等方面。

在苏联社会主义的初期,国家通过土地改革和财产公有化,消除了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剥削。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集体农庄
(万个)
20
机器拖拉机 站(个)
2502
拖拉机 占总播种面 (万台) 积量(%)
14.8
80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政府也从多方面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 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相关事实: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 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 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喂米 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 这样的道理。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余粮收集队拿着武器收粮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部门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分配 实物配给制
1933年~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 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使俄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
2、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项目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七: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七: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专题六: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命题:1.就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角度命题 例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 .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 .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 .合理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 .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例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例3: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 .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 .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二、斯大林体制:1924(上台)-1936(形成)-1991(结束)特点:①推行单一的公有制②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③优先发展重工业。

内容: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提出)-1928(正式)-1937 2.农业 集 体化:1927(提出)-1937(完成) (考察农业、工业二者关系) 评价:1.积极: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2.消极: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教训:1.经济的建设需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2.政策的制定需结合国情、与时俱进命题:1.就历史反思角度,考察斯大林体制工农的关系2.就斯大林体制历史影响角度命题例1: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经济建设: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时代)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实现的,包含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其步骤是“先工业化,后集体化”;而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1、联共(布)十四大:1925年,制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

(发展生产力)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在工业化建设中,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原因是:(1)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2)俄国经济落后,为了避免落后挨打,斯大林认为必须完成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造,必须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1)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

(2)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

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1)社会制度不同。

(2)苏联的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

(3)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而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十分短缺2、联共(布)十五大:1927年,制订农业集体化的决议。

(变革农村中的生产关系)▲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1)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类似与新中国时期的土地改革)(2)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

因此1927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标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铸造红色强国的新征程导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进程之一。

本文将带您回顾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全面展示其在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举措与成功。

正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始于十月革命后的1917年。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斯大林等一代革命领袖积极推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改变贫穷和落后的沙皇俄国面貌。

以下将从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和文化繁荣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一、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的壮举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铁路、重工业和原材料开发为核心,实现了短短几十年内的经济飞跃。

通过“五年计划”和后续的“十年计划”,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国家经济发展方针得以迅速实施。

苏联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钢铁、电力、煤炭等重要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化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科技创新——迈向前沿的力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科技创新被视为发展的关键。

在航天、核能、军事装备等领域,苏联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的成功发射,让苏联首次领先美国。

后来,苏联又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并在航天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科技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三、教育改革——普及知识与人才培养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致力于普及教育与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前所未有地提高了文盲率,建设了大量的学校和科研机构。

通过普及教育,许多贫困农民和工人得以接受教育,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同时,苏联直接投资于科学研究,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文化繁荣——重塑人民精神面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注重文化发展与人民精神面貌的提升。

通过鼓励文学、艺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创作,苏联文化迎来了黄金时代。

众多作家、诗人、音乐家、艺术家涌现出来,为苏联文化增添了光彩。

这些作品以宣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念为中心,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初三历史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初三历史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二: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 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材料三:“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一)工业化
1.开始时间:1926年
2.特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措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 计划
苏联民间笑话:美国人到苏联参观。 苏联人得意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人说:“当然有用啊……当你听说哪里有面包卖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

5、评价: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第三单元
第11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 绩和存在的问题; 2.掌握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和农 业集体化实施等的措施; 3.分析和评价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的利弊。
新课探究
一、新经济政策
情景探究: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 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 依据是什么?
(1)内容: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 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概念(实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特点:经济方面---忽视商品经济,重视计划经济 政治方面---忽视民主法制,个人高度专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从而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认识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3张PPT).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3张PPT).ppt

二、苏联的成立【列宁】
1.时间: 1922年底 2.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俄国名称演变
1547年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24年1月22日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列宁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三、苏联的工业化【斯大林】
1、背景
结合材料归纳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 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 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 不给它为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 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必须把布尔什维 克扼杀在摇篮里”。
帝国主义国家与国内的武装叛乱 相勾结发动反苏维埃斗争……
英国首相 丘吉尔
帝国主义国家的阴谋得逞了吗?
苏联是怎么摆脱各种危机,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的?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自主学习
1、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人物、内容①②③④、影响 2、苏联成立的时间 3、苏联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及其成就 4、苏联为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的行业? 5、什么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6、农业集体化的实施的时间、对农民有何影响? 7、苏联颁布新宪法的时间?有何意义? 8、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① 发展经济时要比例协调; 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9张PPT)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9张PPT)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 切 为 了 胜 利 ! ”
“ 一 切 为 了 前 线 ,
1918 年 夏 , 全 国3/4的领土被敌人 占领,重要的粮食 和煤炭产地均落入 敌人手中,40%的工 厂停工,彼得格勒 和莫斯科的工人每 天 只 能 领 到 50克面 包……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主 义 国 家
其 他 的 资 本
国 外
联合起来
制度不同!
三年内战
苏俄单独退出一战!(1918——1920)
资俄

本国 家国
内 和内
沙的
皇地
军主
官、Βιβλιοθήκη 不甘失败!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攻苏维埃政权,试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爆发。
苏联国旗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 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俄罗斯联 邦
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 别克、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 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1924年列宁逝世。
斯大林(1879-1953)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 代史1500-2007》
材料一 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 乏。
经济异常困难
材料二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武装暴动席卷俄国。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3月份 爆发喀琅施塔得水军暴动。——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完美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完美版)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 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感悟: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生 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材料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 、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 了喀朗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高喊“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 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 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完美版)PPT课件ppt优秀课件ppt课件下载ppt免费课件ppt精品课件 政治上:苏联的成立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商业 方面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 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 必须品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恢复自由贸易。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课件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苏俄(苏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三、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高中历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空坐标
பைடு நூலகம்
知识网络
主干整合
一、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 立社会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 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 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 际情况逐步探索。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恢复了经 济,巩固了工农联盟。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民主 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 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 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 的解体。
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 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 生产力的手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 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
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 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 政治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 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 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 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4课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4课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9、(2002上海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 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0、( 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 的是( B )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创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调整:经济危机之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的局部调整
导入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 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 上发表演说,受到暴风雨般的欢 呼。俄国开始了新的时代。
十月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夺取政权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建立起 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的新课题。在这 个问题上,苏俄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进行了艰苦 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背景
经济困难(战争、违背规律、国家无力领导企业) 政治危机:农民暴动
2、内容:
私有、自由贸易 3、拓展:①“新”在哪里?
②实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
③目的?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奠定
“社”的经济基础,巩固政权。 ④影响? 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对比:
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思想 觉悟极高。在此基础之上,实行公有制、计划经 济、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 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 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 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苏联是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功和失败。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起源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十月革命,当时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目标,苏联政府坚决执行国有化政策,将土地、工厂、银行等重要生产要素纳入国家所有,并制定了五年计划,以加强经济的中央计划和国家调控。

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出任苏联总书记,对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斯大林提出了“一国之内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强调了工业化进程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加快工业发展,斯大林实行了集体化农业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通过国家计划来组织和调配资源,以满足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然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过度强调工业发展,农业生产成为苏联经济的薄弱环节,经济发展不平衡。

同时,中央计划经济的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资源的浪费、计划执行不力等。

这些问题使得苏联的经济体制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

三、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成功与失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首先,在经济建设方面,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使得国家经济迅速崛起。

其次,在科学技术和军事工业方面,苏联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如太空探索和核武器研发等。

这些成就使得苏联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和竞争力。

然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存在着许多失败和问题。

首先,在经济管理方面,中央计划经济的体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其次,在供给体制中,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和竞争,苏联出现了需求过剩和缺乏消费品的现象。

另外,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央集权和个人崇拜导致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的问题。

05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九年级下册历史

05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九年级下册历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设计说明20世纪20年代,列宁根据国情,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后,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苏联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模式形成了。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目标1.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及苏联模式。

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政策实行的必要性。

3.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面临严重危机,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

为缓解危机,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苏联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二、预习检查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新经济政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相关史事”中的内容,思考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在经济上实行的政策及起到的积极作用。

学生回答:(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积极作用: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列宁在这段话中反思的是什么政策?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学生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表现:P66识记
(提示:所有制、管理、计划)
斯大林模式—— 评价之成就
材料二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 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 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工业化成就?
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奠定了 物质基础。
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迎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历史纵横』
斯大林体制: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 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斯大 林体制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 模式。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10日 下午3时 50分20.11.1020.11.10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1月10日星期 二下午3时50分 47秒15:50:4720.11.10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下午3时 50分20.11.1015:50November 10, 2020
【即时巩固】
1.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 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由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B.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 C.经济建设依靠广大的工农劳动群众 D.在经济建设中以计划经济为主
2.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 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 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评价:
积极作用: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 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 埃政权。
失误: ①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② 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
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
③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以退为进新经济政策
观看思考 列宁是在怎样的 形势下实行的? 新在何处?实质 是什么?
一个值得回味的冷笑话: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 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 等,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 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 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 计委(计划委员会)的……”
(3)指令性计划压抑积极性不利于苏联的持续 发展。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015:50:4715:50Nov-2010-No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15:50:4715:50:4715:50Tuesday, November 10,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1020.11.1015:50:4715:50:47November 10, 2020
材料三 七十多年前的观察
泰戈尔的判断:“这种疗法不能持久。”
—— 1930《俄罗斯书简》
罗曼·罗兰的困惑:“目前这些政策包
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
—— 1935《莫斯科日记》
安德烈·纪德的悲观: “生虫的红苹果”

—— 1936《从苏联归来》
斯大林模式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斯大林模式—— 评价之消极性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分配制
按劳分配
①单一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②行政军事管理 →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
(公有制为主体)下,允许在一定范围
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
因素(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 来建设
社会主义
特点
3、评价
西方经济学家预测,苏俄要恢复经 济需要15-20年,而结果1926年就恢复了, 只用了短短5年。有人说俄国曾经是一个 被打得半死的人,现在居然能够拄着拐 杖行走了!
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是列宁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的进一步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道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切为了前线”
2.内容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依据理论的 探索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国有化
公有制 私有制
否定
流通 取消自由贸易 军事和行政 市场和
分配 按劳分配
手段管理 商品货
平均分配 币关系
材料1: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大幅上升: 1917——1918年为7340万普特。 1918——1919年为10790万普特。 1919——1920年为21250万普特。
历史必修Ⅱ 第3单元14课
课标要求
了解俄国国内战 争后苏维埃政权面 临的形势,认识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向新经济政策 转变的必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 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 经验教训。
课标解读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目的、内容和主要作用。
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内容 及主要意义。
3.《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 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 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 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材料2:1919年,俄国一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材料3: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 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士兵: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作家:“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 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
• 1、背景
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家无力直接领导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2:内容
新经济政策 “新”在何
处?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推行国有化
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

重标准,严要求,安全第一。2020年11月10日星期 二3时50分47秒 15:50:4710 Nov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3时50分47秒 下午3时50分15:50:4720.11.10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020.11.1015:5015:50:4715:50:47Nov-20
应急之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粮食缺乏,经济贫困
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主观目的:“一切为了前线”战胜敌人, 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
母亲在号召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定义】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 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 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 中有限的人力、物力, 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 的措施。是非常时期的 非常政策。
材料四
1937年比1928年的增 长率
农业产值 8.1%
结构畸形 轻工业产值 210%
重工业产值 550%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 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 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材政否料命定斯请五令 了大结:、价林合斯计 值模以大划 规式下林管 律也材模理 和给料式体 市苏进是制场联行一,机的概个它制经括以限的济其国制作带消家了用来极为商,巨性核品用大。心货 行的的币 政“高关 命后度系 令遗集的 甚症中发 至”的展 粗,行, 暴 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3时50分 47秒T uesday, November 10,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创造应创造的事情 。20.11.102020年11月 10日星 期二3时50分47秒20.11.10
谢谢大家!
“特定的历史条件” 是指什么历史环境
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 战争的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 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还 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崛起之路——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斯大林模式——表现
材料一: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 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 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 是1卢布。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1.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
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
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C
D.
2.(2011年海南单科)“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 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 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 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 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