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二、自主预习: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合作探究;

1、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

提示: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部分

五、拓展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同学们,周恩来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能谈一谈你的看法吗?(生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二、自主预习;

1、多读几遍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用红笔勾画出不懂的地方。

三、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第1—6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少年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2、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a、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用——勾画)

b、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c、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说些什么?

d、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a、找出过度句。(用——勾画)

b、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c、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d、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

么会不同?

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四、展示交流:

1、表演中国妇女受外国欺负的情节,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说一说当时他沉思什么?

4.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