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信号原理
差分信号功分器
![差分信号功分器](https://img.taocdn.com/s3/m/4d52bf2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1.png)
差分信号功分器差分信号功分器是一种用于将输入信号分成几个不同频率分量的设备。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无线通信、雷达、声音处理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分信号功分器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差分信号功分器的原理是基于信号的频域分析。
它通过将输入信号分成两个互补的信号,即正负频率分量,然后对每个分量进行功率分析,从而得到输入信号的频谱信息。
具体来说,差分信号功分器由一个差分器和一个功率谱估计器组成。
差分器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分成正负频率分量。
它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一系列的加减操作,使得输出信号的频谱分布在正负频率轴上。
这样就实现了对输入信号的频域分解。
功率谱估计器的作用是对每个分量进行功率分析。
它通过对分解后的信号进行平方运算,并对结果进行平均,得到每个频率分量的功率值。
这样就可以得到输入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功率分布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差分信号功分器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首先,差分信号功分器的性能受到输入信号的带宽限制。
输入信号的带宽越宽,差分信号功分器的分辨率就越高。
因此,在选择差分信号功分器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要求来确定输入信号的带宽。
差分信号功分器的精度受到噪声的影响。
由于差分信号功分器对信号进行了加减操作,因此会引入一定的噪声。
为了提高功分器的精度,可以采用一些降噪技术,例如滤波器、增益控制等。
差分信号功分器还需要考虑信号的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指输入信号的最大幅度与最小幅度之间的比值。
当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较大时,差分信号功分器需要具备较高的动态范围,以保证信号的准确性。
差分信号功分器是一种用于将输入信号分成不同频率分量的设备。
它通过差分器和功率谱估计器实现信号的频域分析,可以在无线通信、雷达、声音处理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输入信号的带宽、噪声和动态范围等因素,以提高差分信号功分器的性能和精度。
差分定位的原理及优缺点
![差分定位的原理及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347e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3.png)
差分定位的原理及优缺点
差分定位(Differential Positioning)是一种利用接收由多个卫星发送的信号并进行差分计算的定位方法。
它的主要原理是在一个基准接收器(Reference Receiver)和若干移动接收器(Roving Receivers)之间进行信号差分计算,从而消除由卫星和大气传播引起的误差,提高定位的精度。
差分定位的具体原理如下:
1. 基准接收器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信号,并进行精确的位置计算,得到一个准确的定位结果。
2. 移动接收器也接收同样来自相同卫星的信号,并记录各个测量参数。
3. 移动接收器的测量结果与基准接收器的结果进行差分计算,通过相互之间的差异,得到移动接收器相对于基准接收器的位置偏差。
4. 利用差分计算的结果,对移动接收器进行位置校正,得到精确的移动接收器定位结果。
差分定位的优点包括:
1. 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度,通常可以达到亚米甚至亚米级的精度。
2. 可以消除大气传播、钟差等误差,使定位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可以实现实时定位或者后处理定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4. 可以利用已有的基准接收器进行定位,无需自己建立基准站,降低了成本和复杂性。
差分定位的缺点包括:
1. 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基准接收器作为参考,如果没有可用的基准接收器,则无法实现差分定位。
2. 移动接收器和基准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较远时,信号传输可能会有一定的延迟,影响差分计算的准确性。
3. 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处理,对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
总的来说,差分定位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应用场景,如航空、航海、地质勘探等领域。
差分信号线设计与分析
![差分信号线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171d4be45c3b3567ec8b7f.png)
差分信号线设计与分析1.差分信号线的原理和优缺点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路中最关键的信号往往都要采用差分结构设计,什么另它这么倍受青睐呢?在PCB 设计中又如何能保证其良好的性能呢1.差分信号线的原理和优缺点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路中最关键的信号往往都要采用差分结构设计,什么另它这么倍受青睐呢?在PCB 设计中又如何能保证其良好的性能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下一部分的讨论。
何为差分信号?通俗地说,就是驱动端发送两个等值、反相的信号,接收端通过比较这两个电压的差值来判断逻辑状态“0”还是“1”。
而承载差分信号的那一对走线就称为差分走线。
差分信号和普通的单端信号走线相比,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抗干扰能力强,因为两根差分走线之间的耦合很好,当外界存在噪声干扰时,几乎是同时被耦合到两条线上,而接收端关心的只是两信号的差值,所以外界的共模噪声可以被完全抵消。
b.能有效抑制EMI,同样的道理,由于两根信号的极性相反,他们对外辐射的电磁场可以相互抵消,如图在A-A‘的电流是从右到左,那B-B‘的是从左到右,那么按右手螺旋定则,那他们的磁力线是互相抵消的。
耦合的越紧密,互相抵消的磁力线就越多。
泄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越少。
c.时序定位精确,由于差分信号的开关变化是位于两个信号的交点,而不像普通单端信号依靠高低两个阈值电压判断,因而受工艺,温度的影响小,能降低时序上的误差,同时也更适合于低幅度信号的电路。
目前流行的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就是指这种小振幅差分信号技术。
2.差分信号的一个实例:LVDS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是一种低摆幅的电流型差分信号技术,它使得信号能在差分PCB线对或平衡电缆上以几百Mbps的速率传输,其低压幅和低电流驱动输出实现了低噪声和低功耗。
差分信号原理
![差分信号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236c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5.png)
差分信号原理
差分信号原理是一种用于降低噪声和提高信号质量的常见方法。
它基于一个简单的原理,即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差异来减少共同的噪声分量。
在信号传输或接收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如电磁辐射、串扰、毛刺等。
这些噪声会降低信号的质量,使其变得难以辨识和处理。
差分信号原理的作用就是通过将信号与一个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减少噪声的影响,从而使得信号变得更容易解读和分析。
具体而言,差分信号原理通过将两个信号相减来获得差分信号。
这两个信号通常是紧密相关的,其中一个为主要信号,另一个为参考信号。
由于两个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噪声和干扰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被认为是主要信号中所包含的有效信息。
通过提取这个差异信号,就可以滤除噪声和干扰,只保留信号的有效部分。
差分信号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通信领域,差分编码技术被广泛用于数字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可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在音频处理中,差分信号原理可用于降低音频信号中的噪声和杂音。
在图像处理中,差分图像可以用于边缘检测和图像增强等应用。
总之,差分信号原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差异来减少共同的噪声分量,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1_差分信号原理与分析
![1_差分信号原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c1b151804d2b160b4ec0f2.png)
如果差分信号走线过程中的参考平面改变了,到底会对差分信号的质量产生何种影响?差分线的设计原则是等长等距不能cross-moat.这都是有原因的.差分信号P\\N的差值就是我们所要传递的信号,同时每一个线上面都有共模信号.后者是造成电磁辐射的主要源头,常常在靠近连接器的地方加共模choke抑制.差分线等长等距的原因是因为p上面信号值减去N上面信号的时候,必须是对应地减去,如果不等长或者不等距,将使得这样的差值发生根本性的破坏.信号完整性检查眼图的时候会发现超标.而楼上大家关心的是能不能crossmoat的问题.这一点我详细说明.我先说信号参考同一个板层就是习惯上说的layer,如果差分信号在top层走,以layer2作为参考平面.差分信号的两根线下面都有高速返回的镜象电流,紧贴在差分信号的下面.之所以紧贴是因为这样可以使得信号遇到的电感最小.差分信号的上升沿很短,一般在2ns左右.假如这时候差分信号的参考平面有沟道,比如说layer2的电源不止一个,举个例子,差分信号的下面原来参考的是+5V电源层,现在参考+3.3v,这时候就会出问题.因为+5与+3.3的两个模块之间有沟道.镜象电流在沟道处被割断,将寻找低阻抗路径完成返回电流的连续.换句话说路径的改变造成了电流环路面积的增大,这个直接影响就是EMI测试的超标.在EMI中这称为return path uncontinuity.如果信号穿层从top到bottom.信号的参考平面从layer2到了倒数第二层,倒数第二层如果是GND.差分信号的参考平面绝对不能够改变.比如usb信号在第一层走的时候下面参考的是+5v,那么到了最下面的倒数第2层.必须在倒数第2层割出一块+5的电源在USB差分线的下方.这是原理.在EMI中这还是return path uncontinuity的一种情况.事实上面高速信号(包括差分信号)以某些电势位(比如+1.8v,+3.3v)作为参考平面(就是镜象电流流过的那层)不是一种好的方法,这会造成电源的不干净.比教好的做法是以地(0v电势位)作为参考平面,换层到top时候,把第二层划出一块地.目标就是差分信号的参考平面永远是同一个电势位.任何不同都会造成返回路径不连续从而引起环路面积增大,最后造成EMI超标.信号的反射和差分本来就是两回事,差分的本来目的确实是为了抑制共模干扰,具体要求和前后级的具体电路和CMRR有关。
差分信号原理
![差分信号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2d58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2.png)
差分信号原理
差分信号原理是指在信号处理中,通过对信号进行差分运算,
得到两个相邻采样点之间的差值,从而得到一种新的信号。
差分信
号原理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差分信号原理在数字信号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数字
信号处理中,常常需要对信号进行差分运算,以便进行滤波、边缘
检测、运动检测等操作。
通过对信号进行差分运算,可以得到信号
的变化率,从而更好地理解信号的特性,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其次,差分信号原理在通信系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通信
系统中,信号的传输往往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为了提高信号的
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常常需要对信号进行差分编码或差分调制。
通过差分编码或差分调制,可以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可靠。
此外,差分信号原理还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控制
系统中,常常需要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差分运算,以得到系
统的状态变化率,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通过差分信号原理,
可以更准确地获取系统的状态变化信息,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总之,差分信号原理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处理方法,它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信号进行差分运算,可以得到信号的变化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号。
差分信号原理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信号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也为各种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什么是差分信号-差分信号传输原理
![什么是差分信号-差分信号传输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e8d57cc77da26925c5b0f6.png)
什么是差分信号?差分信号传输原理差分信号只是使用两根信号线传输一路信号,依靠信号间电压差进行判决的电路,既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
实际的信号都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只是模拟信号用门限电平量化后的取样结果。
因此差分信号对于数字和模拟信号都可以定义。
一个差分信号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差异。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所有电压信号都是差分的,因为一个电压只能是相对于另一个电压而言的。
在某些系统里,系统“地”(GND)被用作电压基准点。
当“地”当作电压测量基准时,这种信号规划被称之为单端的。
我们使用该术语是因为信号是用单个导体上的电压来表示的。
VDS不是传输速率快,是抗干扰能力强。
有信号时,一棵线电压+V,另一棵线电压-V,接收端获得的信号是两者的差值+V-(-V)=2V。
外界的干扰信号在两棵线中山上的是同样幅度和极性的+v信号,在接收端差值的过程中互相抵消了。
由于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不易出错,可以避免因校验出错引起的重发,从这个意义上说差分信号传输速率。
差分的概念在《模拟电路》课程里已经学习过了。
差分信号是一对大小相等而极性相反的对称信号,差分信号用于传输有用的信号。
共模信号是作用于差分信号线上的一对大小相等极性也相同的信号,共模信号往往来自于外部干扰。
差分信号在接收端是靠差分放大器来检测的。
差分放大器只对两路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值起放大作用,而对两路输入信号共同对地的电位不起作用。
差分传输的信号能够对外部干扰能够起到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原始的输入信号经过倒相器和缓冲器之后形成一对大小相等而极性相反的差分信号。
对模拟信号,倒相器可以用运算放大器的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来实现,缓冲器可以用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跟随电路来实现。
对数字信号,可以分别用“非门”逻辑和同相缓冲器来实现。
差分信号在PCB(印制线路板)上被安排成“密近平行线”(PCB布线要领!),用电缆连接两台设备时则采用并行排线或双绞线。
在差分信号传输过程中会遇到外部干扰信号,但是,由于两根差分信号线始终在一起,因此干扰信号一般都会同时作用在两根信号线上,形成叠加在两根信号线上大小相等相位也相同的共模信号。
差分信号线宽计算
![差分信号线宽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e7b77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9.png)
差分信号线宽计算差分信号线宽计算是在PCB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到信号传输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在进行差分信号线宽计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差分信号的频率、特性阻抗、层间距离等。
以下是一些参考内容:1. 差分信号线宽计算的基本原理:差分信号线是指两根相互对称的信号线,它们之间传输差分信号。
在设计差分信号线宽时,需要考虑到信号线的特性阻抗,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差分信号线的特性阻抗公式,可以通过调整线宽和线间距来达到所需的特性阻抗值。
2. 差分信号线宽计算的公式:差分信号线的特性阻抗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来计算,常见的计算公式包括微带线和同轴线的特性阻抗公式。
根据所选用的线材和层间距离,可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3. 差分信号线宽计算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差分信号线宽计算时,需要考虑到信号的频率、层间距离、线材材料、线路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差分信号线的特性阻抗,因此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4. 差分信号线宽计算的工具:在进行差分信号线宽计算时,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设计工具来辅助计算,如Altium Designer、Cadence Allegro等软件。
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线宽计算和特性阻抗分析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工程师快速准确地完成线宽计算。
5. 差分信号线宽计算的优化策略:在设计差分信号线时,除了满足特性阻抗要求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线宽和线间距等参数来提高信号传输的性能。
合理的线宽设计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的损耗,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差分信号线宽计算是PCB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设计工程师需要根据信号的特性要求和设计需求,结合计算公式和工具,合理设计差分信号线的线宽,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线宽设计和优化策略,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性能,降低信号传输的损耗,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f6005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4.png)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是一种减少干扰信号对终端信号的影响的技术手段。
它将终端信号分为正负两路独立传输,再在接收端将两路信号进
行减法运算,使得干扰信号在两路信号之间叠加后互相抵消,从而达
到降低信号干扰的效果。
以下是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的具体内容:
1. 差分信号的概念:差分信号是指将输入信号分为两路正负电平信号
进行独立传输,并在接收端通过相减的方式得到原始信号的技术。
差
分信号通过信号互相抵消的方式减少共模干扰信号对终端信号的影响。
2. 共模干扰信号的影响:共模干扰信号是指同时在多个信号线上出现
的外部干扰信号,此类干扰信号会导致信号失真和降低通信质量,严
重时甚至会导致信号丢失。
3.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差分信号通过将输入信号分为正负两路独立
传输,在接收端进行相减操作,从而消除共模干扰信号的干扰作用,
保证了信号的准确传输。
4. 差分信号抗干扰的优势:相比于普通信号传输方式,差分信号抗干
扰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号失真小等优势。
此外,差分信号还可
运用于电压比较器、差分放大器等各种电子设备的信号处理中。
5. 差分信号抗干扰的应用场景:差分信号抗干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
据传输、音频信号处理和视频信号处理等领域。
同时,其在检测和紧
定陀螺仪等仪器仪表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的应用范围广泛,特别适用于信号传输环境复杂,在多条信号线之间容易发生干扰的场景。
通过差分信号处理技术,可
以有效降低干扰信号对终端信号的干扰,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
北斗rtk差分原理
![北斗rtk差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9bdf1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d.png)
北斗rtk差分原理
北斗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差分原理是通过使用参考站和移动站之间的相对距离差分,进而提供更准确的定位结果。
下面是北斗RTK差分原理的基本步骤:
1. 基准站设置:在参考区域内选择一个稳定位置建立基准站。
基准站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测量卫星的伪距和载波相位等数据。
2. 移动站测量:移动站也接收相同的卫星信号,测量卫星的伪距和载波相位等数据。
3. 数据传输:基准站将测量的数据以无线方式传输给移动站,包括卫星的伪距和载波相位等数据。
4. 相对距离计算:移动站使用接收到的基准站数据以及自己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移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相对距离。
5. 定位计算:通过将移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相对距离转换为坐标值,确定移动站的位置。
这一计算过程通常使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
6. 定位结果:最后,移动站可以利用基准站提供的参考信息,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定位。
总体来说,北斗RTK差分原理通过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的相对距离差分计算,消除了大部分卫星信号误差,提供了更高精
度的实时定位结果。
这种差分技术在测绘、农业、建筑、航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差分信号传输与接收电路
![差分信号传输与接收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2154bd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1.png)
差分信号传输与接收电路差分信号传输与接收电路是在电子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信号传输方式,其优点是具有高抗干扰能力、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等特点,因此在高性能数字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介绍差分信号传输与接收电路的相关知识。
一、差分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和优点差分信号传输是利用两个相反极性的信号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差分信号的幅值为两个信号的差值,相对普通单端信号传输,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差分信号可以抵消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信号的精确传输。
差分信号传输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高抗干扰能力。
由于差分信号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两个信号的幅度正好相反,可以抵消同向干扰信号,从而使系统更加稳定。
2、高共模抑制比。
在差分信号传输中,对于干扰信号和信号源共同存在的信号,利用差分放大器的方式进行了抑制。
3、传输距离远。
差分信号传输中利用两个信号之间的差值来表示数据,在传输距离远的情况下,差分信号可以减少奇怪的干扰信号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精确传输。
4、传输速率高。
差分信号传输的速率一般比普通的单端信号传输要快,也更加稳定。
二、差分信号传输与接收电路差分信号传输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差分放大器,而差分放大器的核心是差分对。
差分对是由两个BJT或MOS管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在输入两个信号的情况下,分别经过对应的晶体管(BJT或MOSFET),两个信号经过的晶体管相反,从而形成了差值输出。
差分对是差分放大器中最重要的电路,其计算公式为:Vout = Ad*(Vp – Vn)其中,Ad为放大系数,Vp和Vn分别为正输入和负输入。
相对于传统单端的放大器,差分放大器具有如下优点:1、抑制共模干扰:在差分放大器中,输出信号是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值,相当于把与两个输入信号共同存在的干扰信号抵消。
2、高增益:差分放大器中的放大倍数可能会比单端放大器高出几个量级,其增益几乎是恒定的,并且在工作范围内对输入信号的电平和频率响应基本不影响。
差分信号驱动与接收电路
![差分信号驱动与接收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28f7942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b.png)
差分信号驱动与接收电路差分信号驱动与接收电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技术,它可以用于增强信号的传输效率和降低噪音干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骤阐述差分信号驱动与接收电路的原理、作用和应用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差分信号。
差分信号是由两个等幅相反的信号相减所得到的新信号。
差分信号的一个特点是,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共模干扰的影响,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的干扰。
在差分信号驱动电路中,信号是以差分模式进行传输的。
接着,我们来了解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的原理。
差分信号驱动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器、偏置电路和输出电阻网络等组成。
在这个电路中,差分放大器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可以抑制输入信号的共模干扰,从而使信号传输更稳定。
偏置电路则是为了保持差分电路的工作点稳定,同时也可以提高放大器的增益。
输出电阻网络则是把放大器的差分输出转换为单端输出。
此外,差分信号驱动电路也有一些特殊的设计要求。
例如,它需要具备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共模抑制比等性能特点,同时还需要考虑信噪比、带宽等因素。
这些设计要求一般可以通过差分放大器、放大器的反馈电路以及输出阻抗网络等来实现。
除了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差分信号接收电路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差分信号接收电路中,相比于普通的单端接收电路,差分信号接收电路可以减少共模噪声及串扰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能。
差分信号接收电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放大器的反馈网络、输入共模干扰抑制等因素,以实现高精度差分信号的接收。
最后,差分信号驱动与接收电路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高速数据传输、音频信号处理、模拟信号数字化等方面都可以使用差分信号驱动与接收电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总之,差分信号驱动与接收电路是一种有效的信号增强技术。
它通过利用差分信号的特性进行传输和接收,可以在保证信号稳定的前提下提高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差分电路原理作用知识介绍
![差分电路原理作用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9f87ad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3.png)
差分电路原理作用知识介绍差分电路是具有这样一种功能的电路。
该电路的输入端是两个信号的输入,这两个信号的差值,为电路有效输入信号,电路的输出是对这两个输入信号之差的放大。
设想这样一种情景,如果存在干扰信号,会对两个输入信号产生相同的干扰,通过二者之差,干扰信号的有效输入为零,这就达到了抗共模干扰的目的。
1、什么是差分信号?为什么要用差分信号?两个芯片要通信,我们把它们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一个传输1,另一个接受1,一个传输0,另一个接受0,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搞其他的花花肠子。
因为有干扰,各种各样的干扰,比如温度,电磁辐射等等,这些干扰使得传输的1不再是理想的1,传输的0也不再是理想的0,但是这些干扰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对这条导线的干扰和它对这条导线附近导线的干扰是一样的。
利用这个特点,我们用两个导线传输信号,一条导线传输我们要传输的信号1010,另一条导线传输和他相反的信号0101,在接收端,我们把这两个信号做差,那么就会接收到1 -1 1 -1这样的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或其他的手段就可以恢复出1010这个我们要传输的信号。
干扰在做差的过程中被消除掉了。
2、差分放大电路基本结构所有的电子元器件的特性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半导体材料受到影响的程度最大。
对于PN结来说,温度系数为-2.5mV/°C,表示温度每升高1°C,二极管或三极管的管压降就会降低2.5mV,可以想象,温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也就不存在了,所有的半导体都无法正常工作了。
在共射放大电路中,电路基础:Lec16-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温度的变化会产生三极管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压的变化△Ube,这种现象成为“温漂”。
利用差分信号的思想,我们建立上面电路图,输入端(Ui1-Ui2),输出端(Uo1-Uo2),就可以解决温漂的问题。
温漂干扰在做差的过程中被消除掉了。
3、长尾式差分电路一个更实用的设计是采用长尾式差分电路,如图所示,这个电路可就厉害了,它可以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放大倍数是普通共射放大电路的1/2倍。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2464b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8.png)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差分信号抗干扰(Differential Signal Anti-Interference)技术是一种在高速数据传输中抗干扰的方法。
它通过在传输信号中引入两个相反但具有相同幅度的信号,在接收端通过差分方式处理信号,抑制了通信中的干扰信号,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干扰抵消:差分信号采用了两个相反的信号使得干扰信号的共模部分被抵消。
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共模信号的强度相同但方向相反,它们在接收端被相互抵消。
只有差模部分的信号被接收,从而提高了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2.抗电磁干扰:差分信号采用了两个相对的信号,即正信号和负信号。
由于电磁干扰普遍存在于传输线路周围,正负信号在传输线路中的电磁干扰上产生的幅度相等但方向相反,因此干扰信号会在接收端彼此抵消,从而提高了抗电磁干扰能力。
3.提高信号的抗噪声能力:在传输信号过程中,噪声信号往往是随机的,因此正负信号在噪声信号上产生的幅度相等但方向相反。
通过差分方式处理信号,噪声信号在接收端也会彼此抵消,从而提高了信号的抗噪声能力。
4.提高信号的传输带宽:由于正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相同的幅度,而干扰信号通常具有不同的幅度。
通过差分方式处理信号,可以使接收端只接收到差模部分的信号,从而提高了信号的传输带宽。
差分信号抗干扰技术在现代高速数据传输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差分串行接口中(如USB、HDMI等),差分信号抗干扰技术被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中,差分信号抗干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号传输中。
总体而言,差分信号抗干扰技术通过引入正负信号、差模处理等方式,在高速数据传输中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它可以有效地抵消共模干扰、电磁干扰和噪声干扰,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信号的传输带宽。
在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设备中,差分信号抗干扰技术已成为一种常用和重要的技术手段。
差分信号原理
![差分信号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19ed6158fafab069dc0213.png)
差分信号(上)我们中的大部分都能直观地理解信号是如何沿导线或走线传播的,即便我们也许对这种连接方式的名称并不熟悉——单端模式。
术语“单端”模式将这种方式同至少其它两种信号传播模式区分开来:差模和共模。
后面两种常常看起来更加复杂。
差模差模信号沿一对走线传播。
其中一根走线传送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信号,另一根传送一个严格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至少理论上如此)的信号。
差分与单端 模式并不像它们乍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不同。
记住,所有信号都有回路。
一般地,单端信号从一个零电位,或地,电路返回。
差分信号的每一分支都将从地电路返 回,除非因为每个信号都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以至于返回电流完全抵消了(它们中没有任何一部分出现在零电位或地电路上)。
尽管我不打算在专栏中就这个问题花太多时间,共模是指同时在一个(差分)信号的线对或者在单端走线和地上出现的信号。
对我们来说这并不容易直观 地去理解,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怎样才能产生这样的信号。
相反通常我们不会产生共模信号。
通常这些都是由电路的寄生环境或者从邻近的外部源耦合进电路产生的。
共模信号总是很“糟糕”,许多设计规则就是用来防止它们的发生。
差分走线尽管看起来这样的顺序不是很好,我要在叙述使用差分走线的优点之前首先来讲述差分信号的布线规则。
这样当我讨论(下面)这些优点时,就可以解释这些相关的规则是如何来支持这些优点的。
大部分时候(也有例外)差分信号也是高速信号。
这样,高速设计规则通常也是适用的,尤其是关于设计走线使之看起来像是传输线的情况 。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仔细地进行设计和布线,如此,走线的特征阻抗在沿线才能保持不变。
在差分对布线时,我们期望每根走线都与其配对走线完全一致。
也就是说,在最大的可实现范围内,差分对中每根走线应该具有一致的阻抗与一致的长度。
差分走线通常以线对的方式进行布线,线对的间距沿线处处保持不变。
通常地,我们尽可能将差分对靠近布线。
差分信号的优点“单端”信号通常参考到某些“参考”电位。
cmos差分信号
![cmos差分信号](https://img.taocdn.com/s3/m/b3660e1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c.png)
CMOS差分信号1. 什么是CMOS差分信号?CMOS差分信号是指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路中使用的一种信号传输方式。
它通过同时使用正和负的电压来传递信息,以实现高速、低功耗和抗干扰等优势。
在CMOS差分信号中,信息被编码为电压的差异,而不是单个电压的绝对值。
这个差异通常表示为两个相对地引用的电压。
因为两个引用电压同时改变,所以任何环境噪声对它们的影响可以被共同模式抑制。
2. CMOS差分信号的原理CMOS差分信号是基于CMOS技术实现的。
CMOS技术利用了n型MOSFET(NMOS)和p 型MOSFET(PMOS)两种类型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在CMOS差分信号中,NMOS和PMOS晶体管被配置成互补对,即一个NMOS晶体管与一个PMOS晶体管并联连接。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这个互补对上时,其中一个晶体管导通,另一个截止。
这样,输出电压将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而改变。
具体来说,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NMOS导通,PMOS截止。
此时,输出电压为高电平。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NMOS截止,PMOS导通。
此时,输出电压为低电平。
通过这种方式,CMOS差分信号可以在逻辑电路中传输和处理信息。
3. CMOS差分信号的优势CMOS差分信号具有以下几个优势:3.1 高速传输由于CMOS差分信号利用了两个互补的引用电压来传递信息,在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之间没有过渡期。
这使得CMOS差分信号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具有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带宽。
3.2 低功耗由于CMOS差分信号只在发生变化时才消耗能量,而在保持不变时几乎不消耗能量,因此它具有较低的功耗。
这使得CMOS差分信号非常适合于移动设备和低功耗应用。
3.3 抗干扰能力强CMOS差分信号使用共模抑制技术,可以抵抗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和噪声。
由于两个引用电压同时改变,它们受到的共同模式干扰被抑制,从而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3.4 简化布线CMOS差分信号只需要两条导线来传输信息,相比于单端信号需要多条导线来传输相同的信息,可以大大简化布线复杂度。
差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差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b821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f.png)
差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1. 什么是差分原理差分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用于对信号进行去噪、滤波、边缘检测等操作。
它基于对信号进行差分运算的原理,利用差分后的信号来提取原始信号的特征。
差分原理在图像处理、音频处理、通信系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差分原理的基本原理差分原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相邻时间点或空间点上的差异,来刻画信号的特征。
在一维情况下,可以使用一阶差分或二阶差分来表示信号的变化率或曲率。
一阶差分可以用于边缘检测,而二阶差分则可以用于边缘加强。
在二维图像处理中,可以使用水平差分和垂直差分来计算图像的梯度。
梯度表示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变化强度和方向。
通过梯度可以提取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并进行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等操作。
3. 差分原理的应用3.1 图像边缘检测差分原理在图像边缘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计算图像的一阶差分或二阶差分,可以获取到图像的梯度信息。
根据梯度的变化可以确定图像的边缘位置。
常用的边缘检测算法包括Sobel、Prewitt、Canny等。
这些算法都是基于差分原理来计算图像的梯度,并对梯度进行门限处理来检测图像的边缘。
3.2 信号滤波差分原理还可以用于信号的滤波。
通过计算信号的差分,可以去除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从而平滑信号。
差分滤波可以应用于音频处理中去除噪声、图像处理中去除椒盐噪声等。
3.3 运动检测差分原理在运动检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连续帧图像进行差分运算,可以提取出图像中的移动部分。
基于差分原理的运动检测能够实时检测到视频中的运动物体,常用于视频监控、人脸跟踪等领域。
3.4 数据压缩差分编码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压缩技术,它基于差分原理对数据进行编码。
差分编码利用相邻数据点之间的差值来表示原始数据,从而减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量。
差分编码常用于图像和音频压缩领域。
4. 总结差分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计算差分获取信号的变化特征。
差分原理在图像边缘检测、信号滤波、运动检测、数据压缩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差分信号芯片
![差分信号芯片](https://img.taocdn.com/s3/m/b1bb5dd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1.png)
差分信号芯片差分信号芯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音频、视频等领域的集成电路。
差分信号芯片能够实现信号的差分传输,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能够减小电磁辐射和功耗。
差分信号芯片的基本原理是将信号分为正负两路进行传输,正负两路信号大小相等,但极性相反。
一般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表示正负两路信号,如使用正弦波和余弦波两种编码方式。
正负两路信号的差值就是差分信号,可以通过滤波、放大等方式进行处理,最终还原原始信号。
差分信号的传输具有以下优点:1. 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差分信号中包含了信号的正负两路,外部干扰信号对正负两路信号的干扰程度相同,可以在接收端通过差分运算抵消掉外部干扰信号,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 抑制共模噪声:差分信号芯片中往往还包括了差分驱动电路和差分输入电路,可以抑制输入信号中的共模噪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共模噪声指的是正负两路信号同时被干扰的情况,由于正负两路信号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共模噪声可以通过差分运算抵消掉。
3. 减小电磁辐射:正负两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信号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会相互抵消产生的电磁辐射,从而减小对周围电路的干扰和对其他设备的电磁辐射。
4. 降低功耗:差分信号传输中,正负两路信号是同时传输的,无需预先将信号转为单端信号再传输,可以减少芯片的开销和功耗。
同时,由于差分信号的传输距离可以更远,可以采用更长的传输线路,进一步降低功耗和成本。
差分信号芯片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通信领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计算机领域中的系统总线和数据线传输、音频领域中的音频放大和音频数字转换、视频领域中的视频放大和视频数字转换等。
差分信号芯片的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各个领域的电子设备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低的功耗。
差分信号处理电路
![差分信号处理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b18873c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4.png)
差分信号处理电路
差分信号处理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设计,它可以用于信号的放大、滤波、抑制干扰等方面。
差分信号处理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将输入信号分成两路,然后对这两路信号进行差分运算,得到差分信号,再对差分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信号合并成一个输出信号。
差分信号处理电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是指在两个信号线上同时存在的干扰信号,它们的幅度和相位都相同。
如果直接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或滤波,共模干扰信号也会被放大或滤波,从而影响信号的质量。
而差分信号处理电路可以将共模干扰信号消除,只放大或滤波差分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
差分信号处理电路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差分放大器和差分滤波器。
差分放大器是一种基本的差分信号处理电路,它可以将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值放大到一个较大的输出信号。
差分放大器的电路结构比较简单,通常由一个差分对和一个输出级组成。
差分对是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的差分放大器,它可以将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值转换成一个电流信号,然后通过输出级将电流信号转换成一个电压信号输出。
差分滤波器是一种将差分信号进行滤波的电路,它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参数来实现对差分信号的滤波。
差分滤波器的电路结构比较复杂,通常由多个滤波器级联组成。
每个滤波器级都可
以实现对差分信号的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滤波,多个滤波器级联可以实现对整个频率范围内的滤波。
差分信号处理电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路设计,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
差分信号处理电路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结构和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分信号(上)我们中的大部分都能直观地理解信号是如何沿导线或走线传播的,即便我们也许对这种连接方式的名称并不熟悉——单端模式。
术语“单端”模式将这种方式同至少其它两种信号传播模式区分开来:差模和共模。
后面两种常常看起来更加复杂。
差模差模信号沿一对走线传播。
其中一根走线传送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信号,另一根传送一个严格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至少理论上如此)的信号。
差分与单端 模式并不像它们乍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不同。
记住,所有信号都有回路。
一般地,单端信号从一个零电位,或地,电路返回。
差分信号的每一分支都将从地电路返 回,除非因为每个信号都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以至于返回电流完全抵消了(它们中没有任何一部分出现在零电位或地电路上)。
尽管我不打算在专栏中就这个问题花太多时间,共模是指同时在一个(差分)信号的线对或者在单端走线和地上出现的信号。
对我们来说这并不容易直观 地去理解,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怎样才能产生这样的信号。
相反通常我们不会产生共模信号。
通常这些都是由电路的寄生环境或者从邻近的外部源耦合进电路产生的。
共模信号总是很“糟糕”,许多设计规则就是用来防止它们的发生。
差分走线尽管看起来这样的顺序不是很好,我要在叙述使用差分走线的优点之前首先来讲述差分信号的布线规则。
这样当我讨论(下面)这些优点时,就可以解释这些相关的规则是如何来支持这些优点的。
大部分时候(也有例外)差分信号也是高速信号。
这样,高速设计规则通常也是适用的,尤其是关于设计走线使之看起来像是传输线的情况 。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仔细地进行设计和布线,如此,走线的特征阻抗在沿线才能保持不变。
在差分对布线时,我们期望每根走线都与其配对走线完全一致。
也就是说,在最大的可实现范围内,差分对中每根走线应该具有一致的阻抗与一致的长度。
差分走线通常以线对的方式进行布线,线对的间距沿线处处保持不变。
通常地,我们尽可能将差分对靠近布线。
差分信号的优点“单端”信号通常参考到某些“参考”电位。
这有可能是正的或者是地电压,一个器件的门限电压,或者另外某处的信号。
另一方面,差分信号仅参考到 与其配对信号。
也就是说,如果一根走线(正信号)上的电压比另外一根走线(负信号)高,我们就得到了一个逻辑状态,如果是低,我们就得到另外一个逻辑状态 (见图1)。
这样有几个好处:图 1当差分信号曲线交叉时逻辑状态在该点发生改变时序可以更精确地定义,因为控制一对信号的交点比控制一个关于其他参考电压的绝对电压容易。
这也是走线要精确等长的原因之一。
任何在源端所进行 的时序控制都可以让步,如果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到达另一端。
进一步来讲,如果线对的远端信号没有精确相等且极性相反,共模信号就可能产生并将导致信号时序与 EMI问题。
因为除了自身,差分信号没有参考任何其它信号,并且信号交叉的同步可以更有力地控制,差分电路通常可以运行在比类似的单端电路更高的频率上。
因为差分电路对两根走线(两者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上信号的差作出响应,得到的净信号两倍于(可比的环境噪声)任一单端信号。
因此在其它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差分信号有着更大的信噪比及性能。
差分电路对线对信号之间的电位差敏感。
但是(相对地)对线上与其它参考电压相比(特别是地)的绝对电位不敏感。
因此,相对而言,差分电路对诸如地弹、其它存在于电源和/或地平面的噪声信号以及可能出现在每一根走线中相等的共模信号这样的问题不敏感。
差分信号对EMI和串扰略微免疫。
如果线对走得很近,这样任何外部耦合噪声将相等地耦合进线对。
这样一来耦合噪声就变成“共模”噪声,而电路对 此是(理论上)免疫的。
如果导线是“缠绕”(比如双绞线)的,那么对噪声的免疫性就更好。
因为我们不能方便地将印制板上的差分走线缠绕起来,把它们尽可能 地靠近走线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紧挨着布线的差分对彼此紧密耦合。
这种互耦减少了EMI辐射,特别是与单端走线相比。
你可以把这个认为是每根走线的辐射彼此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这样彼此的输出就相互抵消了,就像在双绞线中一样!差分走线彼此越靠近,耦合越强,EMI辐射的可能性就越小。
缺陷差分电路的主要缺陷是走线的增加。
因此,如果你的应用中这些优点没有一个是特别重要的,那么就不值得为差分信号以及附带的布线考虑增加面积。
但是如果这些优点在你的电路中产生了显著的性能差异,那么增加的布线面积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
重要结论差分线彼此耦合。
这种耦合影响了走线的对外阻抗,因此端接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以及如何计算差分阻抗请参见脚注2)所用的差分阻抗的计算是困难的。
在这里国家半导体有一些参考,Polar Instruments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计算器(是收费的)可以计算许多不同结构 差分走线的差分阻抗。
高端设计工具包也能计算差分阻抗。
但是注意是耦合直接影响了差分阻抗的计算。
差分走线之间的耦合必须在整个线长内保持一致或者阻抗是连续的。
这就是设计规则中“固定间距”的原因。
差分信号(下)我们通常认为信号以三种模式沿电路传播:单端、差模或共模。
单模是我们最熟悉的。
它包括介于驱动器与接收器之间的单根导线或走线。
信号沿走线传播并从地返回1。
差模包括介于驱动器与接收器的一对走线(或导线)。
我们一般认为其中一根走线传送正信号而另一根传送负信号,并且大小相等极性相反,没有通过地的返回信号;信号沿一根走线前进并从另外一根返回。
共模信号通常更难于理解。
既可以包括单端走线也可以包括两个(可能更多)差分走线。
同样的信号沿走线以及返回路径(地)或者沿差分对中的两根走 线流动。
大部分人往往对共模信号不熟悉,因为我们自己从来不会故意产生它们。
它们通常是由从其它(邻近或外部)源耦合进电路的噪声引起的。
一般来讲,结果 最好情况是中性的,最坏情况是具有破坏性的。
共模信号能够产生干扰电路正常运行的噪声,并且是常见的EMI 问题的来源。
优点差分信号相比单端信号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需要两根走线而不是一根,或者两倍的电路板面积。
但是差分信号有几个优点:如果没有通过地的返回信号, 地回路的连续性相对就变得不重要了。
因此,假如我们有一个模拟信号通过差分对连接到数字器件,就无需担心跨越电源边界,平面不连续等等问题。
差分器件的电源分割也更容易处理2。
差分电路在低压信号的应用中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信号电平非常低,或者如果信噪比是个问题,那么差分信号可以有效地倍增信号电平(+v-(-v)=2v)。
差分信号和差分放大器通常用于信号电平非常低的系统的输入级。
差分接收器往往对输入信号电平的差敏感,但是常常被设计为对输入的共模偏移不敏感。
因此在强噪声环境中差分信号往往比单端信号有着更好的性能。
相比单端信号(以一个不太精确的受电路板其他位置的噪声的干扰的信号为参考)差分信号(彼此互为参考)的翻转时序可以更精确地设定。
差分对的交 叉点定义得非常精确(图1)。
单端信号位于逻辑1 和逻辑0 之间的交叉点受制于(举例)噪声、噪声门限以及门限检测问题等等。
重要假设差分信号的一个重要方面常常被工程师或者设计人员忽略,甚至有时被误解。
我们从两条广为人知的规则开始:(a)电流在一个闭合的环路内流动以及(b)电流在环路内处处相等。
考虑差分对的“正”走线。
电流沿走线流动并且必须在一个环路内流动,通常从地返回。
另外一根走线中的负信号也必须在一个环路内流动,通常也从地 返回。
这很容易明白如果我们暂时想象一个差分对中的一根走线上的电流保持不变。
另一根走线中的信号必须从某个地方返回并且很清楚返回路径应该是单端信号的 返回路径(地)。
我们说差分对没有通过地的返回信号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返回信号的确存在并且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所以相互抵销了(和为零)。
这一点非常 重要。
如果从一个信号(+i)返回的信号严格等于,且符号相反,另一个信号(-i),那么它们的和(+i-i)为零,没有电流从任何地方流过(特别是 地)。
现在假定信号并非严格相等且极性相反。
设一个为+i1 另一个为-i2。
这里i1 和i2 的值近似但是不等。
返回电流的和为(i1-i2)。
因为不是零,这个增加的电流必须从某个地方返回,推测应该是地。
你说什么?那么让我们假定发送电路发送一对差分信号,严格相等且极性相反。
再假定他们在路径的终点仍然如此。
但是如果路径长度不等会如何呢?如 果(差分对中的)一条路径比另外一条长,那么信号在传输到接收器的阶段就不再是严格相等且极性相反了(图2)。
如果信号在它们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 变过程中不再是严格相等且相反,没有电流流经地就不再是正确的了。
如果有流经地的电流存在,那么电源完整性就一定成为一个问题,并且可能EMI也会成为一个问题。
设计规则1我们处理差分信号的第一个规则是:走线必须等长。
有人激烈地反对这条规则。
通常他们的争论的基础包括了信号时序。
他们详尽地指出许多差分电路可 以容忍差分信号两个部分相当的时序偏差而仍然能够可靠地进行翻转。
根据使用的不同的逻辑门系列,可以容忍500 mil 的走线长度偏差。
并且这些人们能够将这些情况用器件规范和信号时序图非常详尽地描绘出来。
问题是,他们没有抓住要点!差分走线必须等长的原因与信号时序几 乎没有任何关系。
与之相关的仅仅是假定差分信号是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的以及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将会发生什么。
将会发生的是:不受控的地电流开始流动,最好 情况是良性的,最坏情况将导致严重的共模EMI问题。
因此,如果你依赖这样的假定,即:差分信号是大小相等且极性相反,并且因此没有通过地的电流,那么这个假定的一个必要推论就是差分信号对的长度 必须相等。
差分信号与环路面积:如果我们的差分电路处理的信号有着较慢的上升时间,高速设计规则不是问题。
但是,假设我们正在处理的信号有着有较快的上升 时间,什么样的额外的问题开始在差分线上发生呢?考虑一个设计,一对差分线从驱动器到接收器,跨越一个平面。
同时假设走线长度完全相等,信号严格大小相等 且极性相反。
因此,没有通过地的返回电流。
但是,尽管如此,平面层上存在一个感应电流!任何高速信号都能够(并且一定会)在相邻电路(或者平面)产生一个耦合信号。
这种机制与串扰的机制完全相同。
这是由电磁耦合,互感耦合与互容耦 合的综合效果,引起的。
因此,如同单端信号的返回电流倾向于在直接位于走线下方的平面上传播,差分线也会在其下方的平面上产生一个感应电流。
但这不是返回电流。
所有的返回电流已经抵消了。
因此,这纯粹是平面上的耦合噪声。
问题是,如果电流必须在一个环路中流动,剩下来的电流到哪里去 了呢?记住,我们有两根走线,其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其中一根走线在平面一个方向上耦合了一个信号,另一根在平面另一个方向上耦合了一个信号。
平面上这 两个耦合电流大小相等(假设其它方面设计得很好)。
因此电流完全在差分走线下方的一个环路中流动(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