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4.2_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合集下载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在了解技术的基础知识又进行设计方案制定之后的内容。

它是学生技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具体体现阶段。

第二节原型模型的制作又是本章内容的一个具体展示。

学生能充分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实现展示自己的成果,是同学们的成功喜悦最强烈,自豪感、自信心得到充分提高的时刻,所以这一节课的成功非常关键。

学生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会对自己的技术能力产生一定的疑惑,我也能设计吗?虽然我们在第一二章课程内容分析中明确告诉他们可以,但他们不能自信。

第三章老师要求后,他们会试着去分析设计,有一定成果,但仍不能相信自己。

所以这节课制作的成功能坚定他们自己也能设计的信念,提高技术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制作模型或原型的基本过程。

2、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体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完成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体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从原型或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总结原型或模型的制作步骤,感悟实现自己设计成果的成功和喜悦技术素养:技术意识、识图能力、物化能力教学策略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利用任务驱动促进小组协作,让他们实际转化自我设计,潜移默化提高技术核心素养教学资源:多媒体、视频、课件、投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候课3分钟:播放其他学校学生设计的结构作品制作出成品后的承重试验。

学生自由讨论。

课堂导入:案例分析(2分钟)前面我们以2014年本校学生参加的三星公司赞助的“探知未来”的承重结构设计作为我们的设计问题进行了设计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可行性、查阅资料、挑选材料、提出设计方案的过程。

我们在各种材料中选择教室里方便制作的纸作为材料,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制作出来复习:什么是原型?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模型?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制作原型?什么情况下制作模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2分钟)学生回答教师展示ppt(2分钟)那好,现在我们开始来讲我们的纸质承重结构模型制作出来吧。

2018-2019高中通用技术上学期第十九周《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2018-2019高中通用技术上学期第十九周《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难点
对模型在产品研发和科学试验中的作用、功能和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
环节1
复习上节课内容
提问
回答
环节2
什么是模型和原型
引导
讨论
环节3
案例分析1
提问
讨论回答
环节4
案例分析2
观看图片
讨论回答
环节5
制作准备(模型制作)
观看
观看
环节6
总结回顾
教师叙述三国故事引起学生兴趣:三国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趁大雾弥漫,以船装载草人骚扰曹军营地,曹军不知虚实,不敢贸然出击,只好放箭拒敌。结果让孔明草船借得十万支箭。那些用草扎的假人,就是模型。在今天的技术设计中,到处都有模型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模型这一节。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模型吗?有哪些?回答:商场柜台里的手机,各种展览会上展示航模、汽车、房展会上的房屋等,教师用PPT图片来展示展示手机、房模、航模、汽车等模型图片,加强学生对模型的感性认识。
【案例1】“神舟飞船”模型
【案例2】“神州飞船中的模拟人
【案例3】2008北京奥运会主会场模型(鸟巢)
【案例4】2008北京奥运会主会场模型
【案例5】小区住宅模型
模型的功能
①模型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模型可视、可触、可控制,可以形象地表达所设计的产品的比例、尺度、线型、色彩、材质以及每一个构成面。它是一种实体语言,为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使设计委托者、生产单位和设计人员之间能够直接沟通,全面认识设计方案。
扳手与螺丝、螺丝帽:扳手主要是旋紧六角形、正方形螺钉和各种螺母的工具。采用工具钢、合金钢或可锻铸铁制成。一般分为通用的、专用的和特殊的三大类。使用时应根据螺钉、螺母的形状、规格及工作条件选用规格相适应的扳手去操作。①活动扳手是通用扳手,由扳手体、固定钳口、活动钳口及蜗杆等组成。它的开口尺寸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所以在开口尺寸范围内的螺钉、螺母一般都可以使用。②呆扳手(开口扳手)、套筒扳手、锁紧扳手和内六角扳手等称为专用扳手。它的特点是单头的,只能拧旋一种尺寸的螺钉或螺母。双头的也只可旋拧两种尺寸的螺钉或螺母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课件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课件

镂空图案模型制作
1.设计镂空图案 2.把图案画在加工材料上 3.根据加工材料特性选择加工工艺 4.对材料进行零件加工 5.根据需要进行表面涂饰来自总结2:各工具操作要领
锯割要领
17
操作要领
1.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 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3.锯程要长 4.推拉要有节奏
18
起锯要领
1.用左手大拇指贴住 锯条,起锯角要小,防止 锯齿崩裂
2按设计图纸对材料进行零件加工
3将加工好的零件组装成部件
4根据需要进行表面涂饰
镂空图案设计制作项目
回顾一下 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1.设计镂空图案
2.把图案画在加工材料上
3.根据加工材料特性选择加工工艺
3.根据加工材料特性选择加工工艺
4.对材料进行零件加工
锯割时应注意:
• ⑴ 注意姿势正确(模仿老师的正确姿势,包括握锯、身姿、脚姿)。 • ⑵ 工件必须把持牢靠,可利用左手和左脚压踩,如用夹压工具更好。 • ⑶ 起锯时,左手大拇指靠着锯片以定位,右手持锯轻轻拉推几下(先拉
后推),开出锯路,再进行正常推锯。 • ⑷ 锯割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流畅,眼睛要注意看划线,时刻保持锯片
沿着画线走。将要锯完时,左手要抓住锯下的部分,右手力度减小,轻 轻将料锯下。
总结1
模型或原型制作 的一般步骤
1按照设计图纸配备材料,根 据材料的特性与现有的工具设备 条件选择材料的加工工艺 2按设计图纸对材料进行零件加工 3将加工好的零件组装成部件 4根据需要进行表面涂饰
2.行程要短,压力要 小,锯入2-3mm后才逐渐 正常割锯
19
挫削要领
不同锉刀的使用
20
挫削要领
1.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 2.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手的施压要由 小变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原型或模型的制作》是广东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着重介绍了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用到的加工方法和工具使用,并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际操作学会材料的加工方法,再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正确、安全地操作,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一个简单产品地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因此,本节课将重点制作台灯的模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和乐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技术、设计和工艺的加工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

因此通过台灯的制作视频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学生制定制作计划,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工具和工艺进行制作,并增强他们制作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现场的制作和教师的指导,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的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策略:1、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加工工艺的选择,常用工具的使用,硬纸、木材、金属等材料的加工方法,装配工艺,所以应该多介绍常用的加工工艺,最好播放多种制作工艺的视频,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去制作现场参观。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能够结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简单工艺,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削、锉削和钻削等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1.“工艺”一节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常用的工艺,并重点介绍了金属材料队的加工工艺。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立足实践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

结合本章中大量动手操作的具体内容,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根据操作内容,本着减少文字叙述的思路,文中配置了大量的图示,直观形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

工艺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工艺对于技术产品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对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本节对工艺加以介绍。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学校条件的不同,本节内容较浅显,旨在让学生认识工艺,了解一些常用金工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即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加工工厂,或让学生做一些实践活动,但必须强调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一、认识工艺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常见的工艺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

2.锯割二、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对于金属材料,通常以锯割的方式进行割断。

手锯是人工锯割的常用工具,利用它可分割金属材料、木料和硬塑料等。

▲马上行动:用手锯锯断一根直径为12mm的金属管或塑料管,并讨论正确的锯割管状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器材以48人为一个班级,可采用以下配置:1划线工具: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样冲各26件2转盘式台虎钳钳口宽度可选择100mm 50台3调节式手锯架qb-1108-9150件4钳工锉:齐头扁锉长度250mm,中锉纹 50把半圆锉长度250mm,细锉纹 50把5斩口锤0.25kg 50把6台钻 2-4台7常用的手用圆板牙又名螺丝板牙及配套的圆板牙架又称圆板牙绞手8手用丝锥又名螺丝攻及丝锥板手注:78两项配置数可在5套左右,但圆板牙及丝锥的规格可配置常见的公制直径为2.5mm、3mm、4mm等多种,因易损耗,要求有足够的备用件。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第四章设计的实现——制作第二节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的实例,知道模型、原型的概念。

(2)理解模型的功能。

(3)知道模型制作的一般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简易模型制作过程,从中感性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模型是一中技术方法。

(2)模型制作中,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模型概念及功能。

教学难点对模型在产品研发和科学试验中的作用、功能和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复习设计的一般过程,经历了第一个过程发现与明确问题之后,我们又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和绘制设计图样,也就是制定设计方案,接下来要进行的设计的第三环节,制作模型或原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模型或原型。

二、模型或原型(7分钟)1、播放视频《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有这样一个情节:诸葛亮借助大雾天气,将扎制的许多“稻草人”放在船上,并命令士兵击鼓呐喊,诱使曹操误认为有人来袭击,慌慌忙忙下令射箭,结果十万支箭白白送给了诸葛亮,这船上的“稻草人”就是一种模型。

2、请同学们再看成龙照片。

(蜡像照片和本人照片)3、展示桥梁模型。

4、展示学生作品笔筒模型。

5、由以上例子提问:那么什么是模型?那么什么是原型?(请学生概括回答)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和例子讲解模型和原型概念。

原型: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物体。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纸、按比例制成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三、模型的功能(10分钟)1、同学们还能列举生活中哪些模型?它有什么作用呢?(幻灯片展示模型图片)2、投影案例《大东方号》事例教师讲解:从《大东方号》事件我们不难看出有时直接制作原型是不行的,在很多情况下,模型是很好的替代品。

模型在技术设计中发挥作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分析模型的功能。

3、幻灯片展示奥运会主场模型和文字描述。

4.2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PPT课件

4.2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PPT课件
粤教版 技术与设计1
4.2.1 模型
4.2.1 原型与模型
主讲人:邢俊
模车型 是个什么?鬼
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
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就是模型。
模型有什么用?
漂浮的城市---“大东方号”
“19世纪50年代,英国设计制造了一艘 以庞大蒸汽发动机为动力的铁壳轮船— —大东方号。大东方号集中了当时造船 技术的精华,运用了所有能运用的动力 装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航轮船。 但是,大东方号并没有进行模型制作就 投入了生产。结果,由于动力设备与庞 大船体的动力需要不匹配,首航便宣告 失败。
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功能 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行性
设计交流
用途 技术试验
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模型的种类
1/5 草模
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 简单地表示设计构思,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2/5 概念模型
设计构思初步完成后,草模的基础上 造型风格、外观布局,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理念
3/5 结构模型
法 拉 利 模 型
制造船舶前一定要制造模型进行试验。
汽车模拟人碰撞试验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 保护”是目前国内在汽车 碰撞方面惟一强制实施的 标准,所有车辆都必须通 过此项试验。
模型可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行性
——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建筑模型
模型可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可视、可触、可控制
模型
实体技术语言
身份 原型的替代品
技术试验前,表达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 用于研究造型与结构的关系、结构强度试验
4/5 功能模型
测试安全气囊性能的汽车模型
汽车的配气系统模型
技术试验时 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及人机关系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三节制作模型一、内容分析:立足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特色。

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制作模型》是苏教版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动手操作的章节,其内容也包含着思想和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节课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加强书中内容前后章节的连贯与交融,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作为示例。

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

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模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所用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用到的弹簧振子等模型。

本节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并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

3.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四、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完成设计报告。

难点: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

知道模型是设计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根据自巳的设计方案合理地编排制作步骤(即流程)。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制作模型[教学内容分析]1.制作模型或原型是设计方案物化为产品所经历的制作和试验过程,是技术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节内容是技术设计成果的生成过程,是全书教学内容的归宿。

前两节模型和工艺的学习,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节内容又在实践中加强了学生对各种技术操作要领和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制作模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已设计好的方案,制作出台灯的模型或原形,并对其加以润色。

台灯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模型的制作过程,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体验技术设计的艰辛,感悟技术设计的魅力。

3.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节内容是比较紧张的。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以制作模型为主线,结合前几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与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如:讲完第六章,就让学生参考课本152页-153页第一组方案绘制模型草图与各部件设计图;学习“模型”时,让学生进一步改进完成设计图;学习“工艺”后,让学生完成材料、工具的选择,并安排好简单工序。

考虑到时间和安全因素,电子线路由教师提供。

4.本节是动手操作实践的章节,但也隐含着思想与方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鼓励学生创新。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要求学生完成台灯的设计方案,画出各部件设计图,选择相应的材料及设计简单的制作步骤,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由于各方面原因(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差异。

而台灯的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零部件较多,初学者对装配顺序不易把握,此外,零部件加工的精确度也影响到模型的装配。

《模型和原型制作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

《模型和原型制作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

《模型和原型制作》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模型和原型的观点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掌握模型和原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导学内容1. 模型和原型的观点2. 模型和原型在工程、设计、艺术等领域的应用3. 模型和原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三、导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模型和原型,引导学生思考模型和原型的定义及其作用。

2. 进修(1)模型和原型的观点:模型是根据实物或理论设计的一个缩小的、具有代表性的物体或系统;原型是一个初步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产品,是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最初版本。

(2)模型和原型在工程、设计、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在工程领域,模型和原型是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工具;在设计领域,模型和原型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展示设计观点;在艺术领域,模型和原型可以帮助艺术家实现创作想法。

(3)模型和原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a. 确定制作的目标和需求b. 设计模型或原型的结构和外观c.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d. 制作模型或原型e. 完善和调整模型或原型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模型或原型制作实践,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或项目,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模型、一个设计感强的原型产品或一个艺术作品的模型等。

4. 总结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模型或原型,并进行互相评判和讨论,总结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四、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继续进行模型或原型制作实践,可以参与一些相关比赛或展览,提高他们的制作技能和创造力。

五、作业完成一份关于模型和原型制作的小结报告,包括模型和原型的定义、应用领域、制作步骤和方法等内容。

六、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原型或模型的制作》是广东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着重介绍了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用到的加工方法和工具使用,并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际操作学会材料的加工方法,再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正确、安全地操作,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一个简单产品地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因此,本节课将重点制作台灯的模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和乐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技术、设计和工艺的加工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

因此通过台灯的制作视频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学生制定制作计划,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工具和工艺进行制作,并增强他们制作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现场的制作和教师的指导,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的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策略:1、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加工工艺的选择,常用工具的使用,硬纸、木材、金属等材料的加工方法,装配工艺,所以应该多介绍常用的加工工艺,最好播放多种制作工艺的视频,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去制作现场参观。

第6章制作模型或原型教案-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6章制作模型或原型教案-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六章制作模型或原型一、学科核心素养要求1、技术意识:(1)能结合具体案例的辨析,形成对技术的理性态度和评价。

(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常见材料的应用环境。

2、工程思维:材料、工具、工艺的选择、比较及权衡。

3、物化能力:(1)通过制作模型和原型掌握材料的合理加工。

(2)通过台灯的案例分析,掌握制作模型材料和工具的选择;通过PPT图片和实物感受,了解各种电子电工工具的使用。

(3)理解对材料合理规划,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4)木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4、:让学生理解,设计产品时,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工艺性以及材料的成本。

5、图样表达:(1)识读常见的技术图样。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和原型。

二、教学重点(1)知道模型及其功能;使设计对象具体化,便于交流沟通;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把握设计的可靠性。

(2)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材料的应用环境和特性。

(4)根据设计的方案和产品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

(5)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6)学习木工加工工艺与工具使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认识模型作为设计方法和手段在设计中的应用。

(2)认识模型在设计中的应用。

(3)体验工艺的价值。

(4)学习木工加工工艺与工具使用的方法。

(5)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正确、安全的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认识模型或原型1、模型: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模型可视、可触、可控制,可以形象地表达所设计的产品的比例、尺度、线型、色彩、材质以及每一个构成面。

它是一种实体设计语言,为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使设计委托者、生产单位和设计人员之间能够直接沟通。

由于大部分工业产品是在大规模、自动化和巨额资金投入下生产出来的,因此仅凭图纸提供设计意图很难把握设计的可靠性。

高中 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 4.2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高中 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 4.2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对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技术试验的模型制作很感兴趣。

但是,学生没有经历产品制造过程和设计物化的过程,面对各种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会有一定的困难。

偏向理科的同学对技术试验兴趣会较大,偏文科的同学稍差。

男同学对工具的使用和操作一般较强,女同学对工艺涂饰相对较好。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的地位《技术与设计1》第4章第2节。

本节是本章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多功能广告灯箱”的制作出发,先介绍了原型和模型的概念,接着围绕多功能广告灯箱的制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展开阐述。

介绍制作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加工工艺的选择、利用工具加工材料、对零部件进行装配以及对产品进行表面涂饰。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我们选择了创意字母椅子模型的制作。

2、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根据主题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了解常用工具(主要是微型机床)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选择,让学生初步掌握工具加工木材料、对零部件进行装配以及对产品进行表面涂饰。

(2)难点:制定制作主题及计划,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

1、知识与技能(1)学会常用工具(主要是微型机床)的使用方法。

(2)理解模型或原型的概念及作用。

(3)初步掌握泡沫板的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制作出模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工艺的操作、装配、调试和涂饰的方法。

初步理解工艺的操作装配、调配的方法。

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培养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创意字母椅子模型的制作作为技术试验,通过各种木工工具(微型机床)的操作过程,使学生认识工具,了解木工加工的一些基本工艺。

进一步把自己的设计物化。

(1)学生以5个人为单位,制作一个小模型,同时初步掌握工具(微型机床)的使用。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导学案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导学案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导学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1)明白工艺的含义和经常使用工艺的种类。

(2)了解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设备,明白依照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工具制作。

(3)学会金属、塑料、木材经常使用材料的加工方式。

(3)在工艺教学技术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实践技术和创新思维能力。

2进程与方式:(1)以生活中的做菜引入工艺的题,以生活案例讨论启发;(2)以观看实物和ppt图片分析,师生互动,堂讨论;(3)在观看、分析的基础上,慢慢形成工艺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进行工艺程的教学中,从了解工艺含义到明白工艺处处存在咱们生活中。

明白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一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产生不同的产品,工艺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

从而树立工艺要精湛,产品才能优秀的理念,培育学生对技术的正确态度和良好的技术理念和素养。

(2)在学习工艺和用经常使用工具进行技术实践中,体验技术活动的进程,感受技术活动欢乐,培育崇尚技术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利用木材材料加工的工具与方式。

三、教学难点学会木材材料的加工方式。

四、教学策略与方式:运用引导探讨法教学和仿照法教学。

第一从生产、生活中的工艺讲起,如此,学生就有了切身的体验。

在实现教学的进程中,围绕着教学的目标展开,调动学生的踊跃性和对技术程学习的爱好而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自行分析、讨论,加深对工艺在产品制作的重要性的明白得。

演示进程中,留给学生一些疑问,让学生在操作中注意,引发重视。

在学生操作进程中,分组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与交流,培育学生的交流、讨论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要边走边观看学生操作,及时帮忙解决疑惑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搜集搜集与工艺内容有关的教学材料:如汽车发动机制造、相关的图片、文字、案例。

预备制作木材、提供实践所需的工具,三角尺带(30度角的)、手工钢锯、锉刀、台虎钳、铅笔、等。

实验器材预备:木条两人一块手工钢锯、锉刀、桌虎钳三角尺、钢直尺铅笔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进程:(一)新导入班级小调查,你会做菜吗?请同窗表达做菜进程引出烹饪工艺——本节,让咱们走近工艺,熟悉工艺。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案-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案-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通用技术》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学科。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机时代直到当今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处处都要用到技术,例如我们手中拿的圆珠笔和钢笔就是多次技术改造的结果,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电视机也是技术发明的成果。

认识技术、善用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制作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能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并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了解工艺含义到明白工艺处处存在我们生活中。

知道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立生不同的产品,工艺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从而树立工艺要精湛,产品才能优秀的理念,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良好的技术理念和素养。

感受工匠精神对技术制造质量的独特作用,体会工艺的优质对成品的重要性,形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教学内容分析:本书的第四章就是以问题的解决过程为线索来展开的,教材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广告宣传灯设计为例,引领同学们经历技术设计与制作的过程。

通过第四章的学习,同学们将会掌握相关的技术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综合考虑设计的条件和因素,优化设计方家,最终实现设计方案的物化,从而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目的。

同时提高实践活动的成效,以知促行,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确定设计方案后,下一步就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制造出产品。

但是想要达到最终的设想,仅靠手绘图或计算机三维效果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设想变成现实。

本章我们将根据设计的要求,挑选合适的材料,运用合适的加工工艺,使用工具,最终制作出一个产品的原型或模型。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小编整理]第一篇: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中的内容,使学生从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从单纯对技术与设计理论知识的认识转变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材料、工具、工艺的认识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一章内容。

第四节是原型与模型的制作又是对前三节以及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的一个综合考察运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章节。

2、地质版教材从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制作出发,先介绍了原型与模型的概念,接着围绕着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制作过程为主线展开阐述原型或模型制作的意义和方法。

3、江苏版教材也强调“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特别是要通过典型产品“柑橘榨汁机”的制作实例,由点到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与乐趣。

因此,我综合两种版本的教材优点,决定在讲解有关概念后,选择“创意座椅”为载体,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制作的各个环节中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培养热爱技术创作、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学习前面有关材料、工具、工艺的知识后,对技术和设计有进一步的理解,通常会有一种想要亲身经历实践的冲动;只是并不懂得如何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及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型和模型及其功能,理解它们的区别及在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作用。

2、经历认识原型和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关注原型和模型的广泛应用,感受模型在技术中的价值。

2、了解1~2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3、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培养热爱技术创作、热爱科学的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设计的实现—制作
第2节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原型、模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作用。

2).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的操作。

3).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认识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2)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2.教学难点
学会加工工艺的选择,制定制作计划,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原型使用:网友指证周正龙摄“华南虎”原型是年画;加菲猫的原型——异国短毛猫;歼-10原型机和真机的对比图。

展示汽车模型。

【投影】自主学习问题
1、原型的概念及作用;
2、模型的概念及作用;
3、举例说明你知道的模型还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投影】一、原型与模型
1.原型
【设问】那什么是原型呢?
【投影】原型(prototype)通常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一般来说,原型有两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对设计方案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

(2)有利于实现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技术与成本的估算。

【过渡】既然原型具有许多作用和优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直接制备原型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投影】案例分析(一): 《大东方号》事例
【讲解】《大东方号》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动力设备,邀请了著名的造船专家,想制造一艘世界上最大、航速最快的远洋轮船,但最后失败了。

其根本原因是一次的完成图纸设计后就直接施工制造的《大东方号》轮船,虽然集中了当时造船技术的精华,但还是造成了动力设备与庞大船体的动力需要不匹配。

【评论】从《大东方号》事件我们不难看出有时直接制作原型是不行的。

在很多情况下,模型是很好的替代品。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模型的知识。

【投影】
模型:模型(model)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模型神州号飞船模型等
【过渡】从我们所列举和分析的大量实例不难看出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而且模型在技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模型的功能。

【投影】模型的功能
1.模型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2)交流并检验设计思想及过程,反映最终产品的形象和品质感。

二、制作过程
制作模型或原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根据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议;对产品
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

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模型或原型。

【深化点拨】强调规范操作、安全操作。

【学生动手实践】装配简易书架
【成果展示】小组展示装配情况,反思制作过程。

【小结】
原型、模型及其功能
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模型制作的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也是发展构思的创造性过程。

模型制作一般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