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论文
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现状
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现状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时代背景下,本文认为作为祖国建设发展未来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当下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现状却不怎么乐观,失范现象屡有发生。
文章拟就这些失范现象作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其失范的原因。
何谓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与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其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展现一个社会、民族的文明的“窗口”。
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的主要力量以及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其公德水平的建设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显然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那么,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表现又是如何?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就当前看来,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总体还是比较乐观的,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进取、务实。
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社会公德方面失范现象也不少。
(一)缺乏公共意识和责任感在整个社会看来,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又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之长,其综合素质自然比较高。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么?尽管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在现实中的道德践行中,却往往与他们的身份学历背道而驰。
为人处事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得失,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愿望去行事,不计后果,很少去考虑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利益。
具体表现: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社会公共意识淡薄,。
社会公德现状论文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论文
社会公德现状论文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论文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与对策浅析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一、目前我院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对于这次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对调查表所选的选项与现实中自己的作为大相径庭,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是真正能够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却不多。
我们常说每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
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对“宿舍中常流水常明灯”现象的看法是主动去关掉,可是教学楼上卫生间里的水龙头经常在无人使用的情况下哗哗流水,过往的学生却视而不见。
调查显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的同学公德意识薄弱。
在这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公共场所插队现象”的看法,来自学生的反馈是:上前“马上制止”的占31%,“心里抱怨”的占50%,”心里谩骂”的占19%,还有极其少数的“视而不见”群体。
对于“在公交车上向老弱病残人让座”这一问题上,大家几乎一致表态:主动让座;对“当乘手扶电梯,怎么站”,回答“自觉站在右边”的占80%,“随行人站的”占15%,“随便站”的占5%。
在同学们回答“在外出遇到红灯怎么做”的一问中,“一贯遵守交通法规”的占97%,“偶尔闯红灯”的占2%,“经常闯红灯”的占1%。
这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行动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了解,当“关于在校园内或其他公共场合乱扔垃圾的看法”中,认为“很鄙视,宁肯拿在手里也不乱扔的”占48%,为“出于无奈,周围没垃圾桶”的占50%,为“怎么方便怎么来”的占2%。
当今大学生网络生活与社会公德5篇
当今大学生网络生活与社会公德5篇第一篇:当今大学生网络生活与社会公德当今大学生网络生活与社会公德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工具。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并且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负面影响;对策网络时代所构建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判断、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加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网络时代大学生行为的教育和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达到正确引导的目的,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折时期,成人感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
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数学生爱不释手,不少学生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神奇的网络世界,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对目标的选择无所适从,这里看看,那里站站,继而迷失方向。
一是网络的多元化,使得各种思想、各种价都值观出现在网络之中网络能够超地域无障碍的交流,它既是信息的集散地,又是信息的垃圾场,各种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垃圾信息都混杂其中,从而产生网络“信息污染”现象。
在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意识形态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时代,大学生网民的思想观念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和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国作为技术上的“后起国”,在网络信息中,维护教育主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防止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其任务是十分紧迫和艰巨的。
网络中的垃圾文化的传播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进而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逐渐弱化。
二是部分大学生网络失范虚拟状态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从而造成了网络社会虚假信息的泛滥及非道德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共5篇)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共5篇)第一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大学生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关系:前者是以道德要求为核心,后者是以秩序维护为核心,各有不同的侧重。
大学生应有怎样的社会公德其实对大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社会公德其实基本上也就是对每个公民的社会公德的要求: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
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
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
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爱护公物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公德大学生公共道德失范是当前学校生活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有部分大学生目无尊长、惟我独尊,注重自我而非公德,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淡薄,存在着不少违反社会公德准则的思想和行为。
突出表现在公共生活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公共秩序领域、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等领域的行为失范。
1、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责任不强2、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心的缺乏3、在公共秩序领域漠视甚至无视规则的存在4、对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毫不珍惜,缺乏应有的公德素养二、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大学生是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群体,却缺乏相应的高水准公德素养。
1500字思修社会公德反思论文范文
1500字思修社会公德反思论文范文社会公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规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1500字思修社会公德反思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1500字思修社会公德反思论文篇1:《从朱光潜社会公德教育看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一、朱光潜社会公德教育朱光潜一生著述甚丰,且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品格。
他勇于批判自己,执著地求索真理,是一位以救国兴邦为己任的爱国知识分子。
朱光潜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以及跨学科、跨国家的理论文化背景,在民国时期,他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对外来学说择长舍短,在中西比较互释中建构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易被青年接受的青年教育思想。
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使他不仅在美学方面,在青年教育上也有所成就,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充分发挥、体现了他渊博的学识。
朱光潜的青年教育思想中,对于青年人社会及人生的问题尤为关注,在他的《谈修养》一书中,就专门谈到了对于青年人社会公德培养的问题。
朱光潜所谈的社会公德主要是指社会活动或政治生活的道德要求。
他主张以情感为基础对青年人进行培养,因为“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
”通过朱光潜在教育上取得的成就就可以看出,这种通过情感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公德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公认问题,他也认为“不善处群”是中国人的“致命伤”,因此,在《谈处群》中,朱光潜从“不善处群的病症”、“不善处群的病因”、“处群的训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他所提倡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方法,就是进行群体教育,通过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在团体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公德心,包括培养他们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精神。
他认为在团体中,“才能养成热心公益的习惯”,并且“用讨论方式去学习,每种实际问题都可以在辩论会中解决。
社会公德现状论文
社会公德现状论文第一篇:社会公德现状论文社会公德调查一、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背景与意义一个时代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格取向,决定着一个新生代的道德水平。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当代的社会公德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
因此,加强公德教育,坚持以中华美德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铸造的良好社会公德,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方法与程序主要程序是:第一阶段:资料准备。
通过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百度等方式检索有关社会公德的信息资料。
参考调查问卷的方法和形式。
第二阶段:分析调查内容。
对调查内容分成“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公益、拾金不昧、帮助他人、义务服务方面”,“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等方面”,“遵纪守法、对法律认知方面”四个方面,挑选适当的问题,进行调查。
第三阶段:实施调查。
对班级同学,朋友及周边学生等实施调查。
第四阶段:分析与报告撰写。
运用word、excel等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三、当前公德现状分析(一)、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礼、诚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到长辈、老师、领导打招呼应该是一种礼貌的体现,65%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3%的同学不愿意上前问好,仍然有32%的同学出于内向没有上前问好,也就是97%的人是很懂得礼貌的,所以我们不能把那32%的同学归到不懂礼貌的人群中。
思修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
思修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大学生应该成为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模范人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大学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思修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期望与要求亦随之提高。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社会的缩影。
大学生,投入到大学的生活,不仅要完成学业,还有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和历史使命——为实现从一名自然人到一名社会人的转变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大学生校园公德状况,近年一些大学对大学生一些日常行为做过调查,例如:对大学食堂用的餐插队现象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此持“无动于衷”的态度,5.6%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也插队”; “当发现有人在寝室外的走廊上大声喧哗时”,46.6%的人“无动于衷”; 听讲座时,22.4%的人会收发手机短信,另有19.4%的人曾经“打盹”,表示专心听讲的占35.1%;将近一半的学生声称自己有过“因一时找不到垃圾箱而随手丢垃圾”的经历;如果“看到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忘关了”,68%的学生表示会“关紧水龙头”,24.5%则“不予理会”; 对于大学生穿拖鞋进教室上课,5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应要求太严;78%的学生喜欢依某同学的缺点起绰号称呼同学;在诚信方面,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简历不做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
12%的学生承认假期回乡社会实践报告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
漠视社会公德的不诚信行为是令人忧虑的。
诚信是社会公德的第一要求,是成就人生的第一要素。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与反思
系层 面上 , 社会 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 自 然 、保护环境 。社会公 德是整 个社会道 德体 系的基 础层次 ,它有 利于社会 公共秩序 的维护 ,有利于 良好社会 风尚的形成 ,有利 于提高整个 国家 的文明程度 。而 大学生是 当代 中国的优 秀青年 ,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 源 ,是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 复兴的主力军 。这就要求我们 当代大 学生应该在社 会主义文化 大发 展 大繁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时代背景下 ,争 取做全社会 的道 德 模范 ,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 的传播 者和践行者 。因此 ,了解大学生 社
衡量 大学生是 否具 有社会公德 意识 ,努力做社会 公德规范 的传 播者和
睹。例如,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显示 ,当看到 在公共场合插 队,8 % 的大 学生会 马上 制止 , 7 l %的同学会心 里抱怨 , 2 1 %的同学会不予理睬 , 也就是说 9 2 % 的大学生是对这种行为持放纵和 置之不理 的态度。这一数据足 以说明,大学生对危害公共利益 、影响社 会公德的言行熟视无睹 ,在践行社会公德基本规范方面做得不到位 。
一
( 二 )部分大学生个体文明举止较差、社会公德 水平偏低。例如 , 文明礼 貌是社会交往 中必然 的道德要 求 ,是调整和规范人 际关 系的行
为准则 ,体现在 日 常生 活中的细微 之处。 比如 :尊重师长 ,主动让座 等。在调查 中,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 4 5 %的被 调查者会积
会公德规 范的有效途径 是我们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者的当务之 急。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公德 现状 反 思
社会公德是 指在 社会 交往 和公共 生 活 中公 民应 该遵 守 的道德 准 则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明确指出 ,社会公 德 “ 涵盖 了人 与人 、 人与社会 、人与 自然之 间的关系 ” 。在人与人之 间关 系 的层 面上 ,社 会 公德 主要体现为举 止文明 、尊重他人 ,在人 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层 面
有关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
有关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社会公德是我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公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公德的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究》摘要:当代大学生是肩负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2001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以德治国的思想写入了十六大报告,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德治提高到与法治并举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连续被写入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报告。
道德建设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有的学生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如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等也时有发生;上课交头接耳、谈恋爱、接打电话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也随处可见;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等等也时有发生。
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主流现状是好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公共道德素质,也具有承担自己应尽社会责任的意愿。
但是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公共精神缺失的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缺乏自制自律的行为规范第一,淡漠是非界限,缺乏自觉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却缺乏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为不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例如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就会时常发生一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以及不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不文明现象:图书馆的图书杂志被某些学生乱涂乱画,一些有用的资料甚至被开了天窗或书页被撕掉;大学生情侣在众目睽睽之下搂搂抱抱,根本不顾及他人的眼光;有些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更有甚者在课堂上吃零食、说闲话;还有一些学生爆粗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用完洗手间不关水龙头、不冲便池;在教学楼及图书馆等比较安静的场合高声说话或接打电话;考试作弊等违纪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同学之间不讲诚信,而且国家扶助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也不按时偿还,使大学生的信用受到严重挑战等等。
第二,过于放纵自己,缺少自我约束。
许多大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可是一旦离开了某种监督的机制,有些学生就将公共生活中的规范和要求全部抛于脑后,不再愿意遵守曾经遵守的规则。
比如,白天非常遵守交通规则,但到了晚上没有警察时就横穿马路、乱闯红灯。
在自己认识的亲朋好友周围大多能够保持好的自律自制,而一旦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生人圈子,就缺少了自我约束。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比如偷盗、卖甚至抢、、杀人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聚众斗殴、破坏公物等时有发生。
还有一些大学生完全丢掉了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只求索取、不愿付出,甚至甘当啃老族,干工作嫌累怕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生活上他们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吃喝讲高档、讲排场,衣服讲时髦、讲品牌,娱乐讲刺激、讲多样。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报告范文(精选7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报告范文(精选7篇)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范文篇1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
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爱幼。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
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情况而定。
仅有5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的生活空间。
而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
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
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和问题研究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和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和问题展开研究。
首先阐述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然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
接着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教育培养和建立激励机制等。
最后探讨了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策略,如开展社会实践和推行志愿服务等。
总结指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展望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的关注,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问题、重要性、分析、存在、改进措施、培养策略、总结、发展展望1. 引言1.1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和问题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和问题研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栋梁,其社会公德的表现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包括尊重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等方面。
这些都是构成一个社会良好秩序的基础,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一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存在着不尊重他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守时、不守信用等问题。
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改进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定义和重要性、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改进措施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定义和重要性大学生社会公德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包括尊重他人、守纪律、遵守法律、关爱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社会公德行为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一个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格取向,决定着一个新生代的道德水平。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
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坚持以中华美德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铸造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公德,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这使得大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社会公德失范等问题逐渐突出。
虽说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大学生能够认真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但是,这个群体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着实令人堪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明行为的缺乏。
部分大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厕所文化”处处可见;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行为屡见不鲜;校园偷窃现象时有发生;在公共场所甚至自习室里大声喧哗,语言粗俗无聊,无顾他人感受;校园里的情侣们更是众目睽睽之下搂搂抱抱,完全不觉得有任何不妥之处。
2、诚信意识的淡薄。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危机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社会的焦点问题:如今的大学校园,考试作弊方式繁多、花样百出、屡禁不止;大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更是让银行和学校伤透了脑筋,有些学生一方面手里拿着钱,进行奢侈消费,另一方面却拖欠着学校学费,这些行为为本来和谐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3、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可以说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伦理知识的自学能力,但从“知”到“行”还有一个过程。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报告范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报告范文篇一: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守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产、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
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插队、课桌椅上乱涂乱画,诚信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能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精神差等等。
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然极为重要而紧迫。
对此,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二、家庭教育的功利在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规范的内在原因: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有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看见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
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提升对策2023-11-08•引言•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提升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对策•实证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不尊重师长等行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形象和未来发展,也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一要点二意义通过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构建和谐社会。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通过调查和分析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和意识,提出针对性的提升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和社会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研究现状和已有成果;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行为和意识的调查;最后,通过访谈法对高校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看法和建议。
02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大部分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大学生整体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仍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存在缺乏公德意识、不尊重他人、不遵守公共秩序等问题。
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总体情况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存在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如对同学、老师、家长不够尊重,对弱势群体缺乏关注和帮助。
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如抄袭、作弊、捏造实验数据等行为。
部分大学生在公共场合行为不文明,如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插队等。
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因素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一些学校可能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公德教育。
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社会公德素质是指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遵循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益、关心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社会公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提升。
本文将从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提升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现状普遍较低。
由于大学生阶段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影响下应该具备较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能力。
然而,现实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不守时、不守信;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存在着侥幸心理和复制黏贴作业等现象;在公共场合缺乏基本礼仪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形象与发展,也对社会交往和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现状低下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背景、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一方面,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传递。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有一定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提升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推进。
首先,高校教育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其次,加强与家庭的互动和合作,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提供道德示范和引导。
比如,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同时,媒体也应当承担起社会道德建设的责任,多报道正能量的新闻事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对于个体大学生而言,他们也应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社会公德素质。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道德修养。
大学生社会公德培养思考探析论文(共5篇)
第1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随着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视,高校德育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是: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高校中确实也有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和公共道德失范的行为。
这与社会对大学生寄予良好社会公德的厚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会对大学生自身造成危害,而且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应对社会公德失范的对策,以此教育当代大学生,才能为国家培养真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概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这一论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国家的形象。
同样,大学生公德建设作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外部指针。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因此,大学生在不断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公德水平,使自己成为社会公德建设的领航者。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多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德认知方面态度端正并且有维护社会公德的良好意识及行为,但也看到,不少学生存在文明礼貌素养缺欠、助人为乐观念淡薄、爱护公物意识不高、保护环境责任心不强、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淡化等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论文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论文系别:旅游管理班级:财务管理小组成员:李佳喜孙继杨颜旭所谓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高文化群体,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文明的引领者,是先进文化知识的的传播者,是社会公德规范的实践者。
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导致大学生形象与社会所期望的形象有较大反差,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以我们这次就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一、调查问卷:形式:选择题调查对象:大学生调查人数:一百人1、您现在是大学几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2、您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评价是A.很好B.较好C.一般D.很差3、您认为社会公德的培养对大学生是否有帮助?A.有B.没有C.不清楚4、您认为大学生是否该为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作出贡献A.应该B.不应该C.不清楚5、如果有同学在公共场所说粗话或者大声喧哗,您认为该行为A.不好B.好C.不清楚6、当您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者摩擦时,您会A.主动道歉,同学间应该和睦相处B.希望对方先道歉C.不以理会,无所谓7、您对大学生在公共场合搂抱的亲昵的行为的看法是A.反对,学校应加以制止,维护大学生形象B.反对,学校应加以加强教育引导,放宽对待C.赞成,这是个人自由D.无所谓二、结果统计三、分析1、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缺乏责任感的”。
只有少数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
”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
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
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
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
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3、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比如:尊重师长。
在我们的调查中,50%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
在老师上课时与同学聊天这个问题上,有65%的学生选择不会在老师课上说话,32%的学生无意冒犯后会觉得内疚,只有12%的同学会在老师课上随便说话。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
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4、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校园的优美环境与完整的公共设施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大学生是否会时时处处维护这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呢?当问及“您会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时,有90%的大学生选择“会,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只有2%的大学生会视若无睹,这个问题,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
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
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会觉得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
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
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
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大学生公德行为问题的原因什么是公德?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其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了突出的作用,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社会公德教育已经称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合理协调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的行为体现上,有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却表现得偏低,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文明举止,在大学校园里,仍能看到大量不文明现象的存在。
有人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不拘小节;学生吸烟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老师、领导到学生宿舍时不予理睬,我行我素,不尊重他人,缺乏起码的礼貌道德修养。
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且由于社会公德是一种公共服务,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有些人虽然具有较强的公德认知,但较少付诸实际行动,缺乏自律,缺乏团队意识。
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学生对他人道德行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比较放松现在一些大学生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在价值上产生了双重标准,许多大学生往往将功利尺度较多地指向自我,以现实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以理想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他人和社会。
正是由于这种自我认知方面的偏差,导致许多大学生尽管在公德认知和评价方面可能是正确的,但落实到行为和习惯上时却不尽人意,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二) 、道德“知”“行”脱节“知”“行”脱节问题早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而本次调查数据则很好的为这个结论提供支持。
问及“您在食堂吃饭时,会排队等候吗?”时,调查结果中有60%的同学会自觉排队,20%的同学要在别人的提醒下才能站队,但是仍有10%同学的不会排队,还有10%的人觉得无所谓。
换句话,道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仅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已无法去“行”了。
(三)家庭教育存在着缺陷。
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家长只重视学习,却忽视了品德教育,过去曾被认为是错误的,如撒谎、懒惰、骄横、举止粗俗、考试作弊、破坏公物等行为,在许多家长眼里变得无足轻重,这便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人格不健全,出现了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还有的家庭,父母和长辈过分宠爱自己的子女或晚辈,无原则地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偏袒过失,有的甚至出现了“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核心地位,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使他们变得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责任感。
(四)学校德育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导向,学生从小没有接受到作为社会成员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的教育。
由于忽略了基本公德教育,学校的德育始终处于悬空状态,既没有落脚点,又不具有可操作性。
由此可见,高校德育工作应把基点和重心放在文明修身和造就合格公民上,这也算是对大学生基本公德教育的一次补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不良社会风气有人说“道德是一种公共服务”,社会公德更是如此。
有时候大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都是从社会中学来的。
例如:吸烟、酗酒等。
五、我们的建议(一)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1.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2.做好监督、引导作用。
3.加快社会公德法规法章建设。
(二)加强校园教育。
1.学校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进行道德素质演讲。
2.进行公德素质大评比同学生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更具有约束力。
3.学校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
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
(三)加强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德讲座并予以借鉴。
2.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劝导,争取做公德模范家庭。
3.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孩子做好榜样。
(四)加强个人学习。
1、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严格自律201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