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七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认识10以内的数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认识10以内的数
10的认识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件
认识10
课前导入
我国有56个民族!
认识10
探究新知
“10”像油条加鸡蛋。“10”占两 格,左边一格写“1”。右边一格画 一个碰上、下、左、右四边的椭圆。
认识10
请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
10 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0 ); 和9相邻的数是( 8 )和(10 )。
2
45
7
9 10
7离0近一些,还是离10近一些?
7离10近一些。
认识10
4.填一填,读一读。
第2张是8,第5张是( 6 ),第10张是( 4 )。
认识10
5.先从0写到10,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认识10
6.
一共有( 10 )只小鸭。
从左数起,哪几 只小鸭戴帽子?
从左数起,第2只、第4只、第6只、第8只和第10只小鸭戴帽子。
你能读出下面直尺上各个数字吗?
零一二三 四五六 七 八 九十
三 随堂练习 (教科书第26~27页 想想做做)
1.
数出 10 根小棒,捆成 1 捆。
提示:动手操作,仔细数出 10 根小棒, 然后捆成 1 捆。
2.
3. 填一填,读一读。 0 1 2 3 4 5 6 7 8 9 10
4.
第2张是8,第5张是( 6 ), 第10张是( 4 )。
鄂维土傈蒙水满苗白藏彝温吾瑶佤家僳古族族族克尔族族族族
二 新课探究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7
(教科书第26页例7)
可以用小棒代替小朋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七》精品教案
《练习七》精品教案教学内容练习七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深入理解算理。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1.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口算卡,图片。
教学过程基本联系1.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1题。
(注意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2.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2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1.说一说,如何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3题。
(注意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3.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4题。
4.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5题。
5.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6题。
6.教材第55页“练习七”第8题。
7.教材第55页“练习七”第12题。
思维训练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2.小明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小明是( )岁,妈妈是( )岁。
参考答案基本练习1.40 400 70 60 30 202.60 1800 80 300 50 80 80 490 90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33÷3=1167÷2=33 (1)639÷3=213487÷4=121 (3)3.被除数:67 887 商:13 212 余数:1 24. 55÷5=115. 268÷2=134(元)6. 11 12 10 13 34 22 21 117. 48-15=33(个) 33÷3=11(个)思维训练1.(答案不唯一) 67÷3=22......1 64÷3=21 (1)2. 8 32教材习题练习七7. (1)10 13 20 23 40 42 (2)93 31 86 43 44 119. 估计商略266÷2=133889÷4=222......1 683÷2=341......1 935÷3=311 (2)10. 48÷4=12(人) 48÷2=24(张)11. 96人96÷3=32(人)思考题96÷(1+2)=32(元)教学反思1.今天的练习课是巩固刚刚学习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此前所学内容的巩固练习。
第1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对比练习和混合练习。
通过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算理与算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反馈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2题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综合练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全部算对,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速度。
这样的练习,也可以作为对学生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能力的一次检测。
第3题是两道加法算式得数大小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加法算式中加数变化引起算式得数变化的规律。
第4题是用表格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原有的”“卖出的”和“还剩的”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5题是以纯文字呈现的实际问题,并且其中还包含了多余信息“3天”。
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的数量关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恰当地选择和组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在练习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与整理。
例如,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知道用去的和剩下的,怎样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第1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以要求他们结合具体题目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计算的,计算时各需注意什么。
例如,计算34+2时,要先算4+2,因为4表示4个一,2表示2个一,4个一要与2个一先合起来;计算34+20时,要先算30+20,因为20表示2个十,30表示3个十,2个十要与3个十先合起来。
第2题,可以要求学生用1—2分钟的时间完成。
要注意具体了解学生在计算中还存在的问题,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典型错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第3题,先要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特点,然后再判断大小。
2021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七》课件
2 226 2
2 2
6 6
0
4 889 8
8 8
9 8
1
拓展练习
9.先估计商是几百多,再用竖式计算。
683÷2= 341……1 935÷3= 311……2
341
311
2 683 6
8 8
3 2
1
3 935 9
3 3
5 3
2
拓展练习 10.三年级一班有48人,平均分成4组, 每组有多少人?这个班需要多少张双人 课桌?
第 四 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 4 课时 练 习 七
拓展练习 1.80÷2=40 420÷6=70
800÷2=400 420÷7=60
180÷6=30 180÷9=20
2.540÷9=60 3×600=1800 400÷5=80 900÷3=300 350÷7=50 640÷8=80 160÷2=80 70×7=490 810÷9=90
48÷4= 12(人) 48÷2= 24(张) 答:每组有12人,这个班需要24张 双人课桌。
拓展练习 11.
96 96÷3= 32(人) 答:平均每辆车坐32人。
拓展练习 12.
48-15=33(个) 33÷3= 11(个) 答:每个班分得11个。
拓展练习 思考题: 小宇和妈妈去外婆家,买两张火车票一 共用去96元。小宇的火车票票价的妈妈 的一半,小宇的火车票票价是多少元?
4×11= 44 44÷4= 11
拓展练习 8.口算下面各题。
22÷2= 11 36÷3= 12 90÷9= 10 39÷3= 13
68÷2= 34 88÷4= 22 84÷4= 21 77÷7= 11
拓展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练习四》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练习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练习四》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内容主要包括:用小棒、图形等具体事物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他们对于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会在教学中利用小棒、图形等具体事物,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比较观察法和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
我会准备一些小棒、图形等具体事物,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探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小棒、图形等具体事物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4.总结:我引导学生总结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3课时 练习七(1) 教学课件
4.了解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 图。
51 38
28 32 16 16
5
第三页,共七页。
复 习 巩 固 (教材P46练习七第5题) 5.如果单脚站立,你估计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其他同学呢?
15~20人一组,互相测试单脚站立的时间(结果用整秒数表示),并把 结果记录下来。
第六页,共七页。
布置作业
教材P4四 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第 3 课时 练习七(1)
第一页,共七页。
复 习 巩 固 (教材P45练习七第3题)
3.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的长度如下表:
知识点:
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统计图。
根据数据 绘制条形 统计图
2320 1000
6397 5464
第二页,共七页。
复习巩固
(教材P45练习七第4题)
第四页,共七页。
复习巩固
根据记录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知识点:
根据调 查分段 整理数 据。
(1)单脚站立时间最长的是谁?最短的呢?他们的成绩相
差多少?
(2)成绩在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在哪一段的人数最 少?
(3)你的成绩在小组里处于什么位置?在全班同学中呢?
第五页,共七页。
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 直条呈现数据。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中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统计表 是统计图的基础,要做统计图,一般会 做统计表。
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练习七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练习七中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七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二、教学内容1. 练习七中的数学题目,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 练习七中的数学游戏,如找不同、走迷宫等。
3. 练习七中的数学故事,如《小猪佩奇学数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练习七中的基本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练习七教材、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练习七中的数学故事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讲解练习七中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中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七中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练习七中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 板书布局:合理布局板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观看板书时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练习七中的课后作业,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计算准确。
6的乘法口诀《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6÷3=2
(2)6÷2=3
(3)6÷2=3
(4)6×10=60
(5)6÷3=2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6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堂检测:
1.请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以下题目:
(1)6×1= ?
(2)6×2= ?
(3)6×3= ?
(4)6×4= ?
(5)6×5= ?
2.请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小明有6个苹果,他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
(2)妈妈买了6个香蕉,她和爸爸每人吃了2个,剩下的香蕉还够不够分给弟弟和妹妹各个?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6的乘法口诀的背诵和运用。
解决办法:通过多次练习和小组竞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难点:将6的乘法口诀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设计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6的乘法口诀《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1《练习七(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1《练习七(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1《练习七(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在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运算规律。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乘法运算规律。
2.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采用激励评价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乘法运算规律。
让学生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运算规律。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七(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七(1)》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中“几”和“多少”的区别。
2.学会使用数学口诀进行口算加减。
3.掌握简单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几”和“多少”的概念。
2.掌握口算加减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1.师生问候互动。
2.出示数字图片,让学生说出数字及其数量,引入“几”和“多少”的区别。
2.讲授
1.口算数学口诀:“加法先加位、减法退一位”,学生跟读并理解。
2.出示练习
七(1),让学生找到待解决的问题。
3.解释题意,示范解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口
算口诀计算出答案。
3.练习
1.学生根据练习七(1)上的题目进行口算练习。
2.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总结
1.对口算加减的技巧加以总结,并强调自己的体会。
2.老师复述数学口诀和计
算方法,让学生跟着读,加深记忆。
四、课后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七(1)。
2.作业本上页完成练习七(2),老师检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了数学中“几”和“多少”的含义及其区别,
掌握了简单口算加减的技巧和方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反应速度较
慢,口算有困难,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
因此,下节课仍要将口算技巧作为重点,并适当减少口算题目的难度,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口算加减的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能够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和数学游戏。
2.学具:为学生准备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学具,如小卡片、计数器等。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
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买了几个水果?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精品课件
年月
22
2
7
10
3
(2)张小红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在这个班女同学中排在前10名。
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
张小红的成绩可能是42分。(大于等于42均合理)
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的长度如下表: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 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1000
2320
5464
了解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6~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 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
(5)根据统计表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人数/个 10
育才小学四年级男子1分钟跳绳比赛成绩统计表
年月
9
8
7
6
5
4
3
2 1
0
80以下
80~89
90~99
100~110 110以上 成绩/个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 是用直条呈现数据的;
统计表和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 少,而条形统计图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示数据。
(4)2班的植树总数是4班的( 3 )倍。
2.青少年广场各活动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2024年4月
(1)图中纵格每格代表10个人。
参加武术组的 人数最少。
(√ )
(2)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合唱组的人数最少。(×)
(3)这个活动中心的4个组共有150人。 (4)舞蹈组人数比武术组人数少20人。 多20人。
小力为了了解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情况,设计了下面的调查表。 用这个调查表在小组里调查,整理后完成统计表。
你能对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吗?
你的视力是否正常?班上其他同学呢?选择下面的一个调查 项目,先在小组里调查,再全班汇总,并完成统计表。
(2024秋新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PPT课件
3 + 4 = □6 + 1 9 - 3 = 3 + □3
13.已经铺了( 10)块
,还要铺( 6 )块才能铺满。
在○里填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连加都等于10。
1 76 253
4 1 54
1
(第2个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练习七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1.数一数,填一填。
2.
10,9,…,1,点火!
指挥员是怎 样数数的?
10 9 8 7 6 5 4 3 2 1
3.
□10 >9>□8
4.
□7 <8<□9
(答案不唯一)
还缺( 3 )顶 。
5.
10-5
8+2
10-4
5+5
10-6
4
5
6
7
8
9 10
10-0
6+3
10-2
9+1
9 - 5 = 4 (条)
(3)鱼缸里一共9条金鱼。花金鱼有4条,其余的是红金鱼。 红金鱼有多少条?
9 - 4 = 5 (条)
11.
2 + 8 = □10 10= 3+ □7 9 - 5 = □4 4 = 2+ □2
2 + 8 = 3+ □7 9 - 5 = 2+ □2
12.在□里填合适的数。
5 + 5 = 2 + □8 10 - 2 = 4 + □4
9.
3+2+4=9 4 + 2 + 4 = 10
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复习与运用。
2.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
3.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乘法运算,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乘法口诀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表2. 乘法运算示例3.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示例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法运算。
3.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这一部分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合与分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合与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语言表达合与分的过程,理解合与分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合与分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语言表达合与分的过程,理解合与分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合与分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合与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熊分水果”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讨合与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合与分的过程。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合与分的概念,巩固新知。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合与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反思:学生交流分享,总结合与分的概念和运用,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9练习七-课件
我也做了
11. 6个沙袋。
我了6 个沙袋。
我做了5 个毽子。
我做了6 个毽子。
做了多少个毽子? 6+5=11(个) 答:一共做了11个毽子。
12.
都种了4行花。
哪个班种的花多一些? 一班:4×5=20(棵) 二班:4×6=24(棵)
答:二班种的花多一些。
你是怎样想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我们学会了1-6的乘法口诀。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一道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一道或两道乘法算 式。 3.用乘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算式。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补充习题中选取。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表内乘法(一)
练习七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复习旧知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
每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几道乘法? 有的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 有的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复习旧知
你会背6的乘法口诀吗?
一六得六 三六十八 五六三十
二六十二 四六二十四 六六三十六
3×3= 9 6×5= 30 2×6= 12
6. 一辆
坐5人,6辆
可以坐多少人?
6×5 =30(人)
答: 6辆
可以坐30人。
7.
每人做6 面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