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中的相结构及形成规律.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的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的结构
晶带面和与晶带轴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hu+kv+lw=0
此关系称为晶带定理。满足该关系的(hkl)晶面都属于以
[uvw]为晶带轴的晶带。
[uvw]
整理课件
32
第二章 固体结构
利用晶带定理:
①已知两个不平行的晶面(h1k1l1)和(h2k2l2),求出其晶带 轴[uvw]。
u : v : w ( k 1 l 2 k 2 l 1 ) : ( l 1 h 2 l 2 h 1 ) : ( h 1 k 2 h 2 k 1 )
整理课件
16
第二章 固体结构
整理课件
17
第二章 固体结构
整理课件
18
第二章 固体结构
整理课件
19
第二章 固体结构
整理课件
20
第二章 固体结构
整理课件
21
第二章 固体结构
整理课件
22
第二章 固体结构
晶面族:原子排列规律、面间距完全相同,仅空间位向 关系不同的一组晶面(等价晶面),以{h k l}表示。
如六个柱面分别为: ( 1 0 0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 1 1 0 ) c
(1 1 0)
(100)
a2
a1 [100 ]
[110 ]
整理课件
25
第二章 固体结构
根据六方晶系的对称特点,通常采用a1, a2, a3和c四个晶轴确
定六方晶系的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具有相同空间点阵的不同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相似而具有空间点阵不同
整理课件
13
第二章 固体结构
二、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Miller Indices of Crystallographic Direction and Planes) 1、晶向与晶向指数

固体中的相结构分类和形成规律

固体中的相结构分类和形成规律
加固溶度增加。
2)ΔX>0.4~0.5,倾向于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其电负性差值越大
,固溶体中固溶度越小。
7
二、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
3.电子浓度因素(原子价因素) 电子浓度是合金中价电子数目与原子数目的比值
e/aV(100x)ux 100
例 溶剂IB
不同溶质的溶解度(at%)
4周期Cu Zn(IIB) Ga(IIIA)Ge(IVA) As(VA)
构 1、Cu3Au型
14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在fcc固溶体中形成超结构
2、CuAuI型
Cu Au
15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在fcc固溶体中形成超结
构 2、CuAuII型
16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在fcc固溶体中形成超结
构 4、CuPt型
17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 在体心立方中形成超结
③ 温度低于某一温度下;
④ 冷却速度;

塑性变形使合金有序度下降。
22
4.长程有序参数
用来衡量有序度
定义
SPAXA PBXB 1XA 1XB
其 中 : PA、PB:表示A、B原子出现在正确位置上的几 率
XA、XB:A或B原子的摩尔分数 S=1,PA=PB=1,完全有序 S=0,PA=XA,PB=XB,完全无序
固体中的相结构分 类和形成规律
固体中的相结构分类:
合金相可归纳为 ·固溶体
·中间相
陶瓷晶体相
玻璃相
分子相
2
固溶体
一、固溶体的类型
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所占 间 置位 隙 换置 固 式溶 固:有 体 溶 按 按 限 体原 固 固子 溶 溶排 度 体 有 无 列 分限 限 的固 固 程溶 溶 序 有 无体 体 性 序 序分 固 固溶 溶 按基体类次 端 型级 际固 固溶 溶:以体 体金初属极间 :以 固化纯 溶合金 体物属 固 为为 溶 基基 体 的的固溶体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固体结构1、晶体 :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非晶体 :原子没有长程的周期排列,无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等。

2、中间相 : 两组元 A 和 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 A 为基或以 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 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

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晶体点阵:由实际原子、离子、分子或各种原子集团,按一定几何规律的具体排列方式称为晶体结构或晶体点阵。

4、配位数 :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晶格: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之为晶格。

6、晶胞 :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7、空间点阵:由周围环境相同的阵点在空间排列的三维列阵成为空间点阵。

8、晶向:在晶格中,穿过两个以节点的任一直线,都代表晶体中一个原子列在空间的位向,称为晶向。

9、晶面:由节点组成的任一平面都代表晶体的原子平面,称为晶面。

10、晶向指数(晶面指数):为了确定晶面、晶向在晶体中的相对取向、就需要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称为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国际上通用的是密勒指数。

一个晶向指数并不是代表一个晶向,二十代表一组互相平行、位向相同的晶向。

11、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以<uvw>表示。

12、晶面间距:相邻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低指数晶面的面间距较大,而高指数晶面的面间距较小。

晶面间距越大,则该晶面上原子排列越紧密,该原子密度越大。

13、配位数:每个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目,称为配位数。

14、多晶型性:有些金属固态在不同温度或不同压力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晶体结这种性质构,称为晶体的多晶型性。

15、多晶型性转变:具有多晶型性的金属在温度或压力变化由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时,构的过程称为多晶型性转变,也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第一章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2(固态相变1)

第一章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2(固态相变1)
• 新相往往容易在母相的晶体缺陷处不均 匀生核。因为在缺陷处不均匀生核,可 以使缺陷消失或破坏而降低系统的能量 (△GB ), 相当于增加了相变驱动力(使系 统自由能降低更多)。在晶体缺陷处不均 匀生核时,体系的自由能变化应写成:
1.晶界形核
母相的晶界,特别是大角晶界具有较 高的能量。A.在晶界处生核可以释放 生该处晶界的晶界能 ,生核容易。B. 晶界处的结构较“松”,形核时产生 的弹性应变易被松弛;C.晶界处易于 原子扩散和晶界处的溶质原子偏析等, 均有利于扩散相变的形核。
2.位错线上生核
• 新相在母相的位错线上生核,使生核处的 位错线消失,这段位错线的能量被释放出 来作为相变的驱动力,促进生核。若新相 形核后位错不消失,则会位于界面上构成 半共格界面的位错部分,降低形成相界面 所需的能量(共格应变能),也会促进形 核。溶质原子易于偏聚在刃型位错上形成 柯垂尔气团,在扩展位错的层错区偏聚形 成玲木气团,给新相形核提供了成分起伏 的有利条件。
• 二级相变:在发生相变时两相的化学 位相等,两相化学位的一阶偏微分也 相等,但二阶偏微分不相等的相变。 • 所以,二级相变时熵不变、比体积不 变,没有相变潜热和体积变化发生, 有比热容、压缩系数和膨胀系数的变 化。 • 磁性转变和有序无序转变等是属于二 级相变。
2.扩散相变和非扩散相变
扩散相变:是在相变的过程中有原子的扩散运 动,相变前后有成分改变的相变。如过饱和固 溶体的分解转变、钢的共析转变等。
7、过渡相(中间亚稳相)的形成
• 在有些情况下,固态相变不能直接形成 自由能最低的稳定相,而是先形成一系 列自由能较低的过渡相 ( 又称中间亚稳 相),然后在条件允许时才形成自由能最 低的稳定相。 母相 较不稳定过渡相 较稳定过 渡相 稳定相 • 固态相变根据具体条件分阶段进行的规 律,称为相变阶段规则。 • 例如淬火和回火过程。

材料科学基础_第6章_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_第6章_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
第6章 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1
概述
固态相变:固态物质内部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称为固态相变。 相是成分相同、结构相同、有界面同其他部分分隔的物质均 匀组成部分,相变是从已存的相中生成新的相。 新相,生成部分与原有部分存在着或成分不同、或相结构不 同、或有序度不同、或兼而有之,并且和原来部分有界面分隔。 原来的部分称为母相或反应相,在转变过程中数量减少,生 成部分称为新相或生成相,在转变过程中数量增加。
4
6.1 固态相变的分类与特征 6.1.1 固态相变的分类
1.按热力学分类 按照自由能对温度和压力的偏导函数在相
变点的数学特征——连续或非连续,将相变分 为一级相变和高级相变(二级或二级以上的相 变)。
n级相变:在相变点系统的化学势的第(n1)阶导数保持连续,而其n阶导数不连续。
5
一级相变的特点是,相变发生时,两平衡相的 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不相等。
的中间转变称为过渡型。 a. 块状转变,更接近于扩散型相变,相界面是非共格的,
相界面移动通过原子扩散进行,相变时成分不变。 b.贝氏体相变,扩散性长大和非扩散性长大相互制约。
11
3. 按长大方式分类 形核长大型相变 连续型相变
4.按相变过程分类 近平衡相变 远平衡相变
12
6.1.2 固态相变的特征
1)原子的扩散速度 ➢ 由于新旧两相的化学成分不同,相变时必须有原子的扩散 ➢ 原子扩散速度成为相变的控制因素。 ➢ 当相变温度较高时,即扩散不是决定性因素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降低,即过冷度的增大,相变驱动力增大, 相变速度加快;但是当过冷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扩散称为 决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大过冷度,反而使得相变速度减小 。
13

固体物理第二章 固体的结合

固体物理第二章 固体的结合

(四)范德瓦耳斯结合
1879年范德瓦耳斯(Van der Waals)提出在实际气体 分子中,两个中性分子(或原子)间存在着“分子力”, 即范德瓦耳斯力。由范德瓦耳斯力的作用所组成的晶体称 为分子晶体。
范德瓦耳斯结合往往产生于原来具有稳固电子结构的 原子或分子之间,如:具有满壳层结构的惰性气体元素, 或价电子已用于形成共价键的饱和分子。
18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
共价键与离子键间的混合键
完全离子结合(如NaCl):正负离子通过库仑相互 作用结合在一起, Na+和Cl-的电子云几乎没有重叠。
19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
完全共价结合(如金刚石):相邻两个C原子各出一个 未配对的自旋相反的电子归这两个原子所共有,在这两个原 子上找到电子的概率相等,即这两个C原子对共价键的贡献
15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
1

1 2
(j2s
j2 px
j2 py
j2 pz
)
2

1 2
(j2s
j2 px
j2 py
j2 pz
)
3

1 2
(j2s
j2 px
j2 py
j2 pz
)
4

1 2
(j2
s
j2 px
j2 py
j2pz )
“杂化轨道”
原来在2s和2p轨道上的4个电子,分别处于 1 , 2 , 3 , 4
21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
1. 有效离子电荷 q*
以 GaAs 为例:GaAs的离子实分别为带+3q 和+5q 的离 子Ga3+和As5+,每一对Ga 和As 共有8个价电子。 (1) 若为完全的共价结合,共价键上的每对电子均分在两 个近邻原子上,则:Ga-1As+1。 (2) 若为完全的离子结合(设Ga原子的3个价电子转移到As 原子),则:Ga3+As3-。 (3) 实际介于二者之间,引入有效离子电荷q*,(以电子 电荷为单位)Ga原子的q*肯定介于-1和+3之间。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要点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要点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要点一、主要内容1. 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1)原子键合,工程材料种类;(2)原子的规则排列: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晶向及晶面的特点及表示,金属的晶体结构,陶瓷的晶体结构。

(3)原子的不规则排列:点、线、面缺陷的类型及特征,位错的弹性性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2. 固体中的相结构(1)固溶体:分类、性能及影响固溶度的因素;(2)金属间化合物:分类、性能及特征;(3)陶瓷晶体相:分类、结构、性能及特征;(4)玻璃相:性能、特征及形成条件。

3. 凝固与结晶(1)结晶的基本规律;(2)结晶的基本条件;(3)晶核的形成:形核能量变化,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4)晶体的长大:长大条件,液固界面结构,长大机制,温度梯度,晶体形态;(5)凝固理论的应用。

4. 二元相图:(1)相图的基本知识;(2)二元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及包晶相图:二元合金的平衡凝固及非平衡凝固,凝固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及偏析,成分过冷与固溶体组织,共晶体形成机理及其形态,杠杆定律;(3)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其他类型二元相图及其应用;(4)Fe-C相图分析及平衡凝固;(5)铸锭组织与偏析。

5. 材料中的扩散:(1)扩散定律及其应用;(2)扩散的微观机理,影响扩散的因素;(3)扩散的热力学理论;(4)反应扩散。

6. 塑性变形:(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3)合金的塑性变形;(4)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7. 回复与与结晶:(1)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2)回复:机制,热力学,动力学,应用,影响因素;(3)再结晶:机制,热力学,动力学,应用,影响因素;(4)再结晶后晶粒长大:机制,热力学,动力学,应用及组织控制,影响因素;(5)金属的热变形,超塑性。

二、参考书目1. 《材料科学基础》,胡庚祥,蔡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 《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刘智恩,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3. 《材料科学基础》,石德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 《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仝健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材料科学基础》复习纲要重要概念-键合、工程材料-晶体、非晶体、各向异性-点阵、晶体结构、晶胞、晶系、布拉菲点阵、晶面指数、晶向指数、晶面族、晶向族-晶格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间隙-堆垛、密排面、密排方向、堆垛次序、堆垛方向-缺陷、点缺陷、刃位错、螺位错、混合位错-柏氏矢量、滑移矢量-位错密度-滑移、攀移、交滑移、交割、割阶、扭折、塞积-位错应力场、应变能、线张力、位错线上的力-位错增殖、位错源-全位错、不全位错、堆垛层错、位错反应-晶界、相界、界面能、大角度晶界、小角度晶界、孪晶界-相、固溶体、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玻璃相-凝固、结晶、短程有序、长程有序-结构起伏(相起伏)、能量起伏、成分起伏-过冷度、形核过冷度、动态过冷度、临界过冷度、有效形核过冷度-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晶核、临界晶核、临界形核功、形核率-光滑界面、粗糙界面、垂直长大、横向长大、温度梯度、树枝状-平衡转变(结晶)、非平衡转变(结晶)、正常凝固-匀晶、共晶、包晶、共析、包析、脱溶转变-平衡分配系数、有效分配系数-微观偏析(枝晶偏析)、宏观偏析-亚共晶、共晶、过共晶、伪共晶、离异共晶、非平衡共晶、包晶转变不完全性-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莱氏体、渗碳体、工业纯铁、钢、铸铁-液相线、固相线、液相面、固相面、中间面、液相平均成分线、固相平均成分线-浓度三角形-垂直截面、水平界面、投影图-扩散、空位扩散、间隙扩散、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扩散通量、迁移率-上坡扩散、反应扩散-滑移、滑移线、滑移带、滑移方向、滑移面、滑移系、临界分切应力、取向因子、吕德斯带-柯氏气团、屈服、应变时效-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复相强化、弥散强化、加工硬化-纤维组织、带状组织、流线、位错胞、变形亚结构、织构-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低、中、高温回复,多边化,去应力退火-再结晶温度、再结晶退火-临界变形度、热蚀沟、再结晶图-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热变形-复合材料、基体、增强体、界面各章知识要点一、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1.1 原子键合• 原子键合的种类、特点、典型例子• 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主要键合类型• 键合的多重性§1.2 原子的规则排列• 晶体的特点、晶体结构、点阵• 晶系、布拉菲点阵• 晶面指数、晶向指数(标定和作图)及其特点,晶面族、晶向族• 晶面间距• 典型金属结构(fcc、bcc、hcp)(晶胞原子数、点阵常数、配位数、致密度)(间隙种类及其特点)(堆垛方式)• 多晶型性、同素异晶转变• 陶瓷晶体结构(离子键晶体、共价键晶体)(结构规则、不等径刚球密堆原理)§1.3 原子的不规则排列• 缺陷的种类• 点缺陷的种类• 空位的平衡浓度• 点缺陷对晶体性能的影响• 位错的类型、特点• 柏氏矢量(柏氏回路)• 位错的运动方式、特点• 位错的力学性能(应力场、畸变能、位错线上的力、线张力)• 位错的交互作用(位错与点、线、面缺陷的交互作用)• 位错增殖•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全位错、不全位错、单位位错、部分位错、堆垛层错、弗兰克位错、肖克来位错)• 位错反应• 面缺陷(类型及其结构模型、界面能、界面的特点)二、固体中的相结构§ 2.1 固溶体-固溶体的概念、分类-影响固溶度的因素-固溶体的均匀性-固溶体的性能§ 2.2 金属间化合物-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化合物的性能§ 2.3 陶瓷晶体相-陶瓷的概念、特征§ 2.4 玻璃相-陶瓷的概念、形成条件三、凝固§ 3.1 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微观规律(形核、长大、)-宏观规律(过冷)§ 3.2 金属结晶的基本条件-热力学条件(ΔG < 0、ΔT )-动力学条件(形核:结构条件、能量条件、成分条件)(长大:速度条件)§ 3.3 晶核的形成-形核的方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结晶时的体系能量变化-形核的驱动力和阻力-临界晶核的概念-临界晶核半径及其计算-临界形核功及其计算-形核率(概念、影响因素、特点)-两种形核方式的比较§3.4 晶体的长大-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晶体的长大机制-温度梯度-晶体长大的形态§3.6 凝固理论的应用-铸锭晶粒组织及其控制-单晶体的制备-定向凝固-非晶合金的制备-微晶合金的制备四、相图§ 4.1 相、相平衡及相图制作-相的定义-相平衡的定义-成分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摩尔分数)-相图的制作方法§ 4.2 匀晶相图-相图分析-成分变化(平衡、非平衡)(微观偏析、宏观偏析)-成分过冷(概念、形成原因)-固溶体形貌§ 4.3 共晶相图-相图分析-共晶转变特点-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平衡、非平衡)-成分变化(平衡、非平衡)-共晶形成机理(形核机理、长大机理)-共晶体形貌特征(平衡、非平衡)-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组织组成)§ 4.4 包晶相图-相图分析-包晶转变特点-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平衡、非平衡)-成分变化(平衡、非平衡)-包晶形成机理-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组织组成)§ 4.5 其它相图-相图分析方法、步骤-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平衡、非平衡)-成分变化(平衡、非平衡)-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组织组成)§ 4.6 Fe-C相图-相图分析-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成分变化-典型合金的名称-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组织组成)§ 4.8 铸锭组织与偏析-偏析的类型§ 4.9 三元合金相图-成分表示法(浓度三角形)-三元匀晶相图(立体图、投影图)-三元匀晶相图(垂直截面、水平截面)-三元匀晶相图平衡结晶过程-简单三元共晶相图(立体图、投影图)-简单三元共晶相图(垂直截面、水平截面)-简单三元共晶相图平衡结晶过程五、材料中的扩散§5.1 扩散定律及其应用-扩散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条件-扩散第二定律及其应用条件§ 5.2 扩散的微观机理-扩散的微观机理-原子热运动对扩散的影响-晶态、非晶态化合物中的扩散§ 5.3 扩散的热力学理论-扩散的驱动力-上坡扩散(概念、诱因)-扩散系数§ 5.4 反应扩散-反应扩散(概念、特点)陶瓷的概念、特征§ 5.5 扩散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六、塑性变形§ 6.1 应力-应变曲线-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真应力应变曲线及二者差别-强度及塑性指标,硬化系数§ 6.2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现象(滑移线、滑移带、滑移特征)-滑移系-临界分切应力-滑移的微观机理-晶体的转动、多滑移、交滑移及滑移线形貌-孪生的概念、特点§ 6.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位向差及晶界对塑变的影响-细晶强化机理、特征-霍尔-配奇公式§6.4 合金的塑性变形-固溶强化机理-屈服及应变时效-复相强化机理及特征-弥散强化机理§ 6.5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组织变化(显微组织、变形亚结构、变形织构)-能量变化(内应力、畸变能)-力学性能(加工硬化)-物理、化学性能变化七、回复与再结晶§ 7.1 加热时的变化-显微组织变化-能量变化-力学性能变化-物理、化学性能变化§ 7.2 回复-回复机制-回复热力学-回复动力学-回复应用§ 7.3 再结晶-再结晶机制(形核机制、长大机制)-再结晶热力学-再结晶动力学-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再结晶组织及其影响因素§ 7.4 再结晶后晶粒长大-长大方式-晶粒长大(特征、热力学、动力学)-晶粒长大影响因素-再结晶应用八、固态相变-固态相变的分类九、复合效应与界面-复合材料定义、分类-复合材料的构成、各部分的作用-复合效应-界面结合种类热处理改变钢的性能的原因是因为采用不同的加热、保温、冷却方式使钢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所需性能。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考研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考研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介绍工程材料的基础理论为目的,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生产实际有紧密的联系。

其任务是:1 研究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性能及三者间的关系。

2 掌握有关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训练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 初步掌握材料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有关的实验技术;掌握定量、半定量地解决工程材料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安排1 材料科学基础》为15学分,计96学时,其中讲课84学时,实验、讨论等12学时。

23 实验: 实验共六次,计12学时,每次实验二学时。

内容为:(1)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2) 常见金属晶体结构和原子堆垛模型分析;(3) 二元合金平衡组织分析;(4) 二元合金不平衡组织分析;(5)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与性能分析;(6)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目的:1.原子之间的键合2.介绍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及晶格类型3.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及其表示方法4.金属的晶体结构特点5.陶瓷的晶体结构6.晶体缺陷的类型及特征要求:1.掌握晶面、晶向的表示方法2.熟悉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3.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基本性质4.位错的应力场和应变能;位错的运动与交互作用第二章固体中的相结构目的:1.介绍金属固溶体的分类、结构特点及溶解度2.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分类、特点及性能3.陶瓷晶体相的结构及特点4.玻璃相及其形成5.分子相的结构特点要求:1.熟悉合金相的主要类型,形成条件和性能特点2.理解Hume—Rothery规则;3.玻璃相的形成条件4.了解分子相的结构特点及分子晶体第三章凝固与结晶目的:1.介绍结晶的基本规律2.结晶的基本条件3.晶核的形成4.晶体的长大5.陶瓷、聚合物的凝固6.结晶理论的应用要求:1.掌握凝固理论及过冷度的概念2.晶体长大机制及界面形态3.用凝固理论解释或说明实际生产问题第四章二元相图目的:1.相、相平衡及相图制作2.二元匀晶相图3.二元共晶相图4.二元包晶相图5.其它二元要相图6.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7.介绍相图的热力学依据8.铸件的组织与偏析要求:1.能认识一般的二元相图,并会分析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得到的组织.2.掌握分析相图的方法3.能依据相图判断合金的工艺性能与机械性能4.理解成分过冷的形成、影响因素5.会分析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及室温下所得到的组织6.说明含碳量的改变怎样影响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第五章三元相图目的:1.介绍三元相图的几何特性2.三元匀晶相图3.三元共晶相图4.三元相图中的相平衡特征5.实用三元相图举例要求:1.熟悉三元合金成分表示方法,懂得直线定律与重心法则的应用2.掌握三元合金结晶过程中相与组织的转变规律3.会看简单的等温截面图和变温截面图第六章固体中的扩散目的:1.介绍扩散定律及其应用2.扩散的微观机理3.扩散的热力学理论4.反应扩散5.一些影响扩散的重要因素要求:1.扩散第一、第二定律的表达式,适用的条件,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2.说明扩散系数的意义和影响扩散的因素3.认识几种重要的扩散现象4.了解扩散的实际应用,如渗碳过程等第七章塑性变形目的:1.介绍滑移系统和Schmid定律金属的应力一应变曲线2.单晶体的塑性变形3.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4.合金的塑性变形5.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6.聚合物的塑性变形7.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要求:1.熟悉滑移、孪生变形的主要特点2.说明多晶体塑性变形的过程及特点3.理解加工硬化、细晶强化等产生的原因和它的实际意义4.塑性变形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第八章回复和再结晶目的:1.介绍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2.回复机制及动力学3.再结晶时组织的变化及影响再结晶的因素4.再结晶后晶粒的长大过程5.金属的热变形要求:1.变形金属发生回复和再结晶的条件是什么?有些什么变化?2.T再对生产有什么意义?如何确定T再?影响T再的因素有哪些?3.再结晶后晶粒大小如何控制?4.动态回复过程中位错运动有何特点?从显微组织上如何区分动、静态回复和动、静态再结晶第九章复合效应与界面目的:1.复合材料、增强体及复合效应2.复合材料增强原理3.复合材料的界面要求:1.了解研究界面的意义2.界面类型及性能3.界面结合原理4.对界面的基本要求及控制界面的原理第十章固态相变目的:1.介绍固态相变的特点2.固态相变的形核3.固态相变的核长大4.扩散型相变示例5.无扩散型相变6.陶瓷的相变与增韧要求:1.了解固态相变有哪些类型?2.掌握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有什么异同点?3.马氏体相变有哪些特征一、考试内容1.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1)原子键合,工程材料种类;(2)原子的规则排列: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陈,晶向及晶面的表示,金属的晶体结构,陶瓷的晶体结构。

固态相变原理

固态相变原理
焓H、赫姆赫兹自由能F、吉布斯自由能G;
内能U:描述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 焓H: H=U+pV;系统内能与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之和; 熵S:dS dQ可逆系统在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与系统温度之比;
dT
赫姆赫兹自由能F :F=U-TS; 吉布斯自由能G: G = H − TS ;讨论相变问题时,G起着热力
0;
(1) 若相变过程放热(如凝聚、结晶),则H 0,要使G 0,
必须T 0,即T0 T,发生相变的条件是过冷;
(2) 若相变过程吸热(如蒸发、熔融),则H 0,要使G 0,
必须T 0,即T0 T,发生相变的条件是过热;
2、均匀成核过程: A、成核-生长相变理论: ①首先系统通过能量或浓度的局域大幅度涨落形成新相的胚芽; ②然后源于母相的组成原子不断扩散至新相表面而使新相的胚
2
T Tc ,所以S
2B
S0
2
2B
T
Tc ;
当T Tc时,S S0,满足熵在相变点Tc连续的条件;
(2) 比热容在的Tc处的变化:
c p
T
S
T
S0
2Tc
2B
具有有限跃迁值;
§3 固态相变动力学 §3.1 新相胚核形成过程
1、相变热力学驱动力:
A、“过冷”、“过热”的亚稳状态: ①从平衡态热力学观点看,当外界条件的变化使系统达到相变
③无公度相存在于TI和TL的温度之间:无公度相在温度降至某 一温度TI时出现,随温度继续降低并达到锁定温度TL时,材 料的晶格平移性又重新出现而进入另一公度相,新相晶胞尺 寸时高温相晶胞边长的整数倍;
B、液晶相变:
①液晶的结构具有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中间相特征;其力学 性质于普通液体类似,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与晶体类似, 呈各向异性;

第二章 固溶体

第二章 固溶体

2021/4/4
部完偏分完全聚有全有:序无A序-:序:有A全:原基部子本达 序到间分不有结布存序合在分能短布大距微状于观态 离—A小不长-范均B程原围匀有子内序间存,结原子 在达合—到能短一程定有原序子分数
第二章 固体中的相结构
10
§2.1 固溶体—有序固溶体
有序固溶体有确定的化学成分
Cu-Au合金:
部分合金元素在铁中的溶解度(质量分数)
元素 V Cr Mn Co Ni
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Mn) 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
电负性 1.63 1.66 1.55 1.88 1.91
-Fe 1.4 12.8 100 100 100
-Fe 100 100 ~3 76 ~10
2021/4/4
36
§2.5 分化子合相物 —大分子相及对其分子构质成量

55.8(相对原子质量)
低 无机 分
水 石英
18 60
子 有机
甲烷 苯
16 78
三硬脂酸甘油酯
890
天然纤维素
高 天然 分
丝蛋白 天然橡胶

合成
聚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尼龙66
~570,000 ~150,000 200,000~500,000
符合原子价规则.
间隙化合物—尺寸因素起主要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
电负性、电子浓度、原子尺寸
2021/4/4
第二章 固体中的相结构
13
§2.2 金属间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
形成:金属元素+ⅤA,ⅥA,VIIA族元素构成,电 负性差起主要作用,对AmBn有: mec=n(8-eA).
键型:随电负性差的减小,分别形成离子键、 共价键、金属键; 电负性差越大,稳定性越高.

第2章 《材料科学》固体中的相结构

第2章 《材料科学》固体中的相结构

•在计算电子浓度时,各元素的原子价与其在周期表中的族数是一致 的,此数值与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所表现出来的化合价不完全一致, •在计算过渡族元素的原子价时遇到了困难和分歧,一般定为0价,也 有人认为在0~2价范围内变化。
§2.1.3 间隙固熔体
2.1.3 间隙固溶体


组成:原子半径较小(小于0.1nm)的非金属元素 (氢、硼、碳、氮、氧等)溶入金属晶体的间隙。 影响因素:
氧 化 铝 陶 瓷
§2.3.1 氧化物结构
(1)AB型化合物的结构

NaCl型、闪锌矿(立方ZnS)结构、硫锌矿(立方ZnS) 结构。
Zn Zn Cl 图 NaCl矿结构 Na 图 闪锌矿结构 S
S
图 硫锌矿结构
§2.3.1 氧化物结构
(2)AB2型化合物的结构


荧石(CaF2)(面心立方结构)、ThO2 、 UO2 、 CeO2 、 BaF2 、 PbF2 、 CrF2 。此外,还有金红石结构(TiO2 )。 萤石的熔点低,是陶瓷材料中的助熔剂,UO2是陶瓷核燃料。
(5)AB2O4型化合物的结构


主要结构是尖晶石(MgAl2O4型化合物),尖晶石属立方晶系。 在该型化合物中,A为二价正离子(例如Mg2+ 、Mn2+ 、Fe2+、 Co2+ 、Zn2+ 、Cd2+、Ni2+),B代表三价正离子(A13+ 、Cr3+ 、 Ga3+ 、Fe3+ 、Co3+ 等)。 正离子A和B的总电价为8,氧离子作面心立方最紧密排列, Mg2+进入四面体空隙,A13+则占据八面体空隙。
1
第二章 固体中的相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原子排列1. 作图表示立方晶系中的(123),(012),(421)晶面和[102],[211],[346]晶向.附图1-1 有关晶面及晶向2. 分别计算面心立方结构与体心立方结构的{100},{110}和{111}晶面族的面间距, 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设两种结构的点阵常数均为a).解由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结构中晶面间的几何关系, 可求得不同晶面族中的面间距如附表1-1所示.附表1-1 立方晶系中的晶面间距显然, FCC中{111}晶面的面间距最大, 而BCC中{110}晶面的面间距最大.注意: 对于晶面间距的计算, 不能简单地使用公式, 应考虑组成复合点阵时, 晶面层数会增加.3. 分别计算fcc和bcc中的{100},{110}和{111}晶面族的原子面密度和<100>,<110>和<111>晶向族的原子线密度, 并指出两种结构的差别. (设两种结构的点阵常数均为a)解原子的面密度是指单位晶面内的原子数; 原子的线密度是指晶面上单位长度所包含的原子数. 据此可求得原子的面密度和线密度如附表1-2所示.附表1-2 立方晶系中原子的面密度和线密度可见, 在BCC中,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为{110},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为<111>; 在FCC中,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为{111},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为<110>.4. 在(0110)晶面上绘出[2113]晶向.解详见附图1-2.附图1-2 六方晶系中的晶向5. 在一个简单立方二维晶体中, 画出一个正刃型位错和一个负刃型位错. 试求:(1) 用柏氏回路求出正、负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2) 若将正、负刃型位错反向时, 说明其柏氏矢量是否也随之反向.(3) 具体写出该柏氏矢量的方向和大小.(4) 求出此两位错的柏氏矢量和.解正负刃型位错示意图见附图1-3(a)和附图1-4(a).(1) 正负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见附图1-3(b)和附图1-4(b).(2) 显然, 若正、负刃型位错线反向, 则其柏氏矢量也随之反向.(3) 假设二维平面位于YOZ坐标面, 水平方向为Y轴, 则图示正、负刃型位错方向分别为[010]和[010], 大小均为一个原子间距(即点阵常数a).(4) 上述两位错的柏氏矢量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故其矢量和等于0.6. 设图1-72所示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 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 该滑移面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 如果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与滑移面各边平行, 其柏氏矢量b // AB, 试解答:(1) 有人认为“此位错环运动离开晶体后,滑移面上产生的滑移台阶应为4个b”,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2) 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 并画出位错移出晶体后, 晶体的外形、滑移方向和滑移量. (设位错环线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图1-72 滑移面上的正方形位错环附图1-5 位错环移出晶体引起的滑移解(1) 这种看法不正确. 在位错环运动移出晶体后, 滑移面上下两部分晶体相对移动的距离是由其柏氏矢量决定的. 位错环的柏氏矢量为b, 故其相对滑移了一个b的距离.(2) A′B′为右螺型位错, C′D′为左螺型位错, B′C′为正刃型位错, D′A′为负刃型位错. 位错运动移出晶体后滑移方向及滑移量见附图1-5.7. 设面心立方晶体中的(111)晶面为滑移面,a.位错滑移后的滑移矢量为[110]2(1) 在晶胞中画出此柏氏矢量b的方向并计算出其大小.(2) 在晶胞中画出引起该滑移的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位错线方向, 并写出此二位错线的晶向指数.解 (1) 柏氏矢量等于滑移矢量, 因此柏氏矢量的方向为[110], 2/2a .(2) 刃型位错与柏氏矢量垂直, 螺型位错与柏氏矢量平行, 晶向指数分别为[112]和[110], 详见附图1-6.附图1-6 位错线与其柏氏矢量、滑移矢量8. 若面心立方晶体中有[101]2a b =的单位位错及[121]6ab =的不全位错, 此二位错相遇后产生位错反应.(1) 此反应能否进行? 为什么?(2) 写出合成位错的柏氏矢量, 并说明合成位错的性质.解 (1) 能够进行.因为既满足几何条件: [111]3a b b ==∑∑后前,又满足能量条件: . 22222133ba b a =>=∑∑后前. (2) [111]3a b =合, 该位错为弗兰克不全位错.9. 已知柏氏矢量的大小为b = 0.25nm, 如果对称倾侧晶界的取向差θ = 1° 和10°, 求晶界上位错之间的距离. 从计算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解 根据b D θ≈, 得到θ = 1°,10° 时, D ≈14.3nm, 1.43nm. 由此可知, θ = 10° 时位错之间仅隔5~6个原子间距, 位错密度太大, 表明位错模型已经不适用了.第二章 固体中的相结构1. 已知Cd, In, Sn, Sb 等元素在Ag 中的固熔度极限(摩尔分数)分别为0.435, 0.210, 0.130, 0.078; 它们的原子直径分别为0.3042 nm, 0.314 nm, 0.316 nm, 0.3228 nm; Ag 的原子直径为0.2883 nm. 试分析其固熔度极限差异的原因, 并计算它们在固熔度极限时的电子浓度.答: 在原子尺寸因素相近的情况下, 熔质元素在一价贵金属中的固熔度(摩尔分数)受原子价因素的影响较大, 即电子浓度e /a 是决定固熔度(摩尔分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电子浓度存在一个极限值(约为1.4). 电子浓度可用公式A B B B(1)c Z x Z x =-+ 计算. 式中, Z A , Z B 分别为A, B 组元的价电子数; x B 为B 组元的摩尔分数. 因此, 随着熔质元素价电子数的增加, 极限固熔度会越来越小.Cd, In, Sn, Sb 等元素与Ag 的原子直径相差不超过15%(最小的Cd 为5.5%, 最大的Sb 为11.96%), 满足尺寸相近原则, 这些元素的原子价分别为2, 3, 4, 5价, Ag 为1价, 据此推断它们的固熔度极限越来越小, 实际情况正好反映了这一规律; 根据上面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它们在固熔度(摩尔分数)极限时的电子浓度分别为1.435, 1.420, 1.390, 1.312.2. 碳可以熔入铁中而形成间隙固熔体, 试分析是α-Fe 还是γ-Fe 能熔入较多的碳.答: α-Fe 为体心立方结构, 致密度为0.68;γ-Fe为面心立方结构, 致密度为0.74. 显然, α-Fe中的间隙总体积高于γ-Fe, 但由于α-Fe的间隙数量多, 单个间隙半径却较小, 熔入碳原子将会产生较大的畸变, 因此, 碳在γ-Fe中的固熔度较α-Fe的大.3. 为什么只有置换固熔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熔, 而间隙固熔体则不能?答: 这是因为形成固熔体时, 熔质原子的熔入会使熔剂结构产生点阵畸变, 从而使体系能量升高. 熔质原子与熔剂原子尺寸相差越大, 点阵畸变的程度也越大, 则畸变能越高, 结构的稳定性越低, 熔解度越小. 一般来说, 间隙固熔体中熔质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较大, 故不能无限互熔, 只能有限熔解.第三章凝固1.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答: 纯金属生长形态是指晶体宏观长大时固-液界面的形貌. 界面形貌取决于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1) 平面状长大: 当液相具有正温度梯度时, 晶体以平直界面方式推移长大. 此时, 界面上任何偶然的、小的凸起深入液相时, 都会使其过冷度减小, 长大速率降低或停止长大, 而被周围部分赶上, 因而能保持平直界面的推移. 长大过程中晶体沿平行温度梯度的方向生长, 或沿散热的反方向生长, 而其它方向的生长则受到限制.(2) 树枝状长大: 当液相具有负温度梯度时, 晶体将以树枝状方式生长. 此时, 界面上偶然的凸起深入液相时, 由于过冷度的增大, 长大速率越来越大; 而它本身生长时又要释放结晶潜热, 不利于近旁的晶体生长, 只能在较远处形成另一凸起. 这就形成了枝晶的一次轴, 在一次轴成长变粗的同时, 由于释放潜热使晶枝侧旁液体中也呈现负温度梯度, 于是在一次轴上又会长出小枝来, 称为二次轴, 在二次轴上又长出三次轴……由此而形成树枝状骨架, 故称为树枝晶(简称枝晶).2. 简述纯金属晶体长大机制及其与固-液界面微观结构的关系.答: 晶体长大机制是指晶体微观长大方式, 即液相原子添加到固相的方式, 它与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有关.(1) 垂直长大方式: 具有粗糙界面的物质, 因界面上约有50% 的原子位置空着, 这些空位都可以接受原子, 故液相原子可以进入空位, 与晶体连接, 界面沿其法线方向垂直推移, 呈连续式长大.(2) 横向(台阶)长大方式: 包括二维晶核台阶长大机制和晶体缺陷台阶长大机制, 具有光滑界面的晶体长大往往采取该方式. 二维晶核模式, 认为其生长主要是利用系统的能量起伏, 使液相原子在界面上通过均匀形核形成一个原子厚度的二维薄层状稳定的原子集团, 然后依靠其周围台阶填充原子, 使二维晶核横向长大, 在该层填满后, 则在新的界面上形成新的二维晶核, 继续填满, 如此反复进行.晶体缺陷方式, 认为晶体生长是利用晶体缺陷存在的永不消失的台阶(如螺型位错的台阶或挛晶的沟槽)长大的.第四章相图1. 在Al-Mg合金中, x Mg为0.15, 计算该合金中镁的w Mg为多少.解设Al的相对原子量为M Al, 镁的相对原子量为M Mg , 按1mol Al-Mg 合金计算, 则镁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Mg MgMg Al Al Mg Mg 100%x M w x M x M =⨯+.将x Mg = 0.15, x Al = 0.85, M Mg = 24, M Al = 27代入上式中, 得到w Mg = 13.56%.2. 根据图4-117所示二元共晶相图, 试完成:(1) 分析合金I, II 的结晶过程, 并画出冷却曲线.(2) 说明室温下合金I, II 的相和组织是什么, 并计算出相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3) 如果希望得到共晶组织加上相对量为5%的β初 的合金, 求该合金的成分.图4-117 二元共晶相图附图4-1 合金I的冷却曲线附图4-2 合金II的冷却曲线解(1) 合金I的冷却曲线参见附图4-1, 其结晶过程如下:1以上, 合金处于液相;1~2时, 发生匀晶转变L→α, 即从液相L中析出固熔体α, L和α的成分沿液相线和固相线变化, 达到2时, 凝固过程结束;2时, 为α相;2~3时, 发生脱熔转变, α→βII .合金II 的冷却曲线参见附图4-2, 其结晶过程如下:1以上, 处于均匀液相;1~2时, 进行匀晶转变L →β;2时, 两相平衡共存, 0.50.9L β;2~2′ 时, 剩余液相发生共晶转变0.50.20.9Lβα+;2~3时, 发生脱熔转变α→βII . (2) 室温下, 合金I 的相组成物为α + β, 组织组成物为α + βII .相组成物相对量计算如下:αβ0.900.20100%82%0.900.050.200.05100%18%0.900.05w w -=⨯=--=⨯=-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与相的一致.室温下, 合金II 的相组成物为α + β, 组织组成物为β初 + (α+β).相组成物相对量计算如下:αβ0.900.80100%12%0.900.050.800.05100%88%0.900.05w w -=⨯=--=⨯=-组织组成物相对量计算如下:β(α+β)0.800.50100%75%0.900.500.900.80100%25%0.900.50w w -=⨯=--=⨯=-初(3) 设合金的成分为w B = x , 由题意知该合金为过共晶成分, 于是有β0.50100%5%0.900.50x w -=⨯=-初所以, x = 0.52, 即该合金的成分为w B = 0.52.3. 计算w C 为0.0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的相对量, 并计算组成物珠光体中渗碳体和铁素体及莱氏体中二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相对量.解 根据Fe-Fe 3C 相图, w C = 4%的铁碳合金为亚共晶铸铁, 室温下平衡组织为 P + Fe 3C II + L d ′, 其中P 和Fe 3C II 系由初生奥氏体转变而来, 莱氏体则由共晶成分的液相转变而成, 因此莱氏体可由杠杆定律直接计算, 而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则可通过两次使用杠杆定律间接计算出来.L d ′ 相对量: d L 4 2.11100%86.3%4.3 2.11w '-=⨯=-.Fe 3C II 相对量:3II Fe C 4.34 2.110.77100% 3.1%4.3 2.11 6.690.77w --=⨯⨯=--. P 相对量: P 4.34 6.69 2.11100%10.6%4.3 2.11 6.690.77w --=⨯⨯=--.珠光体中渗碳体和铁素体的相对量的计算则以共析成分点作为支点, 以w C = 0.001%和w C = 6.69%为端点使用杠杆定律计算并与上面计算得到的珠光体相对量级联得到.P 中F 相对量: F P 6.690.77100%9.38%6.690.001w w -=⨯⨯=-.P 中Fe 3C 相对量: 3Fe C 10.6%9.38% 1.22%w =-=.至于莱氏体中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的相对量的计算, 也需采取杠杆定律的级联方式, 但必须注意一点, 共晶渗碳体在共晶转变线处计算, 而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则在共析转变线处计算.L d ′中共晶渗碳体相对量: d Cm L 4.3 2.11100%41.27%6.69 2.11w w '-=⨯⨯=-共晶 L d ′中二次渗碳体相对量: d Cm L 6.69 4.3 2.110.77100%10.2%6.69 2.11 6.690.77w w '--=⨯⨯⨯=--II L d ′ 中共析渗碳体相对量: d Cm L 6.69 4.3 6.69 2.110.770.0218100% 3.9%6.69 2.11 6.690.77 6.690.0218w w '---=⨯⨯⨯⨯=---共析4. 根据下列数据绘制Au-V 二元相图. 已知金和钒的熔点分别为1064℃和1920℃. 金与钒可形成中间相β(AuV 3); 钒在金中的固熔体为α, 其室温下的熔解度为w V = 0.19; 金在钒中的固熔体为γ, 其室温下的熔解度为w Au = 0.25. 合金系中有两个包晶转变, 即1400V V V 1522V V V (1) β(0.4)L(0.25)α(0.27)(2) γ(0.52)L(0.345)β(0.45)w w w w w w =+===+==℃℃解 根据已知数据绘制的Au-V 二元相图参见附图4-3.附图4-3 Au-V 二元相图第五章 材料中的扩散1. 设有一条直径为3cm 的厚壁管道, 被厚度为0.001cm 的铁膜隔开, 通过输入氮气以保持在膜片一边氮气浓度为1000 mol/m 3; 膜片另一边氮气浓度为100 mol/m 3. 若氮在铁中700℃时的扩散系数为4×10-7 cm 2 /s, 试计算通过铁膜片的氮原子总数.解 设铁膜片左右两边的氮气浓度分别为c 1, c 2, 则铁膜片处浓度梯度为7421510010009.010 mol /m 110c c c c x x x --∂∆-≈===-⨯∂∆∆⨯根据扩散第一定律计算出氮气扩散通量为 722732410(10)(9.010) 3.610 mol/(m s)c J D x ---∂=-=-⨯⨯⨯-⨯=⨯∂ 于是, 单位时间通过铁膜片的氮气量为3-22-63.610(310) 2.5410 mol/s 4J A π-=⨯⨯⨯⨯=⨯ 最终得到单位时间通过铁膜片的氮原子总数为-62318-1A () 2.5410 6.02102 3.0610 s N J A N =⨯=⨯⨯⨯⨯=⨯第六章 塑性变形1. 铜单晶体拉伸时, 若力轴为 [001] 方向, 临界分切应力为0.64 MPa, 问需要多大的拉伸应力才能使晶体开始塑性变形?解 铜为面心立方金属, 其滑移系为 {111}<110>, 4个 {111} 面构成一个八面体, 详见教材P219中的图6-12.当拉力轴为 [001] 方向时, 所有滑移面与力轴间的夹角相同, 且每个滑移面上的三个滑移方向中有两个与力轴的夹角相同, 另一个为硬取向(λ = 90°). 于是, 取滑移系(111)[101]进行计算.222222222222ks cos 3001111cos 2001(1)01cos cos 60.646 1.57 MPa.m m ϕλϕλτσ==++⨯++==++⨯-++===== 即至少需要1.57 MPa 的拉伸应力才能使晶体产生塑性变形.2. 什么是滑移、滑移线、滑移带和滑移系? 作图表示α-Fe, Al, Mg中的最重要滑移系. 那种晶体的塑性最好, 为什么?答: 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所作的平行移动; 晶体的滑移是不均匀的,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晶体结构相同. 滑移后在晶体表面留下台阶, 这就是滑移线的本质. 相互平行的一系列滑移线构成所谓滑移带. 晶体发生滑移时, 某一滑移面及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就构成了一个滑移系.附图6-1 三种晶体点阵的主要滑移系α-Fe具有体心立方结构, 主要滑移系可表示为{110}<111>, 共有6×2 = 12个; Al具有面心立方结构, 其滑移系可表示为{111}<110>, 共有4×3 = 12个; Mg具有密排六方结构, 主要滑移系可表示为{0001}1120<>, 共有1×3 = 3个. 晶体的塑性与其滑移系的数量有直接关系, 滑移系越多, 塑性越好; 滑移系数量相同时, 又受滑移方向影响, 滑移方向多者塑性较好, 因此, 对于α-Fe, Al, Mg三种金属, Al的塑性最好, Mg的最差, α-Fe居中. 三种典型结构晶体的重要滑移系如附图6-1所示.3. 什么是临界分切应力? 影响临界分切应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单晶体的屈服强度与外力轴方向有关吗? 为什么?答: 滑移系开动所需的作用于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最小分切应力称为临界分切应力.临界分切应力τk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本性, 与外力无关. 当条件一定时, 各种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各有其定值. 但它是一个组织敏感参数, 金属的纯度、变形速度和温度、金属的加工和热处理状态都对它有很大影响.如前所述, 在一定条件下, 单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保持为定值, 则根据分切应力与外加轴向应力的关系: σs = τk / m, m为取向因子, 反映了外力轴与滑移系之间的位向关系, 因此, 单晶体的屈服强度与外力轴方向关系密切. m越大, 则屈服强度越小, 越有利于滑移.4. 孪生与滑移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为什么在一般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锌中容易出现挛晶, 而纯铁中容易出现滑移带?答: 孪生与滑移的异同点如附表6-1所示.附表6-1 晶体滑移与孪生的比较锌为密排六方结构金属, 主要滑移系仅3个, 因此塑性较差, 滑移困难, 往往发生孪生变形, 容易出现挛晶; 纯铁为体心立方结构金属, 滑移系较多, 共有48个, 其中主要滑移系有12个, 因此塑性较好, 往往发生滑移变形, 容易出现滑移带.第七章回复与再结晶1. 已知锌单晶体的回复激活能为8.37×104 J/mol, 将冷变形的锌单晶体在-50 ℃进行回复处理, 如去除加工硬化效应的25% 需要17 d, 问若在 5 min 内达到同样效果, 需将温度提高多少摄氏度?解 根据回复动力学, 采用两个不同温度将同一冷变形金属的加工硬化效应回复到同样程度, 回复时间、温度满足下述关系:122111exp t Q t R T T ⎛⎫⎛⎫=-- ⎪ ⎪ ⎪⎝⎭⎝⎭整理后得到221111ln T t R T Q t =+. 将41211223 K,/5/(172460),8.3710 J/mol, 8.314 J/(mol K)4896T t t Q R ==⨯⨯==⨯=⋅代入上式得到2274.7 K T =.因此, 需将温度提高21274.722351.7 T T T ∆=-=-=℃.2. 纯铝在553 ℃ 和627 ℃ 等温退火至完成再结晶分别需要40 h 和1 h, 试求此材料的再结晶激活能.解 再结晶速率v 再与温度T 的关系符合阿累尼乌斯(Arrhenius)公式, 即exp()Q v A RT =-再其中, Q 为再结晶激活能, R 为气体常数.如果在两个不同温度T 1, T 2进行等温退火, 欲产生同样程度的再结晶所需时间分别为t 1, t 2, 则122112122111 exp[()]ln(/)t Q t R T T RTT t t Q T T =--⇒=-依题意, 有T 1 = 553 + 273 = 826 K, T 2 = 627 + 273 = 900 K, t 1 = 40 h, t 2 = 1 h, 则58.314826900ln(40/1)3.0810J/mol 900826Q ⨯⨯⨯=⨯-3. 说明金属在冷变形、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各阶段的显微组织、机械性能特点与主要区别.答: 金属在冷变形、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各阶段的显微组织、机械性能特点与主要区别详见附表7-1.附表7-1 金属在冷变形、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各阶段的显微组织、机械性能第八章固态相变。

固体中的相结构

固体中的相结构

随溶质原子的增多,电阻升高。
例题2.1.1:p59
§2.2 金属间化合物


• 金属间化合物(中间相):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类金属之间所形成的化合物。

• 类型:
金 属
正常价化合物:符合原子价规则的化合物,AmBn

电子化合物(电子相):按照一定电子浓度值形成。

间隙化合物:受原子尺寸因素控制。



节 • 间隙固溶体:原子半径小于0.1nm的非金属元素溶入到溶剂金属晶体点阵的间隙中形成的

固溶体。
溶 体
• 溶解度一般都很小,只能形成有限固溶体。 • 典型间隙固溶体:
碳溶于γ-Fe、α-Fe形成固溶体
§2.1.4 有序固溶体
第 一
• 有序固溶体有确定的化学成

分,可用化学式表示。

• 有序化、有序化温度
§2.5.2 高聚物的结构
第 五
• 大分子链的构象

• 大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无定形:
子 相
晶态:
§2.2.3 间隙化合物
第 二
• 受原子尺寸因素控制
节 • 形成元素:过渡族金属与原子半径很小的非金属元

素。

➢ 简单间隙化合物(间隙相):Rx/RM<0.59, 结
间 化
构简单。

金属原子呈现新结构,非金属原子位于其间隙,结

构简单。如面心立方VC
➢ 复杂间隙化合物: Rx/RM>0.59, 结构复杂。主
均加聚反应:由一种单体参与的加聚反应。生成均聚物。
共加聚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与的加聚反应,生成共聚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固体的特性与结构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固体的特性与结构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固体的特性与结构固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特性。

化学中,固体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固体的特性和结构进行归纳。

一、固体的特性固体与气体和液体相比,具有独特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状和体积稳定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这是由于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强,使得分子排列有序,形成稳定的结构。

因此,固体在常温常压下呈现出固定的形态。

2.高密度由于固体分子紧密排列,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因此固体具有较高的密度。

相同质量的固体与气体和液体相比,占据的体积较小。

3.硬度与脆性固体的硬度和脆性是其特有的性质。

硬度指固体抵抗外力的能力,脆性则指固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断裂。

这是由于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度导致的。

4.熔点和沸点高固体的熔点和沸点较高,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使其发生熔化或汽化。

这是由于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克服较大的能量才能使其分子间距增大。

二、固体的结构固体的结构是指固体中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和空间结构。

化学中,我们常见的固体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晶体结构晶体是一种具有规则三维排列的物质。

在晶体中,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排列有序的结构。

晶体具有清晰的平面和面角,能够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

例如,盐类晶体中,正负离子按照一定比例和排列方式排列,形成晶体的立方结构。

2.非晶体结构非晶体是一种无法形成规则晶体结构的固体。

在非晶体中,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是杂乱无序的,没有明显的平面和面角。

玻璃就是一种典型的非晶体,它的结构没有明确的规则性。

3.多晶结构多晶体是由多个晶体颗粒组成的物质。

在多晶体中,多个晶体颗粒具有不同的取向和晶格结构。

例如,金属材料常见的钢铁就是多晶体材料。

三、固体的分类根据固体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固体分为以下几类:1.金属金属是一类特殊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m相o相 晶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相o相 晶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相o相晶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M相、O相和晶相是材料科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M相代表着材料中的一种特定相,通常与材料的结构、成分和性能密切相关。

O相则是另一种相,与M相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性。

晶相则是指材料中的晶体结构,是材料内部排列有序的结晶形态。

本文旨在分析和比较M相、O相和晶相的特点,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这些概念对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同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M相、O相和晶相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特性和行为,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将首先介绍M相和O相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将讨论晶相的概念和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M相和O相的关系,并展望晶相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探讨,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M相、O相和晶相在材料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的部分的内容如下: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M相、O相和晶相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

通过对这三种相态的特点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它们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对今后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探讨晶相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潜在作用,以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相态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2.正文2.1 M相的特点M相是一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在固态材料中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以下是M相的主要特点:1. 高稳定性:M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高温和恶劣环境下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

2. 高硬度:M相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能够抵抗外界的磨损和刮擦,常用于制造耐磨材料和刀具等领域。

物质状态的变化与相变规律

物质状态的变化与相变规律

物质状态的变化与相变规律物质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它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如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等。

而一种物质状态与另一种状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相变,这种相变始终遵循着相变规律,其背后的物理机制也十分有趣。

一、固体状态固体是指物质中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力而形成的三态之一。

这种物质呈现强的分子互相吸引的特点,因此其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位置排列,不具有比较明显的“流动性”。

此时,如果外界对它施加压强,固体本身并不具有向各个方向的任意形变能力,只有在达到一定的应力时,它才会发生塑性变形或破坏。

二、液体状态液体是指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可以克服彼此之间的吸引力而在空间中自由流动、不规则流动的系统。

与固体不同,液体的分子间距较大,它们可以在相对平行的表面上滑动,因此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随动性。

而在压强作用下,液体也可以缩小或扩大,具有一定的“弹性”。

三、气体状态气体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体积容易调整,分子间距比液体要大得多,分子间互相碰撞、相互作用力比液体和固体要弱很多的一种状态。

因此,气体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随动性,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在压强作用下,气体也会发生压缩或膨胀,但它们在这些过程中通常不保持其初始形态,而是表现出比较难以理解的特性。

四、等离子体状态等离子体是由高温或高能量等因素激发分子、原子或离子而形成的气态物质,它的性质介于普通气态和普通固态之间。

物质进入等离子态后,分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于其他状态来说更为微弱,允许它们自由移动,因此等离子体通常呈现出高电导率、较高热导率和强的发光等特点。

五、物质状态的相变规律物质状态之间的相变过程主要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相关规律。

1、固体状态的相变当固体通过加热、减压等作用发生相变,这种相变过程被称为“升华”或“凝华”。

在升华过程中,固态物质从它的固态过渡到飞腾的状态,物质的热量增加,温度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ΔX>0.4~0.5,倾向于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其电负性差值越大,
固溶体中固溶度越小。
7
二、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

3.电子浓度因素(原子价因素) 电子浓度是合金中价电子数目与原子数目的比值
e/a V (100 x ) ux 100
例 溶剂IB 不同溶质的溶解度(at%) 4周期Cu Zn(IIB) Ga(IIIA)Ge(IVA) As ( VA ) 38% 20% 12% 7% 5周期Ag Cd(IIB)In(IIIA)Sn(IVA) Sb ( VA ) 42% 20% 12% 7% 固溶体中的电子浓度有其极限值。
16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在fcc固溶体中形成超结 构 4、CuPt型
17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 在体心立方中形成超结 构 1 CuZn型
18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 在体心立方中形成超结 构 2、Fe3Al型
19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 3)在密排六方固溶体 中形成超结构
Cu-Al系
Cu-Sn系
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电子浓度因素。在相图上占有一 定成分范围,结合性质为金属键,有明显的金属特性。
27


三、原子尺寸因素化合物
当两种元素形成金属间化合物时,如果它们之间的原 子半径差别很大时,便形成原子尺寸因素化合物。 1.填隙型(填隙化合物) 在过渡族金属与H、B、C、N等原子半径甚小的非金属 元素之间形成。 ① 简单填隙相 ·γX/γM<0.59 γX、γM:非金属(X)与金属(M)的原 子半径。 ·具有比较简单的晶体结构,多数为面心立方和密排六 方,少数具有体心立方和简单六方结构。 ·分子式一般为M4X、M2X、MX和MX2 ·成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3
4
5


二、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
1.原子尺寸因素:溶质与溶剂原子半径的相对差小于 14~15% ,才可能形成溶解度较大甚至无限溶解的固 溶体。
6
二、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


2.化学亲和力(电负性因素) · 电负性;原子吸引电子形成负离子的倾向,以电负性因素来衡量
化学亲和力。 1) 电负性差值ΔX<0.4~0.5时,有利于形成固溶体,随电负差值增 加固溶度增加。
8
二、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
4.晶体结构因素


晶体结构相同是组元间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必 要条件。 形成有限固溶体时,溶质元素与溶剂的结构 类型相同,则溶解度通常也较不同结构时为 大。
9
机械合金化(MA,Mechanical Alloy)
10


三、固溶体的微观不均匀性 e e
1.无序分布 2 e e e 2.偏聚状态 2 e e e 3.短程有序 2 PA 1 ·短程序参数 xA PA:固溶体中B原子周围出现A
20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 2.反相畴与反相畴界
21
3. 影响有序化的因素: ① eAB<(eAA+eBB/2); ② 具有相当于一定化学式的成分;
③ 温度低于某一温度下;
④ 冷却速度; ⑤ 塑 性 变 形 使 合 金 有 序 度 下 降 。
22
4.长程有序参数
用来衡量有序度 P X P X S 定义 1 X 1 X
3 CuAuII型
4 CuPt型 2)在体心立方中形成超结构 1 CuZn型 2 Fe3Al型
3)在密排六方固溶体中形成超结构
13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在fcc固溶体中形成超结 构 1、Cu3Au型
14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在fcc固溶体中形成超结构 2、CuAuI型
Cu
Au
15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在fcc固溶体中形成超结 构 2、CuAuII型
④ 影响弹性性质
24

五、固溶体的性质
1.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总是比组成它的纯组元高, 且随溶质原子浓度增加,强度也增加。
2.改变物理、化学性质 3.改变点阵常数



25
§2 金属间化合物(中间相) 一、正常价化合物:

由两种电负性差值较大的元素按通常的化学价 规律形成的化合物,其稳定性与两组元的电负性差值大小有
第五章 固体中的相结构及形成规律
§1 §2 §3 §4 §5 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中间相) 陶瓷晶体相 玻璃相 分子相
1
§1 固体中的相结构及形成规律

固体中的相结构分类: 合金相可归纳为 ·固溶体 ·中间相 陶瓷晶体相 玻璃相 分子相
2
固溶体

一、固溶体的类型
无限固溶体 按固溶度分 有限固溶体 置换式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所占位置 无序固溶体 按原子排列的程序性分 固溶体 有序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有限固溶体 : 以纯金属为基的固溶体 端际固溶体初极固溶体 按基体类型 固溶体 次级固溶体: 以金属间化合物为基的
关,电负性差值越大,稳定性越高,愈接近离子键合,反之趋向于金属 键合。正常价化合物包括从离子键、共价键过渡到金属键为主的一系列 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脆性,固溶度范围极小,在相图上为一 条垂直线。
26

二、电子化合物(Hume-Rothery相)
合金系 Cu-Zn系 中间相 电子浓度e/a β(CuZn) 3/2 ΓCu5Zn8) 21/13 ε(CuZn3) 7/4 β(Cu3Al) 3/2 γ(Cu32Al19) 21/13 ε(Cu5Al3) 7/4 β(Cu5Sn) 3/2 γ(Cu31Sn8) 21/13 ε(Cu3Sn) 7/4 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 复杂立方 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 复杂立方 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 复杂立方 密排六方
AA BB
AA BB AB
e AB



AA
BB
AB
原子的几率


xA:固溶体中A原子的摩尔分数
0 完全无序状态
0 短程有序 0 原子偏聚
11

12

四、长程有序固溶体(超结构)
1.主要类型
1) 在fcc固溶体中形成超结构 1 Cu3Au型 2 CuAuI型
A A B A B B
其中:PA、PB:表示A、B原子出现在正确位置上的几 率 XA、XB:A或B原子的摩尔分数 S=1,PA=PB=1,完全有序 S=0,PA=XA,PB=XB,完全无序
23
5.有序化对性能的影响: ① 通常提高硬度、强度、降低塑性 ——有序 强化; ② 电阻降低; ③ 影响铁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