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惯性”违章和“侥幸心理”性违章的区别
安全经验分享:违章操作的“八种心理”

安全经验分享:违章操作的“八种心理”生产过程中,员工的某些心理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八种常见的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心理。
一、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
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
1.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
2.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二、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1. 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2. 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三、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
1. 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以老同志居多)2. 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
3. 是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产生麻痹心理。
4. 是个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的性格特征,自以为绝对安全。
5.是因循环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四、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1.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2.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五、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
1.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2.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
六、冒险心理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习惯性违章和误操作的表现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和误操作的表现及对策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的实质就是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的、不可取的,缺乏认识、习以为常,习惯养成自然,终于酿在令人可怕的悲剧。
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一)习惯性违规违章指挥:即负责人在指挥作业过程当中,违反安全规程的要求,按不良的传统习惯进行指挥,如下发工作票不写安全要求,在倒闸操作中监护人协助操作,在作业过程当中,该执行的监护不执行等。
(二)习惯性违规违章作业:即违反安全规程,按照不良的传统习惯,随心所欲地进行生产和施工活动,进行设备区工作现场,不戴安全帽,超过2米以上的工作不系安全带,在低压设备上工作,不挂警示牌;(三)习惯性违章操作:即在操作中,沿袭不良的传统习惯做法,违反安全规程规定的操作技术或跳项操作的行为,进行操作现场,不按标准化操作,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更换保险不戴防护眼镜等。
消除以上习惯性违章的对策:1、反习惯性违章要重在预防。
(1)要提高全站人员反习惯性违章的思想认识,真正把反习惯性违章工作的重要放在事前预防。
(2)在倒闸操作前,认真按当时运转方式、操作任务,做好危险点预控分析,在操作过程当中,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在操作完毕后要全面认真进行复核。
(3)要善于抓苗头,举一反三,把习惯性违章消灭在萌芽状态。
(4)把预防工作做到每一个作业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人身上,贯穿于本站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特别要关注重点人群和薄弱环节。
(5)摸索规律,掌握预控的主动权。
2、持久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1)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3)将班组作为反习惯性违章的前沿阵地。
(4)加强奖惩力度。
(5)加强持续性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检查。
总而言之,习惯性违章是诱发责任事故的温床,它的存在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铲除它非一日这功,所以反习惯性违章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要与抓安全生产相结合,使之具体化、经常化、制度化。
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

班组安全习惯性违章面面观
1、不懂装懂型:对所从事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学习,把以往形成的工作经验当成习惯,意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甚至以讹传讹告诉别人,让他人也跟着违章,长此以往即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2、明知故犯型:安全规程讲的头头是道,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自己的做法违章,但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不良习惯。
3、胆大冒险型:把违章行为当成英雄主义,别人不敢干的他敢干,这种随心所欲极易造成事故。
4、盲目从众型:在生产操作中明知有违章行为,但认为法不责众,随大流不会出事,意识不到安全隐患和危险的存在。
5、心存侥幸型:有些人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个人、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会出现事故,投机取巧。
6、急功近利型:有些人进入工作地点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家伙就干,把采取措施防范在先抛之脑后,认为有那个功夫早把活儿干完了。
7、得过且过型:稀里糊涂混日子,安全、隐患都不放在心上,今天能过去就不管明天,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
浅析习惯性违章

浅析习惯性违章[摘要] 习惯性违章,是指生产工作中习以为常的、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由甲及乙,侥幸变“经验”,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据资料显示,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其中,75%的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再次表明:习惯性违章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
[关键词] 习惯性违章危害对策引言一、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际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或没有认识、或随心所欲,但都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
总之,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仅有关资料上明文列举的就达206种之多,现按照违章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1、习惯性违章操作。
即那些在操作中沿袭不良的传统习惯做法,违反安全规程规定的操作技术或操作程序的行为。
2、习惯性违章作业。
即违反安全规程,按照不良的传统习惯,随心所欲地进行生产或施工活动。
3、习惯性违章指挥。
即负责人在指挥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程的要求,按不良的传统习惯进行指挥的行为。
二、习惯性违章的基本特点习惯性违章有许多特点,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1、顽固性:习惯性违章是由一定的心理定势支配的,并且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往往不易纠正。
2、潜在性: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不是行为者有意所为,而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而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由于人们看得多了,习以为常,所以根本没把它当回事,“身在险中不知险”,容易使人对违章现象丧失警惕性;3、传染性:据对现有一些职工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分析,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行为方式”,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而是从老职工身上“学来”的,看到老职工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自己也盲目的仿效,而且又用自己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去影响新的职工。
违章的几种心理

违章的几种心理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
1、侥幸心理:在实际工作中认为严格遵守(规程)制度过于繁琐或机械,即使偶尔有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取巧心理:在工作现场,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往往不按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合并操作,不分项办理工作票或未等安全措施做好就开工,以及在工作中不使用合适的安全工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偷懒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工作中甘愿当副手,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工作中班长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机械人。
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该监督时不监督,导致少了一道安全防护关口。
4、逞能心理: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时,想当然,自以为是,出风头,盲目操作,认为自己技高一筹,逞能蛮干,而造成事故。
5、帮忙心理: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运行人员在操作中开关,刀闸送拉不到位或人手不够的情况,这时就会请旁边的检修人员帮忙,而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有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帮忙操作,而造成事故。
6、冒险心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工前未能预想到的困难。
有些工作人员不认真分析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而是大胆地去冒险工作,而造成事故。
7、自负心理:在工作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工作人员不是立即停止工作,检查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而是自以为是,认定一定是设备存在问题,而强行工作,造成事故。
8、从众心理:班组里有人违章没有出现问题,大家就对这样的违章习已为常,也跟着别人去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
9、盲目心理:在师父带徒弟的过程中,师父有习惯性违章行为,徒弟不加辨识,全盘接受,这样就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10、好奇心理:在工作中引进一些新设备,新工具,因平时难得一见,处于好奇心理,有些人就会在对设备不熟悉,性能不了解的情况下动手去操作实践,这样就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职工心理与违章关系分析

职工心理与违章关系分析职工心理与违章关系分析在生产工作中,职工的心理状态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职工违章操作,进而引发事故。
本文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对职工心理与违章关系进行分析。
1.心态失衡在生产过程中,心态失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职工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导致心态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职工可能会无视安全规定,进行违章操作。
2.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有些职工认为自己运气好,不会出事故,因此忽视安全规定,进行违章操作。
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职工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违规习惯。
这些习惯可能并不符合安全规定,但职工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认为这样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加强安全意识,逐步改正不良习惯。
4.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职工往往认为自己技能高超,不会出事故。
他们可能不遵守安全规定,进行危险的操作。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5.情绪波动情绪波动是指职工因为情绪变化而影响工作状态。
例如,职工可能因为家庭矛盾、工作压力等问题导致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容易发生违章行为。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控制情绪。
6.疲劳和分心疲劳和分心也是导致职工违章操作的原因之一。
如果职工长时间工作,或者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可能导致精力不集中,容易发生违章行为。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疲劳和分心。
7.社交压力社交压力是指职工因为人际关系等问题而影响工作状态。
例如,职工可能因为与同事、上级或下属关系紧张而产生社交压力,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容易发生违章行为。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8.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职工因为对某些规定或制度不满而产生反抗情绪。
这种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职工故意违反规定,进行违章操作。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遵守规定的自觉性。
反违章必须反习惯性违章

反违章必须反习惯性违章近年来,因违章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而在违章行为中,习惯性违章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习惯性违章是指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驾驶习惯,导致驾驶人在日常行车时不自觉地违反交通规则而成为一种习惯。
本文将从如何认识习惯性违章以及如何反习惯性违章两方面进行探讨。
认识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的形成大多是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不良驾驶习惯所导致的。
在交通日益繁忙的今天,很多驾驶人行车态度和交通意识欠缺。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常常不能够及时控制好车辆,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行为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违反交通信号灯:不按照信号灯颜色要求行驶,闯红灯或超速通过黄灯等情况;2.超车违规:未按规定超车或抢道行车,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3.驾驶行为不规范:如疲劳驾驶、开车玩手机、违规倒车等;4.驾车时疏忽大意:如未系安全带、未调整后视镜、车速过快或随意变道等。
以上行为都有一般性质的违法行为,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习惯性的因素。
习惯性违章导致的交通事故,往往比一般的违章行为更加严重。
反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行为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对驾驶人和其他道路行车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产生了危害。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反习惯性违章已经成为当前防范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反习惯性违章的方法:加强自身意识在平常的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应该建立起一种安全意识,时刻把自己的安全和交通法规放在心中。
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驾驶行为,对于一些常犯的违章行为要加以克制,制定好规章制度,从自己开始提高安全意识,降低违章行为出现的可能。
开展宣传教育不仅是驾驶人,每一个市民都应该增强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共同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交通法规,宣传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引导市民更加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从根源上杜绝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制定严格制度为了遏制习惯性违章行为,除了依法处罚外,还应当加强制度建设。
(完整版)浅谈习惯性违章及对策措施

(完整版)浅谈习惯性违章及对策措施浅谈习惯性违章及对策措施习惯性违章是指起初未意识到危险或由于安全心理因素而冒险蛮干,并在以后工作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或是毫无察觉更无改过之意的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一贯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固守旧有的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不良行为习惯。
有数据统计,在我市近几年发生的工伤事故中60%至70%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习惯性违章”导致的事故就占到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80%左右。
一、习惯性违章的特点1、顽固性如果对作业人员不良习惯动作不加以干预,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反复发生,直到发生事故。
2、潜在性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不是当时事者有意所为,而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
3、继承性从一些有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职工身上进行分析,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性违章行为方式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老职工身上“学”来的。
看到老职工习惯性的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自己也盲目地效仿,而且又用自己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方式去影响下一代职工。
4、排他性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学不进、不遵守或暂时“遵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事后还是“我行我素”。
这些人总认为“安全操作规程”可有可无,一直认定自己的习惯性方式“管用”、“有效”,所以他们坚持顽固守旧的不良习惯,不愿意按规程操作。
二、习惯性违章的分类习惯性违章主要分为习惯性违章作业和习惯性违章指挥两类。
1、作业是指违反了作业的方法、程序、范围或条件以及工艺、技术要求等规定的行为,如:使用有故障的设备、恶劣天气高处作业、戴手套抡大锤、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等。
2、习惯性违章指挥是指单位负责人(或各类管理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制度指挥他人或指挥他人冒险作业的行为,如:明知有危险而强令员工冒险作业的行为;对员工隐满不安全因素,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就安排员工作业的行为等。
三、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繁琐或机械,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习惯性违章浅析.

2、调车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
(1)习惯性违章指挥
即 调 度在 统 筹 协 调 调 度 车辆时,违反《调运车间司 乘调度操作规程》的要求, 如调度不按照指令下达作业 计划。
(3)违反劳动纪律
如调车组人员不齐 整,缺乘漏乘,酒后上 岗,调车时无线设备联 控用语不规范,不按要 求穿戴劳动保护等。
(2)习惯性违章作业
4、侥幸心理
乘务人员不满乘,仅凭一两人
完成调车,无上岗证人员进行岗位
操作,以达到自身便利,易造成车
组内部不和谐、不团结,作业人员
带情绪,此等行为对调车安全带来 极大威胁。
5、主观上“想当然”
调车工作是环环紧扣的连续性作业, 若不按程序、规程操作,处处潜在着风 险。要实现安全调车就不能“想当然” 的去考虑问题,“想当然”不仅伤害自 己,也伤害他人。(在车辆连挂后未进 行试拉确认车钩压钩状态,直接连接制
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作业!对调车作业安
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2、怕麻烦图省事
在正常作业中,每一钩的连挂,调
整钩位,处理钩销、连接摘挂制动风
管时需要注意人身安全。但作业人员 往往怕麻烦、图省事,为少走路,调 车时不仔细检查槽车走行、制动部位 以及连挂状态,经常带闸作业,造成
轮缘擦伤。在采取止轮措施时,为了
情绪
疲劳
(1)疲劳让人感觉机能减弱,听觉和视觉敏锐度降低,对复杂事物 反应时间增长,动作准确性下降,判断失误,这对运输安全有极大 的危害性。 (2)因此要严格把控调车作业人员状态和身体条件,从而消除 作业的安全隐患。
认真工作 杜绝违章
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观看
调车习惯性违章的心理状态浅析
目录
一、习惯性违章概述
CONTENTS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2022年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所谓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它是诱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土壤和温床。
就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来看,8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引起的,且大部分又与习惯性违章作业有关。
由此可见,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之大,反习惯性违章是当前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从总体上分析,习惯性违章的形成有以下行为及心理: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严重程度估计不足,违章时存在有以下心理。
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就是因为偶尔违章没有发生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而埋下习惯性违章的祸根。
取巧心理: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逐利心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笔者统计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中,不少就是站长、班组长等技术骨干违章造成的。
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三是文化氛围对个体的影响。
任何违章行为者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存在,都是与集体或班组紧密相联的,当一个班组的班长或技术负责人违章,或者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没有问题,于是大家就会对违章违纪习以为常,这样就会对班组其他同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看见别人能违章没出事,自己常常也跟着别人违章。
“三违”现象的类型、特点及主观因素

“三违”现象的类型、特点及主观因素三违现象的类型、特点及主观因素在易发事故心理状态作用下,人的不安全行为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三违现象”。
违章指挥:企业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明知不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条件,仍指挥作业人员冒险作业;违章作业: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擅自作业,冒险蛮干;违反劳动纪律:上班时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劳动纪律进行冒险作业,造成不安全因素。
一、“三违”现象的类型及特点:通过对“三违”发生的成因和性质分析,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盲目性“三违”:认为从事施工作业只是很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认为学不学安全知识无所谓;(二)无知性“三违”: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违章了还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三)习惯性“三违”:不能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随意省略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尝到甜头后长期违章;(四)管理性“三违”:重生产安排轻隐患整改,重制度制定轻现场落实。
在明知不具备安全条件,仍指挥职工强行作业;(五)放任性“三违”:工作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轻微“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职工的错误思想;(六)工序性“三违”:在作业中不按照规程施工,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工作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三违”现象发生的主观因素自负心理:自认为自己控制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违章不会出事。
麻痹心理: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
习惯心理:由于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凭经验靠,惯性作业,不去想是否违规,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马虎心理:粗枝大叶,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结果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蛮干心理:不顾作业场所有没有安全隐患,发现了隐患也不处理,野蛮操作,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厌倦心理:工作热情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
唯心心理:文化程度较低的职工,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错误想法。
反违章必须反“习惯性”违章

反违章必须反“习惯性”违章反违章必须反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规违章作业,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章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
违规违章作业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的、不可取的,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笔者认为:要反违章必须要反习惯性违章。
首先,我们要了解习惯性违章的特点:1、顽固性习惯性违章是受一定的心理支配的,具备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
如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多少年,但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帽。
实际情况证明,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2、继承性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老师傅身上“学”、“传”下来的。
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规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
这样就把不良的违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规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
3、排它性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被动参加过培训,但还是“旧习不改”。
其次,我们要掌握习惯性违章的心理状态: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活动支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必然与错误的思想活动有关。
从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的人大多有以下心理状态:1、缺乏安全知识,不知不觉违章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管理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
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安全操作章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
2、贪图安逸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缺乏积极性、兴趣,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自我保护意识差。
与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一旦自己独立工作,哪怕是从事简单的工作,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3、侥幸心理明知某种做法属违章行为,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或事故,但自认为并非每次违规违章作业都会发生事故,以前也这样做过都没有出问题,这次也不会出事。
对习惯性违章的认识.

对习惯性违章的认识各种安全事故,大多与习惯性违章分不开。
在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们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
安全事故统计分析表明: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与习惯性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因此,在生产中杜绝习惯性违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安全事故的强有力措施。
生产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人和物的因素,而人的因素,又占主导地位,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中,9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引起的,而其中绝大部分又与习惯性违章作业紧密相关。
人的因素是指生产作业人员的主观因素,并不是他作业时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也不是他不知操作规程,是由于他的主观认识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粗心大意、有章不循,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良的工作习惯,产生了不安全行为和动作。
以下以事故为例浅谈一下对习惯性违章的认识。
1 事故案例分析1.1 预热器捅堵烧伤事故1.1.1 经过1995年6月2日凌晨4:30分,某水泥厂预热器三级下料管堵塞,岗位工打开闪动阀,按惯例用高压气吹堵。
其站在距清堵口约3 m处打开了高压气阀门,由于其事前没有认真确认现场风向,现场粉尘弥漫,就在其视线被遮住时,吹出的热灰流量突然增大,四处流动,灌进了其穿的劳保鞋内,烧伤了双脚。
1.1.2 原因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作业前没有注意风向的变化,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劳保用品穿戴不整齐(其虽穿了劳保鞋,由于天热,鞋带系的较松,捆扎不严)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值班的管理人员对此次捅堵只作了一般的口头交代,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参与人员没有及时纠正其违章行为。
预热器捅堵是一项重要的作业项目,有时还比较频繁。
这就要求其参与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多方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系数,设专人监护指导。
关于习惯性违章的认识

关于习惯性违章的认识1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1.1 工作人员自身原因工作人员自身的行为不仅受技术水平、业务素质的影响,还受工作责任心、敬业爱岗精神及认识和心理的支配,习惯性违章多数是一种有意的失误或差错,是明知故犯。
因为他在某种工作中数次违章也未造成事故,因此后来仍是习惯违章,但长此以往,终将酿成事故,则悔之晚矣。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 求简图快。
可以说人们总想走捷径而越过某些规定;(2) 冒险心理。
年轻人的冒险心理导致他们跨越遮拦,登高不用梯子,低压带电作业不采取自身防护措施等;(3) 逆反心理。
越是不让他做的,他偏要尝试;(4) 自负心理。
技术较熟练的,容易产生自负心理,过于自信和忽视潜在的危险,致使他们违背规定或作业程序而擅自扩大工作范围;(5) 侥幸心理。
认为不一定倒霉的事都让我碰到;(6) 无人看见。
认为只有2人工作,无领导、无人处罚。
以上是习惯性违章者一些心理状态,违章行为的特点,是作业技术并不复杂,都是比较简单的操作甚至很单调的,其过程存在着特别大的潜在危险,所以必须严格管理制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1.2 组织管理方面的原因管理上的放松,对违章现象抓得不紧,放松监督和纠正,甚至姑息迁就,客观上助长了习惯性违章的风气。
实践证明,对习惯性违章,只要领导有高度的认识,严抓狠管,措施得力,经常教育,处理严肃,就能有效遏制其发生。
2 对习惯性违章的防范对策习惯性违章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是工作人员的有意失误和几种不正常的心理,是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差,根据这几年抓“反三违”活动的经验,我们一致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培训,增强素质,提高认识,尤其是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后果和发展成事故的认识,要增强对《安规》及《调规》的理解,增强执行中的准确和严肃性。
如果大家都能对规程及自身的行为有充分的认识,就能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反之,即使安全规程、规定、措施十分完善,不认真严格执行也是没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习惯性”违章和“侥幸心理”性违章的区别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稳定的供电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目标,树立和维护国家电网的良好形象,是我们每个电网员工的职责和义务。
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高危性,许多安全隐患如不能及时发现和
“习惯性违章”大多数是一种无意行为,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养成的不良习惯。
拥有“习惯性违章”的人,性格一般较随意,故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此类违章,只要及时提醒、干涉这种习惯性违章很快就会得到改善和纠正,生产事故隐患很容易得到消除。
而“侥幸心理性违章”是一种心理行为,其行为存在很多“故意行为”和“冒险意识”这种人一般来说,资历较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自命不凡”拥有“侥幸心理”的人在生产工作中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是“老手”,既使是发生突发事故也能应付自如。
也许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确实幸运的处理过一些突发事故,久而久
故会很快得到改善和消除的。
关爱你我他,幸福靠大家,愿我们每个电力员工都在爱心的氛围里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打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供电环境,为电力事业健康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