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v.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4部分:CM-IMS业务对SIP的要求V1.0.0概要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4部分:CM-IMS业务对SIP的要求V1.0.0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ad68010ebd64783e09122bf4.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C-018.4-2011中国移动C M-I M S会话初始协议(S I P)技术规范第四部分:C M-I M S业务对S I P的要求C M-I M S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o f S e s s i o nI n i t i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S I P)P a r t4:S I P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C M-I M S S e r v i c e s版本号:1.0.02011-7-27发布2011-7-27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概述 (2)5. CM-IMS业务对SIP消息头域及参数的要求 (3)5.1.From头域 (3)5.1.1.业务需求 (3)5.1.2.使用方式 (3)5.2.Privacy头域 (3)5.2.1.业务需求 (3)5.2.2.使用方式 (3)5.3.History-Info头域 (4)5.3.1.业务需求 (4)5.3.2.使用方式 (4)5.4.Alert-Info头域 (4)5.4.1.业务需求 (4)5.4.2.使用方式 (5)6. CM-IMS业务对SIP信令流程的要求 (5)6.1.前转流程 (5)6.1.1.业务需求 (5)6.1.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5)6.2.等待流程 (6)6.2.1.业务需求 (6)6.2.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6)6.3.早媒体协商流程 (7)6.3.1.业务需求 (7)6.3.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7)6.4.REFER流程 (8)6.4.1.业务需求 (8)6.4.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8)流程 (9)6.5.1.业务需求 (9)6.5.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9)6.6.没有媒体成分的媒体协商流程 (10)6.6.1.业务需求 (10)6.6.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10)7. CM-IMS业务对SIP协议的扩展原则 (10)8. 编制历史 (11)前言本标准依据IETF、3GPP以及ITU-T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相关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标准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1d47f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6.png)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移动通信用户对于信息传递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中国移动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在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高品质服务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了统一信息平台的技术规范标准,保障信息传递质量,我们特别制定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标准。
一、背景介绍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信息平台的技术规范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还能够优化信息传递流程,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因此,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标准的意义1.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通过技术规范标准,统一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整体效率。
2.保障信息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不仅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还能够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3.推动行业发展: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移动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技术规范标准的内容1.接口标准:规定统一信息平台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包括数据传递格式、接口协议等,以确保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
2.安全标准:制定统一信息平台的安全标准,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3.数据标准:确立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标准,以统一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表示方式,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交互性。
4.性能标准:规定统一信息平台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传递服务。
四、技术规范标准的实施1.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技术标准工作组,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负责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升级。
2.宣贯培训:开展技术规范标准的宣贯培训,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普及技术规范标准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操作。
3.监督检查:建立技术规范标准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技术规范标准的有效执行。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1部分:SIP的总体要求V1.0.0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1部分:SIP的总体要求V1.0.0](https://img.taocdn.com/s3/m/508966070740be1e650e9a88.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C-018.1-2011中国移动C M-I M S会话初始协议(S I P)技术规范第一部分:S I P的总体要求C M-I M S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o f S e s s i o nI n i t i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S I P)P a r t1:C o m m o n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S I P版本号:1.0.02011-7-27发布2011-7-27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1)4. SIP协议概述 (2)4.1. SIP协议简介 (2)4.2. SIP协议功能介绍 (3)5. SIP协议结构 (3)5.1. SIP分层架构 (3)5.2. SIP使用的传输协议 (4)5.3. SIP协议中的逻辑实体 (4)5.3.1. UA (4)5.3.2. Proxy (5)5.3.3. B2BUA (5)5.4. 会话、对话和事务 (6)5.5. SIP路由机制 (6)5.5.1. 请求消息的路由 (6)5.5.2. 响应消息的路由 (6)6. SIP协议在CM-IMS中的应用 (6)6.1. CM-IMS体系结构 (6)6.2. SIP协议相关的CM-IMS接口和网元 (8)6.2.1. 接口 (8)6.2.1.1. Gm接口 (8)6.2.1.2. Mw接口 (9)6.2.1.3. ISC接口 (9)6.2.1.4. Ma接口 (9)6.2.1.5. Mi接口 (9)6.2.1.6. Mj接口 (9)6.2.1.7. Mg接口 (9)6.2.1.8. Mx接口 (9)6.2.1.9. Cr接口 (9)6.2.2. 网元 (10)7. SIP的能力集和支持的CM-IMS业务 (10)7.1. 能力集 (10)7.2. SIP协议支持的业务 (11)8. 编制历史 (11)前言本标准依据IETF、3GPP以及ITU-T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行业标准和中国移动相关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而制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核心网设备、接入设备及终端设备的研发、引入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分公司营业厅服务规范手册
![中国移动分公司营业厅服务规范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6b6e87240c844769eaee66.png)
中国移动某分公司营业厅服务规范手册二0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服务行为准则第一节服务理念服务之中理念为先,服务理念指导服务行为,其对于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把握经营制胜的主动权至关重要。
所谓服务理念,通俗的讲指人们从事服务活动的主导思想意识,反映人们对服务活动的理性认识。
移动通信业作为一个侧重于服务的行业,其客户即为企业的生命。
把“满足为客户”这一目标作为我们的服务理念,使公司全员树立起“客户是企业生命线”的价值观。
第二节服务原则一、客户至上原则客户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去服务,举轻若重,从最细微的地方着手,从大局着眼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客户的满意度是评估服务人员的唯一尺度。
二、真诚原则礼貌服务是表达情感与态度的具体形式,营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热情服务真诚待客。
其外表和言行举止应发自内心真诚而自然的表露。
三、一致原则礼仪的一致性体现在对客户一视同仁,服务全过程服务水准的始终如一。
对每一位客户提供主动、周到、耐心的服务。
不计较客户要求的高低,言语的轻重,态度的好坏,坚持服务质量的高标准和前后致性原则。
四、合宜原则服务项目与服务对象的多样性,要求营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坚持因时、因事、因人的合宜原则,如:根据客户不同的性别、年龄、气质等特征,使用恰当的称呼;根据客户的语言习惯,采取相应的对答。
只有遵循合宜原则才能真正体现礼貌服务中尊敬和友好的本质。
五、主动原则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行为和服务态度应该是主动热情的,要做到五个主动,即主动问候、主动招呼、主动服务、主动征求意见。
使客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三节服务准则一、来有迎声:主动问候每一位客户,表示对客户的迎接。
二、尊称姓氏: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若获知客户的姓氏,应尊称其姓氏。
如:陈小姐,张先生。
三、问有答声:在服务的过程中,对客户提出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及时、准确、耐心地为其解答。
四、对视露笑:在为客户服务时,应用目光关注客户,与客户对视时,应面露微笑。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v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v](https://img.taocdn.com/s3/m/fec07bd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5.png)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v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v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总那么 (1)1.1. 概述 (1)1.2. 适用范畴 (1)1.3. 起草单位 (1)1.4. 说明权 (2)2目标与原那么 (3)2.1. 目标 (3)2.2. 原那么 (3)3统一信息平台总体说明 (5)3.1. 两级架构 (5)3.2. 统一信息平台组成 (5)3.2.1.应用系统 (6)3.2.2.展现平台 (7)3.2.3.网络和接入平台 (7)3.2.4.安全治理平台 (7)4应用系统 (8)4.1. 差不多业务系统 (8)4.2. 统计查询系统 (8)4.3. 网上教育系统 (8)4.4. OA核心应用 (8)4.5. OA扩展应用 (8)4.6. 电子招投标 (9)5展现平台 (10)5.1. 业务功能 (10)5.1.1.访问安全操纵 (10)5.1.2.个性化展现治理 (10)5.1.3.内容应用集合 (11)5.2. 内容组织规划 (11)5.2.1.规划原那么 (11)5.2.1.1. 资源组织规划原那么 (11)5.2.1.2. 内容展现原那么 (12)5.2.1.3. 色调风格原那么 (13)5.2.2.页面布局 (13)5.2.2.1. 系统区 (13)5.2.2.2. 个性化内容区 (14)5.2.3.个性化 (14)6网络和接入平台 (15)6.1. 广域传输网络 (15)6.2. 内部局域网 (15)6.3. 接入平台 (15)7安全治理平台 (17)7.1. 网络安全治理 (17)7.1.1.网络治理 (17)7.1.2.网络安全 (17)7.2. 系统安全治理 (17)7.2.1.系统治理 (17)7.2.2.系统安全 (17)7.3. 数据安全治理 (18)7.4. 防病毒 (18)8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互连互通互访 (19)1 总那么1.1. 概述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一大GSM移动运营商,并差不多从提供话音和差不多数据业务的单一业务运营者逐步转变为提供话音、数据、Internet及以后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商。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dec4e4219e8b8f67d1cb911.png)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v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 总则 (1)1.1. 概述 (1)1.2. 适用范围 (1)1.3. 起草单位 (2)1.4. 解释权 (2)2 应用体系架构 (3)2.1. 两级架构 (3)2.2. 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 (4)2.3. 总体技术要求 (5)3 展示平台 (6)3.1. 域名规则 (6)3.2. 登录流程 (7)3.3.访问安全控制 (7)3.3.1. ......................................................... 认证83.3.2. ......................................................... 加密93.3.3. ......................................................... 授权93.4.个性化展现管理 (9)3.5.内容应用聚集 (10)3.6.系统性能要求 (11)4 网络和接入平台 (12)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 (12)4.1.1. ..................... 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24.1.2. ................. 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34.1.3. ......................... 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44.1.4. ................. 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4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4 4.2.1. ............. 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44.2.2. ................. 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6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 (17)4.3.1. ................. 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74.3.2. ..................... 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94.4.I P地址规划 (20)4.4.1. .................................... I P地址规划原则204.4.2. .................................... I P地址规划方法224.4.3. .................................... I P地址规划要求235安全管理平台 (24)5.1.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 (24)5.1.1. ......................................... 网络系统管理245.1.2. ................................................. 网络安全245.2.系统管理及系统安全 (25)5.2.1...................................................... 系统管理255.2.2. ................................................. 系统安全265.2.3. ..................................... 数据管理和安全285.2.4. ..................................................... 防病毒296系统和环境要求 (30)6.1.系统要求 (30)6.1.1. ................................................. 主机设备306.1.2. ................................................. 操作系统316.1.3. ......................................... 存储备份设备316.1.4. ................................................. 网络设备326.1.5. ..................................................... 数据库346.1.6. ......................................... 展示平台软件366.1.7. ................................................. 开发工具376.1.8. ................................................. 系统文档376.2.机房环境要求 (38)6.2.1. ......................................... 机房环境条件386.2.2. ................................................. 接地要求396.2.3. ............................................. 空调及电源401 总则1.1. 概述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一大GSM移动电话运营商,并已经从提供话音和基本数据业务的单一业务运营者逐步转变为提供话音、数据、Internet及未来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商。
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业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08306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0.png)
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业务规范移动通信行业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柱,为了保证业务的高效运营和顺畅发展,中国移动制定了业务规范,以确保运营支撑系统的正常操作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对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业务规范进行概述。
一、引言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OSS)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包括网络管理、资源管理、业务管理和计费管理等多个模块。
为了保证OSS的高效运行,中国移动明确了以下业务规范。
二、网络管理规范1. 网元接入规范所有网络设备必须按照标准接入OSS,确保设备与OSS之间的正常通信和数据传输。
接入过程中必须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步骤操作,确保设备的正确识别和配置。
2. 网络拓扑规范OSS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和展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网络节点、链路和关联关系等信息。
网络变更必须及时记录到OSS中,保证网络拓扑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三、资源管理规范1. 资源采购规范所有资源采购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包括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和交付验收等环节。
采购记录必须完整保存,以备审计和追溯。
2. 资源分配规范资源分配必须按照OSS中的资源池进行,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
分配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业务的需求和优先级,以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
四、业务管理规范1. 业务开通规范所有业务开通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资费选择、号码分配和权限控制等环节。
开通记录必须完整保存,以备后续服务和问题追溯。
2. 业务变更规范任何业务变更都必须在OSS中进行记录和审批,包括套餐变更、号码变更和权限变更等。
变更过程中必须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服务不会中断或受影响。
五、计费管理规范1. 计费准确性规范所有用户的话费、流量和增值业务费用必须准确计算和明细展示。
计费结果必须与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相符,且计费周期和方式必须符合用户的合同约定和相关政策规定。
2. 费用清单规范所有用户的费用清单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生成,包括费用明细、账单周期和支付方式等信息。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178f88328ea81c759f57857.png)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统壹信息平台业务规范(v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总则11.1.概述11.2.适用范围11.3.起草单位21.4.解释权22目标和原则32.1.目标32.2.原则33统壹信息平台总体说明53.1.俩级架构53.2.统壹信息平台组成53.2.1.应用系统63.2.2.展示平台73.2.3.网络和接入平台73.2.4.安全管理平台74应用系统84.1.基本业务系统84.2.统计查询系统84.3.网上教育系统84.4.OA核心应用84.5.OA扩展应用84.6.电子招投标95展示平台105.1.业务功能105.1.1.访问安全控制105.1.2.个性化展现管理105.1.3.内容应用聚集115.2.内容组织规划115.2.1.规划原则115.2.1.1.资源组织规划原则115.2.1.2.内容展现原则125.2.1.3.色调风格原则135.2.2.页面布局135.2.2.1.系统区135.2.2.2.个性化内容区145.2.3.个性化146网络和接入平台156.1.广域传输网络156.2.内部局域网156.3.接入平台157安全管理平台177.1.网络安全管理177.1.1.网络管理177.1.2.网络安全177.2.系统安全管理177.2.1.系统管理177.2.2.系统安全177.3.数据安全管理187.4.防病毒188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互连互通互访191 总则1.1.概述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成为世界第壹大GSM移动电话运营商,且已经从提供话音和基本数据业务的单壹业务运营者逐步转变为提供话音、数据、Internet及未来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商。
中国移动于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确立以BOSS、NMS、MIS为核心的IT架构,于企业的运营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建设首先要加强现有应用系统的推广和新应用系统的建设,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上壹个新的台阶。
中国移动CM-IMS_SIP GW设备规范 v1.0.0_20091225
![中国移动CM-IMS_SIP GW设备规范 v1.0.0_20091225](https://img.taocdn.com/s3/m/36cdf4dfa58da0116c1749e2.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C M -I M S S I P 网关设备规范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I M S E q u i p m e n t s _S I P G W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 QB-╳╳-╳╳╳-╳╳╳╳目录前言................................................................................................................................... I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组网 (2)5. 接口要求 (4)5.1. 用户侧接口 (4)5.1.1. 下行接口 (4)5.2. 网络侧接口 (4)5.2.1. 上行接口 (4)6. 业务功能 (5)6.1. 代理注册功能 (5)6.2. 语音业务 (5)6.3. 传真业务 (5)7. 设备功能 (6)7.1. 呼叫处理的要求 (6)7.1.1. 对DTMF 码的要求 (6)7.1.2. 对FSK 的要求 (6)7.1.3. 与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 (6)7.2. 编解码要求 (6)7.3. 支持PPPoE要求(可选) (6)7.4. 媒体处理要求 (7)7.5. 业务实现保证能力 (7)7.5.1. IP 地址的获取 (7)7.5.2. 防火墙的穿越 (7)7.6. SIP GW安全要求 (7)7.6.1. 安全性要求 (7)7.6.2. 对于鉴权算法的支持 (7)7.7. SIP GW业务开通要求 (7)8. 协议要求 (8)8.1. 信令控制协议 (8)8.2. 媒体流协议 (8)8.3. 网管协议 (8)8.4. 其他协议 (8)9. 容量、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9)9.1. 容量要求 (9)9.2. 性能要求 (9)9.3.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9)9.4. PSQM (10)9.5. PESQ (10)9.6. MOS (10)9.7. 语音间断比 (10)9.8. 时延指标(环回时延) (10)9.9. 媒体同时并发呼叫数 (10)10. 硬件要求 (11)10.1. 模拟用户接口的硬件要求(可选) (11)10.2. 信号音和铃流标准 (11)10.3. DTMF 的音频标准 (11)11. 软件要求 (12)11.1. 软件基本要求 (12)11.2. 软件功能要求 (12)12. 网管要求 (13)12.1. 网管接口 (13)12.1.1. 基本要求 (13)12.1.2.功能要求 (13)12.2. 统计与测量要求 (14)12.3. 本地操作维护要求 (14)12.3.1. SIP GW 的管理、排障和维护 (14)12.3.2. 维护管理的方式 (14)12.4. 日志管理 (15)12.4.1. 日志的内容 (15)12.4.2. 日志管理操作 (16)12.5. SIP GW 软件升级和配置修改 (16)12.6. 信令跟踪 (16)12.7. SIP GW 在线保障 (16)13. 环境要求 (16)13.1. 环境温、湿度要求 (16)13.2. 机房地面要求 (17)13.3. 防尘要求 (17)13.4.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17)13.5. 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18)13.6. 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18)13.7. 运输和仓储要求 (18)13.8. 噪声要求 (18)14. 电源及接地要求 (18)14.1. 电源要求 (18)14.1.1. 交流电压要求 (18)14.1.2. 直流电源要求(可选) (18)14.2. 接地要求 (19)14.2.1. 接地方式 (19)14.2.2. 接地要求 (19)14.2.3. 接地线截面积 (19)14.2.4. 接地电阻值 (19)14.2.5. 电源的冗余度(可选) (20)14.3. 过流过压保护 (20)14.3.1. 安全要求 (20)14.3.2. 雷电冲击线路设备 (20)14.3.3. 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 (20)14.3.4.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 (20)14.3.5. 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 (20)14.3.6. 防电涌破坏 (21)14.3.7. 绝缘电阻 (21)15. 附录 (21)16. 编制历史 (21)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一级BBOSS与CSMP平台公众服务云业务接口规范v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一级BBOSS与CSMP平台公众服务云业务接口规范v1.1](https://img.taocdn.com/s3/m/12b9675d10a6f524ccbf859d.png)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一级BBOSS与CSMP平台公众服务云业务接口规范(V1.1)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文档变更记录序号变更内容说明版本号版本日期执笔人1 讨论稿 1.0 2012/3/27 许翠萍2 修改稿 1.1 2012/7/11 许翠萍2.1 增加接口3.3-归档结果同步通知,用于数据一致性对比2.2 重新修改3.1,3.2章节中的业务流程描述,增加归档结果同步通知2.3 修改3.1.5.2和3.2.5.2中的交易报文,增加基础产品、资源产品的订单号2.4 修改3.1.5.2和3.2.5.2中的交易报文,删除一致性对比时间戳的说明目录文档变更记录 (2)1. 综述 (5)1.1. 文档概述 (5)1.2. 参考文档 (5)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接口定义说明 (1)2.1. 接口流程说明 (1)2.1.1. 大圈类交易 (1)2.1.2. 通知类交易 (2)2.2. 接口数据结构定义说明 (3)2.2.1. Message Header (3)2.2.2. Service Content (6)2.3. 接口方式 (6)2.4. 附件及文件上传方式 (6)3. 实时接口详述 (7)3.1. 公众服务云平台账号管理信息同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业务功能 (7)3.1.2. 业务约束 (8)3.1.3. 业务流程 (8)3.1.4. 业务属性 (10)3.1.5. 交易单元 (11)3.1.5.1. 交易属性 (11)3.1.5.2. 交易报文 (12)3.1.5.3. 返回码 (14)3.2. 公众服务云产品订购关系同步 (14)3.2.1. 业务功能 (14)3.2.2. 业务约束 (15)3.2.3. 业务流程 (15)3.2.4. 业务属性 (17)3.2.5. 交易单元 (18)3.2.5.1. 交易属性 (18)3.2.5.2. 交易报文 (18)3.2.5.3. 返回码 (20)4. 系统管理 (24)4.1.1. 机构签到 (28)4.1.1.1. 业务功能 (28)4.1.1.2. 业务属性 (28)4.1.1.3. 交易单元 (29)4.1.1.3.1. 机构签到 (29)4.1.1.3.1.1. 交易属性 (29)4.1.1.3.1.2. 交易报文 (30)4.1.2. 机构签退 (32)4.1.2.1. 业务功能 (32)4.1.2.2. 业务属性 (32)4.1.2.3. 交易单元 (33)4.1.2.3.1. 机构签退 (33)4.1.2.3.1.1. 交易属性 (33)4.1.2.3.1.2. 交易报文 (34)4.1.3. 连通测试 (36)4.1.3.1. 业务功能 (36)4.1.3.2. 业务属性 (36)4.1.3.3. 交易单元 (36)4.1.3.3.1. 连通测试 (37)4.1.3.3.2. 属性 (37)4.1.4. 对帐 (38)4.1.4.1. 业务功能 (38)4.1.4.2. 业务属性 (38)4.1.4.3. 交易单元 (39)4.1.4.3.1. 对帐 (40)4.1.4.3.2. 交易属性 (40)4.1.4.3.3. 交易报文 (40)4.1.5. 对帐结果上发 (47)4.1.5.1. 业务功能 (47)4.1.5.2. 业务属性 (47)4.1.5.3. 交易单元 (47)4.1.5.3.1. 对帐结果上发 (48)4.1.5.3.2. 交易属性 (48)4.1.5.3.3. 交易报文 (49)4.1.6. 交易报文查询 (52)4.1.6.1. 业务功能 (52)4.1.6.2. 业务属性 (52)4.1.6.3. 交易单元 (52)4.1.6.3.1. 交易报文查询 (53)4.1.6.3.2. 交易属性 (53)4.1.6.3.3. 交易报文 (53)4.1.7. 文本通知 (55)4.1.7.1. 业务功能 (55)4.1.7.2. 业务属性 (55)4.1.7.3. 交易单元 (55)4.1.7.3.1. 文本通知 (56)4.1.7.3.2. 交易属性 (56)4.1.7.3.3. 交易报文 (56)统一编码 (58)5.1. 系统编码 (59)业务以及交易编码 (59)5.1.2. 交换中心 (59)交换节点 (60)5.1.4. DOMAIN编码 (61)5.1.5. 机构系统编码 (61)5.1.6. 路由类型编码 (62)5.1.7. 省代码 (62)5.1.8. 系统应答类型以及应答代码 (63)5.2. 省代码 (65)1.综述1.1.文档概述公众服务云平台全网统一建设的用于承载公众服务云业务的云平台,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公众用户提供云服务,公众服务云包括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以及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三种模式。
4、中国移动IMS CE局规范(华为)V1.0
![4、中国移动IMS CE局规范(华为)V1.0](https://img.taocdn.com/s3/m/4fbc93134431b90d6c85c7ac.png)
中国移动IMS 统一站点 CE 局数据规范-华为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发布╳╳╳╳-╳╳-╳╳实施文档说明:本规范为中国移动IMS统一站点CE局数据指导性规范。
编号说明:(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修改稿的定稿)文档修改历史目录目录3 11移动IMS配套CE组网概述 (4)1.1设计内容4 1.2目标组网422软硬件版本说明 (5)33局数据规范 (6)3.1协议及参数要求6 3.2关键字说明6 3.3CE-AR、CE-CE局数据规范7 3.4路由与VPN 1344 CE-业务设备配置规范 (16)4.1IMS CE-信令设备配置模板16 4.2IMS CE-媒体设备配置模版19 4.32G CE-信令设备配置模版23 4.42G CE-媒体设备配置模版23 4.5IMS CE-SBC2300配置模版24 4.6IMS CE-SBC2600配置模版26 4.7IMS CE-SBC2600配置模版(媒体捆绑)27 4.8IMS CE-AS业务区配置模版2955网管与安全配置 (30)5.1未使用端口30 5.2SYSLOG配置30 5.3SNMP配置30 5.4安全设置31 5.5CE连接网管DCN接口32 5.6配置本地帐号32 5.7配置远程访问331移动IMS配套CE组网概述1.1 设计内容中国移动IMS项目配套CE工程主要承载移动IMS业务,本文档旨在说明CE设备与AR,CE设备与各IMS业务设备的配置规范。
1.2 目标组网图1 IMS站点接入目标组网图该文档作为IMS核心网组网技术和工程设计的重要部分,对IMS方案中应用的数通设备的组网设计,包括IMS核心网设备IP组网配置、组网所涉及的VLAN划分、IP地址规划、VRRP协商参数以及IGP路由协议、防火墙的安全策略和可靠性配置等做出明确指导。
10086统一门户VI说明_0728
![10086统一门户VI说明_0728](https://img.taocdn.com/s3/m/54cbd5c20c22590102029dc8.png)
注:出现联合标志的时候,以联合标志中中国移
调整后神州行VI说明及示意
1X
原来的“客服热 线10086及网址” 改成现有的Icon.
Icon的大小和位 置均有移动的标 志 来衡量。若 标志的宽度是1X。
2X 0.5X
Icon距离版面右 边的距离为2X; 距离版面的下边 缘为0.5X。Icon 的宽度为2.5X。
*注:出现联合标志的时候,以联合标志中中国移动企业标志为准。
55
原有全球通VI说明及示意
66
调整后全球通VI说明及示意
原来的“客服热 线10086及网址” 改成现有的Icon.
Icon的大小和位 置均有移动的标 志 来衡量*。若 标志的宽度是1X。
1X 2.5X 1X 2X
Icon距离版面右 边的距离为2X; 距离版面的下边 缘为1X。Icon的 宽度为2.5X。
1
2
12 12
注:出现联合标志的时候,以联合标志中中国移动企业标志为准。
11 11
2.5X
注意事项_10086 icon
10086的Icon由两部分组成: 1.10086网址 2.客服热线 但是两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不得调整中间的间距 和其他元素。 此Icon会给出AI文件。只可等比放大和缩小,不得 做其他调整。
*注:出现联合标志的时候,以联合标志中中国移动企业标志为准。
77
原有动感地带VI说明及示意
88
调整后动感地带VI说明及示意
1X
原来的“客服热 线10086及网址” 改成现有的Icon.
Icon的大小和位 置均有移动的标 志别 来衡量。 若标志的宽度是 1X。
2.5X 1X
2.5X
Icon距离版面右 边的距离为2.5X; 距离版面的下边 缘为1X。Icon的 宽度为2.5X。
中国移动服务规范
![中国移动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22c7f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6.png)
中国移动服务规范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众多用户,因此必须遵守一系列服务规范,以保障用户权益,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
以下是中国移动的服务规范。
一、服务透明中国移动秉持服务透明的原则,为用户提供清晰、详尽的服务信息。
在用户办理业务之前,中国移动将向用户提供详细的业务内容、价格、费用结构、优惠活动等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准确、及时地提供给用户。
二、公平竞争中国移动将秉持公平竞争的原则,不使用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不公平的竞争。
中国移动不会干扰、阻挠其他运营商的正常业务运作,亦不会限制用户选择其他运营商的服务。
三、隐私保护中国移动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中国移动将有专门的隐私保护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不会将用户信息用于未经授权的目的。
四、服务质量中国移动将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稳定的通信服务。
中国移动将持续提升网络质量,确保用户在通信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
同时,中国移动将积极响应用户反馈,并及时解决网络故障、信号不稳定等问题。
五、合理收费中国移动将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对用户收费。
在收费过程中,中国移动将明确告知用户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标准、以及任何产生费用的原因。
中国移动将为用户提供详细的账单,并确保账单准确无误。
六、用户权益保障中国移动将积极维护用户权益,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中国移动将建立用户申诉机制,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意见反馈,确保用户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取得解决。
七、故障处理中国移动将及时处理用户的故障投诉。
中国移动将建立故障处理机制,为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的故障解决服务。
同时,在故障处理过程中,中国移动将提供准确、及时的故障进展信息,以便用户了解故障处理的进度。
八、网络安全中国移动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中国移动将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保护用户隐私。
总结:中国移动服务规范主要包括服务透明、公平竞争、隐私保护、服务质量、合理收费、用户权益保障、故障处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中国移动服务规范
![中国移动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caac9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d.png)
中国移动服务规范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一直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
为了有效管理和规范自身的服务行为,中国移动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务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移动的服务规范,包括内容的要求和用户的权益保障。
一、服务内容1. 通信服务:包括语音通信、短信、彩信等基础通信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数据通信等增值业务。
2. 客户服务:提供用户咨询、投诉、申请等一站式服务,保障用户的权益和需求。
3. 营销服务:向用户提供产品信息、优惠活动等服务,确保用户可以享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服务。
二、服务质量1. 通信质量:中国移动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稳定、快速的移动通信网络,以确保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2. 服务态度:中国移动的员工应以友善、专业的态度对待用户,及时回答用户的问题,解决用户的困扰。
3. 服务效率:中国移动提倡高效服务,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快速办理业务、及时解决故障等。
三、用户权益保障1. 公平公正:中国移动保障用户享有平等的服务权利,不因用户的身份、职业、性别等因素而不公平对待。
2. 个人信息保护:中国移动承诺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不随意泄露或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3. 合理收费:中国移动的收费标准应合理透明,不采用任何欺诈或不合理收费的手段。
4. 业务解释:中国移动应为用户提供清晰明了的业务解释和指南,以便用户了解各项业务的操作和费用等情况。
5. 投诉渠道:如果用户对中国移动的服务存在不满或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投诉渠道进行反馈,并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回复。
四、服务改进1. 用户意见收集:中国移动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以了解用户对服务的评价和意见,进而优化服务。
2. 技术创新:中国移动不断跟进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3. 服务培训:中国移动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校讯通业务规范V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校讯通业务规范V](https://img.taocdn.com/s3/m/3ec22f587cd184254a35352e.png)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校讯通业务规范V中国移动校讯通业务规范2009-1-21发布目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4.业务概述24.1.业务概念24.2.业务分类24.2.1.按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分类24.2.2.按目标用户群分类34.2.3.按照服务方式分类34.3.业务开放范围35.业务特征45.1.教育行业属性突出45.2.业务统壹规划、分省运营45.3.多种接入方式45.4.专用终端45.5.校讯通业务功能45.5.1.针对幼儿园市场提供的功能55.5.2.针对小学市场提供的功能65.5.3.针对中学市场提供的功能65.5.4.针对大学等高等教育市场提供的功能66.业务流程76.1.业务受理流程76.1.1.业务开通76.1.1.1.学校业务受理76.1.1.2.教师、家长业务受理76.1.2.业务变更86.1.3.业务取消86.2.业务使用流程86.2.1.亲情电话业务流程86.2.2.平安短信业务流程96.2.3.Web业务使用流程107.业务管理107.1.业务模式107.2.代理商管理117.3.用户管理117.4.信息安全管理117.4.1.信息发送权限管理117.4.2.信息审核过滤管理127.5.业务质量127.5.1.业务质量指标127.5.2.业务质量统计128.统计分析128.1.统计分析功能要求128.2.统计报表项目要求138.3.报表分析功能139.业务码号1310.计费要求1411.编制历史14前言本标准对校讯通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提出全面要求,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开展校讯通业务的依据。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业务概念、业务特征、业务流程、业务管理、统计分析和计费要求。
本标准由中移技〔2009〕25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集团客户部提出,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晟、范晓晖、蔡宗辉、王哲伟、周兆民、王颖、任志强、赵辉1.范围本标准制定了中国移动校讯通业务规范,原则上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部使用,是进行校讯通业务接入和管理的依据。
中国移动poc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v..0
![中国移动poc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v..0](https://img.taocdn.com/s3/m/aedaee358e9951e79b8927e8.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P O C业务终端技术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T e r m i n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O C S e r v i c e版本号:1.1.0(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目 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缩略语解释 (2)4. 业务概述 (2)4.1. 目的 (2)4.2. PoC业务简介 (2)5. 功能要求 (3)5.1. 终端基本要求 (3)5.1.1. 网络及协议支持要求 (3)5.1.2. POC终端对PDP上下文支持数量要求 (3)5.1.3. 终端硬件要求 (3)5.2. PoC客户端软件整体要求 (4)5.2.1. 功能框架 (4)5.2.2. 功能概述 (5)5.2.3. 界面概述 (5)5.3. 业务功能要求 (5)5.3.1. 用户的标示 (5)5.3.2. 名称的约定 (6)5.3.2.1. 联系人列表用户显示 (6)5.3.2.2. 群组成员显示 (6)5.3.2.3. 主叫在被叫终端的显示 (6)5.3.2.4. 会话参与者显示 (7)5.3.2.5. 发言者显示 (7)5.3.3. 注册与退出功能 (8)5.3.3.1. 用户注册 (8)5.3.3.2. 用户注册成功后心跳 (8)5.3.3.3. 用户注册成功后 (8)5.3.3.4. 用户注册失败 (8)5.3.3.5. 用户注销PoC服务 (8)5.3.4. 联系列表管理功能 (8)5.3.4.1. 联系人列表管理 (8)5.3.4.1.1. 浏览联系人列表 (9)5.3.4.1.2. 增加联系人 (9)5.3.4.1.3. 删除联系人 (9)5.3.4.2. 群组列表管理 (9)5.3.4.2.1. 浏览群组列表 (9)5.3.4.2.2. 群组内成员列表 (9)5.3.5. 预设群组管理 (10)5.3.5.1. 创建预设群组 (10)5.3.5.2. 查询预设群组属性 (10)5.3.5.3. 修改预设群组属性 (10)5.3.5.4. 删除预设群组 (10)5.3.5.5. 查询预设群组成员列表 (10)5.3.5.6. 增加群组成员 (11)5.3.5.7. 删除群组成员 (11)5.3.6. 会话功能 (11)5.3.6.1. 一对一会话 (11)5.3.6.1.1. 建立会话功能 (11)5.3.6.1.2. 终止会话功能 (11)5.3.6.1.3. 回呼请求功能 (11)5.3.6.2. 临时群组会话 (12)5.3.6.2.1. 建立会话功能 (12)5.3.6.2.2. 终止会话功能 (12)5.3.6.2.3. 会话控制功能 (12)5.3.6.3. 预设群组会话 (12)5.3.6.3.1. 建立会话功能 (12)5.3.6.3.2. 终止会话功能 (12)5.3.6.3.3. 会话控制功能 (13)5.3.6.4. 聊天群组会话(可选) (13)5.3.6.4.1. 用户主动加入聊天群组 (13)5.3.6.4.2. 已加入聊天群组成员邀请其他人员加入 (13)5.3.6.4.3. 用户退出聊天群组 (13)5.3.6.5. 会话接受模式 (13)5.3.6.6. 会话建立模式 (13)5.3.6.6.1. ON-DEMAND方式 (13)5.3.6.6.2. PRE-ESTABLISHED方式(可选) (14)5.3.7. 会话管理 (14)5.3.7.1. 发言权控制功能 (14)5.3.7.1.1. 发言权状态显示 (14)5.3.7.1.2. 发言权控制机制 (14)5.3.7.1.3. 用户申请发言权 (14)5.3.7.1.4. 用户取消发言权申请 (15)5.3.7.1.5. 用户释放发言权 (15)5.3.7.1.6. 系统释放发言权 (15)5.3.7.2. 访问控制功能 (15)5.3.7.3. 免打扰功能 (15)5.3.7.4. 多会话控制 (15)5.3.8. 状态功能 (16)5.3.8.1. Presence显示功能 (16)5.3.8.2. Presence状态发布功能 (16)5.3.9. PoC业务与CS域业务的并发处理 (17)5.3.9.1. POC与CS通话并发 (17)5.3.9.1.1. PoC会话进行过程中,CS呼叫进入 (17)5.3.9.1.2. CS呼叫进行过程中,PoC呼入 (17)5.3.9.1.3. PoC会话进行过程中,用户拨出CS域电话 (17)5.3.9.2. POC会话与短信并发 (17)5.3.9.2.1. POC会话进行过程中,CS域短信进入 (17)5.3.10. 参数配置 (18)5.3.10.1. 配置参数 (18)5.3.10.2. 手动配置 (18)5.3.10.3. DM方式自动配置 (18)5.3.10.4. 预置方式配置 (19)5.3.11 业务稳定性要求 (19)6. 终端性能指标要求 (19)7. 接口要求 (20)8. 安全性要求 (20)9. UI要求 (20)10. 编制历史 (20)前 言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PoC业务的终端规范。
中国移动统一门户UI设计规范补充规范
![中国移动统一门户UI设计规范补充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3087aa8d1f34693daef3eec.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中国移动统一门户U I 补充规范目录前言......................................................................................................... I II1.适用范围 (4)2.引用标准 (4)3.术语和定义 (4)4.符号和缩略语 (5)5.总体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规范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章节简介 (5)5.3.注意事项 (6)5.4.网站兼容性说明 (7)6.VI规范 (7)6.1.L OGO设置 (7)6.1.1.Logo设置规范 (7)6.1.2.中国移动网站Logo (8)6.2.文字 (8)6.2.1.大小和字体: (8)6.2.2.颜色 (8)6.3.页面尺寸 (9)6.4.页面模板结构 (9)7.图片规范 (11)7.1.图片使用基本要求 (11)7.2.图片文件格式 (11)7.2.1.GIF文件 (11)7.2.2.JPG文件 (11)7.2.3.PNG文件 (11)7.3.图片尺寸和大小 (12)7.3.1.中国移动网站内容图片 (12)8.页面模版和结构说明 (14)8.1.省级门户网站登录后页面 (14)8.1.1.页面标记1(页头) (16)8.1.2.页面标记2(左侧导航) (17)8.1.3.页面标记3(客户个人信息) (18)8.1.4.页面标记4(我的业务话费信息) (19)8.1.5.页面标记5(业务、活动推荐区) (20)8.1.6.页面标记6(基地业务内容推荐区) (20)8.1.7.页面标记7(省内业务聚合区) (21)8.1.8.页面标记8(广告位) (22)8.1.9.页面标记9(充值) (22)8.1.10.页面标记10(业务关注排行) (23)8.1.11.页面标记11(发短信) (24)8.1.12.页面标记12(其他广告位) (24)8.1.13.页面标记13(飞信聊天) (25)8.1.14.页面标记14(页尾版权说明) (25)8.2.省级登录后专区飞信模块 (25)8.3.内页 (28)8.4.顶部心情更换 (29)8.5.左侧导航管理应用展示详细效果。
[5]中国移动短信业务终端规范v2.0.0(2012年7月份更新)
![[5]中国移动短信业务终端规范v2.0.0(2012年7月份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79874b9dfd0a79563c1e726e.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短信业务终端规范 C h i n a M o b i l e S M S S e r v i c e T e r m i n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版本号:2.0.0目 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对短信格式的要求 (2)5. 参数设置要求 (2)6. 对发送端的要求 (3)6.1. 基本要求 (3)6.2. 具体功能要求 (3)6.3. 长短信发送功能要求 (4)7. 对接收端的要求 (5)7.1. 基本功能要求 (5)7.2. 具体功能要求 (6)7.3. 长短信接收功能要求 (7)8. 对WAP PUSH的要求 (7)9. 对业务的支持 (8)9.1. 定位业务 (8)10. 编制历史 (8)前 言本标准规定了短信业务在终端部分的要求,是开展短信业务的依据之一。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对短信格式的要求、参数设置要求、发送端要求、接收端要求、对WAP PUSH的要求以及对业务的支持要求。
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251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莉、常嘉岳、赵旭1.范围本标准对短信业务终端提出规定,是终端厂商短信业务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测试的参照依据,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GSM网络、GPRS网络以及3G网络环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2-1 规范引用文件列表3GPP[1] 3GPP TS23.038 Alphabets and language-specificinformation V 7.0.03GPP[2] 3GPP TS23.040 Technical realization of ShortMessage Service (SMS) V 7.0.1[3] WAP-251-PushMessage Push Message Specification OMA[4] WAP-167-ServiceInd Push Service Indication OMA[5] OMA-WAP-TS-PushOTA-V2_1 Push Over the Air OMA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表3-1 术语列表词语 解释3GPP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PID Protocol IdentifierDCS Data Coding SchemeSMSC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reMO Mobile OrientedMT Mobile TerminatedSI Service Indication(U)SIM (UMTS)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ME Mobile Equipment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4.对短信格式的要求4.1. 编码格式[需求编号]: TS-SMS-FORM -000001[需求描述]: 对于纯中文或者中英文混合的短信,终端应支持按UCS2编码[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FORM -000002[需求描述]: 对于纯英文短信,终端应统一按GSM 7 bit编码[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FORM -000003[需求描述]: 终端应支持3GPP TS23.038中定义的扩展字符集[需求澄清]: 无4.2. 短信结构[需求编号]: TS-SMS-FORM -000004[需求描述]: 终端应支持3GPP TS23.040中对PID值的所有定义[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FORM -000005[需求描述]: 终端应支持3GPP TS23.038中对DCS值的所有定义[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FORM -000006[需求描述]: 短消息(包括长短信)的格式和结构应符合3GPP TS23.040的要求[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FORM -000007[需求描述]: 终端对于短消息的编码默认采用非压缩模式[需求澄清]: 无5.参数设置要求5.1. 信息提示音[需求编号]: TS-SMS-CONF -000001[需求描述]: 终端能够对接收到短消息时的信息提示音进行设置[需求澄清]: 用户可以选择静音,也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提示音5.2. 服务中心设置[需求编号]: TS-SMS-CONF -000002[需求描述]: 终端必须支持对短信服务中心(SMSC)的设置[需求澄清]: 用户可以设置新的短信服务中心,也可以删除已设置的短信服务中心5.3. 短信回执[需求编号]: TS-SMS-CONF -000003[需求描述]: 用户可以在终端设置是否要求短信回执[需求澄清]: 短信回执功能默认关闭5.4. 长短信设置[需求编号]: TS-SMS-CONF -000003[需求描述]: 如果终端提供长短信功能的设置选项,则该功能默认设置为“打开”[需求澄清]: 无6.对发送端的要求6.1. 基本要求[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01[需求描述]: 终端必须支持3GPP TS 23.040 中规定的短消息终端发起(MO)过程[需求澄清]: 无6.2. 具体功能要求[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02[需求描述]: 终端用户可以编写新短信,编辑完成以后,可以选择直接输入收信人号码,或者从通讯录查找,并选择收信人[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03[需求描述]: 终端在编辑短信时应对可编辑的剩余字数信息向用户给出明确提示[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04[需求描述]: 终端支持短信群发功能[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05[需求描述]: 终端用户在编辑短消息的过程中,如有来电,用户可以接受来电,通话完毕后仍可以继续编辑未完成的短信[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06[需求描述]: 终端支持对已发送短信的保存[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07[需求描述]: 终端支持对于用户已经编辑但未发送的短信的保存[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08[需求描述]: 终端支持在通话过程中发送短信的功能[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09[需求描述]: 终端在上网过程中,支持发送短信的功能,上网连接不能断[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10[需求描述]: 终端技术实现方案必须与3GPP TS 23.040要求一致[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11[需求描述]: 如果终端发送短信失败,则应提示用户,同时将数据保存到本地[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12[需求描述]: 对于发送失败的短信,终端应支持定时重发的功能[需求澄清]: 无6.3. 长短信发送功能要求[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13[需求描述]: 终端支持发送长短信的功能[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14[需求描述]: 终端支持发送的长短信长度至少为670个汉字[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15[需求描述]: 终端在编辑长短信时应对当前编辑页数、可编辑的剩余字数等信息向用户给出明确提示[需求澄清]: 无[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16[需求描述]: 具体功能实现细节应遵循3GPP TS 3GPP TS 23.040的相关规定[需求澄清]: 无6.4. 对多条短信合并转发的需求[需求编号]: TS-SMS-SEND-000017[需求描述]: 终端支持在会话模式(文件夹模式暂定为可选)下,用户勾选同一会话中需要转发的短消息,并按固定顺序(时间顺序)进行合并转发。
中国移动客户服务中心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客户服务中心业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84b8b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2.png)
中国移动客户服务中心业务规范中国移动客户服务中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确保用户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体验。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业务规范,旨在确保服务质量和提升用户满意度。
一、业务人员规范1. 专业知识:中国移动客户服务中心的员工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包括但不限于通信产品知识、服务规范和操作流程等。
员工应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2. 友好态度:员工应以友善、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位用户,耐心倾听用户问题,并提供准确、及时的解答与帮助。
3. 语言表达:员工应具备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用户能够准确理解和接受所提供的信息。
4. 保密性:员工应严格遵守用户个人信息保密规定,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二、服务流程规范1. 转接流程:当用户需要联系其他部门时,员工应迅速将用户转接到相关部门,并提供相关信息,确保用户能够顺利获得进一步的帮助。
2. 投诉处理:对于用户的投诉,员工应积极妥善处理,听取用户的意见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有需要,员工应妥善记录投诉,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问题解决:员工应耐心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并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确保用户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 服务评价:在结束通话或服务过程后,员工应主动邀请用户进行服务评价,以获得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三、服务保障规范1. 服务时间:中国移动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全天24小时的服务,确保用户随时能够联系到客服人员。
2. 响应时间:对于用户的咨询或投诉,员工应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回应,尽量解决用户问题,或告知用户所需等待的时间。
3. 服务语音:电话服务中,员工应以清晰响亮的语音为用户提供服务,确保用户能够准确听取所提供的信息。
4. 技术支持:在用户提出技术问题时,员工应以专业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解答和辅助。
四、用户权益规范1. 信息公开:中国移动客户服务中心应及时公布相关政策、活动等信息,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最新、准确的信息。
2. 合理承诺:中国移动客户服务中心在提供服务前,应明确告知用户的权益和服务范围,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害用户权益。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7a3f12427284b73f24250e6.png)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V1.0版)1.总则 (3)1.1. 概述 (3)1.2. 目标 (3)1.2.1. 近期目标 (3)1.2.2. 中远期目标 (4)1.3. 原则 (4)1.4. 适用范围 (5)1.5. 起草单位 (5)1.6. 解释权 (5)2.经营分析系统总体说明 (6)2.1. 经营分析系统的组织结构 (6)2.2. 经营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 (7)2.3. 经营分析系统信息流图 (7)3.经营分析系统指标体系 (9)3.1. 关于分析角度的定义 (9)3.2. 指标体系 (15)3.2.1. 客户分析类指标 (15)3.2.2. 业务量类指标 (16)3.2.3. 收入类指标 (17)3.2.4. 市场竞争类指标 (18)3.2.5. 服务类指标 (18)3.2.6. 营销类指标 (20)3.2.7. 大客户类指标 (20)3.2.8. 新业务及数据业务类指标 (21)3.2.9. 合作服务方类指标 (21)4.省公司经营分析系统功能 (23)4.1. 概述 (23)4.1.1. 功能构成 (23)4.1.2. 分析方法 (23)4.1.3. 展现方式 (24)4.2. 客户模型及客户分群 (25)4.2.1. 客户模型 (25)4.2.2. 客户分群 (34)4.3. 主题分析 (35)4.3.1. 客户情况分析 (35)4.3.2. 业务发展分析 (44)4.3.3. 收益情况分析 (49)4.3.4. 市场竞争分析 (57)4.3.5. 服务质量分析 (59)4.3.6. 营销管理分析 (65)4.3.7. 大客户分析 (70)4.3.8. 新业务及数据业务发展分析 (74)4.3.9. 合作服务方分析 (76)4.4. 专题分析和数据挖掘 (82)4.4.1. 客户流失分析 (82)4.4.2. 客户发展分析 (82)4.4.3. 客户信用度评估分析、潜在大客户分析 (82)4.4.4. 营销计划预演 (83)4.4.5. 竞争对手分析 (83)4.4.6. 高额/欺诈分析 (83)5.经营分析系统的系统管理 (84)5.1. 组织和人员管理 (84)5.1.1. 组织管理 (84)5.1.2. 员工管理 (84)5.1.3. 权限管理 (85)5.1.4. 安全性管理 (86)5.2. 系统监控 (86)5.2.1. 监控对象 (86)5.2.2. 监控功能 (87)5.2.3. 监控要求 (87)5.3. 操作日志管理 (88)5.4. 系统备份 (88)5.4.1. 功能要素 (88)5.4.2. 数据备份 (88)5.4.3. 数据恢复 (89)5.5. 保密性要求 (89)5.6. 版本管理 (89)6.经营分析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接口 (91)6.1. 外部接口实现要求 (91)6.1.1. 实现原则 (91)6.1.2. 数据交换方式 (92)6.2. 与BOSS系统数据接口 (92)6.3. 与网管系统数据接口 (92)6.4. 其他接口 (93)7.经营分析系统的指标要求 (94)7.1. 在线数据存放周期 (94)7.2. 数据备份 (94)7.3. 数据抽取周期 (94)7.4. 前端响应时限 (94)8.附录 (95)8.1. 名词解释 (95)8.2. 业务类型结构表 (98)8.3. 收入结构表 (100)8.4. 经营分析举例 (102)8.4.1. 大客户分析 (102)8.4.2. 营销分析 (104)8.4.3. 竞争对手分析 (107)1.总则1.1. 概述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中国移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利用业务支撑系统产生的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建立移动企业经营分析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和处理,为市场经营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 总则1.1. 概述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一大GSM移动电话运营商,并已经从提供话音和基本数据业务的单一业务运营者逐步转变为提供话音、数据、Internet及未来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商。
中国移动在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确立以BOSS、NMS、MIS为核心的IT架构,在企业的运营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首先要加强现有应用系统的推广和新应用系统的建设,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还必须进行应用系统平台的集中化和WEB化改造,实现接入的多元化,通过基础网络建设为扩展的应用提供更好的网络承载。
在此基础上,考虑目前由于不同的信息系统服务于企业的不同管理方向而形成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需要进行企业IT应用和信息在表现层和应用层的重整;同时为了使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知识,完成各自的工作,需要进行企业IT能力和资源面向使用者角色的重构。
以上这些工作的完成将使中国移动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目前的OA系统升级改造成为统一信息平台,为进一步扩展成为企业门户打下基础。
本规范阐述了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原则,定义了系统建设的功能业务需求,是中国移动进行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的业务框架标准。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建设。
1.3. 起草单位本业务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负责起草。
1.4. 解释权本规范的增补、修订及解释权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如中国移动在此之前的文件与本规范有矛盾,按此规范执行。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集团公司完成总部从OA系统向统一信息平台的全面升级改造。
各省应全面完成OA系统建设,实现全集团“无纸办公”;完成OA系统的集中化、WEB化改造,将OA系统升级改造成为以省为单位集中的WEB化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统一展示和统一访问;完成GPRS、WLAN移动接入,实现接入多元化。
本着“应用先导”的原则,各省应遵循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实现网上教育、统计查询、OA核心应用、OA扩展应用、电子招投标等统一信息平台R0版本应用功能。
其中OA扩展应用包括:电子报销、资源预定、办公用品申领、电子期刊、文档管理、搜索引擎等。
2.2. 原则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建设按照“两级系统”的原则,分为集团公司级系统和省级系统。
在建设中遵照还应遵照下列建设原则:1、统一性统一性是中国移动统一企业形象在统一信息平台展现中的重要体现,包括:指统一的系统建设规划;统一的资源展现规划;统一的界面美工设计原则。
2、集成性统一信息平台的资源展现建立在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组织、整合基础之上。
将企业内部的资源与业务系统与统一信息平台有效地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统一信息平台的渠道拓展作用,为企业员工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展现服务。
3、整体性统一信息平台是中国移动整体IT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内容的服务能力也将随着企业IT建设的不断完善而不断增强。
因此,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将融入到企业的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4、个性化统一信息平台将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访问者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现内容,使统一信息平台的使用者根据自身对信息的访问要求,迅速获取相关的内容信息,从而充分发挥统一信息平台的渠道、桥梁作用。
3 统一信息平台总体说明3.1. 两级架构中国移动的统一信息平台是移动企业员工访问内部资源内容的渠道与桥梁。
鉴于目前中国移动IT系统大多采用两级结构,各省公司的管理相对独立,中国移动的统一信息平台分为集团公司系统和省公司系统两级,各级系统既要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建设,又要遵守相同的业务规范,共同构成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如图所示。
图 1 统一信息平台两级架构3.2. 统一信息平台组成在每一级系统,统一信息平台由应用系统、展示平台、网络和接入平台、安全管理平台几个部分组成。
图2统一信息平台组成3.2.1.应用系统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中的统一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如下R0版本应用系统和功能:1、基本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项目管理等;2、统计查询系统;3、网上教育系统;4、OA核心应用:公文处理、电子邮件、信息发布等;5、OA扩展应用:电子报销、资源预定、办公用品申领、电子期刊、文档管理、搜索引擎等;6、电子招投标。
以上各类系统构成了统一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通过展示平台展示内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BOSS、NMS等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生产系统,考虑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有关数据信息通过统计查询系统与展示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信息展现,提供企业领导和各级相关主管对信息查询、分析的需求。
原则上不建议统一信息平台与生产系统直接连接。
3.2.2.展示平台展示平台应包括访问安全控制、个性化展现管理、内容应用聚集等功能,实现对统一信息平台的各种应用及信息内容在展示层面进行整合,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展示内容。
3.2.3.网络和接入平台网络和接入平台包括集团和各省公司的局域网络、集团和各省公司间及各省内部的广域网络、集团和各省公司的各种网络接入。
该平台支持领导、员工通过多种接入途径(Intranet、Internet、GPRS、WLAN、PSTN/ISDN、SMS等),使用多种访问设备(台式机、便携机、PDA、移动电话等),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访问展示平台的信息内容和应用资源。
3.2.4.安全管理平台提供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管理、防病毒及数据备份等功能,保证统一信息平台的安全、可靠及高效运行。
4 应用系统4.1. 基本业务系统基本业务系统包括财务、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应用系统。
对于基本业务系统,在通过展示平台进行应用聚集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在展示平台中提供对该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对于关键业务(如财务系统),应考虑进行二次认证。
基本业务系统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
4.2. 统计查询系统统计查询的业务功能包括采集、汇总、审核、统计、简单分析、展示等。
应尽可能地在展示平台中提供对该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4.3. 网上教育系统网上教育系统的业务功能包括学习管理、辅助教学管理、课件管理、报表和统计管理、系统管理等。
应尽可能地在展示平台中提供对该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网上教育系统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
4.4. OA核心应用OA核心应用主要提供企业各种公文处理、电子邮件和信息发布等功能。
应尽可能地在展示平台中提供该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4.5. OA扩展应用OA扩展应用主要包括:电子报销、资源预定、办公用品申领、电子期刊、文档管理、搜索引擎等。
应尽可能地在展示平台中提供上述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4.6. 电子招投标电子招投标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的使用对象包括合作伙伴和中国移动相关的工作人员。
在展示平台对电子招投标系统进行应用聚集过程中,对外提供应用访问途径,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策略;对内在展示平台中提供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电子招投标系统由集团公司统一建设。
5 展示平台5.1. 业务功能展示平台主要包括访问安全控制、个性化展现管理、内容应用聚集等功能。
5.1.1.访问安全控制提供用户访问展示平台的身份认证手段、信息传输加密及访问授权等功能。
在本期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中,使用者访问展示平台采用静态密码的认证方式。
5.1.2.个性化展现管理(1)多种信息格式展现功能作为企业资源的访问渠道,其内容展现应支持多种访问设备,包括:●台式机/便携机●PDA●移动电话等。
同时,展示平台的内容展现应支持不同的信息浏览工具软件,并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现描述格式。
展现管理是将展示平台提供的信息内容按照访问设备和信息浏览工具的不同,提供定制管理工具,实现信息格式的自动转换。
(2)个性化内容展现管理功能用户可定义个性化的内容、布局及风格等页面设置;展示管理在用户浏览信息时根据其定义的个性化设置展示个性化的页面。
5.1.3.内容应用聚集与访问安全控制和个性化展现管理功能相结合,在展示平台中提供一定的访问处理手段,使不同角色/权限的用户在角色/权限允许的范围内访问相应的内容和应用资源。
5.2. 内容组织规划5.2.1.规划原则5.2.1.1. 资源组织规划原则图 3 资源组织规划原则●公司维度集团公司和各省移动公司的展示平台共同组成了中国移动的企业资源访问获取平台,各级移动企业的公司页面是中国移动展示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移动企业应在统一组织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本公司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组织规划资源展现内容、突出自身的特色。
同时,各级企业在向本企业的员工提供资源获取服务的同时,还应面向整个移动企业的员工提供基于本企业特色的资源获取服务,使各级企业的展示平台成为组成中国移动展示平台的有机体。
●部门、项目组维度各级移动企业在建设公司页面时,应针对本企业各级职能部门和项目的业务特色,组织规划相应的信息资源内容,为各职能部门及项目组的员工提供团队协作的交流空间及访问部门级相关业务应用的管理渠道。
●应用系统维度各级移动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应用系统资源,在展示平台中组织规划各系统的应用展现原则,提供访问各应用系统的途径,使企业员工能够利用展示平台的渠道管理功能,有效的访问与其工作相关的应用系统。
三个角度的划分和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移动展示平台所展现的资源内容的组织方式。
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三种角度的资源获取路径,有效地获得其所关心的信息。
5.2.1.2. 内容展现原则●统一性界面的整体风格力求统一,包括统一的企业图形标示、统一的功能区块划分(通用功能及个性化功能区域设置)、统一的色调搭配等。
●个性化在规划统一的界面风格的同时,访问者可以根据自身对信息获取的要求和个人习惯设置个性化工作区。
●实用性和美观性界面的规划应力求实用性,使应用充分满足访问者对企业内部资源内容的访问需求。
同时,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应力求界面的美观、大方。
●多样性集团公司制定统一的页面色调风格,各省移动公司在此风格之下设计各自的页面。
同时,针对不同访问接入方式,提供相适应的展示页面。
5.2.1.3. 色调风格原则展示平台的色调搭应力求美观、大方、明快、简洁。
具体要求包括:●页面色调风格遵守中国移动统一制定的企业标示色调风格;●公司标识采用中国移动定义的企业标识图案;●各页面组成元素的色调可自行选择搭配,但要求与企业标示色调相和谐。
●内容区采用浅色调,突出文字内容和应用图标。
5.2.2.页面布局界面组织形式应充分体现后台资源内容的多维组织形式,在二维界面中提供强大的信息获取手段。
在界面布局中,各省移动公司的界面布局风格应与集团公司一致,力求企业形象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