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DOC 33页)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意义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4. 组织中个体的行为特点5. 组织中群体的行为特点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4. 实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组织中的不同角色,体验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2. 掌握组织结构和组织决策的过程。

3. 分析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挑战。

七、教学内容1. 组织文化的作用和类型2.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3. 组织决策的类型和过程4.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策略5. 组织变革的挑战和管理八、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文化、结构、决策和变革的思考。

《组织行为学》原始教案

《组织行为学》原始教案

《组织行为学》原始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理解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组织行为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教授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加以理解和应用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个体行为2.1 学习目标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理解个体行为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掌握个体行为的管理和激励策略2.2 教学内容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个体行为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个体行为的管理和激励策略2.3 教学活动引入个体行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个体行为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教授个体行为的管理和激励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以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个体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章:群体行为3.1 学习目标了解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理解群体行为的动态性和互动性掌握群体行为的管理和领导策略3.2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群体行为的动态性和互动性群体行为的管理和领导策略3.3 教学活动引入群体行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群体行为的动态性和互动性教授群体行为的管理和领导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以理解和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群体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组织结构与文化4.1 学习目标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理解组织结构的层级性和复杂性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结构的层级性和复杂性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3 教学活动引入组织结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组织结构的层级性和复杂性教授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加以理解和应用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组织结构和文化第五章:冲突与谈判5.1 学习目标理解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冲突管理的策略学会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冲突的类型和原因冲突管理的策略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5.3 教学活动讨论冲突的类型和原因,让学生理解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实践冲突管理策略教授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进行模拟谈判练习5.4 教学评估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谈判,评估学生对冲突管理和谈判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六章:领导与领导力6.1 学习目标理解领导的概念和理论掌握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方法学习领导者在组织行为中的作用和影响6.2 教学内容领导的概念和理论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方法领导者在组织行为中的作用和影响6.3 教学活动讨论领导的概念和理论,让学生理解领导的多种视角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探究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分析领导者在组织行为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6.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领导和领导力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第七章:变革与创新7.1 学习目标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掌握推动变革的策略和工具学习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7.2 教学内容变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推动变革的策略和工具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7.3 教学活动讨论变革的必要性和挑战,让学生认识到变革在组织中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推动变革的策略和工具教授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并进行创意思考练习7.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创意思考练习,评估学生对变革与创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组织效能与绩效8.1 学习目标理解组织效能的概念和衡量标准掌握提高组织效能的策略学习组织绩效管理的方法8.2 教学内容组织效能的概念和衡量标准提高组织效能的策略组织绩效管理的方法8.3 教学活动讨论组织效能的概念和衡量标准,让学生理解组织效能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提高组织效能的策略教授组织绩效管理的方法,并进行绩效管理练习8.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绩效管理练习,评估学生对组织效能与绩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九章:伦理与法律问题9.1 学习目标理解组织行为中的伦理问题掌握处理伦理问题的原则和步骤学习组织行为中的法律约束9.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中的伦理问题处理伦理问题的原则和步骤组织行为中的法律约束9.3 教学活动讨论组织行为中的伦理问题,让学生理解伦理在组织中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处理伦理问题的原则和步骤分析组织行为中的法律约束,进行法律知识讲解9.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法律知识讲解,评估学生对伦理与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第十章:未来趋势与挑战10.1 学习目标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发展掌握应对未来挑战的策略学习组织行为学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应用10.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发展应对未来挑战的策略组织行为学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应用10.3 教学活动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认识到组织行为学的动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应对未来挑战的策略教授组织行为学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应用,进行跨文化沟通练习10.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跨文化沟通练习,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未来趋势与挑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解析:组织行为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一、课程介绍1. 课程目的: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管理水平。

2.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等方面内容。

3. 课程方式: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演练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3. 学会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管理水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应用。

3. 讨论: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交流经验和看法,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

4. 实践演练:进行实际操作,使学员学会如何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讲: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2. 第二讲: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特点个体行为的规律个体行为的预测和控制3. 第三讲: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特点群体行为的规律群体行为的预测和控制4. 第四讲: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的特点组织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的预测和控制5. 第五讲:组织行为学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实践演练报告:评估学员对实践演练的掌握程度。

4. 课程结束考试:评估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组织行为学教程》2. 案例库:收集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视频资料:收集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最新理论和实践动态。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组织行为学 教案

组织行为学 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标题:组织行为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理解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3.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畴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个体行为、团队行为、领导行为、组织文化等3. 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2. 知识讲解: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团队合作和领导行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并分享讨论结果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组织中的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行为学对个人和组织的意义和影响教学资源:1. PPT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相关知识和案例2. 实际案例:用于引入和讨论组织行为学的应用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进行角色扮演活动4.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报告等,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考试:通过组织行为学相关知识和技巧的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二、课程设计方法三、课程设计结果(一)公司情况分析1、公司简介2、企业文化(二)公司管理现状分析1、生产率2、缺勤率3、工作满意度4、流动率(三)分析富士康最近出现的重大事件1、分析富士康“跳楼门”事件原因2、分析淮安高职院校学生被安排到富士康“实习”原因(四)影响激励的因素(五)正确激励员工的方法四、结论一、课程设计目的《组织行为学》主要讲述了: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它为管理学提供了基础,只有对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有效地对人的行为进行管理。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增强企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把已学的理论知识与组织管理的实践初步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方法1.文献检索法。

通过搜集查阅与本课题研究相关资料,论述了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和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现存的主要问题;2.数据信息归纳法。

通过网上采集大量数据,进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和作用;3.系统分析法。

通过在中华期刊网、论文数据库等搜索了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民营企业激励效果的各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并研究这些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体系。

4、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运用问卷、调查表、电话访问、面谈等工具,对特定人群进行调查,收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被调查者的行为特征或规律。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组织行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够: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2. 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和解决组织内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4.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概述1.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管理的意义2. 个体行为与决策2.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2 决策与决策风险3. 组织结构与设计3.1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3.2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 沟通与团队4.1 沟通的基本理论和技巧4.2 团队的特点与建设5. 领导与权力5.1 领导的概念和职能5.2 权力与权威的理论6. 组织变革与创新6.1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6.2 创新与组织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基本概念、理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团队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案例、图表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发言、提问、讨论和参与度等,评价其在课堂上的表现;2.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阅读笔记、案例分析和个人报告等,以考察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实践操作解决组织行为学相关问题,并撰写小组报告;4. 期末考核:综合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作者:斯蒂芬·皮罗斯、詹姆斯·莱斯利·珀莱)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案例分析视频、组织行为学实例等3. 网络资源: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和实践报告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组织行为学概述2. 第二周:个体行为与决策3. 第三周:组织结构与设计4. 第四周:沟通与团队5. 第五周:领导与权力6. 第六周:组织变革与创新7. 第七周:复习总结和作业报告七、教学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当今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1.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等基本概念解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介绍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等解释这些理论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2.2 个体差异与管理探讨性格、能力、动机等个体差异对工作表现的影响讨论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发展2.3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解释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探讨这些因素对员工绩效和离职意向的影响第三章:群体行为与管理3.1 群体行为的基本理论介绍群体动力学、群体结构和群体决策等基本概念解释这些概念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和作用3.2 团队建设与管理探讨团队的特点和优势讨论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并进行有效的团队管理3.3 冲突与谈判解释冲突的起因和影响探讨谈判技巧在解决冲突和促进群体合作中的作用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1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类型解释组织结构对组织效能的影响4.2 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解释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影响4.3 组织变革与管理解释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和动力探讨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步骤第五章:领导与领导力发展5.1 领导的基本理论介绍领导特质理论、领导风格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等解释这些理论对领导效能的解释和预测能力5.2 领导力发展与培训探讨领导力发展的方法和策略讨论领导力培训的有效性和局限性5.3 领导与员工激励解释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探讨领导如何通过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第六章:权力与政治6.1 权力与领导探讨权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来源解释领导如何运用权力来影响他人的行为6.2 组织政治与影响策略介绍组织政治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讨论如何识别和应对组织内的政治行为6.3 权力平衡与道德领导分析权力平衡对领导效能的影响探讨道德领导的原则和实践第七章:组织决策与问题解决7.1 组织决策过程介绍决策的认知模型和行为模型解释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7.2 群体决策与创新探讨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局限性讨论如何促进群体创新和创意7.3 问题解决与决策支持系统解释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探讨决策支持系统在组织决策中的应用第八章:组织沟通与影响8.1 组织沟通的基本概念介绍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等沟通类型解释沟通对组织效能的影响8.2 非言语沟通与跨文化沟通探讨非言语沟通在组织交流中的作用讨论跨文化沟通的挑战和策略8.3 沟通技巧与影响力解释有效沟通的原则和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沟通技巧提升个人和组织的influence 第九章:压力与应对9.1 压力与工作满意度解释工作压力来源和影响探讨工作满意度与压力管理的关系9.2 应对策略与心理弹性介绍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讨论心理弹性对应对压力的重要性9.3 员工援助计划与健康促进解释员工援助计划的概念和目的探讨健康促进计划对员工福祉和组织效能的影响第十章:组织发展与环境适应10.1 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解释组织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探讨变革管理策略和领导角色10.2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适应性讨论组织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10.3 未来趋势与组织竞争力探讨全球化、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未来趋势分析组织如何构建竞争力和适应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需要重点关注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

3. 学习如何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个体行为的基本原理个性与行为动机与激励心理契约与员工满意度3. 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群体结构与动态群体决策与冲突群体沟通与影响力4. 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组织设计与管理组织文化与发展组织变革与创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应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组织行为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案例集:收集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学材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辅助讲解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设计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掌握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学习如何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2. 组织行为学在领导管理中的应用领导风格与行为领导决策与影响力领导激励与沟通3. 组织行为学在组织变革与发展中的应用组织变革的原因与过程组织发展的战略与实施组织创新与文化塑造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应用的理解。

《组织行为学》教案设计

《组织行为学》教案设计

《组织行为学》教案第1章组织行为导论现场阅读“信息系统”案例,思考和讨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只要组织行为能力强,即使不是某一职能领域的行或专家,也可能成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

——作者剑锋第1节组织行为核心概念什么是组织?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构成要素:目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管理(高层管理、职位管理)环境(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什么是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的种类:一、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分为:1、微观组织行为:包括个体行为(态度、能力、人格等)和群体行为(沟通、领导、冲突等)。

2、宏观组织行为: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

二、根据组织目标的关系,可分为:1、正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遵守规章、组织公民行为等。

2、反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偷窃欺骗等。

组织行为技能举例:(看短片)一、如何表扬员工?1、表扬要及时2、表扬要具体3、表扬要讨论相关事件4、表扬要公布于众5、表扬要转达相关表扬信息6、表扬要善始善终7、要寻找机会表扬员工8、要存入员工档案,为什么事而被表扬二、如何批评员工?1、态度要平和、客观、严肃2、具体指明问题3、不针对具体人4、允许员工述自己的看法5、保持对讨论的控制6、对今后如何防错误达成共识7、逐步选择惩戒程序,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第2节组织行为研究与管理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的相关学科:心理学:能力、动机、态度、认知、学习、压力、情绪社会学:群体动力、权利、冲突、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社会心理学:态度、沟通、人际关系、群体动力、社会知觉人类学:价值观、组织文化、跨文化分析政治学:冲突、组织政治活动、权利管理学:领导、激励、控制、组织设计、国际管理组织行为管理模式:第3节组织有效性有效组织的特征:1、战略导向:顾客第一、反应快速、重点明确2、高层管理:领导有方、行动至上、强调核心价值观3、组织设计:形式简单人员精干、分权、绩效考核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4、组织文化:信任气氛、参与、目光长远组织有效性模型:P23组织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从个体绩效、群体绩效、整体绩效等三方面着手。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报告书--南通金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6月调查对象南通金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通市中南世纪城14号楼901,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羟乙基纤维素及干粉砂浆添加剂的科技型公司。

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纤维素醚和可分散性乳胶粉生产线,主要从事该系列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用于建材、保温砂浆、化工、医药、食品、油田、陶瓷等领域,分别作为成膜剂、粘结剂、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促水剂等使用。

公司还拥有一个技术研发中心,一个建材生产基地,一个设备开发中心及配套的工程施工队伍。

公司以“科技创新、精益求精”为宗旨,以“严谨、求是、诚信”为准则,提高新技术融入传统产业,为合作伙伴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调查目的及意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并且正日益丰富和发展课程,学术流派思想也很多,其研究的内容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本课程设计主要组织激励机制的设计,此类课程设计是众多类别课程设计中的一种,也是《组织行为学》教学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习普通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以及设计的多种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调查过程6.21-6.22 小组讨论及分工,电话联系公司法人代表黄女士,约定实地调查的时间,并准备相关的问题及材料,设计员工的调查问卷;6.23-6.24 对该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参观该公司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6.25-6.26 采访该公司的法人代表黄女士,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6.27-6.28 对调查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6.29-6.30 完成课程设计实践报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分。

调查内容及设计调查思路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绩效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教学内容1.组织行为学概述2.个体行为与绩效3.团队与团队绩效4.领导与领导力5.组织结构与设计6.组织变革与创新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堂内容,向学生介绍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估组织的行为和绩效,并提出改进建议。

4.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不同角色的行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20%):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提出和讨论参与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小组项目报告(30%):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小组项目,撰写报告并进行现场展示。

个人论文(50%):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组织行为学的个人论文,包括理论阐述和实践案例分析。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组织行为学概述(2学时)-介绍《组织行为学》课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二周:个体行为与绩效(4学时)-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绩效的评估与提高第三周:团队与团队绩效(4学时)-团队的特点与类型-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第四周:领导与领导力(4学时)-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和发展模型第五周:组织结构与设计(4学时)-组织结构的概念与类型-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第六周:组织变革与创新(4学时)-组织变革的动因和过程-创新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七周:案例分析与讨论(4学时)-案例分析方法与步骤-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八周:小组项目报告(4学时)-小组项目报告的准备和展示-评估与反馈第九周:个人论文撰写指导(4学时)-论文选题与框架设计-文献调研与论据支持第十周:个人论文撰写指导(4学时)-论文结构与逻辑-论文语言与表达技巧第十一周:个人论文撰写指导(4学时)-论文修改与完善-论文提交与评审六、参考教材- Robbins, S.P., Judge, T.A. & Judge, T.A. (2024). "组织行为学"(第十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第一章概述★目的和要求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学习目的与目标一、定义组织行为学二、明确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三、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四、列举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会五、列举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相关的学科六、描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

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

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案例导入你对人的心理了解多少?弗洛伊德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是潜意识,表现为情绪;自我:是心灵的检察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现为理智、文化与修养;超我:是心灵的“外部环境”,表现为法律、道德与习俗,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的境界.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一、个体行为: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其实,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和态度”。

这体现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心灵之间的距离。

二、群体行为:核心问题是领导与团队三、组织行为:核心问题是系统和规律讨论:当代员工心理上出现的新问题是什么?(一)心理退化退化原指有机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结构变小,机能减退以至消失。

退化泛指事物由好变坏由优变劣。

心理退化指在特定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由积极变消极。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4. 个体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2.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的掌握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运用4. 个体行为特点的分析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讲解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演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3. 讨论:分组讨论个体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分享讨论结果。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中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掌握组织行为学中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七、教学内容1. 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 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3. 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理解2. 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3. 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九、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多媒体教学设备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中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讲解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组织中领导行为的具体案例,分享讨论结果。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一)章节名称:组织行为学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讲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如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等。

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阐述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

4. 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应用。

5.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概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进行PPT演示,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4.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历史和发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二)章节名称:个体行为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个体行为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概念:介绍个体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讲解个体行为分析的常用方法,如心理分析、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3. 个体行为分析的技巧:介绍个体行为分析的实用技巧,如观察、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个体、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组织运作和绩效的影响。

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掌握有关组织行为的重要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组织实践和领导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它们在组织实践中的应用;2.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组织运作和绩效的影响;3.提高学生对领导力、决策、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管理和领导组织。

三、教学安排第一周:组织行为学基础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作用和历史背景;2.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关系;3.组织文化、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概念。

第二周:个体行为1.个体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2.工作动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3.领导力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第三周:群体行为1.群体行为的定义、特征和类型;2.团队建设和团队绩效评估;3.管理团队中的冲突和问题。

第四周:决策与沟通1.决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沟通的基本概念和技巧;3.决策和沟通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第五周: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实施;3.改善组织绩效的方法和策略。

第六周:领导力1.领导力的定义和概念;2.领导力的特征和影响因素;3.领导力的发展和评估。

课程考核1.平时表现(30%):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作业质量等方面;2.期末论文(40%):要求学生选定一个组织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撰写一份5000字的论文;3.期末考试(30%):闭卷,主要考点是本门课程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

四、参考资料1.Robbins, S.P., Judge, T.A., & Campbell, T.T. (2017).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7th ed.). Pearson.2.Luthans, F. & Youssef, C.M. (2017). Emerging positive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Management, 43(6).3.Hofstede, G., Hofstede, G.J., and Minkov, M. (2010). Culture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for Survival (3rd ed.). McGraw-Hill Education.4.Goffee, R. & Jones, G. (2013). Why Should Anyone Work Here?:What It Takes to Create an Authentic Organization. HarvardBusiness Review Press.5.Schein, E.H. (2017).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Jossey-Bass.。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性假设理论、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经验。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组织行为学案例,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1. 教材:推荐《组织行为学》教材,供学生参考。

2.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组织行为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2. 掌握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价值观、动机等。

3. 分析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

二、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性特质、价值观和信念、动机和需要等。

2. 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人际沟通、冲突管理、团队合作等。

3. 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表现、政治行为在组织中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部分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

2. 讲解:详细讲解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权力与政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组织中的情境,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应用范围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背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概念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组织行为学的应用范围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PPT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二章:个体行为2.1 课程目标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2.2 教学内容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个性理论和人格特质研究动机理论和激励理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性理论和动机理论2.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PPT案例材料:有关个性理论和动机理论的案例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三章:群体行为3.1 课程目标了解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群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2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群体动力学和群体结构领导理论和领导风格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群体动力学和领导理论3.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群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PPT小组讨论材料:有关群体动力学和领导理论的案例3.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第四章:组织结构与文化4.1 课程目标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组织层次和组织部门结构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结构和文化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案例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五章:组织变革与发展5.1 课程目标了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掌握组织发展的概念和策略5.2 教学内容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策略组织发展的概念和策略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组织变革和发展策略5.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变革和发展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组织变革和发展策略的案例5.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六章:冲突与谈判6.1 课程目标理解冲突的性质和原因掌握谈判的原则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冲突的性质和原因冲突管理策略谈判的原则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冲突的性质和原因角色扮演法:模拟冲突情境,让学生练习冲突管理策略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谈判的原则和技巧6.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冲突与谈判概念的PPT角色扮演材料:冲突情境剧本6.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七章:激励与员工满意7.1 课程目标理解激励的概念和理论掌握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策略7.2 教学内容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激励的概念和理论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实践方法7.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激励与员工满意度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激励和员工满意度的案例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八章:领导力发展与变革管理8.1 课程目标理解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掌握变革管理的原则和实践方法8.2 教学内容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领导力发展的理论和模型变革管理的原则和实践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领导力发展和变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领导力和变革管理的实际应用8.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领导力发展与变革管理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领导力和变革管理的案例8.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9.1 课程目标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团队管理的策略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角色的理论和识别团队管理的策略和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法:模拟团队情境,让学生练习团队管理策略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团队角色的理论和识别9.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团队建设与管理概念的PPT角色扮演材料:团队情境剧本9.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十章:跨文化组织行为10.1 课程目标理解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掌握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原则10.2 教学内容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跨文化沟通的障碍和策略跨文化管理的原理和实践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跨文化管理的实践方法10.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跨文化组织行为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跨文化组织行为的案例10.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一章:绩效评估与管理11.1 课程目标理解绩效评估的重要性掌握绩效管理的策略和方法11.2 教学内容绩效评估的概念和目的绩效管理的过程和策略绩效评估工具和技巧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绩效评估的概念和目的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绩效管理的实践方法角色扮演法:模拟绩效评估情境,让学生练习绩效评估技巧11.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绩效评估与管理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绩效评估的案例角色扮演材料:绩效评估情境剧本11.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12.1 课程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组织行为的关系12.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和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实践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实践12.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案例1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三章: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13.1 课程目标理解压力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掌握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13.2 教学内容压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压力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和管理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压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实践方法13.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案例1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四章: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14.1 课程目标理解组织伦理的重要性掌握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原则和实践14.2 教学内容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系组织伦理实践和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织伦理实践和挑战14.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案例1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五章:未来趋势与组织行为15.1 课程目标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掌握适应未来趋势的策略和方法15.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技术对组织行为的影响适应未来趋势的策略和方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技术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适应未来趋势的实践方法15.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未来趋势与组织行为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适应未来趋势的案例15.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为《组织行为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涵盖了组织行为学的简介、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与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冲突与谈判、激励与员工满意、领导力发展与变革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跨文化组织行为、绩效评估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以及未来趋势与组织行为等十五个章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DOC 33页)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题目: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专业:工商管理类班级:姓名:学号: 88888888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引言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论文研究的意义二.研究思路、内容三.研究方法第二章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一.激励和激励机制的概念二. 著名的激励理论三.激励与激励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四.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状第三章案例分析一.富士康公司:“N连跳”二.联想集团:业绩为重第四章南通大学教育超市员工激励机制调查报告及问卷第五章结论附: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个人感受第一章引言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论文研究的意义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

“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是企业中最可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或超额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的运用,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建立系统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对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思路、内容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当然它的激励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激励与激励机制的基本概念,并阐明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状。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激励机制的运行特点。

第四部分,根据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构建更完善的激励机制。

三.研究方法本文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研究的:1.文献检索法。

通过搜集查阅与本课题研究相关资料,论述了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和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现存的主要问题;2.数据信息归纳法。

通过网上采集大量数据,进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和作用;3.系统分析法。

通过在中华期刊网、论文数据库等搜索了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民营企业激励效果的各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并研究这些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体系。

第二章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一.激励和激励机制的概念激励从字面意义上说就是激发和鼓励,也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作为企业组织来说,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或工作激励等。

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

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激励机制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发现他需要什么,然后用这个事物作为员工完成工作的报酬。

第二,确定他的能力是否可能完成这项工作,也就是说,需要和能力是实现激励功能的两个要素。

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

二. 著名的激励理论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人具有学习能力,通过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可以保持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减少或消除消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

正强化: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或奖励。

负强化:通过人们不希望的结果的结束,而使行为得以强化。

消退:对某种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既不奖励也不惩罚。

惩罚: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分。

弗洛姆: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根据对投入产出的比较结果决定今后的行为。

薪酬的激励作用:奖酬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是企业对员工所做贡献给付的相应回报,实质上是一种那个公平交易。

公平合理的薪酬应该满足三方面的条件:(1)内部公平,通过岗位评价达到内部公平:相对于统一组织内部而言,其员工所得的报酬是公平的;(2)外部公平,通过市场调查达到外部公平:了解其他企业付给员工的报酬情况;(3)员工贡献公平,承认员工的贡献(绩效计酬、资历计酬、技能计酬)。

三.激励与激励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现代企业中,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激励过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指出:“组织问题不在组织本身,而在有关的人。

”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人的积极性如何充分调动的问题,是激励问题。

激励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使员工安心和积极地工作,还在于能使员工认同和接受本企业的目标和工作价值观,对企业产生强烈归属感的作用,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激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实践证明,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的关系,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意识,齐心协力应付经济危机。

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激励机制对组织的作用具有两种性质,即助长性和致弱性,也就是说,激励机制对组织具有助长作用和致弱作用。

(1)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一定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某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

激励能够充分地开发利用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潜能,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

激励可以吸引、培养和留住企业所需要的各种优秀人才,从而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激励机制和激励环境的创建也为企业实现自身的社会功能创造了条件,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织,不仅担负着一定生产经营的任务,完成满足社会一定需要的职责,而且体现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承担着对组织成员享有民主权利和健康发展的权利的一种承诺。

(2)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由于激励机制中存在去激励因素,组织对员工所期望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来。

尽管激励机制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能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的目标。

但是,无论是激励机制本身不健全,还是激励机制不具有可行性,都会对一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抑制作用和削弱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协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增强部门、单位(或企业)活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企业本身,使企业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的运行模式激励机制运行的过程就是激励企业与激励员工之间互动的过程,也就是激励工作的过程。

四.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状现代企业基本制度正在不断的完善,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也相继建立了以员工的激励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参加社会保险,施行年薪制、高薪制、奖金制和期权制等。

然而,在运作中,有时这些方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参加社会保险,是所有企业必不可少的福利制度。

但由于它的有限性和普遍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企业吸引和激励人才的一种独特机制。

给员工加工资发奖金,施行年薪制、高薪制。

对于员工来说,在刚拿到高薪或奖金时可能会感激领导,但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激励效应的递减。

他会认为理所应当,甚至还有可能会向领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员工辞职或消极怠工。

而且从人力成本核算的角度看,也并不理想。

“期权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好办法。

但狭义的“期权制”并不适合大多数企业。

因为它对企业员工、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机制的要求都很高。

因此,从总体来看,多数的企业目前的员工激励机制还未尽完善,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缺乏激励目标或激励目标不合理对于企业而言,目标是整个组织存在的灵魂,也是组织奋斗的方向。

我国多数企业中缺少的正是激励目标,有的企业设立了激励目标,但因为不合理,而难以实现。

无论从宏现管理还是微观管理方面,从上到下,都推行了一定的目标管理,并以此作为考核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要依据。

但关键是目标的制定与下达,并非十分科学。

有的是层层照套、层层分解,不管是否合理,总是按照小目标大目标下达,这样会带来激励中的不公平。

原因首先是企业本身的错位,企业希望通过员工对自己的遵从来建立一种秩序,而不愿对自身反思,这种观念本身对于激励十分有害;其次是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和认同感存在普遍缺失,无法使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达成一致,使企业目标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

(2)员工缺乏参与机会企业的效益来自每一个员工的业绩,如果我们能让每一个员工像关心自己的事一样关心企业的事,那么企业要取得突飞猛进的效益,将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我国企业目前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员工士气低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管理上很少给予员工参与的机会,企业内部缺少新的力量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激励措施的选择存在盲目性外企的激励制度效果好,不少企业进行参观模仿,学习完之后并没有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机制,而是“依葫芦画瓢”。

虽说合理的借鉴是必须的,但很多企业不考虑本企业的特点,“照猫画虎”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很多人都懂的道理,但是在真正的生活实践中确忽视了这一点,只注重了“拿来主义”。

盲目地选择激励措施,对激励措施只是简单的累加,而不是有效的整合,不仅仅是决策上的失败,对企业的竞争也存在的消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