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7.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其特征是: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文法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的特征。

特点:一、是对个体生存意义和价值的肯定;二、是面向世界的眼光和胸襟;三、是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手法(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诗歌艺术——象征、视角变幻、变形、表现感觉及潜意识、通感、虚实结合;跳跃性情绪节奏及多层次空间结构;建筑上自由化的新尝试;韵律、节奏(口语化)、标点的新处理)

代表人物:食指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江河《纪念碑》

朦胧诗引起的论争:

公刘《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1979年10月《星星》复刊号)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光明日报》1980年5月7日)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诗刊》1983年第3期)

8.第三代诗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诗群的流派而是指前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一大批诗人,又称“新生代”,以1986年10月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结体标志。这批诗人是在82年以后与朦胧诗人脱离时逐步形成的;他们在方式方法上是受其前朦胧诗人的严重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及平民化是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

代表诗人:韩东《有关大雁塔》于坚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9.伤痕小说:“文革”结束后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肇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其内容是揭露“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给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带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代表作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等。

10.反思小说:沿着伤痕小说的批判思路,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追溯极左思潮在文革之前的脉络,探究革命为什么会出现曲折,十年动乱为什么会产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精神等方面寻找文革历史的答案。它是伤痕文学的自然延伸,也是对历史浩劫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古华的《芙蓉镇》,张贤亮的《灵与肉》,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11.改革文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以《乔厂长上任记》开先河。从总体上看,改革文学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代表作还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

12.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概念: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主要作家作品: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

13.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小说。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代表作家作品:

马原的《拉萨河的女神》、《冈底斯的诱惑》,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世事如烟》、《河边的错误》、《鲜血梅花》

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股小说潮流,其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文本特征上的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更为散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洪峰《极地之侧》、格非《迷舟》、余华《现实一种》等。

14.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80年代后期崛起的文学思潮,其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态的感觉;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等。

主要作家作品: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刘恒《伏羲伏羲》,刘震云《一地鸡毛》。

15.文化散文90年代出现的一种散文,它在创作中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自然事物和人文景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究历史文化精神。代表作家有余秋雨、汪曾祺、张中行、张承志等。

16.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80 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17.私人化写作是90年代中期以后在文坛上出现的一个现象,也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一般认为以陈染、林白、徐小斌等女性作家的写作为代表,又有人称之为"新状态文学"、"晚生代文学"、"个人化写作"。

当代文学基础知识(一)

5.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代表性长篇小说有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6.“山药蛋”派作家除赵树理外,还有(王汶石)、(马烽)、(西戎)等。其中,《新结识的伙伴》是(王汶石)的代表作;马烽的代表作是《我的第一个上级》。

7. “双百方针”提出后出现的反映现实生活矛盾的短篇小说有刘绍棠的《田野落霞》,李准的《灰色的帐篷》、(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

8. 赵树理笔下两个鲜明的落后妇女形象“小腿疼”、“吃不饱”是《锻炼锻炼》中的人物。

9. 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姚士杰)、(郭世富)和郭振山。

10. “三红一创”:指的是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红岩》和柳青的《创业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