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最近设计剧院搜集的资料剧场建筑设计规范10建筑设备10.1给水排水,并选择与其等级和规模相适应的器具设备。

,宜设置热水供应装置,前厅或休息厅宜设置观众饮水装置。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的有关规定执行。

10.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甲等应设空气调节;乙等炎热地区宜设空气调节;末设空气调节的剧场,观众厅应设机械通风。

,厕所、吸烟室应设机械排风。

前厅和休息厅不能进行自然通风时,应设机械通风。

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参数名称夏季冬季干球温度(℃) 24-26 20-16相对湿度(%) 50-70 ≥30平均风速(m/s) 0.2-0.5 0.2-0.3,空内温度应低于30℃。

,冬季室内采暖设计参数应符合一月室内采暖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室内计算温度(℃)前厅 12-14观众厅 14-18舞台 20-22化妆室 20-22M3/人.H;丙等10 M3/人.H。

剧场内观众厅每人散热量和散湿量温度(℃) 16 17 18 19 20 25 26 2 7 28 29 30显热(W/人) 88 83 80 77 75 60 56 5248 43 38潜热(W/人) 15 18 20 21 22 36 40 4448 53 58全热(W/人) 103 101 100 98 97 96 9696 96 96 96散湿量(g/人.h) 23 27 29 31 34 54 61 6 7 73 80 86注:上表已考虑剧场建筑的群集系散。

,应考虑剧种、灯具种类、灯具平均耗电系数及灯具位置系数等因素。

1、舞台、观众厅宜分系统设置,化妆室、灯控室、声控室、同声翻译室等可设独立系统或装置;2、集中式系统宜用淋水室或带淋水的表冷器处理空气;3、过渡季节应有不进行热、湿处理,仅作机械通风使用的可能;4、舞台上冬季应有防止下降冷气流的措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舞台、观众厅的气流组织应进行计算;布置风口时,应避免气流短路或形成死角;2、舞台送风应送入表演区,但不得吹动幕布及布景。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影剧院是供人们观赏电影、戏剧等演出的场所,良好的设计规范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以下是关于影剧院设计规范的一些建议。

1.座位设计规范座位的舒适度对观众的观影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剧院的座位宜选用舒适、柔软的材质,同时应考虑观众的个人空间和视线的通畅。

座位的布局应合理,不仅要保证座位之间的距离合适,还要考虑到不同观众需求的多样性,例如留出一些留位给残障人士或家庭用座。

2.剧院布局影剧院应考虑到观众的就坐视线。

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座位对于舞台或屏幕的视野,尽量避免有遮挡物影响观众观影的角度。

此外,剧院的布局还应该考虑到观众流线的合理性,设计有效的进出口,减少拥堵和安全隐患。

3.音响设备良好的音响设备对于影剧院的观影体验至关重要。

设计师应该选购高品质的音响设备,保证音响效果的清晰、逼真,同时要考虑到影剧院的空间与声音的合理搭配,保证观众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能获得良好的音效。

4.灯光设计灯光设计是创造剧院氛围和塑造舞台效果的重要因素。

设计师应考虑到灯光对于观众视觉感受的影响,合理布置灯光设备,确保灯光能够突出舞台或屏幕的画面和表演。

5.通风与空调通风和空调设备对于影剧院的舒适度和观众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应考虑到人员密度和场地大小,合理布置通风设备和空调系统,保证空气新鲜,温度宜人。

6.易于导航和标识设计合理的导航系统和标识牌是为观众提供便利和安全的必要手段。

影剧院的设计规范应包括明确的通道标识、应急出口指示等,使观众在进入剧场和离开剧场时能够迅速找到目标。

7.场地安全性影剧院的场地安全措施需要被充分考虑。

在设计规范中应包括紧急出口设施、疏散通道、灭火器等防火设备的布置,以及观众安全的隐患探测等设备的设置。

8.厕所和饮食区布置影剧院的厕所和饮食区应该满足观众的需求。

设计规范应考虑到厕所和饮食区的数量、位置和布置,以及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让观众能够方便地使用和进食。

9.卫生清洁影剧院的卫生和清洁是给观众提供良好观影环境的必要条件。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剧院是一种专门用于演出艺术表演的建筑物,其设计规范旨在为演出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以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并为演员和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舞台和工作条件。

以下是剧院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功能布局:剧院的功能布局应包括观众厅、舞台、后台、彩排区、训练区、办公区和服务区等。

观众厅应有适宜的座位数量和舒适的座椅布局,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舞台应具备适宜的大小和高度,以便演员的表演和舞美效果的展示。

2.空间规划和尺寸:剧院的空间规划和尺寸应满足安全、舒适、美观和便捷的要求。

观众厅的座位布局和视角应能够使每个观众都有良好的观赏体验。

舞台的大小和高度应适宜,以便演员的表演和舞美效果的展示。

后台的大小和布局应满足演员和工作人员的需要,包括化妆间、更衣室、休息区和设备储存区等。

3.声学设计:剧院的声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观众的听觉体验。

应采取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来控制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提供清晰、均衡和自然的音效。

声学设计还应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演出和声源的特点,以保证音乐、对话和音效的质量和效果。

4.照明设计:剧院的照明设计应满足不同类型演出的需求,包括剧目的氛围、舞台效果和演员的视觉效果等。

应采用适宜的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以便实现灯光的强度、颜色和方向的调节。

5.通风和空调设计:剧院是一个密闭的空间,通风和空调设计至关重要,以确保舒适的室内环境和演出的进行。

通风系统应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并确保空气的循环和净化。

空调系统应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以适应不同季节和演出需求。

6.安全和紧急疏散:剧院的安全和紧急疏散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建筑和消防规范。

应采取合适的措施和设备,以识别和防止火灾、漏电和其他安全隐患。

应设立合适的紧急疏散通道和出口,并明确指示和标识,以便观众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安全地撤离。

综上所述,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主要包括功能布局、空间规划和尺寸、声学设计、照明设计、通风和空调设计、安全和紧急疏散等方面。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16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16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16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16)是结合当前国家和本行业发展现状,根据建(构)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按照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建筑基础及装修设计的有关规定,
解决当前剧院建筑设计中建筑历史文化保护、节能、防火、无隐患、安全有序上演等问题
而制定的强制性管理性文件。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投入使用、结构改造、装修改造和维修保养的剧院建筑(包括新院线、临时性舞台)背景建筑及其他有关建筑;新建、改建、改造时,应以成套施工图纸为
基础;有条件改造、拆除时,应并套原有成套施工图纸。

本规范规定的要求包括剧院建筑的各种设计要求、设备选型方案、内部空间布置及管
理制度、维护和运行管理等,以保证剧院可以安全、舒适和有艺术表演效果的上演。

1、建筑分析和研究:应对剧院建筑进行有效的建筑分析,根据文化遗产、城市环境、文化地域特色以及地方传统建筑风格等,确定建筑结构形式和新旧建筑之间的衔接形式,
并将建筑形态、风格结合起来;
2、技术规程及材料选择:应科学选择建筑材料、安裝工艺技术,确保材料符合本规
范的要求,并符合施工工程的质量要求;
3、剧院内部设计:应重点考虑影院和舞台的设计,采用合理的室内空间布局设计,
确保使演出安全、顺利,以达到艺术效果,并考虑设置相应的演艺设备;
4、安全及消防保护: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使剧院无论是开院运营还是演出过
程中均具备安全;
5、维护:必须对剧院的装修、保温、排气等设备进行有效的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整体而言,《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16)旨在提高剧院建筑设计质量,创
造安全、科学的剧院结构和装饰装修,造福大众,促进文化建设发展。

JGJ57-2000《剧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57-2000《剧院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1 总则1.0.1 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 或观众容量不足300 座的剧场建筑。

1.0.3 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 座以上;大型1201~1600 座;中型801~1200 座;小型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1.0.5 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2 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3 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1.0.6 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1.0.7 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剧场theater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2.0.2 观众厅auditorium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2.0.3 池座stalls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2.0.4 楼座balcony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2.0.5 包厢box(in the auditorium)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2.0.6 舞台stage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2.0.7 台塔fly tower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

影剧院设计规范样本

影剧院设计规范样本

影剧院设计规范第1.0.3条电影院规模按观众厅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如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 规模恰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 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质量原则分特、甲、乙、丙四个级别(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规定依照详细状况拟定。

甲、乙、丙等相应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构造耐久年限: 甲等1以上, 乙等50~1, 丙等25~50年。

二、耐火级别: 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 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 甲等宜设立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观众厅主体构造宜具备能兼放、或后来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条件。

注: 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取应依照本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合理布置,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重要入口应临接城乡道路、广场或空地;二、重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不大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 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不大于8m, 大型不应不大于12m, 特大型不应不大于15m;三、重要入口前集散空地, 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 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规定外, 且深度不应不大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重要面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派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座以上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电影院尚应满足城乡关于交通车行视距规定。

第2.0.2条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 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 互不干扰,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火灾或其她紧急状况下, 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安全地带, 并为消防作业提供适当通路及场地;二、一面临街电影院, 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 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 其宽度均不应不大于3.5m;三、合建、附建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提成独立防火分区外, 别的临空某些仍应按上款执行;四、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至少位置, 且应注意安全、卫生、消声、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以便;五、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 或由城乡交通规划统一考虑;六、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规定, 并依照条件布置绿化。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剧院建筑设计规JGJ57-88第1章总则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3章前厅部分第4章观众厅4.1 视线设计4.2 座席4.3 走道4.4 其它第5章舞台5.1 主台、侧台5.2 乐池5.3 舞台机械设备5.4 演出技术用房和设施第6章后台第7章防火与疏散7.1 防火7.2 疏散7.3 消防给水7.4 火灾报警第8章声学8.1 观众厅体型设计8.2 观众厅混响设计8.3 扩声系统设计8.4 噪声控制8.5 其它声学要求第9章建筑设备9.1 给水排水9.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9.3 电气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城镇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其舞台部分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镜框式台口、箱型舞台剧场,其它类型剧场,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主要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用途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第1.0.4条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第1.0.5条剧场建筑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二、耐火等级:甲、乙等剧场不应低于二级,丙等剧场不应低于三级;三、室环境标准应符合本规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第1.0.6条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者,可按一般建筑规定执行,不受本规限制。

第1.0.7条剧场建筑设计除应按本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规和规定。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1.剧场功能区划设计规范:(1)观众区:应满足观众容纳量、观看角度和视线畅通等要求;(2)舞台区:应包括大、小演出舞台,舞台高度、宽度、深度和倾斜度等需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3)演员区:包括演员换衣区、化妆区、休息区等;(4)技术设施区:包括声光设备操作区、灯光控制室、音控室等。

2.观众席设计规范:(1)观众席坡度:席与席之间的高差要适宜,防止观众在剧场中的空间感失衡;(2)观众席视线:观众座椅的高度要保证观众能够看到舞台中心的区域;(3)观众席排列方式:观众座位的排列要便于观众出入,同时保证尽可能多的观众席视线畅通;(4)安全设计:观众通道、紧急疏散通道、设施的防火阻燃等安全措施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舞台设计规范:(1)舞台尺寸:根据不同的剧目需求,舞台的大小要符合类似舞蹈、话剧等不同剧目的演出需求;(2)舞台地板:在防滑、防反射、防擦伤和保护舞台灯光等方面要有相应的设计和材料选择;(3)灯光与音响:舞台上的灯光和音响要能够投射和扩散到合适的位置,使观众能够获得最佳的视听体验;(4)安全设施:设计安全门、扶手、防护网等设施,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悬空、高处工作时的安全。

4.舞台剧院声学设计规范:(1)声学设备:舞台剧院应该配备适当的声学设备,如声学反射板、声学吸声板等,以改善声音在剧场内的传播效果;(2)音响设备:音响设备要满足剧场内各个座位的声音听觉效果要求,合理设置音响位置,防止声音的共振、回音以及各种噪音。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舞台演出的效果和观众的观赏体验,并且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安全。

设计师在遵守这些规范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剧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创新和个性化设计,以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剧场建筑。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座以明确并为消第三章观众厅第一节视点和视距设计视点应取画面下缘中点。

池座第一排观众地面至设计视点的高差不应小于1.50m及不大于2.50m。

最小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普通银幕:宜为画面宽度的1.5倍,并不应小于1.3倍;二、变形法宽银幕:当其画面高度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相同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0.88倍,并不应小于0.76倍;当其画面高度大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镜头焦距相等)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0.74倍,并不应小于0.64倍(均见附录二图2)。

注:银幕宽度、高度参见附录一。

最大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普通银幕:宜为画面宽度的5倍,并不应大于6倍;3倍;㎡。

0.90m,排距应增大0.12m。

每排座席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为最小排距时,每排座席数不应超过22个,以后排距每增加50mm,可增加2个座席;二、长排法:每排座席可增至50个;三、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席数相应减半。

短排法两个横走道之间不宜超过20排;靠后墙不设横走道时,其前面的一个横走道与后墙之间不宜超过10排。

座席应按弧线或与弧线近似的折线布置(小型可按直线布置),或两种方法混合布置。

〖万达院线〗影剧院设计规范

〖万达院线〗影剧院设计规范

〖万达院线〗影剧院设计规范影剧院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最近设计剧院搜集的资料剧场建筑设计规范10建筑设备10.1给水排水10.1.1剧场建筑应设置室内、室外给排水系统,并选择与其等级和规模相适应的器具设备。

10.1.2化妆室、卫生间、淋浴室等,宜设置热水供应装置,前厅或休息厅宜设置观众饮水装置。

10.1.3观众厅、乐池、台仓和机械化台仓底部应设置相应的消防排水设施。

10.1.4剧场用水定额、给水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的有关规定执行。

10.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0.2.1剧场内的观众厅、舞台、化妆室及贵宾室,甲等应设空气调节;乙等炎热地区宜设空气调节;末设空气调节的剧场,观众厅应设机械通风。

10.2.2面光桥、耳光室、灯控室、声控室、同声翻译室应设机械通风或空气调节,厕所、吸烟室应设机械排风。

前厅和休息厅不能进行自然通风时,应设机械通风。

10.2.3剧场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表10.2.3的规定。

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参数名称夏季冬季干球温度(℃) 24-26 20-16相对湿度(%) 50-70 ≥30平均风速(m/s) 0.2-0.5 0.2-0.310.2.4夏季采用天然冷源降温时,空内温度应低于30℃。

10.2.5采暖地区未设空气调节的剧场,冬季室内采暖设计参数应符合一月10.2.5的规定。

室内采暖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室内计算温度(℃)前厅 12-14观众厅 14-18舞台 20-22化妆室 20-2210.2.6室内稳定状态下的CO2允许浓度应小于0.25%(我国人体散发的CO2量可按0.02M3/人.H计算)。

10.2.7剧场最小新风量不应小于:甲等15 M3/人.H;丙等10 M3/人.H。

10.2.8剧场内观众厅每人散热和散可按表10.2.8选用。

演员和舞台工作人员的散热、散湿量可按中等劳动强度考虑。

剧场内观众厅每人散热量和散湿量温度(℃) 16 17 18 19 20 25 26 2 7 28 29 30显热(W/人) 88 83 80 77 75 60 56 5248 43 38潜热(W/人) 15 18 20 21 22 36 40 4448 53 58全热(W/人) 103 101 100 98 97 96 9696 96 96 96散湿量(g/人.h) 23 27 29 31 34 54 61 6 7 73 80 86注:上表已考虑剧场建筑的群集系散。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剧院是一种专门用于演出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节目的建筑。

为了能够提供优质的演出环境和观赏体验,剧院建筑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剧院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要求。

一、空间规划与设计1.1平面布局:剧院应具备合理的平面布局,包括舞台、观众席、舞台后台和演职人员休息区等功能区域。

平面布局应保证观众视线清晰、舞台表演区域宽敞。

1.2观众席设计:观众席应采用合理的坡度设计,保证观众能够获得良好的视线。

在设计中应注意舞台上的柱子和其他遮挡物,避免影响观众席的视线。

1.3舞台设计:舞台应具备合适的大小和高度,以便于演员执行各种动作和舞台布景。

舞台设计还需要考虑灯光和音响设备的安装。

1.4后台和演职人员休息区:剧院后台和演职人员休息区的设计应满足演员化妆、更衣和休息等需求。

二、声学设计2.1合理的音质:剧院应具备良好的声学效果,以确保演出的声音清晰可闻。

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提供优质的音质。

2.2控制噪音:剧院应避免噪音干扰,包括消除外部噪音和控制内部噪音,如空调噪音、机械设备噪音等。

2.3音响设备:剧院应安装合适的音响设备,包括扩音器、音箱和调音台等,确保演出的音响效果能够达到预期。

三、照明设计3.1舞台照明:剧院舞台的照明设计应严密协调,确保演出的表演和氛围能够得到准确传达。

3.2观众席照明:观众席的照明应合理,不仅保证观众观看演出时的视线,还需要提供足够亮度和舒适感。

3.3紧急照明:剧院应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照明需求,保证观众和演职人员的安全。

四、安全设计4.1安全通道:剧院应设计合适的安全通道和疏散出口,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观众和演职人员的安全疏散。

4.2消防设备:剧院应安装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和烟感探测器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应对火灾。

4.3座椅和设施:剧院的座椅和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观众在观看演出时的舒适和安全。

五、可持续性设计5.1节能设计:剧院应采用节能设计,包括合理利用自然光线、选择节能灯具和设备等,以减少能耗。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7-88第1章总则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3章前厅部分第4章观众厅4.1 视线设计4.2 座席4.3 走道4.4 其它第5章舞台5.1 主台、侧台5.2 乐池5.3 舞台机械设备5.4 演出技术用房和设施第6章后台第7章防火与疏散7.1 防火7.2 疏散7.3 消防给水7.4 火灾报警第8章声学8.1 观众厅体型设计8.2 观众厅混响设计8.3 扩声系统设计8.4 噪声控制8.5 其它声学要求第9章建筑设备9.1 给水排水9.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9.3 电气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其舞台部分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镜框式台口、箱型舞台剧场,其它类型剧场,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主要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用途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第1.0.4条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第1.0.5条剧场建筑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二、耐火等级:甲、乙等剧场不应低于二级,丙等剧场不应低于三级;三、室内环境标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第1.0.6条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者,可按一般建筑规定执行,不受本规范限制。

第1.0.7条剧场建筑设计除应按本规范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88[2007-11-58:28:00|By:chinesepump]《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88<>lang=EN-US>7.1.8剧场建筑内观众厅吊顶内的吸音、隔热、保温材料和观众厅(包括乐池)内装修材料均应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采用可燃材料时必须作阻燃处理。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0;90<>lang=EN-US>4.0.6旅馆的客房、大型厅室、疏散走道及重要的公共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0;997.2.10殡仪馆内骨灰寄存室内的装修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阻燃材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大规范》GB50045&#0;95(997年版)3.0.8玻璃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4防烟和排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0;95(1997年版)8.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8.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8.2.2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lang=EN-US>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平方米。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平方米。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影剧院设计规范0304191404

影剧院设计规范0304191404

影剧院设计规范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201座以上; 大型801座~1200座; 中型501座~800座; 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 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 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剧院设计规范

剧院设计规范

剧院设计规范剧院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剧院建筑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关于剧院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空间规划:剧院应具备明确的空间布局,包括大厅、舞台、观众席、演员休息室等功能区域。

各功能区域之间应合理连接,使整个剧院的运作更加顺畅。

2.舞台设计:舞台是剧院的核心区域,需要合理设计舞台的大小、高度、倾斜度等。

同时需要考虑灯光、音响、机械设备等设施的安装位置,以便于灯光和音响的调节和操作。

3.观众席设计:观众席应具备舒适的座椅和合理的座位排布,以确保观众有良好的观赏视线和舒适的坐姿。

座位之间需要保持适当的间距,方便观众的进出和移动。

4.声学设计:剧院的声学效果对于演出的质量至关重要。

应合理设计各功能区域的声音传播路径和隔音效果,保证舞台上的声音能够清晰传达到观众席,并且不会互相干扰。

5.安全规范:剧院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和建筑规范,确保观众和演员的安全。

包括消防设备的设置、紧急疏散通道的规划等。

6.照明设计:剧院的照明设计需要考虑舞台上的照明效果和观众席的照明需求。

应使用合适的灯光设备和照明控制系统,以满足不同演出的需求。

7.通风与空调:剧院的通风与空调系统需要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观众和演员一个舒适的环境。

同时需要考虑舞台灯光的散热需求,以保证灯光设备的正常工作。

8.无障碍设计:剧院应设有无障碍设施,以方便身体不便的观众和演员进出和活动。

包括轮椅坡道、无障碍厕所等。

9.节能环保:剧院应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建筑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可以使用太阳能照明和采暖系统,建设绿化景观等。

总之,剧院设计规范旨在确保剧院的功能和舒适性,并提供良好的观赏体验。

设计人员应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创新和优化,以实现一个优秀的剧院建筑。

JGJ57-8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doc 8页)(精美版)

JGJ57-8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doc 8页)(精美版)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88[ 2007-11-5 8:28:00 | By: chinesepump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 57-88<>lang=EN-US>7.1.8剧场建筑内观众厅吊顶内的吸音、隔热、保温材料和观众厅(包括乐池)内装修材料均应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采用可燃材料时必须作阻燃处理。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62&#0;90<>lang=EN-US>4.0.6旅馆的客房、大型厅室、疏散走道及重要的公共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4&#0;997.2.10殡仪馆内骨灰寄存室内的装修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阻燃材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大规范》 GB 50045&#0;95(997年版)3.0.8玻璃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 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4防烟和排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0;95(1997年版)8.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8.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8.2.2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lang=EN-US>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平方米。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平方米。

剧院设计规范标准

剧院设计规范标准

舞台设计规基于镜框式舞台的固定结构:✧建筑台口:剧场建筑结构舞台面向观众厅的开口。

台口的大小(宽与高)是舞台设计的基础尺寸。

✧主舞台:台口线以的主要表演空间。

✧台塔:主舞台台面以上至屋盖结构下缘的空间。

是舞台表演和台上机械设备运行、安装及检修的基本空间。

✧工作栅顶(葡萄架):舞台上部为安装和检修台上设备、并能使悬吊元件通过的专用工作层。

✧工作天桥:沿主舞台的侧墙、后墙墙身一定高度设置的工作走廊。

一般舞台均设有多层天桥,通常一层天桥还有布置灯具的功能。

✧台仓:舞台面以下的空间。

是台下机械设备运行、安装及检修的基本空间。

✧机坑:为台下机械设备驱动装置的安装、检修空间。

✧台唇(前舞台):台口线以外伸向观众席的台面。

✧乐池:为歌剧、舞剧等剧种表演配乐的乐队使用的空间,一般设在台唇的下面和前方。

✧侧舞台:设在主舞台两侧,为迁换布景、演员候场、临时存放道具和景片的区域。

✧后舞台:设在主舞台后部,可增加纵深方向表演区的区域。

✧台口墙轴线:土建设计图上标注的台口承重墙结构定位轴线。

✧台口线:台口侧边线在舞台面上的投影线。

舞台机械定位以此为基准。

✧大幕线:大幕中心位置在舞台平面上的投影线。

通常是表演划分景区和设置布景的基准线。

✧舞台地板:由龙骨和面层木板(原木板、层压板、指接板等)构成的、经表面精修的舞台表面结构的总称。

1、主舞台的基本尺度和构造要求:(1)基本尺度:《剧场建筑设计规》还规定主舞台净高对舞台栅顶标高至主台台面的垂直距离(主台净高)的限制还有:✧甲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5倍;✧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4.00m;✧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2.00m。

(2)构造要求:✧台唇和耳台最窄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栅顶构造要便于安装和检修舞台悬吊设备,栅顶结构应有吊杆和屋架联结,以便承受栅顶载荷;为了安装台上悬吊设备的转向滑轮,须在屋架下玄设置滑轮梁。

✧栅顶的缝隙除满足悬吊钢丝绳通行外,狭长形缝隙不应大于30mm,方孔形缝隙不应大于50mm;甲、乙等剧场上栅顶的楼梯不得少于2个,有条件的宜设工作电梯,电梯可由台仓通往各层天桥直达栅顶;✧剧场如不设栅顶,宜设工作桥,工作桥的净宽不应小于0.60m,净高不应小于1.80m,位置应满足工作人员安装、检修舞台悬吊设备的需要;✧主舞台天桥应符合下列规定:天桥应沿主舞台侧墙和后墙三面布置,底边沿应有0.10m高的护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台设计规范
基于镜框式舞台的固定结构:
✧建筑台口:剧场建筑结构舞台面向观众厅的开口。

台口的大
小(宽与高)是舞台设计的基础尺寸。

✧主舞台:台口线以内的主要表演空间。

✧台塔:主舞台台面以上至屋盖结构下缘的空间。

是舞台表演
和台上机械设备运行、安装及检修的基本空间。

✧工作栅顶(葡萄架):舞台上部为安装和检修台上设备、并能
使悬吊元件通过的专用工作层。

✧工作天桥:沿主舞台的侧墙、后墙墙身一定高度设置的工作
走廊。

一般舞台均设有多层天桥,通常一层天桥还有布置灯
具的功能。

✧台仓:舞台面以下的空间。

是台下机械设备运行、安装及检
修的基本空间。

✧机坑:为台下机械设备驱动装置的安装、检修空间。

✧台唇(前舞台):台口线以外伸向观众席的台面。

✧乐池:为歌剧、舞剧等剧种表演配乐的乐队使用的空间,一
般设在台唇的下面和前方。

✧侧舞台:设在主舞台两侧,为迁换布景、演员候场、临时存
放道具和景片的区域。

✧后舞台:设在主舞台后部,可增加纵深方向表演区的区域。

✧台口墙轴线:土建设计图上标注的台口承重墙结构定位轴线。

✧台口线:台口内侧边线在舞台面上的投影线。

舞台机械定位
以此为基准。

✧大幕线:大幕中心位置在舞台平面上的投影线。

通常是表演
划分景区和设置布景的基准线。

✧舞台地板:由龙骨和面层木板(原木板、层压板、指接板等)
构成的、经表面精修的舞台表面结构的总称。

1、主舞台的基本尺度和构造要求:
(1)基本尺度: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还规定主舞台净高对舞台栅顶标高至主台台面的垂直距离(主台净高)的限制还有:
✧甲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5倍;
✧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4.00m;
✧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2.00m。

(2)构造要求:
✧台唇和耳台最窄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
✧栅顶构造要便于安装和检修舞台悬吊设备,栅顶结构应有吊
杆和屋架联结,以便承受栅顶载荷;为了安装台上悬吊设备
的转向滑轮,须在屋架下玄设置滑轮梁。

✧栅顶的缝隙除满足悬吊钢丝绳通行外,狭长形缝隙不应大于
30mm,方孔形缝隙不应大于50mm;甲、乙等剧场上栅顶的
楼梯不得少于2个,有条件的宜设工作电梯,电梯可由台仓
通往各层天桥直达栅顶;
✧剧场如不设栅顶,宜设工作桥,工作桥的净宽不应小于0.60m,
净高不应小于1.80m,位置应满足工作人员安装、检修舞台
悬吊设备的需要;
✧主舞台天桥应符合下列规定:天桥应沿主舞台侧墙和后墙三
面布置,底边沿应有0.10m高的护板。

第一层侧天桥标高,
应使侧光射向表演区有良好的角度,还应保证主舞台与侧舞
台间的洞口高度不妨碍布景通行;第一层侧天桥栏杆应满足
安装灯具的技术要求;各层侧天桥除满足设备安装所占用的
空间外,其通行净宽不应小于 1.00m,后天桥通行净宽宜为
0.60m。

2、侧舞台:
(1)侧舞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靠近主舞台前部位置的两侧一般应设置侧舞台,两个侧舞台的总面积:
※甲等剧场不得小于主舞台面积的1/2;
※乙等剧场不得小于主舞台面积的1/3。

剧场受条件限制时可设一个侧舞台。

2)侧舞台与主舞台间的洞口净宽:
※甲等剧场不应小于8.00m;※乙等剧场不应小于6.00m。

3)侧舞台与主舞台间的洞口净高:
※甲等剧场不应小于7.00m;※乙等剧场不应小于6.00m。

3、乐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