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五《介绍一种物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撰写介绍一种事物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熟悉《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这一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能够根据所选事物的特点,清晰、生动地描述该事物。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特点。

2.发散思维,丰富描述所选事物的细节。

3.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描述中展示出对所选事物的深入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扩展和逻辑连贯。

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内容特点。

2.分析范例文章,解读其中的描写细节和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进行初步描述。

第二课时:撰写与修改1.学生根据所选事物,展开写作,着重描述事物的外貌、特点和用途。

2.教师逐个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进行修改和提升文章的表达水平。

第三课时:分享与展示1.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2.选择几篇较好的文章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观察,引导他们发散思维。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帮助,提升写作水平。

3.示范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出范例,引导学生模仿。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2.作业评估:评定学生完成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质量和深度。

3.同桌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间的学习互动。

七、反思与展望本教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写作内容,让其能够更广泛地应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事物的描述和描绘能力仍有待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事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选择一种事物,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事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选择一种事物,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事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事物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表达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讲解:讲解如何选择一种事物,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事物的特点。

3.观察: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选定一种事物进行描述。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5.表达:学生进行写作,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所选事物的特点。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的喜悦。

7.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习作:介绍一种事物1.选择事物2.观察事物3.描述事物4.讨论交流5.写作表达6.展示评价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来进行,关注学生对事物的描述和描绘能力,以及词语和句式的运用情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表达,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又能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型和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在介绍事物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对事物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具体、详实的描述。

2.语言表达不够生动、形象,缺乏修辞手法。

3.写作结构不够清晰,逻辑关系不够严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从不同角度去介绍一种事物。

2.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事物,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结构更加清晰。

4.培养学生相互评价、修改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事物的方法及角度。

2.生动、具体地描述事物,运用修辞手法。

3.写作结构的安排和逻辑关系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事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使学生了解如何具体、生动地描述事物。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相互评价、修改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4.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反复修改,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事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收集一些优秀范文,用于分析和讲解。

3.准备写作纸张、文具等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一种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展示一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颜色、气味等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具体、生动地描述事物。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习作,对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学生在描述事物时,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细节和生动的描绘,这也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观察、描述事物。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事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相关的习作实例,用于分析和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种事物,如:花朵、小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观察到了这种事物的哪些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相关的习作实例,让学生阅读,并提问:“这些习作是如何介绍这种事物的?”引导学生分析、借鉴这些习作的方法和语言表达。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种事物,如:水果、玩具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可以先讨论,确定写作思路,然后进行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相互借鉴、学习。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五个习作,要求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用文字进行描述。

本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还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范文,以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可能会存在观察不细、表达不清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清晰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用文字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用文字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观察细致,表达清晰。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表达的切入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观察、如何表达。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兴趣,准备相关范文,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描述一种事物。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范文中是如何观察和表达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选取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写作更具吸引力?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作文教学篇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习作的指导,通过例文和范文,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框架和技巧,同时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特点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将一种事物介绍得具体、生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表达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同伴互助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借鉴,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观察一种事物,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一种事物,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学生描述画面中的事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那种事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分享过程中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观察和表达。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学会介绍一种事物的特征、习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能够有条理、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问题:1. 观察不细致,对事物的描述过于肤浅;2. 表达不够清晰,逻辑顺序混乱;3. 运用修辞手法不够恰当,缺乏生动性。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抓取事物的特点,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质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学生能够学会介绍一种事物的特征、习性和价值,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抓取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有条理的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事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设问、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相关事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4.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观察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介绍一种事物》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介绍一种事物》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准确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 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来介绍事物。

- 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组织文章内容。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通顺,书写规范,字数达到要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范例引导、小组讨论、个人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 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为介绍事物提供丰富的素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 教会学生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清晰、准确地介绍事物。

-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文章内容,使文章条理清晰。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使介绍既准确又生动有趣。

- 帮助学生在介绍事物时避免内容的单调和枯燥,体现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事物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2. 准备一些实物,如植物、小工艺品等,供学生观察。

3. 学生提前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展示精美的事物图片、播放有趣的事物介绍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范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优秀习作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在观察事物、运用说明方法、组织文章结构等方面的优点,让学生从范例中学习写作技巧。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写作思路和经验,共同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观察事物、收集资料、撰写习作,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反思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反思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作文教学课文。

本课要求学生学会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介绍事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部分学生在介绍事物时存在以下问题:1. 内容空洞,缺乏具体描述;2. 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3. 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写作质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介绍一种事物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介绍一种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使介绍的事物具体、生动、有条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事物,如图片、实物等,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作文范文,用于参考和分析。

3.准备写作素材,如事物特点、用途等,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一种事物,激发学生兴趣。

如展示一种动物、植物、物品等,让学生谈谈对该事物的了解和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篇作文范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介绍事物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范文中的具体描述、条理清晰和重点突出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选取一种事物进行介绍。

要求学生从形状、颜色、用途等方面进行描述,尽量使介绍具体、生动、有条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描绘一种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事物供学生选择,如菊花、自行车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习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生动地描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描绘一种事物。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

3.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描绘一种事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使描写更加具体、生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具体的写作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的一种事物,准备进行习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具体的写作技巧。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拨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归类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于用语言表达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重点教授如何介绍一种事物,包括选择合适的事物、展示信息和结构化写作。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事物的视频,引入介绍一种事物的主题。

第二步:讲解写作要点•分析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要点,包括对事物的整体描写、细节描述和个人看法。

第三步:示范写作•教师示范以“苹果”为例子进行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讲解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第四步:学生实践•学生自行选择一种事物,进行写作练习,并相互交流修改意见。

第五步:总结反思•教师总结学生的写作,点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反思如何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介绍一种事物”为中心,通过讲解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写作,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另外,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描述事物时注重细节,使写作更加生动、丰富,提高整体质量。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细节和数据等方法,生动、具体地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但在介绍事物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描述事物过于简单,缺乏具体事例和细节;2.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不够恰当;3. 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条理性不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细节和数据等方法,生动、具体地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2.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提高写作效果;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条理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具体事例、细节和数据等方法,生动、具体地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2.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提高写作效果。

五. 教学方法1.示例引导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具体事例、细节和数据等方法进行写作;2.讨论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写作经验和技巧;3.修改润色法:学生互相修改和润色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2.学生准备:收集一种事物的相关信息,准备进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有趣的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事物的关注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习作《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细节和数据等方法,生动、具体地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收集的一种事物的相关信息,讨论如何运用具体事例、细节和数据等方法进行写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教材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了解,对一种事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和介绍。

这篇习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性质和用途,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他们在表达事物时,可能会出现描述不准确、语言不连贯、逻辑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指导他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事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能够对一种事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和介绍,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如何表达事物,提高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热爱和好奇心,让他们学会用心去观察、用心去表达,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用清晰、连贯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事物的细节,使描述更加生动、具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达观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图片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事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种事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讲解如何观察事物、如何表达事物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初步了解习作的要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观察事物,讨论交流,总结事物的特征、性质和用途。

4.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事物,指导他们如何描述事物的细节,使描述更加生动、具体。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教材以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部分学生在观察事物、选材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明确习作要求,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环节,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习作要求,具体、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选材立意,以及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习作要求:教师讲解本节课的习作要求,明确学生需要介绍的事物。

4.表达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事物的特点,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5.写作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选材立意,提高写作能力。

6.学生习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和教师指导,进行习作。

7.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8.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这篇作文旨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喜好。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选择的事物过于普通,缺乏新意;2. 描述事物时,语言不够生动形象;3. 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时,显得生硬,缺乏感染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了解自己喜欢的事物,选择有特色、有新意的题材进行习作;2.通过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四. 教学重难点1.选择有新意、有特色的事物进行习作;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3.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让文章具有感染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示范法:教师以示例文章为学生提供参考,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3.讲评法: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自我改进。

六. 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关于介绍事物的优秀文章,作为学生的参考资料;2.准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事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理解;3.制定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介绍事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关于介绍事物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描述事物,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向。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写作要求,学生现场观察一种事物,并进行简要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学生例文(10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及学生例文(10篇)

第五单元《介绍一种事物》1通过介绍一种物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2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写说明性文章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或电器。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要抓住所要介绍物品的特点。

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些说明方法。

◇开头:开篇点明要介绍的物品。

◇中间 :介绍此物品的特点,写出你为什么喜欢它。

(如颜色,外形,种类,用途等选择其中一两个特点重点描写,适当运用说明方法)◇结尾:篇末表达自己的情感。

1、确定要介绍的事物。

认真观察,抓住特点。

2、按照合理的顺序写。

①空间顺序:近到远,前到后,高到低,南到北……②逻辑顺序: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主要到次要 ③时间顺序:古到今,春到冬 ④程序顺序:如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等3、语言朴实,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思路指引合理的说明顺序①总分写果树:名称→总写树→分写果(形状+颜色+滋味)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种果树,应该这样来组织材料。

开头先介绍要写什么果树,接着描写果树的整体特点,接下来具体描写果的特点,分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来具体描述。

这种方法,写各种果树都可以试一试。

②按生长过程写:名称→生长过程(春天→夏天→秋天)→结尾(抒情)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瓜果蔬菜都可以。

就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先概括地介绍清楚要写什么瓜果,也就是说交代清楚名称。

接下来就按生长过程的顺序来描述,春天的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的成熟……结尾,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么?③分段写:名称→生长过程→营养用途→结尾(抒情赞美)这种章法与上面的一种很相似,但多了一段文字,就是多写一段“营养用途”其余的都是一样的。

④分类写:名称→特点1(多)+特点2(好)……+结尾(抒情)这种方法是指所写的瓜果的特点很多,抓住一两点重要的特点来具体写。

这里所说的特点,可以是大、多、甜、香、脆……譬如我们要描写家乡的西瓜,就可以这样来安排材料:开头先介绍一下西瓜的名称,接着具体描写家乡的西瓜多的特点,再具体描写家乡的西瓜好的特点,结尾抒发一下自己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含范文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含范文及反思)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方法指导、赏析范文等活动,引导学生能从几个方面有顺序地介绍一种事物。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介绍一种事物。

3.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用途、习性、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作出介绍。

4.写完后要认真修改,学会修改作文。

重点1.灵活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2.能运用一些生动描写,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难点学会写说明文,将阅读中学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策略1.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力求凸显学生作文的“真实”和“真情”。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

学前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明确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教师指导习作,赏析范文。

2.学生回忆说明方法,确定说明对象及其特点,选择素材,拟写提纲。

一、游戏激趣,导入写作课。

1.游戏激趣。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说我猜”。

(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你说我猜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人,背对屏幕猜物品,其余同学按屏幕上出现的物品用语言给队友提示。

一分钟内猜出物品最多的小组获胜。

但是队友的提示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直接说出物品的名称,二是不能做手势或口型,只能用语言描述。

(2)游戏开始:课件出示各种事物。

每组选出的代表背对屏幕,根据小组同学的提示,猜物品名称。

(3)宣布游戏结果。

请获胜组谈谈获胜的经验,请失败组说说失败的原因。

(4)教师小结:猜不出来的主要原因是队友没有把事物的特点描述清楚。

2.导入写作课。

我们身边的事物千千万万,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呢?今天这节习作课,就让我们去观察一个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它介绍给大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习作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掌握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习作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讲解习作的定义和特点•分享习作的定义,即通过笔头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习作与其他文体的区别,重点突出习作的个性化和主观性;•引导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鼓励他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步: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方法和要点•分析一种事物的概念,如动物、植物、事物等;•引导学生分析该事物的特征和特点,例如外貌、功能、用途等;•鼓励学生描述该事物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如采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使写作更生动有趣。

第四步:组织学生实践•分组进行写作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事物进行介绍;•鼓励自由发挥,倡导多样性,同时指导学生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和句子逻辑;•提供写作模板和范文作参考,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学生进行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发表对他人作品的观点和建议,促进交流和学习。

第六步:课堂总结•总结习作的基本要点和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思考习作对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习作的实践,培养写作习惯。

4.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听讲、思考、讨论和写作等方面;•评价学生对习作要点和技巧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写作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规范性。

二、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习作的兴趣非常高,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写作活动。

他们在描述事物的特点和特征时,能够运用到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比喻,使得习作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习作的写作要求和特点,掌握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归纳的能力,提高其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介绍习作的写作要求和特点。

2.带领学生掌握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技巧。

难点:1.让学生培养细致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到事物的特点和亮点。

三、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

2.课件:包括教案、课件PPT等。

3.学生作业:准备让学生完成一篇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习作的概念,并简要说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写一篇介绍一种事物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找到它们的美好之处。

”2. 教学展示(10分钟)老师用PPT展示一篇优秀的习作范文,让学生了解写作的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要点。

3. 案例分析(15分钟)老师选取一个简单的事物,如一朵花或一只小动物,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事物的观察和描述,并指导他们发现事物的特点和亮点。

4. 创作习作(2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指导,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开始进行习作创作。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展开描述。

5. 分组交流(1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鼓励彼此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帮助彼此提升写作水平。

6. 教师点评(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写作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在写作表达上还存在瑕疵。

下一步我将采取更多的实践训练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是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希朼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其特点、用途等方面的信息,然后用文字进行描述,最后进行习作训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写作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提高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并用文字进行描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一种事物,并用文字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准确表达事物的特点和用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写作,让学生明确写作方法和技巧。

4.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事物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准备习作范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习作范文,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确事物的特点和用途。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一种物品习作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一种物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2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写说明性文章3体会不同物品在写作中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说明文教学难点写说明文所要掌握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了本组课文,你一定体会到了说明性文章的一些特点,学到了一些说明方法。

本次习作,我们就练习写说明性的文章。

二、习作要求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可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

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地多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的方法。

写完后念给同学们听,看看介绍可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

1、本次习作有四点要求:(1)选择一种物品介绍可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

(2)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地多了解这种物品。

(3)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的方法。

(4)写完后念给同学们听,看看介绍可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

2几种文章章法模拟(1)写水果①总分写果树:名称→总写树→分写果(形状+颜色+滋味)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种果树,应该这样来组织材料。

开头先介绍要写什么果树,接着描写果树的整体特点,接下来具体描写果的特点,分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来具体描述。

这种方法,写各种果树都可以试一试。

②按生长过程写:名称→生长过程(春天→夏天→秋天)→结尾(抒情)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瓜果蔬菜都可以。

就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先概括地介绍清楚要写什么瓜果,也就是说交代清楚名称。

接下来就按生长过程的顺序来描述,春天的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的成熟……结尾,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么?③分段写:名称→生长过程→营养用途→结尾(抒情赞美)这种章法与上面的一种很相似,但多了一段文字,就是多写一段“营养用途”其余的都是一样的。

④分类写:名称→特点1(多)+特点2(好)……+结尾(抒情)这种方法是指所写的瓜果的特点很多,抓住一两点重要的特点来具体写。

这里所说的特点,可以是大、多、甜、香、脆……譬如我们要描写家乡的西瓜,就可以这样来安排材料:开头先介绍一下西瓜的名称,接着具体描写家乡的西瓜多的特点,再具体描写家乡的西瓜好的特点,结尾抒发一下自己的赞美之情。

写好了这四段,不就是以篇很好的作文了吗?2写玩具开头→具体特点→感情写玩具的文章,一般地说,都可以分为三大段来写。

开头的第一段写交代一下所写玩具的名称和来历。

接下来,要具体地描述玩具的特点了。

这是文章的重点段,要尽力写好玩具的外形、结构、玩法等等。

最后是赞美一下所写的玩具物品,表达自己对所写的玩具物品的思想感情。

(1)开头:指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先介绍一下玩具物品的名称,写什么玩具物品,在什么情况下见到这一玩具物品的,简要地交待一下写作的起因等等。

(2)具体特点: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要具体地来描写了。

描写玩具物品的具体特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外形特点:描写玩具物品的外形特点可从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来具体描述。

描述玩具物品的特点,要注意写作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大到小,或由静到动……描写玩具外形特点,要注意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描写的生动有趣。

如能拟人化地描述,那就更有情趣了。

描写的时候,应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可能地人格化地描写,力求把文章的语言描述的生动有趣。

具体地描写玩具用品的结构特点可结合着作用的特点来描写。

应结合具体事例的描述,在介绍结构特征的同时,来突出玩具用品的作用。

写一件关于玩具用品的事例,进一步说明玩具用品的作用和自己对玩具用品的思想感情,可以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

功能特点:描写玩具物品的功能特点,应该结合着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描述,结合玩具的玩法来描述。

可以写一写怎样玩的,写一些这一件玩具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等等,在文章中写一件关于玩具物品的生活的事件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篇幅,而且能够更好地写出生活的情趣来。

(3).感情:这里是文章的结尾了,可抒发思想感情,赞美一下玩具用品的作用。

在上面的模式里,虽然段落的层次顺序是不变的,但写作的要素的顺序不是一点也不能变化的,而是可以调整的。

譬如在开头的段落,先介绍来历或是先介绍名称,这两个要素的顺序都是一样的。

在写中间的一个段落里,也可以先写结构,再写外形、功能、作用等等。

但是要注意的还有一点,写结尾的,可以是抒发感情的方法,也可以是其它的方法。

3写家用电器开头→具体特点(外形→结构→作用)→感情注意:这一个章法要求我们把文章分为三段来写。

开头先介绍一下所写的家用电器的名称或观察某一家用电器的起因,然后就具体描写家用电器的特点,最后是赞美一下所写的家用电器,表达自己对所写的家用电器的思想感情。

(1)开头:指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先介绍一下所写的家用电器的名称,写什么物品,在什么情况下见到这一物品的,简要地交待一下写作的起因等等。

(2)具体特点: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要具体地来描写了。

描写家用电器的具体特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外形特点:描写家用电器的外形特点,可从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来具体描述。

描述物品的特点,要注意写作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大到小,或由静到动……描写外形特点,要注意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描写的生动有趣。

如能拟人化地描述,那就更有情趣了。

比如我们描写电视机的外形特点,就可以用打比方的方法,把电视机的某些外形特征比作眼睛、耳朵、嘴巴等等。

这样写,就可以使家用电器具有人情味儿,写出来的语言家会十分有趣。

来描写。

在描写的时候,应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可能地人格化地描写,力求把文章的语言描述的生动有趣。

具体地描写科技用品的结构特点可结合功能作用的特点来描写。

应结合具体事例的描述,来突出科技用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写一件关于科技用品的事例,进一步说明科技用品的作用和自己对用品的思想感情,可以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

功能特点:描写家用电器的功能特点,应该结合着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描述。

可以写一写某一件家用电器(如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呀,带来的方便呀,带来的变化呀等等,在文章中写一件关于家用电器的生活的事件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篇幅,而且能够更好地写出生活的情趣来。

(3).感情:这里是文章的结尾了,可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一下所写的科技用品的作用。

当然,结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灵活加以变化,力求新颖有趣。

三、例文1青瓜的自述我叫青瓜,是五彩缤纷的蔬菜王国里的一位公民。

你说我和黄瓜有点像?当然啦,本来我俩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家子嘛。

不瞒您说,黄瓜是我的老前辈。

我是黄瓜的改良品种。

其实我和黄瓜还是有蛮大区别的,起码形象上我就比它酷得多:黄瓜常年身穿一件土里土气的外衣,色彩暗淡不说,还没型没款,上面光溜溜的一点装饰品都没有;你再看我青瓜吧,一身充满前卫风格散发着青春活力的绿风衣,上面“钉”满许多可爱的小刺儿。

别担心,这小刺儿绝没有仙人掌那样凶,不会造成流血事件。

我的脾气也比黄瓜牛得多,黄瓜早早地在春天就迫不及待上市了,而我总要坚守到硕果累累的秋天才心甘情愿地下架。

不过,若是在大棚里,我的性格就“随和”多了,一年四季,你哪个时候需要我,我就哪个时候熟给你看。

当然脾气大是有道理的——我的块头比黄瓜壮得多,精便捡起一条来就有一斤多重!别看我长得不怎么样,但瓜不可貌相,我注重的是“内在美”。

我的营养十分丰富,据说在蔬菜维生素C含量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人们喜欢我,各有理由。

有的说:青瓜生吃清脆爽口,若是将其切片再放点酸醋、白糖、辣椒、芜美饰一下,那就更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有的说:青瓜熟吃更是美味可口,不论爆炒,做汤,都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可与山珍海味媲美!还有爱美人士竖起大拇指极力夸赞我。

青瓜是正宗地道纯天然的美容护肤品,有美白之奇效,若常以青瓜片贴脸。

别说可以去掉脸上个创斑点暇疵,就算你是黑旋风也可以把你变成白旋风。

啊!我有这么大本事吗?默默地喜欢我就得了,别这么张扬嘛,免得我青瓜就要变红瓜了一一脸红了嘛。

找优点谈体会:看完这篇作文,你喜欢上青瓜了吗?那还用说,用这么新颖的形式,这么有趣的语言来介绍一种蔬菜,真的很有吸引力啊!原来,一棵平平常常的蔬菜也可以写得这么有意思的;原来,作文的天地里充满各种奇妙的想象的啊!只要你勤动脑,勤动笔,你一定也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文来。

例文 2我心爱的望远镜在我家里有许多新奇而有趣的玩具,有电动小汽车、会玩杂技的小飞机……这些我都喜欢。

可是,我最心爱的还是那架放在小书橱里的天文望远镜。

因为它是王叔叔从一衣带水的友好邻国日本带给我的礼物。

记得“六一”节前,妈妈带我到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王叔叔家玩。

一进门,王叔叔就笑盈盈地说:“幼幼,来!叔叔今天送你一件节日礼物。

”“真的?那太好啦!能让我看看吗?”我迫不及待地问。

“可以。

”叔叔一边答应着,一边转身从屋里拿出一个穿着“花衣裳”的长方形盒子,说:“这是一架塑料做成的天文望远镜,日本的孩子可喜欢它哩!送给你,好好观察星星和月亮,长大也去研究宇宙吧!”我捧过望远镜镜盒,心里乐开了花,再一细看,这盒子比我手臂还长哩!王叔叔帮我打开盒子,一边装一边给我介绍。

原来,这望远镜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那个单管望远镜筒。

镜筒中间是银白色的,光溜溜亮闪闪,能照出我的小脸。

两头是黑色的,装着镜片。

前面大的镜头叫物镜。

平时,上面还有一个盖子保护镜片,后面和镜筒成直角的是目镜。

有趣的是镜筒上还有一个像钢笔那么大小的瞄准镜。

它呀,不但使望远镜更漂亮了,还能帮助我更快地找到月亮和星星。

第二部分是金筒望远镜的三脚架,那是一个三只脚的黑亮塑料便杆,两枚金属小螺丝就将望远镜和三角架连在一起,粗一看还像一挺最新式的机关枪呢。

我看着听着,不住地点头。

可惜回家以来,一连三天都是阴天,我急得直跺脚。

好不容易第四天放晴了。

晚上,妈妈拿来我盼了好久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电影票,问我去不去。

可这时,我的心早已被天文望远镜牢牢地吸引去了。

爸爸、妈妈走了,我小心翼翼地将望远镜装好,然后眯着眼,躬着腰,一声不响地俯在镜头上看。

先看到了家里的窗框,再是黑幕似的夜空。

啊,眼前终于出现了月亮,那又圆又亮的月亮!月亮上满是一个个黑亮的环形山,镜头再一移,那是满天眨眼的星星,像嵌在黑丝绒上的夜明珠,也像神秘的宇宙老人撒下的一串串诱人的问号。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迷糊了。

再看月亮,月亮不再那么荒凉。

我仿佛看见舞蹈的姐娥,桂花树下抢斧的吴刚……我仿佛随着望远镜中射出的光,在星空中追逐飞翔……瞩,有一天我能上天,到月亮上去,再用这望远镜看看咱们的地球,祖国的长城,可爱的家乡,那该多美啊!我最心爱的是这珍贵的天文望远镜,它给我装上了“千里眼”,使我懂得更多的知识,给了我欢乐和美好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