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价测算公式
物流成本计算公式
计算一、物流成本的全面分析指标(P67)1.单位销售额物流成本率= 物流成本销售额2.单位成本物流成本率= 物流成本*100%总成本3.单位营业费用物流成本率= 物流成本÷(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 *100%4.物流职能成本率= 物流职能成本*100%物流总成本5.单位产品的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产品数量二、目标成本控制法(P53)1.倒扣测算法单位产品=预计单价-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预计单位产品税金-预计单位产品期间费用2.比价测算法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节约的成本+增加的成本3.本.量.利分析法目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售价-利润+固定成本预计销售量4.功能成本分析法价值G= F÷ C =功能÷成本功能评价指数=某零件的功能分数/全部零件功能分数之和三、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的计算。
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采购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用量差异= 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四、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的计算。
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五、折旧费的计算1.直线法:每个单位的折旧额是相等的(1)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 1-预计净残值率×100%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率= 1-预计净残值率×100%预计总工作量仓库设施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仓库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率2.加速折旧法:资产使用的第一年折旧额度最大,逐年减少(1)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例:某仓库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24000元。
物流成本计算公式
计算一、物流成本的全面分析指标(P67)1 .单位销售额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销售额2 .单位成本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成00%总成本3 .单位营业费用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100%4 .物流职能成本率=物流职储成本成00%物流总成本5 .单位产品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产品数量二、目标成本控制法(P53)1 .倒扣测算法单位产品=预计单价一单位产品目标利润一预计单位产品税金一预计单位产品期间费2 .比价测算法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一节约的成本+增加的成本3 .本.量.利分析法目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售价一利润+固定成本预计销售量4 .功能成本分析法价值G=F÷C=功能÷成本功能评价指数=某零件的功能分数/全部零件功能分数之和三、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的计算。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采购数量X(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材料用量差异=标准价格X(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四、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的计算。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X(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五、折旧费的计算1 .直线法:每个单位的折旧额是相等的(1)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一帝计净残佰率X100%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率二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率二1一预计净残值率Xlo0%预计总工作量仓库设施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仓库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率2 .加速折旧法:资产使用的第一年折旧额度最大,逐年减少(1)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Xlo0%月折旧率二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X月折旧率例:某仓库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24000元。
要求计算第三年的折旧额是多少?最后一年的折旧额是多少?解:年折旧率=2/5=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144000)*40%=86400元。
比价关系
eyes00并非不愿意贡献他对缠论的理解。
否则不会写什么一周年总结和这篇帖子。
也不是因为学了点东西就装B啥的,有些问题他自己没搞明白,加上目前的论坛缺乏交流的气氛,能交流的人都已经加在QQ里了,不想上论坛,因为厌倦和人做一些无谓的争执。
即使如此,那篇帖子的内容已经非常实用了。
譬如开始时候提到的比价关系,这个和走势类型结合起来,直接就是新的境界。
征的他本人的同意,我这里具体的讲一下,讲完后,大家会明白他的确没有保留什么。
比价关系=强度对比关系,两者为同一意思,不同于传统的幅度对比或者RSI对比。
这点要清楚,这个比价关系是建立在走势类型之上。
由于缠已经把走势类型分类的很完整,所以强度对比关系只在趋势(上、下)和盘整里面进行,这三者共有6种对比关系。
上涨的趋势肯定要比后两者的强度大,其他的依次类推,脚趾头都能理解。
有了这样的关系之后,还得考虑级别的概念。
在我们的模型里面,级别不是什么1F线、30F 线之类的,参看一律兄回我的那个帖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1F、30F之类的是同源的,因为走势的组合原则。
这里走势类型的级别有时间概念,指的是走势类型形成的时间长度。
时间长度越大,其加权的走势类型强度越大。
譬如有个股票,连续上涨了10天,有个股票只涨了3天就进入了盘整,那么连续上涨10天的股票强度明显大于涨3天的盘7天的。
而连续盘整了10天的股票,很可能加权之后,其强度大于涨了1-2天幅度也比较大的股票。
具体的参数,我们还没有调整到位。
总结一下,这里的级别概念就是时间跨度的概念。
有了上述的论述,这个比价关系的模型就出来了。
也不需要编什么指标的,懂得看中枢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强弱来。
只是如果要选股,那得自己写指标公式,这个公式在悟多公式的基础上,也不难,不过我不会写。
上述比价关系的实际逻辑意义在于资金的推动。
我们知道,股票价格的上涨,是要用真金白银来推动。
盘整相对来说推动指引的资金要少。
股票价格的下跌,也一样用真金白银来推动,这个和上涨不同的地方在于,下跌是获利回吐兑现资金,上涨是主动消耗资金。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一、概述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备受关注和热议。
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涵盖了诸多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其中,数学实在是行测中的一大难点,而其中的公式更是让考生头疼的部分。
我们特整理了以下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以便考生备考时能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数量关系题目公式1. 平均值计算公式平均值 = 总值 / 个数2. 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多者 / 较少者3. 反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少者 / 较多者4. 增减百分比计算公式百分比增加 = (增加值 / 原值) * 100百分比减少 = (减少值 / 原值) * 1005. 资料图计算公式根据柱状图、折线图或饼状图进行计算6. 存在关系计算公式混合物的平均浓度 = (已知浓度1 * 体积1 + 已知浓度2 * 体积2) / (体积1 + 体积2)三、判断推理题目公式1. 判断题公式真命题的否定为假命题假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2. 排序题公式正序排列:A<B<C逆序排列:A>B>C3. 相同字母代表相同物品四、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公式1.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2. 词类变化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词→代词→连词→介词→感叹词3. 词语搭配正词相反:冷热、高低动名结合:吃饭、送信五、综合分析题目公式1. 逻辑判断公式A→B 非B→非AA→B 非A→非B2. 选择判断公式对A的肯定是否定了B的否定3. 数字推理公式数字之和、差、乘积、商之间的规律4. 资料分析公式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表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六、总结以上整理的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只是行测知识点的冰山一角,但通过对这些公式的学习和掌握,能让考生更快地应对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综合分析等题目类型。
药品差比价规则(新版)
附:药品差比价规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府制定药品价格的行为,提高药品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药品。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药品差比价,是指药品因剂型、规格或包装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比值。
具体包括剂型差比价、规格差比价和包装差比价等。
第四条确定药品差比价关系考虑的主要因素为社会平均成本、临床应用效果、治疗费用、生产技术水平、使用方便程度和产业发展方向等。
第五条同种药品不同剂型规格品,应当以代表品价格为基础,按照规定的药品差比价关系制定价格。
第六条确定代表品应当先确定代表剂型,再从代表剂型中确定代表规格。
(一)代表剂型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口服固体制剂以普通片剂为代表剂型,无普通片剂的以普通硬胶囊剂为代表剂型;注射剂以小容量注射液为代表剂型,无小容量注射液的以普通粉针为代表剂型。
同种药品无上述剂型的,以中国药典收录的剂型或原料药国家标准包含的剂型为代表剂型。
中国药典或原料药国家标准同时涉及多个剂型或均未收录的,以首先上市并仍正常生产和销售的剂型为代表剂型。
(二)代表规格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已批准上市的规格中,以含量或装量与常用单次剂量相匹配、包装数量居中的规格作为代表规格。
(三)上述方法不能涵盖的,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确定代表品:1、临床常用。
选择与药品主要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匹配,临床应用时间长,多家企业生产的剂型、规格。
2、国际通用。
选择与国际市场主流剂型相匹配的剂型。
3、价格合理。
选择市场实际购销价格比较合理,有利于理顺差比价关系的剂型、规格。
第七条本规则所称剂型差比价,是指同种药品不同剂型之间的价格差额或比值。
具体见附件一和附件二。
第八条本规则所称规格差比价,是指同种药品同一剂型不同规格之间的价格差额或比值。
具体包括含量差比价和装量差比价。
第九条含量差比价。
药品标示的含量与日治疗量存在明确比例关系的,适用含量差比价。
其他条件相同时,非代表品价格=代表品价格×含量比价log X值。
利用计算器计算药品差比价——简单实用的教程
首先看一下差比价公式:Y=X*底数log2(x/y)
这个公式要应用到高中数学的对数,想必很多同学都记不太清楚了,不要紧,只要记得两个基本公式和两个基本的计算器操作就好了:
公式A:log2(X/Y)=log2 X —log2 Y
公式B: logAB=log10B/log10A (log10又可简写为lg 不在注明)
操作C:电脑自带的计算器中log就是log10,也就是说你只要输入A,再按,就可以得出log10A的值了。
下图是电脑自带的计算器的界面
好了,明白了上面这些,就可以开始实战了。
举例一:
代表品:价格23元,含量5,装量1,包装数量1
非代表品:价格未知,含量1,装量1,包装数量1
现在求非代表品的价格。
这个是简单的含量差比。
根据公式Y=X*底数log2(x/y),先代入已知条件,则是
Y=23*1.7log2(1/5)我们先算log2(1/5)。
按照公式A,我们知道log2(1/5)=log21—log25按照公式B,我们知道上式为lg1/lg2—lg5/lg2,即(lg1—lg5)/lg2
按照操作C,计算(lg1—lg5)/lg2= -2.322(注意是负数)。
那么Y=23*1.7-2.322=23*(1/1.72.322)=23/1.72.322
1.72.322 怎么算呢
下面说一下操作D:
看到那个xy按钮了吧先输入1.7,再按xy按钮,再输入2.322,再按等于号就是结果了。
结果是3.4284。
那么Y=23/3.4284=6.708,这就是最终结果了。
呵呵简单吧。
缠论比价关系计算公式
缠论比价关系计算公式比价关系计算公式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价值进行比较和求解的公式。
在实际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比价关系计算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商品定价、投资决策、资源配置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比价关系计算公式,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相对价格计算公式在经济中,相对价格是指两个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比较关系。
相对价格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两种不同商品的价格优劣。
1. 价格比率计算公式价格比率是指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一般来说,通过计算价格比率,可以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相对优劣。
价格比率计算公式如下:价格比率 = 价格1 / 价格2其中,价格1是商品1的价格,价格2是商品2的价格。
例如,如果商品1的价格为20元,商品2的价格为10元,则价格比率为:价格比率 = 20 / 10 = 2根据价格比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商品1的价格是商品2的两倍。
2. 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商品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价格水平,可以计算出价格指数,进而比较不同阶段的价格变动情况。
价格指数计算公式如下:价格指数 = (当前价格 / 基期价格)×100其中,当前价格是指某一时期的价格,基期价格是指参考的基准价格。
例如,某商品在2010年的价格为100元,在2020年的价格为150元,则计算出的价格指数为:价格指数 = (150 / 100)×100 = 150根据价格指数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商品在从2010年到2020年的时间段内,价格上涨了50%。
二、成本效益计算公式成本效益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投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成本效益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关系,选择最具备成本效益的方案。
1. 成本效益比计算公式成本效益比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指标,它通过比较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的比值,来评估项目的成本效益情况。
成本效益比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效益比 = 总成本 / 总效益其中,总成本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总投入成本,总效益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总利益。
药品不同含量、容量、包装的差比价计算公式(excel版本)
注意:1、溶液(剂)装量在10ml(含10ml)以下的,在价格上不予区分,溶液(剂)装量每增减10ml,价格加(减)0.05元;2、计算药品价格时,应按照剂型、规格、包装材料的顺序计算;3、注射剂型中普通粉针在小水针基础上每支加1元,冻干粉针、溶媒粉针价格在小针剂基础上每支加3元(中成药注射剂暂不适用);大容量注射液,以同容量规格玻璃瓶为基础,塑料瓶最高加2元,软袋最高加4元;
格上不予区分,溶液(剂)装量按照剂型、规格、包装材料的元,冻干粉针、溶媒粉针价格在量注射液,以同容量规格玻璃瓶。
比价测算法名词解释
比价测算法名词解释
比价测算法指的是利用多个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差异进行比较,以确定最合适的供应商或产品的方法。
以下是比价测算法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
1. 询价:指向供应商索取报价单的行为。
2. 建议书:根据询价所得的报价单和其他信息,为企业领导提出建议的文书。
3. 比价表:记录了不同供应商或产品的报价和其他相关信息的表格。
4. 经济最优原则:选定供应商或产品时,应当综合考虑价格、质量、服务等因素,并选择价格相对最低但符合质量和服务要求的供应商或产品。
5. 投标:供应商主动向招标方(采购方)报价,争取与其他竞争者获得订单。
6. 底价:指供应商能够接受的最低报价。
7. 阶梯报价:指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每增加一个数量阶梯,价格降低一定比例的报价方式。
8. 生产时间:供应商从获得订单到交货完毕所需的时间。
通过以上名称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比价测算法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术语。
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达到最佳采购效果。
药品差比价的计算
药品差比价的计算附表一常用西药剂型差比价表名称类别编号计算单位差比价计算公式差价或比价值说明片剂普通片(1)每片————1不单独区分素片、糖衣或薄膜衣肠溶片(2)每片(2)÷(1) 1.1分散片(3)每片(3)÷(1) 1.3胶囊剂普通硬胶囊(4)每粒(4)—(1)0.02元每粒单价超过1元时,不考虑与片的差价肠溶胶囊(5)每粒(5)÷(4) 1.1颗粒与溶液剂颗粒(可溶、混悬)(6)每袋(6)÷(1) 1.2口服溶液(7)每支(7)÷(6)0.9口服干混悬剂(8)每瓶(8)÷(6) 1.3注射剂小容量注射液(9)支(10ml以下)————1常用中成药剂型差价比价表名称类别 编号 计算单位 差比价计算 公式 差价或比价值 说明丸剂蜜丸(小蜜丸) (1) 平均日服用量 ———— 1 水蜜丸 (2) 平均日服用量 (2)÷(1) 1.2 水丸 (3) 平均日服用量 (3)÷(1) 1.3 浓缩丸(4) 平均日服用量 (4)÷(1) 1.4 片剂糖衣片 (5) 平均日服用量 ———— 1 素片 (6) 平均日服用量 (6)÷(5) 0.9 薄膜衣片(7)平均日服用量(7)÷(5)1.1胶囊剂硬胶囊 (8) 平均日服用量 (8)—(5)0.02元(每粒)每粒单价大于1元时,不考虑与片的差价。
软胶囊(9) 平均日服用量 (9)÷(8) 1.5颗粒与溶液剂 颗粒剂 (10) 平均日服用量 (10)÷(5) 1.25无糖型可比含糖型加价10%合剂(口服液)(11) 平均日服用量 (11)÷(10) 0.9糖浆剂 (12) 平均日服用量 (12)÷(10) 0.8常用含量、装量、重量和包装数量差比价系数倍数含量比价装(重)量比价包装数量比价(待定规格÷代表规格)0.125 0.20 0.15 0.130.25 0.35 0.28 0.260.5 0.59 0.53 0.511 1.00 1.00 1.001.5 1.36 1.46 1.482 1.70 1.90 1.952.5 2.02 2.34 2.423 2.32 2.77 2.883.5 2.61 3.19 3.344 2.89 3.61 3.80《规则》所称的药品差比价,不是指因药品质量等因素形成的GMP与非GMP药品之间,原研制、单独定价或优质优价药品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的差比价关系。
不同税率下供应商报价的比价依据及比价表
根据公司缴纳 1%000元、3300元、5400元,则根据比价公式可分别计算出乙,丙公司报价的价格临界点。如果报价小于或等于价格临界点,就可 以考虑采纳乙,丙公司的报价。 供应商 名称 甲 乙 丙 税率 报价 (未税价/件) A B C 比价依据(公式) 报价临界点1(已知A,求B,C) 未税价 1,000.00 881.73 863.17 报价临界点2(已知A,求B,C) 未税价 3,300.00 2,909.72 2,848.47 报价临界点3(已知A,求B,C) 未税价 5,400.00 4,761.36 4,661.13
第 1 页,共 1 页
不同税率下供应商报价的比价依据
1.公式推算:
供应商 名称 甲 乙 丙 税率 报价 (未税价/件) A B C 比价依据(公式) 推算公式(假定未税售价E) 考虑因素 公式推算假设:不同报价下 的息税前利润相等的前提下 推算各种价格之间的关系。
17% 6% 4%
0.8283*A=0.9394*B 0.9394*B=0.9596*C 0.8283*A=0.9596*C
17% 6% 4%
0.8283*A=0.9394*B 0.9394*B=0.9596*C 0.8283*A=0.9596*C
甲与乙比价 乙与丙比价 甲与丙比价
制表:廖海燕
甲与乙比价 (E-A)-(E-A)*17%*(1+1%)=(E-B)-(E*17%-B*6%)*(1+1%) 乙与丙比价 (E-B)-(E*17%-B*6%)*(1+1%)=(E-C)-(E*17%-C*4%)*(1+1%) 甲与丙比价 (E-A)-(E-A)*17%*(1+1%)=(E-C)-(E*17%-C*4%)*(1+1%)
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公式
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公式
市场成交价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房地产估值方法,用于确定房屋的市场价值。
该方法基于市场上类似房屋的成交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房屋的特征和价格,以推断目标房屋的价值。
市场成交价比较法的公式为:
目标房屋的市场价值 = 成交价的均值 ×目标房屋的特征系数
特征系数是一个根据目标房屋与已成交房屋的特征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用于
反映目标房屋相对于已成交房屋的优劣程度。
特征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加权计算得出,例如房屋面积、楼层、朝向、装修水平等。
在使用市场成交价比较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成交记录:要确保选择的已成交房屋与目标房屋具有相似的特征,以保证比较的准确性。
2. 考虑特征系数的权重:不同特征对房屋价值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需要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特征系数的权重。
3. 考虑市场趋势: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只能反映当前市场价格水平,无法预测未
来市场变化。
因此,在使用该方法时要考虑市场的时间因素,以准确反映房屋的市场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成交价比较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和常用的估值方法,但不是
唯一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进行房屋估值时,建议结合其他估值方法进行综合考量,以获得更为准确的价值评估结果。
差比价计算原则
药品差比价规则编辑锁定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药品差比价规则》于2011年11月1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价格〔2011〕2452号印发。
该《规则》共22条,自2012 年1 月1 日起执行。
2005 年1月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及相关规定予以废止。
中文名药品差比价规则外文名无时间2011年性质规则目录1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2药品差比价规则药品差比价规则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编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药品差比价规则》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24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制定药品价格的行为,提高药品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我们研究修订了《药品差比价规则》。
现将修订后的《药品差比价规则》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2005年1月我委印发的《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附:药品差比价规则国家发展改革委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药品差比价规则药品差比价规则编辑第一条为规范政府制定药品价格的行为,提高药品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药品。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药品差比价,是指药品因剂型、规格或包装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比值。
具体包括剂型差比价、规格差比价和包装差比价等。
第四条确定药品差比价关系考虑的主要因素为社会平均成本、临床应用效果、治疗费用、生产技术水平、使用方便程度和产业发展方向等。
第五条同种药品不同剂型规格品,应当以代表品价格为基础,按照规定的药品差比价关系制定价格。
第六条确定代表品应当先确定代表剂型,再从代表剂型中确定代表规格。
(一)代表剂型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口服固体制剂以普通片剂为代表剂型,无普通片剂的以普通硬胶囊剂为代表剂型;注射剂以小容量注射液为代表剂型,无小容量注射液的以普通粉针为代表剂型。
同种药品无上述剂型的,以中国药典收录的剂型或原料药国家标准包含的剂型为代表剂型。
价格与企业定价公式
农产品比价
被交换品价格交换品价格单项比价=
100⨯=指数
另一类农产品收购价格数某类农产品收购价格指综合比价 某种农产品零售价
某种农产品收购价比价农产品换工业品的单项= 某种农产品收购价某种工业品零售价比价工业品换农产品的单项=
100⨯=数
某期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某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比价农产品换工业品的综合 反之 购零差价:收购价与产地零售价之间差额。
购批差价:收购价与产地批发价之间差额。
原成差价:原料的收购价与成品的零售价。
出厂价产地批发价进销差价-= %100-⨯=
出厂价
出厂价产地批发价进销差率 )消费税率(利润率)(生产成本出厂价%5-11+⨯= 利润率)(生产成本出厂价+⨯=1 进销差率)
(出厂价产地批发价+⨯=1 %100-⨯=产地批发价
出厂价产地批发价销进差率 销进差率出厂价产地批发价-1= 产地批发价
销地批发价地区差价-=地区差率)(定额费用)(产地批发价销地批发价+⨯+=1
地区差价产地批发价地区差率)(产地批发价+=+⨯
=1 批发价零售价批零差价-=
%100-⨯=
批发价
批发价零售价批零差价 批零差价)(批发价零售价+⨯=1 %100-⨯=零售价批发价零售价零批差率 零批差率
批发价零售价-1=
计算题
1、某商品生产成本15元,利润率10%,销进差率10%,若销往某地运杂费等定额费用2.5元,地区差率8%,产销的批零差率分别为20%、25%,计算各环节的价格。
2、某产品生产成本25元,销进差率10%,利润率15%,批零差率20%,计算各环节价格。
若零售市场发生改变,零售价在原基础上下降5%,批零差率不变,销进差率降低到8%,计算各环节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