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设计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教案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efa0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c.png)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教案第七章力第一节力齐河四中物理组张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与讨论,实验探究来理解力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2、通过具体事例使我们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力学中有关知识的应用。
2、在生活中体会、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情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合作意识。
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会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4、知道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师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2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带下列问题阅读课本2-4页内容,时间5分钟。
1、一个力需要几个物体2、分析常见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3、手拍桌子,手对桌子用力,手为什么疼?4、那些属于形变,那些属于运动状态变化。
同学们,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出色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带问题阅读,教师巡视。
第二个环节:出示自学检测,展示自学成果。
1、力是。
一个力需要个物体。
单独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3、力的作用效果是:。
4、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施力物体是___ __,受力物体是_ ____。
5、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包含的物理道理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手用力鼓掌,双手都会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
6、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弹簧受力发生了。
足球比赛时用头顶球,球的发生了变化。
分别找不同程度学生展示自学效果,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
第三个环节:精讲环节对于物体不接触能否产生力,通过出示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力包括接触力与非接触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7e9f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4.png)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和力的合成原理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7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在于力的合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力的测量方法和力的合成原理。
3.设计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能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掌握力的合成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合成问题。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力的概念,如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设想: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激发他们对力的探究兴趣。
-设想:使用动画或实物模型展示力的合成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问题。
-设想: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力的分解应用题;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基础巩固练习。
6.加强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测量和合成。
-设想: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方向的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力的合成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ffd64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f.png)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
4. 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学生动手练习:画出给定力的示意图,如拉力、压力等。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应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并解答。
8. 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拉力:2N,向东(2)压力:5N,向下(3)摩擦力:3N,向北2. 答案:(1)箭头长度为2,箭头方向向东。
(2)箭头长度为5,箭头方向向下。
(3)箭头长度为3,箭头方向向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https://img.taocdn.com/s3/m/5d1e5c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6.png)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力的概念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力的分类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力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推门、拉抽屉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分类讲解:讲解力的分类,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的力。
4. 作用效果讲解:讲解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是如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并产生相应的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力的概念。
2. 列举三种力的分类,并说明其特点。
3.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力的基本知识,但在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疑问。
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力的实质,以及如何判断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力的实质。
通过随堂练习,提高了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d4fcf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4.png)
7. 1力【学目】1.通活和生活感觉力的作用成效,理解力的看法和知道力的位。
2.知道力的三因素,会用力的表示表示力。
3.知道物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并能解相关象。
要点点:1.力的表示画法。
2.依据物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解相关象。
学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成效学指:本 P2、 P3 文字内容和插,基本看法、定用笔做上号,能用心的两种作用成效。
【自学】1.我常通力的作用成效来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生改,明:力可以使物体生形。
2.力是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最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力的位是牛,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蛋所用的力大是__1__N。
【合作研究】教巡指一、演示 P3 后同学回答以下:1.由甲和乙你看到小球的状生怎的化?答: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快,乙小球的运方向改了。
2.什么会生些化?答:因遇到力的作用。
二、 1. 用磁凑近一挂起来的小球( 不要接触) 。
察到的象:小球会 ( “会”或“不会”) 被磁吸引。
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 “有”或“没有” ) 力的作用。
2.下边的两物体必定有力的作用?察下,能明甲乙两物体必定有力的作用的是(BC):互相接触的物体在什么状况下才会生力的作用?【展现交流】教掌握状况【精点】1.力的作用成效是:①力能使物体生形,②力可以改物体的运状。
2.物体运状的改包含速度大小的改和运方向的改。
3.力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常的推、拉、提、⋯⋯属于接触力,磁力星体之的引力⋯⋯属于非接触力。
4.互相接触的物体不必定有力的作用,接触力生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且互相。
5.不互相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即】1.一个物体做匀速周运方向不停生改,从空中自由着落的物体运速度大小生改。
2.以下关于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A.一个物体就能生力的作用B.有施力物体就必定有受力物体C.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不行能有力的作用D.相互直接接触的物体之必定有力的作用学内容二:力的三因素和力的表示学指:本 P4 文字内容和插,基本看法、定用笔做上号,熟力的三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教学设计{第1节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教学设计{第1节力}](https://img.taocdn.com/s3/m/653a9f4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4.png)
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引导学生学会画力的示意图,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板。
2. 学具:学生用水彩笔、直线、箭头等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用力拉开弹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需要用力才能拉开弹簧?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2. 概念讲解:3. 示意图绘制:教师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强调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练习绘制力的示意图。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力的例题,如:一个力的大小为10N,方向为水平向右,作用点在物体的中央,请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并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绘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绘制一个大小为8N,方向为垂直向上,作用点在物体左下角的力的示意图。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绘制力的示意图方面仍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力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力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示,它是理解和表达力学概念的重要工具。
然而,很多学生在绘制力的示意图时,常常出现表示不准确或者难以理解的情况。
最新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力 教案
![最新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力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20afd07c1cfad6195fa7eb.png)
第七章第1节教学设计
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吧。
板书
第八章力
新课讲授观看图片,引导学生
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
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
“力”的存在?
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
谁用力了?
谁受了力?
(其他分析略)
学生思考,并回答
有。
工人。
车。
举出示例,归纳分析
练习施力物体和受
力物体的识别。
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
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展示图片,引导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聆听
板书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讲授
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板书
四、力的示意图
提问聆听
适当练习学习物理要求
形成良好规范。
人教版8下物理7.1力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7.1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2fe4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8.png)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1 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7章第1节“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表示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重点:力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力。
2. 新课:讲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表示方法。
a. 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c. 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有关力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单位是牛顿(N)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推门时,门对推力的作用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拉紧弹簧时,弹簧对拉力的作用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2. 题目: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下列现象是否符合题意。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
()b. 踢足球时,足球飞出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然后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表示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2a19c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4.png)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向学生介绍按性质分类和按效果分类两种力的分类方式。
3. 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介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介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5. 力的单位:向学生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分类方式,能够对各种力进行分类。
3. 让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5. 让学生掌握力的单位,能够正确使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小球、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力的小球与墙壁碰撞的情景,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定义:向学生讲解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分类:向学生讲解按性质分类和按效果分类两种力的分类方式。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 讲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讲解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6. 讲解力的单位:向学生讲解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7. 例题讲解:运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向学生展示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并讲解相关原理。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1节-力教案(基础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1节-力教案(基础班)](https://img.taocdn.com/s3/m/5b75a53fad51f01dc281f1ff.png)
第七章第1节力【课程导入】他们在干什么?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
比赛中,两个人通过腿、腰、肩和颈用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力1、力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力。
(1)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2)相互之间有作用(并不一定要相互接触,比如磁铁吸力、重力)(3)力通常用字母F来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常见的表示力的词汇:重力、支持力、拉力、弹力、摩擦力、压力、推力等。
2、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补充:接触不一定产生力。
例:两个物体平行放置接触但无挤压。
不接触也不一定没有力。
例:磁铁,重力。
3、力的性质:(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注意:一定要会判定受力物体是谁。
4、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动静、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物体形变指:伸长、缩短、弯曲、扭转。
2、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汽车起动B、汽车拐弯C、汽车减速上坡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B、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D、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4、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A、不断改变B、始终不变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D、无法确定§知识小结※知识点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大小;例:脚踢球脚越使劲,球踢的越远(2)方向;例:脚踢球往不同方向踢球,球飞行的方向不一样(3)作用点;例:脚踢球在球的不同部位踢球,球飞行路线不一样(香蕉球)2、力的示意图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291e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9.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效果分为动力和阻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如拉力、压力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力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用弹簧测力计拉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每组给出自己的例子和解释。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作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完成。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1)用力拉弹簧,弹簧就会变长。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3)物体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2.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10N,另一个力为15N,第三个力最大值为20N,求物体可能的平衡状态。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优质教案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优质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3874d96998fcc22bdd10d24.png)
力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地作用地认识。
知道物体间力地作用是相互地。
知道力所产生地效果:改变物体地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地形状。
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节《力》主要从怎样认识力、怎样测量力、怎样表示力三个方面让学生初步认识力,它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重力、摩擦力、杠杆和滑轮地基础。
本节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以感性认识→定性测量→抽象表示为线索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地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地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地基本概念地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地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地认识论地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重点力地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地作用。
“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地飞天梦?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地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地力地含义与生活中所说地力地含义有很大地区别。
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用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大胆说出自己地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有关地现象:(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
人推车……(学生举例)(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地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地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地。
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力;要提高部队地战斗力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有力地作用呢?(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以上地例子都存在力地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地。
没有直接接触地物体之间有没有力地作用呢?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
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2.归纳总结归纳以上现象存在地共同地方: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总结学生归纳并完成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1节-力教案(提升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1节-力教案(提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84207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f.png)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1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量单位,能够绘制力的示意图。
2. 通过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学习,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力的示意图的绘制。
2.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示意图的示例图,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物品。
2. 学具:学生实验用具,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些力的实例,如提书包,拉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力。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小车验证力的作用效果。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提书包;(2)拉窗帘;(3)推小车。
(1)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2)用力踢足球,足球飞出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力的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作用效果,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总体来说,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情况良好。
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只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效果,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和力的示意图的绘制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取决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3cfd1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3.png)
例题八: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是5N,方向是北,另一个力是3N,方向是西,求这两个力产生的合力。
答案:合力= 5N * cos270° + 3N * cos0° = -5N + 3N = -2N
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作业布置:在巩固练习环节,提供更多样化的作业方式,如随堂练习、小组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小结环节,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一: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是5N,方向向北,另一个力是3N,方向向南,求这两个力产生的合力。
此外,我在技能训练环节设计了实践活动和实验,但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发现一些学生对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够。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和解释,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知识。
最后,我在课堂小结环节布置了适量的课后作业,但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发现一些学生对随堂练习的兴趣更高。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该章节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计量单位以及力的作用相互性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对运动和静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在这一基础上引入力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数学学科中关于计量单位的知识相联系,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8cbd8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4.png)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本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工具。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钩码,绳子,橡皮筋。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示例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简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完成学生实验手册上的相关实验。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将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将被测物体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3)学生实验手册上的相关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716f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b.png)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根据性质不同,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义、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摩擦力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结合PPT和讲义,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力的相关知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实验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力的理解。
4. 练习: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答案: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实验和练习,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力的概念和分类,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力的合成和分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力的作用机制的关键,也是物理概念和物理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是理解力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63c2d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5.png)
7.1 力素质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力的看法和力的单位。
( 2)知道力的三因素,能用表示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1)经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觉力的作用成效。
(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并能解说相关现象。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在察看体验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因素表示的案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课要点1、力的看法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因素,用表示图表示力。
教课难点1、力的看法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并解说相关现象。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看法------- 力。
力是平时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看法。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看法。
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成效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能够经过力的作用成效来感觉它。
1、感觉力作用的成效(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方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说说肌肉有什么感觉?(感得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最先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觉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如何来认识力的?(2)学生用图 11-4-1 所示的器械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圆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凑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沟通所察看到的现象:①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 圆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地点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 圆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地点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倾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看课文图11.4-2 乙、丙,沟通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① 棒球运动员使劲将球投出,由静止变成运动。
②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成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别的运动状态。
不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仍是运动速度或许方向发生变化,都能够以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学科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第 1 节《力》第课时(总第 1 课时)
主备教师:闫新华执教教师:
(一)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二、预习重点:1、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2、画力的示意图3、力的概念
三、预习任务:
任务1、力的单位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任务2:力的作用效果
1、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
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2)学生看课文图11.4-2甲、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力使物体。
②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力使物体。
③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力使物体。
(3)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弓被拉开了,弓的发生了变化。
再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概括力的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任务3:力的三要素
1、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
2、探究: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这说明:力作用效果跟有关。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
螺母拧松。
这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有关。
(3)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
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也影响力的效果。
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和有关。
任务4:力的示意图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任务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实验:P5想想做做,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力推墙。
2、看课文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页图7.1-8,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
也就是说。
四、预习诊断:
1、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
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 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
C.腾空而起的火箭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3、如图11-44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a)(b)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4、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
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
跟有关。
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
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五、预习质疑(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需要讲解的问题)
(二)课堂实施
(三)课堂限时作业
课题: 力 班级: 姓名: 成绩:
1. 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 )
A.一头小牛
B.一块砖
C.九年级物理课本
D.两枚 1 元硬币
2.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 .与力的大小有关 B .与力的方向有关
C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与受力面积有关
3.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原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4.下列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的力可能不相等。
5.用100 N 的力提水桶,在图上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6、.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7.下面的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是( )
A 、踢足球
B 、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
C 、火箭起飞
D 、小孩用绳子拉着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8.用绳子拴住水桶,手拿绳子从井中提水,此时手受到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水
B 、水和水桶
C 、绳子
D 、地球
9.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1)、(2)、(3)、
(4)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 1=F 3=F 4>F 2,那么
①图________和_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②图(1)和(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有关;
③图________和__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10.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⑴ ⑷
⑶ 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