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
青蟹的病害及防治
青蟹的病害及防治黄斑病在青蟹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种黄色粘液,螯足的活动机能减退,进而失去活动和摄食能力,不久即死亡。
剖开甲壳检查,在其鳃部可见像辣椒籽般大小的浅褐色异物。
发病时间多在水温偏高和雨水较多的季节。
防治方法:此病可能是由于投喂变质饵料,及池水盐度降到5以下所致。
预防的措施是投喂饵料要新鲜,多投活体饵料如蓝蛤等,加强池水盐度、水温的管理。
发现病蟹应及时捞出隔离饲养,以防蔓延。
并多换新鲜海水。
红芒病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红色,使步足流出红色粘液。
此病多出现在卵巢发育较成熟的雌蟹(花蟹和膏蟹),实际上是卵巢组织腐烂,未死先臭。
防治方法:其病因是由于内湾海水盐度突然升高,渗透压等生理机能不能适应引起的。
因此,预防措施应是控制池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并注意盐度的相对稳定。
一旦发现病蟹,就应分开饲养。
如能采取加注淡水等办法,及时调节池水的盐度,其病情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白芒病病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乳白色(健康者呈蔚蓝色),折断步足会流出白色的粘液。
此病出现在瘦蟹(初交配的雌蟹),是由于海水盐度突然变低而引起青蟹的不适应症。
防治方法:加大换水量,改善池塘水质,保持海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和相对稳定,是预防此病发生的根本方法。
发病时,使用土霉素等制成的药物饵料(每千克配合饵料中加药0.5-1克)投喂,有一定效果。
黄芒病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粉黄色。
此病被认为是赤潮生物所导致。
防治方法:防止池水污染和赤潮水进入蟹池。
病情较轻时,可用含土霉素的药物饵料投喂治疗。
饱水病青蟹的步足基节和腹节的部位呈水肿状。
此病是因池水太淡,导致青蟹生理机能失调而引起的。
在内湾捕获到的青蟹亦有发现此病。
防治方法:保持池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发病时,必须将病蟹分开饲养,以免传染。
及时调节池水的盐度,能使轻病者得到挽救。
鳃虫鳃虫为等足类动物,通常寄生在蟹类的鳃腔内。
雌雄体形差异较大,雌性体大,不对称,常怀有大量的卵,使卵袋膨大。
青蟹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青蟹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青蟹的养殖过程中,由于天气、水温、水质及盐度的突变;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有害生物的侵袭;环境污染;饵料变质不新鲜等,都会有使青蟹患上疾病的可能性。
随着青蟹养殖规模扩大及养殖时间的推移,青蟹的病害已被养殖者及研究人员所重视和认识。
1饱水病1.1症状、原因发病青蟹的步足基节和腹节的部位显水肿状。
发病原因是突降暴雨后,池水突然变淡,导致青蟹的生理机能失调而引起。
1.2治疗方法1.2.1保持养殖池水的盐度在适当范围内。
1.2.2及时地捞除病蟹,分开饲养,以免疾病的相互传染。
1.2.3暴雨以后及时地排掉池中的上层淡水或泼洒盐巴等方法调节池水的盐度。
2弧菌病2.1症状、原因发病蟹的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多在池底中、下层缓游。
摄食量减少或不摄食,胃中食物少或无食物,体色变白。
发病原因多是由于环境不佳,投喂不新鲜的饲料及水质变坏不佳时弧菌侵入而引起的疾病。
2.2防治方法。
2.2.1定期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同时泼洒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通常其使用量为0.25~0.40mg/L。
2.2.2投喂冰鲜饵料需使用强克101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保证饵料的质量,其饲料浸泡浓度为0.5~0.8mg/L。
2.2.3疾病发生后用强克202进行水体消毒,其泼洒用量为0.25~0.30mg/L同时投喂添加有中鱼尼考的药饵进行治疗,其添加量0.5%o~1.0%。
2.2.4育苗期间发生此病可用中鱼尼考进行适量全池泼洒来治疗。
3芒病3.1症状、原因正常青蟹的肌肉显蔚蓝色。
发生此病的蟹病状主要表现为3种:①病蟹步足基节部肌肉显乳白色,蟹足基部或背甲上有白色斑点,折断步足会有白色粘液流出,此病也称“白芒病”。
②发病蟹步足基的肌肉显粉黄色,在蟹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此症称“黄芒病”。
⑧病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红色,使步足流出红色粘液,此病称“红芒病”。
3种芒病发病原因各不相同:①“白芒”主要发生在池水盐度突然降低的时候尤其是交配后不久的雌蟹更容易发生;发生在水温较高和雨水较多的梅雨季节或台风雨季。
青蟹病虫害防治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2003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将青蟹养殖业列为省六大优势产业带建设之一,并将三门县列为省级青蟹优势产业带建设的中心区域,该县被誉为中国青蟹之乡。
但随着青蟹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影响也相应复杂。
下面就该地常发病症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一、围塘青蟹养殖病害防治以日常预防为主,每隔一个月用相关药物消毒水体,每隔一个时期在饵料中辅以药物加以预防。
以下对几种常见病害防治作一简要说明。
(一)黄水病症状:病蟹消瘦,体色暗,关节膜处呈黄色或浊白色,或关节边缘发红(健康的关节部为蓝色),折断关节,可挤出浊白色的脓水,打开蟹盖,有浊白色组织液沉积,病蟹爬到塘堤或涂面上死亡。
该病在5月下旬~6月初、9~10月高发,死亡率达30%~80%。
是由病原生物寄生感染,再经环境因素突变诱发的流行性疾病。
目前尚未有最佳药物治疗。
主要预防措施有:①选择健康苗种;②在易发季节饵料添加生物抗菌药物防治;③控制水质,主要为盐度不宜变化过大。
(二)白水病症状:蟹体消瘦,步足及内脏充满透明或白色液体,肌肉失去弹性,部分出现溃疡。
该病在近年出现四季均发,有一定死亡率,对养殖户影响最大的是病蟹离水存活时间较短(3~24小时),商品率低。
该病是由病毒与病菌感染,再经环境因素突变诱发的流行性疾病。
主要防治措施有:①及时更换新鲜海水;②定期用生石灰25克/米~3或漂白粉2克/立方米消毒;③发病期用0.2克/立方米碘制剂和0.3克/立方米溴氯海因交叉使用消毒水体3天;④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50克。
(三)固着类纤毛虫病具体症状表现为病蟹行动迟缓,爬出水面,体表长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使鳃部变黑或溃疡,病蟹食欲减退、生长停滞、不蜕壳。
发病率90%、死亡率20%~30%。
病因是由钟形虫、聚缩虫、单缩虫和累枝虫等寄生引起,发病多在底质腐殖质多且老化的池塘。
7~9月份水温越高,纤毛虫病的发生将越频繁。
主要防治方法:①更换新水;②全池泼洒纤虫净0.8~1.2克/立方米,5天后再用一次;③再全池泼洒0.2~0.3克/立方米碘制剂一次;④若纤毛虫很多,可用 1.2克/立方米络合铜泼洒一次。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青蟹是一种可以被食用的品种蟹,它的肉质较为紧绷,口感适中,是现在餐桌上比较常见的品种之一。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以及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供参考。
一、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1、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青蟹的场地要建在周围无工农业污染的海滩边,适宜用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的海水来喂养。
水质ph值在7.8-8.6之间,水温在10-30度之间较为适宜。
2、放养种苗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的蟹苗,在每年6-7月份放养。
放养密度要根据场地的综合实际条件调整,成蟹的放养密度一般在1.5-3只/平方米较为适宜。
3、科学投饵青蟹是肉食类动物,可饲喂红肉蓝蛤、鸭咀蛤、短齿蛤、淡水河蛤等,还可以与人工饵料配合投喂。
投饵量要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来把控。
4、水质管理青蟹要生活在清新良好、溶氧量充足的水体中,才能正常蜕壳和生长。
养殖青蟹时,要每隔3-5天换一次水,日换水量为全池水的1/3至1/5,进水时的流速不能太急。
二、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养殖青蟹要保证水质的干净,同时要根据水质情况适量换水,要及时把吃剩的饲料捞出来,避免饲料发霉变质后,对水质造成污染。
在青蟹的脱壳期,不仅要保证水质的干净,还要保证水质中有充足的溶氧量。
青蟹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防逃措施,避免青蟹逃跑。
三、青蟹和大闸蟹的区别青蟹是节肢动物门里的梭子蟹科,它的甲壳多为椭圆形状,身体扁平没有绒毛,常常出现在泥涂以及近海岸的浅滩中。
而大闸蟹是弓蟹科绒鳌蟹属动物,一般背甲的颜色呈黑绿色或者赭黄色。
青蟹喜欢生活在江河溪海回流口处,或者是海淡水缓冲交换泥滩处,它们在白天经常潜穴而居,夜间才会活动觅食。
大闸蟹喜欢昼匿夜间出行,一般以动物的尸体或者谷物为食。
青蟹都有哪些常见病害?要怎么治?
青蟹都有哪些常见病害?要怎么治?青蟹,也叫红蟳,是温暖海区沿岸生活的蟹类,其具有适应力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而且膏肥肉美,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喜爱,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如今我国青蟹的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病害也越来越高发。
今天本人就要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蟹常见的病害以及防治技术。
1、弧菌病此病为细菌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因为环境恶化、水质和底质变差,或者是在投喂时饲料不新鲜、残饵没有及时清理,导致大量的弧菌大量繁殖,侵染青蟹导致发病。
在雨后高温时期极易发病,发病后青蟹活动力明显减少,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体色发白,附肢关节为粉红色。
防治方法:要定期的进行消毒灭菌,改善水质和底质,抑制细菌繁殖,投喂时的饲料一定要新鲜,同时要及时清除残存饵料,保持水质清洁。
发病时可在饲料中加入病毒灵、维生素C等药剂,连续5天,效果较好。
2、白芒病此病是由环境突变造成的,一般发生子高温多雨时期,由于水体的盐分急剧下降,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导致的,发病后青蟹体质虚弱,极易在蜕壳期感染其他细菌性病害死亡。
发病时青蟹的足基节的肌肉呈白色,折断后会流产白色黏液,背甲上还会出现白色斑点,鳌足和步足极易脱落。
防治方法:在雨后要加大换水量,排出养殖池上层的雨水,添加盐度较高的地下室,保持池水盐分稳定。
发病时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投喂一周,能有效的缓解此病。
3、黄芒病此病大多有赤潮生物引起的,一般发生在高温少雨或水质恶化的环境,发病症状和白芒病有些类似,但是青蟹的步足基节的肌肉呈淡黄色。
防治方法:要防止受污染的水和赤潮水进入养殖池,发病病蟹要及时隔离,可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土霉素投喂,连续5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纤毛虫寄生症这是一种寄生虫病害,大量的寄生虫寄生在青蟹身上时,会引起青蟹摄食量减少,呼吸困难,常常会因为蜕壳不遂而死亡。
防治方法:平常要做好驱虫工作,抑制寄生虫的繁殖,保持水质清晰,做好换水工作,及时将残饵捞出,发病时可喷洒专业的药剂防治。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引言青蟹是一种美味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青蟹养殖业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一门有前景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一些青蟹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青蟹生长环境1、水质青蟹对环境水质的要求非常高。
酸碱度在6.5-8之间,水温在16-26℃之间,水深不宜过深,水深在0.5-1米之间,氧气含量必须在3毫克/升以上。
2、光照青蟹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可适量增加光照时间,让青蟹晒太阳有益健康成长。
3、生活环境青蟹对水底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一般应保持水底无泥沙,水底采用沙底或泥砂少的底质为佳。
1、育苗青蟹养殖的第一步育苗,包括选种、繁殖和培育苗种等环节。
选种要保留1.5-2吋身长的雄蟹和1.7-2.3吋的雌蟹,并将雌蟹放入池中进行繁殖。
在繁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雌蟹产卵情况,每只雌蟹可产卵20000-40000个,产卵后应及时转移孵化箱中,进行培育。
2、育苗池建设育苗池的建设应根据当地的水情环境和养殖规模来确定养殖面积和池塘数量,一般应选择江河、湖泊或台阶式平地进行养殖。
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2000-2500只。
3、建立健全的养殖系统青蟹养殖需要建立健全的养殖系统,包括育苗、放流、养护、喂养、病害防治、水质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养殖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放流量和密度,合理科学的投喂,定期换水,加强养护和管理。
4、放养一般在阳光充足,温度较高、夜间相对潮湿的晴朗天气放蟹较好。
放蟹时应注意避免伤害,一般待夜间或黎明时空气温度较低、蟹成活率较高的时候,进行放养。
三、青蟹病害防治1、病害分类青蟹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传染病、生长发育畸形病等病害,严重危害青蟹的生长和产量。
按石首、棘皮、纤毛三大类及其他四个小类共计130种蟹类疾病。
2、防治方法对青蟹病害的防治可以选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包括,光照、施药、治疗、降温等方式。
化学防治包括饲料添加剂防治、药物疗法等方式。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介绍青蟹,又称为毛蟹、斗蟹,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海鲜食品。
青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青蟹养殖成为了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青蟹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选址、筑蟹池、投放种蟹、饲养管理等方面。
选址选择适宜的养殖区域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关键。
青蟹适宜生长的水质条件是水温在15-30摄氏度之间,盐度在15-25‰之间。
此外,养殖区域的水质应保持清洁,无污染物。
一般来说,选择河流、湖泊或海湾的水域作为养殖区域是比较理想的。
筑蟹池青蟹养殖常采用蟹池的方式。
筑蟹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面积:蟹池的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一般每亩面积可养殖2000-3000只青蟹。
2. 水源:蟹池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水质应清洁无污染。
3. 深度:蟹池的深度应保持在1-1.5米,以便于青蟹的生长和活动。
4. 建筑:蟹池的建筑物应坚固,能够抵御风雨等自然灾害。
5. 净底:蟹池底部应保持干燥,不积水,以免影响青蟹的生长。
6. 防护网:在蟹池的周围设置防护网,以防止青蟹逃逸。
投放种蟹在筑好蟹池后,需要投放青蟹种蟹。
投放的种蟹应选择健康、体型完整的个体,一般选择体重在80-100克左右的青蟹作为种蟹。
在投放种蟹之前,蟹池应做好清洁工作,确保环境干净卫生。
投放种蟹时,应将其均匀分散在蟹池中,并注意对水质的监测和调节。
饲养管理青蟹的饲养管理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 -饲料:青蟹的饲料主要以鱼粉、虾粉、豆粉、面粉等为主,可以根据需要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青蟹的数量和生长情况来确定,一般每天投喂3-4次,每次给予适量的饲料。
- 水质管理:保持蟹池的水质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温度、溶氧量和盐度等指标,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节。
- 疾病防治:定期对青蟹进行疾病检查,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患病蟹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锯缘青蟹育苗常见病害的防治
锯缘青蟹育苗常见病害的防治一、细菌病1.病原广泛存在于海水中的致病细菌。
N1~N5阶段均可发生此类病害,以N2~N3较为严重,病苗活力下降,多沉于水底,不摄食,胃部没食物,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背刺断裂,快死的幼体体腔内还可以看到细菌。
2.防治措施①预防:在布幼时加入1.5~2克/立方米复方新诺明有预防效果。
②治疗:2克/立方米复方新诺明每天一次,连续3天,有治疗效果。
二、丝状细菌病1.病原最常见的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mu.cot),也叫做发状白丝菌。
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阶段均可发生,菌丝主要附着幼体体表,包括幼体附肢、背刺、头胸甲、鳃丝及口器周围,影响幼体摄食、活动及呼吸。
在显微镜下很容易分辨此菌,像头发丝,一端附着,另一端游离,游离部分可见慢速来回摆动。
2.防治措施①预防:育苗用水经过严格的过滤处理,育苗过程中,多采用活饵,活饵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保持水质清新,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②治疗:利福平0.3~0.5克/立方米每天一次,连续用两天效果明显。
三、纤毛虫病1.病原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及钟形虫等。
肉眼可以看到幼体体表有绒毛状附着物,影响幼体摄食、活动及呼吸。
有时在育苗水体中也可以看到绒毛状物悬浮在水中,显微镜下可见钟罩状虫体。
2.防治措施①预防:预防措施同丝状细菌病。
②治疗:20毫升/立方米甲醛及1克/立方米制霉素效果较好。
四、真菌病1.病原主要有离壶菌、链壶菌。
幼体活力下降,不摄食,肉眼可见受感染的幼体某一部位特别白,死亡个体体色很白,显微镜下可见树枝状的菌丝在幼体体内到处蔓延,有时还能见到成熟的菌丝排放孢子。
2.防治措施①预防:亲蟹经过300毫升/立方米甲醛和1克/立方米氟乐灵各消毒1小时有一定预防效果。
②治疗:采用0.015克/立方米氟乐灵。
不过在使用时一定得把握好时机,最好在真菌菌丝排孢子时加入,杀死孢子,否则难以控制。
青蟹育苗过程中因没有控制好真菌病造成育不出苗来的实例非常多。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青蟹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用动物,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在青蟹的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障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青蟹养殖的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青蟹养殖技术要点选址青蟹养殖场应该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因为这有助于保证养殖场所需的水量和水质。
同时,也应该选择相对平坦的地势,便于养殖场的规划和管理。
水源的选择和管理保证养殖场水源的纯净度非常重要。
要选择水质清洁、流速适中的自然水源或人工水体,比如乡村生活用水河、小溪、塘、池等。
同时,要避免养殖场沉淀池中长时间孳生水草,以免对螃蟹养殖产生影响。
池塘的建设和管理养殖场的池塘应该选择最适当的尺寸和深度,以适应螃蟹的生长规律。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池塘水,定期清淤和松土,以确保水质纯净。
螃蟹基础设施建设螃蟹养殖场需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废水、饲料等的储存和管理系统。
此外,还需要建造蟹房、蟹舍、防护网等设施。
螃蟹的饲养和管理螃蟹的饲养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给螃蟹提供适宜的水质和水温,以及科学的饲料。
其次,需要严格管理,并根据需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以确保螃蟹的健康成长。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青蟹养殖过程中,有很多种病害会影响螃蟹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害和防治方法。
白点病症状螃蟹身上出现许多小白点,后期逐步扩散成大的白斑点,严重者出现萎缩现象。
防治措施1.加强水的消毒。
可选用氯气、臭氧或紫外线等方式对水源进行消毒,减少细菌的传播。
2.采用药物治疗。
如利福平、阿维菌素等药物,但要注意药物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对螃蟹产生影响。
粘病症状螃蟹表面出现粘液、细菌和病毒等,机体体表粘附,迅速失去运动能力。
防治措施1.控制水温。
粘病多在高温季节爆发,所以可以通过控制水温来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
2.增加水流动速度。
通过提高水流动速度,可以减少病菌滋生,从而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站补病症状螃蟹的鳃颜色由淡变浓,严重的病螃蟹鳃条发黑、皮肤明显蜷收、或呈现全身发黑。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一、青蟹养殖简介青蟹,又称蟹、螃蟹,是水生动物节肢动物亚纲节肢纲介形纲的一科,我国是世界上经济性螃蟹最重要的产地之一。
结构复杂的青蟹是一种腊肉质、肉质优良的海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对人体具有较大的营养价值,其制作方法多样,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佳肴。
同时,青蟹的养殖不仅可以丰富海洋资源,提高渔业收入,而且可以改善海洋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产业。
二、养殖技术1、技术工艺青蟹养殖工艺主要包括仔蟹育苗、育苗移植以及成蟹育种。
仔蟹育苗阶段主要是对仔蟹进行养殖,进行看管活物的养殖技术,以及观察仔蟹的生长发育状况,以便为未来育苗提供参考。
在移植阶段,在严格的检疫措施前提下,将仔蟹移植到良好的海水环境中,开始常规养殖。
成蟹育种主要是在观察成蟹多种生死情况和最优的养殖环境设置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品种,对成蟹育种,以便获得最经济有效的品种。
2、关键技术(1)水质控制水质是生物存活和生长的关键,因此,要做好青蟹养殖工艺,必须掌握恒温、光照、氧气浓度等环境参数。
(2)饲料协调饲料是仔蟹的养料,掌握饲料的选择、分配和运用,是为保证养殖的高效率必不可少的;另外,饲料对养殖的成功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需要把握好饲料的营养素以及饲料质量等内容。
(3)病虫害防控青蟹养殖在育苗到成蟹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尽量减少由于病虫害而使青蟹死亡的情况。
三、养殖管理1、技术管理养殖技术的管理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基础,养殖技术的不同会对蟹的饲养和养殖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养殖技术的正确执行。
2、养殖环境管理青蟹养殖需要依靠良好的养殖环境,养殖环境的管理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养殖效率的重要手段。
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环境的良好,以保证养殖的高效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青蟹养殖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养殖质量的不同将影响青蟹产品的品种特性、营养成分和口感等指标。
青蟹的病害及防治―海鞘
海鞘寄生会吸取青蟹的部分营养, 导致青蟹体重逐渐下降。
青蟹海鞘病害病原
生物因素
海鞘是一种滤食性生物,会附着 在青蟹身上吸取营养,同时释放
一些毒素影响青蟹健康。
环境因素
当水质变差或底质恶化时,有利 于海鞘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增加
对青蟹的危害。
养殖管理因素
养殖密度过大、饵料不足或不当 等养殖管理不当因素,也可能导
经过一周的治疗,大部分病蟹逐渐恢复健康,海鞘数量明显减 少。
防治案例三
发现病情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发现部分青蟹 出现呼吸困难、死亡的情况,观察其 症状,初步判断为海鞘病害。
诊断过程
经过对病蟹的解剖和观察,发现海鞘 数量明显增多,占据了大部分内脏器 官。
防治措施
采取紧急捕捞、销毁病蟹的方式,同 时对养殖水体进行全面消毒。
防治效果
经过一周的治疗和消毒,病蟹逐渐死 亡减少,海鞘数量明显减少。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生物入侵
海鞘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但 当它们过度繁殖时会给青蟹养殖 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病害的
发生。
生态平衡
海鞘在生态系统中通常起到分解 有机物和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 但当其数量过多时,会破坏生态
平衡,给青蟹养殖带来压力。
治疗措施
使用抗病药物
针对海鞘病害,可以选用一些抗病药物如抗生素、消炎药等,但需 注意使用量和用药周期,避免药物残留对青蟹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生物防治
利用一些生物防治技术,如投放天敌、使用生物制剂等,控制海鞘 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物理治疗
通过一些物理方法,如高温、冷冻等,杀死海鞘并防止其进一步繁殖 。
青蟹的病害及防治― 海鞘
青蟹病虫害防治
青蟹病虫害防治青蟹是一种害虫,对农作物和果树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农作物和果树,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治青蟹病虫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蟹病虫害的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青蟹病虫害的特点1. 青蟹病虫害的种类- 青蟹主要分为蟹虱和蟹螨两类。
- 蟹虱是一种寄生虫,它们寄生在蟹的体表,吸取蟹的血液,导致蟹的生长发育受阻。
- 蟹螨是一种微小的螨虫,它们寄生在蟹的体内,吸取蟹的体液,引起蟹体虚弱和免疫力下降。
2. 青蟹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青蟹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
- 直接接触是指蟹与寄生虫直接接触,例如在蟹的体表或体内寄生。
- 间接传播是指通过蟹的排泄物、病体或触手接触到蟹的环境中,然后再通过环境传播给其他蟹。
3. 青蟹病虫害对农作物和果树的影响- 青蟹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和果树生长发育停滞,产量减少。
- 蟹虱和蟹螨的寄生会导致植株根系受损,给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 青蟹的寄生还会导致农作物和果树叶片发黄、萎蔫、干枯,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二、青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青蟹病虫害。
- 铜元素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防治剂,可以喷洒在受感染的植物上,抑制蟹虱和蟹螨的繁殖。
- 研发高效的生物防治菌剂,如壮士霉、蜘蛛悬浮液等,对青蟹病虫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可以迅速杀灭青蟹病虫害。
-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蟹虱和蟹螨的繁殖。
- 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3. 防治措施的选择- 在选择防治措施时,应根据青蟹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来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
- 对于快速扩散的病虫害,应优先选择化学防治方法,迅速控制其繁殖。
- 对于较小范围的病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 预防措施- 预防青蟹病虫害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 保持农作物和果树健康,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的食宿场所。
青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青蟹的生态养殖技术青蟹是一种生长迅速且口感鲜美的淡水蟹类,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青蟹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青蟹的生态养殖技术,并分点列出相关内容。
一、选址与造池青蟹的养殖需要选择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湖泊、河流或者人工喷泉等水域。
选址时需要注意周边环境是否有化工厂、明渠排废水等,以免污染养殖环境。
造池是养殖的第一步,需根据青蟹的数量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养殖池的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势和水源,确保池塘有一定的水深和空间。
另外,为了增加养殖水质的稳定性,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的环境,如水草等。
二、选种与苗种管理青蟹的选种是决定养殖成败的重要环节。
在选种时,应选择体形健壮、活力强的青蟹,避免选用身体畸形、有病虫害的蟹苗。
苗种管理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做好苗种的水质适应工作,将苗种放入养殖池前,先放入一个小容器中,让其逐渐适应养殖池的温度和水质。
其次,要注意保持养殖池中的水质稳定,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酌情添加必要的水质调节剂。
三、饲料与喂养管理青蟹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
在选择饲料时应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以满足青蟹的需要。
喂养时应坚持定点、定量喂养,避免大量剩余饲料造成水质污染。
饲料投喂的次数和量也需要根据青蟹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在青蟹处于幼虫期时,投喂次数可以适当增加,而饲料的量则应控制,以促进青蟹的生长。
四、病害防治青蟹在养殖过程中也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因此,病害防治也是生态养殖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青蟹病害有螃蟹软腐病、白斑病、败血症等。
预防病害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
定期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渣,避免蟹苗感染病菌。
另外,可以适当使用药物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次,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五、水质和水温管理水质和水温是青蟹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蟹对水质和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青蟹的生长和存活。
保持养殖池的水质清洁和充氧,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等。
青蟹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青蟹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青蟹作为一种珍贵的水生动物,在养殖业中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介绍青蟹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址、池塘建设、环境管理、种蟹及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养殖者科学、高效地进行青蟹的养殖,提高产量和品质。
正文:一、选址与池塘建设青蟹的养殖选址选择在滨海或河流间有盐碱地,营造适宜其生长的环境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并有良好的水质循环系统。
其次,应选择土质疏松的土地,并根据蟹塘的规划与设计量,以便灌溉与冲洗用水。
在蟹塘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地形状况,利用沟槽进行级调整,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以确保蟹塘的排水通畅。
同时,充分利用梨树盖膜,可以解决塘底伏塘的问题,并节约用水。
二、青蟹的环境管理为了优化养殖环境,以提高养殖效益,需要对青蟹的生长环境进行科学管理。
首先,应进行适宜的塘底抽排以及水面增氧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洁与充氧。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蟹塘中有无寄生虫、病菌等有害生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另外,在蟹塘中添加适量的灵洁、维生素等相关加入剂,对蟹苗有良好的生理调节作用。
同时,合理设置光照和光照时间,以增加蟹的食欲和养分吸收能力。
三、种蟹与饲养管理3.1 种蟹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种蟹是青蟹养殖的基础。
应该选取健康、体壮、未受过感染的雌蟹作为种蟹。
为了提高其产仔和孵化质量,种蟹应该达到成熟的龄期和体型。
在选购过程中,应严格审查种蟹的来源和健康状况,确保其没有携带寄生虫、疾病和其他病菌。
3.2 饲养管理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青蟹的饵料特性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青蟹喜食多种饵料,如剩饭、面粉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蟹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适当增减饲养量,以达到高效的养殖效果。
此外,蟹塘水面在蟹苗放养之前要进行墒调整,保证水面的酸度、碱度、含氧量等达到最佳状态。
而蟹苗的放养数量应根据蟹池面积和种蟹密度合理控制,使得每只蟹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四、注意事项4.1 青蟹的疾病防治青蟹的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疾病的侵袭,如白节点病、软壳病等。
青蟹的病害及防治―饱水病
青蟹的病害及防治 - 饱水病引言青蟹因其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由于其繁殖环境的特殊性,青蟹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饱水病是青蟹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病害。
本文将对青蟹的饱水病进行介绍,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饱水病的病因青蟹的饱水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
饱水病的病原细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其中以沙门氏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
饱水病的发生与青蟹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主要因素包括饲养密度、水质污染、饲料品质、水温高低等因素。
在高温、潮湿、缺氧的环境下,饱水病菌容易滋生,并不断增殖,导致青蟹的全身浮肿,甚至因细菌感染导致死亡。
饱水病的症状饱水病的发病期短,往往在3-5天内生命体征完全消失,而死亡的螃蟹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就能死亡。
饱水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1.身体发软,脚脖红肿,甚至脚脖变成淡黄色;2.体表色泽发灰变黯;3.行动变慢,不爱活动,食欲降低;4.蟹体内有大量且明显的水分积聚,患者的水肿形状较为明显;5.病蟹的体内器官明显肿胀变形。
饱水病的预防措施水质管理水质是鱼类、龟、蟹等水产养殖的生命之源。
为预防饱水病发生,首先需要注意水质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1.自来水降温:可通过使用冷凝器、水下换热器等方式,将水温降低至合适温度,降温将有助于控制水中有害生物的繁殖,减缓水质污染。
2.水体净化:通过使用生物和物理净化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含量,保持水中的氧气含量,提高水质。
3.定期换水:定期更换水体有助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清除与稀释,从而降低水体中细菌的繁殖。
饮食管理青蟹在饮食管理方面很是挑剔。
为了预防饱水病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断食:进行合理断食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并减轻对生产的影响;2.定时喂食:喂食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活性酵母、益生菌等,增强青蟹的消化能力并增强免疫力;3.严格控制饲养密度:降低饲养密度可以有效地保持水质清新,并降低因个体间接触而造成的疾病传播。
青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青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青蟹是一种受欢迎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且富含营养。
本文将介绍青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如何进行青蟹的养殖。
正文:一、引言青蟹被誉为“海鲜皇后”,广受人们喜爱。
其肉质鲜美、味道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青蟹养殖逐渐兴起。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殖青蟹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青蟹的养殖方法1. 场地选择青蟹养殖场应选在水质清洁、水流量大、土壤蓬松的地方,同时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适宜的生态环境既有助于青蟹的生长,也能保证养殖活动的高效运转。
2. 苗种选取选择健康、有活力的青蟹苗种非常重要。
苗种的选择应考虑外观特征如体长、体重等,同时还需注意苗种的性别比例以及种群的分布均匀性。
3. 池塘管理青蟹的养殖可采用池塘养殖方式。
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定期的水质检测和水质调整,保持适宜的肥料用量和养殖密度,以确保青蟹的生长和发育。
4. 饲料喂养合理的饲料喂养是青蟹养殖不可或缺的环节。
喂养应注意搭配不同类型的饲料,保持养分的全面均衡,促进青蟹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5. 病虫害防治青蟹养殖过程中,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定期巡视,及早发现疾病和害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青蟹的健康生长。
三、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1. 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青蟹养殖的关键。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水质监测,及时调整水质指标,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有利于青蟹的生长。
2. 饲养管理青蟹的饲养管理对于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控制饲料投喂量和投喂频次,根据青蟹生长发育情况调整饲料配比,确保其养分摄入的均衡性。
3. 疫病防控疾病是影响青蟹健康和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养殖场的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处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保青蟹健康成长。
4. 经营管理养殖青蟹还需要合理的经营管理。
定期进行销售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和推广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结论:青蟹的养殖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过程,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就能取得丰收的结果。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养殖方式,因为青蟹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海鲜,深受人们的喜爱。
青蟹养殖技术需要注意许多方面,包括水质、饲料、疾病防治等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水质。
青蟹生长需要清澈、富含氧气的水质,因此需要选择水质好的地方进行养殖。
同时,还需要注意水温,青蟹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0℃-30℃之间。
青蟹养殖需要注意饲料的选择。
青蟹喜欢吃小鱼虾、蚯蚓等小型生物,因此需要选择适合青蟹的饲料。
同时,还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选择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青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青蟹养殖还需要注意疾病防治。
青蟹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需要定期检查青蟹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同时,还需要注意养殖环境的卫生,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病菌滋生。
青蟹养殖需要注意市场需求。
青蟹是一种高档海鲜,因此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养殖。
同时,还需要注意青蟹的品质和口感,提高青蟹的品质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青蟹养殖技术需要注意许多方面,包括水质、饲料、疾病防治等等。
只有注意这些方面,才能保证青蟹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青蟹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青蟹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青蟹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在提供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丰富人们的餐桌。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蟹养殖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涵盖了青蟹的选种、放养、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取对青蟹养殖的全面了解。
正文:一、选种选择优良的青蟹品种是青蟹养殖成功的重要前提。
一般情况下,体型较大、肉质丰满、壳色均匀的青蟹品种才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此外,还要注意选择免疫力强、抗逆性好的品种,这样可以有效保障青蟹的健康成长。
二、放养环境在进行青蟹养殖之前,需要先建立适宜的养殖环境。
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塘或者养殖箱,池塘的水质要求清澈且稳定,氧气丰富,这样有助于提高青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
同时,在放养时还要根据青蟹的喜好选择适宜的沙质或泥质底质,以满足青蟹的生存和活动需求。
三、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青蟹养殖的关键。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中的溶解氧、PH值、温度、氨氮等指标在合理范围内。
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整或采取相应措施,如增氧、更换水源等,保障青蟹的正常生长和健康状况。
四、饲料投喂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对于青蟹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饲料时,要考虑青蟹的口感、口器适应性及消化吸收能力,一般来说,青蟹的饲料主要由浮游生物、微生物和人工饲料等组成。
根据青蟹的年龄和生长阶段,合理配比不同种类和比例的饲料,保证青蟹吃得饱合吃得好,促进其生长发育。
五、疾病防治青蟹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如白化病、贝母病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并遵循养殖管理规范,及时清理废料、杂草和死亡的青蟹等,以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另外,不同种类的疾病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合理使用。
总结:青蟹养殖作为一项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方式,需要充分考虑品种选种、放养环境、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治等多个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蟹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
彭张华
一、青蟹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场地选择得当是成功的关键
1.水质及底质:海水交换良好、风浪平静、无污染源的内湾中高潮区或高潮区,底质为泥沙底沿海和河口地区,最好有淡水源,盐度适宜范围8~26。
养殖塘主要理化指标:pH值控制在7.8~8.6,最适盐度8~26,溶解氧5毫克/升,氨氮0.5毫克/升以下,硫化氢0.1毫克/升以下,化学耗氧量4毫克/升以下,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
2.水位和蟹池形状:池底以锅底形为好,挖中央沟和环沟,沟深0.5~1.0米、宽2~6米,沟滩面积比1∶3,沟渠与闸门相通。
进水闸处安装过滤网、排水闸处安装防逃网。
根据蟹的习性保持夏凉冬暖,池水保持在0.7~1.0米,最深可蓄水2米以上;池塘进排水便利。
3.防逃设施要完善:池塘的堤坝四周内侧设置油毛毡、塑片、水泥板、聚乙烯网片等防逃设施,高度为50厘米。
(二)选择优良苗种
1.蟹苗来源有天然捕捞的苗种和人工培育的苗种,以天然苗种为主。
自然海区苗种4~11月均有,夏季苗发汛期5月初~7月底,秋季苗发汛期8月中下旬~10月底。
人工培育的苗一般在5~6月份。
2.质量要求人工培育的苗种大部分稚蟹变态为C4期后,规格5000只/千克以下,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甲壳宽10毫米。
3.苗种要选择浙江一带尤其是三门湾青蟹,具有“金爪绯钳、青背黄肚”鲜明特征,肉质细嫩、鲜美、有点甜。
该蟹苗螯钳饱满,螯黄钳红,呈椭圆形,甲壳青绿且有光泽;而广东福建等南方青蟹苗则螯钳尖长,呈暗红色、长方形,甲壳缺少光泽且有花斑。
一方面南方青蟹苗不适宜江浙一带养殖,尤其是冬季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无法正常越冬;另一方面该蟹养成品质不如浙江本地青蟹。
4.苗种放养前一定要严格进行药物浸泡处理,杀灭体表病菌。
可以用“派尼均安”+“神农百果露”浸泡苗种15分钟,或
用纯淡水浸泡15~30分钟,该场青蟹放养密度控制在4.5只/平方米。
(三)塘养青蟹冬季越冬准备要充分
1.先对越冬池进行消毒整理。
尤其是老塘,最好是开挖新沟,因青蟹喜在新土开穴,这一方面有利于青蟹打较深洞入穴,另一方面让冬季暂养青蟹在较小范围穴居,便于管理捕捞。
2.要求入池青蟹肢体无伤、无残、无病。
入池前用消毒液浸泡(如派尼均安+神农百果露)。
控制入池时间在11月份下旬或12月初。
放养密度4~6只/平方米为宜。
3.管理措施:控制水温在9℃以上,并以12℃为宜,盐度10~20,pH在7.8~8.5之间,溶解氧大于3毫克/升,光线稍暗,忌强光刺激。
(四)饵料选择与品质
三门青蟹肉香味美,能创出品牌,主要与其饵料选择关系密切,以淡水螺蛳、牡蛎、兰蛤等贝壳类为主食辅以配合饲料,并不以传统的鲜活小杂鱼为主食投喂。
这样一方面使残饵
少,对保持池水环境有利;另一方面贝壳类饵料接近青蟹天然饵料,这对提高青蟹养殖品质非常有利,尤其是投喂淡水螺蛳与配合饲料,可减少海水类疾病传播。
(五)清池除害及疾病控制
在放养之前,要清除池内一切不利于青蟹生长和生存的因素。
主要对象为:有机沉积物、有害生物及致病生物等。
对于中华乌塘鳢等敌害鱼,清塘时要彻底,养殖每茬起捕后可用茶籽饼清塘一次,确保养殖安全。
疾病控制中除了清淤消毒外,平时不定期地使用光合细菌“活菌宝”等微生物制剂、沸石粉和天然水质改良剂“藻能源”。
在每次出现混养虾类如对虾、脊尾白虾发病出现大批死亡情况下,要及时谨慎用药,一方面用消毒剂“派尼酸碘”进行水体消毒,阻断细菌及病毒对青蟹的传播,另一方面在饲料中添加生物抗菌制剂如“肠速康”(每100千克50克)。
二、围塘青蟹养殖病害防治以日常预防为主,每隔一个月用相关药物消毒水体,每隔一个时期在饵料中辅以药物加以预防。
以下对几种常见病害防治作一简要说明。
(一)黄水病症状:病蟹消瘦,体色暗,关节膜处呈黄色或浊白色,或关节边缘发红(健康的关节部为蓝色),折断关节,可挤出浊白色的脓水,打开蟹盖,有浊白色组织液沉积,病蟹爬到塘堤或涂面上死亡。
该病在5月下旬~6月初、9~10月高发,死亡率达30%~80%。
是由病原生物寄生感染,再经环境因素突变诱发的流行性疾病。
目前尚未有最佳药物治疗。
主要预防措施有:①选择健康苗种;②在易发季节饵料添加生物抗菌药物防治(如:免疫双抗精华液+肠速康);
③控制水质,主要为盐度不宜变化过大。
(二)白水病症状:蟹体消瘦,步足及内脏充满透明或白色液体,肌肉失去弹性,部分出现溃疡。
该病在近年出现四季均发,有一定死亡率,对养殖户影响最大的是病蟹离水存活时间较短(3~24小时),商品率低。
该病是由病毒与病菌感染,再经环境因素突变诱发的流行性疾病。
主要防治措施有:
①时更换新鲜海水;
②期用生石灰25克/米~3或漂白粉2克/立方米消毒;
③病期用0.5克/立方米“派尼酸碘”和0.3克/立方米
溴氯海因交叉使用消毒水体3天;
④100千克饲料中添加“免疫双抗精华液”1瓶+“黄
氏琼浆”1瓶+“福乐佳”100克。
(三)固着类纤毛虫病具体症状表现为病蟹行动迟缓,爬出水面,体表长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使鳃部变黑或溃疡,病蟹食欲减退、生长停滞、不蜕壳。
发病率90%、死亡率20%~30%。
病因是由钟形虫、聚缩虫、单缩虫和累枝虫等寄生引起,发病多在底质腐殖质多且老化的池塘。
7~9月份水温越高,纤毛虫病的发生将越频繁。
主要防治方法:
①换新水;
②全池泼洒“神农百果露”+“虫清1号”各1.2克/
立方米,5天后再用一次;
③全池泼洒0.2~0.3克/立方米“派尼酸碘”一次;
④纤毛虫很多,可用1.2克/立方米络合铜泼洒一次。
(四)花斑病具体症状表现为背甲底部和螯足基部出现黄色或褐色斑点,螯足活动机能减退或脱落,剖开甲壳检查,鳃部可见辣椒籽般大小的浅褐色异物。
病程长,死亡率高,仅次于黄水病。
发病原因是连续高温、水质不良、投喂变质饲料引起。
发病季节为6~10月,高峰期6~7月。
主要防治措施:
①水;
②期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消毒;
③发病的塘全池交替使用二溴海因0.2克/立方米、
0.2~0.3克/立方米“派尼酸碘”,泼洒两天;
④100千克饲料中添加“免疫双抗精华液”1瓶+“黄
氏琼浆”1瓶+“金维康”1袋+“康恩诺”100克,
连续投喂5~7天。
(五)黑鳃病具体症状表现为病蟹行动迟缓,爬出水面,
鳃呈黑色。
发病原因是池底质败坏,饵料维生素缺乏。
主要防治措施:
①水;
②全池泼洒“派尼酸碘”+“神农百果露”,消毒水体
3天;
③100千克饲料中添加“免疫双抗精华液”1瓶+“黄
氏琼浆”1瓶+“金维康”1袋+“康恩诺”100克,连续投喂5~7天。
(六)蜕壳不遂症症状:青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进而导致死亡。
后期成蟹常易发此病,原因有:①缺氧;②缺钙、甲壳素、脱壳素;③体质差。
防治方法:①调节最适盐度,加大换水量;②投放少量石灰;
③饵料中添加钙质丰富的物质;④添加脱壳素。
(七)蟹奴病蟹一般不致死亡,但体形消瘦,严重者有特殊味道而不能食用。
蟹奴属蔓足类动物,雌雄同体,体柔软而呈椭圆囊状,褐色,常寄生在蟹腹部,吸取蟹体营养。
防治方法:①选择苗种时应把蟹奴剔除,可用消毒液浸泡;②放养前严格清池,通常用漂白粉等药物可杀灭池内蟹奴;③经常检查蟹体,发现病蟹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
铁合剂(5∶2)泼洒全池清除。
(八)青蟹出洞并发症该病主要出现在早春,蟹行动迟缓,体形消瘦。
有一定死亡率,主要原因为气温极不稳定,对一些沙石底质的养殖塘,经过一个冬季养殖,青蟹体质较弱造成。
防治方法:①混养塘尽量减少塘内其他品种如脊尾白虾起捕次数,保持水位稳定,水质清新;②投喂一些优质新鲜饲料,拌喂“免疫双抗精华液”,增强青蟹抗病能力;③蟹出现死亡后应及时捞出,并用“底卫士”每亩200克拌沙全池泼洒。
第二天全池泼洒1克/立方米“藻能源”。
(九)青蟹抖抖病(颤抖病)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
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
在疾病的后期常继发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与弧菌,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脏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肌肉萎缩、水肿。
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青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由病毒感染引起,营养、水质不良是诱发因素。
发病在5~10月份,是严重危害青蟹养殖的一种疾病。
治疗方法:
①病蟹体表有寄生虫,应先杀灭体外寄生虫(固着类纤毛虫);
②生石灰25克/立方米或海因消毒剂0.2克/立方米进行全池泼洒预防;
③同时内服蟹菌克,用量为每天每100千克蟹体重10克,连用3天,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③已发病的池塘采取“派尼酸碘”连续消毒3天,内服100千克饲料中添加“免疫双抗精华液”1瓶+“黄氏琼浆”1瓶+“金维康”1袋+“康恩诺”100克,连续投喂5~7天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江西派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