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评优课教案
初中历史评优课教案
年级:初中
时长: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评优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熟悉历史评优过程及标准;
3. 学会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历史评优?
2. 历史评优的标准和流程;
3. 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历史评优的意义和标准。
难点: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教材:相关历史评优案例;
2. 教学资料:历史评优标准和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评优,它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解历史评优的标准和流程(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评优的标准和流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历史评优的过程。
三、分组演练(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历史评优的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
四、展示和讨论(15分钟)
每组展示他们的评价结果,其他组进行评论和讨论。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历史评优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详细评价,并写一篇短文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历史评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分组演练和讨论,学生提高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评价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主要讲述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史实,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变迁,认识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及其更替的原因。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古代历史的重要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古文阅读能力有限。
在《夏商周的更替》这一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
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掌握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及其更替原因。
2.难点: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比较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练习题: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的变迁。
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的更替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农民的苦难以及陈胜、吴广等领导的大起义。
教材还介绍了起义军的发展壮大,以及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清楚。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的暴政、农民的苦难,以及陈胜、吴广等领导的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的苦难、陈胜、吴广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苦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暴政和苦难?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苦难。
初中历史教案模版大赛
初中历史教案模版大赛【课程名称】: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2. 掌握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和政策;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秦始皇的统一措施;2. 建立秦朝的过程;3. 秦朝的政策。
【教学难点】:1. 秦始皇实行的统一措施的影响;2. 秦朝统一前后的社会变化;3. 秦朝的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学资料;2. 教学视频、图片、文献资料;3. 教学案例、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话题,让学生对这一时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秦始皇统一措施的介绍;2.秦朝的建立过程;3.秦朝的政策。
三、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并结合教学资料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展示分享(10分钟)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结果。
五、梳理总结(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总结,并引导学生对秦朝统一的影响进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材料,深入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多媒体展示秦朝的政策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历史思维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但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强调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科目历史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授课人课题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时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单元《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二课,在教材位置上上承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下启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仅靠采集、狩猎并不能满足古人类的生活生存需要,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才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同时,在农业兴起的基础上,原始社会也不断发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例如本课中的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
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主要讲述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我国新时器时代出现的伟大文明创造以及历史遗存的分布特点。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有关远古时期古人类的相关知识,但依旧缺乏对原始社会、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动力的深层次理解,也较少接触与自身所处时代相距较远的原始社会,材料分析、识图归纳等能力也需要逐渐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在讲解这一课乃至这一单元时要注意将知识揉碎,趣味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水稻、栗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史料实证)2.重点掌握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基本概况、区域特征,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部分地区出现早期国家。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初步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存。
五、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板书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思维导图法。
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出示古人类像,提出北京人通过采集、狩猎获得食物,山顶洞人通过采集、狩猎和捕鱼获得食物,仅靠采集和渔猎可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么?为什么?思考仅靠采集和渔猎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因为他们的生产生活还会受到季节、天灾、食物来源不稳定等等因素,引出只有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才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课时】1【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
自制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设计思想及预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身边生活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导入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还有哪些?它是怎样兴起的?又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的?体验、思考、回答PPT1引导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是新课标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策略之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积极参与教学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探究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的?回忆,阅读、思考,回答PPT2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为学生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自然科学有哪些成就呢?在以后,我们将要学到,这里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这一科学发展有什么实际意义?观察,思考PPT3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要成就呢?请同学阅读课文,准备参加“看谁发现多”的有奖竞赛。
探究问题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发明创设学生体验历史的情境;让我们穿过时空去看一看英国商人查尔斯先生的生活,他有哪些行为在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为什么?阅读,思考,发言PPT4通过任务驱动,创设学生体验历史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发明家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多姿多彩,请同学们填一填一表格。
观察,记忆PPT5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成就最突出的是发明大王爱迪生,老师讲爱迪生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又可以学到什么呢?体验,回答PPT5过渡结合教材和上表,我们能否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独特之处呢?探究问题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引导学生结合分析表格,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何特点呢?为什么?阅读,思考,回答问题PPT5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点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观看,记忆PPT6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了世界和我们的生活的?探究问题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同学阅读教材,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有何影响?描述,分析,思考,回答PPT7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利用材料说明问题的能力,体验第二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结合材料和洛克菲勒的材料什么叫垄断?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垄断组织呢?阅读,思考、回答PPT8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看图,思考,回答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都与中国擦肩而过,新的科技革命正蓬勃开展,中国应如何应对,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奋力追赶课堂练习PPT11拓展探究进行拓展探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探究:科举制的利与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这一课就其本身而言,在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尤其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在近几年来,科举考试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是逐年上升的。
通过探究这一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科举制度这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的利与弊,为更好的进行一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音乐生)。
在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以及一些影视作品中对科举制度的概况作了大量描述,学生对一些史实有了一定了解,但这些都仅仅是表象。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学生不再满足于感性的认识,他们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来了解科举制度在不同朝代产生的不同影响。
高中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展示史料与视频,加上课外小组探究,课上展示交流的形式,设疑激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科举制的利与弊;2.了解历史概念科举制,能够根据史料分析不同时期科举制的影响;3.通过知识的学习,形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利与弊;2.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利与弊;难点:评价科举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练习法六、教学过程探究:科举制的利与弊(课前任务单)制作人:审核人:日期:【课标要求】掌握从汉到元朝的政治制度,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科举制的利与弊;2.了解历史概念科举制,能够根据史料分析不同时期科举制的影响;3.通过知识的学习,形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习重点】1.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利与弊;2.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利与弊;【学习难点】科举制的评价自主学习: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要“牢”一、课前测:旧知回顾1.中国古代选官制的发展演变(1)西周以前——(2)战国至秦和汉初——(3)汉武帝时期——(4)魏晋南北朝时期——合作学习:对史料史识的理解要“深”史论结合—让理解更深刻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初中历史赛课教案
初中历史赛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结构;2. 掌握封建制度、封建关系和封建等级的概念;3. 能够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二、教学重点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结构;2. 封建制度、封建关系和封建等级的概念;3. 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 能够分析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介绍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结构;2. 组织讨论:分组讨论封建制度、封建关系和封建等级的概念;3.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主题,如“你知道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是什么样的吗?”2. 课堂讲授:介绍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结构,重点讲解封建制度、封建关系和封建等级的概念。
3. 组织讨论:分组讨论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每组呈现讨论结果。
4.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5. 总结归纳:总结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结构,强调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六、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2. 跟家长讨论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意义。
七、板书设计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组织结构- 封建制度- 封建关系- 封建等级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讲述、讨论和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家庭作业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封建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争霸的历史背景,以及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通过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
此外,学生对于英雄人物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掌握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教学难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三国鼎立》相关内容。
2.课件: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图片等。
3.视频资料:关于三国时期的影视作品片段。
4.板书设计:三国鼎立的时间线、人物关系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人物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讲述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初中历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3.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
二、教学重点:
1. 西方文艺复兴的概念和背景;
2. 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3. 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的介绍。
三、教学难点:
1. 区分文艺复兴和中世纪艺术的特点;
2. 理解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推动作用;
3.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西方文艺复兴的话题,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30分钟)
(1)讲授文艺复兴的概念和背景,介绍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进行介绍和讨论。
3. 深化(15分钟)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2)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讨论。
4. 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平时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激励。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优秀9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优秀9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课题: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
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
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标准。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
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
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
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
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
教师:孔子被国际学术界尊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世。
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如此。
崇高的地位?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走进孔子生活的时代。
(设计意图:以孔子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孔子在世。
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案教学设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新教材分析新教材新变化:1.2024版七年级新教材在单元主题、课时标题、每课小标题都发生了突破性变化,如第6课标题变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3目小标题由“都江堰”变为“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2.新教材依据新课标对部分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使教材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如第6课新增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情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等; 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第6课引语旁配有《战国策》书影、新增了秦国铜虎符、山东齐长城、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铜冰鉴等文物图片,使历史更加生动。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识读地图图片、研读史料等学生活动,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通过研读史料、小组讨论等学生活动,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影响,认识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但是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唯物史观)4.通过观看图片、研读史料,认识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都江堰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的影响教学方法观看视频法、识读地图法、表格整理法、研读史料法教学资源ppt教学内容及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观看视频:中国通史——战国七雄材料:“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
初中历史优质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质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山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要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言师: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影视资料(关于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制造的反革命政变),再看几幅图片和一组数字(看幻灯片),以上这些说明了什么?生发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叛变了革命。
师总结:面对着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而是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板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讲授师:在这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的过程中,我军建立并壮大起来,那么大家想想我军的一个重要节日是什么呢?生:八一建军节师:对。
这个节日是从何而来的呢?那就是来自一个重要的事件:(板书)南昌起义首先,我们来看一段电影《南昌起义》再看示意图,简介南昌起义,并告之损失惨重。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讲评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讲评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知道在解题过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习题讲评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重点】:纠正错题、分析错因、寻找思路、总结方法【教学过程】:一、成绩分析二、试题分析非选择题失分较多的设问41 题第一问的第(2)问,42题一、失分主要原因:1、方法:审题不清,提取材料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2、知识、能力知识:不能把材料与课本很好地结合起来,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注意结合材料中作者的观点、立场分析问题,受思维定势影响能力:解题能力有待提高,欠缺一定方法。
3、书写格式不规范,字体不工整二、展示试题,讲授方法(学生分析样卷存在问题):4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 世纪70 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样卷一:样卷二:样卷三:(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5 分)样题一:【补偿训练】(2014·新课标I·T40)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 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_抗日战争_历史_高中【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高中历史衔接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三课时来讲叙,人教版必修一只安排了一个课时来讲叙。
本课知识容量大,教材内容又有些凌乱,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并对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
所以,本着历史教学应遵循“一节课一个灵魂”的原则,我对本课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紧紧围绕“抗日战争”这一主题,通过“感知篇•反思篇•启迪篇”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学习,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
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情感更丰富、知识面更加宽广,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此次授课班级是年级普通班之一,平时的课堂活跃程度一般,部分学生比较爱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思维的深度明显不够。
因此希望通过课后预习环节对抗战史料的自主搜集过程以及课堂上对设置问题的积极思考和小组合作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材料,使学生深刻感知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感知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
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自主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和重要性,学会感恩先辈的付出,激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历史最新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最新优质课教案教学目的:1. 了解古代罗马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2. 掌握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及其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古罗马帝国的疆域、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等内容;2. 古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解释古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及其影响;2. 分析古罗马帝国衰落原因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文物等多媒体展示古罗马帝国的壮丽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古罗马的历史背景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15分钟)1. 讲解古罗马帝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成就;2. 介绍古罗马帝国的疆域、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的发展。
三、探究(20分钟)1. 小组讨论:讨论古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2. 分析讨论:分析古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探讨不同学者的看法。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古罗马帝国的成就与衰落;2.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启示和教训。
五、拓展(5分钟)通过阅读资料、讨论案例等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内容:撰写古罗马帝国的成就与衰落的论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古罗马帝国的成就与衰落,引导学生了解古罗马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期待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深入探究古罗马帝国的历史,体会历史的魅力和深度。
最新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最新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的海洋贸易状况;
2. 理解海洋贸易对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影响;
3. 分析海洋贸易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1.明清时期中国的海洋贸易;
2.海洋贸易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分析海洋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掌握明清时期海洋贸易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明清时期的海洋贸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展开(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明清时期中国的海洋贸易状况;
2. 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贸易对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3. 学生展示分组讨论结果,进行讨论和补充。
三、拓展(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贸易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海洋贸易的特点;
3. 学生小组展示自主阅读成果。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海洋贸易对明清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明清时期中国海洋贸易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的海洋贸易状况,理解海洋贸易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并能够分析海洋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商隋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隋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隋三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 掌握夏商隋三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3. 理解夏商隋三代的文化特点。
二、教学重点1. 夏商隋三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 夏商隋三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3. 夏商隋三代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内容1. 夏朝的建立和衰亡;2. 商朝的兴起和灭亡;3. 隋朝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呈现一幅夏商隋三代的地图,激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 简要介绍夏朝的建立和衰亡,以及其中的重要事件;2. 讲解商朝的兴起和灭亡,重点介绍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特点;3. 讲解隋朝的建立和发展,强调隋朝的开创性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步:整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夏商隋三代的社会政治制度特点和文化特点。
第四步:拓展让学生分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夏商隋三代的影响,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辅助手段1. 夏商隋三代的地图;2. 教学展示材料,如图片、图表等;3. 学生小组讨论的工具。
六、课堂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3. 学生个人或小组撰写的研究报告。
七、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历史时期的更替,进行对比分析。
八、教后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为《夏商隋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试讲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历史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历史试讲,使学生能够:1.了解历史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2.认识并理解历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3.学会使用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历史学科定义和重要性的介绍;2.历史研究目的和方法的讲解;3.历史资料和文献的使用技巧的指导;4.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历史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文献;3.板书工具:白板、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并简要介绍历史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
第二步:历史学科定义和重要性的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详细讲解历史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步:历史研究目的和方法的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通过举例子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并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历史研究方法。
第四步:历史资料和文献的使用技巧的指导(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如史料、考古发现、古籍文献等,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资料和文献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
第五步: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培养(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思考,建立起对历史的感知和认知。
第六步:课堂小结和回顾(5分钟)教师对本堂历史试讲进行小结和回顾,巩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内容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课后作业和讨论,以及个别与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对本次历史试讲进行评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
七、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认知,可以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实践历史研究和思考的能力。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课题)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课时授课时间月日-月日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班级学习内容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三个子目的内容: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相较于旧教材而言,本课不仅是题目的变更,也不仅是将“元谋人”一目更改成“我国境内的古人类”,而是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新加入蓝田人、郧县人这一北一南两个遗址,时间跨度长达70万年,并结合《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更加直观地论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遗址遍布全国各地”,这在旧教材上,仅通过元谋人和北京人、山顶洞人来证明,明显是不够的。
那么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和旧教材的讲述差别不大,教学中注意二者对比。
学情分析新进入初一的学生,在小学时没有接受过历史学习,对于本课的学习是相当陌生的。
但是,就平时的常识而言,学生是知道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只不过他们不清楚这一进化的具体过程,和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的发展历史。
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历史会感到既好奇,又无聊,好奇在于学生愿意一睹早期人类的风貌,无聊在于这一阶段并没有太大的故事性,需要老师在讲的过程中增加趣味性教学。
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分布和生产生活情况,能够理解北京人在人类起源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文字资料和相关化石资料,理解“直立人”和“智人”的概念。
3.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并能够认识到山顶洞人与我们现代人在形貌和生活的异同。
4.结合所学,理解我国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重要国家,感受到中华民族世代生活繁衍在这片大地上,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重点难点重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时间;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
难点:分析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生产生活和形貌上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备好各环节的任务、活动等)【导入新课】运用课本内容导入。
[图片][提问]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古人类与我们今天人类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这差别仅仅是在样貌上吗?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有什么有趣的地方?【讲授新课】(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勾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一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
自制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
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设计思想及预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从身边生活中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成就导入
课题,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成就还有哪些它
是怎样兴起的又是如
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
世界的
体验、思
考、回答
PPT1
引导学生在现实
环境中认识问
题,思考问题是
新课标下转变教
学方式的策略之
一;激发学生学
习热情和信心,
积极参与教学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问题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
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
情况下兴起的
回忆,阅
读、思考,
回答
PPT2做到知识的有效
迁移,为学生学
习新内容打下基
础;
自然科学有哪些成就
呢在以后,我们将要
学到,这里是英国科
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
感应现象这一科学发
展有什么实际意义
观察,思考
PPT3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要成就呢请同学阅读课文,准备参加“看谁发现多”的有奖竞赛。
探究问题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发明
创设学生体验历
史的情境;让我们穿
过时空去看一看英国
商人查尔斯先生的生
活,他有哪些行为在
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为什么
阅读,思
考,发言
PPT4
通过任务驱动,
创设学生体验历
史的情境,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发
明家的优秀品
质,对学生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教育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多
姿多彩,请同学们填一
填一表格。
观察,记忆
PPT5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的发明家,成就最突
出的是发明大王爱迪
生,老师讲爱迪生的
故事,从故事中我们
又可以学到什么呢
体验,回答PPT5
过渡结合教材和上表,我们能否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独特之处呢
探究问题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引导学生结合分析表
格,得出第二次工业
革命有何特点第二
次工业革命还有何特
点呢为什么
阅读,思
考,回答问
题
PPT5
培养学生阅读材
料,提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比较
历史事物的能力
点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特点
观看,记忆
PPT6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了世界和我们的生活的
探究问题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请同学阅读教材,
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
命在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方面有何影响
描述,分
析,思考,
回答
PPT7
培养学生阅读教
材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分析材
料、利用材料说
明问题的能力,
体验第二次工业
革命带给我们生
活的便利
结合材料和洛克菲勒
的材料什么叫垄断是
怎样产生的我们应如
何评价垄断组织呢
阅读,思
考、回答
PPT8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
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看图,思
考,回答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都与中国擦肩而过,新的科技革命正蓬勃开展,中国应如何应对,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奋力追赶
课堂
练习
PPT11
拓展
探究
进行拓展探究。
使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同时也是兴趣的延伸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 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
(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请看投影: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是经济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是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有哪些成就呢在以后,我们将要学到,这里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这一科学发展有什么实际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是政治前提。
探究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要成就呢请大家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文,记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准备参加一个“看谁发现多”的有奖竞赛,奖品特别哟。
时间到!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找一找英国商人查尔斯先生在1911年享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些是可能的哪些不可能为什么让我们穿过时空去看一看英国商人查尔斯先生的生活,请同学们判断哪些行为可能是真实的哪些不可能为什么比一比哪个同学发现多
在1911年的某一天,有一位英国曼彻斯特商人查尔斯,他要取道法国赴美国洽谈生意,他打电话给美国的朋友预约好到达的时间,然后穿上时髦的涤纶面料做的衣服,坐电车到码头,乘汽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
当他达到法国时,已近日暮,看到大街上灯火通明。
第二天,他便搭乘飞机匆匆赶往美国华盛顿,到达机场时,他多年的朋友威廉热情地从一辆汽车中迎了出来,把他接到家中,吃过晚餐后,威廉热情地邀请查尔斯去看电影。
闲聊中,查尔斯告诉威廉,他这次洽谈的是一笔塑料制品和化肥及电脑配件生意。
如果谈成就马上给自己的合伙人发短信报喜,并准备用远洋轮船将货物运回曼彻斯特。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多姿多彩,请同学们填一填一表格。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成就最突出的是发明大王爱迪生,老师讲爱迪生的故事(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领导他的实验室共有2000多种发明,平均15天就有1种,他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从爱迪生的身上我们要可以学到什么可贵的品质呢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最为显着,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到“电气时代”。
过渡:结合教材和上表,我们能否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独特之处呢(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人类进入到科学时代、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比如日本,德国、俄国、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等。
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探究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对世界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何影响
师:请同学阅读教材,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有何影响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美国和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年增长率甚至达到8%左右。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了垄断。
.
探究:什么是垄断它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垄断组织请看结合教材和供洛克菲勒材料分析回答。
生: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
生:答。
归纳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方面:(表格、漫画)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政治方面:(材料漫画)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大力对外扩张社会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图片)
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图片)
课下探究:小组合作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
注:本课为武汉市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