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教学设计
《林中小溪》教案(最新)
有关《林中小溪》教案4篇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点,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能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4、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
重难点分析:1、“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对无形的感受,需要通过有形的朗读或语言赏析表现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参考书或与其它同学的交流,获得本文作者人生信念的认识,但是作者是如何由景悟理的过程,得通过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明确,否则就只是简单的背主题了。
3、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
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作为初三学生,应该尝试从一定的高度来评析课文,虽然很难,但可以从学习、借鉴他人的评论开始做起。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学习:1、自读课文,疏通字词;2、收集有关作者的介绍、评论;3、尝试阅读一些作者的其它文章(文集)。
课堂学习一、导入:1、教师引导:交通的发达已使我们失去了远方。
车轮滚滚,机翼轰鸣,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要数个小时便能抵达。
但人们依然习惯于到远方去寻找风景,去“回归自然”。
只是在万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谁想到过,就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与自然之间,还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优美的风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将匆匆太匆匆的脚步停下来,做一个大地的阅读者,去倾听风声、鸟鸣和虫唧,去辨识树木的年轮,去寻觅鸽群的踪迹?在大地这本翻开的书页上,前苏联作家米普里什文作为一名大地阅读者的先行者,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一批珍贵的自然文本。
2、请同学结合预习进一步简单介绍作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作适当的强调: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说:“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林中小溪》。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林中小溪》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诗歌分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林中小溪》,提问:“你们对林中小溪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勾画出诗歌中形象的描绘,如“林中小溪”、“绿意盎然”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林中小溪”比喻为“银色的丝带”。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林中小溪”代表了生命的流动和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如“林中小溪”带来的宁静和美好。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林中小溪”。
(2)分享自己的描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林中小溪》的意境和韵律。
(2)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7. 布置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林中小溪》。
(2)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林中小溪”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林中小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珍惜环境保护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描绘的林中小溪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林中小溪》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林中小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林中小溪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林中小溪有哪些特点?(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表现林中小溪的美丽和生机?4. 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的林中小溪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珍惜环境保护,关注自然风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写一篇关于林中小溪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教师提供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文学作品,如《山水》、《草原》等。
(2)学生比较这些作品与《林中小溪》在描写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
2. 创作练习(1)邀请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描写自然风光的短文或诗歌。
《林中小溪》教案3篇
《林中小溪》教案3篇幼儿园大班教案秋天篇一活动目标:1.看图感知和叙述秋天的颜色和主要特征。
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叙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能依据小图片的提示,有序完整地叙述秋天的颜色和主要特征。
3.感知秋天漂亮的风光,进一步萌发幼儿喜爱秋天的情感。
4.通过观看图片,引导幼儿叙述图片内容。
5.培育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预备:1.熊猫手偶一个。
2.钢琴曲。
3.背景图《秋天的图画》两个版块(一个版块四幅);小熊、小猴、小松鼠、小兔、小花猫和内容相关的小标记小图片各一张;幻灯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熊猫手偶,引出话题。
1.教师:小动物们要上图画课了,(出示熊猫手偶)熊猫教师请小动物画出秋天的风光。
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小动物?画了哪些秋天的风光?2.教师已经把小动物画的画都请到了我们班上,我们一起去观赏吧。
(二)出示画面内容,幼儿自由结伴观赏画面内容。
1.幼儿自主选择观赏画面内容。
教师:除了这边,那边也有画。
一幅画看好了,我们还可以看别的,请你把看到的画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
2.相互沟通自己的发觉。
(1)师: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来画画了?(2)师:它们画了哪些秋天的图画?(三)图文结合,理解散文内。
教师:这些画真呀,我们回到位置上把你的发觉来告知大家。
(1)小猴子画的是什么?有哪些果子?是什么颜色的?这些水果真迷人呀,看得叫人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黄黄的xx、红红的xx、橙色的xx、紫色的xx)教师小结:原来呀,小猴子画的是果园。
黄黄的梨,红红的苹果,橙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看得叫人直流口水。
(2)小松鼠画的是什么?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梧桐树变黄了、枫叶树变红了)哇!枫叶的样子象什么?(蝴蝶)引导幼儿仿照落叶飘飘的情景。
教师小结:小松鼠画的是树林。
梧桐树变黄了,枫叶树变红了,象蝴蝶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真好玩呀!(3)小兔子画的是什么?这些菊花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教师小结:小兔子画的是花园。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林中小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小溪的形成和作用。
(2)运用观察、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追求梦想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林中小溪》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 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林中小溪》。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小溪的形成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林中小溪》的文本。
2. 与小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小溪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溪的了解和印象。
2. 新课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林中小溪》。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探讨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1)学生分组讨论小溪的形成和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小溪相关话题的口语练习。
(2)学生完成有关小溪的填空题和问答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林中小溪》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溪的感悟和思考。
(3)教师提出保护小溪和生态环境的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课文《林中小溪》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的特点和林中的生态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的特点和林中的生态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和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林中小溪》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林中小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小溪和林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细节,教师引导。
5. 小组活动:(1)小组合作,创作关于林中小溪的短文或绘画。
(2)组内分享,全班交流。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小溪和林中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参加一次户外活动,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林中小溪教案(优秀7篇)
林中小溪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林中小溪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2篇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借景抒情、寓人生哲理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写法。
【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在生活中有随手摘录的习惯,有意思,有道理的,都记下来。
首先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么一段:(齐读)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有多少小小的子弹弹落到了我的身上,不知从哪儿飞来,击中我的心灵,于是给我留下了许多弹伤。
当我的生命已近暮年,这些数不尽的伤口开始愈合了,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
【苏联】普里什文《思想的诞生》偶然看到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这段话,我觉得很有哲理。
尤其是“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这一句,委屈烦闷忧伤寂寥的时候,人会痛苦会思索,于是就诞生了思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作家在曾经受伤的时候写的一篇散文《林中小溪》。
板书:散文二、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指名认读生词教师强调:“涟漪”是连绵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
“潺潺”、“簌簌”是拟声词。
“和煦”的“煦”四点底在下面,上下结构,“分道扬镳”的“镳”四点底在右下方,左右结构。
齐读两遍2、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刚开春的时候,我从那条可爱的小溪边走过。
下面就是我在那儿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3、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作者的所见所闻(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所见所闻:遇到障碍(又浅又阔的地方,狭窄的深水道)——遇到大的障碍(第一次冲击)(第二次冲击)静的漩涡——溪水的会聚——一片宽阔的洼地——两岸紧夹之中——圆形的水湾——宁静的地方——从高崖落下——冲倒百年云杉(坦途)(第三次冲击)——林中景色——分流汇合。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4篇.doc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4篇教学目标: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找出眼前景与人生感悟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本文寓人生哲理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材分析:本单元都是优美的写景类文章,本课要求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
因而本课的学习重点为: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难点为:理解文中一些议论语句的含义及它们与表达中心的联系。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随笔散文。
文章描写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此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引导学生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学习写景类文章必须注意的要点,那就是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之间要有机结合,联系自然。
教学时数:一课时布置预习:1、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2、预习整理课文中重点字词。
3、读课文,在课堂笔记上写出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4、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描写精彩的语句,在书上作批注。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检查预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不少写景类的文章,在这样的文章中,作者往往都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的体悟。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请学生回答写景的内容和文章的中心)再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鼎湖山听泉》(请学生回答文章描写内容和抒发的人生感悟)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很多,美丽奇幻的自然风光不仅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和感悟。
我们写作时就需要学会善于将两者联系起来,自然巧妙地表达出来。
前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也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林中小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找出眼前景与人生感悟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__寓人生哲理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材分析:本单元都是优美的写景类,本课要求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
因而本课的学习重点为: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难点为:理解文中一些议论语句的含义及它们与表达中心的联系。
教学设想:__是一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随笔散文。
描写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此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引导学生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学习写景类必须注意的要点,那就是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之间要有机结合,联系自然。
教学时数:一课时布置预习:1、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2、预习整理课文中重点字词。
3、读课文,在课堂笔记上写出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4、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描写精彩的语句,在书上作批注。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检查预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不少写景类的,在这样的中,作者往往都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的体悟。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请学生回答写景的内容和的中心)再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鼎湖山听泉》(请学生回答描写内容和抒发的人生感悟)……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美丽奇幻的自然风光不仅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和感悟。
我们写作时就需要学会善于将两者联系起来,自然巧妙地表达出来。
前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也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通用5篇)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通用5篇)《林中小溪》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方案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到达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林中小溪》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寓情于景”的优美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
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的人生信念。
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1、本班学生由于合校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情绪不稳定,大局部能主动学习,但局部学生还是目标不明确。
2、学生根底较差,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3、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情况。
2、多媒体课件。
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魅力。
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1、知识点:写景散文的常识。
景语中蕴含的情语。
2、考点:妙句赏析。
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点,梳理出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能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4、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
1、“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对无形的感受,需要通过有形的朗读或语言赏析表现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参考书或与其它同学的交流,获得本文人生信念的认识,但是是如何由景悟理的过程,得通过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明确,否那么就只是简单的背主题了。
3、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
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作为初三学生,应该尝试从一定的高度来评析课文,虽然很难,但可以从学习、借鉴他人的评论开始做起。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材分析《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寓情于景”的优美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
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由于合校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情绪不稳定,大部分能主动学习,但部分学生还是目标不明确。
2、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3、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林中小溪(一)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坚定乐观生活信念。
教学资源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重点: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魅力。
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整体设计:1、知识点:写景散文的常识。
景语中蕴含的情语。
2、考点:妙句赏析。
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点,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能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4、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
重难点分析:1、“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对无形的感受,需要通过有形的朗读或语言赏析表现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参考书或与其它同学的交流,获得本文作者人生信念的认识,但是作者是如何由景悟理的过程,得通过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明确,否则就只是简单的背主题了。
3、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
实用的《林中小溪》教案三篇
实用的《林中小溪》教案三篇《林中小溪》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运用白描和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小溪与森林的各种意象。
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__情景交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
3.理解领悟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小溪与其他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
在反复诵读中,能够重点领略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和大自然意象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重点领略大自然的纷繁多样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如何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播放画面,激情导入(播放有关小溪的画面。
)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什么:高山无语,显示出自己的沉稳伟岸;碧海扬波,显示出自己的磅礴浩大;流云变迁,显示出自己的纷繁多样。
大家看看画面上的小溪,脉脉细流,无声无息,却一往无前,这是不是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一篇诗体随笔——《林中小溪》,看看在作者的笔下,小溪又象征着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文体(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介绍作者。
)教师补充: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前苏联作家。
1897年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
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
1907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
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关于诗体随笔,普里什文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说:“所谓随笔,我们以为是作家以他独特的态度处理他的材料,借以抒发情怀而创作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梳理归纳1.教师配乐朗读,听后学生相互交流,谈谈对__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句画出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语文教案《林中小溪》(优秀3篇)
语文教案《林中小溪》(优秀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林中小溪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3篇语文教案《林中小溪》,欢迎查阅与参考。
《林中小溪》教案篇一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26分)1.给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粼粼()吝啬()竭尽()簌簌()茸茸()qiè意()涟yī()chánchán流水()和xù()干hé()车zhé()分道扬biāo()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2分)a.流经小白杨树林时,溪水融融荡荡像一个湖,然后集中涌向一个角落。
(_______改_______)b.小溪使我留连,我老舍不得离它而去,因此反倒觉得泛味起来。
(_______改_______)c.这儿水中窜出了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
(_______改_______)d.我梦魂荣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
(_______改_______)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自然的美景,借助摄像师的镜头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
b.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扬镳了。
c.据美国国际部专家透露,美国将在五年内用纳米技术建造一支别具匠心的微型军队。
d.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再求全责备了。
4.下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欺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
b.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的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闪。
c.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d.密集的小白杨树被冲歪在水下,像一条条蛇似的顺流而去。
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呢?b.沿江一带的农户为提高地力,确保来年粮食增产,自觉地扩种了绿肥的面积。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篇一:《林中小溪》教学设计(九年级)【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运用白描和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小溪与森林的各种意象。
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播放画面,激情导入(播放有关小溪的画面。
)教师补充:米哈依尔…#8226;米哈依洛维奇…#8226;普里什文(1873—1954),前苏联作家。
1897年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
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
1907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
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关于诗体随笔,普里什文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说:“所谓随笔,我们以为是作家以他独特的态度处理他的材料,借以抒发情怀而创作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梳理归纳1.教师配乐朗读,听后学生相互交流,谈谈对本文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句画出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自己认为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语句。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朗读几遍。
3.请同学来朗诵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
调动学生朗诵热情,边读边评。
学生多次朗读,反复吟诵,目的是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4.梳理,归纳:(学生读书、梳理、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找出含有“障碍”一词的句子,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探讨归纳,明确:“障碍”一词借指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溪流前进中有分有合,但始终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生活同样也是如此;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蓄积力量,坚持到底,人生也是如此,要有毅力,对待困难要想方设法地去克服。
(2)画出文中描写小溪拟人的句子,并思考这象征着什么。
明确: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当作人来写,比如“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的思想感情。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1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能够理解林中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2.能够描述小溪中生物的种类和特征;3.能够分析小溪的水质和水体的流动状态;4.能够掌握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小溪生态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林中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2.小溪中的生物种类和特征;3.小溪的水质和水体的流动状态;4.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小溪生态环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引入小溪的概念和观察小溪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小溪中的生物和水质等问题。
第二步:介绍林中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1.分析林中小溪的形成原因和生态系统特点;2.介绍小溪周围的植被和土壤状况;3.引导学生思考小溪对周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步:探究小溪中的生物种类和特征1.分析小溪中的鱼类、昆虫、微生物等生物种类和特征;2.介绍鱼类在小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引导学生进行小溪观察和生物分类的实践活动。
第四步:分析小溪的水质和水体的流动状态1.分析小溪水质的成因和水体的流动状态;2.介绍小溪中的溶解氧、水温、酸碱度等指标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进行小溪水质观测和水流速度测量的实验。
第五步:掌握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小溪生态环境的能力1.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小溪生态环境的能力;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观察和实验方案。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报告;3.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入、分析和实践等。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学生对小溪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
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小溪的生态环境。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上此课前先让同学读了两遍,一开始上课就请同学们谈一下阅读感受。
通过这个环节,我了解到同学们基本读懂了小溪的形象,但只留于表面不够深刻,也知道同学们难点所在,主要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所以这节课主要由分析小溪的心态,它的行为表现,以及它的语言来深入感受小溪的形象。
再把视线转向文章中其他事物的描写,探究对表现小溪的作用,由此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到此感觉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就介绍了作者的生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通过写小溪的历程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想的很多,有的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是大地《林中小溪》篇一阅读《林中小溪》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溪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流过一段又浅又阔的地方,水急急注入狭窄的深水道,因为流得急而无声,就好象在收紧肌肉,而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忽闪。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碍吧,让它们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
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
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云杉和白杨的种子在漂浮着。
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
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能找出眼前景与人生感悟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3、了解普里什文作品的风格和众多名家对他的评价,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理解。
重难点分析:
继续巩固“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的表现手法。
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尝试从一定的高度来评析课文很难,可以学习借鉴名家的评论。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1、由《鼎湖山听泉》导入:背诵第八段
复习由景生情、由情而悟的写法
2、欣赏俄罗斯森林的风光
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4、讨论交流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带问题朗读文章主体部分,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请个别
同学读
问题:作者从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中,感悟到人生哲理。
请说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2、组织讨论交流
三、语文活动
1、创新思维练习:由涓涓溪流你有何独特感悟?
生活中还有哪些美景会给你联想?
2、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反复诵读,感作者所感,生自己所悟
四、评析课文
1、普里什文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2、补充名家对他的评论
3、学习借鉴名家的评论,为课文的某一部分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
五、拓展延伸
阅读普里什文的另一部作品,比较、进一步体会其作品的风格课后学习
1、背诵优美段落
2、收集有关黄山、桂林的资料
资料
春之初
1月18日晨,零下20度,可是到了中午却从屋顶上滴下雪水。
这天从早到晚像鲜花那么盛开,像水晶一般晶莹。
一棵棵云杉覆满了
雪,伫立在那里,好似用雪花石膏塑成的,整整一天都在变幻着颜色:从玫瑰红到湛蓝。
天上久久地挂着一钩残月,就在月亮下边,沿着地平线,铺展着各种色彩。
这春返世间的第一天美不胜收,我们是在行猎之中度过的。
尽管天寒地冻,兔子却没有躺在沼泽地里(那本是大冷天它们理应栖止的地方),而密密麻麻地躺在旷野的灌木丛中和林边的孤树林里。
一只深红色的眼睛
滴水成冰,万汇更加寂静了。
暮色沉沉。
光秃秃的灌木林黑了下来,仿佛这是树林本身在全神贯注地准备过夜。
夕阳像一只深红色的眼睛透过灌木林中的黑暗俯视着下界。
隔着灌木林这只红色的眼睛不比人的眼睛大。
春寒
这天夜里寒流和朔风公然跟太阳作对,闹腾得天下大乱,连蓝色的堇菜①〔堇(jǐn)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肾脏形,边缘有锯齿,花瓣白色,有紫色条纹。
也覆满了晶莹的雪花,只要手一碰就会断。
本以为太阳遭到如此奇耻大辱,早晨大概不好意思再升起来了。
要重振旗鼓谈何容易,然而春天的太阳是不会在羞辱前退却的,刚过早晨八点,骑马的人跃过路边一个水洼时,洼中已映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