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基、门窗——古建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基、门窗——古建文化
台基
台基由台明、台阶、月台和栏杆四部分组成。月台、台阶、栏杆都是台基的附件,并非台基所必有的,只有高体制的台基才用月台和勾阑,当台明很矮时,则连台阶也可以不用。
踏跺,又称“级石”,古建筑中的台阶,一般用砖或条石砌造的踏步,置于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宋称“踏道”。它不仅有台阶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处理从人工建筑到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
礓碴,jiāng chá,用砖或石砌成的锯齿形斜面的升降坡道,是将普通坡道抹成若干道一端1cm,宽5-6cm的坡,断面就像木工锯的锯齿,既无台阶,又不打滑。这样的路面不但可以行人,更方便车门通行。城墙上的马道多采用这种礓碴形式,方便运输物品。
宋式柱网的分槽形式即是柱网的布置形式。按照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可分为四种地盘分槽形式。其实地盘的分槽形式就是柱子的分别形式,也决定了殿内的最后布局安排。
(一)、金厢斗底槽a
由内外两圈柱组成相似“回”字的柱网形式叫做金厢斗底槽。其梢间内侧设有中柱。
(二)、分心斗底槽c
沿建筑物面阔方向只用一列中柱将建筑物等分围前后两部分的柱网形式叫做分心斗底槽。这种柱网形式常用于门庑建筑中。
(三)、双槽b
用两排金柱将建筑物平面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一般中间进深较大,前后两区进深小且常常相等的柱网布置形式叫做双槽。
(四)、单槽d
仅用一排金柱将建筑物平面分成不相等的两区的柱网形式叫做单槽。
蒲县东岳庙正殿副阶周匝
在建筑物四周用柱网形成周圈回廊的称做“副阶周匝”,简称“副阶”(宋式称谓),明清时期称回马廊,回廊。这种形式常用于地位较高、较隆重的建筑物上,如宫殿、塔等。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式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台座。
平顺大云院七宝塔须弥座五代后周
北京香山一须弥座清代
一种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的台基,最早实例见于北魏石窟,形式比较简单,雕饰不多。从隋唐起使用渐多,成为宫殿、寺观等尊贵建筑专用的基座,造型也逐渐复杂华丽,并出现了莲瓣、卷草等花饰和角柱、力神、间柱、门等。
门
门是居住的室内与外界的出入口,有范围建筑就得有门,它是居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又称为门脸、门面,说明人们对们的关注和看重。
二柱门
北京十三陵的二柱门(棂星门),是一种划分区域的门,是分隔前朝后寝的界限。
平遥垂花门明清
带有垂柱装饰的门
拱券门
太原崇善寺山门,拱券门,券 xuàn,为拱券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
太原崇善寺新山门——板门
山西太原文庙棂星门
乌头门
五台南禅寺大殿板门唐代现存最早的板门
北京四合院院门
涞源阁院寺文殊殿隔扇门辽代隔扇门最早的实物见证三抹隔扇
隔扇门结构示意
1、抹头,隔扇构件之一,处在隔扇边梴之间,即处在隔扇两边竖立的框木之间的横木。主要用来区分隔心、绦环板和裙板三大部分。根据抹头的多少,隔扇有四抹、五抹、六抹等之别。
2、隔心,隔扇的上部分,约占隔扇总高的五分之三,隔心由棂条组成,是通透的,有利于室内的采光,透气。同时,隔心是隔扇中雕饰最为精美的部分。
3、裙板,是隔扇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隔扇的下部,是一块近方形的木板,不通透。裙板上可以绘制彩画或雕刻各种花纹。在宋代裙板称作障水板。
4、绦环板,位于裙板的上下。裙板上下各有两根抹头,两抹头之间的板材就叫绦环板。相对于隔心和裙板来说,其高度或者说所占隔扇的比例要小得多。宋代称腰华板。
窗
窗子的形式非常多样,主要有槛窗、支摘窗、直棂窗和一些空窗、漏窗等。
1、直棂窗,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在窗框内竖向排列犹如栅栏的窗子,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窗式,也是棂条最为简单的一种窗子形式。
2、破子棂窗,是直棂窗的一种,其特点是破字,它的窗棂是将方形断面的木材沿对角线斜破而成,即一根方形棂条破成两根三角形棂条。安置时,将三角形断面的尖端朝外,将平的一面朝内,以便于在窗内糊纸,用来遮挡风沙、冷气等。
3、槛窗,是一种形制较高级的窗子,是一种隔扇窗,即在两根立柱之间的下半段砌筑墙体,墙体上安装隔扇,扇窗上下有转轴,可以向里向外开、关。槛窗与隔扇门保持了同一形式。皇家建筑的窗子多为槛窗形式,较大型的住宅和寺庙、祠堂等也多有运用。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直棂窗唐代
台南禅寺大殿破子棂窗唐代
北京白塔寺大雄宝殿槛窗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