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气体分子动理论
大学物理气体的动理论习题答案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4);(B)(1)、(2)、(3);(C)(2)、(3)、(4);(D)(1)、(3)、(4)。
2. 两 容 积 不 等 的 容 器 内 分 别 盛 有 He 和 N2 , 若 它 们 的 压 强 和 温 度 相 同 , 则 两 气 体
9.速率分布函数 f(v)的物理意义为:
[B ]
(A)具有速率 v 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B)速率分布在 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C)具有速率 v 的分子数。
(D)速率分布在 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
1
10.设 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P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最可几速率,( v2 )2 代表
℃升高到 177℃,体积减小一半。试求:
(1)气体压强的变化;
(2)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变化;
(3)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原来的倍数。
解:
(1)由
p1V1 T1
p2V2 T2
,
代入T1
=300K,T2
=450K,V2
=
1 2
V1可得
p2 =3p1
即压强由p1变化到了3 p1。
(2)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D) 6 p1 。
5. 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两者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而且都处于平衡状态, 则两者[ C ]
(A)温度相同,压强相等; (B)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压强; (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压强。
6.1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 T 时,其内能为
大学物理-气体分子动理论
v
v1 v2 v3 … …
N ΔN1 ΔN2 ΔN3 … …
速率为 vi 的概率为:
Pi
Ni N
长时间“观测”理想气体分子的速率 v :
v
0 ~ +∞ 连续分布
速率为 v → v + dv 的概率为:
Pv~vdv
dNv N
0
???
速率分布函数
Pv~vdv
dNv N
f (v)dv
f (v) dNv Ndv
刚性双原子分子的动能
分子动能
平动动能
t x
t y
t z
转动动能
r
r
t x
t y
t z
r
r
1 kT 2
t x
t y
t z
r
r
5 kT 2
温度较高时,双原子气体分子不能看作刚性分子,分子
平均能量更大,因为振动能量也参与能量均分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能量
分子模型 刚性单原子分子 刚性双原子分子 刚性多原子分子
每个分子频繁地发生碰撞,速度也因此不断变化;
二、压强形成的微观解释
单个分子与器壁碰撞 冲力作用瞬间完成,大小、位置具有 偶然性;
大量分子(整个气体系统)与器壁碰撞 气体作用在器壁上是一个持续的、不 变的压力;
压强是气体分子给容器壁冲量的 统计平均量
三、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 Oxyz
vz i N
气体处于平衡态时,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vx vy vz
气体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
v v1 v2 v3 … …
N ΔN1 ΔN2 ΔN3 … …
v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气体动理论习题详细答案
第十一章 气体动理论习题详细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根据速率分布函数()f v 的统计意义即可得出。
()f v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而dv v Nf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dv 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故本题答案为B 。
2、答案:A解:根据()f v 的统计意义和p v 的定义知,后面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对的,后面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对的,而只有而只有A 不正确,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不是p v ,而可能是趋于无穷大,所以答案A 正确。
正确。
3、答案: A 解:2rms 1.73RT v v M ==,据题意得222222221,16H O H H H O O O T T T M M M T M ===,所以答案A 正确。
正确。
4、 由理想气体分子的压强公式23k p n e =可得压强之比为:可得压强之比为:A p ∶B p ∶C p =n A kA e ∶n B kB e ∶n C kC e =1∶1∶1 5、 氧气和氦气均在标准状态下,二者温度和压强都相同,而氧气的自由度数为5,氦气的自由度数为3,将物态方程pV RT n =代入内能公式2iE RT n =可得2iE pV =,所以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5 : 6,故答案选C 。
6、 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RTn =,内能2iU RT n =(0m M n =)。
由两式得2UiP V =,A 、B 两种容积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A 中,3i =;B 中,5i =,所以答案A 正确。
正确。
7、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m pV RT M=可知正确答案选D 。
8、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NkT =可得气体的分子总数可以表示为PV N kT =,故答案选C 。
9、理想气体温度公式21322k m kT e u ==给出了温度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表明温度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大学物理第六版第七章气体动理论基础总结
大学物理第六版第七章气体动理论基础总结
1. 气体分子模型:气体由大量无限小的分子组成,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2. 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分子具有随机热运动,并遵循牛顿力学定律。
分子的速度和方向是随机的。
3. 气体的压强: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会产生压强。
气体的压强与分子的速度、分子间平均自由程、分子总数等因素有关。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状态。
PV = 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5. 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气体的温度成正比。
分子平均动能与分子质量无关。
6. 温度和热力学温度:温度是描述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热力学温度是温度的定量度量,它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平方成正比。
7.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服从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
分子速率分布与温度相关,高温下分子速率分布图会变得更加平坦。
总结起来,第七章主要介绍了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包括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压强、气体状态方程、分子平均动能、温度和速率分布等内容。
《大学物理》第十章气体动理论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 气体动理论一、选择题参考答案1. (B) ;2. (B );3. (C) ;4. (A) ;5. (C) ;6. (B );7. (C ); 8. (C) ;9. (D) ;10. (D) ;11. (C) ;12. (B) ;13. (B) ;14. (C) ;15. (B) ;16.(D) ;17. (C) ;18. (C) ;19. (B) ;20. (B) ;二、填空题参考答案1、体积、温度和压强,分子的运动速度(或分子的动量、分子的动能)2、一个点;一条曲线;一条封闭曲线。
3. kT 21 4、1:1;4:1 5、kT 23;kT 25;mol /25M MRT 6、12.5J ;20.8J ;24.9J 。
7、1:1;2:1;10:3。
8、241092.3⨯9、3m kg 04.1-⋅10、(1)⎰∞0d )(v v v Nf ;(2)⎰∞0d )(v v v f ;(3)⎰21d )(212v v v v v Nf m 11、氩;氦12、1000m/s ; 21000m/s13、1.514、215、12M M三、计算题参考答案1.解:氧气的使用过程中,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压强减小,因此可由气体状态方程得到使用前后的氧气质量,进而将总的消耗量和每小时的消耗量比较求解。
已知atm 1301=p ,atm 102=p ,atm 13=p ;L 3221===V V V ,L 4003=V 。
质量分布为1m ,2m ,3m ,由题意可得RT Mm V p 11=RT Mm V p 22= RT M m V p 333=所以该瓶氧气使用的时间为h)(6.94000.132)10130(3321321=⨯⨯-=-=-=V p V p V p m m m t 2.解:设管内总分子数为N ,由V NkT nkT p ==有 1210611)(⨯==.kT pV N (个)空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 J 10238-=NkT 空气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的总和 = J 106670228-⨯=.NkT 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总和 = J 10671258-⨯=.NkT3.解:(1)根据状态方程RT MRT MV m p RT M m pV ρ==⇒=得 ρp M RT = ,pRT M ρ= 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1-2s m 49533⋅===ρp M RT v (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1-2m ol kg 108.2⋅⨯==-p RTM ρ所以气体为N 2或CO 。
大学物理 气体动理论
三、 温 度
决定一个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达到热平衡的宏观性质。
处于热平衡的多个系统具有相同的温度
具有相同温度的几个系统放在一起必然处于热平衡。
温度测量
酒精或水银
A
B
A 和 B 热平衡,TA = TB
热胀冷缩特性,标准 状态下,冰水混合, B 上留一刻痕, 水沸 腾,又一刻痕,之间 百等份,就是摄氏温 标(Co)。
生碰撞的�数目为:Ni = nivix dt d A 速度为 vi 分子在 dt 时间对 dA 的冲量为:
�
x
vxi
dA
vidt
nivixdAdt ⋅ (2mvix )
∑ 所有分子在
dt
时间内对
dA 产生的总冲量为:dI = 1 2
i
2mni
v
2
ix
dAdt
∑ ∑ 气体对器壁的宏观压强为:
p=
mni
T0
273.15
= 8.31(Jmol⋅K)
若写成 ν = N NA
N A = 6.023 × 1023 / mol
N为气体分子总数 阿伏伽德罗常量
µN
R
pV = RT = N T
µNA
NA
令
k
≡
R NA
=
1.38 × 10−23
J
K
玻耳兹曼常数
pV = NkT
p = N kT = nkT V
n:气体分子数密度
2
三、气体分子的平均总动能
设分子有: 平动自由度 t 转动自由度 r
分子平均总动能:
1 εk = (t + r) 2 kT
单原子分子 刚性双原子分子
3
大学物理课件气体分子运动论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类似于气体的物质状 态,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其研究 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物学
气体分子运动论在生物学领域 的应用包括呼吸、扩散和渗透
等方面。
02
CATALOGUE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描述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平均动能的概念
气体分子在热运动中具有的平均动能是指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 所做的平均动能的平均值。
大学物理课件气体 分子运动论
contents
目录
• 气体分子运动论概述 •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描述 • 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气体分子运动论中的重要定律和公式 • 气体分子运动论中的重要实验和现象 •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ATALOGUE
气体分子运动论概述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
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
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其他分子碰撞的次数称为碰撞频 率,而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运动的距离称为平均自由程。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根据碰撞过程中能量的传递情况,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和 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只改变分子的运动方向而不改变其 能量,而非弹性碰撞则会损失能量。
03
CATALOGUE
速率分布函数
描述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情况的函数称为速率分布函 数,其值越大表示该速率下的分子数越多。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情况 ,如通过测量分子速度的分布情况来验证麦 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气体分子的碰撞过程
碰撞过程的基本概念
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是指一个分子通过与另一个分子相互 作用而改变其运动状态的过程。
温度与平均动能的关系
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越大。
《大学物理》第8章 气体动理论-讲简
y
A2 o
z
- mmvvvxx
x
v y A1 y
z x vz o
vv x
y
A2 o
z
- mmvvvxx
x
分子运动速度
A1 y
zx
vi
vixi
viy
j
viz k
由气体在平衡态时,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假设
v2x
v2y
v2z
1 v2 3
单个分子遵循力学规律
能之和)之和.
1摩尔理想气体内能
EA
NA
i 2
kT
i 2
RT
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 的理想气体内能:
E M i RT
2
说明: 理想气体内能是态温度的函数,E= f (T) 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内能永不为0 .
例1 一容器内贮有理想气体氧气,压强 p=1.0atm, 温度t=27.0℃,体积V=1.0×10-2m3. 求: (1)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平均转动动能与分子的 平均能量; (2)内能;
? 8.2 统计假设 理想气体分子的微观模型
8.2.1 统计规律性与统计假设
宏观物体都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 分子间频繁的碰撞,导致 分子无规则地运动. 布朗运动.swf
对于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热 力学系统从微观上加以研究 时, 必须用统计的方法.
统计单方个法分:子在的大运量动偶遵然从事牛件顿中定运律用。几本率章(用概统率计)方的法概,念 结找合出牛所顿存力在学规研律究的宏方观法热。现象的微观本质。
v
2 x
1 3
v2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t
1 2
《大学物理》第18章 气体动理论
v2
dN
v2
f (v)dv v1
N v1 v2
v1
N
N
分子速率在v1 — v2 区间的概率
总面积:
f (v)dv
dN
0
N
1
0
NN
归一化条件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使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计算
例18-5
方均根速率
vrms
3 kT m
1.73 kT m
平均速率 v 8 kT 1.60 kT
PV 2 NK 3
称作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PV NkT
PV 2 NK 3
K 1 mv2 3 kT
2
2 (18-4)
理想气体中随机运动的分子的平均平动动 能与气体的绝对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快。
例18-1 求37 ℃时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返回 退出
温度对速率分布的影响
对于给定气体而言,麦克斯韦分布只依赖于绝对 温度。整个分布曲线在温度更高时向右移动,可 以解释许多化学反应在温度升高时反应加快的原 因。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最概然速率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分子速率分布的概况。
温度低, vp 小,分子速率分布较集中,无序性小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讨论:温度的统计意义
a. 温度实质(统计概念)
统计平均值
K 3 kT 宏观量温度
2
微观量平均平动动能
热运动剧烈程度
b. 温度反映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分子的平均速率 分子速度大小的平均值
例18-4 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8个分子的速率分别为1.0、 6.0、4.0、2.0、6.0、3.0、2.0、5.0 m/s。计算:(a)平均速 率;(b)方均根速率。
大学物理课件气体分子运动论
等压和等体过程
等压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保持恒定,体积和温度成正比。等体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保持恒定,压强和温度成正比。
等压过程
等压过程中对外部做功,但 不对体系做功。
等体过程
等体过程中不对外部做功, 对体系做功。
卡诺循环的理论效率
卡诺循环是一种理论上最有 效的热力学循环,其效率由 温度差决定。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速度均方根
速度均方根是描述气体分子速 度分散程度的重要参数。
扩散和自由扩散系数
通过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 可以计算气体的扩散速率和自 由扩散系数。
平均自由程
平均自由程是气体分子在运动 过程中平均成功碰撞的距离。
粘滞阻力和气体泄漏
粘滞阻力的影响因素
气体的粘滞阻力取决于温度、气 体种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玻意耳定律
1 压强与体积关系
玻意耳定律描述了在恒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2 一定质量的气体比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髙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下的体积总是相等。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通过结合玻意耳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计算气体的物理特性。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
根据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呈现正态分布曲线,其中最概然速度与温度有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了熵增原理。
热能传递
热能可以通过热传导、辐射和对 流等方式在物体之间传递。
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循环,能够 实现热能到功的最高效率转换。
熵的概念
熵是一个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 理量,熵增原理指出系统的熵总 是增加。
大学物理课件气体分子运 动论
探索气体分子运动的物理特性,包括体积、压强、温度的关系,玻意耳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
西南交大物理II期末真题+复习资料
EBC EDA A
S BC S DA
2. 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1) 正循环效率 等温过程:
1 2 Q1 A1 M M
RT1ln V3 V4
V2 V1
34
| Q2 |
RT2 ln
绝热过程:
23 T1V2 1 T2V3 1
V2 V3 V1 V4
4 1
3
一个实际的过程如果进行的很缓慢可以近似看做准静态过程。 4.非准静态过程:中间状态不是平衡态,整个过程不能用状态参量描述。 例如:气体自由膨胀过程压强不均匀,高温到低温温度不均匀。 5.等值过程: 状态参量值始终不变的过程统称为等值过程。例如:等压,等体, 等温。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状态和准静态过程可以用相图(状态参量作为坐标轴)表示, 相图中每一个相点代表系统的一个平衡状态, 任一曲线代表系统经历的一个准静 态过程(平衡过程) 。 例如:P-V、V-T、P-T、E-P、E-T 等,但只有 P-V 相图中曲线下面积值才是该准 静态过程的功值。下图为等压、等体和等温过程在 P-V 相图中的表示。
9
2 1
Q1 A1 M
M
RT1ln V3 V4
V2 V1
43
Q2
RT2 ln
绝热过程:
3 2 T1V2 1 T2V3 1
V2 V3 V1 V4
M 1 4 T1V1
1
T2V4
1
w
Q2 Q2 A Q1 Q2 M RT ln V2 M RT ln V3 2 1 V1 V4
-1
R=8.31J•mol (普适常量或摩尔气体常量) k= =1.38×10-23J·K-1(玻尔兹曼常量)
大学物理 气体分子动理论习题
hi
为氢气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w. z
气体的摩尔质量 M mol =
解:由克拉珀龙状态方程 pV =
RT 可得摩尔质量为 ρRT 11.3 × 10 −3 × 8.31 × ( 27 + 273) = p 1.0 × 10 − 2 ×1.013 × 105
ww
M = M mol =
= 27.8 × 10 −3 (kg ⋅ mol − 1 )
5.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为 T0 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 率为 v 0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为 Z0 ,平均自由程为 λ0 。当气体温度升高为 4T0 时,气体分 [ ] (A) v = 4v0 , Z = 4 Z 0 , λ = 4λ0
8kT ∝ πm
(C) v = 2v 0 , Z = 2Z0 , λ = 4λ0
v
O
v
O
,所以 (D)不对。另由概率归 解:在同一温度下,氮气和氦气的 v p 不等(摩尔质量不等) 一化条件
∫ f (v )dv = 1,说明若 v
0
∞
p
大,则 v > v p 的 f (v) 将减小,而(A) 、(C)中 v > v p 的 故选 B
f (v) 没有减小,所以(A)、(C)都不对。
O
na
v0
0
dN 解: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f (v ) = 的有 Ndv
f (v )dv = ∫
v2
v1
∞
hi
∆N v1 → v2 dN ⋅ dv = Ndv N
由题意 A 、B 两部分面积相等有 说明
∫ f (v )dv = ∫ f (v )dv
v0
w. z
大学物理 第五章 分子动理论2
考虑到并非所有分子都具有相同的速度, 而且他们并不都以相同方向运动,所以 P nmv
2 x
5
v vx vy vz v vx v y vz
2 2 2 2
2 2 2
2
因为气体分子没有受到外力,所以3个方向 的速度相等。 1
vx v y v z
2 2
2
v2 3
平动动能
转动动能
使平动动能与转动动能达到相同,即 每个转动自由度上也平均分配了kT/2能量。 由此可知,分子有i个自由度,其平均动能 就有i份kT/2的能量。 分子平均动能:
i k kT 2
21
3 平均总动能:单原子分子: k kT 2 5 双原子分子: k kT 2 多原子分子: k 3kT
只有离活塞的距离 在vxt之内的那些分 子,才会在时间t内 打在活塞上,因而 在时间t内的碰撞次数等于在距离为vxt内的 区域里的原子数,并且由于活塞的面积是A, 所以能在时间t内碰到活塞的原子数所占有的 体积是vxtA. 碰撞到活塞的原子数为nvxtA.
4
则单位时间碰到活塞的原子数为:nvx A. 这样,我们求得力为: F nvx A 2mvx P 2nmv
下,平均平动动能相同吗?内能相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想气体分子间 相互作用可以忽 略不计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势能 = 0
理想气体的内能 = 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 能之总和
24
i 1. 一个分子的内能: kT 2 i i 2. 1mol气体分子的内能: N A kT RT 2 2
3.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m i E RT M mol 2
27
15
单原子分子
《大学物理》气体动理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气体动理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简答题1、你能够从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出发 ,得出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吗? 答: 方程RT Mm pV '=描述了理想气体在某状态下,p ,V ,T 三个参量所满足的关系式。
对给定量气体(Mm '不变),经历一个过程后,其初态和终态之间有222111T V p T V p =的关系。
当温度不变时,有2211V p V p =,这就是玻意耳定律;当体积不变时,有2211T p T p =,这就是查理定律;当压强不变时,有2211T V T V =,这就是盖吕萨克定律。
由上可知三个定律是理想气体在经历三种特定过程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
换句话说,遵从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气体可作为理想气体。
2、为什么说温度具有统计意义? 讲一个分子具有多少温度,行吗?答:对处于平衡态的理想气体来说,温度是表征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宏观物理量,是对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状态的一种统计平均,这一点从公式kT v m 23212=中的2v 计算中就可以看出(∑∑=iii Nv N v22),可见T 本质上是一种统计量,故说温度具有统计意义,说一个分子的T 是毫无意义的。
3、解释下列分子运动论与热力学名词:(1) 状态参量;(2) 微观量;(3) 宏观量。
答:(1)状态参量: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状态下,每个状态都需用一组物理量来表征,这些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
(2)微观量:描述个别分子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3)宏观量:表示大量分子集体特征的物理量。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热动平衡状态时,此热力学系统的不随时间变化的三个宏观量和不随时间变化的微观量分别有哪些?建议:本题“不随时间变化的微观量分别有哪些”不知道通过该设问需要学生掌握什么东西。
其实从微观角度来讲,分子的任何量,如分子速度,动能,动量,严格说来甚至质量也是变化的。
可能会有人回答为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平均自有程等,但那又是一种统计行为,该值对应着某些宏观量,这只能称为统计量,与微观量和宏观量相区别。
大学物理第8章气体分子运动论
23
阿佛伽德罗常数
R=8.31J/mol· 普适气体常数 K
k=R/N =1.38J/K
0
玻尔兹曼常数
四、统计假设
平衡态下: 1、分子数密度相等。 2、分子沿任一方向的运动,机会均等。
那么对于分子的平动速度,有
v v x i v y j vzk
2 2 2 2
vx vy vz
d N Nf ( v ) d v
速率位于 v 1 v 2区间的分子数:
N v N f ( v ) d v 1
v2
C. 速率位于 v 1 v 2 区间的分子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N
N
v2
v1
f ( v )d v
f (v)
N
N
S
o
v1 v2
v
四、 三种速率:
f(v)
1、 最概然速率Vp:
刚体:任意运动时,可分解为质心的平动及绕通 过质心的轴的转动。
y
(x, y, z)
y
b a
(xz
x
刚性双原子: i=5
y
f 刚性多原子: i=6
o
z
x
二、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A、 理想气体内能: 分子间相互作 用忽略不计 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0
理想气体的内能=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 之总和。 B、 如果分子有i个自由度,分子的平均 动能: i
2
m 2 x l1
2
m Nx l1
2
i 1
N
m ix
2
l1
第3步:由压强的定义得出结果
y
P
F A1
大学物理-4-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外界(简称外界)
能够与所研究的热力学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物体,
称为外界。
孤立系统
围绕热力学系统的外界称为环境。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第四章气体动理论
2、气体的物态参量 把用来描述系统宏观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
气体的宏观状态可以用V、P、T 描述
体积V—— 几何参量 压强p——力学参量 温度T——热力学参量
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量的数值都是统计平均 值。在任一给定瞬间或在系统中任一给定局部范围 内,观测值都与统计平均值有偏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测量), 如 p等,V.,T
第四章气体动理论
微观量 统计平均
宏观量
研究方法 1. 热力学 —— 宏观描述
实验经验总结,给出宏观物体热现象的规律,
从能量观点出发,分析研究物态变化过程中热功转
换的关系和条件。
特点
1)具有可靠性; 2)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应用宏观参量 .
第四章气体动理论
2.气体动理论 —— 微观描述 研究大量数目的热运动的粒子系统,对微观结 构提出模型、假设,应用统计方法,得出热现象规律。
第四章 气体动理论
第四章气体动理论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子的观点: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 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运动的观点:物体中的分子处于永不 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其激烈程度与温度有 关。 •分子力的观点: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力。
第四章气体动理论
第四章气体动理论
统计涨落现象(Fluctuation)
大量小球整体按狭槽的分布遵从一定的统计规 律。但统计规律永远伴随涨落现象。一次投入大量 小球(或单个小球多次投入)落入某个槽中的小球 数具有一个稳定的平均值,而每次实验结果都有差 异。槽内小球数量少,涨落现象明显。反之,槽内 的小球数量多时涨落现象不明显。在一定的宏观条 件下,大量小球运动的各种分布在一定的平均值上、 下起伏变化,称为涨落现象。
大学物理-气体动理论
dN N
f
(v ) dv
f (v) dN ⑩
Ndv
f(v) 称为速率分布函数,含义:分布在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间
隔内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率。
第五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
三.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1.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理想气体在平衡态下分子的速率分布函数
f (v ) 4 ( m0 ) v e 3/ 2 2 m0v2 / 2kT (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
pV m RT M
mV
v2
3p
3 0.011.013105 1.24 102
m s1
494 m s-1
第五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
(2)根据物态方程,得
M m RT RT
Vp
p
1.24 102 8.31 273 kg mol -1 0.011.013 105
28 103 kg mol -1
vp
2kT μ
速率
v1 ~ v2 v2 ~ v3 … vi ~ vi +Δv
…
分子数按速率
的分布
ΔN1
ΔN2
…
ΔNi
…
分子数比率 按速率的分布
ΔN1/N
ΔN2/N
…
ΔNi/N
…
{ ΔNi }就是分子数按速率的分布
二. 速率分布函数 f(v)
设某系统处于平衡态下, 总分子数为 N ,则在v~v+ dv 区
间内分子数的比率为
y
踪其中一个分子, 某一时刻速 A2
A1
率为 vi与器壁A1碰撞, x 方向
动量的增量
m0 vix m0 vix 2m0 vix
O vi
x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气体分子动理论
别为 CVO2
=
R, 2
CV H 2
=
R 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M R 和题意标准状态下(两气体压强、体积相同)有 Tµ
M
( 两气体的摩尔数之比为 µ
) O2
=
p 1V1 T1
= V1 = 1
M ( µ ) He
p2V 2 V 2 2 T2
m 根据理想气体内能公式 E = M ⋅ i RT 得 µ2
本习题版权归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大学物理》作业 No.10 气体分子动理论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容积 V = 4×10 −3 m3 的容器中,装有压强 p = 5×10 2 P a 的理想气体,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
处的分子数密度。
n 若大气中空气的摩尔质量为 M mol ,温度为 T,且处处相同,并设重力场是均匀的,则空气分子数密度减少
a 到地面的一半时的高度为
。(符号 exp[α ],即 e α )
− Mmol gh
n 解:由玻尔兹曼粒子数按势能(高度)分布规律 n = n0e RT 得
i 空气分子数密度减少到地面的一半时的高度为
4. 在标准状态下, 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 V1 = 1 ,则其内能之比 V2 2
E1 / E2 为:
[
] (A) 1/2
(B) 5/3
(C) 5/6
(D) 3/10
解:氧气为双原子分子,其总自由度为 5,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其总自由度为 3,故它们的摩尔热容量分
3
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AII》作业No.10平衡态的气体动理论
ε 解:分子的平均总动能为: = i kT ε ,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 t kT ,对于刚性单原子分子和刚性双
K2
t2
原子分子而言,平动自由度都是 t = 3,而对于总的自由度而言,单原子分子的 i = t = 3 ,而刚性双原子分子
i = t + r = 5 ,所以,他们的平均总动能不相等,而平均平动动能是相等的。
4
0.3v0 Nf (v)dv =
0
0.3v0 0
−
N
6 v03
(v
−
v0
)vdv
=
0.216 N
∫ ∫ (4) v =
∞
vf (v)dv =
0
v0 0
−
6 v03
(v
−v0 )v2dv
=
v0 2
∫ ∫ (5) v2
=
∞ v2 f (v)dv =
0
v0 0
−
6 v03
(v
−v0 )v3dv
=
0.3v02
所以 v 2 = 0.3v0 = 0.55v0
2. 一容积为 10 cm3的电子管,当温度为 300 K时,用真空泵把管内空气抽成压强为 5×10-6 mmHg的高真空,问此时管
3
内有多少个空气分子?这些空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平均转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平均动能的总和是 多少?(已知 760 mmHg=1.013×105 Pa,空气分子可认为是刚性双原子分子,波尔兹曼常量k =1.38×10-23 J/K)
(B) 最概然速率为分子速率分布中速率的最大值 (C) 最概然速率为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极大值 (D) 最概然速率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最多 解:“最概然”的意思是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吧整个速率区间范围分成许多相等的小区间,则分布在最概然速率所 在区间的分子比率最大。而分子速率分布中的最大速率应为无穷大。因此答案为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 强 和 温 度 公 式 的 推 导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能 均 分 定 律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分 子平 均碰 撞自 由程 的推 导中
J
w(4) 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总和
wwEk
=N
5 kT
2
=
5 ×1.61×1012 ×1.38 ×10−23 × 300 = 1.67 ×10−8 2
J
3. 一超声波源发射声波的功率为 10 W。假设它工作 10 s,并且全部波动能量都被 1 mol 氧气吸收而用于增
加其内能,问氧气的温度升高了多少?
∑ Ni vi 2 = ∑ Ni
2 ×10.02 + 8× 20.02 + 6× 30.02 + 4 × 40.02 + 2× 50.02 2+8+ 6 +4 + 2
h 2. 一容积为 10 cm3 的电子管,当温度为 300 K 时,用真空泵把管内空气抽成压强为 5×10-6 mmHg 的高真 c 空,问此时管内有多少个空气分子?这些空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平均转动动能的总和是
= 1.61×1012
个
kT
1.38 ×10−23 × 300
由能量均分定律有
h (2)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
zEt
=
N
3 2
kT
=
3 2
× 1.61 × 1012
×1.38 ×10 −23
× 300 =1.00 ×10−8
J
(3) 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的总和
.Er
=
N
2 kT 2
=
2 ×1.61×1012 ×1.38 ×10−23 × 300 = 0.67 ×10−8 2
多少?平均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已知 760 mmHg=1.013×105 Pa,空气分子可认为是刚性双原子分子,波
n 尔兹曼常量 k =1.38×10-23 J/K)
a 解:设管内总分子数为 N 。
N 由状态方程 p = nkT = kT 有
n V
(1) 管内空气分子数为
i N
=
pV
5 ×10−6 ×1.013×105 / 760 ×10 ×10−6 =
(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摩尔气体常量 R = 8.31 J·mol −1 ·K −1 )
解:超声波源发射出的声波总能量为 ∆E = Pt (式中 P 为超声波源功率),而理想气体的内能改变为
∆E = M ⋅ i R∆T ,则由题意有氧气的温度升高为 µ2
∆T
=
Pt M5
⋅
R
=
10 ×10 5
= 4.81(K)
3
5
. 别为 CV He = 2 R, CV H2 = 2 R
M3
w现在给氦气等容加热由题意有
QHe
=
µ
⋅ R ⋅ ∆T 2
=6J
所以,升高同样的温度,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w M5
M3
55 5
w QH2
=
µ
⋅ R ⋅ ∆T 2
=
µ
⋅
2 R ⋅ ∆T ⋅ 3 = 3QH2
= ×6 = 10 J 3
故选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在压强和温度公式的推导中
视为有质量而无大小的质点
;在能均分定律中
视为 有结 构的物 体—— 质点 组,可 以发 生平动 、转动 和振 动
;在 分子 平均碰 撞自 由程的 推导 中
有一定大小(体积)的刚性小球
o ∑ v = Nivi = 2×10.0 + 8 × 20.0 + 6 ×30.0 + 4× 40.0 + 2 ×50.0 ≈ 28.2(m⋅ s−1)
∑ Ni
2+8 +6 + 4+ 2
粒子的最概然速率为
c vp = 20.0(m⋅ s−1)
. 粒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e v2 =
≈ 30.3(m⋅ s−1 )
(ln h=
n0 )RT n
(ln =
2)RT
。
M mol ⋅ g
M mol ⋅ g
h 4. 当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 f (v),则分子速率处于最概然速率 v p 至∞范围内
z ∆N
的概率 =
。
N
. 解:由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 f (v) = dN 可知: Ndv
w∞
∫ ∫ 分子速率处于最概然速率 vP 至∞之间的分子数为
。
m 2. 一能量为 1012 eV 的宇宙射线粒子,射入一氖管中,氖管内充有 0.1 mol 的氖气,若宇宙射线粒子的能
量全部被氖分子所吸收,则氖气温度升高了
K。
o [1eV = 1.6×10 −19 J,摩尔气体常数 R = 8.31 J·mol −1 ·K −1]
3
c 解:氖气为单原子分子,其等体摩尔热容为 CV
动能总和为:
[
] (A) 2 J
(C) 5 J
(B) 3 J (D) 9 J
解:由能量均分定理有一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w = 3 kT, 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总和为
m 2
o Et
= Nw
=
M µ
N
A
⋅
3 2
kT
=
3 2
M µ
RT
=
3 2
pV
=
3 × 5 ×102 × 4 ×10−3 2
4. 在标准状态下, 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 V1 = 1 ,则其内能之比 V2 2
E1 / E2 为:
[
] (A) 1/2
(B) 5/3
(C) 5/6
(D) 3/10
解:氧气为双原子分子,其总自由度为 5,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其总自由度为 3,故它们的摩尔热容量分
3
5
处的分子数密度。
n 若大气中空气的摩尔质量为 M mol ,温度为 T,且处处相同,并设重力场是均匀的,则空气分子数密度减少
a 到地面的一半时的高度为
。(符号 exp[α ],即 e α )
− Mmol gh
n 解:由玻尔兹曼粒子数按势能(高度)分布规律 n = n0e RT 得
i 空气分子数密度减少到地面的一半时的高度为
o M
c 二者内能之比为 E1
( µ ) O2 =
⋅ iO2
=1 ⋅5= 5
E2
M ( µ ) He
iHe
23 6
故选 C
(e) .( ) 5.
设图示的两条曲 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 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令
vp
O2 和 v p
分别表
H2
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 ) ( ) h [
] (A)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别为 CVO2
=
R, 2
CV H 2
=
R 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M R 和题意标准状态下(两气体压强、体积相同)有 Tµ
M
( 两气体的摩尔数之比为 µ
) O2
=
p 1V1 T1
= V1 = 1
M ( µ ) He
p2V 2 V 2 2 T2
m 根据理想气体内能公式 E = M ⋅ i RT 得 µ2
f( v)
vp
O2 / v p
=4
H2
a
( ) ( ) c (B)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b
vp
O2 / v p
=1/4
H2
n (C) 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 ) ( ) v p
O2 / v p
=1/4
H2
O
v
a (D) 图中b表示氧气分 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 ) ( ) v p
1 × × 8.31
µ2
2
(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总自由度数为 5)
2RT
公式知:在相
µ
2 × 10 −3 = 1 ,再 32 × 10 −3 4
z故选 B
. 6.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若体积保持不变,则其平均自由程 λ 和平均碰撞频率 z 与温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温度升高, λ 减少而 z 增大 (B) 温度升高, λ 增大而 z 减少
w(C) 温度升高, λ 和 z 均增大
O2 / v p
=
H2
4
n 解:因氧气摩尔质量(32)比氢气摩尔质量(2)大,故由理想气体最概然速率 v p =
hi ( ) 同温度下,氧气的最概然速率比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小,其比值为 v p O2 = ( )v p H2
µ H2 = µ O2
因速率分布曲线下面积应相等归一化,所以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要陡一些。
=
M µ
RT
可得
c 理想气体的内能 E = pVCV R 可见只有当体积 V 不变时,内能 E 才和压强 p 成正比,在相图中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n 故选 C
a 3. 两个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 ),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
相等。现将 6 J 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温度。若使氦(应为:氢)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
n 氦(应为:氢)气传递热量:
[
] (A) 6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