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小学二年级下必背古诗带译文
1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注释 •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 寂静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 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 苟能:如果能。 • 侵陵:侵犯。
•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 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 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 注释
• 汉江:即汉水,临眺,登高远望。
•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
•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 潇湘总称三湘。
•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 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 西九江。
•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 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山鸟:山中的鸟。 •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译文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 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 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2汉江临眺
【唐 王维】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 静静与我相伴。
5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必背古诗】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典诗(含译文)
【必背古诗】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典
诗(含译文)
古诗一:《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诗二:《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古诗三:《白日依山尽》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古诗四:《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古诗五:《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古诗六:《咏鹅》
白鹅在草村,
真是太可爱。
它绿化的河,
水浅又水清。
古诗七:《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古诗八:《夜泊左江渔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边一夜鱼龙舞。
脚步無声微漾船,
疑是画出青山图。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典诗选,每首诗都具有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诗篇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语文领悟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古诗的中文原文以及对应的英文翻译都可以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找到,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其中的词句,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美妙和诗人的意境。
二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10首
二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1.迟日:指春天。
2.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3.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4.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5.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刀。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艇:船。
2.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3.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一道:一路。
开:分开。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附解释、译文)
日积月累七《二十四节气歌》(100 页)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初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注释】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 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 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 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 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 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 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 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 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 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 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 回归线)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源自1公众号:惟微小筑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 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 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 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 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译文及注释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译文及注释二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需要背诵,还需要理解其译文和注释。
以下是几首二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译文和注释:1. 《静夜思》-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好像地上铺了一层霜。
我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家乡。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表达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2. 《春晓》-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译文:春天的早晨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夜听到了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和大自然的美景。
3. 《望庐山瀑布》-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地看去,瀑布像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怀疑是不是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另一首名作,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4. 《登鹳雀楼》-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译文:太阳依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作,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胸怀壮志的情感。
5. 《江雪》-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译文:所有的山中鸟儿都飞走了,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人迹。
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通过描绘雪中的江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师在教授这些古诗词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词的内涵。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日积月积(附原文+解释)
1.古诗二首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早春二月,青草生长,黄莺飞舞,柳条在春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似乎都陶醉在了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了蓝天。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无数柔嫩的柳条像丝带一样垂下来。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意:六月西湖的风光,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碧绿的荷叶无穷无尽,一直延伸到了天边,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绽开了花瓣,在阳光的映照下,特别红艳美丽。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快乐地鸣叫,一行白鹭在蓝天下自由飞翔。
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02 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第13页)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意: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繁茂。
无情的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吹来,它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第27页)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送给别人玫瑰,手也会留下香味。
说明帮助了他人,自己也会快乐。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平时帮助他人,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有人帮助。
这说明关爱是相互的。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雪中送炭”的行为比“锦上添花”的行为更让人感动。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第39页)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古代,“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个时辰,“鼠、牛、虎、兔……”是十二生肖。
二年级下册古诗+译文
二年级下册古诗+译文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1.赋得:借古人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第一首《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居住在乡村。
诗意是:早春二月,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河堤上的杨柳好像喝醉了一样吹拂飘荡着。
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第二首《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目:歌咏柳树(赞美柳树)诗意是:高高的柳树像用碧玉打扮的美女一样,千万条柳枝垂下来,就像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的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
第三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目的意思是:诗人早晨在净慈寺送别友人林子方。
意思是: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第四首《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第五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题目的意思是:在古原上送别友人。
意思是:草原上的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烧不完,春风一吹,大地上的草儿又生长起来。
第六首《舟夜书所见》清代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意思是: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撒落无数的星星。
第七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部古诗(6首)带拼音注释译文
《咏柳》【唐】贺知章碧b ì玉y ù妆zhu ān ɡ成ch én ɡ一y ì树sh ù高ɡāo,万w àn条ti áo垂chu í下xi à绿l ǜ丝s ī绦t āo。
不b ù知zh ī细x ì叶y è谁shu í裁c ái出ch ū,二èr月yu è春ch ūn风f ēn ɡ似s ì剪ji ǎn刀d āo。
注释:①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指春天嫩绿的柳叶。
②妆:打扮。
③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④裁:裁剪。
⑤似:好像。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杨万里毕b ì竟j ìn ɡ西x ī湖h ú六li ù月yu è中zh ōn ɡ,风f ēn ɡ光ɡu ān ɡ不b ù与y ǔ四s ì时sh í同t ón ɡ。
接ji ē天ti ān 莲li án 叶y è无w ú穷qi ón ɡ碧b ì,映y ìn ɡ日r ì荷h é花hu ā别bi é样y àn ɡ红h ón ɡ。
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杭州西湖的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诗人的好朋友。
④六月中:六月中旬。
⑤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⑥接天:与天空相接。
⑦映日:太阳光的照耀下。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课文讲解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课文讲解1.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字词解释。
- “草长莺飞”:小草生长,黄莺飞舞。
这里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看啊,春天到了,小草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娃娃,一个劲儿地往上长,黄莺呢,也高兴地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空中舞会。
- “二月天”:农历二月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春天刚刚开始,天气开始变得暖和起来啦。
- “拂堤杨柳”: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
那杨柳啊,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帘子,轻轻地在堤岸上晃悠着,好像在和堤岸说悄悄话呢。
- “醉春烟”: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这里的“春烟”就是春天里像烟雾一样的水汽。
杨柳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的,其实是被春天的美景陶醉啦。
- “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们放学回来得很早。
在古代,小朋友们上学也是很辛苦的,不过一放学就可以撒欢啦。
- “忙趁东风放纸鸢”:急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
“纸鸢”就是风筝,东风就像一个大力士,把风筝吹得高高的,小朋友们就跟着跑啊跑,可开心了。
3. 诗句赏析。
- 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描写春天的美景。
诗人用很简单的几个字就把春天那种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样子写出来了。
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天空中飞着黄莺,地上长满了青草,河边的杨柳随风飘舞,还有那像薄纱一样的春烟,是不是像一幅美丽的画呢?- 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的是小朋友们的活动。
这一写啊,就把春天的那种活力和欢乐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小朋友们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去放风筝,他们在田野里奔跑着,呼喊着,和春天的美景融合在一起,多有趣啊。
1.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字词解释。
- “碧玉妆成一树高”: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装扮成的。
“碧玉”这里是用来比喻柳树的嫩绿和清新,就好像柳树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绿色的漂亮衣服呢。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20首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20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你看这首诗啊,就像一幅画一样。
诗人把柳树比作一个精心打扮的美女,“碧玉妆成一树高”,就好像这柳树是用碧玉打扮起来的,高高地站在那儿呢。
那“万条垂下绿丝绦”,哇,数不清的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垂下来,风一吹,肯定超级美。
最后诗人还调皮地问呢,这么细巧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呀?然后他自己回答,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出来的。
这想法可真奇妙,把春风想象成剪刀,一下就把春天的那种生机和柳树的精致都写出来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这贺知章可真是个有趣的老头呢。
他小时候就离开家了,等老了才回来。
你想啊,虽然他在外面待了那么久,但是家乡的口音一点都没变。
可是呢,他的头发都白花花的了。
那些小孩子看到他,根本不认识,还笑嘻嘻地问他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特别有画面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在里面,诗人离开家乡太久了,家乡的小孩子都不认识他了,但是又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毕竟还是家乡的孩子,充满了天真无邪。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可经典了。
前面两句就像电影镜头一样,太阳挨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呢,朝着大海不停地流啊流。
然后诗人突然就有个很有哲理的想法,要是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有更广阔的视野,就得不断努力,往更高的地方去。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想懂得更多知识,就得更努力地学习,不断进步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孟浩然写春天写得特别细腻。
春天的时候啊,人睡得可香了,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然后到处都能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这多有生机啊。
可是诗人突然想到,昨天夜里听到风雨的声音,那些花儿不知道被吹落了多少呢。
这就有一种对春天的喜爱,又有点小担忧的感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全册古诗及译文
11、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 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 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 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 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咏柳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 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 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 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 1、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2、簇:拥起。 译文 漆 黑 之 夜 不 见 月 亮 ,只 见 那 渔 船 上 的 灯 光 ,孤 独 的 灯 光 在 茫 茫 的 夜 色 中 , 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撤落 无数的星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译文注释目录二年级下册 (1)01村居 (1)02咏柳 (2)03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3)0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05绝句 (4)06悯农(其一) (5)07舟夜书所见 (5)二年级下册01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02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03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南朝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
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
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
【必背古诗】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含译文)
【必背古诗】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含译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古诗(一)村居【清】XXX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XXX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XXX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XXX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古诗(二)XXX【唐】XXX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XXX。
不知XXX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打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东风啊!【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墨客对春天的无穷热爱。
古诗(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XXX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XXX盛开,在XXX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古诗(四)绝句【唐】XXX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 】全体古诗(含译文)古诗(一)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春风放纸鸢.【译文】阴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逐渐抽芽发展,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似乎在轻轻地抚摩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风景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下学今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春风劲吹的机会,把风筝放上蓝天.古诗(二)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铰剪.【注释】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许多.本诗描述的是垂柳.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⑶ 妆:装潢,打扮.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目词在应用中并不必定表示确实的数目.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许多的意思.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⑺ 二月:阴历二月,恰是二月时节.⑻ 似:似乎,如同.【译文】柳树像碧玉打扮成的美男一样,万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铰剪的二月春风啊!【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经由过程赞扬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穷酷爱.古诗(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风景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丛丛的荷叶铺睁开去,与蓝天相衔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葱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辉煌映下,显得非分特别的鲜艳娇红.古诗(四)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彼苍.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悠扬地歌颂,一队整洁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瞥见西岭上聚积着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
①篱:篱笆。
②疏疏:稀疏。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⑤急走:奔跑。
【赏析】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绝句(唐代:杜甫)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
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