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创造学导论

合集下载

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

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

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 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 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 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 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
“设计”的概念
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 的潮流。
日常语言中的“设计” 多个层次、通常分为 三类: 第一、精神活动层面。 是指在人的意识和思想中对人的生活世界进行 预先设定与规划,这是宽泛意义上的设计; 第二、造物活动层面。 设计起源于人类物质生存的需要,是人为了改 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有目的的造物活动。从远 古的彩陶、青铜,到今天的电子、家具产品等 ,都是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基于精 神或物质上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物品。这是狭 义上的设计;
“设计”的概念
第三、非物质层面。 指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的表达和处理所进行 的设想与规划。如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软件 程序的设计等。这是设计在信息时代新的表现 形式。
“设计”的概念
深泽直人——茶包设计
(造物活动层面)
设计 —— 一词虽然是西语Design在现
代汉语中的反映,但其西语词源学上的含义,
1950年,美国人爱德华·考夫曼·琼尼“12条定义”:
1.现代设计应满足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
2.现代设计应体现时代精神。 3.现代设计应不断发展的纯美术与纯科学中吸取营养。 4.现代设计应灵活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并使其得到发展。 5.现代设计应通过运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不断丰富 产品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效果。 6.现代设计应明确表达对象的意图,绝不能模棱两可。 7.现代设计应体现使用材料所具备的区别于它种材料的特 性及美感。 8.现代设计须明确表达产品的制作方法,不能使用表面可 行,实际却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欺骗手段。
另一种斱式为写意仿生设计也就是在仿生自然界物佑时需要对物佑的典型特征造型迚行升华加工然后通过设计手段实现再特征的再创造这种斱式丌仅在视觉上佑现出了物佑特质的仿生更是追求物佑特性的意境也就是通过造型表现出杢的产品情怀引起亰仧养心丐界的共鸣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39602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2学分:2.0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

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模块创新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二)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

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理论的梳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创新的基本概念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无(三)思考与实践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从零到卓越——创新与创业导论》第一章

《从零到卓越——创新与创业导论》第一章
初识创新 与创业
创新与创业导论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认知创新 认知创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认知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认知创新
• 创新的概念 • 创新的类型
3
一、 创新的概念
第一节
认知创新
人的时间有限,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人活着就是要找到你真正所爱的东西, 让每天都精彩绝伦,人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
8
二、 创新的类型
1.2.5 结构创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认知创新
结构创新是指设计和应用新的更有效率的组织结构。结构创新按其影响系统的范围可分为技术结构的创 新和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创新两类。
① 技术结构的创新。例如,福特在20世纪20年代首 创流水线生产方式,让工人依次地完成简单工序, 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开创了大规模生产标准产 品的工业经济时代。
创业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创业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即创业者要付出努力和代价。 创业的本质在于对机会的商业价值的发掘与利用,即要创
造或认识到事物的一个商业用途。 创业的潜在价值需要通过市场来体现,即市场是实现财富
的渠道。 创业以追求回报为目的,包括个人价值的满足与实现、知
识与财富的积累等。
4
二、 创新的类型
1.2.1 产品创新
第一节
认知创新
产品创新就是研究开发和生产出更好的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使其性能更好,外观更美,使用更便捷、更 安全,总费用更低,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产品创新可在3个层面上实现:
① 开发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例如,3D打印行业 中翘楚3D Systems发布的Cube 3D打印机。

创造学概论教学大纲

创造学概论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创造学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reatology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6 讨论学时:6 总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教育、管理、艺术和其他所有领域创造、创新活动的特点、规律、方法和创造力开发的科学。

其目的是通过对人类的创造、创新活动的研究, 掌握创造、创新的规律和方法,并以此有效地促进各类创新活动的开展,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激发创新欲望,树立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新素质,掌握创造或创新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以适应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有以下基本要求:一是了解创新的概念,掌握创新潜能的原理及创新潜能开发的思路和方法,理解创新成功的要素;二是了解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培养方法;三是掌握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四是掌握常用的创新方法;总体要求是学生不仅要在理论上掌握创新的基本体系,而且能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运用创新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使用教材:《创新学原理和方法》(第二版) 于来虎李志源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3月2、参考书目:《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王健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五、有关说明1、课程性质:全院公共选修课;2、适用专业: 文科,理科,工科各专业,各年级均适用。

3、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提问及回答问题等情况。

期末考查成绩70%,依据课程作业、科技制作、社会调查报告等。

第1章 导论——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

第1章 导论——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

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作比较准确的规划。
人们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联系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或“科技”。 科学和技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37
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1. 发现与发明
发现(discovery)是对客观世界中前所未知的事物、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认
识活动。
如,物质的本质、现象、规律等,不管人类是否发现了它们,它们本来是客 观存在的。后来被人类认识到了,就是发现。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 客观存在的、还没有被人类认识到的规律。发现也称为科学发现(scientific discovery)。
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5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 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 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 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0
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2. 创造与创新
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1)引入新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 (2)开辟新的市场。 (3)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4)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工艺)。 (5)实现新的组织形式。
发现第一种类型——发现科学事实 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和找到的科学事物。 发现第二种类型——发现科学规律
创造与发现的关系
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0
Friday, December 22, 2017
30 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创造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汇总教程文件

创造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汇总教程文件
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创造性思维能力
知识、经验、思维模式
敏锐的判断力
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对创造性做出错误的假设
孤立地考察问题,没有整体地、全面地看问题
遵循规律,事实这些规律可能不存在或者不再有效
相信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不喜欢从多种情况通盘考虑问题
逃避风险、害怕失败
消极思想
(3)不同时使用的事物进行组合,可以节省空间,提高共同部件的利用
附加式组合法:
在原有的事物中附加新的因素,以改进原事物的性能或增加新的功能和
1)附加部件,改进性能
2)附加部件,增加功能,还可以一物多用
3)使用添加剂,改善或改变产品性能
重组组合法:
重组组合是指先将组合的事物进行分解,然后根据需要将分解出来的因
J.P. Guilford(吉尔福特):创造心理学的引领者
创造力及其开发
创造力的定义(狭义、广义)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
创造力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后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
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其实质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伴随大脑的进
每次会议有6人参加,坐成一圈,要求每人5分钟内在各自的卡片上写
3个设想,然后由左向右传递给相邻的人。每个人接到卡片后,在第
5分钟再写3个设想,然后再传递出去。如此传递6次,半小时即
108个设想
6人组成讨论小组,发放记录卡片,表格内有6组以3个空格为一组的
主持人宣布讨论主题,要求与会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于主题进行重新表
分类:
灵感思维的概念、特点、过程、来源
概念:人们在长期思考同一问题而不得其解,思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创业学导论(课件)

创业学导论(课件)

创业的分类与模式
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创业可以分为不同 类型,如生存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等 。
模式
不同的创业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 用范围,如个体户模式、公司模式和 网络创业模式等。
02 创业过程
CHAPTER
创意的产生与筛选
创意的产生
通过观察市场需求、解决 痛点、创新技术等方式, 激发创业灵感。
ABCD
SWOT分析法
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风险清单法
通过列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评估风险的性质 和应对策略。
风险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规避风险
通过提前预测和预防措施,降低或避免风险的发生。例如 ,进行市场调研、技术预研、制定应急预案等。
缓解风险
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或减轻损失。例如,建 立风险储备金、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等。
转移风险
通过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或采取分散风险的措施,降低自 身承担的风险。例如,购买保险、分包业务、多元化经营 等。
接受风险
对于一些无法避免或控制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接受并承 担相应的损失。例如,制定财务预算、建立风险准备金等 。
05 创业计划书撰写
CHAPTER
计划书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01
摘要
概括介绍创业项目、团队、市场机 会和商业模式。
06 创业实践与案例分析
CHAPTER
成功创业者的特质与经验
创新思维
成功的创业者通常具备创新思维,能够 发现并抓住市场机会,提出独特的商业
理念和产品。
风险管理
成功的创业者懂得如何平衡风险与收 益,善于制定并执行稳健的商业策略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6版》完整学习笔记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6版》完整学习笔记

罗宾斯《组织⾏为学:第16版》笔记第Ⅰ篇导论第1章什么是组织⾏为学1.1 ⼈际技能的重要性商学院的教授们逐渐意识到理解⼈们的⾏为对管理者有效性的作⽤,并在很多课程设置中,把⼈际技能作为必修课补充进来。

管理者⼈际技能的开发还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绩效的员⼯。

积极的社会关系往往伴随着较⼩的⼯作压⼒和较低的离职意愿。

那些懂得如何与管理者进⾏有效对话且表现积极主动的员⼯,更容易得到管理者的信任,因此他们的想法经常能被采纳,⼯作满意度也会进⼀步提⾼。

创造令⼈愉悦的⼯作环境似乎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管理者单凭技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他们还需要良好的⼈际技能。

1.2 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managers)通过他⼈来完成⼯作。

他们通过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的活动来实现⼯作⽬标。

管理者在组织(organization)中完成他们的⼯作。

组织是⼀种⼈们有⽬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在⼀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个或⼀系列共同⽬标。

在这个组织中,监督他⼈的活动,并对实现⽬标承担责任的⼈就是管理者。

1.2.1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达成⼀定的⽬标,所以,必须有⼈来确定这些⽬标,并选择能够达成这些⽬标的⼿段。

管理者就是这样的⼈。

计划(planning)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的⽬标;制定达成这些⽬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惊醒整合和协调。

有证据表明,这种职能增加了管理者从低级管理层向⾼级管理层晋升的可能性。

管理者也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我们把这种职能叫做组织(organizing)。

包括: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进⾏分类;谁向谁报告⼯作以及在什么地⽅做出决策额。

每个组织都由⼈组成。

于是,指导和协调这些⼈也是管理者的⼯作,这就是领导(leading)职能。

为了保证各种事项按部就班地进⾏,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的绩效进⾏监控。

大学《批判与创意思考》章节模拟答案

大学《批判与创意思考》章节模拟答案

《批判与创意思考》章节模拟答案《批判与创意思考》第1章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1.思考是有目的的心理活动而且对于这种心理活动,当事人可以进行一些控制。

( )答案:√2.思考的关键是控制。

( )答案:√1.2 什么是思考?1.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问题,有的问题不需要思考,有的问题需要思考。

()答案:√2.思考就是针对特定问题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答案:√1.3 海绵与淘金:两种思考方式1.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哪种方式思考?()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A2.海绵式思考和淘金式思考哪一种是较为常见的思考方式是?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A3.以下哪种思考方式需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B4.海绵式思考是被动接受作者观点与推理但不能评价,淘金式思考是主动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和观念并评价。

()A、正确B、错误答案:A1.4 思考的心理学基础(一)1.在思考过程中,以图像和心像进行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B2.在思考过程中,比较偏向直觉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B3.下面属于右脑功能的是()。

A、艺术B、阅读C、写作D、语言答案:A1.5 思考的心理学基础(二)1.赫曼的全脑模型中,逻辑型属于A象限。

答案:√2.赫曼的全脑模型中,C象限是纪律型。

答案:×3.MQ指的是德性商数。

()答案:√1.6 怎样提高创造力?1.日本创造学家进藤隆夫等人提出的创造力不包括()。

A、活力B、好奇心C、结力D、个性答案:B2.创造力中的智力因素不包括()。

A、创造意识B、一般智能C、特殊才能D、批判性思维3.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答案:√第2章第二章思考的历程2.1 思考的方法1.生物学家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了类,并揭示了各类生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这属于什么过程?()A、具体化B、系统化C、分类化D、概括化答案:B2.演绎是什么样的推理方法?()A、从特殊到一般B、从一般到特殊答案:B3.在思考方法中,抽象是高级的分析,概括是高级的综合。

《创造学原理》复习要点

《创造学原理》复习要点

创造学原理2012年6月目录第一篇基础概念篇 (1)第二篇创造性思维 (10)第三篇创造技法 (18)第四篇创造实践篇 (28)第五篇创造型人才开发篇 (39)第一篇基础概念篇一.学习内容1.创造学导论1.1 创造及相关概念1.2 创造的原动力和意义1.3 创造学概述1.4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2.创造的基本要素2.1 创造主体和客体2.2 创造精神、知识和创造技法2.3 创造环境3.创造力概述3.1 创造力的构成和分类3.2 创造力辨析3.3 创造力开发3.4 创造力测评二.学习目的1.创造学导论掌握创造和创造学涵义。

了解创造的特点、创造学的性质、创造学的发展历程2.创造的基本要素掌握创造主体、创造客体、创造精神、知识和创造技法的内涵。

了解创造环境的相关内容3.创造力概述掌握创造力的泥涵义及构成。

了解创造力辨析、创造力开发、创造力测评的相关内容三. 自我测试(一)单选题1.二十世纪心理学对人类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发现了创造的(),有两个含义。

A.艰巨性B.个别性C.普遍性D.人为性2.国务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A.实现四个现代化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C.进一步深化改革D.加快引进外资与技术3.一个人只有(),才能感到愉快、爱学习。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在讲课、演讲时应充分调动授众的左右脑同时使用。

A.左右脑同时并用B.使用左脑C.运用右脑D.左右脑都不用4.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创造动机。

创造学的研究表明,( )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启动和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

A.外部名利B.奖金C.内在动机D.外在动力5.爱因斯坦认为,()比知识更重要,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想象力在工作学习中是一种实在的因素。

A.想象力B.联想力C.判断力D.推理力6. 体现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创新的是()。

A. 探索B. 革新C. 创意D. 创作7. 中国创造学会是在哪一年正式成立的()。

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为了使学生既有较强的机械制造技术的知识基础,又有较强 的工作适应能力,在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基础上,扩充了计算机应 用、数控以及其它制造业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宽口径适应能力, 拓宽学生的视野。
机械工程学院
第一章 导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从技术与经济紧密 结合的角度出发,围绕加工质量和交货期这个目标,掌 握整个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选择优化和运作监控的基 本知识,能在宏观上和全局上对生产活动和生产组织有 清楚的认识,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个工序及其优化的知 识。要求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包括传统的和现代在内的 各种常用加工方法和制造工艺,以及与之有关的切削机 理、加工原理、切削参数的选用、加工质量的分析与控 制方法等。
机械工程学院
第一章 导论
五、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 础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在制造技术方面奠定最基本的 知识和技能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生产活 动的组织、机械加工过程及其系统。包括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 论及其基本规律,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其设计, 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精密与超精密加 工,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沿与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学院
第一章 导论
制造系统结构
经营管理 财务 市场与销售 研究与开发 生产管理
经营管理信息流 生产管理信息流 技术信息流 物质流
用 户 、 市 场 与 外 部 环 境
工程设计
质量控制 采购 资源管理
车间制造 (加工、装配、 检验、输送、 存储 … )
图1-2 制造系统功能结构
机械工程学院
第一章 导论
无形 (服务)
图1-1 生产的定义

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课件

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课件
第一节:价值增长 一.剩余价值与价值剩余 二.价值源泉探秘
第二节:周期波动 一.N.康得拉季耶夫长波理论 二.J.A.熊彼得长周理论 三.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经济增长曲线
第三节:生产函数 一.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二.J.丁伯根改革
第四节:技术贡献率 一.产值增速贡献 二.劳动生产率增速贡献 三.计划经济型增速贡献
第二节 :新兴技术与新型组织 一.网络组织 二. 孵化组织 三. 纵横组织 四. 回应组织
第三节:跟踪管理 一.跟踪与推进 二.探索与求证 三.经验与教训
第十章 科技知识的成果管理
第一节:成果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一.管理内容 二.管理范围
第二节:知识成果的认定 一.类别与标准
二. 程序与步骤 三.归属与权限 四.文案与保密
第二节:个体创新动力 一.心理动力:求知欲、好奇心、兴趣感 二.精神动力:认知精神、理性精神、实践精神 三.需求动力:成就、事业、理想
第三节:群体动力 一.系统增量:1+1>2 二.交流增量:1+1=3
三.撷取增量:an >1
第四节:组织创新动力 一.科学共同体 二.科技共同体 三.学习型组织
第五节:奖掖激励动力 一.技术人员的素质测评 二.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奖励
(五)社会主义经济增长论
波兰经济学家M·卡莱斯基就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经济特征在他的《社会主义经
济增长理论导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基本方程:r = i / k-m/k (a—u)
式中:r—国民收入增长率,是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前提性选择;
i—生产性积累率(Ι 部类),即生产性积累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 m—“资本—产出”率,即投资系数; a—设备折旧系数; u—设备改善效应系数; k—总“资本—产出”率;(k =m十存货平均周转期时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目录第一章导论1.1困惑与思考1.2创造1.3创造学1.4创造力及其构成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及思维定势2.1 创造性思维概念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2.3 思维定势的类型2.4突破思维定势第三章方向性思维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3.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第四章形象思维4.1 形象思维及特点4.2 想象思维4.3 联想思维4.4 直觉思维4.5 灵感思维第五章头脑风暴法5.1 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及规则5.2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第六章设问法6.1奥斯本检核表法6.3 和田十二法6.2和田十二法第七章列举法7.1 列举法概述7.2 属性列举法7.3 希望点列举法7.4 缺点列举法7.5 成对列举法7.6 综合列举法第八章思维导图8.1 思维导图概述8.2 思维导图绘制第九章组合分解法9.1 组合法概述9.2 常见的组合方法9.3 形态分析法9.4 信息交合法和主体附加法9.5 分解法第十章六顶思考帽法10.1 水平思考法10.2 六顶思考帽的特征第十一章类比法11.1 类比法概述11.2 类比法的原理11.3 类比法的类型11.4 综摄法11.5 引申方法第十二章 TRIZ法12.1 TRIZ的由来12.2 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12.3 TRIZ理论专利等级划分12.4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1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12.6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第一章导论1.1困惑与思考东亚人平均智商最高,但智商高不等于创造力高。

美国教育哲学:鼓励广泛的兴趣,灵活多变,善于质疑,东跑西跳,注重培养自信心;中国教育哲学:注重狭隘的专业,扎实的操练,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常常缺乏自信心。

中国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批判和创造。

高知识不等于高创造力。

李约瑟悖论:中国有四大发明,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因为我们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形成理论,不能指导我们实践。

发明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未知世界,也不是为了人类谋求福祉,而是政治的需要。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第1章 创新创业导论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第1章 创新创业导论
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的500强公司平均在榜时间: 1958年是61年,2011年18年 → 50年下降了70.5%。
出榜企业721家
50年下降了70.5%
出榜企业350家
新企业出现率
新企业出现率
35%
72.1%
1973年—1983年 2003年—2013年
61年 1958年
18年 2011年
一、为什么要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层面
关键词二:成功
雇主对毕业生的期待: • 创造力和想象力 • 适应性和灵活性 • 愿意不断学习的意愿 • 独立工作的能力 • 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 在压力下工作的能力 • 良好的口头交往能力和数字运算能力 • 注意细节的能力 • 时间规划、统筹和组织的能力
(HEA Pedagogy for Employability Report)
一、为什么要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层面
事业:比“工作”的意义更远
一、为什么要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层面
关键词三:竞争力
(谋生)竞争力/受雇佣能力(Employability)是指一系 列在技能、见解和个人特质上的成就,这些成就使毕业生 更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 为自己、同事、社区和国家经济带来更多效益。
一、为什么要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层面
【莫测】
世界的魔力在于变化,人类的魔力在于认识这些变化和解决无时不在的变 化所带来的问题。
面对确定的目标,统一要求的素质
面对不确定的情况和风险所需要的素质
一、为什么要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层面
【新事物】
1973年—1983年期间,出榜企业350家。新企业出现率为35%; 2003年—2013年期间,出榜企业721家。新企业出现率为72.1%;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第一章 导论
30
(1) 创造与发现
从新的科学规律和理论的发现看,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 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均属于这类发现。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2626
2. 创造的类型(按创造的过程分类)
(3)艺术创作 • 在艺术领域中,作家和艺术家依据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用创造性思维构思
作品,揭示人生的哲理和美的规律,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艺术领域的创 造也称创作或塑造艺术形象。(社科院)
• 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之一。 •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2121
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 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例如星云的收缩创造了星球,地壳的运动创造 了山脉湖泊……这些属于自然的创造。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1919
思考:“钱学森之问”?
钱老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 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缺乏创新型人才是问题所在!!
• 钱学森认为: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 学能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 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1010
困惑二
为什么中国学生却缺乏创造力?
我们学的知识 不够多吗??
我们的学生学的知识很多,太多了。
1111
美国教授认为东方学生的创造性差(招收博士为例) 一方面,当代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如汽车、轮船、飞机、

创业论 第一章 创 业 导 论

创业论 第一章 创 业 导 论
创业一词由“创”和“业”组成。《现代汉语词典》对 “创”的解释是“开始(做)”“初次(做)”,对“业” 的解释有“行业”“学业”“事业”等。“创业”一词在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创办事业”,在《辞海》中 的解释是“创立基业”。《孟子·梁惠王下》中有:“君子创 业垂统,为可继也”。这里的“创业”是广义上的创业,是 指事业的基础、根基,既可以指古代的帝王之业、霸王之业, 也可以指百姓家业、个人事业。创业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性 质、类别、范围与过程、阶段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二三百年前,经济学文献中出现了“创业” 一词,但学术界对其含义至今未达成共识。“创业 者”(entrepreneur)这个词来源于法语 “entre”(意思是“中间”)与“preneur”( 意思是“承担”)。这个词最初用来描述买卖双方 之间承担风险的人,或承担创建新企业风险的人。
一、创业的概念
这里也可以“刷通宵”,很多新创业的公司索性不租办公室,全天
候在此办公。苏菂为什么会创办“车库咖啡”呢?
第一章 创 业 导 论
引例
创业从一杯咖啡开始
几年前,时任一家公司投资总监的苏菂发现,谈项目是一件极 其耗时的事情,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便设想通过一种方式让 创业者聚到一起。2011年4月,“车库咖啡”开张,越来越多的与 创业有关的人汇聚到这里,“车库咖啡”也就成了草根创业者的大 本营。以前很难见到的投资人,在“车库咖啡”里能经常碰到,甚 至有机构定期派人过来挑选项目。像小米公司雷军、天使投资人徐 小平等都曾经来过这里。苏菂说:“这些群体凑在一起,不断地碰 撞,就会产生化学反应。”
三、创业的基本要素
2. 技 术
三、创业的基本要素
如果创业者选择的技术是在创业之初已趋于普适的技术, 这项技术很快就会度过技术的生命周期,那么是不应该选择的。 因此,创业者应以市场需要为选择技术的中心,要开发能够卖 得出去的产品,选择既不要太超前于市场的技术,也不要落后 于市场的技术。比较适宜的选择是,该技术在市场中已经显现 出应用前景,但还没有被应用;或者该技术在市场上刚刚出现, 即选择的技术只需超前于市场半步。

《从零到卓越——创新与创业导论》第一章

《从零到卓越——创新与创业导论》第一章
7
二、 创新的类型
1.2.4 职能创新
第一节
认知创新
职能创新就是在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管理职能方面采用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我国企业技术 落后,管理更落后,因此职能创新任务紧迫。
职能创新的5个方面:
① 计划的创新。 ② 控制方式的创新。 ③ 用人方面的创新。 ④ 激励方式的创新。 ⑤ 协调方式的创新。
22
一、 关于创新的政策
“互联网+”方面的政策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 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 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014 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 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
第三节
认知大学生创 新创业政策
② 产品结构方面的改进。例如,电子记事本、摄像 机、手提电脑、超薄洗衣机等。
③ 外观方面的改进。例如,苹果电脑一度依靠推出 彩壳流线型PC机,而显著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5
二、 创新的类型
1.2.2 技术创新
第一节
认知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或新的原料生产产品,以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或使生产过 程更加安全和省力。
创业团队要善于配置和平衡,
借此推进创业过程,包括对创业 机会的理性分析和把握,对创业 风险的认识和应对,对创业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对工作团队 适应性的认识和分析等。
创业过程要保持发展,必须追求 一个动态的平衡。这期间创业团 队必须思考的问题包括:目前的 团队能否领导组织未来的成长? 组织面临怎样的资源状况?下一 阶段的运作与成功面临哪些困难 与陷阱?
• 关于创业的政策 • 关于创新的政策

第11次课第九章创造技法一.ppt

第11次课第九章创造技法一.ppt

2020/2/7
BESTI-ISD
38
3)谁(who)? 谁来办最方便?谁会生产?谁可以办?谁是顾 客?谁被忽略了?谁是决策人?谁会受益? 4)何时(when)? 何时要完成?何时安装?何时销售?何时是最 佳营业时间?何时工作人员容易疲劳?何时产量 最高?何时完成最为时宜?需要几天才算合理? 5)何地(where)? 何地最适宜某物生长?何处生产最经济?从何 处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作销售点?安装在什么 地方最合适?何地有资源?
2020/2/7
BESTI-ISD
37
1)为什么(why)? 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响声?
为什么停用?为什么变成红色?为 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 替人力?为什么产品的制造要经过这么多 环节?为什么非做不可? 2)做什么(What)? 条件是什么?哪一部分工作要做?目的是 什么?重点是什么?与什么有关系?功能 是什么?规范是什么?工作对象是什么?
2020/2/7
BESTI-ISD
25
5、内容、程序、操作要求
2020/2/7
BESTI-ISD
26
6、案例
2020/2/7
BESTI-ISD
27
二、和田检核表法
2020/2/7
BESTI-ISD
28
1、创造技法的名称
该技法又称为
“聪明的办法”
“儿童发明法”
“动词提示检核表法”。
因为这一技法是我国创造学者许立言和 张福奎依据奥斯本检验表法,早20世 纪80年代提炼出来,首先以上海和田 小学试点成功,所以我们称他为和田 检核表法。
(14)“中山正和法—NM法”,1970年。 发明者----日本创造工程研究所中山正和

创新创业导论心得1000字(12篇)

创新创业导论心得1000字(12篇)

创新创业导论心得1000字(12篇) 关于创新创业导论心得,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创业导论是指将企业的主要创业项目分别由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经纪人创业的项目组成。

这些项目是在创业过程中创新和发展的,是创业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

这个创业人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态度,是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一种体现。

创新创业导论心得(范文):1创业导论是指将企业的主要创业项目分别由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经纪人创业的项目组成。

这些项目是在创业过程中创新和发展的,是创业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

这个创业人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态度,是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一种体现。

创业人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企业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态度是不同的,这些精神和态度就在企业中。

创业人在实践中应该把实现创业的过程当成创新,创业人要把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技能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

创业人在实践中应当把自己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创业人是创业者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具体实践者。

创新创业导论心得(范文):2在创业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了。

这次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首先,我明白创业的意义所在。

创业是一个很艰难的环境,要想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来,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意识,我们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到社会实践中去发挥我们的才华。

因此,我们在大学期间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其次,通过本次学习,我明白了我在做创业时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

我们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我们对于创业还是不了解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于将来的工作和学习。

再次,我明白了,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

我们要有很强的创业意识。

因为,我们要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学习。

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

因为,在学校中,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学生,我们必须接受军训的考验,不但能够吃苦,而且要比以往更能吃苦,因此,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多多参加实践活动,这样我们的创业才会更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创造力概述
u u u u
创造力的构成和分类 创造力辨析 创造力开发 创造力测评
3.1 创造力的构成和分类 1、创造力的涵义
创造力是指创造者的创造能力,是创造者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 现出的取得创造成果的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 构成因素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个要素构成,即知识、自学能 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 毅力等。日本创造学家进藤隆夫等人提出创造力是由活力、扩力、结 力及个性等4个要素构成。
1.2 创造的原动力和意义 马斯洛的五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1.3 创造学概述 一、创造学的涵义和性质 涵义:创造学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和其他所有领
域的创造活动现象,并从中探索出创造的过程、特点、方法等规律性 的东西的一门科学。
性质:1.创造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创造学理论与实践
主编:姚凤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 容 提 要
第一篇 基础概念篇
第二篇 创造性思维
第三篇 创造技法 第四篇 创造实践篇 第五篇 创造型人才开发篇 第六篇 创造性经营
第1章 创造学导论
•▲创造及相关概念 •▲创造的原动力和意义 •▲创造学概述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创造及相关概念
1.4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1、在美国产生 2、诞生原因 1)历代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 2)各国国力竞争的本质促进了创造学的研究 3)相继完善和成熟的相关学科为创造学的产生提供了较 完备的条件 发展:1、在日本的发展 2、在前苏联的教育简况 3、在我国的发展
1.4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1、在美国产生 2、诞生原因
1、创造力与禀赋 2、创造力与脑潜力 3、创造力与年龄
3.3 创造力开发
一、影响创造力发挥的心理因素 1、奥斯本的观点 (1)习惯性有碍问题的解决。 (2)自我沮丧为创造力的障碍。 (3)企求“一致”,阻碍了创造力的趋向。 (4)胆怯有抑制观念的倾向。 2、伊区的观点 (1)正确答案。 (2)这不合逻辑。 (3)遵守规则。 (4)实事求是。 (5)避免模棱两可。 (6)犯错是坏事。 (7)游玩是无意义的。 (8)这不是我的领域。 (9)别傻了。 (10)我没有创造力。
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创造的特点 1)创新性 2)普遍性 艰巨性 8)实践性 3)永恒性 4)超前性 5)社会性 6)求异性 7)
相关概念 发现: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和找到的事 物或规律。它包含新的科学事实的发现和新的科学规律和理论的发现两 类。 发明:发明是指人类运用自然规则研制出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这些事 物或方法是过去没有的。它包括新产品的研制和新方法的发明两类。 创新:创新是从英文innovate(动词)或lnnovation(名词)翻译过来的。 根据韦代词典所下的定义,创新的涵义为:引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
1)历代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 2)各国国力竞争的本质促进了创造学的研究 3)相继完善和成熟的相关学科为创造学的产生提供了较完备的条件
发展:1、在日本的发展 2、在前苏联的教育简况 3、在我国的发展
第2章 创造的基本要素
u u u
创造的主体和客体 创造精神、知识和创造技法 创造环境
2.1 创造主体和客体 主体:是指谁去进行创造。因此,创造主体也称创造者,它一
2.创造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的学科 3.创造学是一门引领未来的超前性的学科
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和基本原理 研究目的: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即尽快开发每一个普
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既使得普通人也能够进行创造活 动,也使那些创造型人才能不断提高创造活动的质量。
基本原理: 1、两原理说
(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 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 (2)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 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2、三原理说
(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 训练而激发出来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 (2)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是人创造的产物,一切现存的东西都不是十 全十美的,都可以通过人的再创造改变得更好,并且可以创造出现实世 界还不存在的更加完善的东西。 (3)实现同样的目的,方法是多元的。
创造精神的体现方面:
1、一切向前看 2、永不满足 3、争取高成就
知识 涵义:所谓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
识和经验的总和”。它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文化知识,也 包括许多可能还没有总结,上升为书本知识的宝贵经验,还应 包括很多人类创造的基本技能。
作用:1、知识及其经验和技能是进行创造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手段
2、进行创造需要驾驭、融汇、超越知识
创造技法
涵义:所谓创造技法,就是人们根据创造理论及规律总结出来的,
能解决创造问题,较顺利地进行创造的技巧和思维方法。
2.3 创造环境 1、制度环境 2、政策环境 3、市场与法制环境 4、教育培训环境 5、情报信息与服务环境 6、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环境 7、硬环境
般是指进行创造的国家、团体或个人。
创造主体的基本范围:国家 团体 Nhomakorabea个人
客体:即指创造对象。创造对象是创造主体的创造行为所涉及的目
标,它的具体化就是创造课题。
2.2 创造精神、知识和创造技法 创造精神的涵义和作用
涵义: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唯物
主义者常把精神当作和意识同一系列的概念来使用”。①而创造精神 也主要是指创造者的创造意识。
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创造活动的现象 创造学与传统科学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创造力开发 创造过程 1、与传统科学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 创造学与传统科学既有一定的联系, 创造技法 又有一定的区别。 创造的个性心理品质 2、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创造条件 创造学与素质教育有着比较密切的关 创造教育 系。其重要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核 创造评价 心是创新,即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 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创造力开发的途径
1、推广实施创造性教育 3、掌握和运用创造技法 2、进行创造性思维练习 4、培养良好的创造的个性心理品质
3.4 创造力测评
一、创造力测评的涵义 创造力测评就是为了确定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大小而采用科学的方法, 对人的创造力进行测量及评价的过程。
二、创造力测评的具体作用
三、具体作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1、具体作法 2、应注意的问题 1)是评价者必须在测评之前明确对创造力概念的理解,以选用 恰当的评价工具,让使用者通过测评达到实践目的。 2)是测评工具应反映出创造力的共性与复杂多样性。 3)是需要对创造力的计分和统计采取科学态度,应由专门受过 训练的人进行测评。 四、创造力测评方法 1、托拉斯法 2、普林斯顿法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智力 知识 认知风格 人格特征 动机 环境
创造力的构架
1)发现问题的能力 2)明确问题的能力 3)阐述问题的能力 4)组织问题的能力 5)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3、创造力的能级 4、创造力的分类 1)马斯洛的两分法 2)海纳特的三分法 3)刘道玉的四分法
3.2 创造力辨析
一、创造力具有普遍性 二、认识创造力,辨析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