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docx
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1小说阅读_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考点1情节类
“被村长为乡亲们着想的心意感动”,而是因为想起了乡亲们 对他的好;而且,村长并没有为乡亲们着想。C 项,乡长并没 有“关心像山子一样没有宅基地的普通百姓”,他答应批给山 子宅基地,只是因为山子帮了他的忙;另外,说乡长“瞧不起 ‘瞎起哄’的村长”于文无据。D 项,原因概括不全面。山子 晚上在乡长家敲鼓敲得一塌糊涂,不只是因为“他感到十分对 不起七根” ,还因为他知道自己受到了村长的欺骗。
2.对点练
小说第三段交代山子与七根的关系,在全文中
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第三段交代山子与七根的关系的 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对表现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交代小说内容,使读者加深对人物或 情节的了解的作用;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的作 用。考生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答案] ①从艺术手法上看,这是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是以 想象、夸张等手法突出山子敲出的鼓声动人心弦。②从形象塑 造上看,这样写突出了山子对七根的愧疚之情、感恩之心,对 村长的愤怒之意,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从内容上看,它是小 说开头部分山子欲到七根家祭奠七根的愿望的实现,使故事显 得完整。④从结构上看,它与开头对山子敲鼓水平的描述相照 应,使小说首尾呼应。
3.小说结尾画线部分是对山子在七根坟前敲鼓情形的描写, 试从艺术手法、 形象塑造、 内容、 结构方面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答:
[解析] 题干已经指明了答题的方向,考生按照要求进行分 析鉴赏即可。如从艺术手法上看,画线部分是作者的夸张性描 写,这种手法属于浪漫主义手法。从形象的角度分析,要重点 把握画线语句突出了山子的什么心理或品质。
新娘坐着桑塔纳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热热闹闹地响个不 停。山子起劲地敲着鼓,鼓声时而高亢如雷鸣,时而温柔如情 人私语。人们被山子的鼓声吸引住了,不时发出赞叹声。 乡长也欢笑着看山子敲鼓。 喝酒时, 乡长给山子敬酒, 说, 你辛苦了,谢谢。晚上闹洞房时,还得辛苦你。山子就笑,说 不辛苦。乡长说,你宅基地的事,你村的村长也给我说了。你 放心,这事还不是我一句话?山子说,那乡里能批给村里多少 修路款?什么修路款?村长没给你说?我村想修条路,可村里 集的资不够。 哈哈, 你别听村长瞎起哄。 乡里的工资都发不出, 哪有啥闲钱拨给你们村修路?
新编文档-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共63张PPT)-精品文档
(二)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情节方面: 总领全文,交代背景,引起下文……内容,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伏笔。 (描写抒情: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 突出……的人物形象; 3、主题方面: 点明……的主题,揭示……的主旨; 4、读者方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
注意事项:
1. 分析人物形象时,做到客观不拔高。 2. 立足原文概括,不无中生有。 3. 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4. 答案要点要齐全,不漏答。 5. 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不杂乱无序。
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 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 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 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常见的设问方式】 ⑴.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 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主要人物其他设问方式】 ⑵.小说中塑造某某人物对小说主题有 何作用? ⑶.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 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⑷.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 值。
解题方法
从三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
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 “××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人 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 一成不变的模式。
题型二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 ⑴.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 XXX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⑵.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⑶.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赏析。
【次要人物其他设问方式】 ⑴本文的主人公为×××,那么另一人 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⑵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 次要人物?为什么? ⑶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 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一 小说阅读
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要求命题趋势专题十一小说阅读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03课解题锦囊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特别是小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并提升答题要点(1)回答问题,要平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2)综合分析,要有概括、具体的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
(3)对应题旨,要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
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一般是“按点给分”。
(4)看赋分,配答案。
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有一点。
一般情况下,每个要点2分。
2.掌握答题的基本顺序(1)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叙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联系背景,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哪些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写作核心(作者的创作意图)——审准题干要求,提取关键信息。
(2)弄清文章是怎样写的。
文章各段的内容是什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主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
(3)把握解题的一个核心原则——以文为本。
无论是哪类题型,解题都要依本探源,内引外联。
3.能有效地组织语言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
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紧扣题干要求,抓住问题陈述的对象,对准文中的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符合全面、凝练、流畅、契合要求的答案。
请看下面的例题: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欢乐颂陈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
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
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ppt (1)
人物形象类探究题
人物形象类探究题主要有探究人物性格的特征 ( 如人物的弱 点)、命运成因,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探究人物性格、 人物命运给人的启示等。
常见 设问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看法。 ②小说对某一人物,是该批评还是该赞颂?给你什么 样的启示? ③小说中某个人物是否多余? ④小说××人物之所以×××的原因是什么? ①从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 与情节密不可分。 ②从人物入手:分析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③从主题入手:主题往往是由人物形象表现的,要分 析人物与表现主题的作用。 ④从环境入手:分析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看人物和 环境的关系。 ⑤从真实入手: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提示,结合 文本补写空缺处, 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 你的最终答案。 (1)角度一:从人物入手。贝尔蒂善待俘虏的言行表现了他对 国际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 精神的体现;贝尔蒂救迈尔的言 行,表现了他 用生命捍卫人格的尊严。 (2)角度二: 从主题入手。 小说通过贝尔蒂善待俘虏和救迈尔, 赞美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昭示人们应该维护 人格的尊严 。
①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 常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见 ②这篇小说所叙述的人和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 设 看法。 问 ③请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思维 定向
[例 2]
(2013· 重庆高考)阅读《枪口下的人格》(文本见第 2
讲[例 1]),完成后面的问题。 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 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 分)
答: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考点 由“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 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谈谈你的看法”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探 究小说人物形象。 (2)审隐含 本题有两问,在思考时应回顾全文,第一问首先应找到“贝 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的相关语句,探究贝尔蒂这样做的原 因,进而表明观点;第二问“贝尔蒂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 迈尔”在回答时,应从探究“贝尔蒂,心情也不 的具体位置⑯⑱○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专题二真题精练课件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 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 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 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 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答案及理由:___A_项__说__三__孬__“_好__嚼__舌__,__是__个__搬__弄__是__非__的__人__”错__误__,__三__孬__得__知___ _麻__婶__重__病__住__院__,__劝__马__兰__花__向__麻__婶__的__女__儿__要__钱__,__只__是__一__种__善__意__的__提__醒__;___且__只__是__对__马__兰__花_ _进__行__劝__说__,__“鼓___动__”的__说__法__不__准__确__。__B__项__“马___兰__花__的__丈__夫__…__…__世__故__圆__滑__、__反__复__无__常__”_的__表__述_ _不__当__。__马__兰__花__的__丈__夫__之__所__以__耿__耿__于__怀__,__是__因__为__一__家__人__生__活__艰__苦__,__六__百___元__钱__对__他__们__而__言_ _不__是__小__数__目__。__后__来__麻__婶__女__儿__寄__过__来__一__千__元__钱__以__及__借__房__子__给__马__兰__花__一__家__人__住___,__丈__夫__的__反_ _应__是__“挠__挠___头__,__嘿__嘿__一__笑__”_,__主__动__做__饭__,__应__是__感__悟__到__人__间__真__情__,__对__自__己__以__前__的___想__法__和__行_ _为__感__到__羞__愧和内疚。D项“精明”用语不准确,“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于文无 _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讲论述类阅读3课件 (共21页)
考点探究
阅读原文
典题1.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 的一项是(3分) ( ) D A.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
B.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C.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
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技法点拨
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
第一、比照原文 弄清概念 把握句意 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 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 直接判断) 形异意同 (有所转换 实质一致) 形似意异 (迷惑性大 格外留意)
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
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
的意旨。在论述类文本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结论,就是
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考查命题的角度,一是明确作者的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 合作者的观点;二是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 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考点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 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 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 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会被永远拒之门外。它自身的没落为 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
论述类阅读专题复习(三)
——作者观点态度
一轮复习
考纲解读
全国卷考纲规定:分析概括。
分析综合 C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ppt (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7.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 抑处落笔。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有鲜明对照,容易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8.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即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文章常常是从大处着 眼,从小处落笔。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但所表 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四、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1.象征 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一种表现 手法。其特点在于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似之处,使一定的思想 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能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2.托物言志 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这种表 现手法叫作托物言志。其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 想、感情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 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 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 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 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化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 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 验的总结。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 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 和结晶。 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专题1专题一 小说阅读
年份及 题号、题干、分 值 题型 题 题号、题干、分 类型、 型 值 题目、 作者 综 合 性 5 选 2 (1)下列对本文 相关内容和艺 术特色的分析 和鉴赏, 最恰当 的两项是(5 分) 2015· 高 考全国 卷Ⅱ 《塾师 老汪》 刘震云
2015·高 (1)下列对这篇 考全国 小说思想内容与 综合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小说阅读
——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结合小说的要素,准备从情节、人 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这六 个考点来突破。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 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 形成一套独特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技巧。来自年份及类年份及类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号、题干、 题号、题干、分 型、 题目、 题型 题型 型、 题目、 分值 值 作者 作者 (3)小说以 2016·高 考全国卷 “电话”为 枢纽连接人 次要 (3)小说较为夸 张地连续使用 “几万”“几 情节 百万”之类的 2016· 高
年份及类
年份及类
物、安排情 形象 考全国卷 甲 《战争》 作用 词语描述百亩 节,这样处 作用 乙《锄》 [美]迈尔 题 园的历史, 这样 理有什么作 题 李锐 尼 写的作用是什 用?请简要 么?请简要分 分析。(6 分) 析。(6 分)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近三年全国卷Ⅰ、Ⅱ对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题号、题干、 题号、题干、 型、 题目、 题型 题型 类型、 题 分值 分值 作者 目、 作者 2016·高 考全国卷 (1)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 综合 综合 (1)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和 2016· 高 考全国 年份及类 年份及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ppt (3)
综合性选择题答题时应首先把能确定正或误的选项排除 掉,然后再对余下的选项进行选择判断;尤其要关注选项中有 关词义理解、形象特点、情感主旨、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 面的表述,思考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理解。对于选项中用了 “都”“全”等表示范围的限定语,要注意其是否存在扩大化 的设题陷阱。 答题时可按照以下 3 个步骤进行:
A.“ 约 好 在 德 巴街路南第十 个 电 杆 下 会 面”, 是对地下 斗争题材影视 作品的模仿, 为 后文悬念丛生 的情节作出铺 垫。
标注选项敏感点
B. 发现王有福正是 受伤的路人后, “我”劝他到法院 上告酒店,寻求更 多 赔 偿 , 因 为 “我”不仅热心帮 助朋友,也有打官 司的经验。
标注选项 敏感点
回归原文找依据 第③段: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 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 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 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 韵味。 第⑤段:“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 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 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 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 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 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 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回归原文找依据 第⑥段:突然萌生 了一个念头:既然 肯赔偿,那就是他 们理屈,何不去法 院上告,趁机索赔 更大一笔钱呢?我 为我的聪明得意。
比对分析定答案 无中生有,原文中 说“何不去法院上 告,趁机索赔更大 一笔钱呢?我为我 的聪明得意”,并 未体现“有打官司 的经验”。 所以,选项“也有 打官司的经验”错 误。
[例 1] 阅读《玻璃》(文本见“小说专题”第 3 讲[例 1]),完成后 面的问题。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B)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 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 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 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 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也与前文酒店发布告赔偿形成对比。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 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 困惑与冲突, 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入门小说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一、考纲要求下的大范围1.考纲变化(1)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内容。
(2)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能力层级要求中增加了“理解”这一B级的层级要求,相应增加两个新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修订意见”中提出“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的要求。
2.考纲解读(1)选文坚持多样化方向,以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为主,国外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为辅。
(2)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可能性会增加,备考时要注意表达主旨的关键句、人物语言中带有暗示意义的语句、比喻象征性的语句等新的命题点。
(3)作为“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的“鉴赏评价能力”将可能出现在小说试题当中,如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之后,要求对其进行评价等。
(4)传统的题型更趋多样化,更具灵活性。
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故事情节的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设计情节的手法,叙述、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特点,环境描写的手法,以人物、情节、标题等为切入点的思想意蕴探究等,仍然是小说命题的热点。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改为“必考”的背景之下,这些考点需要考生特别重视。
二、文体特点中的热考点高考对任何一种文体的命题角度都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点来命制的,把握住了文体特点也就等于把握住了高考命题的角度和方向。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其要素,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其表达的主题,文体特征非常鲜明。
简言之,小说的文体特征由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方面的特征决定了高考在小说阅读上的考点。
二者具体关系如下表:高①小说通过描写具有鲜明特点的形①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凡是特色的,就是高考关注的!纵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这正是小说阅读的4大特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 小说类文本阅读 分点突破4 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07
分点突破四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导图指引考向分析考向(一) 分析小说的表达技巧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多,考查形式也非常灵活;但落实到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上,一般都要紧紧扣住小说三要素来拟题。
小说的表达技巧包含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叙事特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里只讲述前三个“分点突破”未涉及内容。
1.情节安排技巧情节安排方面的技巧既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顺序,也包括铺垫、伏笔、照应等结构安排技巧,详细内容参见“分点突破一”。
2.环境描写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技巧,详细内容参见“分点突破二”。
3.人物描写技巧人物描写技巧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以及侧面描写等,详细内容参见“分点突破三”。
4.叙述特征技巧分析叙述特征包括分析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等。
(1)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
但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2)叙述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会让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3.1.1小说阅读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3.1.1小说阅读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3.1.1小说阅读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3.1.1小说阅读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小说阅读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全国卷Ⅱ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专题一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结合小说的要素,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这六个考点来突破。
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独特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技巧。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近三年全国卷Ⅰ、Ⅱ对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年份及类型、题号、题干、题型题型题号、题干、年份及类型、题目、作者分值分值题目、作者(1) 下列对小(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综合性综合性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选择题选择题的分析鉴赏,2016·高考全最恰当的两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项是 (5 分)2016·高考全国卷甲《战争》 [美]迈尔尼(2) 小说中的(2) 小说以国卷乙《锄》“锄”为标李锐女主人公有人物形象特分析标题作题,有什么寓哪些性格特点题用题意?请结合点?请简要全文简要分分析。
(6 分)析。
(6 分)(3)小说以次要形象作情节作用题(3)小说较为2015·高考全国卷Ⅰ 《马兰花》李德霞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电话”为用题夸张地连续枢纽连接人使用“几物、安排情万”“几百节,这样处理万”之类的有什么作词语描述百用?请简要亩园的历史,分析。
(6 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4) 小说写的(4)“我不是只是战争中锄地,我是过的一个小故瘾”这句话,事,却用了既是理解六“战争”这分析 (探究 )标分析人物语安爷的关键,样一个大题题作用题言题也是理解小目,你认为这说主旨的关样处理合适键。
请结合全吗?请结合文进行分析。
全文,谈谈你(8 分)的观点。
(8 分 )(1) 下列对这(1)下列对本篇小说思想文相关内容内容与艺术和艺术特色特色的分析综合性 5选 2综合性 5选 2的分析和鉴和鉴赏,最恰赏,最恰当的当的两项是2015 ·高考全(5 分)两项是 (5 分)国卷Ⅱ 《塾师(2) 小说有明老汪》刘震云暗两条线索,(2)东家老范分别是什人物形象特是一个什么情节手法题样的人?请么?这样处点题结合全文简理有什么好要分析。
(6 分 )处?请简要2015·高考全国卷Ⅰ 《马兰花》李德霞2014·高考全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分析。
(6 分)(3) 老汪对《论(3) 小说在刻语》中“有朋自远方来”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一句的独特人物形象特分析人物语理解,其实源出了她的哪点题言题于自身人际些性格特关系的体验,征?请简要请结合全文分析。
(6 分)简要分析。
(6分 )(4) 小说三次(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写马兰花流笔下的孔乙泪,每次流泪己在性情气的表现都不质上有不少同,心情也不相似之处,但一样。
请结合情节作用题形象探究题二人精神困小说内容进境的根源实行具体分析,则不同,请简并说明这样要分析这种写有什么效相似与不同。
果。
(8 分)(8 分)(1) 下列对作(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品有关内容艺术特色的的分析和概综合性 5选 2综合性 5选 2分析和鉴赏,括,最恰当的最恰当的两两项是 (5 分).欢迎下载支持.2015 ·高考全国卷Ⅱ 《塾师老汪》刘震云2014 ·高考全国卷Ⅰ 《古渡头》叶紫项是 (5 分)国卷Ⅱ《鞋》(2) 作品中的(2) 小说以刘庆邦渡夫有哪些人物形象特“鞋”为中性格特点?情节手法题心叙事写人,请简要分析。
点题这样处理有(6 分)什么好处?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请简要分析。
(6 分)(3) 作品是怎(3)小说中守样叙述渡夫明是一个什的故事的?么样的人物人物形象特形象?她有这样写有什情节作用题点题么好处?请什么样的心简要分析。
(6态?请简要分 )分析。
(6 分)(4)文末“后记”是独立(4) 作品为什于小说外的么以渡夫的写作说明,还任情高歌为是属于小说情节探究题情节探究题结尾?结合的有机组成全文,谈谈你部分?请结的看法。
(8 分 )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 分)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1.从 2014 年到 2016年,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上仅考查小说阅读。
其中仅有一年考查外国小说,其余均为中国现当代小说。
选文长度为 1 200 字左右。
2.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 4 道题,分值 25 分,命题形式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 2018年可能会有变动。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综合性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三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
具体表现在: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常常在以下题型中选择四个考查:① 把握故事情节;② 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 概括探究主题;⑤赏析人物语言;⑥ 理解小说的标题。
3.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1) 多项选择题。
重在考查从宏观到微观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只选“ 最恰当” 的,设题点较小、较细。
(2)作用分析题。
全国卷喜欢选择某一情节结构(或开头或中间)或某处描写综合考查包括情节在内的作用或意图,表现出“以小见大”的命题理念。
(3)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
很少从某一局部文字入手去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而是立足于全文,从整体上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多要求结合文本分析。
同时,并不忽视对物象作用的考查。
(4) 探究题。
多从小说中的某一元素(或标题或某一人物或某处情节安排)切入探究;既重视考生对小说的深入阅读和把握,又重视考生的个性化探究能力。
4.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高考对小说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
所以考生需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 )认识小说文体特征1.小说内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三要素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人物。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 )了解高考小说选文特点通过近几年高考所选小说来看, 1 000 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 )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选取的小小说具体特点如下:1.材料以小见大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
在这短小的篇幅里,不可能反映在长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能反映生活长河中的一涓一滴、一朵浪花,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
但是,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折光,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
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较多的丰富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
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
2.人物形象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
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
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3.情节有吸引力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4.结尾含蓄隽永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这也是小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小说的质量。
结尾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常在结尾处明朗。
因此,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
5.主题新、深、辣所谓“新”,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
所谓“深”,即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
所谓“辣”,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
不论主题是新,是深,还是辣,最后指向都是人生和社会。
(三 )文体特征与命题点的结合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人物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人物性格与形象特点,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塑造方法——正面和侧面。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命题,一般是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理解或者整体语言风格的把握,可以归到“人物”这一命题点,因此,以上几个关键点就是高考命题者在“人物”方面关注的命题着眼点。
情节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在情节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
情节的概括、情节手法、情节作用,这几个关键点就是命题者在“情节”方面关注的命题着眼点。
环境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
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