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料到户制
“包买商”和中间商帮助家庭手工业者克服
困难,但他们也因而失去独立性。
收购商品 提供原料
控制工序
“分料到户”(分散的手工工场)
分料到户制是以生产工序的不断分离为特
征,以生产地和销售地的扩大、每一工序 的付费为表象。
一、分料到户制
分料到户制在纺织业上获得充分发展。 如1637年英国公布的私人档案中曾记载: 在考尔切斯托地方有一个包买商汤姆斯· 雷 诺尔池,他在生产中雇用了400名纺工、52 名织工、33名其他手艺人,所有这些人都 在郊区自己的家里工作,并领得他们应得 的工次。纺工在家里分到羊毛,织工分到 毛纱,有的还分到织机。 渐渐的,分料到户制扩展到五多产品 行业和印刷业。
三、工场手工业的经济收益
此外,分料到户制和集中的手工工场使原
来受行规限制,不能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得 以利用,而且在不对劳动力进行重大培训 的基础上,保证了劳动力的充足供应。
分料到户制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充分利用了
分工协作产生的效益,使生产得到了很大 提高。
四、工场手工业的分布
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就
一、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
1500年左右,欧洲发达的工业区集中 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此后随着贸易路线的 转移,工业的地理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17世纪末英国和荷兰成为最具有工业 发展优势的国家
一、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

荷兰的情况



造船业是其竞争力最强的行业,1500-1700年荷兰船舶 吨位增加了10倍。1700年荷兰的商船队吨位已超过50 万吨,相当于英国的3倍,可能比欧洲所有船队的总吨 位还要多。荷兰的造船业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还承接 西、英、法和意的订货。 造船业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如木材加工业、小冶金 业、船帆与绳索制造业、船锚浇铸业等 毛纺织业也十分发达。莱顿成为欧洲绝无仅有的最大 的毛纺织中心。哈勒姆在亚麻纺织业中也居于首要地 位。 荷兰还发展了印刷业、陶瓷业、地图绘制业等其他新 兴行业。
普及了亚麻和大麻在低地国家、波兰和西里西 亚的种植; 发现了铁和铜的新矿区; 发展了明矾的生产 将新大陆和波罗的海国家确定为新的木材供应 来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供给方面
从技术方面看,发明了节省资源和劳动力
的技术。 从劳动力的供给看,到户制和集中的手工 工场充分利用了农村中的潜在劳动力。 从资本的供给看,合伙制和股份制等企业 组织形式推广,使更多的资金得以利用, 而且减少了投资的风险。
三、培养企业家和近代产业工人
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们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工场 主,特别是来自小工场主,他们根据市场变化, 抓住技术革新带来的机会,采用新机器、新生产 方式,逐渐将小工场发展成大企业。 从手工工场中还涌现出大批发明家,他们主要是 通过实践积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大部分革新, 而这些发明家只不是大批技术工业中的一部分。 在工场中劳动的工业成为近代工业的第一批产业 工人。
二、集中的工场手工业
1564年,温奇库姆建立了一个作坊,200 名织工集中在一间屋子里使用200架织机, 200名学徒帮忙,100名妇女梳理羊毛,200 名少女运转线杆纺一。拣选羊毛找作由150 名儿童来完成任务。呢绒一经织成,即交 到50名剪毛工作和80名整理工人手中,这 个作坊还有一个雇佣20名工人的漂洗作坊 和一个雇佣40名工人的染坊。
一、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
英国、荷兰、法国手工业的兴起,对老工
业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西班牙和意大利 成为竞争中彻底失败的国家。
旧的工业国家在自然资源和新兴工业国家
未掌握的手工业方面仍有竞争力。
二、为技术革命准备条件
工场手工业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它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秘密不是技术革命,而 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劳动协作、共同利用 固定资本设备基础上的企业组织开展。细 致的分工使劳动过程简单化、标准化、集 中的手工工场又使团队的聚集效应充分显 现,以后的技术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发生的。

四、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存在
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兴起后,并没有立即从历 史舞台上消失,而是与机器大工业并存了很长一 段时间。 工业革命后的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工业的补充。 同时也在吸收剩余劳动力方面做出了不容忽视的 贡献。 工场手工业在吸收劳动力的同时还不断向近代工 业输送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既是近代工业之母,又是近 代工业发展对社会冲击的缓冲层。
二、欧洲市场的需求
16世纪以后,随着欧洲人口的增加和城市
的发展,居民原有消费需求增加
农村居民移居城市,引起住房和公共设施的修 筑,促进建筑材料的生产。 富裕价层对奢侈品和装饰品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乡村豪宅、华丽的马车、挂毯、贵重家俱、花 边饰物、陶瓷奢侈品的生产在西欧各地繁荣起 来。

二、欧洲市场的需求
三、工场手工业的经济收益
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史学者 伟· 桑马特: 大体上讲,当时的技术是在中古时代曾 经有过的同一途径上向前进展的,它的基 本特点是经济的、有机的,它和早先的技 术不同的地方,不在于到入有新发明和新 发现,而在于认识与熟练,特别是人们向 来使用的方法在这个时期达到一种非常完 善的程度。
三、工场手工业的经济收益
16-17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从技术上看,
并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时那种革命性的变化。 1700年左右尽管理有一些技术创新,但整 个工业的技术水平与中世纪时期相关无几。 一些动力机械的使用范围十分有限,很多 重型工作仍依靠体力来完成。 因此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巨大收益不是取得 技术性的突破,而是原有技术的扩大使用 和完善。
美洲市场需求的急据扩大是西欧工场手工业增长 的重要动力

二、欧洲市场的需求
欧洲市场内部的需求变化表现在总量的增
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上。
中世纪后期欧洲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主要
是各类纺织品、日用金属制品、制革业产 品及建筑业产品,以及战争需要的兵器; 供宫廷、贵族、教会人员等富裕阶层享受 的奢侈品。
四、工场手工业的分布
16-17世纪的工场手工业与后来的机器大工
业不同,它未兴起于城市,而主要散布于 农村。
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中的产品定价、人员招募、 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程度都由行会制定的行规 严格约束。市场的扩大并没有立即引起城市中手 工工场扩大生产的反应。
四、工场手工业的分布
工场手工业广泛散布于农村,不仅是 手工业本身发展的特点,对于农村经济来 讲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供给方面
此外欧洲国家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法国、
德国、俄国和英国都是在前工业社会推行 重商主义政策的典型国家,它们在17世纪 末把重商主义推向高峰,大力扶植工场手 工业业的发展,采取保护关税、出口退税、 出口奖励、吸引外国技术人员等一系列优 惠政策,政府的这些措施使工场手工业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

法国的情况



法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已居首位,法国在亚麻布市 场上夺取了一大部分先前由佛兰德斯制造商控制的西 属美洲市。 它的玻璃制品,尤其是大镜子,已开始取代威尼斯的 玻璃制品。 在造纸业和印刷业方面有当时最大的两本个纸张和书 籍供应者之一。 诺曼底与多菲尔的铁工业、朗格多克的毛纺织业及布 列塔尼的造船业也取得了进展。
一、海外市场的需求
殖民地市场的需求
所以西欧其它国家成为殖民地需求的供 给者,西班牙成为一个漏斗,金银通过它 而流入欧洲其他国家,金银流入最多的是 荷兰、英国、法国这些工场手工业有一定 基础的地区,从而更加促进了那里的工场 手工业的发展。
一、海外市场的需求

殖民地市场的需求 这一时期,贸易额与贸易商品种类都扩大了, 出口的工业品主要有亚麻布、毛织品、呢绒、金 属制品(如铁条、刀具),另外还有枪和火药, 玻璃球和丝绸。意大利的长袜、法国的帽子、缎 带、花边之类的奢侈品以及纸张和法律、宗教方 面的书籍。
一、分料到户制
为什么会出现分料到户制?
欧洲的社会结构
16世纪以后经济方面的变革
交通状况
二、集中的工场手工业
一些行业要求集中生产的性质决定其无法
采取分料到户制,如矿产开采和冶金业, 这些行业一开始采取的就是集中作业方式。 这些企业大多采取合伙制或股份制。 这些行业是最早出现的集中的手工工场。
第三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第三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6-17世纪)
第一节 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 第二节 工场手工业的特点 第三节 工场手工业的影响
第一节 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
一、海外市场的需求 二、欧洲市场的需求 三、供给方面
一、海外市场的需求
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影响在16世纪开始 显现出来。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化, 欧洲与新大陆的联系不仅表现在贵金属、 染料、蔗糖等源源不断地输入,而且表现 在欧洲对新大陆的商品和劳务的输出,这 对欧洲的工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吸纳了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同时
不至于使粮食生产下降; 另一方面将市场引入农村经济,改变了农 村的传统面貌。
第三节 工场手工业的影响
一、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 二、为技术革命准备条件 三、培养企业家和近代产业工人 四、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存在
第三节 工场手工业的影响
16-17世纪工场手工业在欧洲的发展并不 平衡,欧洲的工业中心从佛兰德斯、意大 利北部和德意志南部转移到了英国和荷兰。 英国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而成为工业革 命的发源地,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后还 长期存在,吸收剩余劳动力方面做出了重 要贡献。
第二节 工场手工业的特点
一、分料到户制 二、集中的手工工场 三、工场手工业的经济收益 四、工场手工业的分布
一、分料到户制
自中世纪到近代初期,独立的家庭手工业
作坊都是最基本的工业生产单位,其生产 主要是为满足家庭和邻居们的需要。 资金缺乏和交易信息不畅是阻碍他们扩大 产量和销量的主要困难。 16世纪以后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独立的 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向专业化发展,分 料到户制加强了专业化的发展。
是普及性。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与中世纪 传统的手工业不同,它的技术不是一项特 殊“工艺”,不需要特殊传授就可以掌握, 而且当时的生产工具较为简单,开办费用 低,具有普遍发展的可能性和大量吸收剩 余劳动力的潜力。
四、工场手工业的分布
16世纪英国从事毛纺织业生产的人数 几乎占全国居民的50%,17世纪有至少1/5 的人口靠毛纺织业生活。据当时记载,几 乎没有一个城镇和乡村不把毛纺织业作为 主要的家庭副业。

二、集中的工场手工业
不久,毛纺织行业集中的手工工场也发展
起来。最普遍的是雇佣500-700人的工场, 也有雇佣150-200人的小型手工工场,还有 更大的手工工场。 同时,集中的手工工场在印刷业和玻璃业 中也出现了。 18世纪,这种集中的大型手工工场在英国、 法国、荷兰和德意志等国的各个工业领域 比较普遍地发展起来。
一、海外市场的需求
殖民地市场的需求
最初,西班牙是美国市场的主要供给者, 15世纪上半期,西班牙的毛纺织业、金融 制造业、造船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美 洲市场的需求导致的。
一、海外市场的需求
殖民地市场的需求
16世纪时,殖民地对欧洲工业品的需求 超出了西班牙的生产能力。但是殖民地生 意的高额利润,远高于工场手工业的利润, 因此垄断殖民地贸易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宁 愿从事殖民地冒险,而不愿从事工场手工 业生产。
随着商业革命兴起的中产阶级,促使消费
结构发生变化。
在穿着方面,由而穿的传统毛织品转为花哨的 细呢织品,从而细呢织品业取代粗毛织品业。 由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印刷业和时钟业兴盛。 书籍成为经济景况较好家庭的必备之物。

三、供给方面
从自然资源的供给看,为了满足不断扩大
的市场需求,人们开发了许多尚未得到利 用的自然资源。
一、欧洲工业中心的转移

英国的情况


首先,英国原有工业部门迅速扩张。许多部门如毛纺 织、采矿、冶炼、造船等传统部门早在中世纪时已有 所发展,只是由于行会限制,外于停滞状态。16-17世 纪由于市场规模扩大,分料到户制、集中的工场手工 业的发展,使这些部门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其次出现大量新部门。造纸业、玻璃制造业、明矾、 硝石、肥皂等制造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