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神经内科丛集性头痛临床路径表单
医师 签名
日期
第 4-7 天
第 8-12 天
第 13-14 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评价神经心理状态
□ 评价神经心理状态
□ 评价神经心理状态
□ 通知出院处、患者及其
□ 调整止痛药剂量
□ 调整止痛药剂量
家属拟出院
主 □ 调整预防治疗药剂量
□ 调整预防治疗药剂量
□ 制定出院后预防措施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
要 □ 归档并评估辅助检查结 □ 归档并评估辅助检查结
事项
诊
果
果
□
疗
工
作
长期医嘱: □ 三级护理 □ 普食 □ 阿米替林 临时医嘱: 重 □ 复查异常化验 点 □ 少量激素(发作时) 医 □ 止痛药(发作时)
嘱
长期医嘱: □ 三级护理 □ 普食 □ 阿米替林 临时医嘱: □ 复查异常化验
□ 止痛药(发作时)
□ 头颅 CT 或 MRI
□ 少量激素(发作时)
□ 止痛药(发作时)
□ 入院宣教及护理评估 □ 正确执行医嘱 □ 观察发作时症状变化
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长期医嘱: □ 三级护理 □ 普食
□ 阿米替林 临时医嘱: □ 继续相关检查
□ 少量激素(发作时)
□ 止痛药(发作时)
长期医嘱: □ 三级护理 □ 普食
□ 阿米替林 临时医嘱: □ 继续相关检查
□ 少量激素(发作时)
□ 止痛药(发作时)
□ 正确执行医嘱 □ 观察发作时症状变化
□ 正确执行医嘱 □ 观察发作时症状变化
头痛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HX HIS, 2004年。
2 •疾病分期(1)发作期(2)缓解期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头痛(偏头痛)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浊内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w 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 / 10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编码:G43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3)心电图(4)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 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神经内科偏头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神经内科偏头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G43)(二)诊断依据。
根据《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多为偏侧头痛;头痛性质为搏动样;中到重度疼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或者畏声;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2.头颅CT无异常。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适当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采用松弛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及针灸等治疗;2.对症治疗:止痛药物治疗;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3.预防治疗:药物治疗;局部注射肉毒素-A。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偏头痛《偏头痛诊疗专家共识》(偏头痛诊疗专家共识组)《头痛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头痛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组);2.不合并严重焦虑症、严重抑郁症,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2.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胸片、心电图;4.心理量表测试;5.头颅CT。
(七)选择用药。
1.非特异性止痛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复合镇痛药等;2.特异性止痛药物:利扎曲坦、舒马曲坦、左米曲坦、麦角胺咖啡因片、二氢麦角胺、麦角胺等;3.预防治疗药物:氟桂利嗪、普萘洛尔、噻吗洛尔、丙戊酸、托吡酯、阿米替林、肉毒毒素-A等;4.止吐及胃动力药物:胃复安、多潘立酮等。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头痛(偏头痛)临床路径打印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表单及附件研究单位名称(排名不分先后)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口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江西省中医院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河北省中医院口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重庆中医院口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口新疆昌吉州中医院口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口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口新疆伊犁州中医院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口广州市中医医院口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口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口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口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江苏省中医院口吉林省四平市中医医院口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医医院口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口湖南永州市中医院口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口北京广安门医院口上海曙光医院口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口景德镇市中医院口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徐州市中医医院口北京黄枢中医医院口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口山东省济宁市中医医院口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口重庆市长寿区中医医院口湖南省怀化市中医院口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口陕西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头痛(偏头痛)协作分组组长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头痛(偏头痛)(门诊)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诊断:头痛(TCD编码:头痛BNG060 头风BNG061)西医诊断:偏头痛(ICD-10编码:G4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日≤28天实际治疗日:天附件1编号□□□中医临床路径(含诊疗方案)费用评估表病种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病例数填表人日期注: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院内中药制剂。
3. 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熏蒸、药浴、中医诊疗设备等。
4.项目3—8指单病种次均费用所占比例。
头部内伤病中医临床路径
头部内伤病(颅脑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头部外伤或间接外伤史。
(2)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烦躁不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3)结合病史和体征、CT、磁共振检查可确定损伤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是指创伤暴力当时造成的颅脑损伤,如:头皮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等;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指致伤后一段时间逐步形成的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等。
(二)证候诊断1.瘀阻脑络证:伤后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或神识不清,伴头部青紫、瘀肿,心烦不寐。
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2.痰浊上蒙证:头痛头晕,头重如裹,呆钝健忘,胸脘痞闷,或神识不清,或时作癫痫。
舌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
3.肝阳上扰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每因烦躁、恼怒而加重,面色潮红,少寐多梦,泛泛欲吐,口干苦,小便黄赤。
苔黄,脉弦数。
4.心脾两虚证:伤后眩晕,神疲倦怠,怔仲惊悸,心神不安,或昏愦,面色萎黄,唇甲无华。
舌淡,脉细弱。
5.肾精不足证:眩晕健忘,耳聋耳鸣,视物模糊,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或昏迷不醒,或发脱齿摇,或失语,或肢体萎软不用。
舌淡或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法。
(一)康复治疗1.针刺疗法(1)头皮针选穴: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操作方法:暴露头皮后,针尖刺入至头皮下或帽状腱膜下层。
可依病情需要进行快速捻转手法或提插手法。
注:头部有外伤者暂不选用该疗法或避开局部伤口进行。
(2)体针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百会、厉兑。
配穴:水沟、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涌泉、解溪。
随症加减:意识障碍实证者加十二井穴(点刺出血),意识障碍虚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呛咳、吞咽障碍者加风池、翳风、完骨;语言不利者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手指握固者加合谷;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睡眠倒错者加上星、四神聪、三阴交、神门。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 等法。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尽早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 治疗方法。 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 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 2010 年中华医 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8.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9.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病程进入恢复期。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 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标准住院日≤21 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月日 (第 1 天)
年月日 (第 2~3 天)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性评估、实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主 施溶栓应用评估等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要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防治并发症
诊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程记录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 1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发作期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 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 -Ⅱ)(HIS ,2004 年)。
2.疾病分期 (1)发作期 (2)缓解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偏头痛)发作期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 痰浊内阻证 瘀血阻络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 编码:G43)的患者。
2.患者为急性发作期,头痛持续 24 小时不能缓解。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检查(3)心电图(4)颅脑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MRI 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1版)》1.脑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眩晕、肝豆状核变性、头痛(偏头痛)假性延髓麻痹2.急诊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3.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4.精神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不寐(失眠)诊疗方案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5.肺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6.骨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踇外翻诊疗方案7.针灸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8.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门诊)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9.肾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10.外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 个专业95 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 年2 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头痛(偏头痛)的住院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编码:BNG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年)。
①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②辅助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MRA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排除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II)(HIS,2004年)。
①偏头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
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②偏头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
C.以下标准至少二项:①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历时≥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历时≥5分钟;③每种症状持续≥5分钟且≤60分钟。
D.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标准B~D,开始时伴有先兆症状发生,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以内出现。
中医临床路径眩晕 高血压
眩晕(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编码:I 10.x00)。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重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1、阴虚阳亢证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
舌红苔薄,脉弦细。
2、肝阳上亢证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痰湿壅盛证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
2.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 BNG070)的患者。
头痛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头痛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姓名: [患者姓名]
性别: [患者性别]
年龄: [患者年龄]
主诉:头痛
病史:
患者自述 [发病时间] 开始出现头痛,位于 [头痛部位],呈[疼痛性质],伴有 [伴随症状]。
疼痛程度 [疼痛等级],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
既往史:
无相关既往史。
个人史:
无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
无相关家族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体温 [体温]℃,脉搏 [脉搏]次/分,呼吸 [呼吸]次/分。
神经系统:头颅无压痛、叩击痛。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肌力、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
未行辅助检查。
中医诊断:
气血瘀滞型头痛
辨证:
头痛剧烈,呈刺痛、跳痛,固定不移,伴有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则: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
桂枝茯苓丸 10g,每日 2 次
川芎茶调散 10g,每日 2 次
服药用法:
每日早晚空腹温水送服。
注意事项: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随访计划:
服药 1 周后复诊。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请患者务必按时服药和复诊。
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如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头痛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
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疼痛持续时间超过 2 周。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 (39)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 (45)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 (57)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69)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8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137)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 (145)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7)外科中医临床路径 (19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29)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 (265)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 (28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93)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313)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347)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365)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40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49)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491)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 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 周至6 个月。
颅脑损伤中医临床路径[1]10.20
头部内伤(颅脑损伤)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颅脑损伤恢复期的住院患者。
一、头部内伤病(颅脑损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部内伤(TCD编码:BGU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ICD-10编码:S06.9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
(2)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头部内伤病(颅脑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头部内伤病(颅脑损伤)临床常见证候:瘀阻脑络证痰浊上蒙证肝阳上扰证心脾两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头部内伤病(颅脑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部内伤病(颅脑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部内伤病(颅脑损伤)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并发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的糖尿病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离子六项、凝血功能检查。
3.心电图4.影像学检查:胸部正侧位X线或CT、头颅影像学CT或MRI。
5.康复评定项目,根据功能障碍,分别选取不同的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吞咽功能评定、语言-言语功能评定、疼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
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一、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编码为:头痛BNG060、头风BNG061;ICD10编码为:偏头痛ICD10:G43)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为:G43)(二)诊断依据1.中医证候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头痛(偏头痛)的中医证候主要分三型,即肝阳证、痰浊证、瘀血证。
2.疾病诊断:依据2004年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进行,主要以偏头痛不伴先兆、偏头痛伴先兆为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1.辨证论治前提下使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静脉用药等。
(1)肝阳证,以平肝潜阳为主;痰浊证,以健脾化浊、降逆止痛为主;瘀血证,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可选用不同方剂。
(2)可配合使用中成莪红胶囊、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养血清脑颗粒、镇脑宁胶囊等。
2.其他治法:急性期治疗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治法等。
(1) 针灸可通过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
(2)中药外治法塞鼻法:可选用活血、通络、止痛等中药研细末后,用布袋包少许药末视病位交叉塞鼻。
发作时用。
搐鼻法:也可将中药研末后,每次用少许药末吸入鼻内。
3.如头痛仍不能缓解,可配合应用其他能缓解偏头痛发作的治疗方法。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确诊为头痛(偏头痛)且为急性发作期,头痛持续24小时不能缓解。
2.头痛程度为中、重度疼痛;或头痛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记录该病种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最新偏头痛临床路径
偏头痛临床路径一、偏头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G44.100)(二)诊断依据依据2004年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偏头痛诊断标准进行,头痛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表现同侧枕部、颞部出现跳动样胀痛伴恶心、呕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1.药物治疗:第一类为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保泰松、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
第二类是中枢性止痛药,以曲马多为代表。
2.药物控制不佳可适当地用一些镇静剂,如安定等。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偏头痛ICD-10:G44.100,且为急性发作期,头痛持续24小时不能缓解。
2.头痛程度为中、重度疼痛;或头痛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等。
2.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等。
3.必要时头颅CT或MRI检查(检查者怀疑颅内病变需排除诊断;或患者头痛性质发生变化)。
(八)出院标准1.头痛缓解,伴随症状消失。
2.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头痛程度至少减轻一个等级)时,住院已达标准住院日。
3.因其他原因要求自动出院者。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1.若出现辅助检查异常,需要明确异常原因,可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既往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住院期间疾病发作或加重,需要治疗,可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完成路径,需要相关科室会诊及进一步治疗,可转入相应临床治疗路径。
二、偏头痛临床路径表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G44.10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时间入院第3-4天入院第5-7天(出院日)主要诊疗项目□各级医生查房□完成病程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初步评估疗效、预后□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患者出院: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完成出院记录结束路径□如患者不能出院:请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方案记录变异,填写变异表,出路径重点工作临时医嘱:□检查处理异常检查结果临时医嘱:□出院医嘱□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ESD和集成电路的ESD保护Part 1、ESD的事实存在什么是ESD?ESD的全名是Electrostatics Discharge(静电放电)从物理上来讲,产生静电释放的原因有摩擦、感应、剥离,产生静电放电的机制是因为物质失去了或者得到了电子从而使本身带上正电或者负电。
偏头痛临床路径
欢迎阅读
偏头痛临床路径
一、偏头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G44.100) (二)诊断依据
- (三)1.代表。
2.(四)(五)1.小时不2.头痛程度为中、重度疼痛;或头痛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等。
2.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等。
3.必要时头颅CT或MRI检查(检查者怀疑颅内病变需排除诊断;或患者头痛性质发生变化)。
(八)出院标准
1.
3.
(九)
1.
2.
3.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3 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血脂
□血糖
□电解质
□凝血检查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分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静脉抽血
□完成辨证施护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台儿庄区中医院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疾病分期为发作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本次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时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4-6 天)
年月日(第7天)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进行健康宣教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
□完成出院小结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
临时医嘱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完成辨证施护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配合健康宣教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3.
4.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