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51复习笔记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51复习笔记

第一章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1.信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

2.数据: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3.信息和数据的区别:⑴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数据的含义⑵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⑶信息不随载体的性质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取决于载体的性质4.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5.信息间的递归定义: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6.管理: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7.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含义:⑴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⑵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⑶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进行的8.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有机整体9.管理系统:为了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有效利用,以实现企业与其的经济效益目标所构成一个可控制的系统10.管理信息的作用:⑴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⑵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⑶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⑷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11.管理者管理的主要资源有:⑴人力资源⑵原材料资源⑶机器资源⑷资金资⑸源和信息资源12.物流: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流动13.信息反馈: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再返回到输入端,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14.管理信息的特点:⑴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⑵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⑶信息量大⑷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⑸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实践上的不一致性15.管理信息的分类:⑴按信息稳定性分类①固定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②流动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它⑵按决策层次分类①战略信息:供企业高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时使用的信息②战术信息:供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完成大量计划编制、资源分配等工作时使用的信息包括系统内部各种固定信息,历史情况与现状信息、以及部分具体的外部信息③业务信息: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已经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时使用的信息包括直接与生产、业务活动有关的、反映当前情况的信息16.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变动数信息项目总数17.工业企业固定信息组成:⑴定额标准信息⑵计划合同信息⑶查询信息18.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⑴信息的收集⑵信息的存储⑶信息的加工⑷信息的传输⑸信息的提供19.原始信息收集:在信息或数据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或数据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或数据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种介质上记录下来20.二次信息收集:收集已记录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实践与空间上已分离开的信息或数据21.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⑴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信息⑵正确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22.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⑴及时⑵准确⑶适用⑷经济23.三种管理类型的管理活动所要求的信息的差别:⑴信息范围不同⑵信息源不同。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2

第⼆章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2.l计算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系统的开发、运⾏、维护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平台(环境)。

2.1.1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Computer):⼀种⽤于计算的机器。

计算机既可以进⾏数值计算,⼜可以进⾏逻辑计算。

计算机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可以把数据(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和程序都存储起来。

计算机就是按照程序的要求⾃动对数据进⾏各种计算处理的。

2.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类。

(1)巨型机(Supercomputer)。

价格昂贵、功能强⼤、计算速度在每秒千亿次以上的计算机叫做巨型机或超级计算机。

(2)⼩巨型机(Minisupercomputer)。

这是⼀种价格相对便宜的⼩规模巨型机,也叫桌上型超级计算机。

(3)⼤型机、中型机(Mainframe)。

这种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为每秒⼏亿次⾄⼏百亿次。

它⼀般是作为⼤型计算中⼼的主机。

(4)⼩型机(Minicomputer)。

其计算速度为每秒⼏千万次⾄⼏亿次。

它⼀般为中⼩型企事业单位使⽤。

(5)个⼈机(Personal Computer)。

也叫微型计算机或PC计算机。

这是⼀种⾯向个⼈使⽤的计算机。

(6)⼯作站(Workstation)。

这是介于⾼档微机和⼩型机之间的机型。

它⼀般都配备有⼤屏幕显⽰器、⼤容量存储器,⽽且速度快,通信功能强,主要⽤于图像处理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领域。

3.计算机硬件系统 (1)基本结构。

⽬前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构成的。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做在⼀起,叫做中央处理器(CPU),各部分之间采⽤总线⽅式连接。

(2)基本组成。

①中央处理器。

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些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主要是执⾏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规定了计算机执⾏指令的顺序,并根据指令的具体含义,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地⼯作。

2020自考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考必考重点自考速成笔记

2020自考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考必考重点自考速成笔记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笔记依据教材《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2004年版汪星明周山芙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第二章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第四章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第五章系统分析第六章系统总体设计第七章系统详细设计第八章系统实施第九章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一、单项选择题1.1.关于信息和数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信息是载荷数据的物理符号B.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C.一切数据都能表示信息D.数据的具体形式和载体无关【B】1.2.下述关于管理信息和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管理中涉及的数据是一种广义的数据B.只有经过加工的数据,才对决策有用C.管理中涉及的数据为数值数据D.管理中的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C】1.3.关于物流和信息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活动中流动的是物流B.管理活动中流动的是信息流C.物流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流动D.管理人员通过物流了解信息流动态【D】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1.4.下述有关物流、信息流描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活动中流动的是信息B.管理活动中流动的是物C.信息流是双向的、可逆的D.物流在经营活动中起主导作用【C】1.5。

管理信息的特点之一是A.信息处理基本上是算术运算和统计加工B.信息处理在管理系统就地进行C.信息资源的消耗性大D.所要处理的数据来源是分散的【D】1.6.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信息特点的是A.原始数据来源的集中性B.信息资源的消耗性C.信息处理方法的单一性D.信息量大而且庞杂【D】1.7.下列关于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的正确描述是A.计划指标体系属于固定信息B。

查询信息属于流动信息C.可多次使用的信息属于流动信息D.定额标准信息属于流动信息【A】1.8.在信息系统中,通常将稳定系数在多少以上的信息划分为固定信息?A.0.6;B.0.75;C.0.85;D.0.9【C】1.9.国家标准、专业标准等属于A.定额标准信息B.查询信息C.流动信息D.计划合同信息【B】1.10.管理信息中的业务信息,提供给A.企业高级管理人员B.企业中级管理人员C.企业基层管理人员D.企业所有管理人员【C】9.36.在应用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纠错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A】9.37.在应用软件维护制度中,需要填写“软件改动报告”的是A.单位领导B.用户C.软件人员D.系统分析人员【C】9.38.在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属于A.目标评价B.功能评价C.经济效果评价D.性能评价【C】9.39.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可靠性、响应时间的评价,应当属于A.目标评价B.功能评价C.性能评价D.经济效益评价【C】9.40.在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后,采用重新组合技术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A.可靠性B.完整性C.安全性D.通用性【A】9.41.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数据库存取权限最高的是A.程序设计员B.数据库管理员C.系统管理员D.网络管理员【B】9.42.在系统维护期间,应用软件需要改动时,填写“软件问题报告”的是A.程序设计人员B.系统分析人员C.系统用户D.用户主管【C】9.43.在大型信息系统中,提高系统可靠性常用的方法是A.数据加密技术B.设备冗余技术C.负荷分布技术D.系统重新组合技术【B】9.44.在应用软件系统的维护工作中,维护工作量最少的是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纠错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D】9.45.为将设备故障的影响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设备备份技术B.负荷分布技术C.设备冗余技术D.数据备份技术【B】二、名词解释题目录1.1.信息间的递归定义1.2.管理1.3.系统1.4.物流1.5.定额标准信息1.6.信息稳定系数1.7.战略信息1.8.管理信息系统(MIS)1.9.决策支持系统(DSS)1.10.专家系统(ES)1.11.ISS1.12.COPICS2.1.专线连接2.2.点对点信道2.3.域名2.4.电子邮件2.5.Intranet2.6.数据库2.7.数据库应用系统2.8.数据冗余2.9.码2.10.实体2.11.c/s模式2.12.操作系统2.13.CHINANET2.14.字长3.1.系统工程3.2.“由顶向下”开发的原则3.3.对象(Object)3.4.类继承机制3.5.委托开发4.1.信息系统执行性规划4.2.战略集合转移法4.3.企业系统规划法4.4.CSF4.5.企业战略4.6.技术可行性4.7.经济可行性5.1.输人数据5.2.存储数据5.3.输出数据5.4.(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功能5.5.信息关联图5.6.数据项5.7.结构化语言5.8.顶层数据流程图6.1.模块6.2.独立性高的模块6.3.数据耦合6.4.非法耦合6.5.数据库表6.6.关联6.7.单表视图6.8.顺序码6.9.重复码6.10.表意码6.11.专用码7.1.静态校验7.2.界限校验7.3.平衡校验7.4.布局7.5.系统设计报告7.6.菜单生成7.7.报表布局7.8.界限校验8.1.循环结构8.2.多态8.3.系统主控程序8.4.系统切换8.5.系统初始化8.6.回归测试9.1.加密9.2.信息系统可靠性9.3.双工方式9.4.系统评价9.5.代码维护9.6.硬件设备维护9.7.完善性维护9.8.集中式(信息系统)9.9.设备冗余技术名词解释题答案1.1.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九)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九)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九)4.3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内容是进行初步调查,综合考察企业和环境状况,信息处理状况和问题,建立新系统的资源的状况,以及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建立新系统的支持程度等情况。

明确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新系统的目标与范围,对系统的执行性规划进行审定和可行性分析,初步评价解决问题的几种设想和方案,对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提出建议。

4.3.1初步调查初步调查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

可行性分析小组需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企业和环境概况它包括企业发展历史、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规模、产品结构和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人员数量及结构、设备情况、组织机构、地理分布、客户特点及分布、国家对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同行业发展情况、竞争对手情况、产品市场动态等。

2.信息处理状况它主要指调查企业固定信息与流动信息量、信息处理的过程与能力、人员状况、技术条件(包括计算机应用情况)、工作效率等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现行系统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哪些是关键问题、用户的真实要求及为什么要采用新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代替现行系统、用户期望新系统应满足哪些要求等。

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为建立新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或者准备投入的资金、物力、人力以及其来源的情况。

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4.3.2规划的可行性分析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1.经济的可行性它主要是指进行系统的投资/效益分析。

新系统的投资包括硬件、系统软件、辅助设备费、机房建设和环境设施、系统开发费、人员培训费、运行费(包括硬件、软件维护,计算机系统人员的工资,日常消耗物资的费用)等。

系统的效益主要从改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计划和控制、快速处理信息、改善顾客服务、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取得。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第七章(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第七章(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第七章(1)系统实施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现的过程。

它的主要活动是按照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调试系统、进行系统切换等工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

8.l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1.建立系统平台包罗购置和安装必要的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设备、软件系统。

所需硬件设备包罗主机、外部设备、辅助设备(如稳压电源、空气调节装置)、机房设施。

通信设备等。

2.培训办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首先,对新系统的用户,即各类办理人员要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罗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先进办理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面向业务的培训,使办理者学会新系统的应用方法。

3.基础数据的准备企业中有许多基础数据,要把它们转存到计算机存储器中。

4.办理流程重组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办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必需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重新规定系统业务流程、信息流向,改革组织机构,划定各办理本能机能部门的职责范围。

8.2程序模块的设计在系统实施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程序设计。

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程序设计就是处理过程的设计;而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程序设计却主要指对象的设计。

8.2.1程序设计的概述1.程序设计的任务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按照系统设计说明书中关于模块的详细描述和处理过程的描述,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的工作。

2.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发生了变化。

过去强调程序的正确性、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适应设备资源有限的计算机系统;现在则更加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

3.良好的编程习惯编制程序需要熟悉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尽可能丰富的编程经验;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具有系统的不雅点,采用结构化设计思想和工具,自上而下统筹考虑,避免编程时变量随意增减,变量类型随机指定,无法兼容时再任意转换等。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全文.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全文.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全文第一章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 1.1 信息与管理 1.1.1 信息和数据 1.信息与数据的概念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数据的含义;同时,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管理信息的定义: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管理中涉及的数据是一种广义的数据,它不仅包括数值数据,而且也包括非数值数据。

2.信息的递归定义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1.1.2 管理和管理系统 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 (1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

(2 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3 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进行的。

2.企业管理系统“系统” 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需要构成一个可控制的管理系统。

它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生产和服务过程;二是管理的主体,即管理者和管理机构;三是联系两者的信息系统。

1.2 管理信息 1.2.1 管理信息的作用管理信息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信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巨大作用。

信息的占有水平与利用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第四章(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第四章(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第四章(5)5.2.3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过程的功能作详细的说明。

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处理功能可归纳为三类,即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处理、算术运算、逻辑判断。

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

1.决策树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按照若干条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

左端圆圈为树根表示决策结点;由决策结点引出的直线,形似树枝,称为条件技,每条树枝代表一个条件;中间的圆圈称为条件结点;右端的实心圆表示决策结果。

决策树中条件结点以及每个结点所引出条件技的数量依具体问题而定。

决策树的优点是清晰、直不雅;缺点是当条件多,并且互相组合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判断过程。

2.决策表决策表又称判断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彼此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

决策表由四部分组成,3.结构化语言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使用的词汇主要有三种:即祈使语句中明确的动词;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中的名词;表示处理逻辑结构的保留字。

用结构化语言任何处理逻辑都可以表达为挨次、选择判断、循环三种结构。

(1)挨次结构中的祈使语句应包含一个动词及一个宾语,表示要进行的处理(包罗输入、输出及运算等)。

(2)判断结构有两种表示形式,可与判定树、判定表的表达方式相对应。

(3)循环结构是指在条件成立时,重复执行某处理,直到条件不成立时为止。

5.2.4数据/功能分析U/C矩阵是一张表格。

它可以表数据/功能系统化分析的结果。

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

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

U/C矩阵的正确性,可由三方面来检验:(1)完备性检验。

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必需有一个产生者(即“C”)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即“U”);每个功能必需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

自学考试《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私人学习笔记

自学考试《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私人学习笔记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软件。

信息系统规划:是关于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计划,是企业战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归测试:对于测试中发现错误的软件,经修正后,要用原来的测试用例再进行测试称为回归测试。

系统评价:系统转换投入运行后,运行结果是否达到开发的预期目标,还存在哪些缺陷,应该如何维护和改进,需要进行的全面地检验和分析称为系统评价。

完善性维护:在应用软件使用期间,不断改善和加强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是系统实施的依据。

(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功能:指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加工变换和输出,是逻辑处理过程。

CSF:是对企业成功重点因素辨识的方法,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向导:以逐步提示的方式,指导操作者正确、快速创建操作对象的工具。

资源共享:实现网络内数据共享、算法共享、设备共享。

关键成功要素:是企业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

组织结构图:是对组织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的描述,反映了企业的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反映了各个职能部门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数据库)数据环境:为表单或报表提供的源数据。

设备冗余技术:在系统中有两套硬件设备,以双工或双机方式工作,用冗余设备来防止万一发生的硬件故障。

关系模型:以二维表形式出现,既反映数据存储,又反映数据联系。

战略集合转移法: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将其转化为MIS的战略集的过程。

顶层数据流程图:位于最高层的数据流程图,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处理功能看待,包含系统数据的来源、去向和全局共享的数据存储。

录入:把源数据转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信息。

管理流程重组:重新规定系统业务流程、信息流向、改革组织机构、划定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

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自考最新版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课堂笔记

自考最新版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课堂笔记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目录第一章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 (2)第二章应用信息系统 (6)第三章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8)★第四章数据库系统 (10)第五章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 (10)第六章系统分析 (12)★第七章系统设计 (13)第八章系统实施 (14)第九章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14)第一章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1.1 信息时代的企业与管理1.1.1 现代企业的运作(1)“摩尔定律”的内容:1965年曾经预言,单块微处理器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年增加一倍,1975年又修正为每两年增加一倍。

(2)“摩尔定律”的含义:反映了过去数十年中计算机主要功能演化和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轨迹。

进入21世纪,计算机、互联网、个人计算机和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再度验证了“摩尔定律”。

目前,下一代通信网络(NGN)、物联网、三网融合(电信网、移动互联网及广播电视网的应用融合)、高性能集成电路、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奠定了新的基础。

四、现代企业运作的需要:(1)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来把握市场需要,支持自身产品或服务的开发(2)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组织的运作管理(3)建立有效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益。

五、电子商务及移动商务:(1)电子商务(E-Commerce):在因特网等相关技术的支持下,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买卖交易和支付过程可以通过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式实现,这种商务运营方式被称为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还包括利用因特网从事客户服务、网上学习、与生意伙伴合作、组织内部交易等更多的商务活动。

(2)移动商务(M-Commerce):指利用智能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设备,借助移动通信平台开展的电子商务业务。

(3)电子商务的主要类型:(课本P37 表1-1 包括类型和描述)· B2B(企业对企业):· B2C(企业对消费者):· C2C(消费者对消费者):· C2B(消费者对企业):,如团购网站· G2C(政府对公民):· SNS-EC(社交电子商务):如借助微博、社交网络等(4)电子商务对企业运作的影响,主要表现:1)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全面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2)推动了各个行业的经营运作流程转向电子化和数字化;3)使电子化及数字化应用延伸到经济活动中的所有主体。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笔记(3)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笔记(3)

1.3.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的基本条件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除必须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

1.科学的管理基础 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产秩序、科学管理⽅法和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应⽤计算机管理的问题。

为了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逐步做到: (1)管理⼯作的程序化。

(2)管理业务的标准化。

(3)报表⽂件的统⼀化。

(4)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

2.领导的⽀持和参与 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项技术复杂、难度⼤、周期长、投资多、要求条件⾼、⼀时⼜难以见效的系统⼯程,它涉及企业⽣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和各个管理层次,有许多问题需要企业领导进⾏决策和控制。

企业领导必须亲⾃介⼊信息系统规划、决策、落实等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1)抓好规划。

抓好规划应着重处理好三个问题:①从企业实际出发,考虑发展远景,制定出可⾏的近期和长期的系统⽬标;②根据⽬标的要求处理好资源的重新分配;③对现⾏管理系统进⾏必要的改⾰,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运⾏,创造⼀个相应的企业内部环境。

(2)抓好决策。

⼀系列重⼤问题的解决⽅案,都必须经过企业领导层的认可,由企业主要领导做出决策。

(3)抓好落实。

主要抓三个⽅⾯的落实:①组织落实。

②资⾦落实。

③措施落实。

3.建⽴专业⼈员队伍和培训 这类培训⼀般按三个层次学习以下三⽅⾯的相应的内容: (1)向负责系统开发的领导成员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法和原则。

(2)向参与系统开发的成员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法、步骤和规范等知识。

(3)向职能部门的业务⼈员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加强他们在提⾼信息管理意识、打破传统观念等⽅⾯的教育。

1.4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4.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1.职能结构 职能结构是⼀种按现存管理职能部门和结构来建⽴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种应⽤得最早⼜较为⼴泛的⼀种结构形式。

00051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笔记

00051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笔记

1、摩尔定律:单块微处理器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年增加一倍。

2、电子商务:在因特网等技术支持下,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易和支持过程可以通过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式实现,这种商务模式叫电子商务。

3、移动商务:指利用智能手机等无线终端设备,借助移动通信平台开展的电子商务业务。

4、动态信息:时效性强,内容随时更新的信息。

5、数据:对事物状态和特殊和表述,是信息的载体。

6、物联网(IOT):以互联网为基础,联网对象包括所有的常规物品。

借助物联网,甩有的物品能够在因特网中被认出,其各种信息也可自动进入计算机系统。

7、管理信息:对社会经济活动有用的、影响和控制生产活动的信息。

8、(管理活动)生命周期:信息从获取、使用到消亡的过程。

9、系统:是由彼此联系且与环境相关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10、业务处理系统(TPS):处理企业的日常业务,实现基本业务处理环节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11、管理信息系统(MIS):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和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支持企业各层次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2、决策支持:为组织中高层服务的,以数据分析为特点具有高灵活性的信息系统。

13、主管信息系统:为组织最高管理者定制的决策支持系统。

14、供应链管理(SCM)系统:是一种组织间信息系统,可跨越组织传递信息。

15、信息系统(IS):以信息处理服务为主要活动的人机交互应用系统。

16、信息采集:根据系统目的、环境许可,将原始数据输入系统。

17、企业信息化:企业用信息系统覆盖手工动作。

18、虚拟企业:在网络条件下,由独立分布的机构、公司或个人组成的集合体,组织成员间借助信息及通信技术完成经营。

19、专家系统:一种模拟专家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

20、群体决策:基于计算机群体合作支持系统。

21、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客户为中心,以改善与客户间的关系为目标的跨部门信息系统。

22、媒体:一方面指存储信息的实休;一方面指信息的载体。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五)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五)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五)7.l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人机对话也叫人机交互,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为了控制或校验目的,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幕,使人和计算机对话(交互)的操作。

在Windows平台上,这种对话的界面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菜单方式、工具栏方式、对话框方式。

下拉菜单一般作为应用系统的主菜单,创建菜单的过程可以分成规划与设计、创建、确定任务、生成和运行测试五步。

7.2输入界面设计设计输入界面就要便利用户,做到高效、直不雅、准确、简便、舒适。

信息的输入包罗: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录入两个部分,采集就是确认和获取新产生数据的过程;录入就是把源数据转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信息,并保留在外存储器中的过程。

7.2.1信息输入的方法和原则1.信息输入的方法可以分为批处理和联机处理两种类型。

批处理:先把数据采集到一个文件中,待检测合格或计算机空闲时,再把数据文件中的数据一次性地输入办理信息系统中。

联机处理:直接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输入办理信息系统的方式。

2.信息输入的原则(1)源点输入。

(2)统一输入。

(3)数据简洁。

(4)用户界面友好。

3.输入数据的校验数据校验主要使用人工静态校验和计算机动态校验两种方式。

(l)静态校验、就是利用人工目测的方式检查错误。

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查出率会因人而异,一般不超过80%。

(2)重复校验。

对于同一组数据,由不同人员重复输入;然后由计算机比力检查一致性,叫做重复校验。

重复校验可以将出错率降到0.l%以下。

(3)边界校验。

事先制定数据的取值范围,由计算机系统校验数据是否超出了边界。

(4)逻辑校验。

校验数据的逻辑合理性。

(5)平衡校验。

由计算机来校验一组相关数据之间是否平衡,比如总计数应当等于各小计数之和。

(6)匹配校验。

以业务代码与存储文件代码比力,若不匹配则有数据错误。

该工作一般由计算机和人工共同完成。

(7)存在校验。

有些信息在输入文件中必需存在,如果找不到,就可以判定是数据错误。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四)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四)

6.4代码设计 代码是计算机和⼈都容易理解的符号(或语⾔),能够实现⼈和计算机的沟通。

代码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个⽅⾯。

可以惟⼀地标识⼀个分类对象(实体)。

加快输⼊,减少出错,便于存储和检索,节省存储空间。

使数据的表达标准化。

简化处理程序,提⾼处理互效率。

代码也叫信息编码,是作为事物(实体)惟⼀标识的、⼀组有序字符组合。

它必须便于计算机和⼈识别、处理。

6.4.1代码设计⽅法 1.代码设计的原则 。

惟⼀性:是区别系统中每个实体或属性的惟⼀标识。

简单性:尽量压缩代码长度,可降低出错机会。

易识别性:为便于记忆、减少出错,代码应当逻辑性强,表意明确。

可扩充性:不需要变动原代码体系,可直接追加新代码,以适应系统发展。

合理性:必须在逻辑上满⾜应⽤需要,在结构上与处理⽅法相⼀致。

规范性:尽可能采⽤现有的国标、部标编码,结构统⼀。

2.代码的类型 代码的类型是指代码符号的表⽰形式,进⾏代码设计时可选择⼀种或⼏种代码类型组合。

(1)顺序码。

它也叫序列码,⽤连续数字作为每个实体的标识。

编码顺序可以是实体出现的先后,或实体名的字母顺序等。

其优点是简单、易处理、易扩充、⽤途⼴;缺点是没有逻辑含义、不能表⽰信息特征、⽆法插⼈、删除数据将造成空码。

(2)重复码。

采⽤与原来⼿⼯系统相同的编码,叫做重复码。

其优点是容易被原系统⼈员接受、易实现、便于推⼴;缺点是不能任意更改、可能不尽合理。

(3)成组码。

它是最常⽤的⼀种编码、它将代码分为⼏段(组),每段表⽰⼀种含义,每段都由连续数字组成。

其优点是简单、⽅便、能够反映出分类体系、易校对、易处理;缺点是位数多不便记忆,必须为每段预留编码,否则不易扩充。

例如:⾝份证编码共17位: (4)表意码。

它将表⽰实体特征的⽂字、数字或记号直接作为编码。

其优点是可以直接明⽩编码含义、易理解、易记忆;缺点是编码长度位数可变,给分类、处理带来不便。

例如:站代码: (5)专⽤码。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三)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三)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三)6.3数据库的物理实现数据库设计的最后阶段是确定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也就是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

6.3.1建立VFP的数据表数据表也简称表,在VFP中数据表一般应当包含在数据库中,叫做数据库表(简称库表);但是也可以独立存在,叫做自由表。

数据库逻辑数据模型的一个关系对应了VFP软件中的一个表,关系的属性对应了表的字段,关系框架对应了表结构,关系元组对应了表记录。

1.建立数据表结构(1)设计数据表。

在利用VFP创建一个新的数据表文件以前,应当根据逻辑模型和数据字典先分析和设计数据表。

需要确定数据表名称,所含字段名称、类型、宽度以及应当建立的索引字段等。

(2)创建数据表。

在VFP的主窗口,单击工具栏“新建”按钮,打开“新建”对话框。

在文件类型框中选定“表”选项,单击“新建”按钮,打开“创建”新文件的对话框。

在表设计器中我们已经可逐次键入字段名、类型、宽度及小数位数的信息。

2.数据表记录的输入在创建数据表时可以根据系统提示直接输入记录,但是也可以暂时不输入记录。

没有记录只有结构的数据表叫做空表。

文件有两种打开方式,“以只读方式打开”的文件是不能编辑修改的。

因为不需要“共享”数据,我们选择用“独占”方式打开文件。

单击“确定”按钮后数据表文件被打开。

(3)追加记录。

首先在主菜单的“显示”下拉菜单中,单击“刘览”选项,打开表的浏览窗口。

①追加一条记录。

②连续追加。

③成组追加。

3.浏览数据表记录6.3.2建立VFP的数据库前面建立的表都是自由表,而实际上一个应用系统总是由多个相关表构成的。

要在多个自由表之间建立联系,必须通过数据库来实现。

数据库本身是不存储数据的,它只存储表、视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在数据库中的表叫做数据库表,数据库为数据表提供了数据字典、各种数据保护和数据管理功能,所以数据库表比自由表要完善得多。

一个数据库是由数据库文件(。

DBC)、数据库备注文件(。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十)5.l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现状调查是在所确定的系统范围之内,对现行系统进行详尽、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收集一切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彻底掌握现行系统的工作状况,为下一步的需求分析和建立逻辑模型提供依据。

现状调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召开调查会、个别交谈、发查表收集书面意见、调查人员直接参加业务实践、请管理人员给组介绍情况、查阅企业的有关资料等。

在现状调查及以后的系统分析工作中,将要用到一系列描述、分析现行管理系统和新的目标系统的工具(各种图、表和方法)。

现状调查应"自顶向下"、由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调查内容有企业组织结构和信息关联状况、系统业务流程、系统数据调查等几个方面。

5.1.1企业组织结构与信息关联状况1.组织结构现状调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它描绘出来。

2.信息关联情况。

在组织结构调查以后,接着应按照组织结构,进一步了解企业各管理层次、各管理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绘制出信息关联图。

5.1.2系统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图和信息关联图描述了企业各组成部分及其信息之间的联系,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背景的综合性概述,比较粗略和抽象。

1.调查应按照原系统的管理业务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深入细致地进行。

2.为了准确地表达原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便于以后各工作阶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这些调查成果,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作为描述原系统业务的工具。

业务流程图是系统业务调查中使用得最普遍、最重要的工具。

5.1.3系统的数据调查1.全面收集与业务有关的所有保存和传递数据的载体,包括各种原始凭证、票据、单据、台账对上述各种数据需要进行汇总、整理,为以后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库设计打下基础。

系统调查的数据汇总为三类:(1)输入数据。

主要指输入系统进行处理的凭证、票据,或下级部门上报给本系统的报表。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知识点总结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知识点总结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知识点总结“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第一章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概论1 信息与管理1.1.1 信息和数据1.信息与数据的概念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数据的含义;同时,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管理信息的定义: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管理中涉及的数据是一种广义的数据,它不仅包括数值数据,而且也包括非数值数据。

2.信息的递归定义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1.1.2 管理和管理系统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

(2)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3)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进行的。

2.企业管理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需要构成一个可控制的管理系统。

它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生产和服务过程);二是管理的主体,即管理者和管理机构;三是联系两者的信息系统。

1.2 管理信息1.2.1 管理信息的作用管理信息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信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巨大作用。

信息的占有水平与利用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二)1.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1.3.1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即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l.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DataProcessing,EDP)这一阶段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业务信息。

EDP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省人力和降低工作费用。

这一阶段还可以再分为两个子阶段:数据单项处理和数据综合处理。

2.数据的系统处理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阶段。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计算机已普遍地应用于各种业务管理,这时开始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的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

MIS有以下特点:(1)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

(2)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

(3)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4)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即可以利用一定的规则和公式来解决例行的和反复进行的、有章可循、可以"委托"给计算机处理的问题,如用线性规划求解生产资源配置等问题。

这种决策主要面向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

3.支持决策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在企业中,高、中层管理决策问题具有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特征,即:决策的目标和评价标准经常变动;支持决策的信息不能完全获得;支持决策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决策规则依决策者或决策环境而变化。

为支持或辅助管理中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出现了以下各种支持决策的系统。

(1)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

DSS是在半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

DSS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主要针对管理人员经常面临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②系统主要应用数据和模型进行决策分析研究,需要模型库的支持。

③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来使用。

④系统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管理者制定决策。

DSS的基本结构一般由一个模型库、一个数据库、它们的管理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模型库管理系统MBMS),以及人-机交互系统(会话生成与管理软件DGMS)组成。

(2)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DSS的基本模型仅适用于较小的决策,为适应集体决策的需要,产生了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DecisionSupportSystem,GDSS)。

它是支持一群决策者为获得有效决策结果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GDSS除了进行决策分析外,还着重于决策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3)智能支持系统。

智能支持系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信息系统。

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是使用某专业领域中专家的知识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其目标是让计算机具有与该领域专家同等水平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ES具有以下特征:①掌握丰富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②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③有判断和推理的功能。

即系统能对用户的询问自行识别和分析,自行调用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形成针对用户问题的知识、模型和专家系统建议。

一个专家系统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一个是存放专门知识的知识库;另一个是利用知识库的知识实现问题求解的推理机。

知识库中存放着系统求解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由知识工程师将领域专家头脑中的知识整理出来,并用系统表示的方法存人知识库。

推理机接受用户咨询的输入数据,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去求解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建议提交用户。

由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集成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结构上它比原来的决策支持系统增加了知识库和推理机两部分。

(4)经理信息系统。

经理信息系统(ExecutiveInformationSystern,EIS)是向高层主管提供企业整体绩效信息的系统。

EIS的目标是以决策者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向他们提供企业整体绩效的信息。

其特点是:①信息提取方便。

②提供关键成功因素的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

③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1.3.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除必须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

1.科学的管理基础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管理方法和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应用计算机管理的问题。

为了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逐步做到:(1)管理工作的程序化。

(2)管理业务的标准化。

(3)报表文件的统一化。

(4)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

2.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多、要求条件高、一时又难以见效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管理层次,有许多问题需要企业领导进行决策和控制。

企业领导必须亲自介入信息系统规划、决策、落实等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1)抓好规划。

抓好规划应着重处理好三个问题:①从企业实际出发,考虑发展远景,制定出可行的近期和长期的系统目标;②根据目标的要求处理好资源的重新分配;③对现行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革,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一个相应的企业内部环境。

(2)抓好决策。

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必须经过企业领导层的认可,由企业主要领导做出决策。

(3)抓好落实。

主要抓三个方面的落实:①组织落实。

②资金落实。

③措施落实。

3.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这类培训一般按三个层次学习以下三方面的相应的内容:(1)向负责系统开发的领导成员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方法和原则。

(2)向参与系统开发的成员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步骤和规范等知识。

(3)向职能部门的业务人员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加强他们在提高信息管理意识、打破传统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1.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1.4.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1.职能结构职能结构是一种按现存管理职能部门和结构来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种应用得最早又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2.管理阶段结构阶段结构是一种按照管理的阶段或生产制造的不同进程而设置子系统的结构形式,如在制造型企业中按计划、统计、监控、分析和调节等管理过程设置子系统。

3.层次(纵向综合)结构这种结构先将整个系统划分若干管理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上建立若干功能子系统。

(l)高级(公司级)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辅助管理者制定企业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确定和调整企业目标,编制长期计划、对日常统计分析和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向上级或股东提供业绩报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和预测,协调企业所有分支机构的工作。

(2)中级(各职能部门)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辅助管理者根据企业目标和长期计划制定中期产、供、销活动的计划,分析、评价、预测当前活动及其发展趋势,检查和修改计划与预算,向高级管理者提供关于生产状况和活动的信息。

(3)基层业务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辅助管理者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作业计划的执行。

根据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节、控制,进行作业统计、监督和分析,向中、高层信息管理子系统输出作业统计信息。

4.全面综合结构全面综合结构是一种将横向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形式。

1.4.2管理信息系统软件1.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MRPII)系统COPICS (CommunicationOrientedProductionInformationandControlSystem)是美国IBM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由12个子系统组成,它们是:(1)技术和生产数据管理子系统。

(2)订货服务子系统。

(3)预测子系统。

(4)主生产计划子系统。

(5)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

(6)作业计划子系统。

(7)开发工作令子系统。

(8)工厂监控子系统。

(9)工厂维护子系统。

(10)采购及进货子系统。

(11)库房管理子系统。

(12)成本计划及管理子系统。

2.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描绘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

ERP应用系统与MRP且相比主要特点是:(l)实现面向供应链的信息集成。

(2)采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在ERP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流程整合在一起。

(3)结合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在ERP系统实施时,引入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工作流程变得更加规范。

3.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从纵向角度来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分别面向企业三个不同管理层,面临决策类型及信息需求特征和属性均有差别的战略信息子系统、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和业务信息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1)战略信息子系统负责向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的信息。

(2)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是向企业中级管理者提供信息、辅助他们正确地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筹措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施商品经营活动控制和制定资源分配等战术决策的子系统。

(3)业务信息子系统是辅助企业管理者完成具体经营业务活动短期计划、考核业务活动绩效与实施商品购销存业务监督控制的子系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