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当前我省消费态势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省消费态势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省消费态势及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消费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当前我省消费态势呈现出一些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我省消费态势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省消费态势分析1.消费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品和服务成为他们的追求。

这种消费观念的改变,推动了我省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

2.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消费品逐渐被高品质、高科技的产品替代,消费者对于健康、环保、智能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

服务消费也逐渐成为主流,例如旅游、文化娱乐、教育等领域的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3.消费市场竞争激烈我省消费市场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在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力度。

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不断扩大,同时也提高了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价格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当前我省消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消费需求多元化随着消费者的观念和需求的多元化,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消费环境待提升我省消费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到位、消费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整个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尽管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高消费品牌过剩,低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既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影响了整个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2.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

加强对产品和服务的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维护良好的消费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形势不佳导致消费压力增加、收入水平下降影响消费意愿、消费者信心不足以及消费习惯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可以通过改善经济形势、提高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引导消费习惯转变等措施来提升消费意愿。

未来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变化,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消费增长。

构建消费模式转变与提升消费水平的新格局,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原因、对策、经济形势、收入水平、消费者信心、消费习惯、建议、未来展望、调查、研究、分析、社会经济、消费压力、消费行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

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现象较为明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不佳,居民消费压力不断增加。

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房价飙升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使得消费者对未来的消费预期变得越来越谨慎。

收入水平下降也是导致消费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的放缓,一些行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家庭的收入水平难以增长,这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消费者信心不足也是造成消费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经济形势、政策走向和个人财务状况的担忧,使得消费者更加紧缩支出,不敢大举消费,从而影响了整体消费市场的活力。

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现象存在多方面原因,这不仅影响了个人消费水平,也对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这一现象。

1.2 问题描述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消费意愿的下降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对于购买新品、增加消费支出的抵触情绪增加,消费市场需求疲软,整体消费水平呈现下滑态势。

这种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的功能。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商业研究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园及对策分析王风娥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摘要】”十一五”规划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主要途径和对策.[关键词】国内消费需求原因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消费和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最新统计目前国内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再创148万亿元的新高消费率持续走低难以适应启动消费推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要求.本文从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入手着重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总水平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扩大国内需求,是目前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不考虑外需的条件下,国内总需求(Dt)=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需求(G),即DL=C+I+G.从1997年开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紧缩,使我国经济出现了近十年持续高速增长摆脱了通货紧缩.当时在消费需求(C)不足的情况下,央行在稳定货币发行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扩大原始存款的货币扩张倍数,适当增加流通中的信贷量使居民存款更多地转化为投资资金通过扩大政府的公共工程投资,增发国债.减少税收等:举措.扩大政府投资需求刺激民间投资,鼓励私人和外商投资通过增发国债将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暂时闲置的分散资金集中在国家手中便于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上述政策主要是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等主导产业的投资来推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按照5年投资周期从2005年开始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时间总供给大幅增长.加剧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由此可见本轮经济增长的第~个动力是投资拉动的.属于投资拉动型.如果没有有效的消费增长的支持:肾带来生产相对过剩.会引起经济的停滞本轮经济增长的第二个动力是外贸出13,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出口扩大.中国的贸易顺差在2005年翻了三倍突破1000亿美元.但出口增速开始减缓2005年一季度.中国的出口增速为35%.第四季度则为25%;同时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进口增加了12%而四季度已增至22%其中12月的进口额甚至超过了出日,主要原因是世界贸易组织效应”的减退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家路易斯?奎杰斯表示和2004年相比2005 年总体利用外资总量实际上略有下降.他还预计,中国2006年的出口增幅不会超过20%.此外人民币小幅升值,限制了纺织品等低利润行业的出口中国政府放松了2004年推行的一些宏观紧缩措施使部分企业在国内市场萎缩情况下大举进军海外市场为宏观调控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取消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增值税退税政策钢铁和铝等产品的出口因此受到影响.《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月(中旬:FtJ)总第482期在投资和出13两大增长动力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要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和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 二,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全国居民储蓄余额2006年1月达到1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居民金融资产总额的70%而国内市场消费率逐年下滑,比世界年均消费率约低20%.200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611%2003年为554%,2004年为536%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依靠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最终消费率走低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依靠投资需求推动的格局并没有完全改变.从建国初期,为构建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实施了以重工业为战略重点,高积累,低消费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虽然可以取得短时期的快速增长,但会造成增长方式更加粗放对投资的需求依赖进一步加强,最终消费率过低,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加深加大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破坏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2大众居民的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国内消费乏力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就消费需求(C)而言,它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Y)和价格水平(P),即C=f(Y,P).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物价水平与消费成反向变化而收入水平与消费成正向变化,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消费者收入扣除税金称为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扣除生存资料需求之后才是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可以选择用于储蓄或消费. 因此对最终消费率产生影响的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可自由支配收入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全体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增长速度较慢,不足以形成与经济发展和供给快速增长相适应的消费需求水平.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规则开始全面发挥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日渐显现导致社会成员收入的多元化和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的少数阶层拥用了绝大比重的社会财富.而社会多数阶层只占有较少部分的社会财富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基尼系数已接近甚至突破警戒线.这种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不仅表现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同时也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通常情况下低收入阶层的财富主要功能是满足低收入者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容易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成为推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高收入阶层在生存和享受需要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其拥有的财富会更多地倾向于生产性投资,成为潜在的(储蓄)和现实的生产投资.3大众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的信心不足以储蓄作为主要的预防和保障措施是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商业研究(1)大众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的稳定和增长不乐观.目前.我国通过就业获取收入.是绝大多数居民获取收入的最主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顺利转移.直接抑制了广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2)大众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呈现出不稳定和不安全心理.只能选择储蓄作为未来的保障.为此.相当比重的居民选择为孩子的教育进行储蓄而放弃目前的消费.更有一些家庭将收入的大部分收入到海外的教育机构.出现了留学低龄化的现象.导致一部分居民收入流向海外.不能在国内形成有效需求.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居民住房由福利分房逐步过渡到了商品房阶级.购房消费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个大宗消费.由于消费信贷不发达.消费观念较为保守.加之收入不够稳定.很多居民选择了储蓄购房.不仅要给自己购房.而且要给孩子购房.很多家庭为了这些预期的支出.不得不增加储蓄.而减少现实的消费.当前的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原因.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普遍性问题.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公众对未来信心不足.被迫增加预防性储蓄.挤压平时的正常消费.1990年代中期以来.利率的持续调低.股市的低迷.更加剧了公众以储蓄作为后备和保障手段的心理.综上所述.大众居民对未来预期缺乏信心.终究没有将手中货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中动.从而导致内需疲弱.此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缓慢导致有效消费供给不足.缺乏促进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良好制度环境.也是导致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三,扩大国内消费的主要途径和对策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型是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前提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要求.扭转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观.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控制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进一步完善投资体制改革.更加重视投资的质量,有效平衡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改善投资质量与控制投资幅度,有效促进消费.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型在”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已初见端倪.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说.从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视到住宅和汽车.中国消费者2006年的采购单上应有尽有.调查3O 多个城市.6000多个家庭所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已从由生产带动的中央管制型经济迅速转向消费阶层带动型经济.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驻上海办事处的凯-莱恩指出:”我们在中国所看到的是. 一个世界历史上发展最快和最大的消费阶层正在形成.”2006年1 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消费市场都趋向于活跃.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说:”进入十一五开局第一年,经济增长速度不是什么亮点问题,最大的亮点是结构上的优化,粗放的增长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会凸显出来.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强调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中国经济在经历出口拉动型.投资拉动型增长后,2006年将开始注重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消费的拉动力. 中国开始走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轨道上.2提高大众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激发,刺激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提升消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1)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O%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消费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提高城镇中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由于高收入者不能有效化为消费力量来拉动内需增长.拉动消费增长应依靠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来实现.通过提高中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心理预期.提高其购买力.才能有效提高消费水平.中国政府已开始致力于提高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从2006年1月起.将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从800元提升至1600元.使得城镇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增加.有利于中低收入者消费水平的提高.(3)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数.培养新生消费主力军.制定更全面的就业优惠政策.使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为扩大消费提供更大的动力.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排除后顾之忧.使大众居民放心消费.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持续增长的关键(1)构建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而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只有15%.市场化医疗体系的改革.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公共医疗制度.确保广大居民能看得起病.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使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能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并通过再就业培训和相关的职业培训.增强其再就业能力,最终从根本上提高收入水平.(2)增加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消费的比重.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消费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增长.致使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比重下降.形成多方面缺位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大众居民消费提供条件和解除后顾之忧.①要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如提高农村水电邮路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②增加公共教育方面的支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从1991年到2002年徘徊在3%左右.低于49%的世界平均水平;③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构建社会保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④增加公共卫生投资支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的状况.综上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型,稳步提高大众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险体系,增强大众居民未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信心.是提高最终消费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参考文献:[1】金德环:投资经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2】欧阳明袁志刚: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5】刘社建李振明:大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文汇报,2006《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月(中旬刊)总第482期。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V ol. 25 No. 2 第 25 卷 第 2 期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 2011 年 4 月 � J o n a l of J i li n Poi nc e E con omi c M a n a gemen Cad e C ollege Ap i l 2011 ����������������������������������������������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 于畅游
( 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水平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用于 生活消 费和服 务的规模 和水平 , 消 费水平 在一定 程度上
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建立以我国居 民的消 费水平 为目的 的计量经 济模型 , 对 影响居 民消费水 平的 各项 指标进行分析, 可以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 关 键 词] 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模型分析; 对策建议 [ A 文献标识码] [ ] 100 9 - 0 65 7 ( 20 11 ) 02 - 0032 - 06 文章编号 [ F 1 26 . 1 中图分类号]
� ob 一� 引 言 1 97 8 1 97 9 1 980 消费水平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用于生活消费 1 981 1 982 和服务的规模和水平 �本文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 1 983 1 984 目的, 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 根据计 1 985 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 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 : 1 986 1 987 1 . 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 1 988 1 989 2 . 本文采集了 197 8 年 2009 年的数据 ( 见下 1 990 1 991 ) � 197 8 , 表 年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经济体 制与运 1 992 1 993 行机制有了很大的改变,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 1 994 1 995 的提高, 这一时期的数据能更好地反映居民消费水 1 996 1 997 平的变化 � 1 998 3. 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 将国 1 999 2 00 0 内生产总值�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 2 00 1 2 00 2 人口自然增长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 对 2 00 3 2 00 4 模型进行分析, 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2 00 5 2 00 6 二�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2 00 7 2 00 8 2 00 9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一方面,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分配不均、就业压力增加等多种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居民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下降,消费信心受到影响。

收入分配不均导致富裕阶层的消费能力不足以带动整体消费增长,同时基层收入过低也使得普通居民的消费意愿下降。

就业压力加大使得许多居民更加谨慎地消费,担心未来可能出现的财务困境。

为了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减少贫富差距。

采取措施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同时增加富裕阶层的纳税负担,促进更公平的财富分配,达到提高整体消费水平的目的。

应加大就业政策的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培训、创新创业等措施,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消费意愿。

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使得就业岗位更加稳定,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提高消费信心。

在推动居民消费意愿提升的还应拓宽消费渠道,丰富消费品种。

通过扩大旅游、文化、体育等消费领域的发展,吸引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意愿。

还应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管,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

要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需要采取多种对策。

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减少贫富差距;加大就业政策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消费渠道,丰富消费品种。

只有全面推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才能够切实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经济的发展。

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的 时机 取 消 汽 车 的消 费税 ( 括 购 置 附 加 税 和 车 船 使用 税 )降 包 、 低 乃至 取 消 购 买 商 品 房 的契 税 , 等 。使 汽 车 、 房 真正 成 为 居 等 住 民 的 消 费热 点 和整 个 经 济 的 新增 长 点 。
( ) 善 市 场环 境 , 升 供 给 质量 , 强居 民消 费信 心 四 改 提 增
医疗 卫 生 服 务等 给 予 必 要 的 政 策 倾 斜 , 善 供求 结构 性 矛 度 , 改 增
加 消 费 需求 。 参 考 文献 :
发 展 迅 速 , 能 源生 产 和 国家 控 制 的服 务业 发 展相 对 缓 慢 。 铁 但 在
路交通 、 医疗 服 务 、 境 卫 生 服 务 和 金 融 服 务 行 业 , 明 显 表 现 环 已
费 预期 的不 确定 性 , 制 了城 镇 居 民 的消 费 , 侧 面 反 映 出 为 什 抑 从 么我 国 目前 有如 此 巨 大 的居 民储 蓄存 款 。
( ) 需 结构 不 合理 四 供
消 费 者 有 购 物 欲 望 ,却 不 知 道 什 么 商 品 才是 放 心 商 品。 因 此 , 有整 顿 和 规 范 市 场 秩序 、 惩 商 业欺 诈 、 持公 平竞 争 、 只 严 支 创 造 诚 信 、 全 的市 场 环 境 , 费 者 的 需 求 才 能 真正 实 现 。针 对 供 安 消
策 进 行 必 要 的清 理 和 调 整 ,着 力从 体 制 上 和 政 策 上 消 除 消 费 的 各 种 障 碍 , 足 不 同层 次 的 消 费需 求 。 应 居 民 消 费结 构 的变 化 满 顺 趋 势 , 育 消 费热 点 。 为 只有 为 已 经解 决 了 衣食 问题 的 中 国居 培 因 民创 造新 的 消费 热 点 , 能 刺 激 他 们 的 消 费热 情 。实 践 表 明 , 才 汽

我国人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探析

我国人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探析

我国人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探析人均居民消费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分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等。

首先,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提高,这使得人们的购买力增加,进而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了人均居民消费水平。

而经济因素中的投资也会影响人均居民消费水平。

当投资增加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刺激就业增加,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促进人均居民消费的增长。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

文化对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些地区对于节俭的文化传统,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储蓄,减少消费。

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从而提高日常的消费水平。

同时,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也会对人们的消费意愿产生影响。

只有社会环境稳定,人们才会更加愿意去消费。

最后,政策因素也是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政府制定的消费政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例如,降低税收和减少关税对于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促进人均居民消费有积极的影响。

政府还可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工资水平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提供来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

总之,在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因素中,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只有这些因素能够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政策,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改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

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析我国消费不足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消费、投资、出口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不足这一结构性矛盾长期以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国家一直没有制定明确政策来鼓励居民消费、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不足。

为此我们要通过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措施来提高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

【关键词】消费不足;消费水平;原因;对策消费、投资、出口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受到影响,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国内的投资,但今年通货膨胀明显,物价不断升高,我国居民消费明显不足,老百姓不敢花钱,不愿花钱的现像表现明显. 居民的消费不足将成为影响我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因此,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才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最有效手段。

一、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浅析1、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消费观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它包括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前者是由消费者自我的感性认识形成的消费欲望、动机等。

后者是由在消费者的理性认识,即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而形成的对消费基本观点或看法,是消费观念的主导因素[1]一个民族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着该民族人们的消费行为,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人们都保持着传统的保守、节俭的消费观念。

这种相对保守的消费观念,在资源短缺的年代可以有助于社会稳定, 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

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长期的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这种习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依然遏制着居民的消费冲动.即使在物价不高的时期,人们依然不愿意积极的消费,仍然等着价格继续回落, 不肯提前购买、提前享受,超前消费则被视为奢侈行为而不被广泛接受,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依然抱有强烈的负罪感。

储蓄被看成是一种美德被广泛宣扬,居民不敢提前消费. 即使改革开放已30多年的今天,大多数人们的消费观念依然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徐彭伊 / 文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本文对当前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几个指标,并针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居民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衡量指标 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

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指导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下图是2008-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支出情况。

2008-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情况2008-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情况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1)从2008-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一直保持着上升势头,大约在2011-2013年实现了较快增长,之后的2014-2016年增长较为平稳。

这与我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有关,近几年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再盲目追求GDP增长,而是实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兼顾各方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2)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消费水平的增长明显慢与收入的增长。

虽然经济发展了,但居民消费观念趋于保守,这点尤其体现在城镇居民当中,消费支出并未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实现大幅度增长,而是一直保持平稳、慢速的增长,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3)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

到2016年,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约为农村居民的3倍,而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2倍,这就体现出了城镇与农村的巨大差距,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市在资源配置中居于优势地位,农村处于劣势地位。

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前 , 在我 国学术 界 , 主流 观点 是 我 国“ 费率偏 低 ” 消 .
消 费率不 断下 降 的现状 却使 得 这种转 型面 临重 大障碍
2 .我国 消费率 不 断下 降 的原 因分 析 ( ) 民收入分 配 结构 失衡 。凯 恩斯 、 里德曼 等学者 1国 弗 都 详细证 明消费 与收入 之 间存 在正 向 函数关 系 就 社会全
和 6%。 4
二 、我 国 消费 率不 断下 降的现 状及 原 因分析
1 .我 国消费率 不 断下 降 的现状 。现代 经济理论 认 为 . 消费 、投 资 与 出 口一 起 构成 了拉 动 经济 增 长 的 “ 驾马 三
车”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国 的投 资率 不 断提 高 , 我 消费率 则持 续下 降 。 0 0年投 资率 为 3 .%.0 0年 为 4 . 提高 了 20 53 2 1 86 %. 1 - 百 分 点 :而 消 费 率 在 2 0 33个 0 1年 和 2 1 0 0年 分 别 为 国出 口依 存 度 为 24 ,0 7年 达 到 最 高 点 的 88 2 0 - 20 % .%.0 8
消费 间的关 系 , 出中 国居 民 的边 际消 费倾 向与收入 水 平 体 而 言 , 费 支 出 总量 不 仅 与 收人 总 量 有 关 . 与社 会 成 指 消 更 大 致呈 “ u” 倒 型关 系 . 即低 收入 阶层 和 高 收入 阶层 的边 际 员 的收入 分 配状 况密不 可 分 居 民消 费能力 的大小 和消 费
其次 . 在从 劳动 者 报 酬 份 额 来看 . 国 国 内生产 总 值 我
中 政 府 和 企 业 部 门 分 配 份 额 呈 现 双 增 加 态 势 . 居 民 部 门 而

关于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消费面临着众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差距拉大、农民收入提升、消费升级、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是消费水平较低。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商品和服务,而农村地区由于受限于交通和物流,很难获得同样的消费体验。

这导致了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

对策建议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和物流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其次,随着农民收入的提升,农村消费面临的新问题是消费结构不合理。

过去,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农村消费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导。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然而,由于农村消费市场相对不成熟,供给侧不足,使得农民的消费结构没有得到合理引导。

对策建议二: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加强对农村消费市场建设的引导和投入,鼓励农民消费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同时,加强对农村消费者教育的培训,提高农民对新型消费品和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此外,随着城市消费品牌的涌入,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在过去,农村消费市场相对封闭,供求关系较为稳定。

但随着城市品牌的进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农村消费者面临更多的选择,同时也面临着购买决策的困惑。

对策建议三:促进农村消费市场规范发展。

加强对市场竞争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打击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教育,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他们对市场信息的分辨能力和购买决策的理性性。

最后,随着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面临的新问题是服务供给不足。

在过去,农村地区的服务供给相对较少,农民往往需要前往城市才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教育、娱乐等服务。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居民消费意愿的下降不仅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对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费意愿下降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和机制,需要深入剖析并采取有效对策。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现象日益明显。

原本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居民,逐渐收紧了自己的消费观念,更加谨慎地对待购买决策。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活力,也给企业发展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并解决消费意愿下降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只有通过全面的了解,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推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

1.2 问题提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消费意愿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影响到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消费意愿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引导居民增强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从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消费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消费意愿下降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和消费行为引导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解决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消费意愿下降原因分析消费意愿下降的原因可以从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经济因素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居民面临收入不稳定或下降的情况,导致消费能力受到影响。

房地产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也增加了居民的消费压力,使得他们更加谨慎地选择消费。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意愿自然会下降。

其次是心理因素影响。

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作者:张超柳颂华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09期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多的新变化,“扩大内需”成为了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缓解国际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2008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十项有关我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内需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其中,特别是拉动消费需求的措施,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消费的需求与投资的需求两者相比,前者方为真正的、持久的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基本特征(一)城镇居民消费虽持续增长,但其的最终消费率却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资料,我国在近十年来,国内的生产总值持续保持6-8%的增长率,在2003年,高达到9%以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拉动而取得成效。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近10年,我国平均的最终消费率为58.5%,比市场经济国家低于大约20个百分点。

尤其是最近近5年,由于外资的大量涌入与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大规模的增长,外贸出口也保持强劲势头不断增长,居于此种情况,最终消费虽也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但从整体来看,最终消费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危险趋势。

城镇居民消费自2001年以来,未能与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同步的增长,且它们的增长速率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将会导致最终消费率的下降。

(二)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农村居民共同以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增长趋势,在当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

(1)对于大城市的居民而言,当前大对数居民已相对富裕,基本的生活消费已得到满足,要增加其它消费,只能借助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档次以及圣洁消费结构来实现。

例如,购买汽车、增加住房、外出旅游、出入高级娱乐场所等此类的消费服务。

(2)广大的农村居民与城市中低收入的居民,由于收入是较为缓慢增长的,因此,只能通过适当增加一些家庭设备、提高营养水平、改善家庭的基本生活条件以及增加各类教育消费等来实现消费。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本文采用2004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Stata软件,分析研究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的增加,城镇人口数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的减少。

文章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标签:居民消费;人均收入;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论从宏观角度或微观角度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及其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居民的消费处于怎样的水平,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宏观经济具有怎样的影响,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对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已经有大量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做了充分的研究。

现在国外学术界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即居民现期可支配收入。

随着居民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

凯恩斯的这种消费理论主要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

他假设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主要经济活动就是储蓄和消费,并且消费会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即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

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进一步提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而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另一种是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

这一理论强调消费要受制于个人或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与对策

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与对策

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物价的变动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物价的变动不仅对居民的消费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造成了诸多影响。

本文将从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面入手,介绍物价变动的原因和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拉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当物价变动时,消费水平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如果价格一直在上涨,居民的消费能力会受到影响。

另外,如果物价变化过于剧烈,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预期,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

2、影响消费观念:若物价大幅波动,居民会对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计划产生不确定性,一些居民或者会减少消费,或者改变消费习惯。

当价格持续上涨时,很多居民会尽量缩减其日常开支,以应对生活成本的上涨。

这同时也会间接地影响零售商的销售额,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3、影响人民收入:除非人民的收入同步上涨,否则价格上升一定会导致人民收入下降,因为预算不够高时就会削减消费。

因此,当物价上涨时,许多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会下降,以至于家庭收入旁边的实际购买力会降低,进而对总消费率产生负面影响。

4、影响经济发展:物价波动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产生实质性的意义。

一个以物价虚高为主的消费市场往往会导致资金流失和市场变动,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态势。

5、加剧社会问题:当通胀加剧时,一些居民群体会出现购买力严重不足,渐渐地经济缺乏平衡,从而导致社会的分化进一步加剧。

特别是对于极端群体来讲,他们可能陷入贫穷之中,甚至变成无家可归的群体。

二、物价变动的原因和成因1、需求和供给的失衡:物价的变动来源于需求和供给的失衡。

当供应不足时,需求就会增加,而价格也就会上涨。

反之,当需求过多时,供应无法应对,价格就会下降。

2、生产成本的变化:当生产成本发生变化时,价格也会随之变动。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消费意愿下降的原因1.经济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以往的两位数下降到了个位数,经济增长乏力直接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居民收入增长乏力,购买力下降,导致居民消费意愿减弱。

2.收入分配不均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是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速明显快于低收入者。

这种不均衡的收入分配情况导致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进而影响了整体消费意愿。

3.居民消费观念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出现了转变,他们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而非数量和价格。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导致了居民对于传统商品消费的降温,使得整体消费市场活力下降。

4.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物价上涨导致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使得居民对于大宗消费品和高端消费品的购买意愿显著降低。

5.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过剩产能和传统行业,这导致了部分企业裁员和失业率上升,使得一部分人口生活压力增加,居民消费意愿自然也会下降。

二、对策研究1.促进经济增速为了促进居民消费意愿,首要的是促进经济增速。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提振经济,加大投资力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其购买力。

2.优化收入分配政府应加大收入分配的政策调控力度,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来调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现象,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其消费能力,刺激整体消费市场。

3.引导消费观念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注重品质和体验,提高个人消费品味和消费质量,从而激发消费市场的活力。

4.控制通货膨胀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价格监管,遏制通货膨胀,维护居民购买力,增强其消费意愿。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几年,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消费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居民消费意愿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消费意愿下降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速逐渐趋缓;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意愿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居民收入水平不稳定也是消费意愿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一部分居民的收入增速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这导致他们在消费领域的谨慎态度增加。

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对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产生了新的认识和变化,一部分人开始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和储蓄,而不再盲目跟风消费。

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和调整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 问题提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消费意愿下降的现象不仅会影响经济增长,还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消费意愿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促进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消费意愿下降原因分析1. 经济增长放缓: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人们担心未来的收入和就业状况,因此会削减消费支出,对未来保持谨慎态度。

2. 收入水平不稳定: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不稳定,导致消费能力下降,无法持续维持高水平的消费。

3. 消费观念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和长久享受,而不是盲目追求消费。

消费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增长放缓、收入水平不稳定以及消费观念转变。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积极调整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稳定就业,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推动消费意愿的提升。

影响居民消费的深层原因与对策

影响居民消费的深层原因与对策

对社会消费需求总水平的考察 ,我们 可以看到 :在物价水 平不变
的情况下 ,一定时期人们 的收入水 平越高 ,消费水平越 高;收入水平
越低 ,消费水平也越低。二者成 正比。 考察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需要综合 考虑政府 的收入分 配政策和 社会保 障制度等 因素 的作用。人们的工资收入并非都 是可以 由消费者 自由支 配的收入 ,比如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依法缴 纳社 会保险费
宏观层面看 ,一定 时期 的社会消费需求 主要取决 于一定时期 的物价水 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 。因为人们 的购买欲望 和购买能力是受到 物价 水
平和收入水平决定或制约的。
消 费 包 括 生 活 消 费 和 生 产 消 费 。 生 产 消 费 就 是 生 产本 身 ;生 活 消
费是指人们耗费一定的生活资料 和劳务 以满足生活需 要的过程 。狭义 的消费就是指生活消费。文中所讲 的消费就是指生 活消费。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 国民收入分配格 局不 断向政 府和企业倾斜 ,居 民收入 比重 不断下 降 。经 再 分 配 调 整 后 ,政 府 和企 业 收 入 占 比 由 1 9 9 2年 的
可 、普遍许可 、强制许 可 、 法定许可 、从属许可 、交叉许可。
四、管理因素 概况前三种 因素 ,技术 因素判断专利技 术水平 的高低 、经济因素 左右专利市场认 可的程度 、法律 因素决 定专利质押 的入围条件 ,那么 管理因素则是商业银行 审核专利质押 融资是否可行 的最重要一环 。究 其原 因,在信贷 风险安 全性 的大 前提下 ,企业 的经 营状 况 、管 理水 平 、现金流 的稳定性等方面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 的融资决策。

影 响消费趋势的 因素
从理论上说 ,影 响 消费 的因素 就是 影 响需求 的 因素。经 济学 认 为 ,需求是 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 够购 买的商品或劳务 的 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 的有效需求 ,需求有 两 个条件 :一是购买欲望 ,二是购买能力 。一种商 品的需求量 由很 多因 素构 成。其 中主要 的因素有 :商 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相关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及成因_对策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及成因_对策分析

不同居民群体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就 利的影响 。
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刺激消费 。
银行居民存款占有比例分析 , 大约 10 -
三 、有效启动居民消费的建议
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在经济发展和产业
20 %的储户拥有存款的 80 %以上 , 其余
为刺激居民消费 , 国家采取降息政 结构演变过程中 ,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I 地产品结构雷同及大量无效供给 ; 又因为
经 我国消费品生产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 、产 济 纵 品结构的升级时期 ,这一升级对我国的生 横 产企业来说 , 资金投入过大 , 技术取得代
立 , 随着医疗 、住房 、养老 、子女教育等多 项改革推进 , 人们宁愿低息储蓄 , 从而抑 制了即期消费 。
⑤我国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 。从消费
“软着陆”。但随着过热经济的冷却 ,价格 致使中西部地区居民购买力较低 ,造成商 生活标准 ; 适当提高公务员 、事业单位职
由暴涨向均衡价格回落 , 致使物价下滑 , 品市场相对狭小 。1998 年 ,中西部人口占 工工资 ;加快国企改革 ,增强效益 ,提高工
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在逐步放慢 ,从而使 全国人口近 60 %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 薪阶层收入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费的影响因素看 , 消费者未来收入和未 O 来支出的变化预期严重影响到即期消费 N
需求 。从近期经济发展看 , 1992 - 1994 G
年 , 我国发生过连续 3 年两位数的严重 H 通货膨胀 , 造成消费过热 。为此国家采 E 取了一系列抑制经济 “过度 、盲目”发 N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相应对策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4-000-01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缓慢,因而有必要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为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增长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基本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消费需求原因对策这些年,我国的金融一直处于动荡的状态,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因而我国的经济增长较缓慢,为了转变这种局面,需要提高消费的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因而为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基本原因(一)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增长较慢,收收入差距过大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变化是相反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是成正比关系的,随着我国居民水平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消费水平的高低受收入的影响。

消费者的收入在扣除税金和个人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是自己的自由支配收入,这些收入可以用来储蓄,也可以用来消费,因此自由支配收入对消费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价值规律的作用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导致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多元化,是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中有很少的人占据社会总财富的比重较大,很大一部分的人占社会财富比重较少,所以使得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低收入和高收入的人员消费能需求不一样,低收入者的收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较容易的转化为自己的现实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社会内需的主要动力,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生存和发展基本已经满足了,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大部分是拿来投资。

(二)居民大部分将收入用于储蓄,消费观念比较传统居民主要是通过就业来获取收入,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以节俭为美德,形成了以储蓄为主的传统观念,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居民的购买能力和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但是传统的消费观并没有得到改变,消费观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消费水平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用于生活消费和服务的规模和水平,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本文基于1987——2012年数据,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五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性检验,分析了以上五个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目的在于说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消费水平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用于生活消费和服务的规模和水平,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五个因素,以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为目的,建立线性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相关的内容的分析。

二、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理论分析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已经有大量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做了充分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有两种主要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这种消费理论主要强调用收入来解释消费。

他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消费者的主要经济行为是储蓄和消费,而且消费将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但消费的变化幅度小于收入的变化幅度,再者,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率为负值,即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减小,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他指出的是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

另一种是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强调消费对一生总财富的依赖,以及储蓄在稳定消费中的作用——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为退休后的生活而储蓄的重要性;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强调储蓄在稳定高收入年份和低收入年份之间消费的作用,他强调的是持久性收入影响消费支出,而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它的变动只会引起消费的波动,消费时持久性收入的稳定函数,而且消费的边际倾向没有递减。

因此,消费不完全取决于现期收入。

但是,经济学家大量经验观察说明,消费更多依赖于现期收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或担心失业时,他可能会推迟或削减耐用品购买,现期消费就减少;二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时,消费信贷会受到配额限制,他就不得不削减现期消费。

简要的说,一种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

事实表明,两种因素同时对消费起着作用。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另一种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强调消费对一生总财富的依赖,以及储蓄在稳定消费中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将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检验和充实现有理论,促进现有理论近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快速提高。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三、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本文采集了 1978 年—2012年的数据( 下表),建立线性模型:i i X X X X X μβββββα++++++=5544332211t Y其中:被解释变量:t Y ——国内生产总值解释变量:1X ——居民消费水平;2X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3X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4X ——人口自然增长率;5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i μ——随机扰动项。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有了很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的提高,这一时期的数据能更好地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1.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单因素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的联系,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我们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因此,我们设定居民消费水平t Y 与国内生产总值1X 的关系为:1111t Y μβα++=X运用OLS 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下:1t 026238.08434.473Y X +=(73.88567) (0.000410) t = (6.413198) (64.03477)其中,可决系数992016.02=R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很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这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GDP 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26元。

(2)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如果说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影响因素,那么居民的人均收入就是微观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比较显著,消费水平也会有很大差距,于是在这里分别考察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它们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为: 2222t Y μβα++=X3333t Y μβα++=X运用 OLS 法估计结果如下:a.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2t 556741.037194.-25Y X +=(41.15895) (0.004521) t = (-0.616138) (123.1428)其中,可决系数997829.02=Rb.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3t 1.8222739840.-331Y X +=(45.34930) (0.015641) t = (-7.320599) (116.5027)其中,可决系数997575.02=R由数据分析的结论可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是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而居民消费水平是以人口数为权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而得到的;第二,农村居民的消费动力远远大于城镇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57.5%和67.7%,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只属于勉强温饱,农村居民则处于绝对贫困。

然而到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至39.3%,而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则降至36.2%,可见农村居民目前的消费需求大于城镇居民。

(3)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人口的多少与消费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在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消费品数量越多,那么居民消费水平就会越高;反之,在经济发展水平稳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就决定着消费水平的高低。

因此,下面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解释变量,设为4X 进行回归分析。

4444t Y μβα++=X回归估计结果如下:4t 805.0505-79.11572Y X =(952.5085) (88.15822) t = (12.14980) (-9.131882)其中,可决系数716474.02=R回归结果表明,人口每增长1% ,居民消费水平平均下降805.0505元。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增长率很低,也使得以人口平均来计算的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变动。

(4)消费物价指数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按经济理论分析,物价越高,越会抑制人们的消费,消费水平会越低。

故在此引入消费物价指数进行回归分析。

5555t Y μβα++=X回归估计结果如下:从结果看出,可决系数很低,t 统计检验不显著。

尽管从经济背景分析来看,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影响消费水平,但回归结果显示并非如此,这可能与统计数据误差以及估计方法有关系。

2.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将所有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显著的解释变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外) 放进同一个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从回归结果看,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 =31012.87值很大,说明模型在整体上线性回归拟合较好,但常数项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表明模型中解释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

以下是各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由表中数据发现,lnx2与lnx3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变量X1 X2 X3 X4 参数估计值0.026238 0.556741 1.822273 -805.0505 t 统计量64.03477 123.1428 116.5027 -9.131882 R2 0.992016 0.997829 0.997575 0.716474由上表可知2X 、3X 的可决系数最大,所以将2X 、3X 放入同一模型进行回归,得到结果:从此表容易看出,参数估计值符号没有改变,2R 均有改善,检验结果显著,将可决系数第三大的1X 加入,再次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可以看出,1X 的t 检验数不显著,剔除1X ,将4X 加入2X 、3X 再次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可以看出,4X 的 t 检验数不显著,剔除4X 。

经过以上修正,最后修正多重共线性影响后的回归结果为:32t 872975.00.2908453558.-177Y X X ++=(33.40862) (0.037120) (0.121512)t= (-5.308684) (7.835351) (7.184268)2R =0.999169 F=19236.88 D.W.=0.4672183.异方差性检验:White 检验经 white 检验,2nR = 35*0.626001=21.91,该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5的2χ分布的相应临界值07.112050=。

χ,因此,拒绝同方差的原假设,所以存在异方差。

经过加权最小二乘法运用多个权数验证效果均不理想,故采用对数变换得到如下结果:3336247.0log 706897.0log 618866.0log X X Y t ++-=(0.029543) (0.042376) (0.047858)t= (-20.94830) (16.68169) (7.025932)2R = 0.999582 DW = 1.255074 F = 38285.82因为 1.58 < DW < 2.42,所以无自相关。

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