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5081-2016 纺织染整助剂 有机硅整理剂 硅含量的测定
纺织品 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纺织品 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5c644cf3b3567ec112d8a25.png)
《纺织品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测定》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2019年10月17日,国标委发[2019]29号“关于下达2019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制计划的通知”,《纺织品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测定》(计划编号:20193095-T-608)列入2019年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计划,该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归口,由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东华大学等负责起草。
有机硅柔软剂是纺织印染行业常用的后整理助剂,可赋予织物柔软、滑爽、抗静电等性能。
有机硅柔软剂的使用可以提高纺织产品的服用性能,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是有机硅织物整理助剂合成的重要原料。
有研究表明D4对水生环境有长期的危害作用,而且有削弱生殖能力的危险。
其主要通过挥发、废水等方式进入环境,在生物体内富集,产生生物危害。
而D5、D6有类似危害。
2018年6月27日,ECHA公布第19批高关注度物质(SVHC),D4、D5、D6进入REACH高关注度物质(SVHC)之列,此外,美国华盛顿州的儿童安全产品法案(CSPA)已经将D4列入儿童高关注化学品清单(CHCC)。
国际知名纺织产品认证标准STANDARD100by OEKO-TEX、Bluesign、GOTS等也都将D4、D5、D6限制纳入其中。
为增强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能力,开展纺织品中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标准编制工作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当前,纺织品中D4、D5、D6的含量关注度非常高,各大企业均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产品中D4、D5、D6含量。
然而,国内外还无纺织品中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的相应检测标准,亟须建立标准进行规范,以带动纺织产品的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应对国外贸易性技术壁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纺织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行业标准《多晶硅生产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行业标准《多晶硅生产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1ba50183c4bb4cf7ecd1ed.png)
行业标准《多晶硅生产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项目背景和立项意义最近几年由于国内外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的不断扩产,使多晶硅由过去的暴利阶段进入了品质和成本的竞争阶段,硅烷法生产多晶硅因其分解温度低、能耗低、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关注并已被成功应用,不论是国外大的多晶硅生产厂家的成熟的发展案例还是目前国内硅烷法生产多晶硅的逐步发展的趋势,这些都表明硅烷法是未来多晶硅产业技术提升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硅烷气体无论是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发生分解反应,在预先装入的细硅粒表面生长多晶硅颗粒,还是在CVD炉中发生热分解反应,在硅芯表面分解沉积最终生长成多晶硅棒,硅烷实际转化效率都要受到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控制的影响。
多晶硅生产尾气中硅烷含量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硅烷在流化床或CVD炉内的转化效率,是工艺调整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硅烷尾气检测方法。
因此建立多晶硅生产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检验标准,对于优化流化床法或CVD炉法工艺参数,提高硅烷转化效率、提高硅烷尾气的转化再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6] 58号)的要求,《多晶硅生产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由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负责起草,计划编号:2016-0233T-YS,要求于2017年完成。
3 标准项目编制单位简况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主投资的专业从事硅材料研发、多晶硅及下游产品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于2007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注册成立,注册资金达22亿元人民币。
公司以打造万吨级多晶硅生产能力,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流新能源企业为目标,分两期建设多晶硅项目。
工信部新批准发布的化工行业标准
![工信部新批准发布的化工行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942141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a.png)
工信部新批准发布的化工行业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HG/T苯并三氮唑2015-04-01 3824-2014HG/T甲基苯并三氮唑2015-04-01 3925-2014HG/T轻便胶鞋2015-04-01 2018-2014HG/T血压计用胶乳制品2015-04-01 4662-2014HG/T聚酯长纤胎基布用胶乳2015-04-01 4663-2014HG/T胶乳指套2015-04-01 4664-2014HG/T炸药防水用乳胶套2015-04-01 4665-2014HG/T胶乳海绵2015-04-01 4666-2014HG/T锦纶衬里劳保胶乳手套2015-04-01 4667-2014HG/T聚丙烯(PP)色母料2015-04-01 4668-2014HG/T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色母料2015-04-01 4669-2014HG/T改性塑料用阻燃剂黑点和异色点的测定2015-04-01 4670-2014HG/T净洗剂LS2015-04-01 3512-2014HG/T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2015-04-01 4671-2014HG/T玻璃纤维润滑剂G2015-04-01 3504-2014HG/T水处理剂聚氯化铁2015-04-01 4672-2014HG/T水处理剂丙烯酸-丙烯酸酯类共聚物2015-04-01 2429-2014HG/T水处理剂多元醇磷酸酯2015-04-01 2228-2014HG/T工业用亚硝基硫酸2015-04-01 4673-2014HG/T镍系气相苯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2015-04-01 4674-2014HG/T费托合成沉淀铁催化剂2015-04-01 4675-2014HG/T费托合成铁系催化剂物理性能试验方法2015-04-01 4676-2014HG/T费托合成铁系催化剂反应性能试验方法2015-04-01 4677-2014HG/T费托合成铁系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2015-04-01 4678-2014HG/T中温氧化铁脱硫剂硫容试验方法2015-04-01 4679-2014HG/T化肥催化剂堆积密度的测定2015-04-01 4680-2014HG/T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2015-04-01 4681-2014HG/T环己醇脱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2015-04-01 4682-2014HG/T氨氧化制硝酸用铂催化剂2015-04-01 2271-2014HG/T甲烷化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2015-04-01 2510-2014HG/T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2015-04-01 2514-2014HG/T氧化锌脱硫剂硫容试验方法2015-04-01 2513-2014HG/T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2015-04-01 2089-2014HG/T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2015-04-01 3545-2014HG/T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常压活性试验方法2015-04-01 3544-2014HG/T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2015-04-01 2693-2014HG/T天然气一、二段转化催化剂试验方法2015-04-01 2273.4-2014HG/T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2015-04-01 3543-2014HG/T工业多聚磷酸2015-06-01 4691-2014HG/T工业氟硅酸铵2015-06-01 4692-2014HG/T工业氟硅酸钾2015-06-01 4693-2014HG/T 工业高纯氯氧化锆2015-06-014694-2014HG/T工业高纯碳酸钡2015-06-01 4695-2014HG/T工业碱式碳酸镍2015-06-01 4696-2014HG/T工业硒酸钠2015-06-01 4697-2014HG/T工业亚硒酸锌2015-06-01 4698-2014HG/T再生氢氧化铜2015-06-01 4699-2014HG/T再生锡酸2015-06-01 4700-2014HG/T电池用磷酸铁2015-06-01 4701-2014HG/T工业硫酸锆2015-06-01 3786-2014HG/T工业氢氧化钡2015-06-01 2566-2014HG/T工业碳酸锆2015-06-01 3785-2014HG/T工业五氟化锑2015-06-01 4702-2014HG/T氧化锌晶须2015-06-01 4703-2014HG/T无醛固色剂2015-06-01 4704-2014HG/T分散红S-3BL 200%(C.I.分散红177)2015-06-01 3898-2014HG/T分散艳橙E-3RL 200%(C.I.分散橙25)2015-06-01 3894-2014HG/TC.I.反应红2662015-06-01 4705-2014HG/TC.I.反应蓝2612015-06-01 4706-2014HG/T荧光增白剂OB(C.I.荧光增白剂184)2015-06-01 4707-2014HG/T分散黄E-3G(C.I.分散黄54)2015-06-01 4026-2014HG/T分散红SE-BLSF(C.I.分散红92)2015-06-01 4054-2014HG/T分散红SE-BL(C.I.分散红146)2015-06-01 4053-2014HG/T分散翠蓝S-GL(C.I.分散蓝60)2015-06-01 4023-2014HG/T还原深蓝BO(C.I.还原蓝20)2015-06-01 4031-2014HG/T还原橄榄T(C.I.还原黑25)2015-06-01 4059-2014HG/T还原蓝BC(C.I.还原蓝6)2015-06-01 4056-2014HG/T还原棕BR(C.I.还原棕1)2015-06-01 3406-2014HG/T酸性黄NM-4RLN(C.I.酸性黄151)2015-06-01 4025-2014HG/TC.I.酸性红572015-06-01 4708-2014HG/T3,3'-二氯联苯胺盐酸盐2015-06-01 4709-2014HG/T1,5(1,8)-二硝基蒽醌2015-06-01 4710-2014HG/TO,N-二甲基羟胺盐酸盐2015-06-01 4711-2014HG/T甲氧胺盐酸盐2015-06-01 4712-2014HG/T邻氨基苯乙醚2015-06-01 4713-2014HG/T间氨基苯磺酸钠2015-06-01 4714-2014HG/T3,4--二氯硝基苯2015-06-01 4715-2014HG/T5-氨基-6-甲基苯并咪唑酮2015-06-01 4716-2014HG/T邻氨基苯甲醚2015-06-01 2669-2014HG/T间苯二酚(1,3-苯二酚)2015-06-01 3989-2014HG/TC.I.反应橙1352015-06-01 4717-2014HG/TC.I.反应红2382015-06-01 4718-2014HG/T反应蓝P-3R(C.I.反应蓝49)2015-06-01 4033-2014HG/T反应蓝KN-2B(C.I.反应蓝220)2015-06-01 4029-2014HG/T 反应翠蓝K-GL(C.I.反应蓝14)2015-06-013417-2014HG/T4046-2014反应红RW 200%(活性超级红RW)2015-06-01 HG/T4051-2014反应艳红K-2B(C.I.反应红24)2015-06-01 HG/T4045-2014反应深蓝KN-2G(C.I.反应蓝203)2015-06-01 HG/T3964-2014反应艳红M-7B(C.I.反应红261)2015-06-01 HG/T4719-2014C.I.分散红3762015-06-01HG/T4720-2014C.I.分散黄1142015-06-01HG/T4721-2014C.I.酸性红4472015-06-01HG/T4722-2014C.I.酸性蓝1712015-06-01HG/T4723-2014C.I.溶剂黄1762015-06-01HG/T4724-2014C.I.溶剂蓝352015-06-01HG/T4725-2014C.I.溶剂红1112015-06-01HG/T4726-2014C.I.溶剂红1492015-06-01HG/T4727-2014C.I.溶剂绿32015-06-01HG/T4728-2014C.I.溶剂紫132015-06-01HG/T4034-2014荧光增白剂SWN(C.I.荧光增白剂140)2015-06-01 HG/T4729-2014纺织染整助剂酸性固色剂2015-06-01 HG/T4730-2014纺织染整助剂锦纶固色剂固色效果的测定2015-06-01HG/T 4731.1-2014纺织染整助剂锦纶匀染剂应用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缓染性2015-06-01HG/T 4731.2-2014纺织染整助剂锦纶匀染剂应用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移染性2015-06-01HG/T 4731.3-2014纺织染整助剂锦纶匀染剂应用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消色性2015-06-01HG/T4734-2014纺织染整助剂氨基硅油柔软剂黄变性能的测定2015-06-01HG/T纺织染整助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紫外线性能的测定2015-06-01 4735-2014HG/T纺织染整助剂还原清洗剂还原能力的测定2015-06-01 4736-2014HG/T纺织染整助剂液体产品离心稳定性的测定2015-06-01 4737-2014HG/T纺织染整助剂去油剂去污力的测定2015-06-01 4738-2014HG/T纺织染整助剂含水量的测定2015-06-01 4739-2014HG/T纺织染整助剂磷酸盐含量的测定2015-06-01 4740-2014HG/T纺织染整助剂锦纶阻染剂阻染效果的测定2015-06-01 4741-2014HG/T纺织染整助剂纺织乳液涂层整理剂2015-06-01 4742-2014HG/T低化学处理紫激光光聚合CTP版2015-06-01 4743-2014HG/T照相明胶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凝胶过滤色谱法2015-06-01 4744-2014HG/T化学试剂二水合重铬酸钠(重铬酸钠)2015-06-01 3439-2014HG/T化学试剂高效液相色谱淋洗液乙酸乙酯2015-06-01 4745-2014HG/T化学试剂环己酮2015-06-01 3455-2014HG/T化学试剂六水合三氯化铁(三氯化铁)2015-06-01 3474-2014HG/T化学试剂氯化亚铜2015-06-01 3489-2014HG/T化学试剂三氯化锑2015-06-01 3464-2014HG/T化学试剂三水合硝酸铜(硝酸铜)2015-06-01 3443-2014HG/T化学试剂十八水合硫酸铝(硫酸铝)2015-06-01 3442-2014HG/T化学试剂乙酸丁酯2015-06-01 3498-2014HG/T农药残留检测用试剂丙酮2015-06-01 4746-2014HG/T农药残留检测用试剂正己烷2015-06-01 4747-2014HG/T 传动带摩擦系数试验方法2015-06-014748-2014HG/T3792-2014交联型氟树脂涂料2015-06-01 HG/T4749-2014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2015-06-01 HG/T4755-2014聚硅氧烷涂料2015-06-01 HG/T4756-2014内墙耐污渍乳胶涂料2015-06-01 HG/T4757-2014农用机械涂料2015-06-01 HG/T2454-2014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双组分)2015-06-01 HG/T4758-2014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2015-06-01 HG/T4759-2014水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2015-06-01 HG/T4760-2014水性浸涂漆2015-06-01 HG/T4761-2014水性聚氨酯涂料2015-06-01 HG/T4762-2014酞菁蓝BGS2015-06-01 HG/T4763-2014涂料用醇酸树脂2015-06-01 HG/T4764-2014涂料用导电云母粉2015-06-01 HG/T4765-2014涂料用环氧树脂2015-06-01 HG/T4766-2014真空镀膜涂料2015-06-01HG/T 4767.1-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1部分:总则2015-06-01HG/T 4767.2-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2部分:注塑成型法2015-06-01HG/T 4767.3-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3部分:烘箱法2015-06-01HG/T 4767.4-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4部分:两辊机法2015-06-01HG/T4768.1-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中分散性的评定第1部分:总则2015-06-01HG/T 4768.2-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中分散性的评定第2部分:两辊机法测定增塑聚氯乙烯中颜料分散性2015-06-01HG/T 4768.3-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中分散性的评定第3部分:两辊机法测定聚乙烯中着色颜料分散性2015-06-01HG/T 4768.4-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中分散性的评定第4部分:两辊机法测定聚乙烯中白色颜料分散性2015-06-01HG/T 4768.5-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中分散性的评定第5部分:加热熔融挤出机法测定着色剂分散性2015-06-01HG/T 4769.1-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增塑聚氯乙烯中着色剂的试验第1部分:基础混合料的组成和制备2015-06-01HG/T 4769.2-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增塑聚氯乙烯中着色剂的试验第2部分:试验样品的制备2015-06-01HG/T 4769.3-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增塑聚氯乙烯中着色剂的试验第3部分:白色颜料相对消色力的测定2015-06-01HG/T 4769.4-2014颜料和体质颜料增塑聚氯乙烯中着色剂的试验第4部分:迁移性的测定2015-06-01HG/T4770-2014电力变压器用防腐涂料2015-06-01 HG/T4771-2014纺织品印花用胶粘剂2015-06-01 HG/T3706-2014工业用孔网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2015-06-01 HG/T4750-2014塑料焊接机具挤出焊枪2015-06-01 HG/T4751-2014塑料焊接机具热风焊枪2015-06-01 HG/T4752-2014整体浇铸乙烯基树脂混凝土电解槽2015-06-01 HG/T3130-2014电子自动定量包装机2015-06-01 HG/T4753-2014双翻盘磷石膏湿渣滤液机2015-06-01 HG/T4754-2014钢制发酵容器技术条件2015-06-01 HG/T3802-2014工业电导仪2015-06-01 HG/T4773-2014羰基合成法制醋酸用甲醇2015-06-01 HG/T2816-2014工业用环己胺2015-06-01 HG/T4774-2014工业用甲基异丁基甲醇2015-06-01 HG/T2717-2014工业用过氧化苯甲酰2015-06-01 HG/T 4'-乙基联苯-4-腈2015-06-014775-2014HG/T4776-20144-(4-丙基环己基)苯酚2015-06-01 HG/T4777-2014工业用乙酸仲丁酯2015-06-01 HG/T4778-2014工业用乙酸正丙酯2015-06-01 HG/T3747.3-2014橡塑铺地材料第3部分:阻燃聚氯乙烯地板2015-06-01 HG/T4733-2014橡胶软管用浸胶芳纶线2015-06-01 HG/T4772-2014耐热多楔带用浸胶聚酯线绳2015-06-01 HG/T4779-2014硫化促进剂六硫化双五亚甲基秋兰姆(DPTH)2015-06-01 HG/T4780-2014硫化促进剂 2-巯基苯并噻唑锌(ZMBT)2015-06-01 HG/T4781-2014硫化促进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BC)2015-06-01 HG/T4782-2014硫化促进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EC)2015-06-01 HG/T4783-2014脂肪醇乳液消泡剂2015-06-01 HG/T4784-2014N,N'—乙撑双硬脂酰胺(EBS)2015-06-01 HG/T4785-2014车用空气滤清器橡胶密封件2015-06-01 HG/T2021-2014耐高温润滑油O形橡胶密封圈2015-06-01 HG/T4786-2014胶乳色浆2015-06-01HG/T 3748-2014橡胶配合剂沉淀水合二氧化硅水可溶物含量的测定冷萃取法2015-06-01HG/T3317-2014氯丁二烯胶乳CRL 50LK2015-06-01 HG/T3316-2014氯丁二烯橡胶CR 2442015-06-01 HG/T4787-2014中分子量聚异丁烯2015-06-01 HG/T4788-2014水力除焦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2015-06-01 HG/T2577-2014橡胶或塑料提升带2015-06-01HG/T普通用途抗撕裂钢丝绳芯输送带2015-06-01 3646-2014HG/T耐寒输送带2015-06-01 3647-2014HG/T耐油输送带2015-06-01 3714-2014HG/T耐灼烧输送带2015-06-01 4732-2014HG/T工业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2015-06-01 4789-2014HG/T氟代碳酸乙烯酯2015-06-01 4790-2014HG/T工业用酒石酸钾钠2015-06-01 4791-2014HG/T工业用DL-酒石酸2015-06-01 4792-2014HG/T工业用噻吩2015-06-01 4793-2014HG/T工业用1,1,1-三氟乙烷(HFC-143a)2015-06-01 4794-2014HG/T工业用1,1-二氟-1-氯乙烷(HCFC-142b)2015-06-01 4795-2014HG/T荧光增白剂4BM(C.I.荧光增白剂28)2015-06-01 4796-2014HG/T液状荧光增白剂862015-06-01 4797-2014HG/T搪玻璃管2015-06-01 2130-2014HG/T搪玻璃30°弯头2015-06-01 2131-2014HG/T搪玻璃45°弯头2015-06-01 2132-2014HG/T搪玻璃60°弯头2015-06-01 2133-2014HG/T搪玻璃90°弯头2015-06-01 2134-2014HG/T搪玻璃180°弯头2015-06-01 2135-2014HG/T搪玻璃釉2015-06-01 4798-2014HG/T橡胶配合剂陶土第1部分:总铜含量的测定2015-06-01 2879.1-2014HG/T 橡胶配合剂陶土第2部分:铝含量的测定2015-06-012879.2-2014HG/T橡胶配合剂陶土第3部分:硅含量的测定2015-06-01 2879.3-2014HG/T橡胶配合剂陶土第5部分:总铁含量的测定2015-06-01 2879.5-2014HG/T橡胶配合剂陶土第6部分:总锰含量的测定2015-06-01 2879.6-2014HG/T间苯二胺生产安全技术规范2015-06-01 30019-2014HG/T间苯二酚生产安全技术规范2015-06-01 30020-2014HG/T反应黑KN-8BG(C.I.反应黑5)生产安全技术规范2015-06-01 30021-2014HG/T分散橙S-4RL(C.I.分散橙30)生产安全技术规范2015-06-01 30022-2014HG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15-06-01 20202-2014HG化学工业建设项目试车规范2015-06-01 20231-2014HG化工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标准2015-06-01 20235-2014HG/T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2015-06-01 20237-2014HG/T化学工业管式炉对流段模块技术规范2015-06-01 20659-2014HG/T钢制化工设备焊接与检验工程技术规范2015-06-01 20593-2014HG/T化工矿山矿区总体规划内容和深度的规范2015-06-01 22802-2014。
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4e113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5.png)
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有机硅季铵盐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化学物质,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随着有机硅季铵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其质量和安全性的检验手段也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安全。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有机硅季铵盐的概念、用途和检验的必要性,为后续的论述打下基础。
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的整体概述,包括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和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有机硅季铵盐的定义、特性、用途以及检验的必要性。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对检验规程重要性的观点,并展望有机硅季铵盐检验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给出结束语。
通过上述结构,读者将能够系统地了解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的相关内容,以及对其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有机硅季铵盐的检验规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有机硅季铵盐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其成分和性质,并及时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同时,检验规程的制定可以规范检验过程,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为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保障。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希望可以为有机硅季铵盐的检验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有机硅季铵盐的定义和特性有机硅季铵盐是一类含有硅元素和季铵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以下特性:1. 化学稳定性:有机硅季铵盐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对酸、碱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不易被常规条件下的化学药剂破坏。
2. 表面活性: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季铵基团,有机硅季铵盐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常用于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领域。
3. 抗菌性能:有机硅季铵盐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性能,可用作抗菌剂、消毒剂等。
有机硅柔软剂的测试
![有机硅柔软剂的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8e7cdc707e21af45b307a851.png)
有机硅柔软剂的测试一、乳液的储藏稳定性在50ml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有机硅乳液样品至刻度,管口上盖上一只小烧杯(以防尘埃落入和乳液挥发),垂直静止存放定期(10、20、30天),在室温条件下观察管内乳液的漂油、分层、凝胶等现象,并记录其高度(mm),一般情况三个月不漂油、不分层属质量稳定。
二、乳液的离心分离在15ml的离心试管内加入2ml乳液样品,放入800型离心沉淀器里,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旋转,每隔5、15、30、60min观察一次,分别记录管内乳液的分层、结膜及试管壁上的各种现象。
30min不分层、不漂油属质量稳定(允许少量凝胶存在)三、乳液的耐热性在150ml无色透明的广口瓶中,加入100ml乳液样品,盖紧瓶盖后放入恒温烘箱内,调节温度为40±2℃,恒温4小时后,观察瓶内乳液的稳定情况,并记录是否有油花、漂油等现象,如果不漂油、不分层属质量稳定。
四、热稳定性测试用量筒量取硅油浓度为10g/L的待测液100ml,倒入150ml的烧杯中并放置于加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边加热边搅拌,观察溶液变化情况,变浑浊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并记录下来,溶液出现絮状物或漂油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并记录下来。
五、耐温耐碱测试1、目的:本方法用来测定硅油的稳定性。
2、测夜的配制:配制10g/L硅油待测液50mL,用NaoH溶液调PH值至12、11、10、9、8、7。
3、把调好的PH值硅油溶液分别置于电加热磁力搅拌器上。
4、边搅拌边升温,观察溶液变化现象,待溶液变浑浊用温度计测试此时溶液的温度并记录下来,待溶液出现絮状物或漂油时,测试此时溶液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六、乳液的含固量:在已恒重的铝盒内,准确称取样品1.000g左右,放于105℃烘箱中,2h 后取出放于干燥皿中,10min后取出称量。
含固量(%)=(G2-G)/(G1-G)×100%式中:G为空铝盒的重量(g)G1为烘干前铝盒和试样的总重量(g)G2为烘干后铝盒和试样的总重量(g)七、乳液的含油量在已恒重的300ml的空烧杯中,准确称取乳液样品100.00g,加入120ml 破乳液(100ml破乳液由NaBr(20%)5ml与乙醇(95%)95ml配制而成),稍加摇动,放置2天后,观察其破乳情况。
纺织品质量检测
![纺织品质量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ef8b563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8.png)
有害化学物质方面的检测
01 含铅检测
目录
02 甲醛含量检测
03 有害物质检测
04 rohs检测
05 缺陷检测
06 纺织助剂检测
纺织品质量检测主要是有害化学物质方面的检测,包括铅含量检测、甲醛含量测定、有害物质检测、PH值检 测等。
含铅检测
化学成分分析 ChemicalAnalysisPH含量、甲醛含量、含铅量、偶氮染料测试、重金属含量测试、吸水性、水份含量、异 味、棉的丝光效果、热压、干热、储藏升华、酸斑、碱斑、水斑、酚醛泛黄等 成分分析 FiberContentAnalysis棉、麻、毛(羊、兔)、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含绒量等 相关的依据检测标准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DIN德国标准学会 AATCC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AS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ASTM美国测试材料协会JIS日本工业协会 USCPSC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FZ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WS国际羊毛局
缺陷检测
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以及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经过各种各样的检验和测试,其中疵点检测是最为主要的部分。 织物疵点的检测主要还是由人工视觉离线检测来完成,该方法存在检测速度低、验布结果受验布人员主观影响较 大,误检率和漏检率高等缺点。
基于以上原因,织物疵点的自动检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共同**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利用计算机图像处 理技术,可以提高纺织品测试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全面性,为企业在线控制和提高纺织品质量提供保障。织物疵 点的图像识别是指按照某一种算法对织物表面图像进行处理并识别出疵点种类、程度等的方法。
美国标准AATCC112-1998《织物释放甲醛的测定:密封瓶法》。
有害物质检测
工信部批准303项行业标准含54项检测标准
![工信部批准303项行业标准含54项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5e4cc79f5335a8102d220ef.png)
工信部批准303项行业标准含54项检测标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了《工业多聚磷酸》等303项行业标准及1项化工行业标准样品。
其中,化工行业标准191项(含1项化工行业标准样品)、石化行业标准7项、冶金行业标准6项、建材行业标准27项、机械行业标准1项、航空行业标准1项,纺织行业标准51项,包装行业标准1项、制药装备行业标准4项、通信行业标准15项。
经过我要测网整理,检验检测标准54项,涉及纺织、照相明胶、农药残留、传动带、颜料和体质颜料、橡胶、空心玻璃、二氧化硫、建筑材料、手机支付、。
行业标准名称及主要内容
![行业标准名称及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80fe5979e314332396893e5.png)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标准主要内容
代替标准
采标情况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硬脂酸与锌化合物反应制得的硬脂酸锌。
12
HG/T 3711-2012
聚氨酯橡胶硫化剂MOCA
本标准规定了聚氨酯橡胶硫化剂MOCA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邻氯苯胺、甲醛在酸性介质中反应制得的硫化剂MOCA。
本标准适用于甲醇制备甲醛,也适用于乙醇制备乙醛、乙二醇制备乙二醛等所用电解银催化剂。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标准主要内容
代替标准
采标情况
33
HG/T 4352-2012
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
本标准适用于合成氨及制氢装置中一氧化碳加水蒸气制氢的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
本标准适用于以铜盐或金属铜为原料制得的电镀用氨基磺酸铜。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标准主要内容
代替标准
采标情况
39
HG/T 4356-2012
工业用氨基磺酸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氨基磺酸钴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以含钴废料、钴盐或金属钴为原料制得的工业用固体氨基磺酸钴。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标准主要内容
代替标准
采标情况
本标准适用于V带和多楔带用浸胶芳纶线绳的品质鉴定和验收,其他橡胶制品用浸胶芳纶线绳也可以参照执行。
23
HG/T 4394-2012
胶管用浸胶聚酯线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胶管用聚酯线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胶管用浸胶聚酯线和非浸胶热定形聚酯线的品质鉴定及验收,其他橡胶软管用聚酯线也可以参照执行。
纺织品相关国家标准(更新)
![纺织品相关国家标准(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a61e6ccf4028915f804dc237.png)
2015/3/1
装 第 7 部分:羽绒服及其制品
检验检疫.
SN/T 61
3982.8-2014 SN/T
62 4016-2014 SN/T
63 4022-2014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 梭织服 国家质量监督
2015/3/1
装 第 8 部分:儿童服装
检验检疫.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 特种纺 国家质量监督
2015/3/1
装 第 3 部分:牛仔服装
检验检疫.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 梭织服 国家质量监督
2015/3/1
装 第 4 部分:便服
检验检疫.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 梭织服 国家质量监督
2015/3/1
装 第 5 部分:室内服装
检验检疫.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 梭织服 国家质量监督
部
进出口纺织专业通用技术要求 第 2 部分:实 国家质量监督
2014/11/1
验室技术规范
检验检疫.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 抽样方法 第分:通则
检验检疫.
进出口纺织服装检验规程 第 2 部分:针织服 国家质量监督
2015/3/1
装
检验检疫.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验证规范 第 3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
GB/T
纺织染整助剂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 9 部分: 国家质量监督
10
2014/12/1
29493.9-2014 丙烯酰胺的测定
检验检疫.
GB/T 11
30126-2013
纺织品 防蚊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国家质量监督 2014/12/1
检验检疫.
助剂测试方法汇总
![助剂测试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9c15dfb700abb68a982fbce.png)
助剂测试方法汇总助剂常识助剂常识功能性助剂:指纺织印染助剂,特指那些可以赋予织物抗菌、防腐、防水、防污、阻燃、防缩、抗皱、防紫外等功能的印染助剂;复配:指将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助剂,通过物理混合,达到协同效果,使应用效果明显改善;前处理剂:指坯布染色之前的去油、练漂等工艺称前处理工艺,该过程中应用的助剂称作前处理剂;染色助剂:染色是把纤维制品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者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色,使整个纺织物成为有色物体,该过程应用的助剂称作染色助剂;后整理剂:织物经练漂、染色和印花等工艺处理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的加工过程称作织物整理,该过程中应用的助剂称作后整理剂;通用型助剂:主要指那些性能单一,技术含量低,应用简单的助剂;功能基团:能够赋予织物某种功能的化学分子结构;微乳化:指本体硅油的乳化,乳化后固体颗粒的粒径达到100nm以下;PA织物涂层剂:指聚丙烯酸酯织物涂层剂;PU织物涂层剂:指聚氨酯织物涂层剂;超微乳自交联:粒径在0.5-100nm的乳液称作超微乳,自交联是相对于外交联而言的,即在交联反映过程中无需加入交联剂。
螯合分散剂的应用测试螯合分散剂CJ/JC-2一、钙螯合值准确称取样品1g,加80mL蒸馏水溶解,再加入10mL2%碳酸钠溶液。
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在10-11之间。
用0.25moL/L氯化钙溶液滴定。
滴定至溶液浑浊时为终点。
计算:钙螯合力=V×10.03(mgCa2+/g)二、镁螯合值准确称取样品1g,加80mL蒸馏水溶解,再加入10mL2%碳酸钠溶液。
用氢氧化钠溶在上述配制好的溶液中水平放入已剪成1cm×1cm的帆布片(标准棉帆布:28特(2 1支)3股×28特4股细帆布制成1cm×1cm的方片),并立即开启秒表,当帆布片完全润湿时按下秒表,记录完全润湿所需时间,重复测试5次,取其平均值,即为渗透剂试样的渗透时间。
纺织品 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纺织品 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5c644cf3b3567ec112d8a25.png)
《纺织品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测定》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2019年10月17日,国标委发[2019]29号“关于下达2019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制计划的通知”,《纺织品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测定》(计划编号:20193095-T-608)列入2019年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计划,该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归口,由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东华大学等负责起草。
有机硅柔软剂是纺织印染行业常用的后整理助剂,可赋予织物柔软、滑爽、抗静电等性能。
有机硅柔软剂的使用可以提高纺织产品的服用性能,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是有机硅织物整理助剂合成的重要原料。
有研究表明D4对水生环境有长期的危害作用,而且有削弱生殖能力的危险。
其主要通过挥发、废水等方式进入环境,在生物体内富集,产生生物危害。
而D5、D6有类似危害。
2018年6月27日,ECHA公布第19批高关注度物质(SVHC),D4、D5、D6进入REACH高关注度物质(SVHC)之列,此外,美国华盛顿州的儿童安全产品法案(CSPA)已经将D4列入儿童高关注化学品清单(CHCC)。
国际知名纺织产品认证标准STANDARD100by OEKO-TEX、Bluesign、GOTS等也都将D4、D5、D6限制纳入其中。
为增强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能力,开展纺织品中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残留量的标准编制工作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当前,纺织品中D4、D5、D6的含量关注度非常高,各大企业均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产品中D4、D5、D6含量。
然而,国内外还无纺织品中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的相应检测标准,亟须建立标准进行规范,以带动纺织产品的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应对国外贸易性技术壁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纺织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6a14e6240c844769eaee40.png)
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之测试方法纺织品的检测标准2005.08.18第一部分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一耐洗色牢度检测二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三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四耐热压(熨烫)色牢度检测五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六耐过氧化物色牢度七耐丝光色牢度实验第二部分纺织品的外观保持性一悬垂性能检测二刚柔性能检测三织物的起毛起球试验圆轨迹法第三部分纺织品的损坏检测一拉伸断裂检测二撕破强力检测三顶破强度检测第四部分纺织品的舒适性能检测一纺织织物的透湿性能的检测透湿杯法二纺织织物的防水性能的检测静水压实验三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第五部分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一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二甲醛含量检测(水萃取法)三甲醛的测定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第六部分纺织品的功能检测一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二静电防护织物的检测方法第一部分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一耐洗色牢度检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纺织品都是要进行洗涤的,洗涤时纺织品在一定温度的洗涤液中洗涤,由于洗涤液的作用,染料会从纺织品上脱落,最终使纺织品原本的颜色发生变化,这称之为变色。
同时进入洗涤液的染料又会沾染其他纺织品,亦会使其他纺织品的颜色产生变化,这称之为沾色。
1(检测标准ISO 105,C01,C05,1989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EN20105C01,C05,199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涤色牢度:试验1一试验5》,DIN EN20105C01,C05,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AATCC172,2002耐家庭洗涤无氧漂白色牢度》、GB,T 3921.1,5,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
2(检测原理耐洗色牢度试验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或两块规定的贴村织物贴合,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干燥。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耐洗色牢度共有五个试验方法,主要区别在于试验温度和时间不同,其他皆基本相同。
助剂测试方法汇总_百度文库
![助剂测试方法汇总_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8b204ae0844769eae109ede5.png)
助剂测试方法汇总助剂常识助剂常识功能性助剂:指纺织印染助剂,特指那些可以赋予织物抗菌、防腐、防水、防污、阻燃、防缩、抗皱、防紫外等功能的印染助剂;复配:指将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助剂,通过物理混合,达到协同效果,使应用效果明显改善;前处理剂:指坯布染色之前的去油、练漂等工艺称前处理工艺,该过程中应用的助剂称作前处理剂;染色助剂:染色是把纤维制品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者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色,使整个纺织物成为有色物体,该过程应用的助剂称作染色助剂;后整理剂:织物经练漂、染色和印花等工艺处理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的加工过程称作织物整理,该过程中应用的助剂称作后整理剂;通用型助剂:主要指那些性能单一,技术含量低,应用简单的助剂;功能基团:能够赋予织物某种功能的化学分子结构;微乳化:指本体硅油的乳化,乳化后固体颗粒的粒径达到 100nm 以下; PA 织物涂层剂:指聚丙烯酸酯织物涂层剂; PU 织物涂层剂:指聚氨酯织物涂层剂;超微乳自交联:粒径在 0.5-100nm 的乳液称作超微乳,自交联是相对于外交联而言的,即在交联反映过程中无需加入交联剂。
螯合分散剂的应用测试螯合分散剂 CJ/JC-2一、钙螯合值准确称取样品 1g ,加 80mL 蒸馏水溶解,再加入 10mL2%碳酸钠溶液。
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在 10-11之间。
用 0.25moL/L氯化钙溶液滴定。
滴定至溶液浑浊时为终点。
计算:钙螯合力 =V×10.03(mgCa 2+/g二、镁螯合值准确称取样品 1g ,加 80mL 蒸馏水溶解,再加入 10mL2%碳酸钠溶液。
用氢氧化钠溶分离 10mL 水所需时间越长越好。
六、泡沫性取 0.1%助剂试样溶液 20mL 于具塞量筒内,盖上塞子,上下剧烈振荡 50次,立即记录溶液泡沫高度,并开启秒表记时。
记录溶液泡沫消失所需时间。
双氧水稳定剂的应用测试双氧水稳定剂 CJ/JC-3一、毛效(毛细管效应及白度称取渗透剂 6g 加 100mL 水稀释。
印染厂常用助剂检测方法
![印染厂常用助剂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9b51e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2.png)
印染厂常用助剂检测方法常用助剂检测方法第一章:化验室常用药剂配制:1、0.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精确称取分析纯氢氧化钠(未吸水)4克至烧杯中,加水100毫升,充分溶解后,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开料用的长劲瓶),加水至标线,摇匀待用。
必需现配现用,(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0.1N高锰酸钾溶液:精确称取分析纯高锰酸钾3.16克,加入到煮沸15分钟的蒸馏水中,充分溶液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放置12小时后使用。
3、0.1N盐酸溶液:量取9ml分析纯盐酸至烧杯中,加蒸馏水100毫升稀释,必需边加水边摇拌,待冷确后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待用。
4、配酞指示剂配制:称取酚酞0.5克,用100无水乙醇充分溶解后,缓慢加入0.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微红色为止,状入滴瓶中待用。
5、0.1N硝酸银标准溶液配制:称取分析纯硝酸银1.7克,用水充分溶解后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装入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6、10%的氯化钡标准溶液配制:称取氯化钡10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第二章无机化工测试:1、冰醋酸(乙酸):①检测项目:有效含量,16℃是否结冰,与分析纯做对比试验。
②检测方法:取配制好的0.1N NaOH(氢氧化钠标准液)至滴定管中,调至零刻度标线。
取样品3-5克至烧杯中,加水100毫升,用1000毫升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取稀释液10毫升至三角杯中,加蒸馏水50毫升,加酚酞指示剂3-5滴。
用滴定管内的NaOH滴定至粉红色不消失为止。
记录消耗NaOH 的毫升数V,样品重量G,NaOH的浓度N。
V NaOH的毫升数×N NaOH的浓度×0.06004计算公式:冰醋酸%(有效含量)=G样品重量×0.001以上试验可与分析纯做对比试验,以免出现错误偏差。
氢氧化钠标准液必需现配现用,使用前必需将配制好的标准液进行标定(标定方法详见试剂配制方法),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方法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d375ceccbff121dc368365.png)
样品锭片置于样品室光路中进行扫描,记录 800cm-1(或 694cm-1)处的吸光度值,重复扫描 测定 3 次,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均值减去空白对照样 品的吸光度均值后,由α -石英标准曲线得样品中 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m)。
1.6 注意事项
0c60f2e 二氧化硅
15
1.6.1 本法的α -石英检出量为 0.01mg;相对 标准差(RSD)为 0.64%~1.41%。平均回收率为 96.0%~99.8%。
1.3.2 无水乙醇,分析纯。 1.3.3 标准α -石英尘,纯度在 99%以上,粒度
0c60f2e 二氧化硅
9
<5μ m。 1.4 样品的采集 根据测定目的,样品的采集方法参见 GBZ159
和 GBZ/TXXX.2 或 GBZ/TXXX.1,滤膜上采集的粉尘 量大于 0.1mg 时,可直接用于本法测定游离二氧化
13
800cm-1、780cm-1 及 694cm-1 三处的吸光度值为 纵坐标,以石英质量(mg)为横坐标,绘制三条不 同波长的α -石英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曲线的回 归方程式。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选用 800cm-1 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1.5.3 样品测定:分别将样品锭片与空白对照
14
14
0c60f2e 二氧化硅
17
1.6.4 在粉尘中若含有粘土、云母、闪石、长 石等成分时,可在 800cm-1 附近产生干扰,则可用 694cm-1 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1.6.5 为降低测量的随机误差,实验室温度应 控制在 18℃~24℃,相对湿度小于 50%为宜。
18
18
1.6.6 制备石英标准曲线样品的分析条件应与 被测样品的条件完全一致,以减少误差。
嵌段型有机硅整理织物的性能测试及分析【开题报告】
![嵌段型有机硅整理织物的性能测试及分析【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717a64bcd126fff6050b41.png)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纺织工程嵌段型有机硅整理织物的性能测试及分析一、选题的背景、意义纺织物及纺织物化学整理在环境保护、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持续发展等因素的促进下,不断取得明显的发展.为了人体健康和使人类拥有清洁舒适的生活空间,除禁止使用伤害性的化学加工助剂外,一些有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纺织物也得到广泛研究;消费者期望得到性能不断更新、创新的纺织用品,促进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纺织品印染后整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亲水性有机硅油的发展。
当前人类对服装穿着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特别是化纤纺织品的普及给人们穿着带来了不舒适的闷热感,使人们对天然纤维的舒适性产生了深切的怀念。
天然纤维纺织品,如棉、毛、丝、麻等纺织品成了高档产品。
因此,合成纤维的天然化成为时代要求[1]。
人们对客观环境不但能适应,而且感到轻松愉快。
舒适是人们对客观的综合性感觉,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
因此,可以说舒适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条件某种满足。
因此,从某种角度讲,消费者选购服装的过程就是在选择面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服饰消费的理性化,人们对于服饰产品不再是简单的拥有,而是更加倾向于追求其服用性能[2]。
对面料的性能进行研究,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测试,可以对织物面料的生产加以引导,使产品能适应市场,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达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通过对纺织品性能的测试和研究,可以评价织物的性能,确定其用途,并可以根据织物性能提出合理的使用要求,还可以实现旧品种的改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这对满足人类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今,人们对纺织品产品的重视程度更是越来越高,开发新型纺织纤维,研究其面料的性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应更加重视对各类优良纺织材料的深层次研究,重视产品的开发,追求资源的优化,最大程度地保持和赋予纺织品优良的使用性能[3]。
本课题主要通过相应的织物性能测试及分析,客观评价嵌段型有机硅整理织物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