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打造独特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增强学生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研和案例分析,将探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从而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转型,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研究拟围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展开,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包括协同文化建设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等;2.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方法,包括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级活动组织等;3.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
通过探究上述内容,本研究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可行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提升班级整体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文献调研: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实地调查: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其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情况和效果,提取案例;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案例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类和分析,总结规律和发现问题;4.方案设计:基于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提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并进行可行性评估和验证;5.案例验证:通过在实际班级中实施方案并进行评估,验证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6.结果总结: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结论中阐述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改进的开题报告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改进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始注重一些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以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并营造一种紧密、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优秀品质的塑造。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着仅仅强调仪式感、缺乏内容的问题,缺乏深度和思想内涵。
有些班级在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时,缺乏主题性和针对性,缺乏长效性和持续性,不能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本文开展了实践探究和改进研究。
二、研究问题和目标2.1 研究问题(1)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如何将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深化,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2.2 研究目标(1)系统探究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2)探究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针对性开展活动。
(3)改进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明确目标,加强主题性,提高持续性。
(4)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和成果。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同行经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借助问卷调查探究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3.2 研究步骤(1)了解相关理论知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学科综述。
(2)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中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看法和期望。
(3)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找出需求和问题,制定合理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并实施。
(4)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行改进和优化。
(5)通过推广和分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和成果。
四、论文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编排: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问题和目标,研究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为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理论与经验综述。
班级文化的开题报告
班级文化的开题报告班级文化的开题报告一、引言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
它是班级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和共同成长的重要纽带。
本文将探讨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形成过程以及如何建设和维护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重要性班级文化对于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班级文化可以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大家庭的一部分,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其次,班级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相互合作、分享、尊重和包容。
最后,班级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班级文化的形成过程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首先,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通过各种班级活动和交流,学生可以逐渐了解彼此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念,从而建立起相互认同的基础。
其次,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班级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通过共同参与班级活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班级成员之间的反思和改进。
班级成员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不断完善班级文化。
四、建设和维护班级文化的方法建设和维护班级文化需要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
首先,班级成员应该共同制定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班会、班级讨论等形式,学生可以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共同制定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其次,班级成员应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培养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班级成员应该互相支持和鼓励。
在班级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相支持和鼓励可以让班级成员更加积极向上,共同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一、研究的目的近期班级内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事件,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有矛盾发生;部分学生搞小团体,不尊重任课老师。
影响了班级活动及教学活动的开展。
如何解决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是作为班主任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经过对班级近期典型事件的分析,决定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团队精神,建成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班集体。
二、目标假设1、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成一个有凝聚力、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集体。
3、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研究步骤与思路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收集分析近期典型事件,确定实施的设计方案,形成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1)、进行班级环境布置,班级命名,制订本班的各阶段奋斗目标、班徽、班级名言、班歌、班训、班级文学社等。
(2)、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
可以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抄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名言园地”,定期摘抄名言警句。
(3)、建立班级文化专栏,可以结合节日文化、集体活动,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如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给学生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
(4)、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文明习惯、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娱乐活动方式、学习风气等,是班级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主要通过评比各种先进等并形成制度。
这保证了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增强学生完善提高自我素质的自觉性。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报告
管理篇•班级管理工作五年,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回顾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历程,有进步也有不足,有喜悦也有烦恼。
在这三年中我始终坚持用以制度管理班级、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改善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措施管理班级,不仅使班级卫生、纪律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进步。
但在班级管理中也有很多烦恼,比如仍有个别学生班级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意识差,上课迟到、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班级任务等。
我曾试图去改变他们,但成效甚微,为此苦恼于寻找解决的办法。
当我看到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也很有必要尝试一下。
和其他同事交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大的意义。
比如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引领班级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等。
所以我们决定选择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以期解决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确立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哲学引领下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走向。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基本实现预期研究目标,摸索出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班级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文化更加突出。
一、班级文化的重构研究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也有人把班级文化解释为“班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行为规范和意识等文化诸因素,其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基础。
”综合所查资料,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建设过程中的一切文化要素。
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如班级环境卫生、黑板报、班级绿化等;班级精神文化,如班歌、班风、班训、班旗等;班级活动文化,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班级制度文化,如班级公约、班级值日生制度、操行评分细则等。
班级文化的开题报告
班级文化的开题报告引言在每个班级中,都有其独特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一群学生在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共同的价值观、习惯、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等形式。
班级文化不仅可以提高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的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多个问题的问卷,涵盖了班级文化的各个方面。
然后,我们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以深入了解他们对班级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最后,我们将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 提高学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班级文化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和团结,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增强彼此的信任感。
同时,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班级共同进步的动力。
2. 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班级文化在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明确班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班级的规定。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3. 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积极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激发出他们的潜力。
班级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建设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的建议1.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们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 提供积极的班级活动和氛围班级活动是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班级联欢会、志愿者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倡导共同规则和价值观通过讨论和制定班级规则,学生可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并形成共识。
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引言文化建设在班级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包括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等。
本文旨在介绍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班级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
重要性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意识。
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协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效果。
其次,班级文化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
此外,班级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方法和策略清晰的目标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以便全班学生都明白和努力追求这些目标。
例如,可以设定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提高数学成绩,同时设定一个社交目标,如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目标应该具体测量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参与全体学生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可以安排一些班级活动,如团队建设活动、合作项目等,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同时,可以设立班级委员会,让学生参与决策和组织班级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参与感。
积极的师生关系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充当良好的榜样,以其行为和态度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分享,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鼓励创新和个性发展班级文化建设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可以提供一些兴趣班,如美术、音乐、体育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建立正面的班级氛围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建立正面的班级氛围。
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来激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同时要及时纠正和处理消极行为。
班级中要鼓励互相尊重和支持,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广海中心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特色班级创建”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甄翠爱)
附件2:2014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台山市广海镇中心小学开题报告实验学校(单位):台山市广海镇中心小学课题名称:班级文化建设与特色班级创建项目编号:GDDYYJ14143课题负责人:甄翠爱联系电话:0750-5311326开题日期:2014年11月5日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二○一一年五月刘明娟实验班刘丽瑶实验班李艳梨实验班4、实验班每一学期,需要提交的材料电子文档:一份班级管理制度、一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一份班级特色布置方案图片:班级文化墙照片、每一次的对外展示栏提交方式⑴每一学期,以“资料+姓名”命名,将相关的材料发给相应的负责人;⑵课题结束前,以班为单位将材料打包,发到甄翠爱邮箱zhenca163@。
5、资料提交课题组成员承担的资料,将各种word文档或图片、视频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以“承担的资料+学年”命名,每一学年上交一次,按具体分工,发给相应的德育主任。
四、预期的研究进展:研究的全过程大约为两年(2014年5月——2016年5月)完成,为了将此研究项目做实、做细,我们依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原则,预期按以下三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阶段:论证准备阶段(2014年5月-11月)具体时间内容2014年5月——11月(1)确定参与课题人员,成立课题组,建立领导机构。
(2)加强理论学习,构思研究方案。
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构思研究方案。
书籍按个人需求自主阅读,在这一阶段,以浏览为主。
(3)召开课题论证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讨论、制定和研讨方案。
(4)讨论、修订并敲定本课题实施方案。
(5)学习实施方案,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明确本课题的目的、要求、方法及操作步骤等。
(6)加强教师培训,发挥主导作用。
(7)实验班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计划》,并上交资料给相关负责人。
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一、引言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背景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和班级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1. 建立班级文化核心价值观制定班级文化核心价值观,明确班级的宗旨和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2. 打造班级文化活动品牌开展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如班级主题讨论、班级文化节、班级志愿服务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同时,建立学习档案和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经验分享。
4. 加强班级管理与监督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班级管理责任,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同时,建立班级监督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估与反馈建立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估体系,定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六、结语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背景意义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支点和抓手,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风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
在专制型的班风里,成员之间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学生之间产生烦闷、恐惧、厌恶的情感态度与彼此攻击的行为模式,学生自信心、自尊感与上进心不强。
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身心健康,营
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但是,由于教育教学环节、文化传承和人员
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小学班级文化在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主
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旨在
探究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1. 研究目的:
(1)了解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2)找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成因;
(3)探究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提出相应建议。
2. 研究内容:
(1)小学班级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现状;
(2)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对某小学班
级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探究小学班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完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本研究可为小学班主任提供一些实际的指导意见与建议,促进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应用。
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农村中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育班级文化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促进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农村中学中有效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协作力和创造力,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农村中学的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查找问题所在。
2.阐述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介绍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说明当前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3.探讨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指出创新思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同时深入探讨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4.总结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成功的案例进行总结,研究成功的原因,发现存在的不足,总结既有的经验。
5.提出适合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从组织、领导、活动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明确巩固和发展班级文化的具体实施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综述,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
2.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究问题所在,为提出对策和建议提供数据支持。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深入探究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创造的班级团体文化,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本研究选取“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作为研
究课题。
二、研究目的
1.探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分析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
3.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提出改进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2)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3)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
(4)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5)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材料,系统梳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高校班级文化建
设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3)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分析方法分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探
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四、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得出以下预期结果:
(1)了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2)探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3)分析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
(4)提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5)制定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提高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
小学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实施方案鸡东县第四小学任慧敏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
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
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班级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凝结起来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特色班级文化:所谓特色班级,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夺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级特性和优势。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独特的指导思想;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3独特的文化视角;4独特的文化载体;5独特的感染途径;6独特的感悟方式;7独特的情感体验;8独特的行动实践;9独特的管理手段;10独特的评价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
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学生的文化水平低、班级管理困难、班级的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不强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1.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和特点、解决方案的理论依
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2021 15:10:00《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下)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科所十二五规划课题(一)《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下)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穆维永二、课题的内涵和研究内容(一)概念界定1、班集体:在教学班的基础上,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凝聚力、协作精神、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学生主体,是班级学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具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课题阐述的文化更多的是指精神财富及其创造过程.3、集体文化:集体文化是指在集体生活中,集体的成员共同努力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它的形态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学生个性文化、教师文化等,集体文化活动是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的载体.4、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班级集体文化建设是指班集体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集体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过程.开展“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就是在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文化学理论指导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导向,探索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班级集体建设的途径和操作方式、方法.(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1、研究的目标(1)、探索和形成以高中班级集体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班集体和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策略和操作方式.( 2)、通过班级集体文化建设,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发展.(3)、通过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研究过程,提升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指导班集体建设创新的能力.2.研究内容班级集体的文化建设有着较为宽广的研究领域,为了使课题的研究更符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便于研究者操作实施,我们确定以下几个研究内容: (1)建特色环境,让高中生快乐成长──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2)重养成教育,提高高中生礼仪素养──班级礼仪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3、让创新成为班级活动的主旋律──班级文化活动创新的实践研究(4)主体参与,焕发班集体的生命活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如学生积极个性、良好品行的形成,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提高等等.总之,我们相信班级环境文化、礼仪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必能使学生各方面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三、课题实施的策略、过程与方法(一)实施策略1、调查法:在研究初期,通过座谈、观摩班队活动、听课等形式调查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现状,随着研究的深入,经常性地了解家长、社会、高一级学校对我们的实践研究的评价及建议.2、文献资料法:课题组的人员要探索尽可能多的相关论著,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界定课题,论证课题,研究课题.3、实验法:在各班开展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验,取得实验的资料.4、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调整研究的策略.5、经验总结法:鼓励研究人员,针对研究中的成功体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二)研究的思路本课题研究将采用“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本课题实施将采取对同一问题设计多元化解决策略,在不同班级进行管理实践,一段时间后测评学生反映,测评管理效果,然后对管理策略进行反思,总结提出最优化解决策略.实验教师要在这一循环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行为,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全面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保证课题实验质量.(三)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2021年6月—2021年6月).1.准备阶段(2021年6月):(1)成立课题组,查阅相关资料,开展调查分析.(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案,构建课题研究网络.2.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1年4月):(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理解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等;(2)确立实验班与对比班,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积累大量基础资料;(3)坚持收集理论资料、复印报刊、上网检索、占有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研究成果;(4)汇编过程性资料,完成阶段目标,总结阶段成果;(5)每学期每个成员坚持撰写相关论文1-2篇.3.总结阶段(2021年4月—2021年6月):(1)全面梳理研究成果,整理资料.(2)收集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及时提升成果.(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专家组鉴定.(四)研究的方法:1. 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的新动态,借鉴和学习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增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基点是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然后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定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所探索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付诸于行动,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3.调查研究法:实验的前中后期分别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采用座谈、问卷调查、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反映,通过反馈的信息,调整实验进程.4.经验总结法:鼓励研究人员针对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5.案例研究:研究优质课评比的教学案例录像和优秀教师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四、课题研究人员分工及预期目标(一)研究内容分工穆维永:教育管理与评价、撰写实验报告.殷汉卿:《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结构模式构建研究.魏居善:课题组织、协调及课题研究指导,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工作报告、编辑论文集.陈娟:《班级礼仪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子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计划的制定、调查报告撰写及总结工作.李如凤:《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子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计划的制定、研究报告撰写及总结工作.(二)课题的预期目标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阶段成果(限5项)课题申报申报书 2021年6月准备和启动阶段,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队伍,理论学习. 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方案 2021年6月《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形成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实材料、文字资料 2021年6月--2021年10月《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教育教学论文集 2021年11月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总结反思研究成果. 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成果 2021年4月最终成果(限3项)公开发表教学论文3-5篇论文 2021年4月至2021年5月教学课堂实录光碟课堂实录光碟 2021年5月《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报告论文 2021年6月五、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十五期间完成课题有: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中国教育学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研究(省教育学会)“校本评价”《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子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新课程实施中教学模式探索(教育部规划课题)十一五期间完成的课题有高中心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研究(中国教育学会)(二)、主要参考文献:1. 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2. 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3. 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本课题研究教师是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以校科研处为组成核心.实验教师全部参加过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培训,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是学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大多承担了十五、十一五期间的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具有较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本课题植根于权威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之中,从文献搜集整理到课题的拟定论证都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其提法反映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合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合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对其内涵把握准确到位清晰,对其功能作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比较到位.(2)、本课题受到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有着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对课题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历史探究兴趣浓厚,这就为课题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性支持.(3)、我校是省教科所实验基地,与市教研室、市教科所有频繁的业务往来,地处市区,良好的地域优势,使课题的客观性条件比较理想.(4)资金设备保障:学校能够提供课题研究所必需的经费保障,同时,学校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及实验条件,有较多相关的书籍和刊物,并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如音像制作室、演播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和信息化网络系统.充足的现代化设施设备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物质保障.(5)制度保证:本课题制定一整套相关的研究制度来规范研究行为,如: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学习研讨制度,定地点:组织学习、研讨,课题组每月就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回顾性小结,每学期还将邀请市、县教科室领导、专家来校讲学和指导.专家评价:1、所选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即具有主要的学术价值,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建树.2、选题针对性强,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3、选题新颖,有独创性:从理论高度来看,能体现育人的民主性、开放性、创造性,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努力接近时代的制高点,实现教育理想.。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对于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开题报告
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小课题《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立项号课题名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教研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一)基于我校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长期以来,我们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希望通本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二)基于我校基本情况班级文化建设势必要整改我校是南沿村总校一所标准化联校,地处邯临线附近村庄,我校学生的父母多数外出务工,对孩子疏于照顾。
所以学生呈现出的问题很多,如个人卫生差、自学能力差、行为习惯不好等等。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现状我校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打造“书香校园",布置校园文化等活动,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尤为迫切.二、省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
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1995年左右,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于是,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广泛开展。
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先生在著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年)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对班级文化概念、性质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理解。
高职师范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师范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也逐渐成为获得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然而,高职教育中的师范班级在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加强高职师范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职师范班级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以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教育工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将针对高职师范班级学生制定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和对建设效果的评价。
其次,将对已经具备教育工作经验的师范班级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看法和经验。
四、拟定研究计划1. 研究问题:如何加强高职师范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质?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
3. 研究步骤:(1)调研前期准备:确定研究对象、问卷设计、访谈对象等。
(2)问卷调查: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3)访谈调查:联系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总结经验。
(4)研究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经验,探究加强高职师范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5)研究成果: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一份针对高职师范班级文化建设的实用建议。
五、研究预期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职师范班级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提出针对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实用建议。
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 发掘高职师范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理清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2. 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了解学生对于文化建设的看法和影响。
3. 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和实用的建议,为高职师范班级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背景意义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支点和抓手,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提出了“提高班主任“文化意识”的研究”课题,以期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文化哲学理论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从外部形态来看,它表现为全体同学“在这儿做事的方式”(杨全印,《学校文化研究》,2005)。
从产生的过程来看,学校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行为(肖川、倪晓玉,《创造积极的学校文化》,2008)尽管有点难以捉摸,但班级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微妙的方式影响全班同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1、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场所,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
现代教育正在由单纯的学科教学向学科教学与人文熏陶相互渗透的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管理正在由过去外显的行政管理向内隐的文化驱动方向转变。
文化影响力已成为班级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
3、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
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因此,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4、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
5、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
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挖掘蕴涵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6、美学理论依据。
Freuid曾说:“我房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有意义的。
”也就是说作为整体存在的环境它同样能代表主体意识,以及影响身处其中的人的意识,班级文化环境也是如此。
创造一个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
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
三、研究现状提高班主任“文化意识”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课题。
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
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很少涉及。
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在课程改革以前多体现在与学科相结合,比如在教室环境布置比较注重精致与美观,传统的精神文化建设多以正面引导为主,注重榜样的作用。
这些做法大多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1、苏州市教科所开展的《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集体本身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提出的“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集体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
2、一本来自一线教师原创的新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成为了教育类的畅销书。
该书作者对班级文化作了如下诠释:以往我们强调班级管理,一味地对学生说教,往往作用不大。
现在我们强调用文化育人,寻求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再由精神上升到行动上来。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的生命力所在,培养的是孩子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
3、上海北郊高级中学是较早开始全面建设班级文化的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班级文化为主体的德育陶冶模式,具体表现为:以文化的创造性活动为中心,形成了各具个性与风格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由班集体共同创造的体现本班个性风格的班风,班级文化决定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而班级活动又凸显了班级文化的特征,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形成与创新。
4、宁波市镇海学校开展的《新课程条件下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探索》提出“通过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个性化管理制度的拟定,以及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形成具有创造精神的班风,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中获得充分发展。
”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将给我们的研究指明方面,打好理论基础,我们将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结合班级,在这一方面作必要的探索。
四、概念界定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精神(风气、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团体的每日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共有规划。
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它是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息、价值观、态度的总称。
班级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组织文化,渗透到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
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
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
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班主任文化,指班主任利用一系列影响活动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它是班主任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发展的文化过程。
以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班级活动等为载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自主创新的精神的班级文化。
五、目标假设1、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
2、深化对班主任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自身专业成长。
班主任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班级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
通过班主任文化建设,探索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内涵,探索班级工作实践活动的新途径,建成一个个有创新力、有凝聚力、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集体。
3、通过班主任文化建设,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塑造学生主体性文化人格。
充分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文化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六、研究内容(一)通过班主任文化建设创设充满激励的班级环境1、品牌班级的创建。
确立班级的总目标,制定目标的过程就是品牌班级的创建。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命名好适合并能凸显本班特色的班级名称。
制订本班的各阶段奋斗目标、班徽、班级名言、班歌、班训、班级文学社等,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个人或者是团体来校互动。
2、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
可以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抄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名言园地”,定期摘抄名言警句。
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践证明,健康和谐,文明优雅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枯燥呆板的说教所无法奏效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3、充分利用空间,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园地。
利用这个阵地,可以结合节日文化、吴文化,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如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给学生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
(二)通过班主任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1、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文明习惯、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娱乐活动方式、学习风气等,是班级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主要通过评比各种先进等并形成制度。
这保证了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完善提高自我素质的自觉性。
2、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