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分级诊疗

合集下载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温小恒;佟建丽;孙钢;杨爱明【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n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对40例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黏膜型27例,肌型5例,浆膜型8例.②黏膜型EG患者常以腹痛、腹泻和体质量减轻为主要症状,肌型以肠梗阻表现为主,浆膜型以腹水为首发症状.③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三型分别为4949.6±2075.0(27/27),2659.2±1344.0(4/5)和5876.0±1515.9(6/8),各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内镜下活检阴性者,胃窦10例次(10/22),十二指肠7例次(7/30),结直肠7例次(7/16),反复做胃肠镜检查确诊者3例.⑤治疗以激素为主,可迅速缓解症状,但病情可有反复.结论诊断时尽可能内镜多次、多灶取活检,以提高诊断率,治疗仍以激素为主,长期小剂量激素治疗是预防病情复发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4(023)008【总页数】3页(P882-884)【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作者】温小恒;佟建丽;孙钢;杨爱明【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30;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n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少见疾病。

自1937年Kaijser首次报道以来,人们逐渐加深了对此疾病的认识[1],但国内鲜有大宗的病例报道。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杜然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杜然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杜然发表时间:2015-03-06T16:50:15.1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9期供稿作者:杜然[导读]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不甚明确,一般认为是由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

杜然(辽宁省朝阳市解放军第234医院 122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本病临床常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外周血像改变以嗜酸性细胞增多为主,内镜下突出的主要表现为黏膜水肿红斑,肠壁增厚、黏膜糜烂或息肉,肠壁增厚等表现。

结论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与其它胃肠道疾病容易混淆,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辅助检查胃肠道粘膜水肿、皱壁增宽、结节样增生,胃肠壁增厚,腔狭窄及梗阻等是其较典型临床表现。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诊治【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131-02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以胃肠道的嗜酸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的一种罕见疾病[1]。

E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加之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故容易漏诊、误诊。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EG的认识,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及诊治要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EG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最短6d,最长7年。

1.2 诊断标准[2]:①胃肠道症状;②外周血、腹水及组织细胞学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③无胃肠道以外多器官累及;④除外寄生虫感染等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简介及参考治疗方法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简介及参考治疗方法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简介及参考治疗方法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局限性或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因病变累及部位、浸润深度各异。

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由于外源性或内源性致敏因子刺激嗜酸性粒细胞产生细胞毒性颗粒、细胞因子等所致,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与食物过敏有关,通过胃肠黏膜促发一系列炎性反应。

目前尚无EG的诊治共识,现有资料认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药物,通过抑制变态反应达到症状缓解,长期随访疗效确切,多数病例在用药后1~2周内症状即改善,某些研究中的缓解率可达90%。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泼尼松:20~40mg/d,7~14天为1个疗程。

症状控制后可减量维持,维持剂量10mg/d,逐渐停药,停药后部分病例可复发。

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迁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减轻炎症反应,也可用等效剂量的泼尼松龙及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治疗EG的时间是未知数,易复发,往往需要长期治疗,但治疗需要个体化。

由于本病较为罕见,目前全世界报道仅约300例,诊治经验较少,糖皮质激素在本病中的应用还需更多证据。

【禁忌证】(1)激素药物过敏;(2)严重精神病史、癫痫;(3)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4)骨折、创伤修复期;(5)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6)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较严重的骨质疏松;(7)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活动性肺结核;(8)妊娠初期及产褥期;(9)寻常型银屑病。

参考文献1.Yi-Xuan Dai,Chuan-Bing Shi,Bo-Ta Cui,et al.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and prednisone for severe 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World journal ofgastroenterology,2014,20(43):16368-16371.2.Sachin B Ingle,Chitra R Hinge,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an unusual type ofgastroenteritis.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19(31):5061-5066.3.Aceves SS,Bastian JF,Newbury RO,et al.Oral viscous budesonide:apotential new therapy for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in children.Am J Gastroenterol,2007,102(10):2271-2279.4.孙梅,左佳.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11,26(8):563-565.。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并发症: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可能 导致胃肠道出血、穿孔、狭窄等并发 症,需及时诊治。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 降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痛和皮 疹。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对嗜酸性粒细 胞性胃肠炎的简要概述,如有疑虑或 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专业 建议。
02 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
血常规
通过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是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一个特征。
疾病的长期控制。同时,患者家属也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
照顾和支持患者。
THANKS
感谢观看
手术治疗
对于极少数严重病例,如胃肠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可能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具体病情 和病变部位而定,如肠段切除、胃肠吻合等。
04 疾病管理与预防
疾病病程监控
定期随访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需 要长期关注的疾病,患者应定期 进行随访,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
症状观察
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 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及 时就诊并调整治疗方案。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方法 • 治疗策略 • 疾病管理与预防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流行病学
定义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罕 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壁嗜 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
流行病学
该疾病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 但多数病例为散发性,可在任何 年龄段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过敏因素,辅助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胃 肠炎。
影像学检查
胃肠钡餐造影
通过观察胃肠道的形态、蠕动及黏膜改变,辅助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实验室检查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粪 便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升高。
病理学检查
胃肠组织活检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浸 润。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 系统炎症:如克罗恩 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
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 性粒细胞升高:如寄 生虫感染、皮肤病等 。
过敏反应:如食物过 敏、药物过敏等。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免疫学检查等,有助 于了解全身状况和病因

粪便检查
粪便常规、粪便培养、 粪便寄生虫检查等,有 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
的腹泻。
内窥镜检查
X线检查
胃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 察胃肠黏膜病变,并取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钡剂造影 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
解胃肠形态和功能。
04
腹泻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为水样便 或糊状便,有时带有黏液和血。
恶心和呕吐
体重下降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尤其 是在疾病发作的早期。
由于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患者可能会 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体征表现
01
02
03
腹部压痛
医生在检查时可能会发现 腹部有压痛,通常在上腹 部或脐周。
腹部肿块
有时在腹部可以摸到肿块 ,这通常是肠道增厚或腹 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复查
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测症状
留意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检查。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指导,不要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 肠炎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VIP专享】嗜酸性粒细胞肠炎

【VIP专享】嗜酸性粒细胞肠炎

编辑本段 疾病病因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有食物过敏假设,但是儿童多见, 成人很少能找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敏的食物,有些药物或毒素引起本病的报告。
编辑本段 病理生理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以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认为本病受某些 物质刺激引起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是继发于某种原因不明抗原和过敏反应 的一种综合征。一般认为是通过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各种酶类,造成 组织损伤导致发病。根据本病用激素治疗有效,部分病人血液 IgE 增高, 有过敏史或家族史,提出 Ⅰ型变态反应假说。认为由于某种因素破坏了胃肠 道黏膜的完整性,食物等抗原进入组织,使肥大细胞致敏并脱颗粒,释放组 胺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等,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脱颗粒,造成组织损伤, 所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酶又进一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形成恶性 循环。除外 Ⅰ型过敏反应外,免疫功能异常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病中占 重要位置,但尚未发现一致的免疫功能异常。有提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消 化道的特异性炎症,这种嗜酸性炎症是某些不明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可作 为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乳蛋白结肠炎反应的一部分。有 报告指出嗜酸细胞性肠炎有遗传倾向,因无家族性调查,还不能有定论。累 及部位可以从食管到直肠各段,以小肠和胃受累最为常见。组织学特点为大 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聚集成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以累及胃肠壁全层, 也可以某一层受累为主。最常见为黏膜和黏膜下层,其次为肌层,浆膜层少 见。其他病理改变有水肿、小肠绒毛萎缩、黏膜及腺上皮细胞坏死和再生。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于任何炎症过程,同时有其他炎性细胞明显增加时, 应注意与之鉴别。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况,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出现在肌层;浆膜病变型以上症 3 讨论
状均可能出现,且存在腹水,浸润浆膜等症状。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属于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对患
1.2.3 内镜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内镜检查下胃粘膜出现水肿、充
者 消 化 道 多 层 组 织 均 会 造 成 影 响,患 病 后 患 者 肠 壁、胃 壁 出 现 嗜 酸 粒 细 胞 浸 润,且 外 周 血 嗜 酸 粒 细 胞 呈征。
胃肠道均可能受到累及,大多数患者病变部位为胃部或小肠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18 例患者中 16 例(88.89%)患者出现腹痛症状,疼痛部
位主要集中在脐周、上腹部位置处,且多为绞痛或隐痛;8 例 患者(44.44%)出现轻微腹胀症状,其中 1 例患者腹胀时间 持续 18 年左右;5 例(27.78%)患者存在腹泻症状,每天腹泻 次数约为 3~5 次,便质呈稀糊状;2 例(11.11%)存在黑便症
状;4 例(22.22%)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症状。 2.2 病理及内镜检查
4 例患者十二指肠降段入口环形处变得狭窄,且存在梗 阻情况,黏膜表现光滑,经病理活检结果表现正常;8 例患者 采取结肠镜检查,6 例患者采取病理活检,检查结果显示患者 升 结 肠、末 端 回 肠 及 乙 状 结 肠 存 在 充 血 水 肿、红 斑、糜 烂、点 状 出 血 情 况,进 行 黏 膜 活 检 存 在 慢 性 炎 症,黏 膜 下 层 存 在 大 量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浸 润,活 检 时 均 取 患 者 嵌 取 病 灶 及 周 围 处, 嵌取数量约为 3~7 处。 2.3 病理诊断及分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我院消化内科收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多样性及诊治分析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多样性及诊治分析



EG患者多以消化不良为首发症状 ,可伴腹泻。 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肠梗阻和 /或腹水。 症状与嗜酸细胞浸润所累积的部位和深度有关 。
目录
研究结果




误诊原因 : (1)对EG认识不足,缺乏内镜下足够部位和深度 的黏膜活检 ; (2)对腹水患者未行腹水涂片检查嗜酸细胞 ; (3)腹腔镜检查不普及。
目录
研究二



1937年Kaijser 首次报道,国内病例较少, 且报道的病例特点不一,容易造成临床误 诊。 本研究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 的7例EG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预后做一详细探讨。
目录
研究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诊断要点和 治疗预后。
目录
研究方法

对7例EG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 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
目录
研究结果
1.
2.
3.
粘膜型EG患者常以腹痛和腹泻为首发症状,而浆 膜型以腹痛和腹胀为首发症状,可伴恶心呕吐、 低热等。 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5.0%±22.4%和35.5%±2.6%),以成熟型为主, 并随症状的有无而增减。 血沉、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正常,IgG 可下降。
目录
结论


EG多以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 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 ,胃肠道黏膜组织病理 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浆膜病变应查腹水嗜 酸细胞 ,腹腔镜检查有助于此类患者的诊断 。
目录
段丽萍,吕愈敏,胡传松,王爱英,叶嗣懋,林三仁.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多样性[J].中华消化杂 志,2001,01:28-30.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
发病 率较 高 , 男 女 患病 比例 为 2:1 , 病程 长 短 不 一 ,
程度 与嗜 酸 性 粒 细胞 计 数 无 明显 相 关 性 _ ] ” ] 。有 研 究报 道 , 多数 E G 患者 的外 周 血 嗜 酸性 粒 细 胞计 数 增加 , 嗜酸 性 粒 细胞 的百 分 数 可 高 达 7 ( ) , 但 这 不
E G患 者 内镜 下 的表 现 无 特 异 性 , 可 见 黏 膜 充 血、 水肿 , 严重患者可见黏膜 糜烂、 溃 疡、 结 节 或 息 肉样 肿块 , 部分 患 者可见 幽 门及肠 道狭 窄_ 3 j 。 4 诊 断 E G可 反复 、 多次 发作, 但 尚无 恶 变 的 报 道 , 该
嗜酸性 粒 细 胞 性 胃肠炎 ( E G) 是 指 嗜 酸 性粒 细
3 辅助 检查
3 . 1 实验 室检 查
胞 在 胃肠道 浸润 , 可 表 现 为局 限性 或 弥 漫性 浸 润并
且伴或不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常见浸润 部 位是 胃和小 肠 , 结肠较少 浸润 , 其 通 常 以 腹 痛 为 主要 临床表 现 。
易感性 。 2 临床 分型 E G 可根 据过 敏 反应 的类 型 进行 分 型_ 6 j 。但 最
E G患 者 的影像 学检查 无 特 异性 , C T 检查 可 见 胃或小 肠肠壁 结 节样 改 变 或 不 规则 增 厚 , 但 这 些 表
现 不具 有 特 异 性 , 淋 巴瘤、 肉 芽 肿 变 及 克 罗 恩 病 ( C D) 患者 的影 像 学检 查 也 可见 上 述 表 现l 。超 声 规 检 查 可见 嗜酸 性 粒 细胞 增多 , 黏膜 型 患者 表 现 更 为 明显 ] 。当外 周 血 嗜酸
性粒 细胞 绝对计 数 >6 0 0 / L时需 考 虑该 病 。根 据未

小儿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李怡静;王松江;李玲玲;李相磊【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7)1【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

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儿童患者共有13例,对其疾病诱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存在腹水,腹水颜色为黄色,患者嗜酸粒细胞比例提高。

患者经过治疗后,4 d效果好转,一周以后,症状基本消失(P<0.05)。

结论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腹水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有助于提高小儿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发现率,减少误诊,促进患者痊愈。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Methods 13 cas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June 2011 to September 2014,the causes,clinical symptoms,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results of the disease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patien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abdominal pain,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diarrhea,yelow ascites were present,and the proportion of eosinophils increased. The symptoms improved after 4d’s treatment. After a week of treatment,the symptomsdisappeared(P<0.05).Conclusion Clinical symptoms,laboratory examination(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examination of the asciticfluid,bone marrow biopsy,image study inspection)and other diagnostic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reduce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and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y.【总页数】2页(P44-45)【作者】李怡静;王松江;李玲玲;李相磊【作者单位】475000 开封市中心医院儿科;475000 开封市中心医院儿科;475000 开封市中心医院儿科;475000 开封市中心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相关文献】1.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 [J], 张彦军;袁得峰;张正聪;张铮2.27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J], 谢聪颖;谭诗云;张军;黄平晓3.17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J], 李秀文4.17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J], 李秀文5.小儿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J], 周健;陈新新;蒋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分级诊疗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分级诊疗

消化病科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或不适、恶心、呕吐等,部分可出现肠梗阻及腹水,病变亦可累及肝胆系统,引起黄疸。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分类一、按部位分类1.局限性:多见于中老年,病变仅累及胃,约占EG26%,此型又称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

胃窦部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等,胃内的肿块可以导致恶变或胃流出道梗阻。

2.弥漫性:多见于中青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及呕吐,发作有规律,可能与进食某种食物有关,约占50%患者可出现肠梗阻表现。

二、按浸润程度分类(Klein分型)1.粘膜型:此型病变主要累及胃肠粘膜。

患者可有过敏性病史及较高的血IgE浓度,其临床表现为胃肠道蛋白丢失、贫血、吸收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2.肌层型:此型病变主要累及肌层,其临床表现为梗阻,这种梗阻有时需要手术治疗,另外,还偶有胃肠道出血和瘘管形成;3.浆膜型:此型病变主要累及浆膜层,其临床表现为腹痛,且常伴有腹膜炎、腹水等。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化验等做出初步诊断,在尽量保证患者安全前提下尽快转诊至二级或三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

二级医院接诊病人后做出初步诊断,在安全前提下尽快完善胃肠镜及病理化验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诊断,有腹水患者需行腹水常规、生化、脱落细胞化验。

同时嘱患者尽量避免引起胃肠过敏食物,给以维持水电解质热量平衡,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

诊断明确后,可给以口服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或抗过敏药物治疗。

若发生肠梗阻,除禁饮食、胃肠减压、通便灌肠、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基础治疗外,有经验的医院可行肠梗阻手术切除梗阻的部分胃肠道。

手术经验不丰富的医院可转三级医院手术治疗。

三级医院对诊断困难或者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转三级医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化验,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密切临床观察。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录
结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上很少见的疾病, 病因不明确,发病率低,无任何特异性症状 ,极易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特别是消化 内科医生的注视。
目录
金世柱, 韩明子, 赵晶.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 02: 201-203.
目录
研究二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例分析并 文献复习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 及诊治分析
目录
简介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亦称嗜酸性胃肠炎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为临床 少见病,自1937年Kalantar等首次报道以 来,世界文献仅有300余例报道,国内有 100余例报道。
目录
研究一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
目录
研究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内科2010年接诊的2 例EG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
目录
研究结果
目录
研究结果
目录
结论

EG 为机制不明的少见消化道疾病,临床表 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临床医 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积 极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目录
杨落落, 孙逊, 时阳, 李慧, 张清淋, 孟祥伟.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例分析并文献回顾[J]. 胃肠 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 03: 270-272.
目录
研究背景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为临床少见病。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 及诊疗手段的普及,该病的文献报道逐渐 增多,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该 病误诊率仍较高。
目录
研究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8例临床诊治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8例临床诊治分析

5 8・
浙江临床医学 2 0 1 4 年1 月第 1 6 卷第 1 期
检查 ,提 示消 化 道管 壁增 厚 ,但 层 次基 本 清楚 ,无
克罗 恩病 、淋 巴瘤 、肉芽肿变 等 C T下也 可 出现类 似 表现 ,需结合其 它检查结果及 临床表现 鉴别诊 断。本
组E G部分 患者 C T上 表现 出 胃壁 、小 肠 及 大肠 的肠
E O S的数量会随着病情变化而时有波动。本组患者外周 血E O S 计 数增 多 ( 1 0 . 9 %~ 4 6 . 8 %) ,并且 经对症及 药物 治疗后患者外周血 E O S 计数下降 , 故在 E G诊治过程中 , E O S 计数的变化有重要指导意义。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
于排除其他疾病 ,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糖 皮 质 激 素 ,常 用 强 的 松 2 0 ~ 4 0 m g / d ,逐 渐 减 量 ;
对 于停 药 后 又 出现 复发 者 ,推荐 小 剂 量强 的松 维持
( 5 ~ 1 0 m g / d o( 3)可加用抗 组胺 药物 和 ( 或 )肥大 细
复正常 ,一般在 2 周一 2 个月后均能 回复正常 。随访所 有l 8例患 者 6个 月 2 年 ,4例 因停 用 糖皮 质激 素后
2 S . Kha n Eo s i no p h i l i c g a s t r o e n t e r i t i s . Be s t Pr a c t Re s Cl i n Ga s t r oe n t e r o l ,
E O S 增高可以为 E G的诊 断提供线索 ,但 由于外周血 中
复发 ,再次 给予激素后 效)外科手 术治疗 ,如肠穿 孔 、病变严 重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饮食均衡
合理搭配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减 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有助于 保持身体健康。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有氧运动。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敏原
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 触,以降低诱发嗜酸粒细胞性胃
肠炎的风险。
控制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患者情况
患者女性,12岁,因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就诊。
诊断过程
经过胃镜和肠镜检查,发现胃肠道黏膜广泛受累,病理检查发现 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
治疗结果
经过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病例三:治疗经验分享
治疗经验
对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药物,但需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选择剂量和疗程。同时,免疫抑制剂、抗过敏药物等也可用于辅助 治疗。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量,有助于 保护胃黏膜,预防疾病。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及时采 取措施进行治疗。
监测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一旦 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关注家族史
家族中有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人更应提高 警惕,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04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 案例分享
病例一: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就 诊。
诊断过程
经过胃镜和肠镜检查,发现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 病变,病理检查发现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
治疗结果
经过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嗜酸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病例与病理对照)

嗜酸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病例与病理对照)

嗜酸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病例与病理对照)概述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不明,但易引起Th2介导的一系列等过敏反应,引起消化道中IL-5,-13,-15,eotaxin等细胞因子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被活化,引起消化道黏膜损害的过敏性疾病。

本病40岁以上年龄段为多发,男女发病率无差异,有哮喘等过敏史多发。

临床以腹痛和腹泻多见,外周血白细胞的增加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在80%以上.内镜检查中多发现黏膜糜烂、发红、水肿等。

内镜检查不能确诊,需要多部位多次活检。

浆膜下有病变的病例容易发现腹水,腹水中发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治疗以激素为主,减量或停止治疗后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总结报道很少,大多是少数病例的病例系列,有可能存在偏倚。

男女几乎没有差别;发病年龄从幼儿到成人不等,平均年龄为40多岁。

关于发病部位,病变可能存在于从食管到直肠的所有部位,频率高的是胃和小肠,分别有26-81%、28-100%的病例存在病变。

日本的研究结果中,按照小肠、大肠、胃、食道的顺序存在病变的频率高。

众所周知,患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病例具有与过敏有关的病史的频率较高。

特别是对食物和环境物质多有支气管哮喘等气道过敏和皮肤过敏。

并且,有报告显示,特异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并发也很多。

在研究组的统计数据中,约半数的病例有某种过敏性疾病的病史,其中频率最高的是支气管哮喘,在有过敏史的病例中占半数以上。

有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病例也有约半数的过敏史,其中约一半是支气管哮喘,所以关于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类似的。

症状根据病变主要存在的消化道部位和嗜酸性粒细胞多数浸润引起强烈炎症的消化管壁的层而不同。

以往在黏膜存在病变的情况下,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少,在肌层存在病变的情况下,可出现梗阻症状恶心、呕吐、腹痛。

一般认为,在浆膜下存在病变的情况下,发现腹水。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病例多诉说腹痛以及腹泻。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极少见的疾病,医学上简称为EG,典型的EG以胃肠道的嗜酸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

其病因至今还不是很明朗,目前他的治疗原则是去除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和稳定肥大细胞,达到缓解症状,清除病变。

饮食的控制对于确定的或可疑的过敏食物或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

没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者,可采取序贯法逐个排除可能引起致敏的食物,诸如牛奶(特别在儿童)、蛋类、肉类、海虾、麦胶制品以及敏感的药物。

许多病人在从饮食中排除有关致病食物或药物后,腹部疼痛和腹泻迅速改善,特别是以粘膜病变为主的病人,效果更明显。

虽然饮食控制不一定能治愈本病,但一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总应把饮食控制作为基本措施,而首先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多数病例在用药后1~2周内症状即改善,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迅速消除,腹泻减轻和消失,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水平。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浆膜型患者在激素应用后7-10天腹水完全消失。

远期疗效也甚好。

个别病例激素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症状,加用硫唑嘌呤常用良好疗效(每日 50-100mg)。

一般应用强的松20-40mg/d,口服,连用7-14天作为一疗程。

也可应用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

色甘酸二钠的应用色甘酸二钠(色甘酸钠)系肥大细胞稳定剂,可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反应,防止组织胺、慢反应物质和缓激肽等介质的释放而发挥其抗过敏作用。

1988年Moots报告一例强的松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色甘酸二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方法是100mg,每日4次口服。

10天后症状渐好转,一个月后完全缓解,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由71%降至4%,10周后完全康复,体重增加10kg。

Di-Gioacchino报告2例每日服1200mg色甘酸二钠,治疗4~5月后症状消失,炎症消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完全恢复正常。

色甘酸二钠的用法为40-60mg,每日3次。

也有用至800-1200mg/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病科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或不适、恶心、呕吐等,部分可出现肠梗阻及腹水,病变亦可累及肝胆系统,引起黄疸。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分类
一、按部位分类
1.局限性:多见于中老年,病变仅累及胃,约占EG26%,此型又称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

胃窦部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等,胃内的肿块可以导致恶变或胃流出道梗阻。

2.弥漫性:多见于中青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及呕吐,发作有规律,可能与进食某种食物有关,约占50%患者可出现肠梗阻表现。

二、按浸润程度分类(Klein分型)
1.粘膜型:此型病变主要累及胃肠粘膜。

患者可有过敏性病史及较高的血IgE浓度,其临床表现为胃肠道蛋白丢失、贫血、吸收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
2.肌层型:此型病变主要累及肌层,其临床表现为梗阻,这种梗阻有时需要手术治疗,另外,还偶有胃肠道出血和瘘
管形成;
3.浆膜型:此型病变主要累及浆膜层,其临床表现为腹痛,且常伴有腹膜炎、腹水等。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化验等做出初步诊断,在尽量保证患者安全前提下尽快转诊至二级或三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

二级医院
接诊病人后做出初步诊断,在安全前提下尽快完善胃肠镜及病理化验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诊断,有腹水患者需行腹水常规、生化、脱落细胞化验。

同时嘱患者尽量避免引起胃肠过敏食物,给以维持水电解质热量平衡,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

诊断明确后,可给以口服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或抗过敏药物治疗。

若发生肠梗阻,除禁饮食、胃肠减压、通便灌肠、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基础治疗外,有经验的医院可行肠梗阻手术切除梗阻的部分胃肠道。

手术经验不丰富的医院可转三级医院手术治疗。

三级医院
对诊断困难或者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转三级医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化验,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密切临床观察。

若临床症状缓解,可转一级或二级医院临床观察。

口服激素患者亦可在一、二级医院监测血常规、肝肾功化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