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野蚕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4e5fff941ea76e58fa04bb.png)
利用蚕豆根细胞微核技术检测洗发水的毒性09生物技术宁伟王晓刚太红桥刘经源摘要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1/20,染色与主核一样或稍浅。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
[1]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Micronucleustest,MC-NT)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断裂及纺锤丝损伤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检测方法。
它是一种应用于监测环境致突变物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产生危害的技术,并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探讨植物遗传物质的改变状况与环境污染,也可以检测淡水环境的质量。
[2]关键词蚕豆根尖微核洗发水千分率蚕豆是一种很好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材料。
它的染色体为六对相当大的染色体,而且根尖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非常适合显微观察。
目前,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在环境致突变性检测/监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它的可靠性和灵敏性较高,且本底较低,这对于一种致突变性检测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它的检测物谱较广。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镜检细胞微核时,应按下列标准计数微核:(1)凡主核大小1/3以下,与主核分离的小核;(2)小核的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3)小核形态可为圆形,不规则等。
[3]1. 实验目的掌握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的一般方法。
并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洗发水的毒性状况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MCN对胁迫很敏感,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可用于洗漱用品的安全监测。
2. 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蚕豆种子、洗发水、显微镜、镊子、培养皿、剪刀、载玻片、盖玻片、烧杯、Carnoys固定液、盐酸酒精解离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3等。
蒙药材山野豌豆中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蒙药材山野豌豆中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2581f30242a8956bece416.png)
山野豌 豆 为豆科 野 豌 豆属 植 物 山野 豌 豆 (i v —
研 究其 有效 成分 , 我们根 据天 然药用 植物成 分 的方 法 对其进 行研 究 。
1 仪器 和试 剂
1 1 药材 .
c m eaFs ) i a on ih 的全 草 , 名乌 拉音 一给希 , a c 蒙药 可 解毒、 利尿 , 主治水 肿 … 。主要 分 布 于我 国东 北及
华北 地 区。全 草可供 用药 , 东北 地 区以其做 中药透
骨 草 , 于 治 疗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 骨 挛 缩 等 用 筋 症 J 。关 于其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 除魏 峰 等 从 中, 见其他 报道 。为 未
b ss frf rh re pliain a d f rh u tn . e ho s: s d o he meho s o r l nay ts fc mp n n s a i o u t e x otto n o t p ti g M t d Ba e n t t d fp e i mi r e to o o e t
P RELI I M NARY TES oF T CH EM I CAL COM PoNENTS Fo R
C 2 f A 4 DE2= . M oNG oLI 、 A 7 AN EDI NE M CI
Y N io e L O S A G Qa —h , U u—qn LU L —l, e a. i, I e e t1
据 药用植物化 学成分预 实验方法对蒙药材 山野豌 豆进行化 学成分研 究。结果 : 山野豌 豆 中含 有 以下成 分 : 白 蛋 质、 多糖、 氨基酸 、 非还原糖 、 、 苷 皂苷、 质、 鞣 酚类、 蒽醌 类、 酮类 、 黄 内酯、 香豆 素类 ; 强心 苷、 甾体类、 萜类等。 三
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性研究分析
![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性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128f767fd5360cba1adbbe.png)
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性研究分析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主产于广西西南部至西北部,广东、云南和贵州也有少量分布。
山豆根的药用功效始载于唐代《开宝本草》,近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炎、黄疸、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
山豆根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黄酮类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总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抗炎和抗心率失常等多种活性一,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一直深受人们关注。
为此,本文对山豆根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的提取与含量测定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五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发现山豆根与红花,菊花,千里光,益母草,苦参等制成的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消炎,止痛,杀菌治疗妇科炎症效果非常好。
研究发现山豆根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孟君等一利用微波消解一氢化物发生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山豆根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山豆根中所含的砷、锑、铋和锡的等。
研究还发现山豆根具有很强的活性成分,像生物碱,生物碱是山豆根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
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有以下四种类型:苦参碱型、金雀花碱型、奥豆碱型(鹰爪豆碱型)和羽扇豆碱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羽扇豆类生物碱,又称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
据不完全统计,该类生物碱分布较广,存在于豆科二十多个属的植物中。
目前,已经发现的该类生物碱有160多种,约占己发现生物碱成分的2 。
柴田承二5等,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苦参碱、氧化苦参碱、N一甲基金雀花碱、臭豆碱等。
我国学者窦金辉等一。
一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槐胺碱、槐花醇、槐醇、氧化槐果碱、金雀花碱等。
肖平等一先后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5a一羟基槐果碱、9 一羟基苦参碱、(+) 14 一羟基苦参碱、( ) 14G一羟基苦参碱、(+)一5a,9a 二羟基苦参碱、(一)一槐果碱以及两个新生物碱类化合物(+)一14a-乙酰苦参碱和(一)一1@-乙酰苦参碱。
随着分离工作的不断深入,陆续又从中分离得到13,14一去氢槐醇[ ,(一)一14G一羟基氧化苦参碱一。
蚕豆的根尖实验报告(3篇)
![蚕豆的根尖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39f61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蚕豆根尖的结构;2. 学习并掌握蚕豆根尖的制片技术;3. 探讨不同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蚕豆根尖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其结构简单,易于观察。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本实验通过观察蚕豆根尖的结构,了解不同处理对根尖细胞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蚕豆、酒精、盐酸、醋酸洋红染液、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95%酒精、15%盐酸、醋酸洋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蚕豆,用剪刀剪去根尖,放入装有95%酒精的试管中浸泡30分钟,以固定细胞。
2. 将浸泡好的蚕豆根尖放入装有15%盐酸的试管中,在室温下处理30分钟,以解离细胞。
3. 将解离好的蚕豆根尖取出,用蒸馏水清洗3次,去除多余盐酸。
4. 将清洗干净的蚕豆根尖放入装有醋酸洋红染液的试管中,染色5-10分钟。
5. 将染色的蚕豆根尖取出,用蒸馏水清洗3次,去除多余染液。
6. 将清洗干净的蚕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扁,盖上盖玻片。
7. 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根尖的结构,记录不同处理对根尖细胞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尖结构观察(1)根冠:位于根尖的最前端,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2)分生区:位于根冠之后,细胞较小,排列紧密,细胞核较大,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之后,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4)成熟区:位于伸长区之后,细胞停止伸长,分化形成导管和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 不同处理对根尖细胞的影响(1)空白对照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正常,无异常现象。
(2)酒精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出现变形,部分细胞核变大,染色体凝聚。
(3)盐酸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出现严重变形,部分细胞核破碎,染色体断裂。
(4)醋酸洋红染液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正常,染色体染色均匀。
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
![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da65764e1ed9ad51f01df279.png)
4、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膳食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5、现代人还认为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肠癌有作用。
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
蚕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脂肪等,所含磷脂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微粒体膜结构的物质基础,膜的通透性等亦都依赖于磷脂,对人体补充营养物质大有益处。中医认为它能健脾养胃、清热利湿。
1、蚕豆壳烧炭研末 加黄丹少许 用香油调敷患处 治黄水疮。
2、蚕豆壳烧炭研末 或加冰片少许 用香油调敷患处 治天疱疮。
文章导读
野蚕豆根可以用来泡酒,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野生蚕豆的根部和全株都能入药,用来泡酒的话能够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对于跌打损伤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在预防膀胱炎,在调养肾炎方面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具有发汗解表和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于感冒发烧,和鼻炎也具有一定的治疗和调养的效果。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利湿。用于感冒发热,鼻炎、肠炎,痢疾,膀胱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跌打损伤。
3、蚕豆壳炒熟研末 每次10克 加白糖少许 开水调服 治胎漏。
4、蚕豆壳炒熟研末 每次10克 用黄酒送服 治产后风。
5、蚕豆梗苗150克 水煎加甜酒服 治产后腹痛。
6、蚕豆花阴干研末 每次10克 用开水冲服 治吐血鼻血、妇女白带。
7、蚕豆花10克 开水泡当茶饮 治高血压 咳血。
8、蚕豆磨粉 每次服10克 红糖调食 治膈食。
蚕豆的营养价值
1、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3、蚕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预防心血管疾病。如果你是正在应付考试或是脑力工作者,适当进食蚕豆可能会有一定功效。
野蚕豆根根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野蚕豆根根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802e0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3.png)
西"农业学&2020年33卷7期1480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 33No. 7文章编号:1001 -4829(2020)7 - 1480 -06 DOI : 10. 16213。
. cnkk scjvs -020. 7. 022野蚕豆根根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孑匚 琼,袁盛勇**,郭建伟,周银丽,薛春丽,李 瑜,罗武华收稿日期:2019 -05 -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62) %云南省科技厅项目 (三区人才服务)%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联合专 项资金项目%红河学院生物学重点建设学科建设项目作者简介:孔 琼(1976 -),女(云南宣威人(博士(副教授,主 要从事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研究,E-mail :kq_biPogy2@ 126- com %* 为通讯作者:袁盛勇,E-mail :/x /069@ 163- com 。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省高校滇南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蒙自661199)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野蚕豆根的一种根部病害,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诒该病的有效药剂。
【方法】运用形态学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产抱量大-和抱子萌发率测定了该病!的生物学特性, 采用平皿测定了 10种杀!剂对该病原!的室内抑!效果。
【结果】野蚕豆根的根腐病病原!为茄病铢抱蓝色变种0 Fusrium pla-ni vvr- coemleum ( Saco. ) Booth ];适合病!生长的培养基为PSA ;菌丝生长和产抱最适—度25 i ;湿度对抱子萌发率具有较大影响,湿度越高,萌发率越高;!丝生长和产抱的pH 为7~8;菌/生长和产抱的最适}源为可溶性淀粉,!/扩展的最适氮源是(Y钾,产抱最适氮源为硫Y 铁;连续光照有利菌丝生长和产抱;病原!分生抱子致死温度为55 i 、10 mP ;10种杀!剂对野蚕豆根根 腐病原的毒力从大到-为简果〉应得>扑海因>灰灭〉甲基托布津〉灵动 >黑白立消 >保丽丹〉保->—r ,其中简果(三哇类)、应得(三哇类)和扑海因(二甲酰亚胺类)3种杀!剂的抑菌活性较强。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蚕豆侧根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蚕豆侧根](https://img.taocdn.com/s3/m/62011a2c7375a417866f8f3c.png)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蚕豆侧根“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高中《生物》4个必做实验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包括不少教师反映观察不到分裂相细胞,实验效果差一直困扰着实验课老师。
究其原因,除操作技术掌握不当外,用于实验的材料——洋葱存在的不足可能是关键之处。
为此,我们选用10余种容易得到、培养方便的农作物种子作材料,以期筛选到适宜的实验材料。
经试验摸索,发现蚕豆侧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材料。
现将其培养方法、操作等报道如下。
1蚕豆苗及侧根的培养选择无霉变、无虫害的蚕豆种子,加清水浸泡24h,取出埋入湿润黄沙或河沙中,蚕豆埋入沙中深度以2~3 cm为宜,在室温下培养(夏季气温高可放在阴凉处,冬季气温低可放在朝阳避风处,有条件的学校可置25℃恒温箱中培养),每天洒少量水,以防沙失水干燥。
待主根长至2~3 cm,拔出蚕豆苗,剪去其主根尖生长点,以促使侧根生长,再将苗埋入沙中继续培养。
在温度适宜情况下,7天(包括浸种时间在内)左右可长出1~2cm侧根,一般每根主根上可生侧根6~10根不等。
若继续保持沙粒湿润,放在室温环境中,侧根在2~3周内仍可保持旺盛生长,且其分生组织中细胞分裂活动仍呈活跃状态。
2 取样取1~2 cm长、粗壮侧根,在清水中洗去附着其上的沙粒,用刀片将根尖端纵剖为二,切口长度以2~3mm为宜。
纵剖根尖的目的是使根尖内部组织得到充分解离,并缩短在解离液中的处理时间。
3 解离将纵剖后的整条根尖放入1mol/L HCl溶液中,在室温下解离6~8 min。
解离时间长短与室温有关,室温高时,可适当缩短时间,反之亦然。
一般以根尖完全酥软为度。
4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清水中漂洗2~3min。
5 染色把漂洗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中央,用刀片截下2~3mm根尖,用吸水纸吸去根尖周围的水,加1~2滴改良石炭酸品红染液,在室温下染色6~10min。
为进一步提高染料对染色体的着色效果,可将载玻片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缓慢加热数分钟,以染液不沸腾为适,待染液即将挥发干时停止加热。
HPLC法测定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研究
![HPLC法测定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3d83e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3.png)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812);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中医联合专项(2017FF116(-021))。
作者简介:吴银双(1990-),女,汉族,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和质量研究。
E-mail:1029225951@qq com通信作者:姚政(1977-),女,汉族,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
E-mail:yaozhmail@126 comHPLC法测定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研究吴银双1 李 莉2 单 蕊3 陈 燕2 杜 冰2 李海宁2 姚 政21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2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3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重庆 405400【摘 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栽培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含量。
方法:采用外标法,XBridgeShieldC18色谱柱(250mm×4 6mm,5μm),甲醇-水(2∶9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nm。
结果:桃叶珊瑚苷的质量浓度在:12 8~74 4μ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0。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98%,RSD值为0 695%(n=9)。
结论:栽培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2年生根、1年生根、2年生茎叶、1年生茎叶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815%、0 9759%、0 3758%、0 0266%;实验采用的HPLC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适于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野蚕豆根;桃叶珊瑚苷;HPLC法【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4-0021-04HPLCMethodtoDeterminetheContentofAucubininTheRootsof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WUYinshuang1 LILi2 SHANRui2 CHENYan2 DUBing2 LIHaining2 YAOZheng2 1 YunnanInstituteofMateriaMedica,Kunming650111,China;2 Yun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Kunming650500,China;3 chongqingKaizhouTCMHospital,Chongqing405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HPLC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theaucubincontentinthecultivated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MethodsQuantitativetestswerecarriedoutbyexternalstandardmethod,inwwhichXBridgeShieldC18column(250nmx4 6nm,5μm)withmethanol-water(2∶98)asmobilephasewasusedforgradientelution.Thechromatographiccondi tionswereasfollows:flowrate1 0mL/min,columntemperature30℃,detectionwavelength203nm.ResultsThemassconcentrationcalculatedbypeakareashowedagoodlinearrelationship(R=0 9990)waswithin12 8~74 4μg/mL.Theaveragerecoverywas100 98%,andtheRSDvaluewas0 695%(n=9).ConclusionAccordingtoourexperimentalstudy,theaverageaubucincontentsof2-yearrooting,1-yearrooting,2-yearstemsandleavesand1-yearstemsandleaveswere2 4815%,0 9759%,0 3758%and0 0266%,respectively.ResultsofthestudyshowedthattheHPLCmethodisnotonlysimple,rapidandaccuratebutalsohasthecharacteristicsofsimpleandeasysampletreatment,whichmeansitissuitableforthequalitycontrolofaubucininthe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Keywords: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Aubucin;HPLC 野蚕豆根,又名化血丹、小红药、金猫头(广西)、灵芝草(云南),原植物来源于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胡麻草属(Centranthera)植物大花胡麻草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越南、缅甸、印度也有分布[1]。
野蚕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野蚕豆根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c7166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4.png)
野蚕豆根的功效与作用野蚕豆根,学名为毛白豆根,属豆科蚕豆属植物。
它是一种山野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种植周期短,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广泛分布。
野蚕豆根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包括降血脂、降血压、抗炎止痛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用、食品、养生保健等领域。
一、降血脂作用野蚕豆根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野蚕豆根皂苷。
研究表明,野蚕豆根皂苷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它能够降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代谢。
同时,野蚕豆根皂苷还能够增加胆汁酸的排泄,提高胆汁酸的合成,从而促进胆固醇的转运和代谢,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的积累,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二、降血压作用野蚕豆根内含有一种叫做野蚕豆根碱的生物碱。
野蚕豆根碱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野蚕豆根碱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野蚕豆根碱还能够抑制虚血性心脏病的发作,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肌缺血。
因此,野蚕豆根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抗炎止痛作用野蚕豆根富含多种抗炎物质,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物质等。
这些物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从而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
研究表明,野蚕豆根水提物对大鼠脚肿胀和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显著减轻炎症病变,并缓解疼痛。
四、增强免疫力野蚕豆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多糖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物质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人体的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疾病和损伤的能力。
野蚕豆根水提物对小鼠巨噬细胞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伤能力,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五、抗氧化作用野蚕豆根富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和细胞氧化损伤,防止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野蚕豆根水提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很强,能够抑制非酶类氧化过程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山豆根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山豆根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d87eaa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b.png)
山豆根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山豆根是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其中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根据研究表明,山豆根中含有大量的多糖、黄酮、葫萝卜素、维生素C等成分。
因此,山豆根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养生等领域。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逐渐增加,山豆根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但是,山豆根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也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因此,在山豆根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
1. 总黄酮提取技术总黄酮在山豆根中占据极大比例,因此,总黄酮提取技术是山豆根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
早期的研究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提取总黄酮,但是,这种方法效率较低,提取率较低,同时,还有被其他杂质影响的现象。
后来,使用超声波、微波、微波辅助提取等技术提取总黄酮的方法被提出。
其中,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总黄酮更为高效、快捷、环保,被广泛应用。
多糖也是山豆根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针对多糖这一特点,目前多糖的提取技术主要有碱提法、水提法、酸提法、醇提法等。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提取效率较低、传统加热方法容易破坏多糖分子、提取后多糖存在杂质等问题。
因此,新型高效率的多糖提取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例如,超声波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酶解法、生物制剂法等新型技术被用于提取山豆根中的多糖,提高了多糖的提取率、纯度和活性。
3. 工艺优化山豆根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不仅要考虑单一技术,更需要结合多种技术。
针对不同的有效成分、多种提取技术进行优化,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
此外,压力、温度、溶剂比例等因素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和调控提取工艺。
综上所述,山豆根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是山豆根综合利用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
在当前研究中,应聚焦于总黄酮、多糖等多个成分的提取技术,同时结合工艺优化等方法,以提高提取率、纯度和活性,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未来,还需要采用更为先进、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技术,以提高山豆根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效益。
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金属元素含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013e5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4d.png)
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刘杰;白文伟;李文娟;郭俊明【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9【摘要】[目的]测定云南蒙自野生歼蚕豆根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野蚕豆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野蚕豆根中Ca、Fe、Zn、Cu、Pb和Cr 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云南野生野蚕豆根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Ca、Zn、Cu和Fe,且含量分布为Ca>Fe>Zn>Cu;未检出有害元素Pb和Cr.[结论]云南蒙自野生野蚕豆根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总页数】2页(P11445-11446)【作者】刘杰;白文伟;李文娟;郭俊明【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红河学院,云南,蒙自,661100;昆明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657.3【相关文献】1.云南蒙自野生白芨中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J], 王宝森;白红丽;张虹;刘贵阳;郭俊明2.云南红河野生树花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 [J], 张虹;白红丽;王宝森;郭俊明;楚海州;周文斌3.红河野生马蹄香根茎及花中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J], 何灵芳;白红丽;郭俊明;王宝森;张虹4.红河野生马蹄香根茎及花中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J], 何灵芳;白红丽;郭俊明;王宝森;张虹;5.野生蔬菜野茼蒿营养成分分析及重金属元素风险评估 [J], 黄秋生;郭水良;方芳;黄朝表;陈忠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豆根论文:山豆根主要成分提取工艺及累积规律研究
![山豆根论文:山豆根主要成分提取工艺及累积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036a29a32d7375a4178047.png)
山豆根论文:山豆根主要成分提取工艺及累积规律研究【中文摘要】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是我国临床的常用药,传统中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收载品种。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
本课题在对野生山豆根的总黄酮、皂苷、多糖等非生物碱成分进行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山豆根的根、茎、叶三个不同部位及不同产地的总黄酮、皂苷、多糖成分进行研究,明确山豆根的用药部位;为科学、有效地利用越南槐及多叶越南槐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对山豆根的二种基源植物越南槐及其变种多叶越南槐的总黄酮、皂苷、多糖成分含量积累规律进行比较研究。
本研究确定山豆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90 min、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80%,得率为1.312%。
山豆根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150 min、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50℃、甲醇浓度为90%,得率为3.890%。
山豆根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150 min,得率为21.404%。
此结果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开发山豆根的主要成分研究奠定基础。
本研究表明,山豆根的根、茎、叶中均含有总黄酮、皂苷、多糖三种非生物碱成分,山豆根药材的有效成分主要累积在根部。
不同产地山豆根中都安金钗的总黄酮含量最高;靖西魁圩的皂苷含量最高;靖西禄峒的多糖含量最高。
对山豆根不同采收月份药材的的研究,结果表明山豆根野生药材可以全年采收。
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总黄酮和皂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多糖的含量差异显著。
此结果可为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作为同等药材使用提供依据。
【英文摘要】Sophora tonkinensis,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record under pharmacopoeia of P.R.C. (2010 version). It has the ability for detoxification swelling relieving swelling and throat care.The proje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ultrasound extraction processes, which was studying on wield S. tonkinensis’s key compon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saponin, polysaccharide to do research on total flavonoids, saponin and polysaccharide, that got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S. tonkinensis and ca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The purpose of the project was to defined medicinal positions of S. tonkinensis. It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d for the utiliz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S. tonkinensis and S. tonkinensis var. polyphylla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Meanwhile, compared the accumulation rules of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saponin and polysaccharide from two botanical origin of S. tonkinensis and S. tonkinensis var. polyphylla.The research found ou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to extract total flavonoids of S. tonkinensis, extraction time 90 minutes, material-liquid ratio 1:30, extraction temperature 70℃, ethanol density 80%.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1.312%.Optimum process for saponin of S. tonkinensis, extraction time 150 minutes, material-liquid ratio 1:30, extraction temperature 50℃, methanol density 90%. Yield of saponin was 3.890%. Optimum process for polysaccharide of S. tonkinensis, extraction temperature 70℃; material-liquid ratio 1:40, extraction time 150minutes. Yield of polysaccharide was 21.404%. It provided referenc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could be a base of advanced research of S. tonkinensi’s key components.The study showed, S. tonkinensis contains key compon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saponin, polysaccharide, the active component of S. tonkinensis was accumulated in the root. S. tonkinensis from Jinchai of Du’an ha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total fiavonoids, Kuixu of Jingxi ha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saponin and the Ludong of Jingxi ha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on S. tonkinensis which were harvested in different month indicated,S. tonkinensis wield herbal products could be harvested during the whole year. S. tonkinensis and S. tonkinensis var. polyphylla’s total flavonoids and saponin had little difference, while polysaccharide had an apparently difference. The result of the project provides evidents of that S. tonkinensis and S. tonkinensis var. polyphylla could be used as equivalentherbal-products.【关键词】山豆根提取工艺总黄酮皂苷多糖【英文关键词】Sophora tonkinensis extraction technology flavonoids saponin polysaccharide【目录】山豆根主要成分提取工艺及累积规律研究摘要4-5Abstract5-6 1 前言10-16 1.1 概述10 1.2 山豆根的研究现状10-13 1.2.1 山豆根药材鉴别研究10-11 1.2.2 栽培技术研究11 1.2.3 有效成分研究11-12 1.2.4 药理活性研究12-13 1.2.5 活性成分提取研究13 1.2.6 饮片及成药质量研究13 1.3 药用植物的提取研究概况13-14 1.3.1 提取方法13-14 1.3.2 有效成分的提取14 1.4 超声波技术在药用植物提取中的应用14-15 1.4.1 超声波提取的原理14 1.4.2 超声波提取的优点14 1.4.3 超声波在药材主要成分提取中的应用14-15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6 2 材料与方法16-26 2.1 材料16-17 2.2 试剂及仪器17-18 2.2.1 试剂17 2.2.2 仪器17-18 2.3 方法18-25 2.3.1 山豆根主要成分定性检识方法18-19 2.3.2 山豆根提取物的抑菌试验19 2.3.3 山豆根总黄酮的提取方法19-20 2.3.4 山豆根总黄酮的测定方法20-21 2.3.5 山豆根皂苷的提取方法21-23 2.3.6 山豆根皂苷的测定方法23 2.3.7 山豆根多糖的提取方法23-24 2.3.8 山豆根多糖的测定方法24-25 2.4 数据统计处理25-26 3 结果与分析26-59 3.1 山豆根主要成分的定性分析26-27 3.2 山豆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分析27 3.3 山豆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27-34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27-28 3.3.2 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28-32 3.3.3 正交试验分析32-34 3.4 山豆根皂苷提取工艺研究34-41 3.4.1 标准曲线的绘制34-35 3.4.2 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35-39 3.4.3 正交试验分析39-41 3.5 山豆根多糖提取工艺研究41-47 3.5.1 标准曲线的绘制41-42 3.5.2 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42-46 3.5.3 正交试验分析46-47 3.6 山豆根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含量比较分析47-49 3.7 不同产地山豆根的主要成分含量比较分析49-51 3.8 山豆根不同采收月份主要成分含量分析51-59 3.8.1 越南槐不同采收月份主要成分含量分析51-54 3.8.2 多叶越南槐不同采收月份主要成分含量分析54-57 3.8.3 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差异比较分析57-59 4 结论与讨论59-63 4.1 结论59-60 4.2 讨论60-61 4.2.1 山豆根提取方法的筛选及最佳工艺60 4.2.2 山豆根主要成分在不同部位及不同产地的分布规律60 4.2.3 山豆根药材的采收季节60-61 4.2.4 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比较61 4.3 问题与展望61-63致谢63-64参考文献64-70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学术活动、论文发表和专利发明等情况70【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QQ: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野蚕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野蚕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d79f6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1.png)
野蚕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胡琼【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16(8)22【摘要】目的:本课题在前期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野蚕豆根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进行系统的化学分离及结构鉴定,从而为其抗炎、抗肿瘤、心血管疾病防治等药理活性成分研究提供化学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
方法:综合运用常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制备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层析、重结晶等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和大孔树脂、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凝胶等分离材料,对野蚕豆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
结果:从野蚕豆根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桃叶珊瑚苷、玉叶金花苷、8-epiloganin、8-epiloganic acid、玉叶金花苷酸、梓醇、栀子新甙甲酯、京尼平苷酸、6-O-methylaucubin。
结论: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胡麻草属中分离得到。
【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野蚕豆根;环烯醚萜;分离;结构鉴定【作者】胡琼【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根际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J], 罗娅婷;崔现亮;郑毅;汤利2.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关系 [J], 董艳;董坤;汤利;郑毅;杨智仙;肖靖秀;赵平;胡国彬3.绣毛野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野桐酮的化学结构 [J], 唐宗俭;钟琼芯4.圆齿野鸦椿根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J], 林贤山; 陈泽明; 王宁; 邹小兴; 郑智位5.野蚕豆根根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J], 孔琼;袁盛勇;郭建伟;周银丽;薛春丽;李珣;罗武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蚕豆根种植技术
![野蚕豆根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2e749a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b.png)
野蚕⾖根种植技术桦艺源药业《野蚕⾖根》组培、种⼦及根茎种植技术咨询:157****5533⼀、概述【拼⾳名】ye can dou gen【别名】滑野蚕⾖、⼩红药、化⾎丹、灵芝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参科植物⼤花胡⿇草的根。
⼆、药⽤价值【性味】:味酸;微⾟;性温全株被刚⽑。
须根锈红⾊,茎刚硬,分枝。
叶对⽣,⽆柄,长圆形或条形,全缘。
花腋⽣,花萼佛焰苞状,苞⽚叶状,花冠管状,棕黄⾊。
味酸、微⿇。
四、⽣长环境⽣于海拔800⽶之⼭坡、路旁及空旷处。
五、形态特征(⼀)、植物形态特征⼀年⽣草本,⾼50-80cm。
茎直⽴,基部圆柱形,上部略成⽅形⾯有凹槽,被倒⽣刚⽑,⽑着⽣于⼩瘤体上,茎单1或上部略分枝。
叶对⽣;⽆柄;叶⽚卵圆形⾄长圆形,长2-5cm,宽1-3cm,三出主脉明显,边缘多少背卷,具疏锯齿,两⾯被硬⽑,⽑着在泡沫状的突起上或圆盘状的鳞⽚上。
总状花序顶⽣,花疏离;苞⽚叶状;花梗长4-6mm;有1对钻状⼩苞⽚;花萼佛焰苞状,前⾯开裂,长1.5-2cm,先端具尾尖;花冠黄⾊,长3-4cm,基部筒状,向上渐扩⼤,稍弯曲,裂⽚5枚,开展,近相等;雄蕊4,⼆强,两两成对。
蒴果卵球形,长约1cm,先端急尖,为宿存花萼所包,室背2裂。
种⼦多数,锥状,黄⾊,有稍扭曲的雕纹。
花期7-9⽉。
(⼆)对⼟壤的要求野蚕⾖根喜湿润、光亮的环境,宜栽培在⼟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较⾼的砂质⼟壤中。
⼟壤条件达到上述标准的⼟地,要求地势平坦,有⾃然灌溉条件、排⽔⽅便,避免⾬季积⽔,减少病害发⽣。
⼟壤板结、贫瘠的黏性⼟及排⽔不良的低洼地,都不利于野蚕⾖根的⽣长,不宜选⽤。
(三)对⽓候的要求野蚕⾖根有“宜荫畏晒,喜湿忌燥”的习性,喜湿润,在地势平坦、灌溉⽅便、排⽔良好,含腐殖质多、有机质含量较⾼的疏松肥沃的砂质壤⼟中⽣长良好。
野蚕⾖根⽣长过程中,要求较⾼的空⽓湿度。
适宜⽣长在海拔为800⽶的地区,年平均⽓温为18,全年⽆霜。
年降⾬量750~1200mm,降⾬量集中在5~9⽉间,空⽓湿度在65%以上,⼟壤夜潮,能满⾜野蚕⾖根⽣长发育对⼟壤含⽔量的需求。
野蚕豆根生长环境要求
![野蚕豆根生长环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9ec83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f.png)
野蚕豆根生长环境要求野蚕豆(Latin name: Vicia cracca)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它的根系特点与生长环境需求如下:1. 光照要求:野蚕豆适宜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不耐阴暗和强烈的遮荫。
因此,选择光照充足的开阔地、阳台或庭院等环境种植野蚕豆,有利于其生长和发育。
2. 温度要求:野蚕豆对温度的要求较为适中,适宜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为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生长期间需要保持较为稳定的气温环境,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野蚕豆的根系生长。
3. 水分要求:野蚕豆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生长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为了提供足够的水分,浇水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避免过度浇水或干燥。
4. 土壤要求:野蚕豆的根系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理想的土壤pH值为6至7之间,富含有机质和适量的养分,可以通过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来改善土壤质量。
5. 空气要求:野蚕豆对空气流通性要求不高,但通风良好的环境对其生长更有利。
选择空气流通良好的种植环境,如屋外或通风良好的温室等,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6. pH值要求:野蚕豆的根系对土壤pH值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在微酸性到微碱性的范围内生长。
然而,过酸或过碱的土壤环境会对野蚕豆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土壤的pH值并做适当调整,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研究野蚕豆的根生长环境要求,可以为种植野蚕豆提供科学指导,提高其生长与产量。
了解研究结果后,合理改善种植环境,有助于提供满足野蚕豆生长需求的条件,最终促进野蚕豆的健康生长。
野番豆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野番豆茎的化学成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8afae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0.png)
野番豆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丽;肖健;王煜丹;席晓萌;田凯;孙静贤;黄相中;王韦
【期刊名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3(32)1
【摘要】利用色谱法和重结晶的方法从野番豆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和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将化合物的结构依次确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亚油酸甘油单酯(3),牡荆素(4),4′-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苷(5),柚皮苷(6),橙皮素(7),高北美圣草素(8),其中化合物4~8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
4~8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7及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IC 50值分别为(94.92±4.37)、(41.40±3.68)及
(38.70±3.32)μmol/L.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张丽;肖健;王煜丹;席晓萌;田凯;孙静贤;黄相中;王韦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民族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水番桃叶化学成分的气-质联用研究
2.哈氏巴豆茎皮的化学成分
3.番鸭三种细小病毒野毒株试验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及解剖病理变化差异研究
4.绣毛野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野桐酮的化学结构
5.大豆茎化学成分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究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究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46ad31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d.png)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究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刘鑫澜;朱朋艳;马金蓉;王星月;韦茜;高艳梅;张冬英;袁文娟【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24(36)1【摘要】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首先,采用DPPH法、ABTS法、清除羟自由基法对野蚕豆根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验证;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搜索筛选出野蚕豆根中的活性物质,同时收集其作用靶点;借助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靶点;将野蚕豆根成分靶点与氧化应激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 1.5.7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通过Pymol进行可视化操作;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进行机制验证。
结果显示,野蚕豆根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0.166、0.054和0.180 mg/mL;从野蚕豆根中共筛选出22个活性成分,86个成分靶点以及84个交集靶点,其中包括STAT3、HSP90AA1、HDAC1等23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共得到了3386个条目,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核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
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了211个条目,主要包括PI3K-Akt 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野蚕豆根中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间结合效应较强,结合能均小于-1.2 kcal/mo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野蚕豆根提取物能明显上调p-PI3K蛋白及p-Akt蛋白的表达。
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
![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cbab263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5.png)
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关于《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野豇豆根能够用于泡药酒,有非常好的健康保健的功效,天然的豇豆的根处和整株都能当药,用于泡药酒得话可以医治风湿性关节炎,针对跌打也是有非常好的医治功效,此外在防止膀胱炎,在调理肾炎层面的实际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具备出汗补虚和清热祛湿的功效,针对发烧感冒,和鼻炎也具备一定的医治和调理的实际效果。
功效与作用出汗补虚,清热祛湿。
用以感冒发热,鼻炎、肠炎,痢疾,膀胱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外敷治跌打。
野豇豆根泡酒的功效豇豆含蛋白、碳水化合物化合物和小量人体脂肪等,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质、膜蛋白膜、微粒体膜结构工程的物质条件,膜的渗透性等亦都取决于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补充营养元素大有益处。
中医学觉得它能健脾开胃、清热祛湿。
1、豇豆壳烧炭研粉加黄丹少量用芝麻油调敷伤处治黄水疮。
2、豇豆壳烧炭研粉或加樟脑少量用芝麻油调敷伤处治天疱疮。
3、豇豆壳炒过研粉每一次10克加白砂糖少量沸水调服治胎漏。
4、豇豆壳炒过研粉每一次10克用米酒吞服治产后风。
5、豇豆梗苗150克水煎加米酒服治产后腹痛。
6、蚕豆花晾干研粉每一次10克用开水冲服治呕血流鼻血、女性分泌物。
7、蚕豆花10克开小水泡当奶茶治高血压咯血。
8、豇豆研磨成粉每一次服10克老红糖调食治膈食。
豇豆的营养成分1、豇豆中带有调整人的大脑和神经组织的关键成份钙、锌、锰、不饱和脂肪酸等,并带有丰富多彩的结石碱,有提高记忆力的益脑功效。
2、豇豆中的钙,有益于骨骼对钙的消化吸收与增厚,能推动肌肉骨骼的成长发育。
3、豇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多彩,且没有胆固醇,能够提升食品营养成分,防止心血管疾病。
假如你是已经应对考試或者头脑工作人员,适度进餐豇豆可能会出现一定作用。
4、豇豆中的维他命C能够减缓动脉硬化,豇豆皮中的膳食纤维素有减少胆固醇、推动胃肠功能的功效。
5、当代人还觉得豇豆也是防癌食品之一,对防止直肠癌有功效。
野蚕豆根生药学特征及基源植物大花胡麻草显微特征研究
![野蚕豆根生药学特征及基源植物大花胡麻草显微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f9eee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0.png)
图1 野蚕豆根药材形态图1.木栓层;2.皮层;3.淀粉粒;4.内皮层木质部。
图2 野蚕豆根横切面详图2.1.2.2 粉末野蚕豆根粉末如图3所示。
粉末棕黄色,气微。
淀粉粒多数,脐点人字形或线性。
木栓细胞黄棕色,表面观类长方形,壁稍厚,部分呈波状弯曲。
石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孔沟明显,细胞壁三面明显增厚,导管多为螺纹导管、网纹导管。
图3a 木栓细胞(水合氯醛装片)图3b 木栓细胞图3c 淀粉粒图3d 螺纹导管图3e 石细胞图3 野蚕豆根粉末图大花胡麻草显微特征研究基源植物形态野蚕豆根基源植物为大花胡麻草,为直立粗壮草本,~80 cm。
根条状,簇生,略肉质,断面黄色。
茎基部圆柱形,上部略成方形而有凹槽,被倒生硬毛,单1.腺毛;2.表皮;3.皮层;4.中柱鞘纤维;5.韧皮部;部;7.髓部。
图4 大花胡麻草茎横切面2.2.2.2 叶表皮大花胡麻草叶表皮如图5所示。
上下表皮各一列细胞。
上表皮细胞大小不等,细胞切向延长,可见非腺毛和腺鳞;下表皮细胞较小,可见非腺毛、腺鳞以及不定式气孔。
图5a 叶上表皮腺毛图5b 叶下表皮气孔和腺鳞图5 大花胡麻草叶表皮花大花胡麻草花显微结构如图6所示。
花表皮腺毛多头部略扁圆形,由1~2个分泌细胞组成,柄部由个细胞组成,长可达150 μm;非腺毛由多细胞组成,呈线状,细胞壁较厚,末端尖狭,表面可见细微疣状突起;图6a 腺毛、油细胞和草酸钙方晶图6b 非腺毛图6c 非腺毛和腺鳞图6d 花粉粒图6e 螺纹导管图6 大花胡麻草花显微图2.2.2.4 果实大花胡麻草外果皮细胞结构如图7所示。
外果皮细胞成片存在,表面观呈多角形,胞腔内可见淀粉粒,垂周壁连珠状增厚。
图7 大花胡麻草外果皮细胞结果分析上述研究表明,野蚕豆根的生药学特征中:根横切面最外层为黄棕色木栓层细胞,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薄壁细胞中有淀粉粒。
粉末中淀粉粒易观察到,脐点为人字形或线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石细胞,细胞壁三面增厚,一面菲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Wild vicia faba root; Iridoid; Isolation;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22.018
1 绪 论
1.1 背景 大 花 胡 麻 草(Centranthera Grandiflora Benth) 为 玄 参 科
图3 玉叶金花苷结构式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年第 8 卷 第 22 期
-51-
3.3 8-epiloganin 8-epiloganin(8- 表马钱子甙,CG-10),白色粉末(乙酸
乙 酯 ), 分 子 式 C17H26O10,ESI-MS:m/z 391.2[M + H] +; 1H-NMR(C5D5N,500MHz)δ:7.76(1H,s,H-3),5.60(1H, d,J = 3.0Hz,H-1),5.45(1H,d,J = 7.5Hz,H-glu-1),3.63 (3H,S,OCH3),3.44(1H,m,H-5),3.11(1H,m,H-8), 2.56(1H,m,H-9),2.38(1H,m,H-6),2.15(1H,m,H-6), 1.20(3H,d,J = 7.5Hz,H-10);13C-NMR(C5D5N,125 MHz)δ:96.0(C-1),151.5(C-3),113.6(C-4),30.3(C-5), 41.3(C-6),79.0(C-7),42.3(C-8),44.8(C-9),14.4(C-10), 167.5(CO),50.0(OCH3);Glc:100.6(C-1),74.9(C-2), 78.2(C-3),71.6(C-4),78.6(C-5),62.8(C-6)。以上数据 与文献 [5] 报道的 8-epiloganic acid 数据比较,基本一致,多了 OCH3 相关信号,鉴定化合物 CG-10 为 8-epiloganin。结构式 见图 4。
图2 桃叶珊瑚苷结构式
3结果
图1 提取分离图
从 野 蚕 豆 根 中 分 离 并 鉴 定 了 9 个 环 烯 醚 萜 类 化 合 物。 分 别 为:桃 叶 珊 瑚 苷(Aucubin,CG-8), 玉 叶 金 花 苷 (Mussaenoside,CG-9),8-Epiloganin(CG-10),8-Epiloganic acid(CG-11),玉叶金花苷酸( Mussaenosidic acid,CG-12), 梓 醇(Catalpol,CG-13), 栀 子 新 甙 甲 酯(Gardoside methyl ester,CG-14), 京 尼 平 苷 酸(Geniposidic acid,CG-15), 6-O-methylaucubin(CG-16)。 3.1 桃叶珊瑚苷
(Scrophulariaceae)胡麻草属植物,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等 省区,越南、缅甸、印度也有,别名野蚕豆根、小红药、化血 丹、灵芝草、金猫头。常用其根于小儿高热、尿血、不孕症、 跌打损伤、产后流血、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及外伤出血 [1]。
检索国内外文献,仅见 1984 年《中药通报》上报道了 从大花胡麻草中分离鉴定了两个化合物,分别为杜鹃红素、 甘露醇 [2]。因此,对其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相关药 效作用等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迫 切的。 1.2 立题依据
3.2 玉叶金花苷 玉叶金花苷(Mussaenoside,CG-9),白色粉末(乙酸乙酯),
分 子 式 C16H24O10,ESI-MS:m/z377.1[M + H] +;1H-NMR (CD3OD,400MHz)δ:7.42(1H,s,H-3),5.48(1H,d, J = 4.1Hz,H-1),4.68(1H,d,J = 7.9Hz,H-glu-1),3.92 (1H,d,J = 11.6Hz,H-glu-6a),3.71(3H,s,COOCH3),3.66 (1H,dd,J = 6.2,11.8Hz,H-glu-6b),2.32(1H,m,H-6b),
取大花胡麻草药材 3kg,粉碎成粗粉,以 8 倍量体积分数 的工业乙酸乙酯加热回流提取 3 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乙 酸乙酯提取部位约 123g;药渣以 10 倍量的重量分数为 80% 的 工业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3 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 80% 乙醇
-50-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6 Vol.(8) No.22
【关键词】野蚕豆根;环烯醚萜;分离;结构鉴定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chemical research in the early stage, chemical de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iridoid in wild vicia faba root were performed; and chemistry material base and scientific evidence were provided for the study on pharmaceutical active ingredient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 anti-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Methods: Chemical components of wild vicia faba root were isolated through modern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such as column chromatography at normal pressure, medium-pressure LC, HPLC and recrystallization, etc. plus separating materials (including amberlyst, normal phase silica gel, reverse phase silica gel and gel, etc.). Results: Aucubinc, Mussaenoside, 8-epiloganin, 8-epiloganic acid, Mussaenosidic acid, Catalpol, Gardoside methyl ester, Geniposidic acid and 6-O-methylaucubin, accounted for 9 compounds in total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wild vicia faba root.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 BÜCHI Melting Point B-540 熔 点 测 定 仪( 温 度 未 校 正 )。
Optical rotations:Krüss-P8000-T polarimeter;IR spectra: NicoletTM-380 spectrometer(Thermo Electron);Agilent 1200 series HPLC;Agilent 1100 series HPLC;Waters Prep LC-4000 制备型高效旋转蒸发仪;EYELA COOL ACE CA-1111 冷阱。 2.2 实验材料
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野蚕豆根中的环烯醚萜 类化合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及结构鉴定。实验中,综 合运用常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制备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 相层析、重结晶等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和大孔树脂、正相硅胶、 反相硅胶、凝胶等分离材料,对野蚕豆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 分离研究。通过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为野 蚕豆根在抗炎、抗肿瘤、心血管疾病防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理活性成分研 究方面提供化学物质基础。
提取部位约 168g;药渣再用 10 倍量水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 浓缩到约 3L 体积,得水部位提取液,过 MCI 树脂柱,同时 80% 乙醇提取部位,用适量水加热溶解,离心,清液上 MCI 树脂柱,分别用水、10% 甲醇、20% 甲醇、30% 甲醇、60% 甲醇、甲醇进行洗脱,收集各洗脱液,回收试剂,保存备用。 10% 甲醇部位经制备液相(甲醇 - 水系统)分离纯化得环烯 醚萜类化合物 CG-8 ~ CG-16。 2.3.2 提取分离图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年第 8 卷 第 22 期
-49-
野蚕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A study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ild vicia faba root
胡 琼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860(2016)22-00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