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修改病句-word文档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修改病句“成分残缺”复习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修改病句“成分残缺”复习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2fc50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f.png)
成分残缺1、主语残缺【考点梳理】看到介词不放过。
看到如“由于”“通过”“在”“从”“为了”“经过”“根据”“对”等介词时,就要考虑是否因为介词导致主语缺失了。
【试题训练】例句: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解析:删去句中的“使”字,让“我”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把介词“通过”及逗号删去,让“学习”作句子的主语。
2、谓语残缺【考点梳理】辨析此类病句,可提取句子主干,看是否有谓语成分,或介宾短语误用为谓语。
【试题训练】例句: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解析:句中的主语是“中国人民”,“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一个介词结构,它只能作状语,所以句子缺少谓语,可以在“强国”后面补上“而努力奋斗”,这样句子就有谓语了。
2、宾语残缺【考点梳理】看到动词不放过。
及物动词作谓语时,要看是否有与之对应的宾语。
【试题训练】例句: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解析:句中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生产厂”后补上“的大型企业”。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试题训练】例句: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十余年的考察,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鸟类多达417种。
解析:句中的第二个“鸟类”前缺少修饰限制它的定语,可以在其前面补上“栖息的”,这样,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更完整明确了。
5、介词缺失。
【试题训练】例句:昨天,李苗同她关系最“铁”的朋友吵起来了。
解析:句中“同”后面应加上“与”或“跟”。
6、关联词语缺失。
【试题训练】例句: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解析:因为两个分句间很明显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语,改为“虽然这次学术会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95e229e0b4c2e3f572763ef.png)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一、语序不当1.词序不当造成词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有:没有遵循时空、逻辑顺序;介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昨天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主语的词序不当,应该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老师和领导",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乱。
例: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能说"把这本书不读好",只能说"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
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凭借语感判断出来。
例: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显然是应该先"收集",再"选择",最后才谈得上"组织",这里"组织"和"选择"的位置反了。
注意无论什么情况,辨析时都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情理来操作。
2.多项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羽毛球教练。
正确的顺序应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词)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名词)教练。
3.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顺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或程度的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的顺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4.句子成分顺序不当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这里定语与中心词的位置显然就颠倒了。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f3411f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2.png)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病句是指在语法、修辞或逻辑上存在错误或不恰当的句子。
在初三语文考试中,病句修改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下面是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中的病句修改内容。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要保持一致。
例如:1. 错误:我喜欢读书,他们喜欢玩游戏。
正确:我喜欢读书,他们喜欢玩游戏。
三、主语缺失句子中缺少明确的主语。
例如:1. 错误:昨天下雨了。
正确:昨天天气下雨了。
四、动词短语结构错误动词短语的结构错误,导致不符合语法规则。
例如:1. 错误:我们要加紧努力学习。
正确:我们要努力加紧学习。
五、形容词或副词修饰错误形容词或副词修饰的对象不明确或不符合语法规则。
例如:1. 错误:他长得很高。
正确:他个子很高。
六、并列结构错误并列结构中的成分缺失或不完整。
例如:1. 错误:她唱歌跳舞都很好。
正确:她唱歌和跳舞都很好。
七、连接词错误连接词使用错误或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不符合语法规则。
例如:1. 错误:他很累,但他还继续工作。
正确:他很累,但他却还继续工作。
或者他很累,但他还是继续工作。
总结:病句修改是初三语文考试中的一个常见题型,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以及修改方法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很大帮助。
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主谓一致、谓语动词形式、主语缺失、动词短语结构、形容词或副词修饰、并列结构以及连接词等方面的错误,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
通过多做练习和积累,提高对语法和修辞的敏感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6fbda7376baf1ffd4fad46.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下面的句子是个病句,并且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错误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观点正确、材料丰富,语言通顺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答案】句子病因:主语部分从正面说,谓语部分从正反两面说,前后不照应。
病句修改:改前边,“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丰富,语言是否通顺”;或前边不动,改后边为“是衡量好文章的标准”。
标点符号修改:“材料丰富”后用顿号。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病句修改和标点符号的考查。
这个句子的错误类型是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而“观点正确”“材料丰富”“语言通顺”之间是并列关系的短语,中间用顿号。
【点评】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比如B项搭配不当。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找出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2.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
既然四日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答案】①“常年累月”改为“长年累月”;②删掉“等”及省略号后的句号(或删掉“……”);③“既然”改为“由于”或“因为”;④“解决”改为“缓解”。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e670f9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6.png)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
病句修改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在期末考试中也常出现这种题型。
以下是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中的病句修改。
1. 名词性从句中缺少连词
修改前:我不知道他说什么。
2. 用错或漏掉了关键词
修改前:我推门进屋,发现沙发上面坐着我妈妈。
3. 时态不一致
修改前:昨天他跑步时,突然感到头晕。
4. 过去式和完成时的混用
修改前:我昨天已经交了作业了。
5. 使用被动语态造成主从倒置
修改前:书被他看到了。
6. 主语不清晰
修改前:在拾金不昧的人中,我们应该是其中一员。
7. 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修改前:她爱好钢琴,她每天下午都要去上钢琴课。
8. 段落缺少过渡句
修改前: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我喜欢为别人治病。
我觉得这是一种有意义的事情。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b61026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d.png)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一、病句修改的概念病句是指语言表达上存在着错误或不合适的句子。
在写作中,如果有大量的病句,会影响到文章的整体质量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如何进行病句修改。
二、病句修改的方法1. 替换词语在修改病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替换或调整词语来改变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一般来说,可以将一些重复或不准确的词语替换成更具体、更准确或更优雅的词语,以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2. 调整句子结构有时候,一些句子的结构不合理或表达不清楚,需要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主谓宾的顺序、增加或删除一些连词或副词等方式来改进句子。
3. 解决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不匹配的问题在句子中,修饰语应该与被修饰语在语法和语义上相匹配。
如果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一些修饰语来解决这个问题。
4. 消除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在修改病句时,还需要对句子中的语法错误进行修正。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一些词语、调整词语的顺序或使用正确的语法结构等方式来纠正语法错误。
三、常见的病句修改方法1. 情态动词的使用在修改病句时,应该注意情态动词的使用是否准确恰当。
可以用"可能"、"应该"、"可以"等情态动词来修饰谓语动词,以表达一种可能性、义务或许可。
2. 汉字使用不当在修改病句时,应该注意汉字的使用是否准确。
有时候,可能会使用错误的汉字,导致句子的意义不明确或不准确。
需要仔细检查并修改错误的汉字。
3. 主谓一致的问题在修改病句时,还需要注意主谓一致的问题。
一般来说,谓语动词应该与主语在人称和数方面保持一致。
如果不一致,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4. 句子成分不对称在修改病句时,还需要注意句子成分的对称性。
一般来说,主谓宾之间的平衡和对称可以使句子更加完整和准确。
如果句子成分不对称,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平衡和对称的效果。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8652ab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9.png)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归纳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1、修改病句类1)用词不当①感情色彩不当。
例如:“他那认真刻苦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 “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研究”。
②关联词用错。
例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 “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XXX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 “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 “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①缺主语。
例如:“通过研究XXX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 “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
例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
应加上“的情景”。
4)语序不当①逻辑语序不当。
例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 “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
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例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
例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例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①前后不统一。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d0d5fa2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9.png)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病句是指句中出现的语法、使用不当的问题,通过修改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准确、清晰。
在考试中,病句修改题目常常会出现,下面是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的详细讲解。
一、定语从句引导词的混淆病句类型:1. 在定语从句中误用关系代词“那”、“哪”。
2. 在定语从句中误用关系代词“有的时候”。
3. 在定语从句中误用关系代词“以.为主”、“以.为特色”的结构。
修改方法:关系代词“那”、“哪”的用法:1. 当从句所修饰的是表示处所、时间的名词时,用关系副词“那里”、“哪里”代替“那”、“哪”。
2. 当从句所修饰的是不表示处所、时间的名词时,用关系代词“那个”、“哪个”代替“那”、“哪”。
关系代词“有的时候”的用法:1. “有的时候”不能引导定语从句,应改为关系副词“有时”或者改为别的词语。
2. 若关系代词后的句子主语和定语从句的主语一致时,可以省略关系代词。
关系代词“以.为主”、“以.为特色”的用法:1. 不能把“以.为主”、“以.为特色”作为引导词使用。
可改为其他合适的词语。
二、主谓一致问题病句类型:1.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数不一致。
2.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人称不一致。
修改方法:1. 将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修改为与主语一致的形式。
2. 将谓语动词的人称形式修改为与主语一致的形式。
三、动宾关系病句病句类型:1. 表示时间或地点的宾语前无介词。
2. 宾语补足语的形式和意义不当。
3. 宾语的概念模糊。
四、连词使用错误病句类型:1. 在并列句中用了错误的连词。
2. 在复合句中用了错误的连词。
修改方法:1. 使用指代清晰的代词来代替不清晰或错误的代词。
2. 使用正确的指示代词。
总结:病句修改题目要求考生通过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思,发现句子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解答题目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准确判断错误类型,并运用相应的语法知识进行修改。
平时应多做病句修改练习,熟悉这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提高自己的病句修改能力。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复习资料模板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复习资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8323a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2.png)
答案与解析
2022年中考真题解析
病句修改为,“老师的讲解使我对这 篇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或者“通 过老师的讲解,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深 刻的理解。”原句中“通过”和“使 ”同时出现导致句子缺少主语,需要 删除其中一个。
2021年中考真题解析
病句修改为,“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 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体 育活动,其中包括足球、篮球、羽毛 球等。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进 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原句中“这其 中包括了”中的“了”字多余,应删 除;“增加”与“交流”搭配不当, 应改为“增进”。
改动要少
修改病句时,要尽量保持 句子的简洁和明了,避免 过度修改。
方法要巧
修改病句时,要运用语法 、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 识,采用巧妙的方法进行 修改。
的意思和 结构,找出病句的病
因。
找准病因
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分析病句 的病因,确定需要修
改的部分。
多重状语语序不当
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中,正确次序应该是:“许多老师昨天 (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中,“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
如“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中,把“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和“成绩不好是可想而 知的”两句话杂糅在一起,可改为“那怎么可能有好成 绩”或“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搭配不当
有时句子中的词语搭配不当,需要用更合适的词语进行替换。例如,“他的眼睛 里闪耀着奇异的光彩”中,“闪耀”与“光彩”搭配不当,应将“闪耀”改为“ 闪烁”。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065d735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0.png)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病句是指在语法、句法和修辞等方面存在错误或不符合规范的句子。
在语文学习中,病句的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下面是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病句修改的一些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病句的种类及修改方法1.主谓一致错误: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或数上不一致。
修改方法:找准主语,使主语与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例如:病句:我和你是好朋友。
修改后:我和你是好朋友。
2.句子成分不完整:句子缺少主语、谓语等成分,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
修改方法:补充缺少的成分,使句子结构完整。
例如:病句:正在吃饭。
修改后:他正在吃饭。
3.句子成分重复:同一个句子中出现了重复的成分,造成句子累赘臃肿。
修改方法:删除或替换重复的成分,使句子简明扼要。
例如:病句:他热爱运动,且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
修改后:他热爱运动。
例如:病句:我想和你一起去吗?修改后: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电影吗?5.语序错误:句子中成分的排列顺序与语法规则不符。
修改方法:调整成分的排列顺序,使之符合语法规则。
6.成分搭配错误:句子中的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不正确。
例如:病句:我不了解英语的基础知识。
修改后:我不了解基础英语知识。
7.动词形式错误:句子中动词的形式与句子的时态、语态不一致。
例如:病句:他昨天晚上睡觉到十一点。
修改后:他昨天晚上睡觉到了十一点。
8.书写错误:句子中存在错别字、漏字、多字等错误。
修改方法:进行书写检查,及时修正错误。
例如:病句:他很努力学讲话。
修改后:他很努力学讲话。
二、病句修改的注意事项1.理解句子的意思,确保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一致。
2.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例如主谓一致、动词时态、语态的运用等。
3.注意修辞效果,使修改后的句子更加规范、流畅。
4.改错要仔细,首先要找到错误的成分,然后进行相应的修改。
三、病句修改的实战训练以下是一些病句修改的实战训练,供同学们练习和参考。
1.我和你们是好朋友。
2.张三买了一本书。
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
![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bd3c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8.png)
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1⒈词义混淆。
因对词义概念理解模糊而选用词不当的语病。
如:迪生发现了电灯。
把“发现”和“发明”两词混淆。
⒉词类误用。
因分不清词类而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
如:今天气候晴朗。
把“气候”与“天气”混淆了。
⒊成份残缺。
句子缺少不应该省略的主要成份。
(主、谓、宾),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的语病。
如在老师的教育下,进步得很快。
(缺少主谓)雄伟美丽的天安门城楼。
(少谓语)老师向全班提出下课十分钟不做作业。
(少宾语)⒋搭配不当。
因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之间互相不能搭配而造成的病句。
如:我的家乡是宁波人。
缩句变成“家乡是人”(主谓搭配不当)我们在同坡上种满了果园。
(动宾搭配不当)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连带成份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⒌重复累赘。
过多地动用修饰词语反而显得多余,豪迈了病句。
如:在班队会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
“首先”与“第一”重复了。
⒍词序颠倒。
因词语排列次序颠倒而造成病句如: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考卷。
考卷没有厚薄之分,显然是把一叠与厚厚的词序颠倒了。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点2“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年年必考的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
以考六种病句类型为主,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考查方式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改错题两种形式。
在六类病句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属语法毛病,不合逻辑属逻辑毛病,表意不明属修辞毛病。
一般说来,对于句子,语法管通不通,逻辑管对不对,修辞管好不好。
句子出现这些毛病,就不通,不对,不好(或不明)。
辨析病句,就可以从语法、逻辑、表意三方面去分析。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题,辨析病句年年出题,我们统计了14道题,共37个病句,属语法毛病的20句,占54%。
其中搭配不当的7句,成分残缺或赘余的6句,结构混乱的7句。
属逻辑毛病的10句,占27%。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方法”课堂笔记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方法”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3ca713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2.png)
病句修改方法1、搭配不当【修改方法】①换——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从不搭配的AB两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换成另外的词与其搭配;②删或补——不搭配的A或B删除一个;或者为另一个补上搭配的成分,使得AB均完整呈现。
【试题训练】例句:①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
解析:“感受”不能和谓语“拓展”搭配,须更换为“视野”例句:②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解析:删“感受和”或补为“会加深我们的人生感受,拓展我们的视野”2、语序不当【修改方法】调——把不合理的句子顺序进行前后移动【试题训练】例句: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干预、预防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解析:改为“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3、成分残缺或赘余【修改方法】①残缺的成分补上——缺少主语补主语,缺少宾语补宾语;②赘余的成分删去——从多余的两个或以上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删去,切忌胡乱删除【试题训练】例句:①我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
解析:“大约”和“余”重复,删其一。
例句:②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解析:缺少主语,后一个分句句首应加“我”。
4、句式杂糅【修改方法】先拆后删——先将两个句子分别拆解出来,看看哪个句子合适。
两个句子都会有一个关键词语,保留一个,删除另一个【试题训练】例句: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引起所导致的。
解析:“被认为是由……引起”和“是由导致的”分别引领两个句子,杂株在一起应删去“被认为”“引起”或者删去“所导致”5、表意不明【修改方法】换或调——哪个词语造成了歧义,就调整哪个词语的顺序或更换句中的其他关键词语【试题训练】例句:两个师范大学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解析:是“两个大学”还是“两个学生”,表意不明;应调序为“师范大学的两个学生”或将“个”改为“所”6、不合逻辑【修改方法】①调——违反逻辑或事理的部分,按照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的顺序调整;②删——矛盾的部分删去其一【试题训练】例句: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改病句知识点归纳完美共45页文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改病句知识点归纳完美共4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6dcf89e770bf78a64295458.png)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024年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易错类型总结
![2024年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易错类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663e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3.png)
2024年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易错类型总结
1. 主谓不一致: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不一致。
例句:我喜欢读书的时候,喜欢边吃零食。
错误改为:我喜欢读书的时候,喜欢边吃零食。
2. 词语搭配错误:句子中的词语搭配不正确。
例句:她用心得学习方法,每天都进步很大。
错误改为:她用心学习的方法,每天都进步很大。
3. 词义不当:句子中使用的词义与语境不符。
例句:他的表演真是太生气了!
错误改为:他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
4. 标点符号错误: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例句:他们在校园里玩耍,忽然,下起了大雨。
错误改为:他们在校园里玩耍。
忽然,下起了大雨。
5. 重复冗余:句子中有多余的词语或信息。
例句: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非常真的困扰着我。
错误改为: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非常困扰着我。
以上是中考语文常见的修改病句易错类型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知识总结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94521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8.png)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知识总结常见语病标志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表意不明。
例: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2、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3、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表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例: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4、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例: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搭配不当,“在……中”应为“从……中”)5、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例: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联词搭配不当,“只有……就”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表意不明、成分赘余(重复)。
例: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表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7、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例: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喂猪”后加“的经验”)8、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偷换主语)。
例: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9、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例: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不合逻辑,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及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9c5381a76e58fafbb00306.png)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下面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并修改。
①五十年前,雷锋以其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了人生价值的最高坐标。
②但市场经济大潮下滋生的个人主义、享乐之风不仅对助人之乐、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遭受了极大冲击,③而且加重了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④以至于看见跌倒老人扶不扶,成为当下中国道德选择的难题!(1)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
(2)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
【答案】(1)②;将“对”改为“使”(或将“遭受”改为“造成”)(2)③;在“滑坡”后加“的程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病辨析修改能力。
②句句式杂糅,“对……造成了极大冲击”与“使……遭受了极大冲击”杂糅,保留其一即可。
③句成分残缺,缺宾语。
④句一面对两面。
【点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下面语句有两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多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满足阅读需要,繁荣文学创作”的活动,并且制定了工作万法。
【答案】多部门联合制定了“满足阅读需要,繁荣文学创作”的工作方案,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点评】修改病句不仅要求发现问题,更要求作出相应的修改.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尤其是在选择题时,不能满足于找出病因,而且要进行修改,多加练习。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任选两处加以改正。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修改病句中考总复习笔记(3)第一部分语文知识与运用(三)修改病句? 《考试说明》要求:4.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识别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赘余? 复习方略:1.常见的病句类型病句常见的类型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词语赘余。
其它病句还有关联词语误用、前后矛盾、句式杂糅、语句产生歧义等。
本复习应对《考试说明》,只重点复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赘余,其余的点到为止。
相关知识的讲解见《新支点》P7—8。
2.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1)辨析(相关知识的讲解见《新支点》P8)A.语感法B.紧缩法C.分解法D.聚焦法(2)修改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
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变动越少越好,不能在修改中出现新的语病。
3.范例:(见《新支点》)练习:(见《新支点》之“经典试题”和“经典预测”)考点过关检测:(见《新支点》)4.资料储备病句修改八项注意广东惠阳第一中学曾红坚辨析语病,是各地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
如何辨析语病,教学用书有介绍,不少教师也总结了不少方法,如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理法、造句类比法等等。
但是,这些方法操作起来较麻烦,而且有一定难度。
笔者纵观历年有关修改病句的试题,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面孔”,仔细研究后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特征,现归结为八项注意,在这里结合例子向大家介绍,如果我们掌握了其中规律,就能快速而有效的辨析语病,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在涉及到复句的病句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
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92年高考试题)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例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动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中“和”应为“还是”。
能力提升: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提高。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3. 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92年上海高考试题)4.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
5.“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6.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二.注意出现“禁止” “防止”类词的句子。
有些词语,如“禁止” “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
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例: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2018年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分析:例句中本意是“阻止非典的反弹”,若再加否定词,“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恰与原意相反,成为语病。
应去掉“不”。
能力提升: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94年高考题)2.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3.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2018年扬州中考试题)4.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2018年广东湛江中考试题)5.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2018年衡阳中考试题)6.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2018年佛山市课改区中考题)三.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命题者也喜欢用多个否定词来迷惑考生,因此我们对反问句要有清楚的认识: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意思。
在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究竟有几个,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 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
(三重否定表示否定。
)应去掉“不”。
能力提升: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高考题)2.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不会给人类带来福音?3.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4.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5.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四.注意句中的介词。
介词的运用上,极易出现语病。
这类句子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做状语,另一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里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隐藏了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
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
例: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2018年广东湛江中考试题)分析:介词“通过……”,“使……”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个句子没有主语。
应该去掉其中一个介词。
能力提升:1.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2.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3.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2018年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4.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使他打开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2018 年扬州中考试题)5.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五.注意并列短语的搭配、语序情况。
这类句子常出现由并列短语作谓语部分或宾语部分的情况,命题者常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的语病。
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时,就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就要留心它们是否都能与前面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
(2018年长例1: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沙中考试题)例2: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分析:例1句中先“解决”再“发现”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
应改为“及时发现并解决”。
例2 “注视和倾听着”这一并列短语中“倾听”可以与“报告”搭配,可“注视”与“倾听”就不能搭配了,句子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
能力提升:1.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2.只有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3.老知青在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和状态。
4.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5.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六.注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产生矛盾。
我们平时掌握好这些规则,即可以避开命题者的陷阱了。
此外还要注意出现重复啰嗦的语病。
例1: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例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2018年广东中考试题)分析:例1使用“减少” “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
例2“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
能力提升:1.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2018年山东菏泽中考试题)2.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3.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4. 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佛山市2018年中考题)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30%,降价金额约35亿元左右。
6.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好减少一倍。
七.注意出现“能否”“是否”等词的句子前后搭配情况。
如果句子中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时就要小心了,这个句子可能犯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因为这些词提出了两种情况,表示双提,它们后面大多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承接,这样才能搭配。
可是命题者常在这里设置语病,有的在双提词的后面跟了“能”“否”等表示单承的词,有的则在单提词的后面跟了表示双承的词,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
例1:内容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2: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分析:例1前面的“内容正确与否”表示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却是单承,前后不一致,产生语病。
可以在“作品”后面加上“优劣”并删除“一个”。
例2 “做好”是单提的,“是否深入”是双提的,前后不一致。
应该在“做好”前面加上“能否”。
能力提升:1.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2018年长沙中考试题)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2018年佛山市课改区中考题)3. 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4.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5.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6.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八.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有些句子没有上述病态特征,从语法上也看没有语病,这时就要注意句子中的成语或词语的感情色彩,读题时要注意这个句子的褒贬义与使用的词感情色彩是否搭配。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能力提升:1.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