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_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爱的理解1.1 导入:通过一个亲子互动的小游戏,引发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思考。
1.2 讲解:介绍爱的定义和特点,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独特性。
1.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爱的力量。
1.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爱的故事,互相交流感受。
第二章:爱的表达2.1 导入:通过一个亲子互动的小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表达方式。
2.2 讲解:介绍父母与孩子之间常见的爱的表达方式,如关心、支持、理解等。
2.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增强理解。
2.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常用的爱的表达方式,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爱。
第三章:爱的沟通3.1 导入:通过一个亲子互动的小游戏,引发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思考。
3.2 讲解:介绍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沟通技巧。
3.3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场景,练习沟通技巧。
3.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在沟通中的困难和挑战,互相交流解决方法。
第四章:爱的边界4.1 导入:通过一个亲子互动的小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边界。
4.2 讲解:介绍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边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定和维护爱的边界。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爱的边界的理解和经验。
4.4 互动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父母与孩子之间设定和维护爱的边界的场景。
第五章:爱的成长5.1 导入:通过一个亲子互动的小游戏,引发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发展的思考。
5.2 讲解:介绍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促进爱的成长。
5.3 个人反思: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与父母之间爱的成长过程,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5.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发展中的经验和感悟。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精选10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2.理解父母之爱3.引导学生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4.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给予爱,爱别人,更好地热爱生活教学重点:品味父爱、母爱教学难点:理解爱,真正成为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人”教学方法: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完成表格,整体感知文章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了解“爱的能力”发展的过程三、感悟母爱在16段中,找出表现母爱特点的句子,感悟母爱的特点四、研品父爱从 67段中,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1.父爱与母爱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2.父爱有哪些消极面和积极面?学生活动:1.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如何理解父爱的消极面?2.从父爱的积极面来思考,你对父爱的“严厉”有什么新的认识?(机动:此环节可作为作业,“升华爱”)五、探讨成熟之爱1.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拥有成熟的爱的能力?2.如何理解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孤儿的成长、成熟、成功?六、小结:得到爱,学会爱,好好爱板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母爱父爱无私成熟责任宽容付出善良理智孩子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篇2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二、活动准备:1、准备班会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的文章、笛子独奏、小品、歌曲、制作感恩卡,自制课件,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通用)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 的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受和需求。
倾听与理解
父母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 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给予 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身体接触
身体接触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 一,父母可以通过拥抱、亲吻、抚 摸等方式来增强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
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了解 父母的期望和责任,理解父母的 辛苦和付出,从而培养孩子的感
父爱通常表现为深沉、严格和有距离 感,父亲通常会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和 期望,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
母爱的特点 母爱通常表现为温柔、细致和无微不 至的关怀,母亲通常会给予孩子更多 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 自信心和情感表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表达
父母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和支持,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
详细描述:学生观察并记录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分析爱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作业四:分享家庭中的爱的小故事
01
总结词:口头表达
02
详细描述:学生分享家庭中关于 爱的温馨小故事,提高口头表达 能力,增强家庭情感联系。
0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教学用具
黑板
用于书写重要知识点和总结。
投影仪
播放PPT和其他教学资料。
教学软件
提供在线测试和互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
04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理解亲子之间的“爱的冲突”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展示在亲子之间的各种表现,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通过“探究园”中的“节日的礼物”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教学重点体验父母的爱教学难点理解“爱的冲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问导入)老师: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学生异口同声:父母活动一:爱的清单思考1:父母除了赋予我们生命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思考2:将“爱的清单”另一半完成,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帮父母干家务等老师:世界上较伟大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故事)一、《天亮了》的创作背景二、唐山的地震中以对父母为救自己的儿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三、《青春的童话中》莫南和妈妈的故事父母对我们的爱河我们对父母的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那将是不平衡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又太少太少我们要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活动二:观看书本“探究园”中的“八重奏”,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老师:小时候,我们无论是衣食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母,那时候感觉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和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第一章:爱的理解1.1 教学目标:了解爱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表现方式1.2 教学内容:爱的定义和重要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特点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表现方式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爱的定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特点案例分析:分析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不同表现方式第二章: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2.1 教学目标: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掌握建立与维护亲子关系的方法2.2 教学内容: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建立亲子关系的技巧维护亲子关系的策略2.3 教学活动:讨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建立与维护亲子关系的场景小组分享:交流建立与维护亲子关系的经验第三章:有效沟通与理解3.1 教学目标:了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掌握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培养理解孩子的能力3.2 教学内容: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理解孩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3 教学活动:讨论有效沟通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场景小组讨论:分享理解孩子的经验和方法第四章:培养孩子的独立性4.1 教学目标:了解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4.2 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的技巧4.3 教学活动:讨论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探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案例分析:分析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的技巧第五章:应对孩子的情绪问题5.1 教学目标:了解孩子情绪问题的常见原因掌握应对孩子情绪问题的方法5.2 教学内容:孩子情绪问题的常见原因应对孩子情绪问题的方法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技巧5.3 教学活动:讨论孩子情绪问题的常见原因角色扮演:模拟应对孩子情绪问题的场景小组讨论:分享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经验和方法6.1 教学目标:了解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创建和维护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策略6.2 教学内容: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创建和维护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策略家庭氛围的营造和家庭规则的制定6.3 教学活动:讨论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小组讨论:分享创建和维护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策略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氛围的营造和家庭规则的制定的场景第七章: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7.1 教学目标:了解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策略7.2 教学内容: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策略提升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方法7.3 教学活动:讨论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探讨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策略角色扮演:模拟提升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场景第八章:父母自身的成长与提升8.1 教学目标:了解父母自身成长与提升的重要性掌握父母自身成长与提升的方法8.2 教学内容:父母自身成长与提升的重要性父母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方法父母情绪管理和压力的应对技巧8.3 教学活动:讨论父母自身成长与提升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分享父母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方法角色扮演:模拟父母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场景第九章: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9.1 教学目标:了解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重要性掌握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9.2 教学内容: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重要性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的策略父母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9.3 教学活动:讨论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探讨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案例分析:分析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展望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未来发展10.2 教学内容:回顾前述章节内容,总结重点讨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挑战与机遇规划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未来发展10.3 教学活动:个人或小组总结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小组讨论: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未来发展编写行动计划:规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理念重点解析重点在于:1. 爱的理解:掌握爱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表现方式。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小月月给大家找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对弗罗姆的“爱”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学会一种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的研究模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小组研讨目标的确定以及研究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教学过程]一、个人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文本,整理四项内容:1.母爱的优点与缺点。
2.父爱的优点与缺点。
3.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8岁以下8~10岁少年时期成熟时期4.罗列可以进行研究的话题。
二、研究目标确定阶段教师明确中心课题:深入理解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具体方向:1.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发现新的内涵2.通过对弗罗姆《爱的艺术》的阅读,对课文进行进一步阅读3.通过相关的评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组成学习小组,就研究课题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应该就此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在发表观点时须阐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研究课题;②研究价值;③研究条件,尽量说服小组接受自己的观点。
较后由小组协商确立一个研究课题,以及研究计划,并请教师提出意见。
三、研究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须保证每一个人在小组活动中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每一个人都应该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札记,较终汇集成课题研究的档案袋。
四、总结汇报阶段。
特别鼓励学习小组进行富有创意的回报与展示【相关链接】1.重读弗罗姆在中国,有赤裸的资本者;在西方,也不乏真正的社会者,弗罗姆是其中之一。
较近改革出版社出版了《弗罗姆论文集》,收集了弗罗姆的一些主要著作,从较初的《逃避自由》到《健全的社会》,再到晚年的回忆录式的著作《超越幻想的锁链》,虽然不全,但能给读者一个有关弗氏著作思想的全貌,也给爱好弗氏著作的读者们一个收藏的机会。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2篇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1. 了解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课文: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 PowerPoint或者黑板、粉笔3.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分享一段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有趣故事。
2. 引发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思考,提出“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25分钟)1. 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读,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例如关心、呵护、支持、教育等。
3. 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如言语、行动、沟通等。
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1. 带领学生讨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并给予合理的引导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份感激之情。
四、情感表达(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并列举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达方式,例如关心、支持、鼓励等,并将这些方式写成一首感恩诗。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用真诚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五、小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在课后思考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并进行反思和行动。
3. 鼓励学生与父母进行交流,传递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激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思考、创作教学评估:1. 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是否理解。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通用)
05
学生参与与展示机会
学生主导课堂环节
小组讨论
01
学生分组讨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主题,分享个人经历和感
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提问与回答
0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由其他同学或老师回答,增加课堂互动
和参与感。
分享学习成果
03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读书笔记、心得体
会等,展示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思考能力。
分享个人经验和见解
个人经历分享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或孩子之间 的爱的经历,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 发,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见解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的独特见解,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
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扮演父母和孩子的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 感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
01
02
03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与孩子 之间的爱的本质、表现形 式和影响。
激活学生前知
回顾学生已有的关于家庭 、亲情、爱的认知,将其 与课程内容相联系,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感悟
通过故事、案例等启发学 生感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 爱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 爱》教案设计(通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9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材内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氛围与互动环节 • 学生参与与展示机会 • 评价方式与标准 • 作业布置及辅导答疑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01
课程介绍庭规则制定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三篇
【导语】《⽗母与孩⼦之间的爱》这篇⽂章是美国⼼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爱与母爱的⽐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委我爱你”。
能⼒⽬标: 1、⽐较法,通过对⽗爱与母爱的⽐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种能⼒。
” 3、讨论法,联系⾃⾝,感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标: 1、引导学⽣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上升到理性的⾼度,并且形成健康⽽成熟的⼼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更好地热爱⽣活。
教学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难点:⽂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 在进⼊今天的主题之前,给⼤家说两个真实的事例。
举秦怡和史铁⽣母亲的例⼦。
(略)可怜天下⽗母⼼,在我们成长的风风⾬⾬中,⽗母的付出永远是⽆怨⽆悔的。
今天,我们将⼀同⾛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母与孩⼦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间最真最浓的情! ⼆、弗罗姆及《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部以精神分析⽅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种主动的能⼒,使可以⽽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的爱。
(集体朗读) 三、知识积累,预习检查 1、给下⾯划横线的字注⾳ 罪孽秩序刹那咄咄逼⼈惶恐休戚相关归根结蒂 2、解释下⾯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义)⼈与⼈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同性恋等) 节外⽣枝:本不应该⽣枝的地⽅⽣枝。
⽐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岔出了新问题。
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蒂,花或⽠果连接枝茎的部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及原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及原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美国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
大家都学习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课文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范文以及原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父爱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能力目标: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回馈社会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2、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3、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三、教学方法: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四、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译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生涩,一下子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有相当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过渡句、总结句、中心句等标志性语句弄清课文结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来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阅读、讨论、发言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母对孩子的爱”,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老师以下水习作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情感面对父母,感谢父母最后励志升华,把对父母的爱变成一种推及社会的大爱,做一个具备爱的能力、懂得爱的艺术的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歌名吗?《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流行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而一直以来,长唱不衰你从这段音乐中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视频播放)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无怨无悔的付出;孩子对母亲深情的歌颂和感恩是啊,父母之爱是我们永恒的歌唱父母给了孩子最质朴最无私的爱,而孩子也应怀感恩之心去回报父母,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交流爱的传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从理性高度审视人间至爱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二 )感知课文1 题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两个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2 那么哪些部分主要写孩子的爱,哪些主要写父母的爱?这两部分的过渡句在哪里?13 段写孩子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48段写父母的爱,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父爱的根本区别910段综合父母,达到灵魂健康成熟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板书:心形孩子的爱—————————————————父母的爱爱的能力← ← 灵魂成熟← ← 爱的对象爱他人,创造爱综合母爱:无条件、自然世界、生活父爱:有条件、思想世界、成长(三)、课文阐发与探讨虽然这篇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行文方式都与我们平常接触的汉语有很大不同,但文章理性的智慧仍能带给人精神的启迪文章10个段落,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此段让你最情有独钟?结合你的经历或者你所了解的事实,每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前三段内容成熟的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主动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爱是原因,是前提条件爱的能力的发展(大屏幕显示)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8岁以下(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8—10岁(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成长期)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时期(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问题点拨:你觉得你现在的爱是属于哪个阶段的爱呢?为什么?我的儿子,在爸爸和妈妈中会选择更爱妈妈,在爷爷和妈妈中的会选择更爱爷爷他这是属于哪个阶段的爱呢?——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这要看谁更宠爱他,谁更能满足他的要求)48段内容父爱母爱的不同母爱①无条件代表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的作用: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到温暖,不断生长,发育父爱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父亲的作用:引领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的社会,正视我们成长时遇到的种种困难要勇于承担,有责任感问题点拨:同学们,你的父母或者你知道的父母,他们是这样的吗?感悟或质疑母爱也不一定无条件,父爱也不一定是有条件,父母的严厉慈祥兼而有之无论你知还是不知,无论你爱还是不爱,父母都会对你不舍不弃无论你是聪明还是愚钝,是漂亮还是丑陋,他们都一样的爱你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问题点拨:为什么要综合父母呢?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孤儿一定会出现这样人格上的缺陷呢?父母的爱都有优缺点,有不同的作用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孩子也就有一千对父母父爱母爱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千差万别,用马克思理论来解释,就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但有句话永远是真理: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唐山大地震》视频(四)、真情告白我们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我们懂得了接受爱,更懂得了爱人父母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而对于父母,我们有着太多的亏欠学习这篇课文,让我想起我的父母,想起了父亲节(配乐深情朗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记忆)父亲节父亲节,早忘了朋友提醒我说,今天是父亲节,别忘了给你父亲打个电话早上,电话打过去,没人接中午,再打过去,还是没人接下午快三点了,电话通了正好是父亲家里怎么总是没人啊?我问花生地里草都把苗给荒了,我和你妈锄草去了父亲不知道有父亲节,只知道精心侍弄十几亩土地父母经常天不亮就下地,半夜才回家吃晚饭六十多岁的人了,黑瘦干瘪得像秋收后萧索的田野跟父亲聊了几句,始终没有说“父亲节快乐”——那样说显得别扭和做作我说,端午节没回去,过一段时间我们就放假了,到时我带孩子回去看你们父亲说,乡下蚊子抬人,别回来事实上父母很想看到外孙的,当然还有女儿女婿每次我们回去,父母都容光焕发母亲一会吩咐父亲找这,一会交代父亲买那高兴地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刚进了客厅,又慢慢退出来,嘀咕着:“我要去拿什么来着啊?”等到突然想起,再噔噔噔跑进去父母总是说,你们没有时间就别回来于是我们真的就不回去了父母生日不回去,元宵清明不回去,端午中秋不回去;回去只会在五一,十一,暑假,春节算下来,陪父母的时间一年也不过十来天每次看到我们离开,他们又会抱怨,回来才呆这么两天,还不如不回来几多失落几多遗憾!每次我都会说,忙事实上,忙于生活忙于工作有时只是托词离开家乡并不久远,但老家已经让我感觉那么的不习惯,不适应从老家回来,我们经常会带回一些小毛病:便秘,拉肚子,长满身的痒疙瘩,诸如此类如今家已经越来越远了陌生,隔阂,逃离,背叛,这些让我从心底感到愧疚自责父亲说,晚上你妈老是喜欢把电视机声音调到最大妈的耳朵好好的,怎么就不行了呢?她耳朵倒没啥,就是心里冷清得很进进出出,只有两个人有了电视的大声儿,家里热闹多了顿时,我心如刀割,只想抱头痛哭一场我愧对生我养我父母!下次,我一定回来!父亲节,祝我的父亲母亲节日快乐!祝那些不知道父亲节母亲节的父亲母亲们节日快乐!祝天下所有父亲母亲永远快乐!翻开记忆,往事历历在目对于含辛茹苦的父母,你做过什么?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学生真情告白真情大胆告白,感动无处不在一定要告诉我们的父母:正如你们爱我一样,我永远地爱你们!(五)、升华励志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好好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爱我们社会上的每个生命,这才是一种大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8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8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篇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
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
一、导入1、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
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
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教师引导:本质是爱。
2、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生举例二至三个即可。
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
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1、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
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大量著作,主要有《爱的艺术》《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等。
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等。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案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定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概念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思考。
讲解概念: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定义。
讨论重要性:分组讨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重要性,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短文。
第二章: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表达方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2.2 教学内容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表达父母爱的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表达方式。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表达对父母爱的经验。
2.4 教学活动观看视频:观看一部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电影或视频片段。
讲解表达方式: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表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对父母爱的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表达对父母爱的短文。
第三章: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沟通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有效沟通技巧。
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期望和需求。
3.2 教学内容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有效沟通技巧。
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期望和需求。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沟通技巧。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倾听和理解父母的经验。
3.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沟通技巧。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有效沟通的情景。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最新4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最新4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壹五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
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件、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过程:一、抓住字眼谈话导入。
导入新课: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爱劳动、爱祖国?)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
今天,让我们走进爱的话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妈妈的爱》,补充板书,并齐读课题。
(评价:学生在导入时融情入境,谈到爱的话题,无人不感到心里温暖。
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一)初步感知激发情感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识字。
(评价: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得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字、认字,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
)(二)检查学情及时反馈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一)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二)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
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关于爱的分类、作用、发展和本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和写作关于爱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中深刻思想的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良好的家庭伦理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分类、作用和发展过程,深入探讨爱的本质。
2.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分析、评价和写作爱的相关文章。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观看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爱是具体的、细微的、无私的。
2.背景介绍: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角度,简要介绍爱的分类、作用、发展和本质。
3.课文讲解:通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爱的阶段和表现形式,以及爱的缺失和过剩所带来的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爱,分享爱的故事,探讨爱的本质和发展。
5.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写一篇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文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传统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和写作练习等。
2.现代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
3.技术手段:PPT演示、互动平台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设计:要求学生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一些与爱相关的课堂练习,如爱的分类、爱的名言等。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文章,要求真实感人,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3.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等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标准包括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语文》必修四教材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2.教辅:配套的《语文教学参考资料》等。
3.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平台等。
七、结论本次教学围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深入探讨爱的分类、作用、发展和本质等方面,让学生理解到爱是一种无私、细微的情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
【范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分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父爱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能力目标: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回馈社会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2、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3、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三、教学方法: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四、教学设想:这篇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译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生涩,一下子把握整篇的内容有相当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过渡句、总结句、中心句等标志性语句弄清课文结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来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阅读、讨论、发言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母对孩子的爱”,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老师以下水习作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情感面对父母,感谢父母最后励志升华,把对父母的爱变成一种推及社会的大爱,做一个具备爱的能力、懂得爱的艺术的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歌名吗?《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流行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而一直以来,长唱不衰你从这段音乐中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视频播放)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无怨无悔的付出;孩子对母亲深情的歌颂和感恩是啊,父母之爱是我们永恒的歌唱父母给了孩子最质朴最无私的爱,而孩子也应怀感恩之心去回报父母,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交流爱的传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从理性高度审视人间至爱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二)感知课文题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两个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2那么哪些部分主要写孩子的爱,哪些主要写父母的爱?这两部分的过渡句在哪里?3段写孩子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48段写父母的爱,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父爱的根本区别910段综合父母,达到灵魂健康成熟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板书:心形孩子的爱—————————————————父母的爱爱的能力←←灵魂成熟←←爱的对象爱他人,创造爱综合母爱:无条件、自然世界、生活父爱:有条件、思想世界、成长(三)、课文阐发与探讨虽然这篇的遣词造句和行文方式都与我们平常接触的汉语有很大不同,但理性的智慧仍能带给人精神的启迪0个段落,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此段让你最情有独钟?结合你的经历或者你所了解的事实,每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前三段内容成熟的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主动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爱是原因,是前提条件爱的能力的发展(大屏幕显示)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8岁以下(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8—10岁(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成长期)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时期(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问题点拨:你觉得你现在的爱是属于哪个阶段的爱呢?为什么?我的儿子,在爸爸和妈妈中会选择更爱妈妈,在爷爷和妈妈中的会选择更爱爷爷他这是属于哪个阶段的爱呢?——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这要看谁更宠爱他,谁更能满足他的要求)48段内容父爱母爱的不同母爱①无条件代表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的作用: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到温暖,不断生长,发育父爱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父亲的作用:引领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的社会,正视我们成长时遇到的种种困难要勇于承担,有责任感问题点拨:同学们,你的父母或者你知道的父母,他们是这样的吗?感悟或质疑母爱也不一定无条件,父爱也不一定是有条件,父母的严厉慈祥兼而有之无论你知还是不知,无论你爱还是不爱,父母都会对你不舍不弃无论你是聪明还是愚钝,是漂亮还是丑陋,他们都一样的爱你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问题点拨:为什么要综合父母呢?是不是单亲家庭或者孤儿一定会出现这样人格上的缺陷呢?父母的爱都有优缺点,有不同的作用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孩子也就有一千对父母父爱母爱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千差万别,用马克思理论来解释,就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但有句话永远是真理: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唐山大地震》视频(四)、真情告白我们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我们懂得了接受爱,更懂得了爱人父母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而对于父母,我们有着太多的亏欠学习这篇课文,让我想起我的父母,想起了父亲节(配乐深情朗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记忆)父亲节父亲节,早忘了朋友提醒我说,今天是父亲节,别忘了给你父亲打个电话早上,电话打过去,没人接中午,再打过去,还是没人接下午快三点了,电话通了正好是父亲家里怎么总是没人啊?我问花生地里草都把苗给荒了,我和你妈锄草去了父亲不知道有父亲节,只知道精心侍弄十几亩土地父母经常天不亮就下地,半夜才回家吃晚饭六十多岁的人了,黑瘦干瘪得像秋收后萧索的田野跟父亲聊了几句,始终没有说“父亲节快乐”——那样说显得别扭和做作我说,端午节没回去,过一段时间我们就放假了,到时我带孩子回去看你们父亲说,乡下蚊子抬人,别回来事实上父母很想看到外孙的,当然还有女儿女婿每次我们回去,父母都容光焕发母亲一会吩咐父亲找这,一会交代父亲买那高兴地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刚进了客厅,又慢慢退出来,嘀咕着:“我要去拿什么来着啊?”等到突然想起,再噔噔噔跑进去父母总是说,你们没有时间就别回来于是我们真的就不回去了父母生日不回去,元宵清明不回去,端午中秋不回去;回去只会在五一,十一,暑假,春节算下来,陪父母的时间一年也不过十来天每次看到我们离开,他们又会抱怨,回来才呆这么两天,还不如不回来几多失落几多遗憾!每次我都会说,忙事实上,忙于生活忙于工作有时只是托词离开家乡并不久远,但老家已经让我感觉那么的不习惯,不适应从老家回来,我们经常会带回一些小毛病:便秘,拉肚子,长满身的痒疙瘩,诸如此类如今家已经越来越远了陌生,隔阂,逃离,背叛,这些让我从心底感到愧疚自责父亲说,晚上你妈老是喜欢把电视机声音调到最大妈的耳朵好好的,怎么就不行了呢?她耳朵倒没啥,就是心里冷清得很进进出出,只有两个人有了电视的大声儿,家里热闹多了顿时,我心如刀割,只想抱头痛哭一场我愧对生我养我父母!下次,我一定回来!父亲节,祝我的父亲母亲节日快乐!祝那些不知道父亲节母亲节的父亲母亲们节日快乐!祝天下所有父亲母亲永远快乐!翻开记忆,往事历历在目对于含辛茹苦的父母,你做过什么?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学生真情告白真情大胆告白,感动无处不在一定要告诉我们的父母:正如你们爱我一样,我永远地爱你们!(五)、升华励志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好好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爱我们社会上的每个生命,这才是一种大爱(补充板书: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让我们大声诵读巴拉塞尔士的这段话,做一个懂得生活懂得爱的艺术的人: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多,爱的程度就越深。
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示范2.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3. 年级学科:八年级道德与法治4.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内涵b.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感恩父母的优秀品质c.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内涵及其表现b.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感恩父母的优秀品质c. 学会与父母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2. 教学难点:a. 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内涵b. 培养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a.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家庭关系知识b.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受2. 讲授新课(15分钟)a. 教师详细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内涵,包括亲情、付出、关心、支持等方面b.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3. 案例分析(10分钟)a. 教师呈现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真实案例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现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4. 小组活动(5分钟)a.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培养尊重、理解、感恩父母的品质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5.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四、课后作业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上课前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5分钟)a.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家后与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b. 学生记录沟通过程和父母的反馈,下节课上课前提交2. 亲子活动建议(5分钟)a. 教师给出一些建议,如:一起做饭、散步、看电影等,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增进彼此的感情b. 学生与父母共同选择一项活动,并在下节课上课前分享活动心得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30%):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 课后作业评价(30%):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亲子活动分享评价(40%):关注学生在亲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与父母沟通的效果八、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2. 案例素材: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真实案例3. 亲子活动建议:来源于教育专家的建议和实际生活中的有效方法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充分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2.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注重沟通技巧和方法的教授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十、教学拓展1. 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2. 组织学生参加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3. 开展班级家庭教育经验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十一、教学反馈与改进1. 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教案题目:亲子之爱情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重要性;2.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3.培养孩子感恩父母的能力;4.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时间:60分钟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纸笔、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材料;音乐、小游戏等课堂互动项目。
教学流程:引入活动(5分钟)1.播放一段亲子关系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2.通过提问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启示:你们觉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什么特别之处?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故事等教学材料,向学生介绍亲子之爱的概念和重要性;2.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如陪伴、鼓励、关心、理解等;3.给学生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爱的多样性。
情感体验(20分钟)1.为学生分发卡片,要求每位学生写下一句感恩父母的话,并在课堂上朗读出来;2.组织学生讨论:你们觉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哪些贡献?3.通过自由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4.放一首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自由舞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通过教材、故事、图片等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家庭类型的亲子关系,如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等;2.组织学生讨论对不同亲子关系的尊重和理解;3.鼓励学生用画画或写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理解和感受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4.启发学生思考: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总结与反思(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体验;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你们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悟?3.鼓励学生回家与父母分享和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和感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亲子之爱的理解。
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情感体验、拓展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维度深入体验和认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多种表现形式;2.掌握怎样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3.培养孩子的独立心态和责任感;4.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哪些表现形式;2.孩子对父母的爱应该怎么表达;3.孩子应该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摩擦;4.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5.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孩子对父母的爱应该怎么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教师提供一份课前作业,让学生描述一件他们认为让自己感动、感激的事情。
让学生将这件事情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讲述。
2.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亲身经历的事例,学生们讨论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感受。
教师也可以引用其他的细节生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反映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 孩子生病了,父母照顾了他几天;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安慰他,帮他想出了一些方法来提升成绩。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让每组学生彼此提问,了解对方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讨论:1.你有什么感觉到自己的父母爱你吗?为什么?2.你能描述一下,你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你有什么影响?3.你能举出一些你认为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吗?它们怎样影响你?4.在你父母眼中,你觉得你是属于哪一类孩子?4. 活动演练以四人一组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孩子在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技巧。
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别扮演孩子、父亲和母亲,进行一番简单的对话。
5. 总结与回顾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这次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切忌在家庭中说出对父母不尊敬的话语,引导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理解彼此,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前作业和课堂练习表现;2.角色扮演的表现;3.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改变和认识。
六、课外拓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加或自己组织一场活动——让学生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或制作一个小礼物,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_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出自高二语文下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但是婴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
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
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
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
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orG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
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
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
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
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但五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
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大多数8岁到10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
8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
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
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
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
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
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
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
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成依赖于母亲。
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我们上面已经谈到过母爱。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我在这里提到的母爱或者父爱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提到了的或者荣格的方式爱孩子。
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和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
)无条件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从另——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
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鉴于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
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
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
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
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
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
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
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
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前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
《爱的艺术》一书阐述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种能力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性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课文赏析】这篇文章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1段,说明婴儿还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以外的世界的存在。
当然,婴儿还不具备爱的能力。
第2段,阐述孩子不断长大,就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渐渐地有母爱的体验。
母爱是无条件的,其缺陷是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第3段,论述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
以后在成长中,会出现新的感情,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从被爱转变为爱别人,去创造爱。
不过,从童稚的爱到成熟的爱需要许多年。
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4段,说明婴儿完全依赖母亲,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与母亲的关系不再像起初那样至关重要,而与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
第5段,指出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深深渴求母爱。
而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使人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并往往使人感到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第6段,概述母爱和父爱的本质区别。
对孩子来说,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是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第7段,阐释父爱的本质。
指出与无条件的母爱不同,父爱是有条件的爱。
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父爱的积极面是,可以通过努力赢得这种爱;消极面是,如果辜负父亲,就可能失去这种爱。
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孩子的控制。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第8段,提出对母爱和父爱的不同要求。
母亲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给予孩子爱和关怀,使孩子有安全感,还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就开始指导他正视将来会遇到的困难,并使孩子对自身的能力产生自信心,最后使孩子能够无须依赖父亲的权威而自立。
第9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
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在内心建立起父母这两个形象。
结尾(第10段),用一句话总结全文内容。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文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阐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及发展变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