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价 李鸿章
人物评价---李鸿章
![人物评价---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12b4fb442e3f5727a5e9628e.png)
人物评价---李鸿章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一个政治人物,能在近四十年的政治漩涡中始终屹立不倒,着实不易。
李鸿章却在内忧外患的近代做到了。
作为“常青树”,李鸿章以“做人更做事”的风格著称于世,然而世人对李鸿章却因为李鸿章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长期将“卖国贼”的帽子扣在李鸿章头上。
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这位备受争议的清末重臣的地位也逐渐获得一些较为公正的评价。
我们评价李鸿章,必须得从李鸿章的身份出发,李鸿章是晚期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士大夫。
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
然而李鸿章还是较为开明的,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创办江南织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近代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客观上抵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他还积极创见中国的海防,筹划北洋水师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派人出国留学,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至于争议最多的对外战争极力妥协,压制爱国军民的反侵略热情,战后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确实是李鸿章一生最不光彩的地方之一,但这些不是李鸿章可以决定改变的,很难想在弱肉强食、强盗横行,弱国无外交的国际大环境中,作为一个弱国的外交大臣如何能够取得平等的发言权,他背后更深刻的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我们评价李鸿章,不需要无聊地替他的失败去辨解,去掩饰,去粉刷添彩,也无需大动肝火地去无端指责他的失败,更无需很无聊地把他描写成为一个没事情就去逗弄八哥的人,没事就去取悦太后和皇上的人,没事就与小女人嘻嘻哈哈的人,没事就与翁同和在大殿上嚼舌头的人。
李鸿章有过错,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然而史实证明在北洋舰队在与日本海军血战的时候,防守大清国东北边境的清军却在一发不可收拾的逃跑,以致日军仅放了一排枪就度渡过了鸭绿江,然后长驱直下攻占金州,大连,旅顺,海城。
中外历史人物评析之李鸿章
![中外历史人物评析之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484d1ed56f1aff00bed51e68.png)
中外历史人物评析之李鸿章1307040124 吴燕彬法语1301 一、序言:说起清末的“卖国贼”、“千古罪人”,人们总会想到那个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只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权臣李鸿章,这也是世人对他的评价。
但是,当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李鸿章时,我们发现,他所处的那个封建旧社会和君主制度的尴尬时代就注定了他不能实现其理想抱负、施展个人才华的个人悲剧,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众多。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这样的:“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国之大器,生不逢时。
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功大于过的,他在中国经济和外交的现代化建设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二、人物简介:李鸿章,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世人多称“李中堂”。
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清末的外交家、政治家。
他受业于曾国藩门下,继曾国藩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并得到西太后的器重,参与掌管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
在太平天国时期,他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镇压太平军。
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他所开启的战争世界是企图将外国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
而李鸿章看的世界比林则徐来得伟大。
他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深感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在于“贫穷”,得出“现富后强”的认知。
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军也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三、生平事迹与功过1、创建淮军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在太平军的攻击下,失去了整个长江下游的最后一支主力军。
李鸿章临危受命,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
再后来,它发展成为了清政府军队力量的后备支柱、清廷的国防军。
2、倡导洋务运动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利箭,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各行各业。
李鸿章人物历史评价
![李鸿章人物历史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67ea811cc17552707220890.png)
李鸿章人物历史评价
李鸿章作为晚清封建官僚,尽管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但他在任期间,以
“练兵制器”为核心,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其可说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李鸿章作为一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物,在其开展的洋务自强运动中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充分的,成效是很明显的:其一,创立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对抵御外国侵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二,创立了一批近代民用工矿企业,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三,建立了中国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水陆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其四,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
30多年的洋务运动已使中国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果没有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物运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又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
但是他没有适应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化的潮流,他顽固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思想和文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状态,因此其进步的作用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战略失误,指挥失当,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而且绝大部分对外不平等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
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丧权辱国,因此说其是卖国贼也毫不过分。
近代历史人物评价800字
![近代历史人物评价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2a840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f.png)
近代历史人物评价800字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始于清
朝嘉庆年间,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虽然
他的人生经历跨越了许多朝代,但在他一生中,他对中国历史留下的
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
李鸿章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通晓外语,善于交际,
并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来为国家谋利益。
他在政治奉献方面的
成就有目共睹,作为一位实用主义者,他深知国家的当前所需,不仅
关注政治经济问题,更立志于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为民生献策,力
求改善国家的现状。
他在八国联军入侵时,也为国家尽了最大的力量,捍卫了国家的利益。
他的外交成就同样值得称赞,尤其是他的处理“香港问题”和
“台湾问题”的策略,让中国得到了海外文化和贸易的发展空间。
此外,他打通了与西方国家的联系,也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
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了一些人的批评对象。
有人认为他在
签订《马关条约》等一些对中国不利的条约时,太过快意,粗心大意,失去了对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但是,毫无疑问,他为国效力的决心和
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他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而奋斗终身,这种
决心和努力明显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总的来说,李鸿章是一个有着丰富才华和各种各样的社会经验的
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比较传奇,事业有高有低,但是他无愧于中国历
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功绩和成就将会被永久铭记。
2022年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3篇
![2022年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09628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0.png)
2022年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3篇摘要:评论历史人物不能仅仅以三七开、四六开等中间人物来进行评论,应全面具体的进行分析。
评价李鸿章也不能仅仅就以外交为据,就下定论,应全面看待其一生,对其为官、外交、洋务等方面进行深刻的了解后再具体客观地进行评定。
_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所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实行不下去了。
此时的__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二是争取民族生存和发展、积极学习西方,促进__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
李鸿章在领略到洋枪洋炮的厉害后,冲破重重阻力,开始了__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
所以有人认为:李鸿章是__近代化的开拓者、奠基人李鸿章是向__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的主张明显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他倡导的洋务运动推动了__近代化的发展,在这方面来说对于清朝的发展是有功的。
李鸿章能在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看清历史发展的走向,并适时的做出相应的举措,所以堪称是一代杰出人物。
一、考察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分析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 , 弄清其思想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 , 对历史人物本身作历史考察 . 这是从历史人物自身成长的线索中考察他的思想行为归宿的基本方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伟人也是人,伟人也会犯错误,但是他对社会的发展的贡献亦是不可以磨灭的。
每个人的一生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一生在不同的阶段所经历的事情也是不同的,所以其阅历也在不变变化,从而其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
所以评价一个人不能说只停留一个时间段,应该对历史人物进行宏观全面的认识再对其进行评价。
欧阳跃峰先生提出李鸿章既不是职业的外交家,也不是专职的外交官员,而是另有职责的地方官员。
李鸿章一生中从事外交活动的时间累计起来,也远不及他作为封疆大吏主持地方军政事务的时间多。
忽视其本身职权范围内的大量政务活动,而仅仅抓住临时派任的外交活动作为评价李鸿章的主要依据,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一些历史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一些历史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d16e6c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5.png)
[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一些历史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篇一: 一些历史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美国媒体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日本媒体评李鸿章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
李鸿章热衷官场,亦深得朝廷倚重,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
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
——蒋廷黻评李鸿章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
——袁世凯评李鸿章水浅而舟大也。
——毛泽东评李鸿章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篇二: 怎样评价李鸿章的历史价值?李鸿章算是伟人吗作为晚清一代重臣和权臣,李鸿章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一直处于古今中外、朝野满汉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
大学近现代史 历史人物评论--李鸿章
![大学近现代史 历史人物评论--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0a0a70d0ce2f0066f5332215.png)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适逢其会的李鸿章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的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李鸿章以儒生起家军旅,凭借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削平大难”而“早膺疆寄,晋赞纶扉”。
太平天国的农民群众企图用火和剑来变革现存的清朝统治秩序,把“通天下皆一式”的天堂在现世、在中国建立起来。
尽管他们所憧憬的“通天下皆一式”的天堂实际上只能给自己套上一副带有光环的封建枷锁,但他们反对“鹰鹯遍野,豺狼噬人”、内则残民以逞、外则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无疑是顺乎时代潮流的正义之举。
李鸿章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自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罪无可赦。
李鸿章堪称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
中外人物眼中的李鸿章
![中外人物眼中的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542934ba6137ee06eff918a7.png)
中外人物眼中的李鸿章要读懂近代中国,就不能不读晚清史,要读懂晚清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
李鸿章于1823年2月15日出生在安徽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一个“耕读之家”,1847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初师从曾国藩,讲求经世之学。
1853年回籍办团练,镇压太平军。
1861年11月,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
1864年,卒部克常州,赏骑都尉世职,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赏戴双眼花翎。
1865年,署两江总督。
旋调集淮军六万人赴河南镇压捻军,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
1867年授湖广总督,赏加一等骑都尉世职。
1868年加太子太保衔。
旋任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1870年,兼署湖北巡抚,继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首领。
1873年后,授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李鸿章抱定:“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的方针参与发起洋务运动,先后开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
1872年,选送幼童赴美国学习,又向英、德、法诸国派遣留学生,并在国内设立学堂,聘用洋人教习,有广方言馆、北洋水师学堂、电报学堂、西医学堂等。
同时购买军火和军舰,扩充淮军势力。
1888年,建立北洋海军。
1896年负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901年11月7日,晚清重臣、“中兴元老”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李鸿章多次代表清廷办理对外交涉,签订了《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和《辛丑条约》。
从他生平不难看出他几乎经历了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这段历史的所有重要时间并在期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位乱世枭雄在政治上大红大紫的40年,也正是中国封建王朝走向衰弱、近代社会启蒙生发的转折点。
就是这样一位被推到历史风口浪尖上的伟人,后市又是怎样评价的呢?《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
历史人物点评之李鸿章
![历史人物点评之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a4a7366e7e21af45b307a8e3.png)
评价李鸿章提到近代历史人物,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他就是李鸿章。
他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功过也难以一概而论。
我们看李鸿章,其实也是在看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
对于这么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我们应该全面的了解他,辩证的评价他。
他对中国当时社会是顶梁柱,对于社会是千人唾骂卖国贼,但是一句话: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在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几乎处于左右朝局的地位。
我国资产阶级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早在七十年前就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
长期以来,人们只论及他对内如何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如何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对他的其他活动或者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
因此,一提到李鸿章,人们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和卖国贼。
显然,这样评价历史人物是有失全面的。
毋庸置疑,对李鸿章镇压农民起义和经手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劣迹,加以抨击和批判是理所应当的。
必须指出,就镇压农民起义而言,这是他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
许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敌视人民这一点上,一切封建统治者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的岳飞和史可法,在阶级矛盾激化时,都曾主张并执行了镇压农民的政策。
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虽是个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但为了绞杀太平天国革命,他竟不顾病体之难,做了第一任“剿匪总司令”。
地主阶级士大夫是这样,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何尝不是如此。
马建忠百般仇视太平军,目之为,“残忍嗜杀”的“流寇”。
中国近代历史李鸿章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李鸿章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93f38413b3567ec102d8a96.png)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评价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定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
死后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可谓也是个清官”。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让人感到可惜,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这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李鸿章历史评价
![李鸿章历史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2a9ec0acc17552707220860.png)
李鸿章是个功过分明的“双面人”。
前期,在中国近代史课本中,只看到其被否定的一面;后期,在报章中,更多读到他被肯定的一面。
妙联怒斥“鬼子”李鸿章,1823年生,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1900年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失踪一段时间后出现,命洋务大臣李鸿章与列强代表议和。
谈判结束后,双方共同举行记者会。
忽然,日本钦差大臣小村寿太郎使出一个损招,用汉字来炫耀武力,意在羞辱清廷。
这个钦差大臣得意洋洋地说:“日本一楹联大师早就出了上联,向公众诚征下联,然而久久不得,今天只好求教于楹联发祥国的大师了。
”他随即对李鸿章说:“大人乃当今国学名士,恳盼赐联。
”之后他亮出一张白绢,上面用汉字写着:“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这是拆字联,意思为:日本驾神马,张满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光“大王”就有八个,且个个举世无双,单枪匹马就能踏平中国!李鸿章用余光瞥了一眼这二十一个字,怒不可遏。
他强压怒火,思忖片刻就令人端出笔墨,又命这个日本钦差大臣研墨铺绢,旋即带着一副鄙夷的神态,大笔落素绢,一气呵成,回敬道:“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此下联也是拆字联,与上联针锋相对,接得严丝合缝:日本萎靡不振,却欲抢我大清龙衣,其实不过是“魑魅魍魉”四种小鬼。
这些东洋鬼子屡屡犯边,如斗胆进犯我中原,即合手将其擒拿!李鸿章的文才、急才,及其爱国情怀跃然绢上。
在场的中国人见此奇联,无不拍手称绝,深感中堂大人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日本钦差大臣“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悻悻走开。
近代中国改革第一人时间似乎要倒回到1901年的11月7日,李鸿章就死在这个冬日,正是德宗光绪27年,也是辛丑条约签订的那一年。
李鸿章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清政府的大厦还在继续的倒下去。
李鸿章出身于科甲奋进之家,师从意欲“补天”的曾国藩,讲求经世之学。
投身仕宦,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建新军,办洋务,签条约,卖国权。
历史人物评说——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说——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adc5681bb7360b4c2e3f6430.png)
历史人物评说心中的英雄—李鸿章每当在历史书上出现“李鸿章”三个字,我们便知道后文所述之事了,因为我们总是把李鸿章和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诸如甲午海战的失利,《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等等,由于对这些事件负有直接责任,他不可避免地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进而成了“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典型代表。
但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天下惟庸人无咎可誉。
”是的,出错的人往往都是多事之人,而没作为的当然是不会犯错误的。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历史与真实的差距确实很大,其实多做实事的人未必能流芳万世。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他的评价是:“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
李鸿章才识过人,只是生不逢时,值得同情。
至少李鸿章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外交的现代化上还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等等。
这些实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洋务运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改革开放。
在外交现代化方面,应该说,中国的现代化外交是从李鸿章开始,历史上的中国外交都是进贡关系,真正与世界列国平等外交应该是从李鸿章开始,李鸿章应该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
他出使日本(虽然签了马关条约),晚年有周游列国,与各国政要交往,各国对李鸿章的评价都还很高。
大多数人都会为他一生所从事的“洋务”而痛骂他,诚想,那时除了李鸿章,还有哪个头上是顶戴花翎,脑后拖着辫子的官员可以同外国人周旋。
每一次在国家临危机时,总要出来收拾残局的李鸿章,被国人视为卖国贼,但国人可曾想过,每次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他自己也要遭受多少伤痛与心痛的折磨。
尤其是在日本马关,他不仅在马关遭受刺客的袭击,更在伤痛之下,仍坚持与日本,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利益,却在带着脸上的绷带与《马关条约》国时受到各方面的压力。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a58a0dc8bd63186bcebbcb2.png)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李鸿章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在军事上,李鸿章东征西讨,剿太平军,定捻军,以其实际行动维护着在风雨中飘摇的清廷。
而在平定内乱的战争中,李鸿章更是认识到了西洋军事的厉害,极力将自己的军队西化。
招揽人才,购买先进武器,雇请外国教官,学习西人军队的战争方式。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数千年来未有之时代。
西方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混乱。
犹如生来高贵的皇家贵胄,一夜巨变之后成立人人可贱之的贫乞儿。
这样巨大的落差,让整个封建社会上层都无所适从。
面对如此巨变,有人固守成规,有人崇洋媚外。
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志士,明智的看到固步或媚外,都不能真正解决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结症。
对于学习西方,李鸿章从不含糊。
从淮军的建立到北洋水师的建成,再到“求富求强”的洋务企业。
李鸿章竭尽所能的修补着清廷这艘破败的龙船。
自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开始步入他人生额高峰期。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bca4bc7501f69e31433294a2.png)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之功与过李鸿章,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对于这样一个人,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人由于他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
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我觉得还是让我们回顾李鸿章的一生,再来评价他的功与过。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子黼、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
同时,受业于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他作为中国晚清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期末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李鸿章一生87载,今天是他逝世100周年的日子,100年前的今天,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离开人世,在他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俄国的公使还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俄占领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这样的一幕是多么的叫人可悲!在他的一生中,他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兴办了洋务建立了北洋水师,但也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为大清帝国争辩了一生,我觉得他一生中的功与过,我们应该要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无论是在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还是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都是贯穿其中的不可忽视的人物,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危国危民的社会背景下,他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他肩负了家国重任。
下面我们从一些历史事件中来评价李鸿章的功过:【1】1851年开始的一场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势力席卷十八个省市,沉重打击了晚清王朝。
在这个事件中,李鸿章作为清廷重臣,有维护其安危的职责,尽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国内的长期战争并不利于一个正处在风雨飘摇中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对以这一事件的评价,我们不能离开社会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106e813fccbff121dd3683e6.png)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是朝廷,洋务派眼中的英雄,他也是清流派,革命派眼中的“奸臣”。
纵观李鸿章一生,他是一位优秀的外交人才,是近代化脚步的推进者,但也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是错误边防政策的制定者。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近代史;功过;一、李鸿章生平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谥文忠。
他是晚清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同时他也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他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光绪皇帝将李鸿章树立成“忠臣”的榜样,要求人臣模仿。
他代表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等条约。
同时他本人也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二、李鸿章的功李鸿章一生都在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他主张洋务运动,采取了编练新军等措施。
企图通过器物制度的变革来振兴大清,但是这仍然无法改中国落后的面貌。
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也曾据理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国家的损失。
他作为一个外交家,也曾只身前去同列强谈判,最终实现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奈何国力羸弱,清朝腐败不堪,他虽有报国之心,但却无报国之力。
(一)兴办国防,促进军事近代化1.主张海防,建立海军及舰队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海防放到战略地位的大臣,李鸿章见证了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他深刻体会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进入了海洋时代,新航路的开辟,造船技术的提升,让他们不再只满足于进行简单的货物交易。
晚清仍然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李鸿章是地方实力派大臣,他比中央的大臣更清楚国内当时的形式,而且更知道海防建设的重要之处。
因此他提出了重海防的思想。
在他的主持下,清朝建设了由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舰队组成的海军。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4f84c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5.png)
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
1.功绩:李鸿章在清朝的现代化和西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推动
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建设,包括建立现代海军、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他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为清朝签订了一些重要的条约。
这些条约在当时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与西方的关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局限性:然而,李鸿章也有其局限性。
他在处理一些外交事件时表现
出了一定的妥协性和不稳定性,这导致了外界对他的质疑和批评。
此外,他在推动现代化改革时也受到了保守派的阻挠和反对,这使得他的改革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
3.影响:尽管如此,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
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思想和行动也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认识历史和推进现代化进程。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60f502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6.png)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1000字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历经起伏,涉及到很多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
因此,对于他的评价也会涉及很多方面。
首先,李鸿章是一位有爱国心的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受过熏陶的他深知家国天下的重要,对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努力尽忠职守。
他反对封建势力的压迫,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推动自强运动,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奋斗终身。
其次,李鸿章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他在外交领域陆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受度支矿务局指派,与英国达成《马关条约》,这一条约解决了中英两国在贸易和领土等问题上的纠纷,为两国未来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他还成功地让德国,法国等国家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为清代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李鸿章还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军事家。
在他担任大元帅时,与众将士一起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击退了太平天主洪秀全以及他的军队,在践行了故国忠诚的同时还保卫了自己的家乡。
而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中国的外交谈判,成功让列强停火,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不过,人无完人。
李鸿章虽然在近代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还是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有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忠于清朝封建政权的反动派。
他与列强达成的一些协议,有的对中国是不利的。
此外,他一些行为被视为过度跟随外国势力,蔑视民众的期望,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是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评价。
无论如何,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发人深思。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95de82355fbfc77da369b126.png)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一、李鸿章与他的时代李鸿章生于1823年2月15日,时值晚清。
当时,欧洲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工业飞速发展,英国更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自1783年正式独立以来,也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日益强大。
然而,就在资本主义各国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却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拒绝外来的先进资本主义文化,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荒诞梦想之中,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队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
李鸿章正是出于这样一个时代,一个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年代。
大清江山在列强的枪炮下岌岌可危,而民间反清的运动又一浪高于一浪。
虽然清朝已经腐朽不堪,但清朝却是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大清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中国,而李鸿章等清政府的重要官员就是大清,就是中国。
就这样,李鸿章被时代的浪潮推向了历史的前台,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运动、签订不平等条约……正是这无数的“不得不出手、不得已而为之”,使得他一生毁誉参半。
二、镇压起义与洋务运动鸦片战争之后,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南方兴起,并迅速壮大,一度占据中国半壁江山。
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李鸿章先是参加了曾国藩的湘军幕僚,后又组建淮军,大力镇压起义,摧毁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虽然因为是农民阶级领导而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来讲,它的革命性和部分思想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所以,镇压太平天国可以说是李鸿章地主阶级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虽然李鸿章参与扼杀了太平天国这场有进步意义的起义,但他也做了在当时来看很有进步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洋务运动。
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索引1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 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 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 全部努力了。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 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 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 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 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 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 罪盖棺犹未定;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乱 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订正一些最基本的历 史事实。 评价历史人物要分析历史人物成长的时代 和各种社会条件。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处理好个人和人民群众 的关系。 评价历史人物要具体地分析人物思想发展 的各个阶段。
东方俾斯麦
历史人物评价
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 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 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 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 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 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著有《李文忠公全 集》。
李鸿章所签条约
1871年8月《中日修好条约》;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 约》;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年4月中 日《天津条约》,同年6月《中法新约》;1895年4月中 日《马关条约》,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 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年9月八国 联军《辛丑条约》等。与耆英、桂良、奕欣(此三人也 是公认的卖国贼)相比,李鸿章是代表清政府签定不平 等条约最多的大臣。其中《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 《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 一两,“卅九年还清, 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 亿两库平银。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以关税、盐税 作保。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
李鸿章洋务运动贡献
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 同 治二年正月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同治 四年八月 设机器局于天津 同治九年十月 筹通商日本并派员往驻 同治九 年闰十二月 拟在大沽设洋式炮台 同治十年 四月 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 同治十一 年正月 请开煤铁矿 同治十一年五月 设轮船招商局 同治十一年十一 月 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元年十一月 请遣使日本 光绪元年十一月 请设洋学局于各省,分格致测 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 炮法、化学、电学诸门,择通 晓时务大员主之,并于考试功 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 格 光绪元年十二月 派武弁往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 光 绪二年三月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 光绪二年 十一月 始购铁甲船 光绪六年二月 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六年七月 设南北洋电报 光绪六年八月 请开铁路 光绪六年十二月 设开平矿务商局 光绪七年四月 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 光绪七年六 月 招商接办各省电报 光绪七年十一 月 筑旅顺船坞 光绪八年二月 设商办织布局于上海 光绪八年四 月 设武备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五月 开办漠河金矿 光绪十三年十二月 北洋海军成军 光绪十四年 设医学堂于天津 光绪二十年五月
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 封疆,晚年洋务,一生扶摇
李鸿章自评 一生风雨裱糊匠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 外吊民残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 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 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 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 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名人评价李鸿章3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 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伊藤博 文【日】 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 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 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 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 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 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美国人
李鸿章负面评价
负面评价主要来自于他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后人也多对此 诟病。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 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 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 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 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 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 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 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李鸿章签署了近代30多个丧权辱国 的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正面评价
正面的,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 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 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 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 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 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 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 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其评价是: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 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 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 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 名人评 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 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 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 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 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 钧是半个。)
评价索引2
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与洋务运动是李鸿章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 这两件事决定了历史与后人对他的评价。但是,其中所掩埋的历史 事实有多少,我们谁也不知道,因而我们所给出的评论,都不能作 为最终的评价标准。甚至那些史学家们给出的评论,我觉得也是有 待商榷的。在我看来,李鸿章不能算卖国贼,但的确是功过参半, 从某个程度上看,可能过更大些。 不过,我觉得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不能只看到他所做的那 些事,还要关注他的内心情感。要知道,他所做的并不一定是他愿 意做的。“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此为李鸿章临死前所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评价一个人物,应当结合人物时代背景、经历等对其行事目的、手 段方式及影响等进行剖析;再给与人物较准确的定位。李鸿章的目 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他深受封建传统道德的影响,也深受成长环 境的影响。他行事开放,不墨守成规,却始终对新鲜事物浅尝则止, 不做深入探究;走不出封建士大夫“忠君”的思想圈子。再这样一 个动荡黑暗的时代里,他的悲剧是必然。
评价索引3
李鸿章一生的是非功过,在他生前与身后已有大 量评论,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就其对外交涉和 反侵略战争而言,他主张妥协退让,一味求和, 出让领土主权,咎无可辞;就其创办工厂、矿山、 轮船、电报、铁路、新式军队和教育而言,他引 进了许多西方的新事物,在学习西方方面,跨出 了重要一步。可以说,李鸿章为中国近代早期的 近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贡献,但他的引进和改革 局限在器物的层面,未曾触及政治制度层面,这 是他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所致。判断历史活动家 的功绩,不是根据他们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 西,而应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不要回避和篡改历史事实。 评价历史人物不要被现象所迷惑,而是要 通过现象,看出本质。 评价历史人物既不要苛求,也不必溢美。 评价历史人物要进一步拨乱反正。 评价历史人物要顾及全面。 编写和讲解人物传记要寓论于史,力求形 象化。
价李 章1
名人评价李鸿章2
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 巨险阻,犹所不辞━━━孙中山;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 水浅而舟大也━━━毛泽东。 在诸葛亮之下 郭子仪之上,忠臣也,儒臣 也,兵家也,政治家也,外交家也 ,李鸿 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 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 无可疑也。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