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doc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2008年12月9日教职成〔200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一并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评价与考核都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附件略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年12月10日教职成〔200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部在认真总结2001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
现就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提出如下意见: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德育课是技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大纲旨在规范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具备服务社会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基本道德观念:介绍道德的基本概念、道德推理和道德规范。
2、个人道德品质:探讨个人品德的构成要素,包括诚实、勇气、责任和自律等方面。
3、社会道德:分析社会道德的内涵,包括公正、公平、公益和守法等方面。
4、职业道德:讲解各类职业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5、家庭道德:阐述家庭成员间的道德关系和责任,包括孝顺、亲情、爱情和婚姻等方面。
6、道德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如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等,以提升其道德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分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德育课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分析能力。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社会调查,提高其道德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
五、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定。
2、期中考试:采用书面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德育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采用书面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德育课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参与的道德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表现进行评估。
六、课程实施建议1、注重德育课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形成全面的德育教育体系。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3、注重德育课的教学实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加强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和提高,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材]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解读(一)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解读(一)容解读背景:中职学生素质,长沙学分制改革,就业对学生技能要求0培训对象:长沙市中职德育老师0002008年l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此举标志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实施。
下面,我谈谈学习《意见》和《大纲》的体会。
000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解读0第一部分,新大纲是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突破0德育课的教学是涉及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体现着教育的方向性,带有强烈的国家意志,所以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把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直在对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做各种改革和探索。
000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的回顾0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进行过三次重大改革。
01、第一次改革,中职德育课课程形成自己的体系0中等职业学校的快速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很多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改办为职业中专,形成了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
这三类学校都没有自己完整的德育课课程体系,三类学校的德育课基本是参照普通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设置。
000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课程设置的意见》,构建了既有别于普通高校,又有别于普通中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课程体系。
000这次改革是划时代的,因为有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虽然有了中职德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过多,内容繁杂而且太难,许多内容基本与普通高校和普高德育课的内容一致。
比如《政治经济学》是大学生才系统学习,而中职生也要学,大学生都学不好,中职生能学得好吗?比如说《政治经济学》里有一个两大部类再生产,老师怎么教学生也学不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缩写版。
刚是一个“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就叫人头疼不已。
最新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doc精编
附件1: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
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1.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 职业理想的作用(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
德育课教学计划
德育课教学计划第一部分:引言德育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课程。
它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介绍德育课教学计划。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德育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通过学习德育课,学生应该能理解和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能够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德育课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道德故事:通过讲述和讨论道德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2. 伦理与法律:介绍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守法的意识。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会问题,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4. 社交礼仪:教授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情商。
5. 心理健康教育: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道德情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道德冲突,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解决办法。
第五部分:教材选择在选择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适合学生年龄:教材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以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生活化:教材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相符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 多样性:教材应包括各种不同的道德情境和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尊重。
第六部分:评估方式德育课的评估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思考问题、提问和回答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完整资料)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一并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评价与考核都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八年十二月九日附件5: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doc
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摘要: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学行为。
本文针对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充分认识德育课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意义,明确德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掌握教学目标规范表述的技巧,制定规范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制定一、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无目标中职学校文化课没有升学压力,也不需要考证。
教学无目标的现象存在于德育课教学中,一节课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师课前很少认真思考。
(二)教学目标过大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应该具体明确地表现出学生学习的结果,但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过大,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难以把握。
例如,谈到国家就是爱国主义教育,谈到社会就是社会责任教育。
(三)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同一德育课教学内容,基于中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学目标应该与岗位需求对接,具有职业特色。
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不少德育课教师依赖教学参考书,同一个教学目标“放之四海”,“适用”于文、理专业班级,教学目标没有差异性,缺乏针对性,不符合具体学情。
(四)教学目标表述模糊1.目标的主语错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指向的应该是学生,是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到的结果。
一些教师表述教学目标时最常用“使”字句,例如,“使学生了解商品的含义,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学生懂得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等表述。
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都只是教师主观愿望的表达。
2.目标表述不具体明确日常教学中,表述教学目标大多使用“掌握、理解、懂得、培养”等描述内部心理的词语,目标表述笼统、模糊,不可评价。
例如,“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提升高尚道德。
”这不仅行为主体不正确,而且无法检测“培养和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难以落实。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一)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德育课程。
其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规划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职业的基本概念、职业的分类与特点、职业发展趋势等职业世界的基本知识;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目标设定、计划制定与实施等职业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职业世界探索职业的概念、分类与特点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职业展望行业分析与职业选择自我认知与定位个人兴趣、性格、价值观的探索与分析个人能力与潜能的评估与提升个人优势与不足的认识与调整职业规划原理与方法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意义职业规划的步骤与方法职业规划工具与资源的使用职业目标的设定与实现SMART原则在职业目标设定中的应用职业目标的分解与实施计划职业目标与学习计划的结合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沟通、协作、创新等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提升与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网络教学资源、职业导览活动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职业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日前制定并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目录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一、总则二、德育目标三、德育内容1.民族精神教育2.理想信念教育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4.遵纪守法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四、德育途径1.德育课教学2.其他课程教学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7.校园文化建设8.家庭与社会五、德育评价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2.学生品德评定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4.德育科研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一、总则二、德育目标三、德育内容1.民族精神教育2.理想信念教育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4.遵纪守法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四、德育途径1.德育课教学2.其他课程教学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7.校园文化建设8.家庭与社会五、德育评价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2.学生品德评定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4.德育科研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下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思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下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程的几点思考作者:易恩明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29期[摘要] 立足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发展转型时期的客观实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充分肯定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大纲》指导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实践十多年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顺应新时期下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教育部在2020年出台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主要结合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时代背景;学科核心素养;思政课程[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042-02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主要就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大方面做了详实具体的说明。
本文主要围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程开展、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几个方面展开思考探索。
一、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面对新的国际格局、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及新的全球问题等,中国无时无刻不在展示自己的大国担当。
与此同时,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都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動者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应对新的需要,旧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相关文件
附件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框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框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框架说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框架说明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名词术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框架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填写。
如:设施农业生产技术(010100)。
二、入学要求满足专业学习的条件。
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 01 0年修订)》规定的学制填写,如: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等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健康;掌握××××专业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从事××××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一)职业素养1.2.……(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1.2.……专业(技能)方向111.12.……专业(技能)方向211.12.……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专业本科:××××专业八、课程结构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公共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九、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程(二)专业技能课程十、教学时间安排(一)基本要求1.教学时间安排针对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按照部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状况和社会对我校中职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课时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安排。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坚持以为指导,坚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德育需求,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识教育,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常识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从业者。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对职业、道德、法律、心理品质、经济政治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国家发展的基本品质,具有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团结友善、认真负责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及就业后继续学习、创业、创新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知识和能力(1)了解职业、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和掌握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关系,尽快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
(2)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熟悉基本道德规范。
遵守社会公德,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4)结合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学习经济政治常识,提高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学会收集、整理、筛选、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具有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6)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2.过程和方法(1)注重探究式学习,从不同角度探究个人、学校、企业和社会现象,学会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法律知识,结合所见所闻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内涵,逐步理解社会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应该结合当地特色,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思想道德修养中职思想政治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讲座、讨论、读书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3.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树立法治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守法习惯。
4.社会实践中职思想政治课程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实践教学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使理论知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2.以案例为主中职思想政治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3.互动参与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评价标准1.综合评价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作业、实践表现等进行评价。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能力考核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师资建设为了有效开展中职思想政治课程,学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不断提升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结语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德育》课程标准
中职《德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通用素质课程。
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课程任务:德育主要涵盖了四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
德育课程的任务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针对性、时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职业生涯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职业道德与法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经济政治与社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哲学与人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公布日期】2009.06.24•【文号】教职成[2009]11号•【施行日期】2009.06.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宣传部、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团委、妇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党委宣传部、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委、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宣传部、文明办、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团委、妇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普通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同步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制定并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
教育部关于制订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的文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部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
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
为做好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1.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努力满足行业科技进步、劳动组织优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和产业文化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3.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做中学、做中教”,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突出职教特色。
4.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严格教学评价,注重中高职课程衔接。
5.坚持先进性和可行性,遵循专业建设规律。
注重吸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兼顾行业发展实际和职业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德育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 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颁发的大纲
01 前言
03 德育内容 05 德育途径
目录
02 德育目标 04 德育原则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对2004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 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提出以下要求。
二、各地要组织好新修订《大纲》的实施工作,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水平。要组织教育部门有关 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学校全体教职工学习新修订《大纲》,做好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训 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体现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符合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党团组织、妇联、关工委、 社区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结合实际制订新修订《大纲》实施指导意见或工作计划。教育部将适时 对新修订《大纲》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本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 范,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 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德育目标
2020中职德育课程标准
2020中职德育课程标准
2020年中职德育课程标准主要变化是调整课程名称并优化结构,将“德育”的课程名称调整为“思想政治”,与普通高中保持一致;优化语文课程体例和组织形式,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增设历史课程,历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安排72学时。
研制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二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三是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教育部官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
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1.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 职业理想的作用(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
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 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1)兴趣分析与培养。
(2)性格分析与调适。
(3)能力分析与提高。
(4)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调整。
(5)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与改善。
3. 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1)家庭状况变化分析。
(2)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的要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成。
理解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理解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实事求是的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发展理念,形成脚踏实地实现发展目标的态度。
运用: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
教学内容1. 确定发展目标(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2. 构建发展阶梯(1)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2)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
(3)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3. 制定发展措施(1)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务、标准、时间)。
(3)实现近期目标的具体计划。
(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运用: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教学内容1.正确认识就业(1)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
(2)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2. 做好就业准备(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3. 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1)创业的重要意义。
(2)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调整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明确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与适时调整。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
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评价的必要性,理解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科学管理、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培养成功者的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努力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
运用:掌握管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方法,认真践行发展措施,学会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内容1. 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1)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
(2)定期检查职业规划执行实效。
(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 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1)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3)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 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1)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不同价值取向。
(2)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
(3)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1. 教学原则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
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
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
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措施,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2. 教学方法(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
教学时间32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4. 活动建议职业生涯演讲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形式。
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
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科(德育处)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
5. 教学资源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1. 评价目的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
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
2. 评价原则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
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评价应以各规划环节产出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整体质量和相应调查报告、总结等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4. 评价标准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
运用评价主要指职业生涯规划各环节和整体产出的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激励作用。
附件2: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习礼仪,讲文明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