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韵语识字课来自于这里(转)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韵语识字课来自于这里(转)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韵语识字课来自于这里(转)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它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的做法给人有益的启示。

她挤出时间干什么?就是带领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她所谓的阅读就是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2、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同时实现“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3、方法关键词:阅读。

她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

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

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三、“课内海量阅读”的具体做法首先,是她的教材组建法,运用多种读本做教材,让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多姿。

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

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

如:《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好妈妈儿歌400首》《三字经》《弟子规》甚至音乐课本上的儿歌也被她编为识字的读本。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一年级)开学第一天,让学生有事可做一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用哭,跑,乱几个字形容实不为过,老师则是提高八度的嚷,忙,哄,一年级老师,烦不胜烦!为什么一年级难教,因为学生不会拼读,不认识多少字,他们无事可做,只能闲着到处找别人的麻烦。

让学生有事可做,就是做好的组织和管理。

省得他们多余的精力无处打发。

1、结合先前的一点学习经验,读儿歌识汉字。

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词语表耳朵蹦蹦跳跳萝卜可爱竖起来吃菜生字表真兔两竖又吃白只爱可耳起萝来教师选择每个孩子在幼儿教育阶段耳熟能详的儿歌,诗词,编写一本几页纸的二个小书,选择大家都会念的,给学生找点事做,开始教师的“读书第一课”。

(这也是韩老师平时简单教语文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没有忘记“识字”这个基本目标。

在一年级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即是“识字”,通过她的海量阅读,一年级结束,他们班级的孩子识字量将会达到2000字。

学生在学前班就会背这些儿歌,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或叫先前经验,韩老师做这样一个幻灯片或印刷这样一页纸给学生,在他们不会认读打乱顺序后出现的字的时候就到耳歌原文中去找,按顺序一念就知道读音了,这是韩兴娥老师“惯用的定位认读法”。

)韩老师的小册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熟知的儿歌,也都是上边这个样子的。

教师教的时候,念一念,唱一唱,接着告诉大家,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识儿歌中的字,知道答案的不要出声,用手指头指着字。

教师出示卡片“耳朵”,学生找到了,老师会说一句话,“上课的时候要用耳朵仔细听”,然后让大家一起念这个词语。

然后找下一个……接着“和同桌一起找、认认儿歌下面的词语表和生字表。

”第一周就有学生认会了“七首儿歌中的100个汉字”小册子第二部分是结合入学教育的儿歌,韩老师绝不给学生讲学习的意义这些正确的废话,也不讲那些禁令和规范。

她的入学教育是通过学儿歌进行的。

听韩兴娥海量阅读有感

听韩兴娥海量阅读有感

听《韩兴娥海量阅读》有感白改侠周六听了韩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韩兴娥老师的一场《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的专题报告,通俗易懂,浅入浅出,无高深的理论,只有朴实的做法,朴实的话语。

“朴实”让与会者“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那么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到底是怎样一种教学方法呢?其实,韩兴娥所进行的“课内海量阅读”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人人认可的大量阅读教学。

要说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她所用。

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课外”读物“课内”的时间从何而来?删除繁琐的讲解是大家的共识,比如拼音教学,鼻音、翘舌音等知识不用讲。

还要适当降低要求,教材上出现的音节拼不熟练也不要紧,学困生能把声母、韵语、整体认读音节按顺序念熟就行了。

于是韩老师仅用三个星期就教完了拼音,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着声母、韵语、整体认读音节的卡片,贴在书桌上,放到铅笔盒中,经常对照卡片拼读音节,时间一长,每个学生的拼读速度都提上来了。

在识字教学中,韩老师很少让学生口头组词,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用来组词的字只知其音不知其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认读词句,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读熟,不只省时间,而且效率高。

期末考试前,韩老师才让学生“临阵磨枪”做几张试卷。

平日除了阅读就是写写生字,课堂上不做任何题型。

省出来的“课内”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了。

就地取材,灵活运用。

2000年,韩老师最初的改变是学习人教版和辽宁的韵语识字两套教材,从“一”到“二”的改变很艰难,也称不是上是“海量”阅读,但到了中高年级的效果已经很好了。

06年、07年她再次教一年级时,在课堂上学了厚薄不等的十几本“读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的起步。

之所以称“读物”而不是“书”,因为很多都是就地取材的东西。

入学第一天每一个学生拿到一本我编辑的小册子,有“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境歌”、“同学的名字”等,在学生不会拼读音节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识字;《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音乐》上的儿歌也教被她编辑成阅读、识字的教材;《拼音报》《阅读指南》等报刊也是阅读识字的好教材。

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

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

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韩兴娥,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语文教师,第一届潍坊市名师,第二届山东省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从2000年开始,探索小学语文“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

韩兴娥老师与学生一起课内阅读。

(资料图片)■本报记者赵小雅韩兴娥,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说她普通,是因为接触过她的人都认为,她看起来真的没有“名师范”,用该市教科院副院长崔秀梅的话说“就是怎么宠也宠不坏”的类型。

但是,因为她坚持十几年的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却让她变得越来越不普通,甚至已经小有名气,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名师。

一般教师成名,基本上都是以“课”成名,课上得好,或者在某个重要的赛课平台上崭露头脚,加之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从而扬“名”,进而被许多人知晓。

韩兴娥的出名,走的却是另外的途径,她以坚持了13年之久的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改实验被小学语文界熟知,可以说,她的成名是一个漫长的坚持与创造摸索的过程。

用她自己的话说,“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的,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的。

经过6年的积累,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的便是阅读、写作及表达等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现在,也会有一些地方邀请她前去交流经验,她却说,自己不具备借班上课的本事,因为她的语文课堂与通常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

每当有邀请她交流的,她更多是介绍自己的教改实验情况,因为不是自己的学生,不是经过了长期课内阅读训练的,课是上不来的。

“海量”顾名思义就是量很大的意思。

一般的语文教学,阅读都是放在课外,课内只教授一本语文教材,理念稍微超前的教师,会围绕所学单元或课文引入一些课外阅读材料。

但是在韩兴娥的语文课上,却完全变了样,课堂上教材已经不是主角,通常被放在课外的阅读却成了课堂的主角。

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进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三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三

语文教学至简为上人生法则从简如流1.家常课随意听周三下午新华社记者到我班听课,上午第二节课下通知时我正为一件私事烦恼着,下午第一节听,三、四节是我的课,没有一点时间准备。

我惯用的听录音、朗读、简单理解的形式似乎过于简单了,于是打算准备一个简单课件。

午饭后备课,困意袭来,睡了一觉后已近2点,素英校长告诉我潘院长已来了。

我急匆匆地把于新宇老师暑假时准备的“一字组多词”设成大号字,搬着笔记本电脑进了教室。

等待的时候觉得我的备课还是太简单,又找出家长们写的“学以致用”小故事设成大号字。

市区两级教研室的领导带着两位记者走进七班教室,学习了两篇课文之后,认读屏幕上的词,面对这些第一次见面的生词,有着认读2100生字基础的弟子们竟然不费吹灰之力,个个顶呱呱。

最后学习“学以致用”小故事。

课后记者问我精读的课文怎么教,我说这就是精读。

二年级的小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困难,理解不了的课文是还没到理解的时候,比如第六单元那些关于朱德、大禹、孔繁森的文章,要理解的深刻肯定是很费劲的,这类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

这样的“歪理邪说”源于女儿小的时候读成语的教训。

成语故事一般来自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小孩子理解童话、寓言故事很容易,但理解那些历史故事难度很大。

这也难怪,几岁的小孩子头脑中怎么会有“几千年前、几百年前”这样的时空概念?然而当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给她讲了那么多遍,她还是搞不懂?现在想来不是孩子笨,而是大人糊涂!好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再强求我的学生“深刻理解”,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6号送女儿参加军训,进校门时遇到初中部的李宏伟校长,宏伟邀我到她办公室。

她谈起3号那节课说:“你的课实在太简单了,但学生的表现很出色!孩子们个个读得绘声绘色,童真童趣童言稚语太可爱了。

”“你认为这节课简单吗?这是开学后我第一次提着电脑进教室,平日的课比这还简单。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走进韩兴娥的课堂,你会发现,“课内海量阅读”简单易行。

”韩兴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潍坊北海学校语文老师,齐鲁名师,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小学生课内海量阅读与核心素养培育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她研究和探索出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获教育部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

她和海读团队成员根据课堂实践编辑的“课内海量阅读系列丛书”,为师生提供了有趣、高效的课堂共读书籍。

教育部新规:小学新版的语文教材要学习129篇古诗文;初中已经开始要求阅读整本课外书并进行考查;高考语文卷面字数已经从原来的7000字涨到10000字,阅读能力要求大大提升。

意味着不阅读,在考场上连题都做不完!同时,阅读能力还体现在每一门学科!除了应试教育以外,您孩子“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藏在他的气质里!新规一发布,聪明的家长都大力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内行都懂,大道至简。

武林中的至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极生太极。

在母语教学流派纷呈的当下,我们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范例?深入解读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或许能敲开那扇已令无数语文老师折戟而返的众妙之门。

韩兴娥带领的项目组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童书趣读—经典美读—史哲深读—思想悟读”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路径。

在实践中,这一路径引导学生以“通过阅读领悟课文的思想价值”为核心,利用两周时间学完教材,其他时间以相对固定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上阅读,通过先识后写等,强化语文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六年,学生平均课内阅读量达到1200万字,这是新课标要求的10倍。

一年级学生一入学,韩兴娥就加快了拼音教学的速度,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动嘴,在“海量阅读儿歌”中识字。

课堂上,学生放开声音朗读,一边用手指着文本一边动口读,还可以一边摆卡片一边拼读。

3个星期,学生就读完了《学拼音儿歌77首》,很快踏入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快车道。

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说起

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说起

许 多 教 师 如 聆 神 话 、 信 将 疑 。 慕 今 科 学 研 究 和 现 实 工 作 获 得 成 功 的 他 门 类 的 课 程 中将 具 有 极 大 作 用 的 将 羡 的不 少 ,仿 效 的 不 多 。 主 要 原 因在 保 证 。 于 ,大 家 都 把 这 种 现 象 单 纯 地 看 成 随着 书 籍 阅 读 的 目录 化 、报 刊 反 复 地 运 用 的 方 法 ,其 效 果 将 比单
“ ” , 有更 多 反复实 践 的意义 。 习 字 带 语 言 文 字 的 习 得 量 将 直 接 影 响
在 信 息 爆 炸 时 代 ,需 要 的是 在
中 国 当 代 先 进 的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观 短 时 间 内 从 浩 瀚 的 文 字 信 息 中 获 取 个 人 对 语 言 文 字 的 “ 和 力 ” 亲 。
期 )
各 种 信 息 的 交 互 撞 击 中 最 先 进 发 出 间 成 正 比 。 如果 说 , 师 的正确 讲解 , 其 教 在
话 , 么相 对语 文来 说 , 取 大量地 那 采
对 于 这 则 天 方 夜 谭 式 的 新 闻 , 个 体 的 正 确 判 断 和 创 新 意 识 , 是 当
山 东 省 潍 坊 市 北 海 学 校 有 一 位 渺 茫 目标 ,对 于 推 动 我 国 语 文 阅 读 造 关 键 词 的 能 力 ! 韩 兴娥 老师 , 在课 堂 4 她 0分 钟 之 内 教 学 改 革 , 有 极 大 的 现 实 意 义 。 具 进 行 “ 量 阅读 ”“ 周 上完 一册 教 海 ,两 学 生识字 量达 到 20 5 0字 , 年 级 认 三
是 韩 老 师 的 个 人 天 资 — — 既 然 没 有 阅 读 的广 告 化 、应 用 阅 读 的 导 语 化 纯 地 讲 授 , 即 现 在 通 行 的 “ 读 理 阅 这份 天资 , 就不 想 “ 篮 打水 ” 。 和 知 识 阅读 的 电子化 倾 向 的 出现 , 解 ” 者 “ 读 文 本 ” 为 直 接 而且 也 竹 了 或 细 更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的。孩子在成 长过程 中会面 临很多 的问题 , 一个人要 《 哈克贝里 ・ 费恩历 险记》 等。通 过阅读建立孩 子的心 灵家 园 , 这是 最重要 的。孩 子对人 、 对事有基 本 的判 确立 自我 , 它肯定是 需要反思 的。如果 内心太懒惰 , 则无法 安静 。如果你今天能够安静地读一本书 , 读十 断 , 有 审美 意识 , 倾 听 自己内 t l , 的声音 , 明 白 自己的
让孩子能够通透起来 , 能够写出 自己的东西。一个人
需要确立 自我 。通过阅读和写作确立 自我 , 是 一个 非
孩子要拥有生活 的能量 。文学是人学 , 最多 的是 常好 的方式 。你 自己觉得天大的事 , 对别人来讲 可能
反映不 同的人 。今天的 中国 , 对人 的宽容度不够 。在 没那么严重 。 发 达国家 , 相对来说 , 它对人多元性 的理解是不一样 ( 秦 文君 , 当代 著名儿 童文 学作 家 , 中国作 家协 的, 它 比较宽容 , 至少 比较礼貌 。对人 的态度是人 文 会全 国委 员会委员 , 上海 市作家协会 副主 席 , 上海 市
举 两得。上课专 门教学生学写姓名 , 教会别 人认 自己
z 。 。 年 s 月 上/ 2 9


0 _ _ | l l
考前 复习 ,反复看拼音 写汉字和根据课 文 内容 填 空( 一类字写写 、 背) 。 每学期期末考一次就好 。 平时考试 : 将一类字编在

点, 宽容一点 , 这个社会才是 比较好的 。 任何教 育都不是完美 的 。好 的童 书里 还有很多
静能生智 。一个人 可以很活泼 , 但如果他没有能
够安静 的力量 , 没有定力 , 那 么这个人肯定是不 健全 逻 辑 的东 西 ,如 马克 ・ 吐温 的 《 汤姆 索 亚历 险 记 》

愿教师少分析, 让学生多读写——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 说起

愿教师少分析, 让学生多读写——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 说起

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说起李白坚《语文教学通讯》2010-4C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有一位韩兴娥老师,她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海量阅读”,“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学生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而全班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见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之按语,载《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5期) 对于这则天方夜谭式的新闻,许多教师如聆神话、将信将疑。

羡慕的不少,仿效的不多。

主要原因在于,大家都把这种现象单纯地看成是韩老师的个人天资——既然没有这份天资,也就不想“竹篮打水”了。

但是,研究了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以后,我们发现,这套方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既具有可操作和可复制性,也是每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推行的。

这个方法所唯一需要的,就是老师们的解放思想、大胆实践。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代表了中国当代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研究和推广这种教学观念,对于医治多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的痼疾、对于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艰难宗旨和实现教师“授之以渔”的渺茫目标,对于推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之所以如此评价韩老师的“海量阅读”,理由如下:第一,“海量阅读”为青少年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阅读速度及广度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能否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快速、准确地摈弃和捕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迅速地判断信息的真伪、高速地决定信息的取舍、在第一时间到达当前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平台并在各种信息的交互撞击中最先迸发出个体的正确判断和创新意识,是当今科学研究和现实工作获得成功的保证。

随着书籍阅读的目录化、报刊阅读的广告化、应用阅读的导语化和知识阅读的电子化倾向的出现,快速和大量的读取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之必须。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

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

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doc资料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doc资料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一、目标解析[ 目标设定]: 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一年级: 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 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 海量诵读经典[ 关键词]时间: 课内。

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的读物。

全班同读一本最好。

质量: 海量。

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

" 增量"" 减负"并举。

方法: 阅读。

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作文、理解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方法,先多形式读书,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

倡感情朗读,弃精细讲解。

二、实施策略(一)一年级: ”海量阅读”中识字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读儿歌识汉字(含汉语拼音情境歌)2、阅读、识字和写字不同步阅读先行:多形式领读后,学生自由读背,背上的在课题旁加盖印章,再背下一课识字分别对待:课外不作要求,课内"强制"必会; 助识字困难生领会"字理"写字降低难度:抄抄字/ 描描词(描红形式)(二)中年级: 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一年级已识字2000。

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书教法:略读课文默读; 精读课文感情朗读坚持反馈: 不论课内课外,都得在感情朗读基础上口头填空。

选择精美语言块,强化感悟语言的精妙。

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完成课文学习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3、全班共读一本小说中年段讨论重点是内容。

学生发明"贴标签" ,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4、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二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二

课内海量阅读人人皆可为之“课内海量阅读”就是全班师生共同在“课堂内”阅读某一本“课本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像学习课本一样大量阅读课外书。

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任何一个认识汉字、会读书的老师都能做,做一个语文老师的起点好低。

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不一定非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我这样口才平平的丑小鸭,通过进行“课内海量阅读”,把安身立命的职场变成了充满乐趣的幸福之旅,为学生快乐的书香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内海量阅读”从不求甚解地诵读开始,课本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没有太大差别,不同的是课外书学完之后就收起来,课本还要装在书包里,经常写一写要求默写的生字,课本就是一本识字教材。

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

我很少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我感悟。

1.缺点成就“海量阅读”我很幸运,此生能蹚出“海量阅读”之路。

本来我没有任何本领,是一棵无人注意的小草。

当我的教学为许多同行所赞赏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那点“本事”,除了喜欢阅读,没有一点儿强项,成就我的几乎都是缺点。

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对于写作,我没有一丁点儿的自信,在上学读书时,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反面教材念过好几次。

不是我不努力,以前虽然读得少,但从来没有疏离过书本。

在青年路小学时,滕欣云校长放假前总是借一大摞教育杂志给我读,平日,我也经常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秀作文;后来,我的阅读“取法乎上”,读古代经典,读教育大家的著作。

但是我的文章总是大白话连篇,既无文字的美感,也无思想的高度。

后来读佛教的入门作品,才突然明白过来,我是那种缺乏文字“般若”的人,难怪古人感慨:“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一个人的语言成就,人事的努力只占三分,天分的作用却占到七分。

一向有自知之明的我从不寄希望于通过文字的优美灵动吸引别人,做为一线教师,我的最大优势是做法,想法不是没有,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之前,那些想法只是在脑子中回旋而已,很少诉诸于文字。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第一篇:《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报告实录这是我去今年夏天一本新书的题目。

那么如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呢?我做了十年的实验,就是课内海量阅读。

方法呢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课堂上老师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课外书,当然包括课文在内。

这是一个大体的规范,具体的数目不好说,应为有些书上学期能找到,现在找不到了,没有卖了。

低年级呢,记得是儿歌、韵语、小故事。

中年级呢除了一些文选之外就是唐诗宋词、古典诗词。

高年级就比较有时间了,时间比较宽松。

孩子作文啊,写字基本过关的时候来学一些。

那么按年级的顺序来做一个汇报。

一、低年级一年级呢,孩子能够认识2000个汉字,当然这2000个字并不是非常扎实的,在这里小孩认识,换个地方呢他就不熟了,想不起来了,他在我们学的文本上还是认识。

(一)识字与拼音教学同步进行。

我们有些地区是先学识字的。

尽管说我是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好像是很另类的,但我自己觉得还是很传统的,教材基本是先学拼音,苏教和人教都是这么安排的。

开学的第一天,八月三十一号,孩子到校的时候,学的是这样的儿歌(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

因为他现在拼音没有学。

这是一个小册子,暑假中为孩子准备好的。

三个内容。

1.熟悉的儿歌。

这是两千零六年我又要教一年级,对于一年级我还是比较头晕的,叽叽喳喳特别的闹。

小孩子没有事情可做,他不会拼音,他是一个很活泼的生命体,他只能闹腾。

怎么让孩子有点事情做,就编了这么几首她已经会的儿歌。

上课一教,小孩就说他会,就拿出卡片,这词、这字在哪怎么念,不要用嘴说,用你的手指告诉老师。

这就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方法,你到文中去按顺序,定位去找。

2.汉语拼音情景歌。

这个说起来挺简单。

把教材打到屏幕上,孩子的手中摆着这个字。

上课时老师教这个儿歌,要求他用手指指着。

名师介绍

名师介绍

一、名师介绍—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模式解读:《踏上阅读快车道》
韩兴娥,山东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教师,“课内海量阅读”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刊报道,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突围”的大讨论,被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通过十几年的实验,她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越来越完善,出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成为畅销书,为海量阅读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的方法。

韩兴娥,将向我们解读“以重组教材、大量阅读为特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形式,将课内外阅读活动联结为一体”的海量阅读教学模式,并带领大家领略她的“海量阅读三部曲”。

将结合自己12年来语文教改实验,如何完全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主题阅读”首席专家,“新语文主题阅读”发起人,特级教师,一个醉心于阅读研究的人。

发表了《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主题阅读的学业评价与实施策略》《主题阅读的课型》《“语文整体改革”大单元教学法——构建读写并重的语文课堂》等;(大单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是实施课外阅读课内教的一种有效阅读教学方法,依托教材的单元主题,拓展“两翼”阅读,在同等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阅读教学的6倍以上,主题阅读是在“以文带文”、“读写联动”、“分享展示”等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读、说、写等综合水平迅速提升。

让孩子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大单元主题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周期短,容量大,效率高。

是对“教教材”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颠覆与革命。

全国小学语文研究学会会长崔峦说:“实行主题阅读,这是语文教学的趋势”。

韩兴娥老师《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共12页文档

韩兴娥老师《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共12页文档

韩兴娥老师《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

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

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课程视角下的“课内海量阅读”

课程视角下的“课内海量阅读”

【主持人语】近几年,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在小语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

然而,学界对其理念和成果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约请了三位高校学者,分别从课程视角下的“课内海量阅读”、“课内海 量阅读”的教学实施及价值分析、“课内海量阅读”的发展及创新等层面进行全方位解读,意在唤起教育界对这一理念和成果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康翠萍课程视角下的“课内海量阅读”王国均,沈霖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21004)摘要:“课内海量阅读”打造了一个区别于文选类教材的大专题式的内容体系,倡导"学生多读写,教师少分析”,在确保咼效咼质完成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学习。

教师要挖掘“课内海量阅读”的课程视角、课程设计及实施、评价跟进、课程创新点和有待商榷之处,拓宽语文课程建设的视野。

关键词:课内海量阅读课程建构课程实施“课内海量阅读”是韩兴娥老师自2000年起探索出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获得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她将“课内海量阅读”定义为全班学生共同在课堂中像学习教材一样,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其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而非一节课、一-篇文章。

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第二阶段,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第三阶段,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课内海量阅读”的内容涉及自编教材、改编教材和他编教材三类,按照"童书趣读一经典美读一读一思想悟读”的内容编排线索,打造了一个区别于文选类教材的大专题式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课内海量阅读”倡导“学生多读写,教师少分析”,在学成基础课的#其的课内的拓展性课程学习,其间穿插研究性课程&三类课、#全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整合多种课程类别,全新建构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改系列之五——“海量阅读”的书从哪里来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改系列之五——“海量阅读”的书从哪里来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改系列之五——“海量阅读”的书从哪⾥来韩兴娥“海量阅读”教改系列之五“海量阅读”的书从哪⾥来韩兴娥选书的两个原则选书要在“轻松好玩”和“加⼤难度”两个⽅⾯找⼀个平衡,这很不容易。

⽐如《多⾳字⼉歌200⾸》⼀书中有⼀⾸标题为“辟”的⼉歌:放屁⾍,创奇迹/开天辟地当皇帝/当上皇帝养蚂蚁/开辟道路运⼤⽶/⼤⽶吃多了放臭屁/熏得蚂蚁闹起义/起义推翻了臭皇帝/皇帝天天想复辟/复辟就是重新当皇帝/当上皇帝接着放臭屁!⼩学⽣⼀边背⼀边乐翻了天。

低年级的读本可以侧重于“简单好玩”,只要孩⼦喜欢读,没有不良思想问题,就可以选择。

读“简单好玩”的书意味着减少难度和增加趣味。

学⽣的阅读能⼒在“简单好玩”的书⾥迅速提升,教师再慢慢增加所选书的难度和品位,学⽣不断处在“爬坡”的状态,阅读⽔平也在“海量阅读”过程中慢慢提⾼。

没有⼤量⼉歌打基础,唐诗、宋词怎么可能学得那么顺?没有⼤量的唐诗、宋词做铺垫,怎么可能品出其他古诗词的味道?荐书需要技巧如何推荐书也需要技巧。

低年级学⽣读的⼉歌⼤多是教师或学校印发的,可以循环使⽤。

在推荐之前我先给学⽣读书听,听得他们迫不急待地想读那本书,吊⾜了学⽣的胃⼝之后,我再推荐。

⼩学⽣爱听故事,我利⽤这个特点,将⼀些知识点融⼊到故事或者⼉歌中。

⽐如,我给他们读:舅舅喝醉酒/打鸡⼜骂狗/鸡飞狗叫躲舅舅/乱乱哄哄吓跑⼩黄⽜。

我问:“这⾥⾯有⼀个成语,谁知道是什么?”学⽣争先恐后地回答:“鸡⽝不宁”我接着说:“回家把⼉歌背给爸爸妈妈听,考考他们是不是知道答案!”读了⼏天,学⽣和家长都追着我问:“⽼师,你念的书叫什么名字?在哪⼉能买到?”《成语⼉歌100⾸》⼀书我当初就是以这种⽅式推荐的。

如果⼏个班级⼀起进⾏阅读教学实验,可安排每个班学⽣买齐⼀种共读的书,然后各班再交换阅读,这样能让学⽣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教师也可以共享备课资源。

如果能得到学校领导的⽀持更好,推荐给学⽣的书,学校图书馆也买⼀部分,没买的学⽣可借⽤,但要“付费”——⽤教师奖给他们的⼩奖状当“租⾦”。

学习韩兴娥心得

学习韩兴娥心得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学习观摩心得体会泸溪县明德小学张卫芳上周,赴山东潍坊参加了州教科所组织的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学习观摩活动,感悟很深。

韩老师很多做法非常值得学习。

一、应付考试有妙方她的学生不怕考试,成绩很好。

有的老师担忧,只用两个星期上教材,而考试的时候主要是考教材的内容,这样会不会造成考试成绩比不上其他班?或者,至少,在实验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成绩会跟不上?韩老师的班级并没有这种情况,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她就开始实验,第一期的期末测试她班上的成绩处于领先地位。

为什么能做到这点,仔细看她的经验介绍,她有很多“应付”考试的好方法。

比方,一年一期的时候,她不要学生练习组词,因为很多字学生不会写,组词“浪费”学生的时间,考试要考怎么办?在复习的时候,她将100多个要求会写的字每个字组三个词,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读,“应付”考试没有问题。

写字怎么办?她采用让学生描红的方法,把100多个会写字打印出来,楷体,放大,加粗,让学生在这样的“韩氏”字帖上描红,学生爱好浓厚,学生的书写工整,考试时错别字也少。

二、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韩兴娥老师在一年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韵语识字。

韵语识字虽然生字密度大,但不是孤立地、枯燥地进行识字,而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

韵文短小精练,通俗有趣,琅琅上口,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较好地实现了音、形、义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到达了识字快与兴趣浓的和谐统一。

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审讯鼠贼》中,经历了五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熟读韵文,简单理解:“升堂审讯列罪状,一贯偷盗太疯狂。

率领队伍逮鼠贼,勾结伙伴毁杂粮。

”第二步是认读20多个生字。

第三步认读用熟字拼凑的30多个生词。

第四步认读用学过的字编写的6个句子。

第五步读一读联系韵文内容编写的一段话。

三、构建新的识字系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较少时,这些字在大脑皮层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这些点是极容易消失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构成语言系统,使新学的汉字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大脑皮层构建新的链接,产生新的系统,从而融会贯穿,牢固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它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的做法给人有益的启示。

她挤出时间干什么?就是带领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她所谓的阅读就是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
1、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她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她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让家长想办法解决。

2、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
注于阅读。

同时实现“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3、方法关键词:阅读。

她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

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

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三、“课内海量阅读”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她的教材组建法,运用多种读本做教材,让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多姿。

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

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

如:《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好妈妈儿歌400首》《三字经》《弟子规》甚至音乐课本上的儿歌也被她编为识字的读本。

就是教材,也有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的版本。

而这些教材还是跨年段的,二年级的学生可能用到了四年级的教材。

这些被韩兴娥老师当做常规教材的读本,既有通俗易懂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绘本图画书,也有轻易不会走进小学课堂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作品。

有的是砖头般厚实的大部头,有的可能是刚从报刊杂志上复印的一篇文章,韩老师根据各年段的特点相应地引进课堂。

对于习惯了常态课程理念的教师而言,这么多读本同时放入一节课里,怎么用?它们的内容如何统一?教学的主线如何突出?常规课
里那种恒定的起转承合的环节如何衔接?韩老师的做法就是:一个字“读”来解决。

2、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简约而不简单
她的做法是一篇文章读熟了,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所提的问题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简单,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来,差点的学生想一想也能答出来;二是总领全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做到这两点看起来难度很大,需要耗费诸多脑细胞去备课,其实不然,备课是一气呵成:读几遍课文,把生字词输到电脑上,印发给学生,再揣摩一下重难点。

此后,直到上课前课本就再也没有翻开过。

备课简单,教课也简单。

韩兴娥在一节课上能让学生有声朗读达三十几次,读各种文字的总量能达到一万多字,同时还能背诵两三首诗歌。

因为大量不同的文章令学生有新奇感,童心天然的好奇得以满足;而教师规避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

各种读书形式唤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每一个人都被别人关注着,也始终关注着别人的读法。

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

全班共读一本书也是一种读法。

韩老师说,她们的图书室里配置了大量的优秀小说,从二年级开始,她就带着全班共读一本小说。

中年段讨论的重点是小说的内容。

她的的学生还发明了“贴标签”,就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
物……比如爱丽丝掉进兔子洞,那个洞可以用“深不可测”,洞四周墙壁上有很多东西,让人“目不暇接”。

再比如彼得·潘学海盗贼的声音,学得很像,那叫“惟妙惟肖”。

3、课内外相结合----模糊理解,活学活用
通过海量阅读她总结出:“海量阅读”速度虽快,但不是拔苗助长。

进行海量阅读的学生由于读得多,每一个孩子都能轻松理解课本。

面对他们暂时理解不了的文章,老师不必让他们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总会有理解的那一天。

4、目标明确,方法科学——韩兴娥的海量阅读符合汉语言教学的规律。

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
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
高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及各种书报刊物。

这个课程内容可以看出海量阅读的阶梯递进目标,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征。

有了低中年段的积淀,才有高年段的读写自如。

韩兴娥带着学生坚持读完一本本有厚度的书。

比如60多万字的《上下五千年》,韩老师领着学生来回读过两三遍,将书中的故事和文言原文烂熟于心,这种功力对学生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些内容起先可以囫囵吞枣,再反刍时就会轻车熟路。

“让学生自己读懂文字”后来就成了韩兴娥惯用的手法、
自觉的行动。

有些问题即使她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

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

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

她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润在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使学生在高品质的海量文字中畅游,终于实现了海量阅读进课堂的目标。

经过老师的引领,她的学生都喜欢上了阅读。

写作也是得心应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